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2021金馬影展開幕片《青春弒戀 Terrorizers》擔任男主角的林柏宏,第一次監製短片《快樂的出帆》就參展金穗影展,同時也是今年金穗獎的頒獎人。
林柏宏表示:「很想得到短片導演們的青睞!」並感嘆自己已有十年沒演過短片,且對自己主演的新片《青春弒戀》非常滿意!(by小幫手)
謝謝以下媒體報導:
蘋果日報-金穗獎星光|范少勳陳昊森6帥閃耀典禮 林柏宏爭連莊金馬入圍先拜拜
https://tw.appledaily.com/entertainment/20210918/TQPSO3WH6JAA3FPJYZUBJZXVLI/
自由時報-林柏宏自誇新片「非常好看」 拚連莊入圍金馬影帝前做這事
https://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3676708
中時新聞網-李安越洋送鼓勵 影壇6帥頒獎金穗獎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918002997-260404?chdtv
中時新聞網-金穗獎開獎李安勉影人圓夢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919000525-260112
三立新聞網-金穗獎得獎名單出爐!影壇六帥任頒獎嘉賓 李安跨海送祝福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000134
Yahoo電影-林柏宏對新片《青春弒戀》超有愛,想去拜拜再入圍金馬!首次擔任製片挺金穗現身頒獎典禮
https://ssur.cc/AxQGe3
Ettoday-林柏宏、陳昊森「影壇6帥」登金穗獎 金鐘準視后首主持開場就凸槌
https://star.ettoday.net/news/2082678
鏡週刊-金穗獎頒獎典禮眾星雲集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10918ent010/
#林柏宏
#青春弒戀
#金馬影展開幕片
#11月19日上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JERIC陳傑瑞 Jeric 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想要感受或回憶戀愛最美的感覺嗎?你只需要 "聽 這聲音 這旋律 。。。" 繼太陽的後裔主題曲《ALWAYS》中文版獻聲之後 JERIC這次帶來了全新動人創作! 愛,要「愛一百萬次」 新加坡創作男神JERIC陳傑瑞 2016最美單曲-【A Million Times 愛一百萬次】 ● 下載 ...
「金穗獎男主角」的推薦目錄:
- 關於金穗獎男主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金穗獎男主角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金穗獎男主角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金穗獎男主角 在 JERIC陳傑瑞 Jeric 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金穗獎男主角 在 [專欄] 新銳電影灘頭堡金穗獎,為何已成死水一灘-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金穗獎男主角 在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52金鐘入圍-金穗報系列二...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金穗獎男主角 在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 YouTube 的評價
金穗獎男主角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就某種程度來看,金穗獎和金馬獎相較,對於臺灣影像創作的影響更大。如果金馬獎是成果驗收,那麼金穗便是大海撈針,在廣褒無垠的原野中尋找有潛質的千里馬,難度非常高,評審組成的視野與格局非常重要,必須要能穿透表面敘事、技術水平,去看見這些新銳導演內在熱切的創作渴望,還有幾成能量等待開發,這些璞玉可以如何被琢磨?爆發力又該如何被策動?」
⠀⠀⠀⠀⠀
——《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
大導演的起手式:李安、短片、金穗獎 │ 鄭秉泓
https://bit.ly/2SmbpPq
⠀⠀⠀⠀⠀
終於在昨天,因疫情延宕數月、充滿未知與變數的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頒獎典禮得以順利舉辦,且完美落幕,相當榮幸能成為這場盛會的見證者之一。短片確實並非一般觀眾會去留心的部分,但這個創立於 1978 年、歷史悠久程度僅次於金馬獎的臺灣電影獎項,卻是李安、易智言、蔡明亮、蕭雅全、程偉豪、黃信堯等無數大導演與演員的起點,那究竟,我們今年第四十三屆的金穗獎特別之處又在哪?
⠀⠀⠀⠀⠀
沿續開頭的引文,此篇文章亦提及,近年金穗制度經歷過許多調整,增減不少獎項,也設立個人單項表演獎與評審團特別獎等,藉以鼓勵更多傑出的創作者和幕後人員。而在去年,原本金穗獎的主辦單位國家電影中心,升格為國家影視廳中心,因此自 2021 開始,金穗獎轉由金馬執委會負責辦理:
⠀⠀⠀⠀⠀
「交由金馬執委會來規劃,可以和行之有年的金馬電影學院、金馬創投進行策略合作,未來金穗獎得獎導演可以參與學院受訓,開發的題材企劃可以得到金馬獎幫助在媒合及尋找資金方面提供更多機會,換句話說,金穗獎移交予金馬執委會主辦是為了幫學生短片和國內電影產業之間搭一座橋,讓這批年輕的電影尖兵少走一點冤枉路,以更快更直接的方式去對接包括影展和產業的各個部門。」
⠀⠀⠀⠀⠀
因此,今年金穗獎的參賽作品數量寫下新紀錄,共有 415 部影片報名,66 部擠進入圍名單,增設了三個會外奬「社群名人推薦獎」、「觀眾票選獎」以及「影評人推薦獎」—— 這也是我們能參與此場盛會的主要原因。那時候,五個人各自選出了三部心中最喜愛的作品,幾經投票討論,相互提出觀點,才選出了馬來西亞導演嚴京威的《#季候風》,紀錄自身往返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心境轉折,季候風就有如吹向家鄉的鄉愁,透過男主角帶著女友返國,準備告知父母自己即將成家的過程,巧妙而深刻處理了似曾相識的家庭關係,複雜而純粹,如此不善表達情感的親子互動,一消一長間上演著爭吵與和解過後的微妙世代衝突。當時在《#入世》、《#雨水》與此部作品之間拔河了一段時間,雖然必有遺珠,可以預期,評審團前輩們也同等看見了這些作品的優異之處。
⠀⠀⠀⠀⠀
於我而言,過去對短片的關注稱不上多,至少比起這次一同討論的影評人們是較缺乏經驗,但是這批 66 部的短片真的教人大開眼界,有質樸溫潤的,也有鮮明強烈的,從環境、歷史、移工、女性、親子現階段的問題到人們對於未來的想像,創作者透過影像凝視的議題包羅萬象,甚至會發現,臺灣電影的未知潛力超乎我們以往的狹隘認知。
⠀⠀⠀⠀⠀
再稍微回顧個人偏愛的入圍作品。劇情片部分,不少著墨於父子或父女關係,許傑輝的《#88海水浴場》各方面都相當出色,可惜此次鎩羽而歸,透過一個非典型的爸爸與稚嫩兒子相處過程,自然流暢地呈現身為父親的辛勞與無奈,最後卻出乎意料迎來一個苦樂參半的動人結局。朱平《#降河洄游》為吳朋奉的遺作,彼此看似恨多於愛的爸爸與兒子,不但揭露養殖漁業不為人知的黑暗面與黑社會利益糾葛,也於父子矛盾之間加深了故事和情感的衝擊力道。已上映的林柏瑜《#少年阿堯》不意外名列入圍行列,鏡頭語言成熟,演員表現出色,敘述阿堯與陳以文飾演父親相依為命,任由田徑隊兒子穿著殘破運動鞋,車子依然日日停靠投注站,這就是阿堯自卑雙眸底下那好賭成性、不負責任的爸爸,看似捉襟見肘的生活,卻在猝不及防的時刻被迫瞬間成長。
⠀⠀⠀⠀⠀
兩部探討父女情感的作品也讓人印象深刻,一為洪靖安《#吳郭魚》,聚焦於養殖漁業與高雄大林蒲遷村事件,細膩哀傷,出色結合城鄉議題、環境汙染,以及游安順與鄭宜農相斥又相互關心的緊密父女關係。再者。梁秀紅《#前世情人的情人》也是個人相當欣賞的一部,「4X相識」影展時便深感驚艷,從台語片《三八新娘憨子婿》出發,透過新舊致敬、今昔對比,結合經典與新意,展現社會風氣與愛情觀念的變化。
⠀⠀⠀⠀⠀
整體而言,最平衡的應該可以說是《88 海水浴場》與壓軸這部李宜珊《#手事業》,楊麗音的演出尤其亮眼,不愧奪下最佳演員獎,將女性草根味表現得讓人忍不住起立鼓掌。述說三名女性在父權社會的壓迫下,如何白手起家、用手討生活,深入社會各個角落。即使現實一再打擊,她們不苦情、不示弱、不自怨自艾,就像那雙求生工具,柔中帶剛,強韌且富有生命力,以越挫越勇的意志力譜出屬於女性底層人物的狂想曲。
⠀⠀⠀⠀⠀
紀錄片我則獨鍾陳彥豪的《#里長奧笑連》,反映時事的程度是這批作品中最厲害的,講述 318 學運出身的青年里長,原本壯志凌雲、滿腹熱情,實際成為里長後才發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以及落土八分命的無奈,立體捕捉這一代渴望改變現狀的年輕人真正面臨的困境在何方。以及,拿下金穗大獎的林佑恩《#度日》,外籍配偶的下一代成為我們不容忽視的社會議題,導演跟隨兩位低教育水平、從事勞力工作,年紀輕輕就成為新手父母的青少年,細膩呈現他們的青澀與世故,不得不被迫成長、提早投入社會的無奈與徬徨。
⠀⠀⠀⠀⠀
學生作品也不顯絲毫遜色,記得當時形容,范文翰《#啊朋友再見》像是較為溫暖、趣味、平易近人的《大象席地而坐》,原來就是為了獻給已故友人胡波,「感謝你們骨頭裡挑雞蛋的精神,感謝你們的寬容和溫柔,如果我以後變得更自由、更勇敢,那一定與你們有關。」雖然主軸是青春,裡面的人物卻相對特立獨行,以面無表情、音調平版的方式進行對話,生活在絕望麻痺的荒謬世界,帶有黑色幽默與濃濃的末世感,是非常特別的作品。《入世》、《雨水》、《三步》、《無家女孩》、《季候風》,以及紀錄片《游移之身》、《咪咪貓的奇幻之旅》、《火中跳舞的蝴蝶》也都由衷推薦。
⠀⠀⠀⠀⠀
希望,在大家的關注、討論,豪華頒獎陣容的共襄盛舉之下,未來的金穗獎想必會更加茁壯,亦能夠為成群而來的導演們、幕後工作者們鋪妥一條穩固堅實的電影之路。
金穗獎男主角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 5/10 下午一點,就是本屆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影展開放售票的時間,也非常高興上周六能參與這場盛大的選片指南,和大家介紹自己心儀的作品,與多位優秀的影評前輩和聞天祥老師展開深度討論,更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與鼓勵,裡裡外外都是極其寶貴的經驗之一。而前幾天來不及分享的,是自己全數觀賞這六十六部入圍作品後特別喜愛的片單,無論是學生作品,今年的入圍影片平均水準之高,題材廣泛,且部部精彩好看。
⠀⠀⠀⠀⠀
劇情片部分,不少著墨於父子或父女關係,許傑輝《#88海水浴場》是我尤其欣賞的,透過一個非典型的爸爸與稚嫩兒子相處過程,自然流暢地呈現身為父親的辛勞與無奈,最後卻出乎意料迎來一個苦樂參半的動人結局。朱平《#降河洄游》為吳朋奉的遺作,彼此看似恨多於愛的爸爸與兒子,不但揭露養殖漁業不為人知的黑暗面與黑社會利益糾葛,也於父子矛盾之間加深了故事和情感的衝擊力道。已上映的林柏瑜《#少年阿堯》不意外名列入圍行列,鏡頭語言成熟,演員表現出色,敘述阿堯與經營麵店的父親相依為命,任由田徑隊兒子穿著殘破不堪的運動鞋,車子依然日日停靠投注站,這就是阿堯自卑雙眸底下那好賭成性、不負責任的爸爸,看似捉襟見肘的生活,卻在猝不及防的時刻被迫瞬間成長。
⠀⠀⠀⠀⠀
還有兩部探討父女情感的作品,一為洪靖安《#吳郭魚》,聚焦於養殖漁業與高雄大林蒲遷村事件,細膩哀傷,出色結合城鄉議題、環境汙染,以及游安順與鄭宜農相斥又相互關心的緊密父女關係。再者。梁秀紅《#前世情人的情人》也是個人相當欣賞的一部,「4X 相識」影展時便深感驚艷,從台語片《三八新娘憨子婿》出發,透過新舊致敬、今昔對比,結合經典與新意,展現社會風氣與愛情觀念的變化。
⠀⠀⠀⠀⠀
最喜愛的應該可以說是《88海水浴場》與壓軸這部李宜珊《#手事業》,將女性草根味表現得讓人忍不住想起立鼓掌,述說三名女性在父權社會的壓迫下,如何白手起家、用手討生活,深入社會各個角落。即使現實一再打擊,她們不苦情、不示弱、不自怨自艾,就像那雙求生工具,柔中帶剛,強韌且富有生命力,以越挫越勇的意志力譜出屬於女性底層人物的狂想曲。
⠀⠀⠀⠀⠀
紀錄片我獨鍾陳彥豪的《#里長奧笑連》,反映時事的程度是這批作品中最厲害的,講述 311 學運出身的青年里長,原本壯志凌雲、滿腹熱情,實際成為里長後才發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以及落土八分命的無奈,立體捕捉這一代渴望改變現狀的年輕人真正面臨的困境在何方。
⠀⠀⠀⠀⠀
實驗片想提呂柏勳《#聽說他這個人》,這是一部令人越看越奇妙的短片,像是實境秀般實驗觀眾也實驗此項計畫的參與者,藉由對一個人的描述拼湊出不同長相,再讓他其他人來猜測這些長像的性格、職業、人際關係云云,不但挑戰了多數人的刻板印象,也呈現出人性荒唐的一面。
⠀⠀⠀⠀⠀
學生劇情片,欣賞的作品有不少部。首先,范文翰《#啊朋友再見》雖然主軸是青春,裡面的人物卻相對特立獨行,以面無表情、音調平版的方式進行對話,生活在絕望麻痺的荒謬世界,帶有黑色幽默與濃濃的末世感,講述「兩個生無可戀的男人,與一場終究徒勞的冒險」,像是較為溫暖、趣味、平易近人的《大象席地而坐》。郭玄奇《#迷藏》也頗為精彩,以青春期的同志情慾觸動為主軸,捕捉十三歲的彆扭男孩,在欲望萌發之際漸漸封閉自我,又渴望他人傾聽,於是選而透過交友軟體獨自摸索未知的世界,導致現實生活處處碰壁,透過微妙的情愫與青春的迷惘,細膩呈現多數人成過程必然會面臨到的孤立、無助與脆弱。以外籍配偶、新住民等議題為主題的劉純佑《#紅色》、吳郁芬《#入世》也值得細細品味,在文化差異與外來身分下,這些異鄉人所遭逢到的各種問題,每個環節的深思熟慮、設身處地的切入觀點都讓人印象深刻。
⠀⠀⠀⠀⠀
另一方面,戴薇《#無家女孩》相當動人,一位失去母親的小女孩與一位白髮蒼蒼的拾荒老人於城市一隅相遇,兩人沒有過多對話,台詞卻耐人尋味,一老一小的可愛互動十足呈現出家庭的雛形,在生命的關鍵時刻位對方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勾勒出疏離都市中一抹真摯動人的風景。嚴京威《#季候風》也不容忽視,紀錄自身往返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心境轉折,季候風就有如吹向家鄉的鄉愁,透過男主角帶著女友返國,準備告知父母自己即將成家的過程,巧妙而深刻處理了似曾相識的家庭關係,複雜而純粹,如此不善表達情感的親子互動,一消一長間上演著爭吵與和解過後的微妙世代衝突。
⠀⠀⠀⠀⠀
學生紀錄片特別推薦其中兩部,江孟謙《#火中跳舞的蝴蝶》將街頭藝人勇於追夢的成長經歷說得光彩奪目,那是發生於我們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故事,一對年輕情侶不受框架侷限,創立了火舞團,受過傷、碰過瓶頸,依然咬牙堅持下去,宣告著自己的人生必須走在自己選擇的路上。蔡佳璇《#游移之身》是講述同時具有跨性別者與同性戀者身分的 Erica,游走在男女之間、日本與台灣之間,選擇進行性別重置手術,承受父母的難以諒解,努力透過自身故事,去教育這個社會如何變得更友善、更寬厚。
⠀⠀⠀⠀⠀
⠀⠀⠀⠀⠀
▍5.28 - 6.6,光點華山電影館
▍2021 金穗影展售票資訊:https://bit.ly/3beZf1H
金穗獎男主角 在 JERIC陳傑瑞 Jeric 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想要感受或回憶戀愛最美的感覺嗎?你只需要 "聽 這聲音 這旋律 。。。"
繼太陽的後裔主題曲《ALWAYS》中文版獻聲之後
JERIC這次帶來了全新動人創作!
愛,要「愛一百萬次」
新加坡創作男神JERIC陳傑瑞 2016最美單曲-【A Million Times 愛一百萬次】
● 下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KBOX: http://kkbox.fm/6A1BYu
iTunes: https://itun.es/tw/52t_cb
myMusic: http://bit.ly/1UbGZtg
Spotify: http://bit.ly/1UPZIYf
Omusic: http://bit.ly/1Uyxcb9
遠傳 來電答鈴: http://bit.ly/1XoAOCw
QQ Music: http://bit.ly/24R9bkP
Hami+ 音樂: http://bit.ly/21mR0mo
● 《終極舞班》電影導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愛情是如此微妙,彼此的距離越靠近,對愛的渴望卻如海嘯般的更加撞擊靈魂的深處,這是我聆聽「愛一百萬次」的感觸,熱烈的歌詞,卻在冷靜悠揚的旋律中吟唱,與劇中男女主角的心境不謀而合,更是愛情關係的基調。” - 羅頌其 【終極舞班】電影導演
● 《終極舞班》電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終極舞班》(原名:十七歲/青春的你) 演員陣容由翁滋蔓、邱昊奇、韓國男團 Cross Gene 儲曉祥(Casper)、與馬來西亞演員高藝及資深演員郎祖筠、伊正等實力派演員共同參與,將於今年9月全台強檔上映,另外中國地區也預計在暑假檔期上映。
《終極舞班》獲選為2016金穗獎閉幕片,由兩度榮獲金穗獎最佳動畫片的羅頌其導演所導,首部以17歲青春期為背景,結合街舞、京劇為主軸的劇情長片,題材中西文化融合,貫穿人物角色,跳脫以往的清新愛情校園風格,探討青少年「轉大人」階段。羅導聽到JERIC陳傑瑞的音樂當下,既興奮又開心的直說這種感覺就對了!浪漫的歌曲融合了電影中最重要的「愛情」線,能說是旋律與情節最完美的結緣,勢必會再度打動所有觀眾的心~
●《愛一百萬次》創作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來到JERIC陳傑瑞的音樂世界。音樂元素融合的敏銳和文字簡單卻帶著細膩的風格,從學生、社會人士到遊戲玩家甚至是音樂人,各個聽眾都肯定了JERIC在詞曲的創作實力,不僅是創作,JERIC也成功行跨電影到戲劇的主題曲改編,用自己的聲音重新詮釋一首首歌曲,再創經典 - 如近期翻唱韓劇-太陽的後裔主題曲《ALWAYS》中文版被新聞媒體評為是聽過「最想談戀愛」的浪漫歌曲,更以改編成雙人對唱(與潘嘉麗對唱),聽眾一度說:簡直幸福度破表啦~而2015年詮釋的《SEE YOU AGAIN》中文版,在全亞洲也獲得了近1500萬聆聽者的青睞。
【A Million Times愛 一百萬次】JERIC創作這首歌的當時,他一個人在台北的小小房間裡想像,想著一個愛情故事的開始,透過回憶帶領自己進入戀愛的氛圍~從撥動吉他弦的浪漫前奏,漫延到開口的第一句話,聽到了愛的呼喚,深陷在戀愛的氣息,每分每秒都無法抽離,希望聆聽者透過旋律穿梭在愛裡,進入文字享受戀愛的美~
一個愛情故事,一首最美的抒情歌曲,給那些正在談戀愛、害怕談戀愛或不曾談過戀愛的你們,珍惜戀愛把握愛,因爲沒有什麽比戀愛更美好了。一份珍貴的禮物,送給全世界的情人,送給即將談戀愛的戀人,送給JERIC未來的愛人。
●《愛一百萬次》A MILLION TIM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導演: MV Director (導演):Dh Tseng
曲:陳傑瑞Jeric
詞:陳傑瑞Jeric
聽 這聲音 這旋律 好像愛
觸碰了你 偷走了你 你的心
好想愛
讓它進來
愛趁現在 不保留
我要你 伴我左右
趁現在 還有你
我們 相愛
A Million Times (I will love you)
A Million Times (I will love)
聽 這聲音 這旋律 好像愛
三更半夜 到你家來 敲敲門 你打開
讓它進來
愛趁現在 不保留
我要你 伴我左右
趁現在 還有我
我們 相愛
A Million Times (I will love you)
A Million Times (I will love you)
百萬英里 我找到你
百萬個理由 讓我愛你
百萬次相遇
A Million Times (I will love you)
A Million Times (I will love)
●〈JERIC陳 傑瑞〉相關資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acebook 粉絲專頁
JERIC陳 傑瑞 → http://ppt.cc/93YJz
微薄帳號
JERIC陳 傑瑞 → http://weibo.com/jerictan
Instagram 帳號
jericbook
美拍帳號
JERIC陈杰瑞
●【工作邀約請洽詢】
杰瑞克有限公司 ➔ Cherry Tel: +886 922-122-418
禾唐國際 ➔ Cherry Tel: +886 909-131-149
或來信給我們!聯絡信箱 ➔ cherry@badjoerichards.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3Fd0Vejw6M/hqdefault.jpg)
金穗獎男主角 在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52金鐘入圍-金穗報系列二... - Facebook 的必吃
52金鐘入圍-金穗報系列二恭喜第39屆金穗獎神秘場影片《望月》入圍本屆電視金鐘獎迷你劇集編劇、男主角(吳慷仁)、導演(廖士涵)、電視電影等4項大獎! ... <看更多>
金穗獎男主角 在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 YouTube 的必吃
「金穗獎」創辦於1978年,旨在鼓勵新銳創作者,是備受台灣影壇關注的指標性競賽,亦是不少台灣重要影人的搖籃。第四十五屆金穗獎入圍影片名單將於2023 ... ... <看更多>
金穗獎男主角 在 [專欄] 新銳電影灘頭堡金穗獎,為何已成死水一灘- 看板movie 的必吃
新銳電影灘頭堡金穗獎,為何已成死水一灘?
鼓勵新銳電影創作的金穗獎在昨晚(27日)落幕,評審團主席林君陽親自在頒獎典禮直播
上頒獎,說明得獎理由或者從缺理由。但許多參與直播觀賞的入圍團隊看到一半,大概都
忍不住面面相覷,因為此前只有最佳導演有公布入圍者,沒想到在典禮上頒發最佳整體演
出、編劇、女演員、男演員等獎項時,竟意外冒出入圍者名單與入圍片段。
一個獎項在頒獎當下才公布完整入圍名單,且入圍者事前竟渾然不知自己入圍,金穗獎此
舉可謂獨步全球,大概在影史上也是首見,實在令人驚喜又驚嚇。另一創舉,則是無視電
影專業分工,首創「最佳音效配樂獎」,將音效與配樂兩個不同領域的專業共冶一爐,相
信「最佳攝影剪接」等混合種獎項的出現也是指日可待。
再一奇舉,則是讓四部影片入圍學生組最佳紀錄片獎,卻在得獎時宣告從缺。主席林君陽
表示入圍作品「都少了一點什麼」。如果這個項目的入圍名單是初選評審的決定,決選評
審看了不滿意而決定從缺,那倒是有幾分道理。但金穗獎初選評審和決選評審從頭到尾都
是同一批人,既然不願給獎,那一開始又何必讓這些作品入圍(還選了四部片)?
面對這個爭議,主席以自己當年參賽也遇到從缺的遭遇來勉勵這些入圍者,說當時自己是
「檢討自己還能不能更好」。只是,如此無視獎項評選邏輯的決議,就算提出再多理由都
難以服眾。
筆者本文暫不談作品,先來檢討金穗獎評審制度及策展團隊。作為看完本屆所有入圍作品
的金穗獎忠實影迷,我想先反過來建議沒得獎甚至沒入圍的創作者,無需太急於「檢討自
己」,因金穗獎體制的僵化,已是經年累月下來的問題,甚至危害到參與者的權益。
長年同一批評審連任,導致品味停止流動
猶記2017年我曾在個人粉絲專頁「無影無蹤」撰寫〈2017的金穗與1998的金馬談金穗
獎隱疾〉一文,引述導演蔡明亮於1998年宣布退出金馬獎的公開信。沒想到過了三年,我
還得再次以同個例子來凸顯金穗獎的荒謬,以下不厭其煩重述一次。
蔡明亮導演當年的作品《河流》(1997)參與金馬獎評選時獲得了評審不懷好意的評價,
當他隔年以《洞》(1998)再度角逐時,卻赫然發現前一年的諸多評審竟然獲得連任,遂
發表公開信〈金馬獎,對不起了!〉一文宣布退賽。他在文中抨擊金馬獎評審的連任陋習
,直言道:「難道這幾位先生已經變成了評審家嗎?」並且措詞強烈地說:「電影潮流、
生態、品味日新月異,為什麼每一年的金馬獎都必須交由相同的幾位先生來把關及評鑑,
這是什麼意思?」
因蔡導的呼籲,日後金馬執委會修改了規章,讓評審不能連任。在2013年金馬影展的大師
講堂當中,金馬獎執行長聞天祥也說:「.......(評審不得連任)好讓品味跟選擇更流
動、多元、也不會被某些勢力所把持。」
三年前,我曾撰文呼籲金穗獎不要再讓評審連任或短時間內重複擔任,「讓品味跟選擇更
流動、多元、也不會被某些勢力所把持」。當時共有八位電影界先進在十年內擔任至少三
次評審以上,其中三人連任四屆之多。此外,被我點名的評審當時也有在該文留言處回覆
,因此金穗獎不可能沒有看見。
三年後,請讓我們現在回頭,再來統計看看近五年的評審名單。
2016年(38屆):李祐寧、鄭文堂、朱全斌、孫松榮、劉蔚然、廖本榕、盧非易
2017年(39屆):朱全斌、鄭文堂、林君陽、孫松榮、柯智豪、王志欽、曾瀚賢
2018年(40屆):葉育萍、王志欽、史惟筑、林君陽、柯貞年、柯智豪、蘇珮儀
2019年(41屆):李亞梅、李天爵、沈可尚、柯智豪、陳潔瑤、傅天余、黃晧傑
2020年(42屆):林君陽、柯智豪、傅天余、黃晧傑、湯昇榮、孫松榮、曹源峰
擔任至少兩次評審者統計如下:
柯智豪(4次),2017,2018,2019,2020
林君陽(3次),2017,2018,2020
孫松榮(3次),2016,2017,2020
傅天余(2次),2019,2020
黃晧傑(2次),2019,2020
王志欽(2次),2017,2018
鄭文堂(2次),2016,2017
顯然金穗獎依然我行我素,過去多次連任的影人好像也只有鄭導一人不再接任。縱觀上述
統計,便知光是五年之內,就有七人擔任過至少兩屆評審,且每一個人都至少連任一次。
去年與今年,就有三位評審連任。作曲家柯智豪目前連任四屆,導演林君陽在四年內當了
三屆評審,這也讓我忍不住想請教一句:「尊敬的先生們,請問你們是評審家嗎?」主事
部會的長官們以及策展人胡延凱先生,您們為何執迷不悟?
這幾年開出來的評審名單都很「漂亮」,是台灣電影業界頗具盛名、富有公信力與專業能
力的人物。可以想見金穗獎(由國家電影中心承辦)或者主辦單位文化部影視局的考量,
但一再讓同樣的評審重複擔任,對鼓勵新銳創作的金穗獎而言,絕非好事。長久下來,不
免會形塑出入圍作品或得獎作品的模樣(特定類型、議題、形式),甚至讓渴望金穗肯定
的學生導演嘗試去迎合那些標準,而這正是鼓勵多元的金穗獎,最不應該走的方向。
缺乏新血注入,逐漸「老化」的評審團
此外,作為國內新銳導演的灘頭堡,金穗獎的評審團也有老化問題,攤開本屆評審名單,
評審平均年齡超過40歲。就連藝術聖殿坎城影展,都在去年讓年僅20歲的演員艾兒.芬妮
(Elle Fanning)擔任評審,請問金穗獎有什麼包袱放不下?金穗獎時常強調「產業接軌
」,如果要談產業,那麼更應該正視台灣電影市場主要消費觀眾群年齡,是落在20至40歲
的事實。
近年來,金穗評審納入如曾瀚賢和湯昇榮等業界製片、監製,讓他們接觸創作者,對產業
發展而言是有利無弊,且有年長的、資深的電影工作者在評選時提供專業意見也有其必要
;但名單絕不該如此不均衡,忽視年輕人的意見。唯有納入更多年輕的創作者、評論者,
汲取新生代觀點,方才能與新時代接軌。若再不注入新血,金穗獎只會變成一攤不再流動
的死水。
事實上,評審勞苦功高,需要觀賞上百部作品,相信酬勞肯定也不成比例。本文本意並非
要譴責這些專業的評審,畢竟問題的根本不出在他們身上(雖然我會強烈建議以上評審明
年不要再追求連任),而是金穗獎的便宜行事、不思進取的僵化體制。
初選決選也是同一批人?粗糙的評選機制
金穗獎或許也意識到要有所改變,於是在今年便推出一項變革,即增設最佳導演一項。本
屆評審團主席林君陽在會前記者會上聲稱,賽制的改變會鼓勵到更多優秀的年輕導演。
不過這個獎項的設立,卻引發新的爭議。首先,光是性別比便已經先令人覺得尷尬。本屆
有25位女導演作品入圍,佔近乎一半名額,然而一般組與學生組共十個名額的最佳導演獎
,竟只有兩位女導演入圍;有許多女性導演傑出之作的一般作品類,則無一位女性入圍。
不過這題先按下不表,打算來談談其他面向。
有別於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都會進行分階段的評審評選,金穗獎的初選評審與決選評審卻
皆是同一批人。換言之,初選既然已經選出了大名單,卻又硬要挑出五個最佳導演入圍者
,等同於直接吐露了評審團的偏好,讓其他沒有入圍最佳導演的作品在頒獎之前,就察覺
到自己即將淪為陪榜地位。最終得獎名單驗證了我的說法,24個獎項中有13個獎頒給最佳
導演的入圍作品,包括兩個單元的最佳劇情片以及一般作品類的首獎。
一般而言,重視產業面向的電影獎項安排個人單項的入圍名單,目的是為了讓媒體容易聚
焦,確保得獎者能在場領獎,同時也給予入圍者一個榮譽肯定。金穗獎要走新銳台灣電影
的奧斯卡,企圖心可嘉,那理應在事前多多推廣,增加入圍者能見度,包括媒體尤其關注
的最佳演員獎。但今年金穗獎卻選擇隱藏入圍名單,使之成為典禮當下的驚喜,著實讓人
感到錯愕。
另外,之所以不要期待評審在決選階段改變原先的偏好,也是有跡可循。因為金穗獎評審
顯然不同於金馬獎決選評審,不需要被強制在評選之前,集中再看一次自己已看過的片。
從本屆入圍名單的公布時間便能讀出端倪,今年入圍名單是在1月初公布,這代表評審團
是在去年12月底左右觀賞完所有入圍作品,且評審應該是使用家用電視或電腦審片(本屆
評審團主席林君陽稍早在一篇液晶電視業配文中即證實此事)。這群評審12月看完之後,
金穗獎顯然並沒有集中他們在影展期間透過大銀幕重新欣賞這些作品,也不可能硬性規定
他們必須要在家重看一次入圍作品(就算規定了也無法驗證評審有沒有做到)。
那麼,這代表評審很有可能在3月底時,是帶著三個月前的小螢幕回憶來進行決選,評選
品質的低落可想而知。這將會對創作者造成公平性的損害,加上每個評審家裡的放映設備
不同,所能呈現的效果便可能形成落差,細膩地處理影像、聲音以達到理想放映規格的作
品,沒有辦法佔得任何好處。事實上,經過三個月後,評審很可能只記得劇情,而不記得
細節。
因此倘若要改革,也建議金穗獎必須要落實進行分階段的評選,並且至少必須確保決選評
審能夠在電影院當中觀賞作品,以保證所有作品能夠獲得對等的討論機會。這個要求乍聽
起來對金穗獎或許是莫大負擔,但這才能夠真正讓參賽者感到公平、獲取充分的尊重,提
高獎項含金量。
策展品質低落,與高額獎金毫不相襯
金穗獎今年已屆齡42歲,它曾經有過輝煌歷史,連大導演李安早期都曾受惠金穗獎鼓舞,
但這個理應德高望重的獎項,卻顯得為老不尊。除了上述諸多令人詬病外,還有太多沈痾
之處。
例如,在全球影展都已經線上化的時代,金穗獎竟然還在要求報名團隊須繳交實體的「光
碟片」;例如,金穗獎向報名團隊收取預告片卻沒有上傳,有興趣的觀眾在網路上根本搜
不到;又例如,映後座談主持人竟不識金穗獎最佳男主角得主吳宏修。
一而再,再而三的奇聞,讓金穗獎早已失去創作者之間真正的尊重,逐漸淪為「食之無味
,棄之可惜」的存在。豐厚的獎金鼓勵顯然是大家報名參賽的主要動機之一,但能從中獲
得多少榮譽感便令人懷疑。
提到獎金,金穗獎獎金確實在國內影展鶴立雞群。兩個首獎加起來就有80萬元,金馬獎最
佳劇情片也就50萬元,顯見金穗的資源其實相當可觀,但其策獎、策展的品質卻遠遠低於
金馬,與如此高的獎金毫不相襯。來年若能考慮將資源重新調整,以更高的預算雇用更專
業的團隊執行,至少兩階段的評審(當然要給予合理的評審報酬)等等,相信絕對能帶來
正向改變。
小結
今年參與金穗獎的現場體驗,深感現場執行團隊的專業與用心,但是優點似乎也僅止於此
。好端端一個新銳電影人的盛會,在網路經營上看不見用心。自開展以來,金穗獎粉絲專
頁發文率、觸及率極低,且幾乎沒有放上現場動態資訊、座談紀錄與影人photocall,簡
直像是一個不存在的活動。對於新觀眾而言,也無法輕易在介面上找到影展的放映時程與
影片簡介,更遑論去現場參與。
金穗獎並不是野雞獎,而是「恐龍獎」,笨重而緩慢,已經漸漸跟不上時代,並且聽不見
眾人的嘲諷聲與罵聲,本文雖然用語嚴厲,但無不是希望金穗獎能越來越好。作為許多新
銳導演人生的第一站,金穗獎有著指標性的意義,理應慎重辦理,在此勸諫有關單位對金
穗獎進行全面性改革,且刻不容緩。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954/445035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185.5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85401332.A.4A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