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一到中秋,就跟大家一樣,之前總是會收到一大堆禮盒,有月餅、也有柚子。
對很多合作對象來說,好像逢年過節不送個禮盒之類的,就深怕會失禮一樣。其實,是因為現在合作的對象少了,倘若是像在記者時期,平常有公務往來的企業和公關公司如此之多,誰有送什麼來、或誰送了什麼來,又怎麼會記得?最常發生的狀況其實都是,當快遞送來禮盒之後,我們就現場在辦公室拆來吃了,同事們其樂融融,讓熱量共同堆積在每個人的身上,也算是分攤歡樂又分攤風險的一個佳節良方。
送禮其實真的學問很大。不管是月餅或水果禮盒,其實只有兩種:一種是公司預算有限,送禮只是個形式,送什麼就不用太在乎的了;一種是送禮為了要讓對方驚艷,平平都是禮盒,這家送的就是要比別家好上不只一個等級。
先拿前一種來說,我以往服務的公司多半屬於這一種,加上我自己也不是很相信這一套送禮文化,所以我們送的禮盒都是有送就行那一型,訂的量愈大就能愈便宜那一種最好。就連福委會送給我們自己員工的,都還比較好吃。
就拿那時在消費性產品產業服務來說,幾家量販通路全都要業績,他們不是從總公司給你壓力,而是由各店軟逼硬求的要求各家廠商的業務非買特定盒數的月餅不可。而且,好吃、有名的他還不讓你買,一定要你捧場那些難銷的月餅;其中,某家量販店的自製月餅,更是所有同業聞之色變,因為真的難吃到無法入口。像這種人情月餅,買來該怎麼辦呢?當然不是自己吃,而是設法轉送出去。轉來轉去究竟誰會吃下肚,那就只有天曉得了。
把自己的角色換成收禮那一方,那就更尷尬了。老實說,月餅那麼多,我當然只挑自己想吃的入口。那麼多年下來,我大概只有自己願意花錢買的最想吃,那其他人家送來的月餅呢?那就只好又轉送出去了。仔細想想,這固然創造了中秋經濟,但倘若有那麼多月餅其實都沒人吃,最後是不是形成了一種浪費?所以,當我在前頭說,我自己不是很相信這種送禮文化,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倘若不是公司或哪個單位的同仁有特別需求,都由我做主的話,我其實是一盒也不送的。
你或許會想,那就送的讓人驚艷那一型不就好了嗎?乍聽之下沒錯,但你想想,我若是送禮那一方,送了A客戶而不送B客戶,萬一給B客戶知道了,以後起不尷尬?但若每個客戶都大手筆的送對方別家送不起的禮盒,公司預算吃不消就算了,最重要的是,請問你送禮送的夠厚重,對之後的生意成交有幫助嗎?這是個開放式問題,每個人的答案可能不一樣,因為大家所在的業別不同,面對的客戶也不同。舉例來說,就像現在到大陸或到韓國很可能少不得應酬一樣,每一個客戶的個別認知也不同,箇中巧妙就有待大家自行發掘。
再就收禮這一方來看,我就更感到有趣了,因為有人處理的好、有人處理的不好。
先講好的例子。我還真的有遇過,有個合作夥伴送來限量的水果禮盒,一吃之下,果然香甜可口,遠勝我們自己去外面買的。到了隔年,那個水果禮盒好像產量不足,對方的承辦人員還會專程電話來致歉,說今年會改送另一個禮盒來。我們嘴巴上當然客氣說不用了,但心裡卻還蠻受用的,受用的不是對方要換什麼其他禮盒,而是對方會專程打個電話來,甚至不是談其他事時順便提到一下而已。
但也有送禮送的讓我覺得世態炎涼的。就有另一個合作夥伴,前一年送了個價值不斐的禮品來,但今年我們合作的機會少了,今年秋節他就默不作聲了。說實在話,我收到最貴重的禮(後來當然敬謝不敏的一定要對方收回去),恐怕比一些理級主管的年薪都還高,所以我其實不在乎你送的禮有多貴重,因為太貴重的我消受不起,而就我收得起的禮來說,心意遠比價值更重要。你之前送的禮不大倒還好,之前送了大禮,就是希望我會記住,但當今年反倒連禮都不送了,不怕自己會被人貼個將本求利的標籤嗎?
所以,送禮送的太讓人驚艷,其實負面效果搞不好多於正面效果。
我送不送人禮物呢?當然也送啊!但既然我自己都覺得心意大過價值,我當然對人也是如此。
舉例來說,我去年去了趟荷蘭,在梵谷美術館看到個幼童用的無毒積木,造型相當特別,我自己的小孩年紀太大了,但我正好有個朋友剛生小孩,我就專程買一個回台灣給他。要說價格嘛,那個積木也就跟其他的紀念品也都差不多,不是特別貴;但積木畢竟是有一定的體積和重量的,願意把它從荷蘭帶著飛回來台灣,那位朋友應該能感受我的心意,因為我不是那種會買一堆鑰匙圈而回來四處分送給許多親友那種人。
就以這次我收到的秋節禮品來說,有一位真的讓我印象深刻。所有其他的禮盒都是快遞寄來的,但這位管顧朋友很堅持一定要親自從台北跑到我住的桃園來,光是這份誠意,就讓他與眾不同。
見面時,我以為會看到月餅或是水果禮盒,結果他居然掏出一個小米手環。原因很簡單,他覺得其他吃的一定都有人送了,但當老師的應該要很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加上他自己也在用而覺得很好用,所以我們接下來就喝著咖啡,愉快的聊著睡眠、每日步行步數和運動等其他生活瑣事。
我現在所在的這一行,相較於其他業界其實規模甚小。也就是說,規模更大的公司,我其實會期待你們做的更好,而你們的客戶也會這麼期望。試想,你前一次能讓客戶無拘束的跟你聊天、是什麼時候的事?撇除談公事和喝咖啡聊是非之外,你真的有接觸到客戶個人和生活的那一面嗎?
所以,送禮學問大,送的不好,不如不送。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要送出一份好禮,大概可以朝這三個方向努力:(1) 別出心裁,和別人不同,而不是人家送一箱柚子,你就送兩箱柚子;(2) 要能傳達出心意,才能禮輕情意重。小米手環或積木都沒有多少錢,但願意親自送到桃園來,或者由荷蘭帶回台灣來,這就能讓對方感到心意;(3) 創造共同的生活體驗,到現在為止,很多合作對象跟我之間的交談內容,一年下來可能除了公事、還是公事,請問,像這樣的合作關係,萬一產生任何緊張衝突,除了公事公辦,你覺得我還會有其他選擇嗎?
中秋佳節,除了和家人好友相聚同樂,也以這篇短文祝大家佳節愉快、事事順利!
#部落格版請點此:http://negotowin.blogspot.tw/2016/09/blog-post_15.html
同時也有43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朝聖台灣:燒王船、迎媽祖,一位攝影記者的三十年祭典行腳」介紹 訪問作者:陳逸宏 內容簡介: 神明欽點的攝影師 陳逸宏 三十年庶民信仰影像全記錄 疫情時代,最撫慰人心的信仰參與, 世紀瘟疫籠罩,最閃耀的人性光芒。 從燒王船到媽祖遶境進香, 身兼攝影記者與拱天宮志...
部落格版請點此 在 鄭志豪 Do The Right Th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突然在FB上看到自己的照片,當場嚇一跳。仔細一看,原來是我親愛的老婆大人寫的,但低調再低調的她,既沒有把這篇放在自己的FB上,也沒有知會我一聲,讓我和每個路人一樣(甚至還比大家更晚些)看到自己的照片和旅遊經歷,感覺真的好怪。
雖然我自己是有些害羞,但老婆大人的觀點那麼讚,當然忍不住要分享給大家。
旅遊,是我們一家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10年超過10次以上的國外旅遊,去了10個不同的國家,而這還只包括那些有帶小孩出遊的旅行,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這應該都不算少了。尤其這10年中,還包括中間有幾年我在負責一家跨國公司的亞洲區業務時,而那幾年,我可能一整年都不會帶家人出國旅遊,理由無他,我每天飛來飛去到快受不了,搭飛機搭到完全沒有休假的感覺;再把那幾年扣掉,你就可以知道我們這幾年有多麼努力的享受出國旅遊這件事。
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從小就覺得出國是件很酷的事情,但當時的家庭環境並不允許。18歲那年,我終於第一次搭飛機出國了!雖然比很多人晚了許多,但我還是很興奮。
我第一次造訪的國家是英國。踏出國門,才發現自己的英文相當破,去點東西吃時,店員問我要外帶、還是要內用,我居然需要對方講5遍才聽得懂。我的英文一直到出社會之後都不好,但那不影響我想把英文學好的決心。雖然進展的很慢,但我還是強迫自己一天天的進步。到後來,我居然在公司臨時要求、而我根本連要考些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多益(TOEIC)拿到980分,連我自己都感到訝異。
去英國那趟,雖然是我第一次出國,我的英文當時又差的不得了,但那不影響我想要冒險的決心。在那個別說google了、連網際網路都還不那麼盛行的年代,我居然自己一個人找到了小說中福爾摩斯的住家;還有一天,我們全團要從倫敦去格林威治,但我們幾個人錯過了接送巴士,我居然帶著大家又坐地鐵、又搭船的趕上了我們的團,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回頭想想,要不是那趟的英國行,我可能還不知道自己有那麼強的危機處理能力,也讓我未來愈來愈敢於面對未知的挑戰。
我不以出國旅遊為滿足,而還是一直希望能出國留學。經濟因素是個重要的考量,但工作了幾年之後,我再也忍不住自己想要留學的欲望,雖然錢還沒存夠,但我的年紀也老大不小了,所以我毅然決然的跑去美國留學。
其實,錢不夠,總有辦法可想,而實際上我也真的想辦法把書唸完了。當時我最大的顧慮其實是,快30歲了,回國後若要投入不同的產業,那我豈不是又要從新人做起?我要花多久,才能適應新的業態和新的工作環境?
後來證明,比別人晚起步,那自己只得學的快一些;不想被別人笑說年紀一大把了還做那麼差,那就只能比別人做的更好一些。
後來的經歷,許多朋友都知道了。我所經歷的業種之廣,和我打破的紀錄之多,大概很少人能望其項背。我永遠相信,在世界的很多角落,還有許多人比我強,而且強的多。所以,我要更努力,努力讓自己更好。
去年,我第一次一個人帶女兒出國,目的地是泰國曼谷。有一天,當我們在空鐵站(BTS)的月台上等車時,不曉得當時聊到什麼,女兒口中突然冒出一句,「失敗可以有100種理由,成功卻只需要找到一種方法。」我聽了好驚訝,因為那正是我平常會對自己說的話,但在無意之間,她不但聽到了,而且還能朗朗上口。
這也是為什麼我那個執著的想要帶小孩出國旅遊,因為對我來說,體驗世界是種在教室內做不到的學習,而跟自己的小孩一起體驗不同的世界,更是我最大的滿足與渴望。
別誤以為我認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國外生活樣樣都比台灣好。假如是這樣,我不會選擇繼續生活在台灣。相較於很多其他人來說,我相信我有更多的機會和能力在不同國家發展,但我還是選擇了台灣。出國旅遊,對我而言,則是補充不同養分的機會,讓我們能在一個不一樣的環境,學會面對差異的生存之道,也為生活增加一些新鮮感。
和女兒一起去了10個國家,每次在回程的飛機上,我都會問她,覺得這個國家好不好玩?有什麼是妳喜歡的地方?有什麼是妳不喜歡的地方?她的分析有時很有見地,有時則充滿童趣。但答案是什麼並不重要,因為我的目的正是要讓她知道,很多事情並沒有標準答案,甚至有些事情在不同國家、會有不同的答案,重點是她能不能有屬於她自己的觀點。
未來,我想我們還會繼續我們的出國旅行。未必一定要去挑戰不同的國家,但我們還是很珍惜這樣一起出遊的機會,我希望,在我女兒的眼中,她不只繼續能看到不同的世界,她也能有機會從不同角度看到自己的父親。
#部落格版請點此:http://negotowin.blogspot.tw/2016/08/blog-post_28.html
#你知道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該去哪裡旅遊嗎?
#珍妮佛的經驗談
早安啊!今天 Jennifer 要來跟大家分享她跟她老公帶女兒遊歷世界的心得,並告訴你她帶小孩旅遊的小秘訣喔!
👉 http://bit.ly/2bM9MRT
部落格版請點此 在 鄭志豪 Do The Right Th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有一位臉友,其實我跟他不太熟,平常鮮少有互動,但最近一個月,我看他的臉書看得入迷。為什麼呢?因為他獨自一個人,跑去橫渡美國30天。
這位朋友應該已經60歲了,從一家知名科技公司退休。我跟他不熟,但他學養兼備,是我素來景仰的。他這趟的美國行,由西岸的加州出發,接著跑去德州,再接著到了南邊的邁阿密,最後再到東岸的華盛頓DC和紐約。
他的每一篇發文,我都細細的看。之所以細細的看,是因為他寫的好仔細,那些去過的地方,讓我看了回味無窮而還想再去;那些我之前沒去過的地方,看了則讓我蠢蠢欲動的想要馬上造訪。我覺得這樣的退休生活,真是太令人羨慕了!仔細想想,連續飛來飛去工作30天的經歷倒有,但我還沒有到一個國家足足玩上30天過呢!
30天真的很驚人,但我周遭的朋友中,多的是一口氣跑出國玩個十幾二十天的,就像也是職業講師的小卡老師,才在里約奧運期間隻身前往巴西和阿根廷,一去就去了快20天;我另外有一位從事攝影的朋友,對峇里島情有獨鍾,每次一去就待上半個月,而他已經去了六次以上。
為什麼自己不這麼做?是因為經濟因素嗎?的確,出國肯定很花錢,而且等於要把手邊的工作放下,就算講師其實也算是一種自由業,好像也沒真的那麼自由。是因為家庭的羈絆嗎?也對,畢竟小孩子還小,一整個月不在他身邊,心頭也會掛念。
看來,真的只能等小孩長大、自己退休之後了吧!不過,想要像那位朋友這樣旅遊美國30天,健康狀況可要夠好才行。他其中有一天,是在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逛了5個小時;我今年5月去波士頓時,回程也刻意在紐約多待了兩天,我那時也抱著不去可惜的心態泡去大都會博物館,由於行程很趕,我在裡面只逛了3個小時,但也已經累的快走不動了。所以,若想要在退休之後自在快樂行,不只要存錢,更要從現在開始好好儲存體力才行。
我另一個羨慕那位朋友的地方,是他之所以如此計畫行程,從加州到休士頓再到邁阿密後到紐約,主要是順便藉著這個機會拜訪位在當地的朋友。在他的筆下,無論是故人重逢或是舊地重遊,我都彷彿從他的筆尖,看到那種相隔30幾年的感動。我中間雖然還去過美國,但卻沒有再經過紐約,而上次到紐約,已經是12年前的事了,那時,我的小孩都還沒出生。現在,我牽著我女兒的手,帶她去看大都會博物館、去逛中央公園、去看百老匯,心中感觸萬千。12年尚且如此,何況超過30年?
年輕的時候,總喜歡到新鮮的地方闖,好像去過愈多的陌生國家和城市,就愈覺得自己沒白活一樣。
或許年紀真的大了,現在覺得,舊地重遊,也別有一番滋味。其實,我當年第一次出國造訪的國家是英國,但自從那次之後,我就再也沒有去過倫敦了。我還記得,當時第一次出國好興奮,回來後對著當時的女朋友說得口沫橫飛,還當場答應她,以後要帶她去英國玩。沒想到,戀情修成正果,女友成為我的老婆,但英國之旅的承諾卻始終未成行。或許,也該是時候實踐自己那麼多年的諾言了。
除了舊地重遊,那位臉友的訪友行程,也很讓我心動。我這個月才從澳門回來,主要目的其實是去拜訪一位移居澳門的朋友。雖然他回台灣時,我們也有見到面,但能去看看他居住的地方、聊聊他在那兒的生活,還是讓我難忘又開心。
除了他之外,其實我還有好些朋友散居在世界各地呢!老說著會去探訪他們,但總是讓自己的生活忙到根本連旅行計畫都沒有,心裡真的很過意不去。看看那位臉友在美國各個城市與老友重逢的喜悅,我實在不應該讓自己的待辦事項只有工作而已。
我有另外一位年齡相仿的朋友,前兩天才在臉書上對他兒子寫下一段好感人的話:「12年前第一次抱著你時,就一直想著,要带你一起做許多事。不是什麼偉大的、了不起的事,就只是一些,我老了、你大了,想來都會傻笑的事情。」我無法像我這位朋友一樣,把自己對子女的心情如此真誠的流露出來,不過我很感謝他,因為他寫出了許多父母的心情。
我和我太太兩邊的父母都常常不解的問我,為什麼要這麼經常帶小孩出去玩?不怕小孩玩野了嗎?我知道長輩的顧慮,但我就是忍不住衝動,希望和我的女兒一起盡情的玩,建立屬於我們的美好記憶。
我可以了解,出去玩不見得是唯一選擇,每個父母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建立屬於自己的記憶。但該怎麼說呢,我就是愛玩,我的女兒也像我一樣愛玩。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牽著她的小手,看看這個世界。
人為什麼要去旅行?對我來說,重點不是去到哪裡,而是我們在那個地方留下什麼樣的回憶。
#部落格版請點此:http://negotowin.blogspot.tw/2016/08/30.html
部落格版請點此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朝聖台灣:燒王船、迎媽祖,一位攝影記者的三十年祭典行腳」介紹
訪問作者:陳逸宏
內容簡介:
神明欽點的攝影師 陳逸宏
三十年庶民信仰影像全記錄
疫情時代,最撫慰人心的信仰參與,
世紀瘟疫籠罩,最閃耀的人性光芒。
從燒王船到媽祖遶境進香,
身兼攝影記者與拱天宮志工的陳逸宏,
用三十載光陰與數以萬計的影像,
為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記錄下最珍貴的感動與瞬間。
三年一次、千萬王船平安祭,最震撼視覺的火焰儀式高潮;
步行超過三百公里、數萬信眾瘋媽祖,全台最龐大的進香隊伍;
還有外人鮮少參與,深入鄉野的白沙屯二媽遊庄,首度披露……
橫跨台灣兩大民間信仰的廟會記錄,
影像與故事交織的庶民信仰紀行,
帶你一同深入台灣人的百年記憶。
◆ ◆ ◆
信仰有如空氣。在太平盛世、健康安定的時候,不覺得可貴;但當世紀疫情肆虐全球、奪走成千上萬生命,人們陷入恐慌時,敬天畏神、對生命保持謙卑的信仰,帶來安定人心的龐大力量。
王爺信仰的燒王船祭典,源自古代為了對抗瘟疫的儀式。從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到白沙屯媽祖進香,之所以形成台灣最龐大的長途進香隊伍,是先人渡海來台,面對各種生命挑戰所依賴的生存護佑傳統。
不論是燒王船或遶境進香,廟會活動與宗教儀式是先人長期生活智慧的累積,也是台灣民間信仰的歷史軌跡。對此台灣兩大最重要的民間信仰活動,本書作者陳逸宏跨越30年最近距離的影像拍攝,忠實保存三十年來的演變記錄。介於傳統和現代之間,如何從過去留下的信仰傳統,重新因應社會需求因時制宜,陳逸宏用鏡頭反映時代的軌跡,也用鏡頭提出了他的思考。
作者簡介:攝影.口述/陳逸宏
同時具有攝影記者、東港東隆宮王爺公子民、白沙屯拱天宮媽祖香燈腳三個身分。
1967年出生於台灣屏東東港。13歲在父親(台北市攝影學會成員)的耳濡目染之下,第一次開始接觸底片相機,從此踏上攝影人生。從小喜歡去廟裡看剪黏和神像,床頭書是《山海經》跟《封神榜》。談戀愛時很少在約會,都在衝廟會。
曾任職蘋果日報副刊攝影記者14年,主跑旅遊與美食。時尚、人像、婚紗、美食、商品,都曾是他鏡頭下的主角。30歲之後,或許是歲月的洗禮,或許是神明的召喚,他開始全心全意記錄廟會與祭典。曾獲多次新聞攝影比賽生活民俗類大獎,亦舉辦過多次攝影個展,經常參與各地民俗與文化類記錄片平面攝影與製作統籌。現為陳逸宏攝影工作室(EyeShot Photo Studio)負責人。
【平面攝影】
《發現肯園》、《揉美的力量》、《市長的口袋食堂》、《家在蘆竹湳》等書。
【展覽】
「祭特洛伊‧本事紀」、「近未來的交陪」、「出社會:1990年代之後的台灣批判寫實攝影」。
【獲獎記錄】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大賽」、「第二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 生命紀錄類.首獎」。
作者粉絲頁: 陳逸宏的逸想視界 The Image world of Y.H.Chen
出版社粉絲頁: 一葦文思 Gate Books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sKbdvfUYfo/hqdefault.jpg)
部落格版請點此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台灣妖怪 #本土神怪傳說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16【七七業配】廣告段落
02:06 帶來驚濤駭浪的海上妖怪
03:12 指引方向的海中毛人
04:12 旅館老闆流行養的小鬼
05:05 金魅生前的悲慘遭遇
06:23 擅長法術的山中巨人
08:01 為什麼要認識台灣妖怪?
09:03 我們的觀點
10:36 問題
10:53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簡樂
|腳本:簡樂
|編輯:宇軒、土龍
|剪輯後製:鎮宇
|剪輯助理:珊珊/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奇異果文創出版,2016年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部落格:https://bit.ly/3o4V93o
【 延伸閱讀 】
→【#唯妖論之鬼話連篇 Part 1:取個名字而已有很難嗎?】:https://bit.ly/3CFaonC
→《唯妖論》與台灣的「妖怪熱」:https://bit.ly/3u9zoAh
→「長毛怪開口吹東風,解救船難擱淺的彰化人祖先?」專家揭開被遺忘的台灣海洋史:https://bit.ly/2W7YHWS
→【阿里嘎該|考據篇I】尋找巨人的足跡:https://bit.ly/3CEwuqg
→地震為何偏偏要是「地牛翻身」?翻身後的「地生毛」又可能是什麼呢?|泛科學:https://bit.ly/3i1sqIK
→地牛翻身引強震?熟悉傳說竟是台灣限定??|可能性調查署 布袋戲 EP1:https://bit.ly/39FGSS1
→魔幻鯤島・妖鬼奇譚──臺灣鬼怪文學特展:https://bit.ly/3lTpSgT
→《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晨星出版,2018年
→《臺灣妖怪學就醬》,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奇異果文創出版,2019年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8jsKyNOkyA/hqdefault.jpg)
部落格版請點此 在 AB的異想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直播完整影片
https://youtu.be/_u9ZLlzTD4o
--
影片目錄
00:00 預告
00:14 PTT鄉民的最愛,經典戰男女冷知識知多少?
02:18 別掉入藍藥丸陷阱!「男生也是父權受害者,你辛苦了?!」
04:25 「父權害了女人,也害了男人」其實這句話並沒有錯
06:13 善用價值體系與能力,才能解決這個充滿問題的世界
06:43 價值體系的實例,男女都有各自優勢!
07:36 抹除價值體系並不能解決男人遇到的困境
08:19 男人會仇女是因為社會期待與父權壓迫?
10:09 為什麼紅藥丸的概念,可以讓你追求人生真正的解放
11:47 兩性動態領域「四大象限」的解析
12:10 這種陷阱讓你把妹順利,但長期爆掉!
13:08 為什麼紅藥丸這麼好,大部分的人卻不告訴你?
--
紅丸三傑秋季線上講座第二場10/23「挽回技術分析」早鳥票連結
https://p.ecpay.com.tw/E49C684
紅丸三傑秋季線上講座第三場11/27「挽回與人生」早鳥票連結
https://p.ecpay.com.tw/5168116
加入「紅藥丸覺醒紀元 - 當代男人兩性動態生存法則」請點此
https://abovelight.com/red-pill-era/
加入「選擇你的現實2.0 - 將你的熱情與技能打造成線上事業」請點此
https://abovelight.com/choose-your-reality/
加入「夢想生活全世界都是你的社交圈」
https://abovelight.com/dream-life-social-world/
加入AB的異想世界黃金訂閱
https://abovelight.com/members-home/
「Game出你的社交圈」電子書免費下載
https://abovelight.com/join-ab-community/
AB一對一線上諮詢服務
https://abovelight.com/consult-ab/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abovelight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ovelightLif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ovelightlife/
Telegram: https://t.me/abovelightlif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shang-rung
Twitch: twitch: https://www.twitch.tv/abovelight
iTunes podcast: https://itunes.apple.com/us/podcast/id1207576640
官方部落格網站: https://www.abovelight.com
Rollo Tomassi - The Rational Male
https://amzn.to/3wBAjcA
#紅藥丸覺醒 #變軟男陷阱 #戰男女 #紅藥丸 #兩性動態 #redpill #自我提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7mT6d2mHh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