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有好多台劇接連上檔,我剛追完「第三佈局」跟「神之鄉」,上週趁太太哄睡孩子的時候,躲在客廳看了「俗女養成記2」的第一集。
(圖片取自https://0rz.tw/XyEnC)
劇中的小嘉玲,已經上國中了,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跟媽媽有一次吵架。
嘉玲:「我現在最討厭你,因為你不准我看電視,還把我的漫畫燒掉」
媽媽:「因為你上國中了!」
嘉玲:「你一直逼我吃很恐怖的東西,還不讓我睡覺」
媽媽:「因為你上國中了!」
嘉玲:「你現在看到我都不會笑了!」
媽媽:「就說你已經上國中了咩!」
嘉玲:「上國中上國中,上國中有什麼了不起!」
媽媽:「上國中很了不起,因為你媽媽只有小學畢業!」
----------------------------------------------------------------
在父親節隔天,我讀國中的個案因為不想去補英文,跟他爸鬧翻了。
爸爸:「如果你不想讀,就跟我說,不要再你的浪費時間,我賺錢也很辛苦」
個案:「好,那我不要補習了」
爸爸:「不補習!你要怎麼辦?功課怎麼辦?高中怎麼辦?」
在此我要嘮叨一下,這真的不是一個好的指令,「不想讀就不要讀」背後的意思是「你敢說不給我試試看」或者「你給我認真上課」,孩子一定知道你說這句話的涵義,但他一定會緊咬著「是你自己叫我不要讀的」
很像周星馳的那句經典台詞「打我啊笨蛋」一樣,不要挖坑給自己跳。
我想,雖然爸爸很生氣,但是他是真的很擔心,他擔心孩子如果不讀書,成績會不好、考不上好的高中、考不上好的大學、找不到好的工作,最後就會…..
「跟爸爸一樣」
你發現了嗎?這就是以往的教育灌輸給我們的觀念,只要一個失敗,你的人生就完了。
在這種灌輸之下,很多明明生活過得還可以,甚至還不錯的家長,都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完蛋的,因為「要不是我以前不努力,我可以更好」,也因為這樣,我的孩子絕對不能跟我一樣!
----------------------------------------------------------------
考大學的時候,我爸原本希望我考醫學系的。
我國中成績的確不錯,殊不知高中課程很難,我又跑去學吉他,大學只考上了心理系。
我依稀記得我那時候的狀態,數理考前念了一整晚,隔天只有勉強及格,但勉強及格怎麼考得上醫學系?越念越挫折,越挫折越不想念。
可是我怎麼能承認自己念不好?這太丟臉了,只好說是自己沒興趣、老師教不好、自己失常......
也還好我考上了心理系,在學習當中,我慢慢發現自己內心因為無法達到爸爸的期待而導致的愧疚感,也可以分辨爸爸的期待與我的人生自主權之間的差別。
直到我可以放下別人的期待,追求自己的生活時,約莫26歲,我碩士班的最後一年,我才真正喜歡上學習。
一直在碩士班畢業十年後,我又重回母校高醫,跨領域的選了醫學研究所就讀,別人說做研究很苦,寫論文很苦,我反而覺得很開心,因為讀書可以解答我在臨床上遇到的疑惑,可以幫助更多人。
----------------------------------------------------------------
回到我的個案,我不相信他真的不喜歡讀書,他不只一次告訴我學英文很難,我也不只一次跟他一起討論英文難的地方,還有討論在生活中每一個可以應用英文的時刻。
人就是這樣,尤其青少年更是這樣,你逼我,我逃不掉,我就全部擺爛給你看,反正補習費是你付不是我付。
你可以說他不體諒父母的苦心,但我覺得,「苦心」不一定得逼著孩子接受,是可以跟他好好討論,讓他理解的。討論當中也請記得,可以強調讀書的重要性,但是不用否定孩子目前在乎的,例如朋友、遊戲。
看到陳嘉玲的媽媽、看到那位爸爸、看到過去的我。
我們真的要努力,讓學習回歸學習,困難回歸困難,不要把我們未完成的遺憾,讓孩子背負。
即使他聽話、他有成就,也不會快樂。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