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就中!歷久不衰的銷售利器:瓶蓋附獎】#瓶蓋附獎 #還有剪鋁箔包截角
#報時光閱讀專題 #考究歷史
圖:「瓶蓋附獎」拉抬飲料銷量,各家飲料公司也紛紛推出瓶蓋贈獎的活動,搶攻飲料市場。
來源:聯合報
原文刊登於 2019-09-29 聯合新聞網-報時光閱讀專題 https://reurl.cc/7Xvedk
【文/簡單】你聽過「踢瓶蓋」嗎?今年夏天IG上掀起一股「踢瓶蓋挑戰」(#bottlecapchallenge)的熱潮,全球大咖明星紛紛加入這場戰局,而臺灣也有政治人物跟上這股潮流,不約而同在網路上秀出自己「踢瓶蓋」的影片。姑且不論他們是搞創意地用光頭開瓶蓋,還是使出「有影腳」浮瓶蓋,大抵成功引起話題。「瓶蓋」,原本只是瓶罐包裝不起眼的一部分,今年夏天頓時成了個人行銷的最佳備品。
事實上,利用「瓶蓋」達到吸睛的宣傳手法,在臺灣早有先例,只不過,那時的瓶蓋之所以受人矚目,都是為了推銷商品而非人。為了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開瓶有獎」、「瓶蓋附獎」正是各家飲料和啤酒廠商最常使用的銷售利器,時至今日,歷久不衰。
#驚喜就在瓶蓋裡
早在1929年,臺灣還是日本統治的時候,油尼翁啤酒(ユニオンビール)就首開先例舉辦「王冠景品付賣出」的行銷方式,意思是在瓶蓋上附有獎品或獎金來刺激買氣,獎額從五十錢、一圓、三圓、十圓到五十圓不等,當時的報紙一份還不到十錢。這種「驚喜就在瓶蓋裡」的銷售手法,就是「開瓶有獎」的意思。
日治結束以後的1950年代初期,「瓶蓋贈獎」的銷售方式被延用下來。那時臺灣已有不少汽水品牌,不過,汽水的生產成本過高,使得售價不菲,當時一瓶汽水零售價約二元,這已是相當於一斤米的價格,對一般人而言可謂奢侈品。汽水廠商不得不想方設法來促銷,於是,「瓶蓋贈獎」重出江湖了!帶起這波風潮的正是你我熟悉的老牌汽水廠——「黑松汽水」。
1953年4月,黑松汽水率先在報紙刊登獎額廿萬元的「瓶蓋附獎」廣告,計有一萬元、一千元、五百元、一百元、五十元、十元、五元、一元與五角等九種獎額,活動時間從四月初到該年年底。(〈一斤米一瓶汽水 談本省汽水業的產銷〉1953.04.28《聯合報》5版)。
然而,一個月過去了,從4月初黑松公司在報紙刊登廣告以來,連五角或一元的小獎都未曾聽說有人中獎,直到5月,基隆、臺中等地才陸續傳出得獎消息。
不知當年的財庫方位是不是位在北方,黑松「瓶蓋附獎」活動的第一個萬元大獎落在基隆,是由基隆市信二路九十號的信美商店所開出,中獎人是住在附近的林姓居民,僅購買兩瓶汽水即獲得高額獎金。(〈基一市民幸運 購買黑松汽水 中獎金一萬元〉1953.05.28《聯合報》5版)時隔一個月半後,第二個萬元大獎由瑞芳鎮金瓜石當地二名礦工購買三瓶汽水獲得。(〈金瓜石礦工 購黑松汽水 獲獎一萬元〉1953.07.16《聯合報》5版)一萬元的獎金在50年代初期到底有多高額?根據主計處資料顯示,1953年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為新臺幣2,481元,因此萬元大獎可是一般民眾整年薪水的四倍之多。而且,兩個萬元大獎的得主都只買了區區數瓶即中大獎,看來中獎還是要有運氣。
#小瓶蓋立大功
也許是黑松舉辦「瓶蓋附獎」活動後銷量大增,不少汽水廠商依樣畫葫蘆推出同樣的活動,例如環箭、永安、九扇等汽水品牌在1953年相繼舉辦類似贈獎手法促銷,大涼、華香及掬水軒等汽水廠也在幾年後陸續跟進。到了1960年代,汽水市場更加競爭,像是與美國技術合作的榮冠汽水,以及對衛生和品質要求嚴格的蘋果西打紛紛打響名號,可口可樂也在60年代末期進軍臺灣汽水市場,使得飲料業的競爭益加白熱化,逼得本地汽水品牌「七星汽水」在1967年祭出「瓶蓋附獎」來重振聲威。(〈喝汽水的門檻經〉1967.05.02《聯合報》3版)
「瓶蓋附獎」行銷法有多受商家和消費者青睞?我們可從報紙投書一窺端倪。1972年,聯合報刊出一則會計師的投書,其中一段文字提醒:「目前飲料業瓶蓋附獎,百貨業對號(色)還本,電視業猜謎給獎等,甚為風行,未知有無依法扣繳百分之十(外國人則為百分之十五)?應請留意,以免受罰。」(〈所得稅扣繳辦法修正〉1972.08.21《聯合報》9版)
即使進入1980年代,報章雜誌依然不時出現汽水廠商「打開瓶蓋就可兌獎」、「開就中」的廣告;活動辦法也不斷推陳出新,除瓶蓋印獎金額度外,還變化出收集瓶蓋墊貼在贈獎卡上寄回廠商即可參加抽獎;獎項也從現金增加了如機車、冰箱、電視機、電扇、精緻玻璃杯、扇子、造型橡皮擦等各式大、小日常生活用品。可見得這股「瓶蓋」風潮從50年代吹起後就未曾退燒。
「瓶蓋贈獎」的旋風後來也席捲啤酒業。1999年政府開放民間成立公司產銷菸酒,菸酒公賣制度走入歷史;2002年臺灣正式加入WTO,臺灣啤酒市場進入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傳統臺啤不得不在行銷上下猛藥。2003年,公賣局改制的臺灣菸酒公司推出「開蓋有獎」,頭獎獎金高達十萬元,二獎一萬元,三獎一千元,以及「再來一瓶」的普獎。日治時期的啤酒「開瓶有獎」促銷活動,相隔近一甲子後復燃。
#幸運財主變苦主,哭笑不得
然而,這個號稱有千萬元獎項的活動,卻引發當時臺南南化鄉公所秘書林榮財抱怨中獎率太低,認為臺灣菸酒公司如果有心回饋消費者,應該要提高中獎機會。原來是林榮財在一次參加婚禮喜宴的場合中,一口氣開了二十箱約二百瓶的金牌臺灣啤酒,卻連一個「再來一瓶」的瓶蓋也沒有,都是「銘謝惠顧」,全部摃龜。(〈臺啤開蓋獎 席開兩百瓶 摃龜〉2003.07.24《聯合報》B4版)
但是,當年臺灣菸酒公司在活動告一段落後清點普獎「再來一瓶」的中獎瓶蓋,發現將近一萬兩千個瓶蓋的印刷字體較平滑,經鑑定後確定遭偽造,損失達五十多萬元。相較起林榮財不受財神眷顧的悶,那一年舉辦開瓶兌獎的臺灣菸酒公司似乎才是活動中的最大苦主。(〈臺啤兌獎瓶蓋 發現萬餘造假〉2003.10.21《聯合報》A8版)
不論是汽水還是啤酒的「瓶蓋對獎」,開瓶後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也有人以為自己鴻運當頭開心領獎,孰不知禍福相倚。苗栗曾經有位民眾與朋友相約到冷飲店買汽水,開瓶後幸運中了五百元,於是被同行友人揩油請客喝酒慶祝,沒想到最後結算酒錢六百多元,反倒貼了一百多元,將近當時一般人半個月的薪水。(〈得獎・焉知非禍〉1953.06.23《聯合報》4版)
報紙上也曾有讀者投稿分享自己哭笑不得的瓶蓋抽獎經驗。該名讀者表示自己長期熱衷於抽獎活動,有次參加瓶蓋抽獎被通知幸運中了「特獎」,然而當時人正在國外出差,於是委託退休閒賦在家的父親代為前往領獎。父親搭了兩小時的公車好不容易到達位於工業區的汽水廠,然而,當他見著獎品時差點沒暈倒,原來所謂的「特獎」是——瓶裝汽水三大箱。老爸爸一個人無法將「特獎」搬回家,只好自掏腰包請計程車幫忙運載,而且因為計程車行經高速公路收費站,連過路費也要他負擔。老爸爸領完獎後滿腹委屈地告訴中獎人再也不要叫他去做這種苦差事。(〈我中了特獎 獎品讓人昏倒〉2004.12.17《聯合報》E6版)另外,也有抽獎抽上癮且獲獎無數的大學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家中有一塊空間專門搜集各種瓶蓋,也有過為了提高中獎機會,在一個星期內狂喝二十瓶汽水,最後獲得的獎品居然是——兩箱汽水,結果不禁令人傻眼。(〈抽獎達人 電視、旅遊全免錢〉2009.02.09《聯合報》B15版)
今年,可口可樂仍舉辦開蓋贈獎,在瓶蓋打上兌獎序號,推出贈送機票的活動,看來即使飲料的行銷噱頭日新月異,「瓶蓋附獎」、「開瓶有獎」似乎依舊是飲料和啤酒商行銷人員的最愛,而許多「賭性堅強的消費者也熱衷此道。炎炎夏日,下回打開瓶蓋「咕嚕!咕嚕!」大口喝完沁涼的飲料或是啤酒後,千萬別急著把瓶蓋丟到回收桶或垃圾桶內,這個「舉手之勞做環保」的動作,可能把財神也一併扔了,因為大獎就藏在瓶蓋內!
#報時光專家文
#報時光UDNtime
更多報時光閱讀專題:https://reurl.cc/7Xvedk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酒商 行銷 薪水 在 胡嘎的馬德里鬧城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夏台灣工作成果 & 激動感言😭]
今晚本來想趁難得下班後還有力氣用腦,加上阿卡受光頭佬約聘一起去幫西班牙電視台拍聖誕特別節目,本週二到四在南部三個城市趕行程趴趴走不在家,我也難得輕鬆不用伺候他(誤),正打算邊喝喝紅酒邊幫他更新個人作品網站的「時尚」區塊時(我好賢慧),打開臉書確認一下客戶已經發表的照片 ─>
沒想到A-Lin 92020官方粉絲頁把阿卡拍的照片做成了新單曲(也就是代言廣告歌曲)的主視覺 ─>
忍不住稱讚阿卡拍得好美!(((自己的男人自己誇!)))
而且畢竟這整套照片的概念/風格/美術上,本人貢獻與努力了50%,也算是我的得意作品!
心情又有點激動了!
我只能說,現在剛開始做的這份行政工作真的不是我的天命,我每天都好想對我的老闆們尖叫,每天都在倒數遞辭呈的日子,已經兩度跟阿卡講到工作時講到哭。(胡老爸胡老媽和朋友們問說工作如何,我說好無聊、好無聊、好無聊!) 前一份工作在酒商可開心了,除了做的是可以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的行銷工作,老闆同事們都給我很多自由,合作夥伴們也很放縱我;只要工作拿得出拼勁和表現,穿得像流浪漢上班也可以(我幾乎每天如此),對我來說簡直如魚得水。
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就是如此。
大學選修東坡詞老師說:也無風雨也無晴,最難忘的不是風雨,不是艱苦,而是晴,而是榮耀。但東坡把最難忘的榮耀都忘了。我目前還忘不了,行政工作真的是要我命,找不到一絲絲可以發揮感性或靈性之處,每天都想到以前大學上政治社會學時老師解釋好清楚的馬克思說的異化、異化、異化。
尤其跟阿卡一起工作後,人生又開拓一個舞台了!除了可以貢獻我對時尚和美感的一點點敏感度外,又能結合我從前做行銷工作累積的專長:瞎掰一些品牌概念、用縝密的行動落實想像中的美感、跟不同專業領域的人無縫溝通、還有我最喜歡的 ─ 做 簡 報!對!我就是超愛在會議和台上講話的!整個就是我的舞台啊!而且是一個不用進辦公室、不用被同一個空間制約的舞台!(本人患有辦公室恐懼症,從前每個月都要裝病一天不上班才行。)
總之,不能再抱怨。胡老媽說有工作要感恩,薪水已經很好了要感恩。(可是這就不是我的工作啊!我的天命就是待不住坐不住做不了這種文書工作啊!真的每天都很想大爆炸耶!)
我只希望我們倆的小小企業能快快成長到可以自給自足又有餘裕的狀態,貸款都還完、卡媽不搬家,然後我就可以回來幫忙阿卡了!在這段期間我也會克制忍耐我好想在辦公室尖叫的衝動,趁這份工作機會讓西班牙文能力快速提升,並且努力存錢。
然後我們有一天可以開一個小小的工作室,亂亂的很fusion的有歐式泰式家具到處擺滿阿卡自己的畫作和我們旅行時拍的照片很像福爾摩斯博物館那樣的,跟我們的loft小公寓一樣風格的工作室。
到那時我們還是要在商業的世界和個人對藝術的堅持中間痛苦地找平衡,也還是會為了工作起小爭執然後再擁抱道歉和好,也大概還是會接一些無聊鳥案子(希望不要);但至少到那時每個作品出來都像一個孩子,可以激動久久難以言喻,而且是我們兩個的孩子,我倆只消互相挑眉就彼此知道生這孩子背後的甜蜜痛苦,然後可以一起懷念久久 ─>
就像我那把家當都拿去搞動物協會的友人說的:
我們是「馬德里神經眷侶」─>
這就是我心中最完美的事業/ 人生/ 伴侶關係/ 生活啊!
(藏鏡人)
新歌新歌新歌!!!
more like me~~~~大家都聽到了嗎?
Hit Fm首播
11/9 10am 3pm 11pm
11/10 6am 12pm 6pm
11/11 4am 4pm 9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