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學】~ 攀岩粉 (climbing chalk)
最近都在看奧運的攀岩比賽,大家一定會發現選手們都要把手用粉弄的白白的,那就是今天要介紹的攀岩粉。
雖然它的英文名字是Chalk,也就是粉筆的英文,但成份其實和我們在寫黑板的粉筆不同。
一般使用來寫黑板的粉筆,成份為碳酸鈣(CaCO3)
攀岩使用的粉,主成份則為碳酸鎂(MgCO3)
※ 所以不要為了省錢,去買一盒「粉筆」壓碎來用⋯⋯
不過科學研究中,對於鎂粉是不是因為增加摩擦力,而讓攀岩活動的表現變好,還沒有一致的結論。
像2001年就有一篇文章試圖來分析使用攀岩粉是必需或迷思,研究了15個受試者,分別抓握不同的岩石(頁岩、砂岩、花崗岩),上面有粉和無粉,以及有無水份在上面,再用機器把石頭拉開,去測定使用的力量。
研究結論反而是有粉時會降低磨擦力!和大家直覺上的想法不同⋯⋯而且還提出,真的把手部的水份都吸乾,反而會讓摩擦力下降(其實這個合理,想想我們碰水久了之後,皮膚會變得皺皺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摩擦力;在生活上也會為了數鈔票或推開垃圾袋在手指上沾一點水。)
Li, F-X., S. Margetts, and I. Fowler. "Use of ‘chalk’in rock climbing: sine qua non or myth?."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19.6 (2001): 427-432
後來在2012年時,科學家找了11個受試者,使用可以調整傾斜角度的機關,來固定要測試的石頭(石灰岩及砂岩),當受測者抓在上面時,開始增加傾斜角度,直到受測者掉下來。
結果發現顯著增加磨擦係數(石灰岩 +18.7%,砂岩 +21.6%),所以這項研究是支持使用攀岩粉的。
(私心認為這樣比較接近實際使用時的場景)
Amca, Arif Mithat, et al. "The effect of chalk on the finger–hold friction coefficient in rock climbing." Sports biomechanics 11.4 (2012): 473-479.
到了2016年,科學家想使用肌電圖去評估肌肉施力的狀況;這次找了19名受試者,結果發現有沒有粉,在摩擦力、施力、肌肉活動上,都沒有明顯差異!
但是,有粉的狀況下可以掛在上面比較久⋯⋯
Kilgas, Matthew A., et al. "The effect of magnesium carbonate (chalk) on geometric entropy, force, and electromyography during rock climbing." Journal of applied biomechanics 32.6 (2016): 553-557.
〖小結〗看起來應該還是有用啦,雖然不能單純用增加摩擦力的理由來解釋,不過,看那麼多選手都在用,而且研究中說可以掛在上面比較久,就值得自己去體會一下。
* 同場加映:
1. 有人會問到用這些鎂粉,會不會對身體有什麼危害呀?
基本上不會,主要的刺激性是在呼吸道,在通風換氣好的狀況下是沒問題的;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室內攀岩場會規定不能用粉狀的,而要使用液狀或膏狀的碳酸鎂。
那如果吃進去呢?其實平常也吃了很多食品級的碳酸鎂了,會放在像胡椒粉或咖哩粉中,去保持乾燥,避免結塊。(不過攀岩用的會不會使用到工業級的,就不一定了⋯⋯可能會有比較多的雜質,用餐前還是先洗乾淨吧。)
2. 疫情之下,去攀岩場館安全嗎?
重點還是通風換氣和容額管控啦。我是覺得很多岩館有挑高,通風換氣反而比較好。
至於有些人會擔心之前新聞常報導新冠肺炎病毒可以在物品表面存在很久還有傳染力,那岩館不可能每個人爬過都消毒一遍怎麼辦?
其實每個人上去之前先做好手部消毒,下來之後也再手部清消一遍就可以大大降低風險了。
另外,今年6月研究指出,雖然冠狀病毒在塑膠上可以存在48小時,但使用攀岩粉,病毒在上面的活性就會大幅下降。(這樣不就讓人更想用了嗎⋯⋯哈哈哈)
Owen, Lucy, Katie Laird, and Maitreyi Shivkumar. "The effect of climbing chalk powder on the infectivity of human coronavirus OC43."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72.6 (2021): 725-729.
最後,傍晚還有奧運運動攀登,女子組的決賽⋯⋯大家用力看起來!
鈣 質 砂岩 在 吳淡如每周一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長慎入,半夜睡不著不要怪我)
不負責任歷史讀後感之一
被偷走的二十萬年
每年我打算做一件新的事情,前年到去年,我完成了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的白話本縮寫(就是把故事乾乾淨淨的說完)和音頻的錄製。
今年,我打算重讀歷史。
原因一是:我打算要去考某個考試。原因二,我發現世界變動很快,對我這種没有科學天份的人來說,考古比創新容易。原因三,不管寫什麼,被寫的人都没有辦法再出來告我了。😂
然後,我打算一周至少寫二則深夜讀書筆記。
為了怕讀了就忘,我用我自己的方法記得。
先來談距今六十多萬年前的事。那個時候還有一種可愛猛獸叫做劍齒虎。有一種很受人們歡迎的食物叫做腫骨鹿。
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曾經住著一群古人—古代猿人。(不是山頂洞人喔…山頂洞人差得遠呢)
為什麼叫龍骨山?從清末開始,就有民眾在那座山上找到古化石,開心的把它賣給中藥店當食材,所以人們把它當成挖藥的後山寶藏。至於吃這些化石會治好什麼病?請自己想像! (🌹我小小研究了一下:古書上寫效用為安魂鎮驚,益腎固精,健脾澀腸胃,止血生肌歛瘡。現代中醫說是因為它的主要成分:包含碳酸鈣及磷酸鈣及少量的鐵、鉀、鈉、鎂、鋁等礦物質… 。也許就是當鈣片用的)
當時在中國擔任礦業顧問的瑞典人安特生(不是大作家安徒生)發現了這件事。身為地質學家的他,很有一種預感到了周口店調查。就在1921年,挖出了三顆人類的牙齒(這個了不起,凡人看不出那個跟小石頭有什麼不一樣吧)。
然後,經過多年的挖掘,挖出了分屬四十多個的人的一部份人體零件。其中包含六個頭骨。他們的臉的確長得像猿猴,平均身高嘛,男性成人一百五十多,女人一百四十多公分。(很高興我在六十萬年前和一般男人差不多高😂😂)
比身高更重要的腦容量。没有足夠的腦容量的話,那麼跟發現猴子化石也没有太大區別。😜
我們,平均腦容量是1400CC。他們平均腦容量已經有1080左右。最大的腦容量有1225喔!而現代猿猴🐵平均只有415CC---我們可以很清楚人和猴子最大的差異在哪裡。當然,有400已經可以在森林裡把自己照顧得很好了…..🤷♀️🤷♀️🐒🐒
(雖然能夠取樣的樣本很少。而且没有發現一整個人,這個現象使得過去曾有學者懷疑,這些人基本上是「被吃掉」的。被誰吃掉的?有可能是當時周口店巨多的史前鬣狗⋯)
他們有火—-可能取自於森林火災,然後小心翼翼的看護,把火當成生命守護神,他們會抓鹿吃。那個時候有一種我認為是進化錯誤的腫角鹿,長了個大角善良的提供了肉品來源。他們會用石英和砂岩做成簡單工具,和熊豹狼虎牛馬一起在溫暖的森林裡鬥爭。顯然鬥爭艱難,日子不好過,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活不過十四歲….看到這裡,你心情再不好也覺得很慶幸了吧。
這些人體零件在四十多公尺深的堆積物中被發現,從土質的鈾系法分析,光這四十幾個人也相距四十萬年….
好大的數字。
然後…..然後没有了。我們歷史上常考的周口店山頂洞人,可不是這一群人。他們離現在「只有」一萬八千年…而且,歷史課本没教的是:雖然在空間上,他們住得很近,但是,但是,但是….在DNA分析上,他們竟然一點關係也没有!🙈🙈
那八位山頂洞人,除了長得和現代人差不多, 從腦容量來看,他們也没有比現代人差,也在1300和1500之間(雖然腦重一點還真的不代表什麼.據說愛因斯坦的大腦重量一二三○公克,並沒有比較大,還比一般男人腦的平均值小一點…腦大不等於智商高,但腦容量平均稍小的動物總是容易被欺負的,有關智商與腦容量,科學家眾說紛紜,只能說他可能自我開發得多一點,有些人不用腦,腦🧠再大也没用….)
從考古學發現,他們已經有比較細緻的工具和裝飾品。
從DNA分析看來,北京猿人和二十萬年後來才到這裡的山頂洞人是壓根没血緣關係, 可能已經徹底滅絕,他們在同一座山上居住純然是一種基於安全理由的巧合….這裡天然山洞多!人類還没開始蓋房子呢…..🤔🤔🤔(我說的我負責)
也就是說,北京猿人並不是你我的祖先。來自於山頂洞人的「非洲智人」一系才是!
那麼,悠悠蒼天,二十多萬年前,北京猿人消失到哪裡去了? 或為什麼滅絕?這200,000年內,又有什麼人在龍骨山山頂洞附近存在呢?答案還在深厚的土層裡。當然不是我的腦容量想得出來的答案。
不負責任結語:🥃🥃🥃
一,以上統計時間至少都是萬年,一消失就是二十萬年,相較之下,我們是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見識到自己的渺小了吧呵呵,所以,你的煩惱從來不是值得在意的煩惱,你的巨大痛苦也不如一粒砂。👏👏👏
相信多事之冬,大家心情都没很好。我很喜歡自我安慰,特別是在心情没有真正很好時,看到什麼都是陽光勵志題材。
二,你已經活在全人類世界中最平安的這一代。投錯時代當然比投錯胎慘。💪💪
三,你要動腦,幫助下一代進化。雖然人類腦容量的增加極為緩慢,但是遇到什麼事一直吃手手也不是好方法。🐷🐷
没什麼過不去的啦。真的,歷史告訴我們:凡該過去的都會過去。
四,本人堅決不認為我所陳述絕対正確的,而且不願意負教化責任,若有禍國殃民之處,請各位聰明人自行考証。🙏🙏
鈣 質 砂岩 在 吳淡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長慎入,半夜睡不著不要怪我)
不負責任歷史讀後感之一
被偷走的二十萬年
每年我打算做一件新的事情,前年到去年,我完成了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的白話本縮寫(就是把故事乾乾淨淨的說完)和音頻的錄製。
今年,我打算重讀歷史。
原因一是:我打算要去考某個考試。原因二,我發現世界變動很快,對我這種没有科學天份的人來說,考古比創新容易。原因三,不管寫什麼,被寫的人都没有辦法再出來告我了。😂
然後,我打算一周至少寫二則深夜讀書筆記。
為了怕讀了就忘,我用我自己的方法記得。
先來談距今六十多萬年前的事。那個時候還有一種可愛猛獸叫做劍齒虎。有一種很受人們歡迎的食物叫做腫骨鹿。
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曾經住著一群古人—古代猿人。(不是山頂洞人喔…山頂洞人差得遠呢)
為什麼叫龍骨山?從清末開始,就有民眾在那座山上找到古化石,開心的把它賣給中藥店當食材,所以人們把它當成挖藥的後山寶藏。至於吃這些化石會治好什麼病?請自己想像! (🌹我小小研究了一下:古書上寫效用為安魂鎮驚,益腎固精,健脾澀腸胃,止血生肌歛瘡。現代中醫說是因為它的主要成分:包含碳酸鈣及磷酸鈣及少量的鐵、鉀、鈉、鎂、鋁等礦物質… 。也許就是當鈣片用的)
當時在中國擔任礦業顧問的瑞典人安特生(不是大作家安徒生)發現了這件事。身為地質學家的他,很有一種預感到了周口店調查。就在1921年,挖出了三顆人類的牙齒(這個了不起,凡人看不出那個跟小石頭有什麼不一樣吧)。
然後,經過多年的挖掘,挖出了分屬四十多個的人的一部份人體零件。其中包含六個頭骨。他們的臉的確長得像猿猴,平均身高嘛,男性成人一百五十多,女人一百四十多公分。(很高興我在六十萬年前和一般男人差不多高😂😂)
比身高更重要的腦容量。没有足夠的腦容量的話,那麼跟發現猴子化石也没有太大區別。😜
我們,平均腦容量是1400CC。他們平均腦容量已經有1080左右。最大的腦容量有1225喔!而現代猿猴🐵平均只有415CC---我們可以很清楚人和猴子最大的差異在哪裡。當然,有400已經可以在森林裡把自己照顧得很好了…..🤷♀️🤷♀️🐒🐒
(雖然能夠取樣的樣本很少。而且没有發現一整個人,這個現象使得過去曾有學者懷疑,這些人基本上是「被吃掉」的。被誰吃掉的?有可能是當時周口店巨多的史前鬣狗⋯)
他們有火—-可能取自於森林火災,然後小心翼翼的看護,把火當成生命守護神,他們會抓鹿吃。那個時候有一種我認為是進化錯誤的腫角鹿,長了個大角善良的提供了肉品來源。他們會用石英和砂岩做成簡單工具,和熊豹狼虎牛馬一起在溫暖的森林裡鬥爭。顯然鬥爭艱難,日子不好過,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活不過十四歲….看到這裡,你心情再不好也覺得很慶幸了吧)
這些人體零件在四十多公尺深的堆積物中被發現,從土質的鈾系法分析,光這四十幾個人也相距四十萬年….
好大的數字。😜
然後…..然後没有了。我們歷史上常考的周口店山頂洞人,可不是這一群人。他們離現在「只有」一萬八千年…而且,歷史課本没教的是:雖然在空間上,他們住得很近,但是,但是,但是….在DNA分析上,他們竟然一點關係也没有!🙈🙈
那八位山頂洞人,除了長得和現代人差不多, 從腦容量來看,他們也没有比現代人差,也在1300和1500之間(雖然腦重一點還真的不代表什麼.據說愛因斯坦的大腦重量一二三○公克,並沒有比較大,還比一般男人腦的平均值小一點…腦大不等於智商高,但腦容量平均稍小的動物總是容易被欺負的,有關愛因斯坦的智商與腦容量,科學家眾說紛紜,只能說他可能自我開發得多一點,有些人不用腦,腦🧠再大也没用….)
從考古學發現,他們已經有比較細緻的工具和裝飾品。
從DNA分析看來,北京猿人和二十萬年後來才到這裡的山頂洞人是壓根没血緣關係, 可能已經徹底滅絕,他們在同一座山上居住純然是一種基於安全理由的巧合….這裡天然山洞多!人類還没開始蓋房子呢…..🤔🤔🤔(我說的我負責)
也就是說,北京猿人並不是你我的祖先。來自於山頂洞人的「非洲智人」一系才是!
那麼,悠悠蒼天,二十多萬年前,北京猿人消失到哪裡去了? 或為什麼滅絕?這200,000年內,又有什麼人在龍骨山山頂洞附近存在呢?答案還在深厚的土層裡,在縹緲風中⋯當然不是我的腦容量想得出來的答案。
不負責任結語:🥃🥃🥃
一,以上統計時間至少都是萬年,一消失就是二十萬年,相較之下,我們是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見識到自己的渺小了吧呵呵,所以,你的煩惱從來不是值得在意的煩惱,你的巨大痛苦也不如一粒砂。👏👏👏
相信多事之冬,大家心情都没很好。我很喜歡自我安慰,特別是在心情没有真正很好時,看到什麼都是陽光勵志題材。
二,你已經活在全人類世界中最平安的這一代。投錯時代當然比投錯胎慘。💪💪
三,你要動腦,幫助下一代進化。雖然人類腦容量的增加極為緩慢,但是遇到什麼事一直吃手手也不是好方法。🐷🐷
没什麼過不去的啦。真的,歷史告訴我們:凡該過去的都會過去。
四,本人堅決不認為我所陳述絕対正確,而且不願意負教化責任,若有禍國殃民之處,請各位聰明人自行考証。🙏🙏
Best Regards,
WU TAN 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