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房間發現超珍貴照片!這是怡君大學念東海時去張溫鷹市長那邊當選舉工讀生的日子,猜猜哪個是我?
一定很難猜,因為我身邊的人都猜不到😢。
突然想起過去那個勇敢的我,選情之夜為了炒熱氣氛,自己跳上台去揮舞😄!還有當時我也帶了幾個朋友一起進去打選戰的青春歲月啊~
選舉工讀生 在 林沛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所謂與年輕人溝通,不是指用他們的語言來說話
而是將年輕人視為對等的存在對話
一直以來的隔閡,從來都不是因為語言或說話方式
「而是如何看待對方」
在今年的總統大選後
曾發了一篇文章,分享對於這次大選結果的看法與分析
總體來說,國民黨的失利
最主要是因為吸引不到中立選民的選票
吸引不到這些投給第三勢力政黨的族群
這群人中,又以年輕人為最大宗
對於這個世代的年輕人來說
國民黨的名聲、形象,給人一種遙遠的距離感
那是一種高高在上、權威集合的感受
在今年以前,國民黨從未想正視這個問題
可能因為覺得基本盤構穩固
可能因為認為年輕人只是少數
可能因為黨員有很高的比例是40歲以上
可能因為不知道該從何開始溝通
直到今日,在黨主席投票的這一刻
才發現,原來40歲以下的國民黨黨員僅僅只有3%
在全國30萬名黨員中,只有不到1萬人低於40歲
倘若國民黨希望扭轉局勢,爭取年輕族群的支持度
眼下國民黨所迫切的體制內改革
最具指標性的黨員年齡結構將是一大關鍵
回過頭來思考
國民黨所定義的「年輕」為何?
又如何看待這一群「年輕」的人們?
所謂與不同族群的溝通
從來都不是只需要用「他們的語言」說話就能達成的
試想看看,假使有個以年輕族群為主的政黨
希望試著爭取中年以上族群的支持
而他們所使用的方式
是在公開場合穿喇叭褲、在文宣中使用LKK、很ㄅ一ㄤˋ這些字眼
然後覺得使用目標族群熟悉的語言
就能獲得這個族群的好感與支持度
假使真的有這樣的團體出現
我一定會無奈地看著他們,問道:「你們是在開玩笑嗎?」
然而,這正是目前國民黨正在做的事情
我們覺得,在文宣中用上「年輕人的語言」是有效的
所以開始在文章、宣傳中寫上「是在哈囉?」
所以在公開場合中,政治人物高唱「年輕人喜歡的歌曲」
所以在媒體報導中,不斷強調「我們很重視年輕人的意見」
但事實上,這個全國第二大的政黨,四十歲以下的黨員只有不到一萬人
可以想像到這些做為目標的「年輕人」
會用甚麼樣的表情問說:「你們是在跟我開玩笑嗎?」
但其實,國民黨的經營策略中
從未把青年族群放在對等的立場上談話
也從未正視年輕人在黨內的機會與發展
一直以來,國民黨在青年族群的經營上都存著僵化的印象
任為年輕人只要辦辦活動、聽聽講做就能滿足(救國團活動)
或者是選舉時來幫忙,用電腦發發文章、畫畫圖(選舉工讀生)
也因此,在「國民黨內的發展」
從來都無法成為青年族群的選項之一
因為對於國民黨大多數人來說
青年族群永遠都是「人力」,而非「人才」
在選後檢討時,國民黨認為最大的敗因在於青年族群
甚至有部分的人認為,是因為年輕人被洗腦了
因為教育改革、因為執政黨、因為媒體
最後說出「他們(年輕人)都愧對於國民黨」的論述
但,根本不是這樣。
至少就我看來,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中
「非藍即綠、非綠即藍」的思考方式早已不再適用
第三勢力政黨的出現、不同派別的主張與政黨光譜分散
年輕一輩沒有人情壓力的考量,能夠更自由地選擇認同的對象
將目光與選票紛紛投注在與自己思想相近的政黨上
也因此,倘若國民黨的經營路線再不改變
最終,只會成為一個單純「較大型的老派在野黨」
隨著時代的洪流而逐漸式微
「I can accept failure. Everyone fails at something. But, I can’t accept not trying.」
(我可以接受失敗,每個人總會在某些事情上失敗,但我無法接受不去嘗試。)
─ Michael Jordan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段名言
在我看來,失敗並不可恥
可恥的是害怕失敗,而不去嘗試
在過去,國民黨身為執政者立場時
內部的一個派系,就足以比照一個在野小黨的規模
但現在已經不同了
讓我們從失敗中學習
讓我們自逆境中再次站起
國民黨必須站穩自身的立場,完整屬於自身的論述
以及能夠引起共鳴的「理念」
最後,再真正落實黨內的資源平等
將老、中、青三世代平等看待,給予機會
從最根本開始改革,將黨內的世代連結起來
認真對待國民黨忽視已久的這一群人
我們永遠都不能放棄「嘗試」改變
最後,在此祝賀新任黨主席,江啟臣委員
又或者,是那位大受學生們歡迎的,江啟臣教授
期待他能夠在擔任黨主席的時間內
能夠紮實的、改變國民黨的體制及對年輕人的態度
更期待將來的國民黨
能夠真正地吸引年輕人投身參與
讓國民黨能真正地連結世代
創造改變
#世代連結
#國民黨
#黨主席補選
#銀河的歷史又翻過了一頁…… (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