一個如何鍛鍊自己改善自己的心得
豆花最近一直有種感覺:對於自身結構張力的感知的靈敏度以及控制的精細度越高那能夠處理結構治療的難度就越高,某種程度上意想是豆花能夠把對方的身體結構調整到豆花自己身體最順暢的狀態,但是這樣的連貫度對於某些疑難雜症來說是不夠的。但無奈於自己對於張力掌握還不夠清楚,只能用盡一切辦法反覆不斷地去嘗試、去探索結構張力的連貫方式,最近開始回頭往自己身上找問題的癥結點,畢竟豆花不是天生神力的那種,對於自身結構張力是透過後天訓練來的,是透過武術鍛鍊探索自身結構狀態,尋找連貫同時也會發現自身的節點,遇到結構問題也還是需要外力輔助,這樣才能夠事半功倍。
最近幾個月發現下班後常常會覺得自己兩個地方會很緊,但是之前一直沒有辦法明確的察覺到緊的位置與原因,也不單單是因為用力導致的肌肉酸痛,而是結構卡住的那種。
第一個是胸大肌很緊繃,精準的位置是上胸大肌連結鎖骨到肱骨近肱骨端以及腋下把手臂往內夾的肌群會很緊。會緊繃的原因應該是很多抬對方的動作沒有讓身體連貫,力量並不是真的透過"勁"的邏輯"陽出陰回"的模式去抬,而是單純靠手部的肌群去抬,所以胸大肌要用力上提、腋下要夾緊固定支撐,也因此下臂屈肌和手指常常會覺得很緊卡住,但不連貫的原因其實是出在腰腳,部分問題是腰腳結構問題,但主要是因為沒有完全站對就急著做手的動作,所以才會卡在手上。
第二個是右邊腸薦關節處的肌肉很緊繃。這個地方緊繃主要是結構卡住造成無法精細控制。回想起來是很多問題交錯的結果,之前左腳車禍的舊傷沒有完全好、兩腳都有過嚴重扭傷右腳比較嚴重、大學硬拉筋時股骨頭有脫位過、大學時期一些跳換伏虎勢的拉傷、以前有騎機車摔車摔右邊...等,所以右腳一直有一些問題,當砲兵有挖洞訓練,那段時間曾經整個右腳從腸薦麻到大腿後側,後來右腳小拇指就一直會麻木,摸起來觸感很像別人的。靠著之前練拳對身體的控制勉強能夠用,但最近有種油盡燈枯的感覺,必須處理。
現在回想起來之所以能夠明確找到張力源頭的原因有幾個,首先是農曆年前去看板橋漢昇中醫彭文光中醫師調理內科一段時間,彭氏脈學是從「捨症從脈」出發,延伸出「一脈一方、一方一脈」的醫理,配合上按之至骨的取脈手法後,就會進入到尋找病患真正病因的診脈系統。彭醫生光靠把脈就知道豆花的腰椎卡住不太能動,而當下豆花是沒有察覺的。按照彭醫生的說法是腸道系統比較差,有很多宿便,前後靠潤腸湯、木香檳榔丸等藥清宿便,一天拉個四五次,也確實有看到一片一片的宿便排出,說也神奇拉這麼多次人不但不會虛,身體反而輕鬆了不少,清完腸道後發現原來腰椎是卡住,應該是腹部深層筋膜開始活動就明顯察覺腰椎不能動這件事。骨盆這段結構壞久了影響內科,也可能是內科壞久了影響結構,從哪邊開始理論上都可行,而豆花是從內科開始。
感受到自己腰椎不能動就設法去找張力的源頭,透過練拳發現是兩足弓塌了的關係,目前最明顯的是左腳車禍以及右腳武術的陳年舊疾再加上雙手擒拿鎖住手腕跟肋骨,縱軸橫軸的扯住導致的,知道問題根源就能找到處置方法,找道館師兄弟幫忙處理,豆花提供結構治療的邏輯知識,師兄弟一人轉大腿,一人轉小腿,一人搬腳踝,想辦法慢慢一點一點把筋膜對上,真的不行就再多一個人,擒拿同理,想辦法讓結構比較能夠鬆解對上。最主要的偵結點在一個類似跳換伏虎勢的動作讓跟骨到大轉子一路都對上,右腳小拇指麻木感已經好很多了,在慢慢把兩腳足弓拱型調出來。
足弓拱型回來之後比較有支撐力,練拳感覺更上一層樓,更能夠精確的操控微細的變化,也能夠感受到更多張力與力量流動方向,前陣子才能提出"陽出陰回"的看法,只是還沒能夠確實地掌握,這幾天練拳的時候特別針對前面說的兩個緊繃的地方下去練習去感覺,才發現緊繃另一個主因,之前因為結構問題所以會無意識地用力維持平衡,骨盆歪所以屁股要夾緊不然無法穩固,但是屁股一夾髂腰肌就鎖死肚子就往前凸,胸椎軀幹的部分也就鎖住,所以手部動作必須要靠腋下固定支撐才有辦法抬手。
改善方式是每個動作都要慢下來,確實的按照都"勁"的用力模式出例,路徑遵循"陽出陰回",先找到自身的"重心",讓身體連貫了之後再開始做動作。嘗試了幾天發現有了顯著且實質上的差異,感覺有提升一個層次的感覺,能夠更精準的判斷卡住的點,也因為知道怎麼卡的能夠更輕鬆省力去調整,能夠把塌掉的足弓重新對回來,覺得很有成就感,之後把最近對於足弓的心得會再另外整理一篇。而且有人說:「這次你看起來輕鬆很多,之前你感覺都是用盡全力去把我的身體卡回去,像是在燃燒自己的生命一樣整個人很累,但這次不但沒甚麼在出力效果還比較好。」
之前雖然因為車禍讓身體有了進一步的掌握,在疼痛、某些地方完全無法使用的情況下還要能夠調理,而且效果還比之前好,是藉由限制學會了局部的精細控制。而現在這樣的限制已經沒有必要了,反而是一種阻礙,解開這層枷鎖才能探索更高的境界。
#感覺到緊繃才有放鬆的可能
#知道方法要精準的執行才有意義
2021.3.27豆花藥傷科
鎖骨下肌拉傷 在 莉奈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莉奈健身日記
4改變
第三次上課❤️
我自己已經驚覺自己體態的改變了😂
駝背的肩頸
下彎的鎖骨
回來很多!!!!!🤔
我好驚訝也很驚豔🥺
(我原本以為要12堂課結束才會有一滴滴成效
甚至我產後縮水外擴下垂的胸㊙️
也回來很多@@
挺胸這個姿勢真的太重要了
我覺得身體超像有壞掉零件直接換新😳
這簡直不可能的速度❗
我以為不會明顯的改變❗
原來透過專業的指導
可以有那麼多的變化💪
上課才一小時欸.............😱
雖然我回家也會練習😆
但我認為是因為我終於拾回正常的姿勢
召喚出正常該用的肌肉出力🥰
才能神速變化!
(突然覺得自己因為駝背耍自卑什麼👻
真的很感恩🙏
良良根本是我的大貴人
神奇的教練 阿酸教練跑跳蹦就不用說了
我一定要想辦法說服
把我腳連續骨折兩次的媽帶去 植健身 Fit Plant
以上看似好誇飾法😅
不像講話保守的我😏
但就是千真萬確沒有一點誇張🤭🤭🤭
一定要鼓起勇氣
給自己一點點機會
運動真的很舒服😇
5空中瑜珈
產後子宮韌帶的拉傷
需要好好拉筋🥺
還有骨盆底肌肉鍛鍊
都能減緩我可怕的產後毛病😳
也算是我這系列教練課的重點❗
為何是空中瑜珈
因為我完全沒有上過😆
但阿酸超強
一定要來嘗試💪
直接看影片🤭
我超弱超好笑的
而且居然我會尖叫❗
我沒想過自己會這樣子😅😂🤣
話說我的褲子很像沒穿嗎?😱
我媽咪很生氣
一直說我不能直接穿這樣子出門👻
#空中瑜珈 #莉奈 #植健身 #運動 #運動人生 #健身日記 #上課 #劈腿 #拉筋 #伸展 #阿酸教練 #瑜珈 #一對一教練
鎖骨下肌拉傷 在 莉奈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莉奈健身日記
1前記
我壓根沒想過自己會害怕運動😭
在去 植健身 Fit Plant 前心理小抗拒
一來是我剛急性蕁麻疹完😟
害怕流汗發癢又重新來過
最重要的是🥺
媽媽這個身份讓我四年幾乎沒有運動🤫
懷孕又胖過的30公斤!!!
所以體能體力身材真的都全毀😰
哺乳時的G奶更讓我養成駝背的習慣😢
真的很重!漲時硬像石頭!
(跟單純巨乳不一樣有重量跟硬度
那時一挺胸奶水會狂噴(不誇張
(母乳媽媽一定都超懂😤
餵了快一年就也習慣駝背了
(想自我矯正也無能為力
身邊攝影師也都講過我的體態👻
怎麼變這麼駝背💦
還有我發現我愛的鎖骨也開始不平了
(所以我超放棄👎👎👎
少照鏡子就好了。
我常常這麼想🚫
而且我原本產後瘦回去的45公斤
現在也5開頭!!!
真的沒有自信到極點😭😭😭
但因為植健身有超專業的女教練
阿酸教練跑跳蹦
所以我就卯起來
告訴自己一定要鼓起勇氣✔️✔️✔️
讓自己有改變的機會🥰
就來了!!!
2初評估
我第一次見到阿酸教練😍
很好
教練本人比照片又美個10倍
可以滿足我熱愛美女的心情🤤
上課是享受阿😆
簡述自己的運動史疾病史🤣
4歲-懷孕前熱舞每天3-5小時
會劈腿倒立翻跟斗
之後這四年全0
甚至筋骨因為生小孩拉傷變超硬
體態超怪🥺🥺🥺
除了餵奶的駝背外😰
長期修圖姿勢不正確的脖子僵硬😢
和多年職業傷害的手腕劍橋囊腫
跟以前練舞受傷的膝蓋半月軟骨😤
和椎間盤突出😟
來讓阿酸教練快速認識我
她更先從我的站姿蹲姿的體態評估✔️
直接找到我的很多問題😳
像是走路姿勢不正確造成的膝蓋更痛
和我身體站姿時的骨盆重心不對
負重出力的肌肉位子不對✨
找到其實不夠厲害
而是馬上告訴我改善的方法💯
引導我做出正確的姿勢!
我當下真的問號滿天飛😂
因為肌肉長期不使用
是會不知道怎麼正常出力的🤔
好險阿酸教練真的專業到爆炸😏
而且只有女生懂女生的身體
一個個慢慢帶我...💕
越來越期待每次上課💪
3量身
上次已經得到共識👀
體態改變柔軟度提升為首要目標👍
體能變好體重減輕為附加價值👏
今天 #植健身 厲害的機器 #Inbody570
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超扯欸😏😏😏
體脂一向17-19的我
現在有3X 我忘記第二個數字😂
但3開頭就是個誇張😰
嚇死我了辣👻👻👻
果真來運動是對的✔️
而且阿酸教練一步一步教我
就算現在的我是0
我一點也不會覺得焦慮難為情😊
還有我身體的舊傷
更因為教練很專業🤗
不僅是沒造成負擔復發
還因而改善😁😁😁
真的很棒!
#健身 #莉奈 #植健身 #運動 #運動人生 #健身日記 #健身房 #減肥 #減重 #運動教練 #阿酸教練 #瑜珈
鎖骨下肌拉傷 在 Line嘉- 鎖骨下肌(subclavian muscle) - Facebook 的必吃
鎖骨下肌 (subclavian muscle)、鎖骨下腱膜(subclavian aponeurosis) - 位於鎖骨後下方, 鎖骨下腱膜又連結至鎖胸筋膜, 若此區域筋膜或肌肉出問題很容易造成鎖骨與第一 ... ... <看更多>
鎖骨下肌拉傷 在 E9鎖骨下肌激痛點按壓 - YouTube 的必吃
E9 鎖骨下肌 激痛點按壓. 2.3K views · 2 years ago ...more.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3.75K. Subscribe. 6. Share. Save. Report. Comments.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