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遇到很多位老師,自己也可能成為別人的老師。
-
還記得國小,因為愛講話發言、上課又偷吃零食,有一陣子幾乎天天被老師打手心👋😝
也曾被罰青蛙跳到鐵腿,好像是因為晚一分鐘到校、還是頭髮不合格、還是邊走邊吃(到底多愛吃😛)我也忘了。
但當時時空背景下,多數體系的教育就是如此,很硬的規定和限制,調皮跳脫的孩子只能被罰。
-
後來到了開明校風的學校,受到了很多老師們的鼓勵和啟發,充實開心的度過國高中的生活🤩。
-
而後上了高醫醫學系、去過哈佛實習、經歷南霸天高醫和成大這兩所醫院的磨練、最後來到北醫體系專精皮膚科、又唸了醫學資訊ℹ️研究所,在這些學術殿堂和臨床醫療中,遇見太多優秀卓越、熱情溫暖、又提攜後進的老師前輩們🥰
-
謝謝所有教導過我的老師們,一句話、一個鼓勵、在課堂上的典範風采、對待病人的用心,都影響塑造了我。
-
現在我也成為老師、講師,也期許自己能帶給學生、聽眾更多豐富知識和經驗想法💡
-
#王筱涵醫師 #教育部部定講師
#皮膚專科 #教師節快樂
#謝謝我的老師們❤️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營養關鍵32問:破解飲食迷思與不實傳言,蔡營養師的健康生活Q&A,教你這樣吃最健康」介紹 訪問企劃: 沈嘉悅 內容簡介: ★用知識破解假新聞! 專業營養師以超有感生活營養關鍵字,讓你輕鬆掌握「健康」觀念,釐清「食安」真相。 「黃殼蛋」營養價值比「白...
「醫學資訊學系北醫」的推薦目錄:
- 關於醫學資訊學系北醫 在 王筱涵醫師。皮膚科的生活內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醫學資訊學系北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醫學資訊學系北醫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醫學資訊學系北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醫學資訊學系北醫 在 一葉草的白袍手札 - 帶你貼近醫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醫學資訊學系北醫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醫學資訊學系北醫 在 [閒聊] 考護研所或醫學資訊所? - 看板Nurse 的評價
- 關於醫學資訊學系北醫 在 Gimi Tmu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醫學資訊學系北醫 在 發揮1+1大於2 的價值!」 l 中山醫學長l EP1 醫資系在幹嘛? 的評價
- 關於醫學資訊學系北醫 在 選系雷達你不知道的醫學資訊•ᴗ• (輔大醫資) - Dcard 的評價
醫學資訊學系北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第 18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下)之一 (文字版)
我們應該努力讓自己不只把注意力只放在疫情數字的控制上,以免見樹不見林。而要更關注一些根本的問題。
上一集我們已經談過一些課題,這一集我們先來談政府的角色與作為。
1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劉紹華教授,去年曾經寫過一本書,
談疫情時代的一些關鍵詞。
這次我問她,過了這段時間,會不會再加新什麼關鍵字。
劉教授說她會加「專家」這個關鍵詞。
為什麼?
劉紹華教授說:每天疫情指揮中心向大家提出報告,也說他們有個決策委員會。但是她問我:「你知道是哪些人嗎?」
這些人到底是誰,媒體要不到資料,法律學者也要不到資料。
她說:在我們所知道的世界許多民主國家裡,這是不會發生的事。
即使在臺灣也一樣。
在這一次疫情爆發之前,我們政府的運作也沒有這樣。
這麼重要的一個單位在決定這麼多重大的事情,裡面有所謂的決策委員會,但其中有哪些專家、委員,卻沒人知道,這樣的事情以前是沒有發生過的。
我問劉教授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她說這就是因為一旦我們把控制疫情的數字放在一切事情之首的時候,當然其他的事情都會放到其次,不受注意。
這麼重大的事情,決定的專家卻隱形了 ,這不是民主社會的常態。
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李建良教授,也有同樣的觀察。
他說:現在防疫權力這麼集中的情況,稀釋了法規上的一些正當性。
衛福部部長究竟是根據什麼法源來代行閣揆的職掌?
真正的指揮官是誰?
真正出了重大的問題,誰要來負責?
都是不清楚的。
疫苗的分配也是。到底有哪些科學基礎、價值選擇、政策衡量?
打疫苗的順序,又實際上是由誰來決定的?出了問題,如果要追究決策環節的時候,到底是誰要負責?
決策的透明度、決策的過程,到底是根據什麼標準跟流程做出來的?
這些目前也都是不清楚的。
所有這些,都是當政府在一切以疫情控制為最優先的時候,所忽略的事情。
2.
另外,當然還有公民權益的倒退。
劉紹華教授指出:去年疫情爆發之後,只禁止滯留湖北的臺灣人返臺;從別的地方返台的人卻沒有這種限制。
一個民主國家,把公民的基本權益做這種限制,是不該有的情況。
劉教授說:在這個過程裡,提出質疑,就會被要求團結;有不同的意見,又很容易被打成中共的同路人。
她說:從去年開始,中央的政策都在喊全島一致,一直到最近,所謂的要不要解封這樣的事情,才交由地方政府來決定。
她認為,這是因為亞洲經過威權文化洗禮的地方,都容易就以為團結就是整齊劃一。
但她說,看教宗這本書就會知道,像教宗講的團結, 就比較像是禮運大同篇裡面所講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果不能容納多元的聲音,那到底怎麼形成一個社會的共識?怎麼形成真正的所謂生命共同體呢?」她問。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杜文苓教授也說:在一個社會裡面怎樣調節不同的意見,互相尊重,讓不同的意見可以創造出新的思考和解方,是極關重要的。
杜教授說:教宗在這本書裡面講 「不同意見 可以保留高音處的和弦」。這樣才可以使得社會的聲音更繽紛,更豐富,不落俗套。
此外,李建良教授也指出:就是疫情期間很多會議都採取網上會議的時候,視訊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效率會減弱,重要的決策很容易就被輕鬆通過。
而線上型式的利弊就是,一方面有利於資訊的傳播、記錄,
但不利的一點就是公共政策會如此決定。
李建良教授也特別提醒:數位足跡的資訊掌控跟使用,事後如何還權於民,或者說是如何還私於民,這些事情也都是政府應該事先就清楚說明的。不能等到人民要求說明一點,政府才做一點。
3
除了政府的角色之外,公民社會的課題也非常關鍵。
清大通識教育中心的林文源教授,這一年多來一直在密切觀察臺灣在疫情時代所發生的種種現象。
他說:就像世界經濟在疫情爆發之前重視全球化的長練,而疫情爆發之後開始注意各地區的短練,台灣對疫情的關注和因應,也有長練和短練。
林教授說:臺灣的疫情,其實可以分成前後兩個階段。
今年五月之前,很容易讓人覺得台北就是全台灣,非常中心化,也像是重視的是長練。
而今年五月之後的第二階段,才開始更注意各地當地的現象,在地化的討論和因應。
林文源教授觀察上半場的另一個現象是 :大家的討論都好像參加政論節目,而下半場則出現比較多的個人化的行動,實質考量。
假新聞很多,但是主動對抗假新聞,補資訊漏洞的人也多起來。
「臺灣跟中國的較量,從過去政府之間好像是長程飛彈的較量,改為現在民間的巷口的肉搏戰。」他說。
當萬華茶室事件爆發後,固然有很多人在污名化,但是也很多 NGO 的從業人員在關心這些弱勢者,為她們發聲。
所以他說看到民間很多人在主動論述,幫我們釐清社會的樣貎,因而可以準備未來可以做什麼事情。
因此,林文源教授說他看到很多人像是在日常生活裡進行個人的社會運動。
許多其他學者也有相同的觀察。
杜文苓教授說:如果只看主流媒體,會只看到對立立場的相互指責,看不到社會有什麼其他自主性的力量。
但事實上,杜教授說,像社會出現對萬華茶室的污名化之後,出現很多自主性的草根力量在行動,協助街友、性工作者。
她說,這是我們社會可貴而重要的力量,也是我們面對未來挑戰的靭性力量。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趙恩潔教授提醒要注意兩大結構性的問題。
第一是要注意資本的不平等。
她提出所謂 COVID 難民這個概念。
她說,這一次疫情的傳播,全世界皆然,都是因為有些人可以搭飛機在空中到處旅遊 , 所以造成了快速的全球性蔓延。
然後等疫情爆發之後,以臺灣為例,很多人就因為臺灣安全,就回到了臺灣;可是等到臺灣的疫情爆發,疫苗又短缺的時候,這些人就又馬上又離開臺灣,
再到其他可以打疫苗,他們認為更安全的地方。
趙教授認為這是一種資本的不平等。
有些人有條件一直這樣飛來飛去,不但造成了病毒的傳播,又能夠這個及早找到自己認為安全的避風港。
相對之下,社會裡比較弱勢的人,沒法像他們這樣移動的人,居於非常不利的情況。
趙教授提醒的第二點,是大規模農業和養殖動物的問題。
養殖動物從以前開始就是很多傳染病的起源,目前當然更是我們要小心的源頭。
而她看到現在許多人因為這次疫情,已經改變自己的注意,
改為開始注重在地的生活圈,發展農業自主。
她認為這也是公民社會裡大家在實踐勇敢夢想的行動。
4
在一個公民社會裡,溝通當然是非常重要的。
劉紹華教授說,所謂觀察問題,並不光是說「看」到問題就可以。
光是「看」,也可能會「睜眼說瞎話」。
她說:觀察問題,需要有一段距離,才能需要「景深」。有了景深,才會觀察得立體化。
劉教授說,但是臺灣的人口密度很高,大家都很貼近,所以討論公共議題的時候,經常難以產生必要的「情緒距離」和「眼光距離」,也就難以產生「景深」。
她說:這一點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對於如何溝通,台北醫學大學林益仁教授提出一個觀點。
林益仁教授長期觀察原住民文化,參與原住民的活動。
他說:台灣的地理很特別。從海平面上升,到亞熱帶、溫帶,甚至到高山是寒帶。 所以我們的植物生態非常多元。
林教授說我們的社會也是一樣。人口有非常有多元的各種背景,和澳洲一樣也是墾殖社會,但是擠在一個小很多的土地上。
所以林益仁教授認為:我們社會的對話,可以參考原住民的這個方式。
他說,泰雅族裡面有句話話叫「 sbalay」。
「balay」就是真相,「sbalay 」就是找尋真相,和解。
所以當泰雅族碰到他們族裡面出現爭議的時候,就會把大家找來,都坐在一起 ; 你把你看到的講出來,我把我看到的講出來,他把他看到的講出來 。
林教授說,通常大家把自己所看到的東西都講出來,轉了一圈之後,
大家大致就會有一個答案出來了。
所以,林益仁教授認為:這是我們可以向原住民借鏡參考的一種溝通跟對話的模式。
我們談過了疫情時代為什麼不能只是關注每天確診人數、死亡人數這些表面上、結果性的指標,卻不注意其他更根本、更原由性的課題之後,下面最後一集,我們來談一下疫情時代,我們為什麼需要勇敢地夢想、有一個美好的夢想,以及台灣想要進入國際社會所該有的準備。
謝謝大家。
我們最後一集見。
醫學資訊學系北醫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的醫療保健單元,邀請宜蘊生殖醫學中心院長 陳菁徽醫師來到空中,帶大家導讀新書《凍卵:保留自己未來的選擇權》/ 資料夾文化
凍卵要凍幾顆才夠用呢?凍卵會保存在哪裡?如果我凍卵,10年後才決定要生育,卵會壞掉嗎?最晚什麼時候一定要凍卵呢?凍卵過程會有什麼副作用嗎?解答妳對凍卵的各種疑問,最詳細的凍卵資訊都在這一本!讓陳菁徽醫師用婦科女醫師×凍卵經驗者的雙重身分,分享凍卵的點點滴滴。除了專業的醫療技術介紹外,還有醫師本人凍卵時的經驗和照片分享,看完這本書,一定會對凍卵有更深入的認識,用「心」決定自己成為媽媽的時機吧!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nvKtd_nEIKg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節目介紹:
有些知識我們不一定會用到,但可以提早知道!現今科學雖無法逆轉生殖細胞的老化,但是可以讓生育時鐘靜止!二條線女閨蜜陳菁徽醫師做妳最堅強的後盾,讓「凍卵」替妳凍結時間,為生育這件事保留後悔藥,不再被時間追著跑!凍卵讓我有自主權,在最適合的時刻,用最美好的卵子,迎接最寶貴的新生命!讓我們保留自己對未來的選擇權!
只有女人最懂女人,讓陳菁徽醫師用婦科女醫師×凍卵經驗者的雙重身分,分享凍卵的點點滴滴。除了專業的醫療技術介紹外,還有醫師本人凍卵時的經驗和照片分享,看完這本書,一定會對凍卵有更深入的認識,用「心」決定自己成為媽媽的時機吧!
凍卵要凍幾顆才夠用呢?凍卵會保存在哪裡?如果我凍卵,10年後才決定要生育,卵會壞掉嗎?最晚什麼時候一定要凍卵呢?凍卵過程會有什麼副作用嗎?解答妳對凍卵的各種疑問,最詳細的凍卵資訊都在這一本!
對於凍卵心癢癢的你,是不是會想聽聽其他人的經驗,來確定自己要不要凍卵。除了二條線女閨蜜醫師本人的經驗外,還有醫師在實務上的小故事和大家分享,凍卵之路有姐妹相伴不孤單。
◎來賓介紹:陳菁徽
【現任】
宜蘊生殖醫學中心院長
禾馨醫療集團生殖醫學部主治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學科部定助理教授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監事
【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科副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
醫學資訊學系北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營養關鍵32問:破解飲食迷思與不實傳言,蔡營養師的健康生活Q&A,教你這樣吃最健康」介紹
訪問企劃: 沈嘉悅
內容簡介:
★用知識破解假新聞!
專業營養師以超有感生活營養關鍵字,讓你輕鬆掌握「健康」觀念,釐清「食安」真相。
「黃殼蛋」營養價值比「白殼蛋」高嗎?
「鮮奶」比「保久乳」新鮮嗎?
水果究竟是「飯前」吃,還是「飯後」吃比較好呢?
體質「冷底」的人,不能吃涼性的水果嗎?
蔬菜川燙2分鐘,冷凍儲存可以放很久嗎?
從國外紅到台灣的「無麩質飲食」,是為了「減敏」?還是「減重」?
為什麼日本鐵路便當不會壞?
今日的科學,明日的謊言。在網路流通的時代,人們可以更快速地得到資訊,但卻不一定是「正確」的知識,好像A說得對,B也有道理。於是生活中營養迷思百百種,飲食謠言更是滿天飛,未經證實的報導與渲染,若是再加上「國外研究」保證,難免造成民眾困惑與恐慌,或是一窩蜂的跟進,讓人無所適從。
作者簡介:蔡正亮
■學歷: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學士
臺北醫學大保健營養研究所碩士
■經歷:
臺灣營養學會專業會員
高考營養師合格(98年第二次專技高考全國第3名)
經濟部工業局保健食品初級工程師能力鑑定合格
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基礎、進階訓練合格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杏輝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由時報校園記者
■著有:營養師教你不用怕:用實證科學破解27個常見飲食迷思
醫學資訊學系北醫 在 一葉草的白袍手札 - 帶你貼近醫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真的非常感謝各位小草們的支持跟訂閱
大家期待已久的Q&A終於上線啦(撒花
快來看看自己的問題有沒有被選到~
謝謝小草們~讓我有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PS . 申論題就慢慢跟大家分享吧~
醫學系的八卦就等人多一點再跟大家分享吧XD
資訊更正:
影片中有提到單挫林是預防惡性高熱的用藥,但是大部分還是以治療為主,只有在少數情況下才會作為預防用藥,造成大家困擾真的很抱歉
現在就訂閱一葉草的白袍手札: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_kvHd1vPPgZizo8gmE3oGQ
哈囉~大家好~我是一葉草
是個喜歡拍影片的實習醫生
在這裡跟大家聊聊生活中的醫學新知,帶你更貼近醫學
讓你走進醫院時,心中不在對於那艱深醫學感到徬徨不安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onegrassmednot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onegrassmednote/
Twitter:https://twitter.com/onegrassmednote
#QA #4000訂閱 #回答
醫學資訊學系北醫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每年年底,衛福部都會公布所謂「癌症時鐘」的時間,不出意外地,去年(2018)底公布的癌症時鐘延續往年不斷加快的趨勢,又快轉了2秒鐘,平均每4分鐘58秒就有1人罹癌。為什麼經過多年的宣導,每年罹癌的人數還是不斷增加?是不是我們身邊埋伏著許多「致癌因子」,但我們卻一無所覺?今年一月農委會公布農藥殘留排行榜,好幾樣我們常吃的蔬菜水果都上榜了,會不會我們在吃進營養素的同時,也不小心把殺蟲劑、除草劑吃下肚了?擔心吃進毒素,那洗乾淨總可以了吧?但是聽說有些清潔用品,竟添加了甲醛、螢光劑…等化學物質,用多了可能會致癌?身邊的地雷這麼多,該怎麼辦才好?別擔心,已經成功抗癌超過10年的韓柏檉教授要教大家「降癌18掌」,助你由裡到外,擊退惡性腫瘤的威脅!播出日期:2019/03/02
★節目來賓★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 韓柏檉的共享世界
腎臟科醫師 江守山醫師
營養師 黃淑惠
生機飲食專家 王明勇的健康三好生活
國宴御廚 雷議宗饕寶食尚生活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醫學資訊學系北醫 在 Gimi Tmu - Facebook 的必吃
北醫 大醫資所碩士/碩專/博士班現正招生中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 112學年度碩士班、碩士專班、博士班入學考試開放報名囉! 如果您對HIoT健康物聯網、人工 ... ... <看更多>
醫學資訊學系北醫 在 發揮1+1大於2 的價值!」 l 中山醫學長l EP1 醫資系在幹嘛? 的必吃
在影片中,除了帶領大家認識中山醫學大學外,也會分享我當初對升學時的選擇,以及上了大學的故事,在 醫學資訊學系 的打拚以及在大學期間學到的事情, ... ... <看更多>
醫學資訊學系北醫 在 [閒聊] 考護研所或醫學資訊所? - 看板Nurse 的必吃
今早下大夜遇到督導跟護理長 詢問念護研所還是醫學資訊研究所好
護理長:資訊很難耶!我兒子還轉系
督導:醫學資訊很難 念護理資訊比較適合我們
但北護護理資訊近年來錄取的都是主管
member比較適合念內外科護理
哇!一定要主管或醫院理推動護理資訊的人才能考嗎?
實在是非常疑惑>"< 對北醫醫學資訊研究所很有興趣
也知道有醫學資訊管理師可以考 很想努力一試
但主管都這樣說 讓我很遲疑
--
拈手而來的幸福,仔細一看,原來就在四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135.1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