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ooxx】
記得三級警戒剛開始,新北市立運動場都關閉了,公園,籃球場也都禁止進入。
原本很煩惱的事——向來去運動場跑步的我一下子不知道何去何從……但因為確診人數日益增加開始傳出封城的風聲,頓時我的心願馬上從解除三級警戒降到若能不封城就好。
人的適應力也許都比估計得的強些,很快就找出解方,全程戴口罩路跑,沿著未禁的河堤跑步,夏天的白日長,傍晚六點半天色還亮著,跑完4公里天才黑。
疫情趨峻時,整條河堤空蕩蕩,跑完全程約莫遇見1至2個路跑者,10個騎腳踏車的人,散步者大約4到5個。
尤其跑過其中一個蜿蜒路段,柏油路上的單黃線搭配兩邊行道樹飄散下來的黃色落葉,都有一種置身歐美電影的路跑者視角畫面感,心曠神怡。
右邊不知道名稱的深綠色植物高聳過人,整排綿延,使我想起玉米田,天氣好的時候葉稍上大約半尺處有一顆很亮的星星,往上在五尺高度掛著的是左舷月,七點的天色還不是沈寂的黑,是一種濃厚的藍,深深淺淺像油畫顏料搬疊到天際,心下讚嘆台灣就這麼一角風景,也是真美。
有一回漲潮,河水幾乎漲到齊岸,隔天路跑時,柏油路的中間有一龐然大物踽踽而行,是隻大龜,幸好毛毛雨的天氣一路上幾乎沒有人,我停下來跟牠說嗨(真的是說嗨),牠馬上縮住脖子靜止不動,有點擔心牠會否遭逢車禍,考慮是不是將牠搬回河裏,想想又作罷,不清楚牠的歸處還是讓牠自己走,況且龜走的步伐並不慢。
入夜後,河岸盡處的快速道路邊上鑲著一節一節的燈,總使我想起火車,河中間類似金門大橋的橋總緩慢變換顏色,有時是蒂芬妮藍最好看,有時是橙黃色最美,端看當天的天色雲彩去搭配。幾度想拍下這些個陪伴我跑步的美好景色,卻都沒有拍,不想帶著手機跑步,跑步時喜歡空手往返。無妨,這些景色都鑲在心上了。
人的適應力或許真的都比估計得的強些,如我,也找到了繼續跑步的方法。
聯想起劉秀枝的新書《你怎麼看待老年,它就怎麼回應你:預防失智,快樂的老後實踐》,面對還沒到的老年也是如此,在新的路上總能找到新的美景,與年紀無涉。
推薦給居家防疫的每個人。
近日確診人數降低,河堤上運動的人也多了起來,但願人人依舊不鬆懈,疫情退散。
圖說:圖文不符的放上去年寶瓶聚餐大吃龍蝦牛排的照片,畢竟在家上班見不到同事,現在也不能在餐廳裡面吃飯,特別想念。
(小娘)
金門行道樹 在 蔡爸爸的翻轉教室 自然科學特色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分享知識:
🤗來自好友古亭國小自然科王莉萍的文稿!🤗
「荔枝椿象」昆蟲是這幾年臺灣很夯的昆蟲,連一般對自然環境不熟悉的人都曾聽聞其名,而且知道牠是人見人怕的「荔枝椿象」入侵臺灣已久,但這幾年已逐漸擴散全台。荔枝椿象喜歡在龍眼、荔枝、台灣欒樹等嫩芽上,嚴重影響農產業的生計,但究竟為什麼讓大家聞之喪膽呢?因為當荔枝椿象受到驚擾時,會分泌出臭液,如果不慎觸碰,造成皮膚灼熱、潰爛,如果噴濺到眼睛可能導致失明。
最令人困擾是:荔枝椿象繁殖能力很強,產卵期在二月到八月,每年的四到五月更是產卵的全盛時期,母蟲不僅會在龍眼樹上、荔枝樹上產卵,甚至在家門外的窗簾、牆壁、各式門窗框凹痕,甚至衣物、盆栽、曬衣架上都可能看到荔枝椿象的卵,每次產卵約14粒,每隻雌蟲一生平均交尾可達10次以上,一生產卵5到10次,繁殖力非常驚人!
荔枝椿象的生長有五個齡期,剛孵化的一齡若蟲體長約5mm,呈現橢圓形,體色偏紅色至深灰色,前胸背板稍具凹面,呈鮮紅色。而二齡到四齡的若蟲則呈逐變為長方形,主體為橙紅色或淡橙色有暗藍色邊框,看起來漂亮卻帶著危險啊!成蟲後體型呈現盾形黃褐色,雌蟲體型大於雄蟲,臭腺在後胸側板前方,胸部腹面外被有白色蠟粉。
在居家環境中若發現牠,切記千萬千萬不要用手按壓或者觸碰,以避免受到臭液的攻擊。若發現還不會飛的若蟲,只要將肥皂水稀釋後噴灑於若蟲身上,大約一分鐘內荔枝椿象就會停止活動,直接死亡,因為荔枝椿象被噴肥皂水後,呼吸作用會受阻窒息而死。由於牠的呼吸器官在腹部,所以記得噴灑時盡量瞄準若蟲的腹部,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防避荔枝椿象四招
1. 戶外穿著長袖衣褲是最有效方法。
2. 勿直接觸碰成蟲。
3. 居家安裝紗窗,將荔枝椿象阻絕於家門外。
4. 使用肥皂水,直接噴於荔枝椿象腹面,一分鐘後會停止活動、直接死亡。
認識「荔枝椿象」
牠原產於中國東南各省,在1999年時首度在金門被發現,到了2008年發現入侵到台灣本島,直到2012年農業機關才開始發布疫情警告,當時大部分的人並不熟悉荔枝椿象的存在,逐漸荔枝椿象從南部高雄開始一路往上蔓延到臺灣北中南各地,許多果農在採收龍眼或茘枝(水果)時,脖子、手臂、胸部被臭液噴到出現腐蝕性傷口,甚至因為沒有妥善治療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讓農民聞之色變。
荔枝椿象目前已經肆虐全台,不僅是龍眼、荔枝等果樹,連台灣欒樹、無患子等行道樹,都成為荔枝椿象的食草,荔枝椿象成蟲不擅飛行,因此人們的肩膀很容易成為牠的停靠站,當牠受到驅趕,就有可能噴出臭液來防衛,易造成被臭液噴到皮膚的受傷。
現在四、五月正是荔枝椿象產卵的旺季,如果發現荔枝椿象的卵(ㄧ糰14顆),請下手將其卵剝除弄破,避免卵孵出蟲後形成更嚴重的危害。
提醒勿將「紅姬緣椿象」誤認是牠,紅姬緣椿象是群聚,就像是一堆枸杞放在一起,是台灣本土種昆蟲,對人並無害;長長細細的外表也跟荔枝椿象「盾型」長相完全不同唷!提醒大家要看清楚,先別急著聞椿象而變色,台灣已知椿象有41科600多種,其他物種生活在我們周圍是很正常不過的事。
金門行道樹 在 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在公聽會前就寫下了這篇差不多2000字的個人意見表,但是礙於時間因素,公聽會當天並沒有講完我這篇事前寫下的稿子…以下是我針對環島北路拓寬的意見。謝謝!
任何的工程絕不是做或不做,一個工程怎麼做?比要不要做更重要。再大的工程,只要投入預算,就可以啟案,但做了之後有沒有改善,還是浪費公帑又破壞環境,需要大家一起思考。對此,個人僅對本案提供一些意見:
首先,本案自108年底於盤山村召開居民說明會,到第二場公聽會足足一年多,請問規劃團隊有依據上次說明會民眾意見,進行任何調整嗎?就工務處所提供簡報資料,實在是看不出來過去一年多以來規劃團隊有認真納入民眾意見!如果所謂公聽會開了等於沒開,那開說明會的目的是什麼?豈不是在製造對立?
其次,道路拓寬的理由是解決道路交通安全問題,但是主辦機關跟規劃團隊,自始至終都無法舉證車流量及交通事故與路寬的關聯性。這一點,我就舉例交通隊的資料給大家參考一下。根據交通隊104年到109年的統計資料來看,金門道路交通事故,大多是「未注意車前狀況」、「未禮讓」等駕駛人行為居多。交通隊的分析與建議,大多是「降低道路時速」,而縣府卻經常以「道路拓寬」,宣稱可以改善道安問題,大家都知道「道路拓寬後,同時也會提高時速」,以環島北路1段拓寬後為例,肇事比例從4.52%、3.59%、3.32%、4.30%,拓寬後反到飆升到7.14%(107年)、5.20及5.07!縣府用道路拓寬來解決道安問題,這不是緣木求魚的做法嗎?
環島北路不僅只有金寧鄉在使用,木麻黃林道到底是金門的資源還是負擔?請大家去思考?現在金門重大道路路段僅剩環島北路有木麻黃林道,是軍民共同的戰地意象與金門的觀光資源,而且過去林務所也曾進行補植工作。二十餘年來,讓遊客印象深刻的從來沒有縣府宣稱的補植美觀的道路,在多數居民跟遊客的心中,最能代表金門道路景觀的依舊是木麻黃道路。我們能否善用這樣的特色,營造觀光效益,應該更是道路規劃的重點。
一、 根據林務所的資料統計,該所從103年開始針對環北路木麻黃進行非破壞性檢測,這次的檢查結果要移除的有4株,得持續監測的48株,暫無危險的有38株,這些問題的發生主因跟這幾年的道路修繕及溝渠挖掘傷害有關。也說是說,有危險的行道樹,林務所已先行伐除,該所十多年來也陸續進行新樹的補植作業,剩餘的樹木應該都是健康狀態。
二、 行道樹的安全與否在於管理與維護,沒有健全的管理疏伐,任何樹都會有蛀蝕與落枝的危險性。另外,金門除了榕樹、黃連木與刺桐之外,行道樹幾乎沒有百年以上的樹種,就算後期要新種,也要看金門的環境合不合適?有沒有照顧及妥善管維。此外,現存於環島北路的木麻黃都捱過88年的丹恩颱風及105年的莫蘭蒂颱風,按適應與演化理論來說,林務所更應該保全這些經過自然災變汰留下來的樹種,因為他們是目前最適合金門氣候狀況的樹群。
三、 簡報單位在上次公聽會舉證車禍次數,但該筆資料卻在此次公聽會中完全消失,當時該筆舉證資料對照有誤,用1年5個月比10個月,不同的期程做對照,引起民眾質疑資料不全,但為何這次卻完全沒有舉證。而簡報中的車禍酒駕事故,如果我們反面思考,路面拓寬沒有機車、汽車道分離,那可能傷亡的反而是機車或是路人,不是嗎?
四、 根據金門交通事故的統計資料,拿103-107年十大易肇事路段,環島北路1段在107年中完成拓寬後,肇事比例從4.52、3.59、3.32、4.30飆升到當年度的7.14,以及5.20、5.07%,請問相關單位該怎麼解釋肇事率居高不下的問題?除了砍樹拓寬道路之外,是不是還有其他的改善方法?觀光處交通行政科、縣警局交通隊應該要出席與會,並與相關單位討論改善方法,同時在簡報中呈現才對,我相信沒有人不關心道路安全,但除了拓寬道路之外,總要說明如何的改善措施行車才會安全才對!
五、 在簡報部份,建議方案和施工手法描述完全不符,表格中說鎮西前段往南拓寬,過鎮西彎道改為中央兩邊等距拓寬,結果同一表格又說喬木全區移除新植,那這樣前段單側拓寬的用意何在?
六、 簡報第11頁劃說明的路段在鎮西路段前方,明興汽車保修中心路段,但那其實是道路的北側,並非南側!請問工程顧問公司的專業水準何在?簡報建議在鎮西路段後方等距拓寬,但實際走訪後,可以發現左右兩側的金露花等植栽就佔去2公尺左右的距離,相當於機車道的大小。
七、 108年底的說明會簡報中,建議開工日(日曆天)與本次完全不同,舊的簡報資料是110天,新的是175天。鎮西後的路段舊的是220天、新的是300,請問差別在那裡?就算林務所多35個(本來是15-25)工作天,也不可能增加那麼多工作天,請問工程顧問公司的專業水準何在?
八、 簡報中的黃冠中建築師事務所、亞聯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不是得標單位,卻掛在簡報首頁當中,是不是製造實績給其他廠商?工務處應該要進行瞭解。
九、 本人親自走訪過林務所的樹木銀行,當初前縣長陳福海在進行環北三段拓寬時曾宣誓要把樹種回來,結果移植至當地的樹木幾乎全軍覆沒,也沒有看到相關單位的回植行動,而此次簡報中的樹種如移植,請問移植的樹木保活率能夠有多少?還是根本就是送死?
十、 根據金門都市計劃,環島北路路寬設計為30公尺,就算此次拓寬完成,未來一樣會面臨道路拓寬問題,屆時私有地必然奇貨可居,價購與交換的成本代價可能更高。既然如此,縣府何不一次做都市計劃的道路總檢討?還有目前金門僅存環島北路二段及環中路剩餘壯觀的木麻黃林道,縣府到底有什麼想法?是保存還是伐除?能不能乾脆向所有的民眾說明?
註:照片為2016年9月15日早上9時左右,莫蘭蒂颱過境金門後的照片,環北一、二段大部份木麻黃撐下來了,但大家可以去比較看看環北三段、瓊徑路新植的艷紫荊去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