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死後小喬怎麼樣了 小喬最後是怎麼死的|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唐朝詩人杜牧的這一首《赤壁》,以絕佳的想像力,將東吳的二喬與曹操的銅雀台,非常巧妙地聯繫在一起,讓人們在感慨周瑜有東風相助的同時,也不禁對大喬、小喬這兩位亂世中的女子,身世命運如何產生了好奇之心。
二喬是皖國潛山人氏,她們自幼就生得極為好看,關於她們的父親,有人說是東漢時期的太尉喬玄,但這其實是一種牽強附會,史書上並沒有明確記載她們兩人的父親是誰,只說是「橋公(喬公)」,可見地位應該不會太高,如果是王侯將相的話,不至於在史書上連個名字都留不下來,但是也不會太低,大概率是小有資財的商人。
大喬與小喬自幼長在深閨之中,過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生活,也很少有人能夠見到她們的臉,只是偶爾出門走在路上,所有不經意間看到她們的人,都會為她們的顏值而感慨,然後對別人說自己看見了仙女,慢慢的她們兩人美好的名聲就流傳了開來。
建安四年(199年),孫策得到三千兵馬,回到江東想要振興父親孫堅留下來的祖業,在周瑜的幫助下四處攻城略地,在二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攻克了皖城。進城的孫策與周瑜也聽說了大喬與小喬的美好名聲,於是他們前去見喬公,提出自己兄弟二人要娶他兩位女兒入門。
當時的孫策與周瑜都是25歲,正是青春年少雄姿英發的年紀,而且又都是雄略過人、文武雙全的優秀將領,喬公自然無有不允,他很快就同意了孫策與周瑜的婚事,大喬嫁給孫策作妾,小喬則是嫁給周瑜為妻。
在《三國演義》中,還因此而衍生出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在建安五年(200年)的時候,曹操率領大軍南徵,孫權在投降還是抗敵之間猶豫不決,諸葛亮故意將曹操在《銅雀台賦》中的「二橋」改為「二喬」,說曹操之所以南徵是為了「攬二喬於懷兮」,以此激起孫權與周瑜的怒火,最終決意要抗擊曹操,一把大火將曹操二十多萬大軍燒得灰飛煙滅。
大喬嫁給孫策一年後便因為孫策去世而守寡,而小喬相對則要幸運很多,她與周瑜度過了十一年琴瑟和鳴的時光,不過當週瑜36歲的時候也英年早逝,而作為他愛妻的小喬最終結局又如何呢?她孤身一人為周瑜守了十四年的墓,最終在無盡孤獨中離世,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銅雀台賦二喬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赤壁之戰假新聞 | 知史百家
曹若梅
發生於東漢獻帝建安13年(西元208年)的赤壁之戰,是冷兵器時代一場膾炙人口的戰爭,最為後人津津樂道,衍生的成語典故也最豐富。因為它幾乎包涵了所有戲劇性的元素,比如強弱對比鮮明的軍隊,意志力堅強的統帥,反敗為勝的曲折歷程,還有氣貫長虹的英雄事蹟,浪漫旖旎的兒女情長。那麼,這其中情節是否真如一般人的認知呢?或是含有文學歷史的包裝?
首先我們來看致使曹操落敗的關鍵是:火燒戰船。這其中有一個重要角色,就是以詐降的方式靠近曹營,然後縱火燒船的孫權手下大將黃蓋。《三國演義》要鋪陳黃蓋背棄舊主的前奏,那就是俚語「周瑜打黃蓋,願打願挨。」的由來。
坦白說,這就是一則假新聞,孫權刻意釋放黃蓋遭到羞辱的消息,再弄假成真的演一齣「苦肉計」,博取曹操的信任。其實黃蓋如果真要投效曹營,根本不必如此犧牲慘烈,曹操也會接納他。因為曹操的實力比孫、劉聯盟要強上許多,黃蓋這樣的人才擇木而棲,不願與周瑜同歸於盡,是很合乎常理的抉擇。其次,曹操所刺探的情報是黃蓋身為老將,曾經做過孫權父親孫堅的部下,年齡資歷都比周瑜老練,如今屈居在周瑜之下,很可能難於施展,心有不甘。再說,就算黃蓋是假降,一旦落入曹軍掌控,殺伐果斷的曹操實在無須多慮,隨時處決黃蓋便是。
赤壁之戰的另一個經典橋段,就是諸葛亮在七星壇呼風喚雨,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但是,中國製作帆船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到漢代已經很成熟了,三國東吳水軍的戰船更是不在話下,利用風帆測出風向,再找出最有利的時間點進行火攻,無須諸葛亮沐浴更衣,施展祭風之法,諸葛亮故弄玄虛製造的場景也是假新聞。
「既生瑜,何生亮!」這句俚語點出瑜亮情結,以江東美周郎的聰明才智,都自覺和諸葛亮是不分軒輊。所以,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又怎會不知姐妹花中的小喬是周瑜嬌妻,大喬是孫權的嫂嫂:孫策寡居的妻子呢?諸葛亮先是佯裝不知,然後放出假新聞,聲明曹操此次南征的目的是強佔二喬,因為曹操之子曹植在《銅雀臺賦》中寫道:「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這則假新聞讓周瑜勃然大怒,有利於孫、劉結盟共抗曹操,於是諸葛亮的激將法奏效。然而真正的史實,是赤壁之戰時銅雀臺還沒修建,怎麼會有《銅雀臺賦》?曹操在赤壁戰後才修建銅雀臺,因為他受封魏王,加九錫(天子賞賜的九種禮器),便以此臺向世人炫耀,並且舉行文會招賢納士。赤壁之戰的假新聞讓大家看得眼花撩亂,卻也深深陶醉其中。
(本文由小熊出版和作者授權刊登,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1962年生於台北,祖籍北京。曾任五常國中、福安國中歷史教師,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國立編譯館國中歷史教科書編輯委員、國語日報之歷史故事專欄執筆。著有《中小學生必須認識的中國歷史人物》、《中小學生必讀中國歷史轉捩點》等書。
銅雀台賦二喬 在 寶兒 遊樂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說曹操,曹操到。」
很多人把這句話拿來比喻巧合,但其實最早之前,這句話是用來誇獎曹操,描述曹操用兵如神,神出鬼沒。
三國演義看多了,對於曹操的梟雄形象早已根深蒂固,直到讀到短歌行中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時,被字句間的豪情壯志所感動,重新認識這個文武雙全的奇才。
詩人的浪漫是真,霸主的豪氣是真,梟雄的奸詐是真,天性的猜忌也是真,或是就是因為每一面都如此真實,才讓曹操的難以捉摸成就獨特的魅力。
鄴城曾為六朝古都,也是曹操的根據地,他在這裡興建的銅雀三台聞名天下,可惜後來鄴城被楊堅焚毀,加上河水改道,銅雀三台如今已不復在,來到遺址公園,只能遙想當年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賦的盛況。
從「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到「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銅雀台訴說了三國那一段刀光劍影的精彩絕倫,也藏著英雄美人的兒女情長。
興衰起落,終究只是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