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下)之一 (文字版)
我們應該努力讓自己不只把注意力只放在疫情數字的控制上,以免見樹不見林。而要更關注一些根本的問題。
上一集我們已經談過一些課題,這一集我們先來談政府的角色與作為。
1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劉紹華教授,去年曾經寫過一本書,
談疫情時代的一些關鍵詞。
這次我問她,過了這段時間,會不會再加新什麼關鍵字。
劉教授說她會加「專家」這個關鍵詞。
為什麼?
劉紹華教授說:每天疫情指揮中心向大家提出報告,也說他們有個決策委員會。但是她問我:「你知道是哪些人嗎?」
這些人到底是誰,媒體要不到資料,法律學者也要不到資料。
她說:在我們所知道的世界許多民主國家裡,這是不會發生的事。
即使在臺灣也一樣。
在這一次疫情爆發之前,我們政府的運作也沒有這樣。
這麼重要的一個單位在決定這麼多重大的事情,裡面有所謂的決策委員會,但其中有哪些專家、委員,卻沒人知道,這樣的事情以前是沒有發生過的。
我問劉教授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她說這就是因為一旦我們把控制疫情的數字放在一切事情之首的時候,當然其他的事情都會放到其次,不受注意。
這麼重大的事情,決定的專家卻隱形了 ,這不是民主社會的常態。
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李建良教授,也有同樣的觀察。
他說:現在防疫權力這麼集中的情況,稀釋了法規上的一些正當性。
衛福部部長究竟是根據什麼法源來代行閣揆的職掌?
真正的指揮官是誰?
真正出了重大的問題,誰要來負責?
都是不清楚的。
疫苗的分配也是。到底有哪些科學基礎、價值選擇、政策衡量?
打疫苗的順序,又實際上是由誰來決定的?出了問題,如果要追究決策環節的時候,到底是誰要負責?
決策的透明度、決策的過程,到底是根據什麼標準跟流程做出來的?
這些目前也都是不清楚的。
所有這些,都是當政府在一切以疫情控制為最優先的時候,所忽略的事情。
2.
另外,當然還有公民權益的倒退。
劉紹華教授指出:去年疫情爆發之後,只禁止滯留湖北的臺灣人返臺;從別的地方返台的人卻沒有這種限制。
一個民主國家,把公民的基本權益做這種限制,是不該有的情況。
劉教授說:在這個過程裡,提出質疑,就會被要求團結;有不同的意見,又很容易被打成中共的同路人。
她說:從去年開始,中央的政策都在喊全島一致,一直到最近,所謂的要不要解封這樣的事情,才交由地方政府來決定。
她認為,這是因為亞洲經過威權文化洗禮的地方,都容易就以為團結就是整齊劃一。
但她說,看教宗這本書就會知道,像教宗講的團結, 就比較像是禮運大同篇裡面所講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果不能容納多元的聲音,那到底怎麼形成一個社會的共識?怎麼形成真正的所謂生命共同體呢?」她問。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杜文苓教授也說:在一個社會裡面怎樣調節不同的意見,互相尊重,讓不同的意見可以創造出新的思考和解方,是極關重要的。
杜教授說:教宗在這本書裡面講 「不同意見 可以保留高音處的和弦」。這樣才可以使得社會的聲音更繽紛,更豐富,不落俗套。
此外,李建良教授也指出:就是疫情期間很多會議都採取網上會議的時候,視訊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效率會減弱,重要的決策很容易就被輕鬆通過。
而線上型式的利弊就是,一方面有利於資訊的傳播、記錄,
但不利的一點就是公共政策會如此決定。
李建良教授也特別提醒:數位足跡的資訊掌控跟使用,事後如何還權於民,或者說是如何還私於民,這些事情也都是政府應該事先就清楚說明的。不能等到人民要求說明一點,政府才做一點。
3
除了政府的角色之外,公民社會的課題也非常關鍵。
清大通識教育中心的林文源教授,這一年多來一直在密切觀察臺灣在疫情時代所發生的種種現象。
他說:就像世界經濟在疫情爆發之前重視全球化的長練,而疫情爆發之後開始注意各地區的短練,台灣對疫情的關注和因應,也有長練和短練。
林教授說:臺灣的疫情,其實可以分成前後兩個階段。
今年五月之前,很容易讓人覺得台北就是全台灣,非常中心化,也像是重視的是長練。
而今年五月之後的第二階段,才開始更注意各地當地的現象,在地化的討論和因應。
林文源教授觀察上半場的另一個現象是 :大家的討論都好像參加政論節目,而下半場則出現比較多的個人化的行動,實質考量。
假新聞很多,但是主動對抗假新聞,補資訊漏洞的人也多起來。
「臺灣跟中國的較量,從過去政府之間好像是長程飛彈的較量,改為現在民間的巷口的肉搏戰。」他說。
當萬華茶室事件爆發後,固然有很多人在污名化,但是也很多 NGO 的從業人員在關心這些弱勢者,為她們發聲。
所以他說看到民間很多人在主動論述,幫我們釐清社會的樣貎,因而可以準備未來可以做什麼事情。
因此,林文源教授說他看到很多人像是在日常生活裡進行個人的社會運動。
許多其他學者也有相同的觀察。
杜文苓教授說:如果只看主流媒體,會只看到對立立場的相互指責,看不到社會有什麼其他自主性的力量。
但事實上,杜教授說,像社會出現對萬華茶室的污名化之後,出現很多自主性的草根力量在行動,協助街友、性工作者。
她說,這是我們社會可貴而重要的力量,也是我們面對未來挑戰的靭性力量。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趙恩潔教授提醒要注意兩大結構性的問題。
第一是要注意資本的不平等。
她提出所謂 COVID 難民這個概念。
她說,這一次疫情的傳播,全世界皆然,都是因為有些人可以搭飛機在空中到處旅遊 , 所以造成了快速的全球性蔓延。
然後等疫情爆發之後,以臺灣為例,很多人就因為臺灣安全,就回到了臺灣;可是等到臺灣的疫情爆發,疫苗又短缺的時候,這些人就又馬上又離開臺灣,
再到其他可以打疫苗,他們認為更安全的地方。
趙教授認為這是一種資本的不平等。
有些人有條件一直這樣飛來飛去,不但造成了病毒的傳播,又能夠這個及早找到自己認為安全的避風港。
相對之下,社會裡比較弱勢的人,沒法像他們這樣移動的人,居於非常不利的情況。
趙教授提醒的第二點,是大規模農業和養殖動物的問題。
養殖動物從以前開始就是很多傳染病的起源,目前當然更是我們要小心的源頭。
而她看到現在許多人因為這次疫情,已經改變自己的注意,
改為開始注重在地的生活圈,發展農業自主。
她認為這也是公民社會裡大家在實踐勇敢夢想的行動。
4
在一個公民社會裡,溝通當然是非常重要的。
劉紹華教授說,所謂觀察問題,並不光是說「看」到問題就可以。
光是「看」,也可能會「睜眼說瞎話」。
她說:觀察問題,需要有一段距離,才能需要「景深」。有了景深,才會觀察得立體化。
劉教授說,但是臺灣的人口密度很高,大家都很貼近,所以討論公共議題的時候,經常難以產生必要的「情緒距離」和「眼光距離」,也就難以產生「景深」。
她說:這一點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對於如何溝通,台北醫學大學林益仁教授提出一個觀點。
林益仁教授長期觀察原住民文化,參與原住民的活動。
他說:台灣的地理很特別。從海平面上升,到亞熱帶、溫帶,甚至到高山是寒帶。 所以我們的植物生態非常多元。
林教授說我們的社會也是一樣。人口有非常有多元的各種背景,和澳洲一樣也是墾殖社會,但是擠在一個小很多的土地上。
所以林益仁教授認為:我們社會的對話,可以參考原住民的這個方式。
他說,泰雅族裡面有句話話叫「 sbalay」。
「balay」就是真相,「sbalay 」就是找尋真相,和解。
所以當泰雅族碰到他們族裡面出現爭議的時候,就會把大家找來,都坐在一起 ; 你把你看到的講出來,我把我看到的講出來,他把他看到的講出來 。
林教授說,通常大家把自己所看到的東西都講出來,轉了一圈之後,
大家大致就會有一個答案出來了。
所以,林益仁教授認為:這是我們可以向原住民借鏡參考的一種溝通跟對話的模式。
我們談過了疫情時代為什麼不能只是關注每天確診人數、死亡人數這些表面上、結果性的指標,卻不注意其他更根本、更原由性的課題之後,下面最後一集,我們來談一下疫情時代,我們為什麼需要勇敢地夢想、有一個美好的夢想,以及台灣想要進入國際社會所該有的準備。
謝謝大家。
我們最後一集見。
「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是什麼」的推薦目錄:
- 關於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是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是什麼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是什麼 在 唐家婕 - Jane T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是什麼 在 [面試] 高醫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看板SE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是什麼 在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系學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是什麼 在 #比較醫社系和社工系 - 新生季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是什麼 在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中山醫醫社dcard 的評價
- 關於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是什麼 在 [面試] 高醫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 PTT Web 的評價
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是什麼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 17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中)(文字版)
去年臺灣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 ,
不單創造了很長一段時間確診人數「加零」的這種成績,
給我們自己爭取來一段很長的安全時間,也舉世刮目相看。
但是到了今年 5 月卻有了破口,疫情爆發,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
有什麼值得我們當做前車之鑑,做未來的防範?
我訪問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學者,得到的一個印象是:
當然我們去年因為封閉邊境,鼓勵大家、要求大家戴口罩、勤洗手,
達到了相當的成績。但事實上也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太過於只關注在這些事情上,所以也見樹不見林,反而忽視了很多其他更根本性的問題。
我們現在就先從公共衛生,公衛的課題來說起吧。
1.
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的陳美霞教授,對公衛的課題有長期的研究。
她說:其實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一句話『預防勝於治療』,
社會的防疫也是一樣。社會的防疫也是有「預防勝於治療」這個課題,
公衛就是那個「預防」的系統,所謂「治療」當然就是醫療系統。
陳美霞教授說,跟 2003 年 SARS 的時候比較起來,
臺灣公衛系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一直在原地踏步。
原地踏步的情況在顯示在幾點上:第一,就是預算一直太低了。
像現在臺灣每年醫療健康支出的預算是超過 1 兆多元,
但是其中 96% 都是在醫療系統上,給公衛系統的只有 4% 左右。
這個比例在 2003 年SARS 爆發的時候就是如此,17 年後的現在仍然如此。
第二.整個臺灣在「醫療市場化」的同時,「公衛也跟著醫療化」。
所謂「醫療市場化」,就是醫院忙著找病人。
「公衛醫療化」,就是公衛因為預算不足,並且還要求盈虧自負,所以也要提供醫療服務。
陳美霞教授講了衛生所的例子。
她說:從 1950 到 1980 年代,臺灣的衛生所普及,在整個公衛體系裡發揮了小兵立大功的角色。
但是 1980 年代之後,衛生所不但減少,還要自負盈虧,提供醫療服務。
資源不但沒增加,工作還增加了一百多項。
到了選舉的時候,還要負擔一些相配合的任務。
公衛體系本來應該是防疫的主角,現在卻只能處理一些緊急事項跟一些表淺的問題,疲於奔命。
她認為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如果預算夠、資源夠,衛生所如果可以發揮更健全的功能的話,以衛生所對傳統市場的情況的了解、對消費者互動模式的掌握,一旦出現傳染病,
而他們對病毒的傳染模式也能夠有了解的話,這幾者相連接起來,
他們在社會裡可以發揮的公衛教育、預防的功能,會是非常強大的,不只是現在這樣子。
所以陳美霞教授建議:未來防疫的重點應該放在公衛上。
而公衛真正的主角是各地的衛生所和社區。
至於中央應該扮演的角色,就是統籌跟分配資源。
臺大公衛學院的李柏翰教授,他也提出他的看法。
他說:現在臺灣的學校裡面對公衛人才的培育,
焦點都放在病理學、流行病學上,做研發、做統計這樣的工作。
公衛人反而忘記了事實上公衛的工作需要大量跟人接觸,
必須要對人了解,對人文、社科相關的知識要有所涉獵。
所以他建議:為了培養未來公衛人對人文、文化的敏感度,
應該參考英國的例子,重視醫學人文、健康人文,
讓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參與到公衛課程的設計上。
2.
再來,一個社會是否能夠防疫成功,
跟這個社會是否照顧得好社會上的弱勢族群有很大的關係。
也許你會問我說:這跟照顧弱勢群族有什麼關係?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陳美華教授說得很好。
她說:能夠看到邊緣地帶,世界就有機會變好。
同樣的如果我們日常就對社會的邊緣、對這些弱勢者不注意的話,
那到了一定的時候,到了疫情期間,所有的問題就會加倍奉還。
這樣看的話,臺灣今年 5 月之所以爆發疫情,也就很清楚了。
因為有兩大破口都是來自於弱勢族群。
一個是萬華茶室裡的工作人員,一個就是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
陳美華教授長期關心臺灣的弱勢族群,
包括了八大行業的工作者、移工、街友,以及社會低所得工作者。
陳美華教授認為:臺灣社會長期不肯正視色情相關的產業,
把它逼進了暗處,這一次萬華茶室終於看到了後果。
因為所有的事情進了暗處之後,就很難觀察、追蹤。
而社會把這些弱勢族群污名化之後呢,更給防疫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所以她認為像那個獅子會長站出來,其實有很大的勇氣。
但很多人卻是不但不理解他的勇氣,還嘲笑他。
陳教授認為:這些嘲笑有很大一塊出於大家的自保的心理、獵巫的心態。
但大家都沒有想到:像是舞廳、酒家、陪侍業這種工作全面歇業,
長期下來,他/她們怎麼生活?
因為這些人都是要靠每天拿的日薪來生活,
長期歇業對他/她們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
而一個社會要保持正常的運作,同時又兼顧防疫,
不可能長期把社會底層的一群人的生存置之不理、視而不見。
第二 也就是臺灣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爆發疫情的事件。
陳美華教授也說,這讓我們看到了臺灣科技業雖然自稱提供最乾淨的工作環境,
代表先進、尖端的公司治理模式,但是對移工的心態卻是非常有偏差的。
在這種偏差心態下,移工的生活環境那麼差,
有一天他們那裡成了爆發疫情的缺口,不也是很合理的嗎?
3.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林宗弘教授,長期研究臺灣的產業和勞動情況。
他的觀察也是如此。
他認為臺灣的勞動人口裡,有兩個族群是長期受到最大的剝削。
第一就是外勞、移工。
健保雖然有覆蓋到這些外勞、移工,但是醫療條件和居住條件都很差。
所以林教授認為:如何改善這些移工的生活和健康條件是當務之急。
並且,我們應該努力幫助那些有意願留下來,和臺灣一起打拼的移工成為移民。
再來,在臺灣的勞動人口裡,受到嚴重剝削的就是年輕人低薪族群。
從 1999 到 2016 年,17 年間臺灣的名目所得都沒有成長。
因為通貨膨脹,實際上還在倒退。
林宗弘教授說:上一次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
臺灣年輕族群受到了這種高失業率壓低工資的壓力,
22K 的影響持續了 7 年之久,直到大約太陽花爆發時才好一些。
而目前的情況,雖然相對有臺商回流、資本回流這些比較好的情勢,
但是因為疫情,所以使得今天的年輕人馬上要面臨一個殘酷的現實:
畢業就是失業。因此他認為如何協助年輕人低薪族群,
是一個非常立即而緊迫的課題。
4.
弱勢者當然不只這些,還有護理人員。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蔡友月教授說:
比起 2003 年 SARS 來襲的時候,17 年後 臺灣醫院裡的應對能力好了許多。
SARS 期間,大家完全不知道怎麼應付院內感染,
但今天即使發生院內感染,也可以很快地把破口補起來。
然而,還是有醫療能量不足的問題,特別是護理人員。
而護理人員在這一次疫情裡的努力,是特別令人感動的。
蔡友月教授說 很多醫生都向她承認: 醫生面對這些病人,
開了一些處方之後就離開了。
而那些重症患者是誰在照顧他們呢?
就是護理人員要穿著隔離衣,不斷地進出,留下來一同陪同他們。
所以護理人員的壓力是完全不同於醫生的。
護理人員一方面這麼令人感動地在投入她們的工作中,
但事實上她們處在極大的壓力下,也是一種弱勢族群。
在《讓我們勇敢夢想》第 8 集的報導裡 我們訪問過一家「無論如河」的書店。
這個書店是有四位護理人員背景的人所創立的。
而其中之一,就是創立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的梁秀眉。
梁秀眉就特別跟我們強調說:在醫院資本化、追求利潤化的情況下,
護理人員在醫院裡的壓力是外人所難以想像的。
她們不單人數減少,工作量加大,並且接受培訓的時間也減少。
因此她講:很多護士都說她們愛喝珍珠奶茶,為什麼呢?
是因為她們忙的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所以最方便的路子就是喝珍珠奶茶。
而據她所知,在這次疫情期間,她們的工作更忙。
很多人是連喝珍珠奶茶的時間都擠不出來了。
談完了公衛的課題、弱勢族群的課題,
接下來我們要談政府的角色,以及公民社會的課題。
下一集歡迎大家繼續收看,謝謝。
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是什麼 在 唐家婕 - Jane T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李文亮又獲表彰 什麼被刻意淡忘?】
從「造謠者」到黨國英雄,李文亮醫生的故事被國家選擇性改寫...
Latest: #LiWenLiang: From punishment to patriot-hero. 🇨🇳Chinese government retells Li’s story, general public accedes, while suppression grows.
▫️▫️報導全文:https://pse.is/REW9M
5月1日,武漢的各大報亭裡,將擺上一本以穿著白袍的李文亮醫生畫像為封面的雜誌。
「被記錄、被懷念的青春」 — 《環球人物》雜誌五月號的封面上寫著。雜誌裡,一篇專訪李文亮父母及妻子的人物特稿也先在網上曝光。
七千多字的稿件分成四個部分:愛妻子、愛生活、愛醫學、愛國家。
李文亮一生「愛國家」的章節被大幅渲染,文中敘述李文亮帶兒子看的電影是《我和我的祖國》、讀物是《長江日報》、他還會看十九大直播視頻「學習」,而2009年國慶60周年之際,李文亮就曾以學生黨員為國家寫詩,名為《我的祖國》。
▍👨🏻✈️從造謠者到烈士 官方刻意淡化了哪段故事?
李文亮第一次登上中國官媒,是以8名「造謠者」之一的身分出現。他於去年12月下旬在微信群裡告知同事們小心不明肺炎,而遭警方訓誡,1月1日,央視報導了「八名散播謠言者被查處」。
2月6日,李文亮因新冠肺炎死亡,引發中國公眾輿論要求言論自由的強烈反彈。
3月,一份關於李文亮案的官方調查報告出爐,僅懲罰了幾位武漢派出所基層員警;4月初,李文亮被中國官方追封為「烈士」;4月28日,李文亮再次獲獎,被追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按介紹,這是共青團中央授予中國優秀青年的最高榮譽,旨在樹立政治進步、品德高尚、貢獻突出的優秀青年典型。
官方追授理由寫道,「作為眼科醫生,他不懼危險,勇於近距離接觸患者」,隻字未提其因通報疫情遭訓誡對待。
▍☄️清大教授郭于華:追封「根本沒有意義」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師郭于華曾在李文亮死後,聯合數十位學者、律師實名連署發表公開信,要求國家開放言論自由,全面釋放因思想、言論、信仰遭刑罰的公民。
郭于華告訴自由亞洲電台,這些中國官方對於李文亮的追封,是忽視了中國治理結構上的根本問題,刻意淡化了究責,以及對言論自由管控的討論。
💬「這種追封根本沒有任何意義。與其這樣不如中央公開道歉、承認錯誤,不是那麼一個基層派出所的民警處罰就夠了,基層有能力做這樣的事嗎?能上到央視嗎?追封就是籠絡人心,一點用都沒有。」
現居美國的經濟學者何清漣也向本台表示,表彰李文亮的故事只是中國政府又一個「荒謬」的敘事之一。
🗣「輿論說李文亮是因為敢說真話而死的,中國政府用這種扭曲的方式表達,你看,我是表彰說真話的。中國荒謬的事太多了。」何清漣說。
▍💧李文亮的經歷 為中國帶來改變了嗎?
中國公共知識份子眼中的「荒謬」敘事,在老百姓的眼中又是什麼呢?
正在武漢的中國作家慕容雪村29日在社交網路分享了一個觀察。他說,大多數武漢市民都對中國抗疫成績給予好評、高分。慕容雪村感歎道,對比2月李文亮去世時那個怒吼之夜的憤怒、悲傷,「這種輿論翻轉還是讓人震驚」。
🗣郭于華:「(中國社會)很難有改變。當時因為李文亮去世,大家情感上表達憤怒與悲傷。時間過了,就淡忘了。中國社會已經淡忘的事件太多了,成載著千萬人死亡的事都不知道,或是故意不知道。我不知道說什麼,我沒什麼可說了。」
—
電話那一頭,在北京的郭于華又歎氣、又苦笑著。她回憶道,前個禮拜,武漢網信辦打電話,要她刪除一篇捍衛作家方方的文章,原因是「文章反響太大」。
「我說為什麼要刪除?憑什麼不許說話?我很溫和,我跟他講一些道理,他也是在工作,我們友好交流。我說,那麼多人攻擊方方,這你怎麼不刪啊?」
「友好交流」以後,郭于華的文章還是消失了。她說自己氣不過,回撥電話罵了對方一頓:請轉告你的上級組織,不能這麼做事,你們是在破壞國家形象。
掛掉電話後,郭于華把被刪掉的文章《你們的愚蠢我永遠不懂》標題改為《你們的無恥我永遠鄙視》。
她笑著說,不確定能有多少人能看到這篇文章。
—
1) Doctor #LiWenLiang is honored with the May 4th Medal, the highest honor for Outstanding Chinese Communist Youth. He also appeared on the cover of "Global People" magazine, highlighting his love for the party, and his admiration for Xi.
2)The Chinese public’s anger towards the government has cooled in recent weeks.
One Wuhan local told me: “Dead people are already dead; living people need to live.”
(死的人已經死了,活著的還要活下去唄)
3)YuHua Guo, sociology professor at Beijing’s Tsinghua University, was among a group of chinese scholars/human rights lawyers who wrote an open letter demanding freedom of speech from the government after Li’s death in February.
She told me how she is still being constantly harassed by the authorities.
“How dare you stop me from talking?” She told one officer when he demanded she remove an article she wrote this month.
Guo is pessimistic, but she’s still fighting.
#李文亮 #郭于華 #何清漣
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是什麼 在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系學會 - Facebook 的必吃
溫暖需要幫助的弱勢者讓這個世界邁向變得美好的軌道上! 今天是屬於社工的日子! 祝各位社工日快樂 ✨. ... <看更多>
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是什麼 在 #比較醫社系和社工系 - 新生季板 | Dcard 的必吃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 6. 基本上真的真的不會差到"很多" 核心課程的部份大略而言算是類似的其次就是選修或通識的部份如果對醫務社工這 ... ... <看更多>
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是什麼 在 [面試] 高醫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看板SENIORHIGH 的必吃
前言(廢言?!):
本來面試的服裝搭配想用衣櫥裡有的衣服搭一搭,看起來舒服不隨興就好,結果
我爹比我還緊張,就把我跟我娘拖出門去專櫃挑新衣服了… Orz
所以我的面試服裝是:
上半身-荷葉V領七分袖白底黑細圓點收腰襯衫(誤)
下半身-六分黑底白細斜紋A字大褶裙(這是比較正式而且不會因坐下而破壞
裙型的材質)
鞋-超透明絲襪(越自然越好)+playa墨綠色3公分扁根包鞋(舒適為主)
我本來很擔心自己穿的太奇特(!?),但是到現場後倒是安心很多,有不少同
學也是穿襯衫(短袖)+黑窄裙或是洋裝。不過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有一位
同學身穿紫色印有圖騰的短袖襯衫+襯裙(對,就是現在最流行的襯裙)+黑色
八分內搭褲,這真是……太有個性了。
=====P幣騙完====以下非常冗長=====正題開始========
高醫醫社只有個人申請沒有學校推甄,它分成4/12和4/13兩天面試,而我是4/12
早上的場次。
4/11晚餐以前,我和爸媽就驅車到了高雄經常下榻的商務旅館check in,晚餐也
很輕鬆的和我哥到Bagel Bagel吃的飽飽的,回到飯店洗個澡,再review一次我
自己假想的題目清單,就一覺好眠了。
早上一切打點好後(衣服頭髮淡妝等等),八點十分從飯店出發,到達高醫約八
點半;我媽陪我上樓報到,本來以為電梯附近會人潮洶湧(囧),沒想到一個人
都沒有,直到出電梯後才發現,原來大家都已經在等待室嚴陣以待了。
報到處的兩位學姊感覺很好,我們面試完要離開時,一位學姊還很友善的跟我們
Say goodbye(大心)。不過我報到完一進入等待室就感到無比的沉重,也許當時
大家也還不太敢攀談,所以氣氛有些凝重。但是再看看對面的心理系等候區,那
才更恐怖,大家的頭上都好像有一片烏雲,每個人都埋頭在自己的資料裡,非常
安靜。
八點四十五,學姊請我們去抽籤,我抽到了第三場,原本報到通知上是安排四場,
但是早上報到的人只有11個人,所以我的第三場等於是早上的最後一場。第一
場和第二場各有4個人面試,第三場則是3個人,面試委員一律有五位。
高醫醫社採團體面試,每一場有45分左右,但是依人數做時間上的調整,平均
分配一個人約10分鐘左右。第一場從9:00開始,第三場則是10:45,
10:30-10:45是教授的中場休息時間。
由於抽完籤到輪到我的場次還有約兩個小時,所以我就又和我爸媽回飯店吹吹冷
氣看個電視,約十點半左右再度抵達等待室。
十點四十分左右,剩下的三個人(包括我)都走出等待室在走廊預備,在此之前,
學姊會先來點名一次。結果第二場似乎delay了很久,十點四十才結束,也許教
授們想速戰速決,所以就不打算中場休息了,此時就很驚訝地看到系主任親自出
來唱名,然後請我們先進面試的地方入坐。(因為我抽完籤就溜了,所以不知道
前兩場是不是也讓系主任親自出來請人)
以下是大致的配位圖:
男2 男3 女 男4
-----------------------
男1 桌
-----------------------
門 桌
-----------------------
椅 椅 A 我 B
註:男1=陳武宗系主任 男2=陳政智委員 男3=彭武德委員
女=張江清委員 男4=陳九五委員
面試的房間有點小,兩張長型的桌子合併起來,每一位老師前面都有擺一個名牌
,我們的備審資料被很整齊的擺放在老師面前,有點像是會議的感覺。
我們一進門,就感到老師們心情都不錯,由其是女老師從頭微笑到尾,而男4
也許被要求扮黑臉,從頭到尾大概講不超過五句話,然後一直擺撲克臉,可是我
倒覺得這位老師很可愛。XD
一開場,男1就很輕鬆的說我們只有三個學生,大概面試時間是30分鐘,然後
來稍微聊一聊這樣。無法免俗地,一開始請我們自我介紹,男1強調說準備好就
可以開始了,但是我們三個似乎都有點緊張,沒人先起頭,後來還是從A開始,
這也固定了之後的回答順序就是照著輪下來,沒有搶答的問題。
自我介紹完以後,各個老師也都很隨興的問了許多零碎的問題,幾乎都是由備審
資料裡看到的東西提出疑問,提問的範圍很廣,由你的封面,到裡頭的內容細節
都有可能,非常輕鬆沒有壓力。
其中大概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幾個問題:(順序不一定)
男2:妳的和服是買的嗎?(面試開始前的閒聊)
答:XD…(略)
男3:妳的講話技巧有經過特別訓練嗎?(整場面試只有這個問題讓我很在意)
答:囧笑,我的個性本來就是如此….balabala…(略)
男3:哦,那妳擔任了哪些領導人?(承上一題的回答)
答:(略)…還有活動主持人,聖誕節報佳音主持等等。
男1:(很迅速的翻到我備審放活動照片的那一頁指著)是這個嗎?
答:嗯嗯,沒錯!
男1:所以你們每年都會去監獄做這些活動?
答:(略)
男1:哦!你們是教會學校阿!?(很驚喜,然後低頭看著某一張密密麻麻的紙)
答:是的,我們是天主教學校。
男1:那妳也是教友囉?
答:(略)
女:現在志工服務也已經列入必修學分,我看妳們的經驗都滿豐富的,有沒有哪
一次的服務讓妳印象最深刻,分享一下。
答:(略)
男1:妳們為了這次的面試備審做了哪些準備?
答:(略)
由於我坐在中間,所以男1請我代抽一個題目:
Question:您對於青少年沉溺網路的看法?
給A和B同學過目以後,大概給我們一點點思考的時間,然後一樣從A開始輪
著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三個人的意見都不太一樣,所以聽另外兩位同學發表看
法時也滿有趣的。A是以弟弟舉例,我和B都以自身經驗為主。
這一題我的想法比較多,所以講的時間也比之前的問題都要長一點點,但是看到
老師們都以很認真的表情在聆聽時,也讓我多了一些自信心繼續發言。
女:那妳是怎麼醒悟的呢?怎樣的過程?(因為我提到自己的覺悟是唯一重點)
答:(略)
男3:那妳已經斷多久沒再碰了?
答:哈哈,(想了一下)大概三四年了哦!
男3:哦!那斷的很乾淨耶!!
男2:(對著男3)那就很像吸毒一樣…..(我聽不太清楚,但事後回家一查才
發現這位老師的研究論文就是有關青少年與網路)
(大家大笑,順帶一題,老師們都很愛笑,尤其是男2)
男1:那如果妳們身為父母時,對於子女這樣的情況要怎麼對待?說一下看法吧。
答:(略)
但是我簡單歸納三個人的中心思考:A=>限制 我=>拉近距離 B=>柔性勸導
男1:妳們希望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是多少?(這問題讓我腦筋轉了好幾下,
因為扯到錢就比較要權衡一下回答方式,正好在面試前幾天我拜訪了已經在業界
服務的社工學姊,剛好有聊到薪水的部份,所以能有一些想法)
答:(略)
簡單歸納:A=>20K(與一般大學生差不多) 我=>26K~27K B=>25K
男1:XX,妳在讀書計畫裡有提到畢業後想讀社會心理相關的研究所,那妳以
後想做什麼樣的工作?
答:(頓了一下)我想還是希望在醫療界服務。
男1:(急忙)是在醫院工作,還是自己開療養院這樣?
答:(聽到自己開療養院時囧了一下,怎麼想這麼遠Orz)
最後回答是以進入機構從基層開始累積實務經驗為主。<=簡短版
男1:妳們對今天這樣的面試方式有什麼感想?
答:(略)
男1:最後,你們促銷(XD)一下自己吧!
答:(略)
最後我腳很麻的走出面試室,離開前除了向老師們道謝以外,到門邊後還要記得
再回首點頭一下。(當然,剛走進面試室時就要先向老師們點頭示意)
=======終於到感想了阿====好想趕快放榜的分隔線========
醫社系的老師們非常和善,而且平易近人,所以氣氛都很輕鬆愉快,但還是難免
會緊張,所以就盡量保持平穩的心情,講話不要太快,有條有理就好。
衣著打扮雖然不用到西裝套裝的程度,但是正式一點的衣著絕對不會扣分,試場
裡多的是和你差不多裝扮的人,所以不用太擔心自己會不會很“俗氣”,畢竟面
試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場合,對打扮有所講究的人,至少就有秀出基本的尊重。
至於女生該不該化妝?我認為,如果妳平常出門已經習慣化妝的同學,那就代表
有上妝會讓妳比較能展現自信的一面;但是大學面試不宜複雜,夾睫毛跟睫毛膏
請省略,有色及閃亮眼影眼線請省略,可愛的紅撲撲腮紅請省略,厚的像完美美
少女的底妝請省略,耳環戒指手環請省略……那還剩下什麼阿!?(翻桌)
沒錯,剩下的就是讓妳氣色比較好的“輕薄底妝”,一些瑕疵甚至不需要蓋到看
不見,然後上一點點蜜粉抑出油,最後嘴唇上一層有色或無色的“護唇膏”就好。
<以上適用習慣化妝的女孩,沒上妝習慣的人千萬不要嘗試>
我這次的面試雖然還是有點緊張,但因為我沒有參加過模擬面試,所以自己就列
出了二三十個假想題目,然後連同想好的答案列印出來,偶爾就拿出來看一看,
對著鏡子模擬一下表情跟笑容;這些假想題目不是為了要背答案,而是要讓自己
試著去從這些題目中,演練自己的想法,然後儲存這些idea以便面試當天能應
用到回答中。經過這些事前的小準備,當天在回答問題時,都不太會有卡住想不
出來的困擾。
還有,在回答問題時,盡量以自然的態度看著老師的眼睛,由於醫社的面試座位
排列跟老師們距離比較近,所以在轉移視線到另一邊的老師時,常會需要轉頭,
盡量以最自然的方式讓所有的老師都覺得他們沒有被你忽略。
另外,這次跟我同組面試的A同學和B同學,我認為都擁有很強勁的實力,雖然三
個人是截然不同的感覺和意見,卻又意外地調和整個面試的氣氛,希望星期五都
能在榜單上看到我們三個人的名字。(緊張阿!)
最後要感謝熱帶魚的幾位醫社系學長姊在前一陣子有給我一些面試的概念,使我
不至於像隻無頭蒼蠅一樣。但是高醫醫社的問答很隨興,所以考古題真的只是參
考,老師們想知道的是你的看法,而不是你擁有多少專業知識,所以免緊張!
==
八卦一下下,聽說上一場的同學自我介紹時一直被打斷,而且是每一個人都被打
斷,事後聽到還真鬆了一口氣,我們這一組三個人都平安Pass(!?)。
題外話:原本還沒放榜前不太想寫感想(其實是自己忘的差不多囧rz),但是偶
然看到一位下午場的同學也很用心po了感想,我實在無法違背良心(!?),因
為網路給了我很多資訊,我相信未來也有學弟妹會需要這份資訊,所以一定要來
回饋一下!加油!
--
相傳世間有此癡情鳥,如鶯。
▂▃▄◣ █◣ ◥█▇▅▃ 若是失去所愛,便注定獨守終生。
◥ ▊ ◤ ◤ 緣起緣滅,糾纏半生,咫尺天涯。
▍ ▋ ◥ ◥ 數度燕舞鶯歌起,何時可見月常圓。
▌ ◥▌▌ ◥ ◤ 若是此生我只願愛一人。
◣▅▅◢ ◣▅▆▅▃▄▅▄▄▅▆▃▄▅◤ 你道那會是誰? 【BLUE˙GL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6.105.18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