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組織文化陋習
#看到國防部開始逐步改善
#愈困難愈要做
從2013年洪仲丘事件到去年發生的磐石鑑案,以及軍中陸續出現的霸凌案件,國軍常讓社會大眾覺得重大事件處理不當,內部問題積習已久難以改變。
去年四、五月,我質詢國防部長,要求國防部不能再將這些重大事件視為單一個案或誰下台負責就好,必須正視國軍內部有敷衍上級與美化資訊的組織文化陋習需要改變。
當時,我以國防部報告中所呈現出的資料為例,這樣向部長溝通說明:
「在269旅及相關事件的報告中,我發現 #不科學的威權軍隊文化 導致國軍在面對問題時,時常 #選擇性呈現 與 #美化資訊,例如:以 #服從命令 的說法來迴避是否知道真相,使用「自殘」及「自我傷害」等不明確的詞彙來避談自殺,使用 #個人原因 一詞來避談霸凌及軍中組織管理的問題。
這種長期以來 #不論對錯只要求服從、#不講求科學實證只擔心懲處、 #SOP不是沒有而是太多且做不到 的管理方式,難以解決問題,且常導向 #先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及 #讓大家不敢說出事實全貌。」
為了真正改善問題,我呼籲國防部長, 以建立 #民主國家要求精確與科學的軍隊文化 為目標,開始進行組織文化的檢討。只有一起面對軍隊長期的威權組織文化弊端,徹底檢討,才能提升整個國軍的文化。
#面對問題就是解決的開始
在范雲辦公室與國防部來回持續溝通下,去年九月國防部提交「國軍組織文化改革」報告,這份研究報告在某些議題上仍不夠精確,但至少已開始面對問題。報告中指出國軍在組織文化有五大面向需要加速改革:
❌領導文化:國軍雖已逐步邁向開明,但 #傳統高壓式的威權型領導 依然存在。
❌人事文化:官校期別的「輩分」及「倫理」仍相當明顯,造成長官搶短線、爭績效、不願面對長期問題、排斥改革等情況。
❌管理文化:事務冗雜過多,許多文書紀錄只是複製貼上、難以反映實情,諸多「簡化」措施都只停留在表面,並未發揮實際作用。
❌獎懲文化:長久以來的連坐處分制度,導致掩蓋事實與官官相護的事件不斷發生,許多懲處只為平息民眾怒火,真正問題癥結並未改善。
❌性別文化:雖然性別平等確實有邁進,但缺乏性平意識導致的性平事件也依舊存在。
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報告中有一個訪調是針對:「您是否認為案例宣教並無效果,只是浪費時間?」。
結果有超過三分之一(37.22%)的受訪國軍表示贊成,覺得「難說」的也占了29.87%,兩者相加超過半數。如果「案例宣教」被認為浪費時間,這顯示,國軍組織文化需要好好地檢討,才不會將時間與資源作無效的運用,完全無法將好的政策作有效的傳達。
當然,我很了解,國防部的研究報告只是開端。如果研究的結果被束諸高閣,之後無法落實,真正的改變還是不會發生。
今年一月預算審查時,我要求國防部盡快擬訂國軍組織文化改革的 #規劃及時程,且必須引進 #外部的專業諮詢機制。
我的辦公室也持續和國防部溝通,希望部裡能自己重視組織文化改革。因為我了解真正的改革很困難,無法單靠外部監督。必須國軍領導階層自己有意願動起來,才能一步步向前。
很高興今年五月時,國防部提出了較完整的規劃,而且持續推進,到目前為止,執行狀況如下:
✅ 完成書面規劃提報單。
✅ 完成籌組諮詢委員名單。
✅ 召開相關執行協調會議。
✅ 完成部外諮詢委員意見蒐整。
▶️ 開始依循部外諮詢委員意見,持續內部溝通及督導,要求國軍各單位提出確實的改善計畫及說明。
⏩ 邀集部外諮詢委員共同研討「國軍組織文化改革」。
⏩ 完成規劃要項與推動方案。
⏩ 持續管考以落實改善。
針對五大組織文化面向,國防部也列出優先改善事項。
以磐石鑑被詬病最嚴重的 #層層隱匿文化 為例,改善的作法包含:
完善管理及回報機制、強化廉能組織、推動各項權益及制度公開透明、朝向調適型領導文化發展、完善官兵救濟程序等。
蔡總統上任後,所展現對國防的重視,對國軍的支持,可以說是舉國皆知。我期待國防部的領導者,能夠肩負全民的期望,提升軍備戰力的同時,也務實提升軍隊的組織文化。
組織文化是長久累積造成的,要改革到位很困難,但愈困難我們愈要做,不能繼續拖下去。這一年多來的推進只是個開始,我會繼續努力監督,期待未來每一位勇於付出的國軍同仁都能在軍中受到良好的訓練,發揮專業,共同守衛我們的民主!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選擇性停留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神父的鹽
.
看好了,世界,台北市長不只示範一次,要讓全台北,喔不,是全台灣,再爆發疫情第二次.
.
看好了,世界,台北市長不只示範一次,為了博取關注,為了政治鬥爭,在全台北市近五千人確診之後,他要再拉一次全台灣陪葬.
.
萬華是怎麼汙名化的?萬華,就是被這個無能而且惡劣的市長,給汙染掉的.
.
累積確診人數1867例,在這麼一小塊區域裡,這數字高的不可思議,幾乎為全台之冠,從5月多以來,短短2個多月,他似乎夢寐以求的,想回到那每日300例的日子.
.
他不在意會使全萬華,全台北,全台灣人感到恐慌,在人們沉醉在奧運金牌的喜悅之時,他悄悄的,打開了鬼門.
.
萬華的茶室,就是破口.
.
他利用了萬華人的哀傷,掩蓋真相,說,這是一種汙名化.
.
好了,他成功了.
.
萬華不是破口,那麼,就在9月份開茶室吧.
.
我不知道,人們要繼續鄉愿到什麼時候.
.
人們繼續無視到什麼時候.
.
再怎麼堵起破口都是沒用的,再怎麼努力防疫,戒慎恐懼,都抵不過那個位高權重,卻興風作浪,主動製造破口的人.
.
什麼時候全台灣人才會重視這個疫情的真正破口,台北市長柯文哲?
.
讓著他,忍著他,姑息他,他的胃口卻越養越大,他的行為越倒行逆施,他的施政,是無視人們的生命財產,算計自己的政治利益.
.
「傲慢,到底有沒有考慮過人民的生命?」
.
現在,請所有人問一下台北市長柯文哲.
.
當初,晚關了三天,讓病毒流竄全台,茶室不管理,連有誰在裏頭,都不知道;關了以後,疫情爆發,隔天記者去看,居然還在營業,柯市長大言不慚的說,「早3天封 跟現在差不多」.
.
現在,當他假裝小心翼翼,說不開放內用的時候,要審慎評估的時候,九月,茶室就要開了.
.
現在是開茶室的時候嗎?現在是找回一甲子茶室文化的時候嗎?現在是去除「情色」汙名的時候嗎?是找回茶室讓長者可聊天的功能的時候嗎?
.
現在是沒有疫情了是嗎?
.
你八年放任不管的事情,導致全台死傷無數,你現在跟我說一個月就能輔導搞定,仰賴業者「自律」?
.
你是當萬華人死的不夠多嗎?
.
「萬華重新出發、重現萬種風華,阿公店再生、擺脫情色污名」這什麼狗屁口號?根本還沒停止就要重新出發,是要病毒重新出發,重現萬種病毒,阿公店病毒再生,萬華死無葬身之地是嗎?
.
這跟當初關了剝皮寮篩檢站稱「功成身退」,結果隔天北農就爆發疫情有什麼兩樣?
.
什麼「涉色情行為首次查獲就罰20萬元」、「事實上過去市府就有做這些事情,但未來會強化」,你這副市長蔡炳坤說謊也要打草稿,過去就是根本沒在查,所以才會爆發疫情不是嗎?前些日子還有人當街拉客是怎麼回事?查了就走,走了又來,這叫查嗎?病毒會說「喔,我等你查完我再來傳染」,或是「你罰完了,我就停止傳播」,等你來來回回貓捉老鼠幾十次,病毒早就傳出去了,當初清茶館的教訓還學不乖?
.
我們來看當初台北市是怎麼查的.
.
「台北市商業處長高振源說,萬華區阿公店等茶藝館位於第三種商業區,茶藝館應是沒有女陪侍的飲酒店業,不算八大行業,不受台北市舞廳舞場酒家酒吧及特種咖啡茶室管理規則列管,不過警察局會稽查,抓到有女陪侍,且屬於酒吧營業行為就會處罰,但業者會有多種說詞,現場女性會自稱是客人的朋友,不好抓.」
.
「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則說,許多阿公店營業方式複雜,有些早、中、晚時段各有一個老闆,或用街友掛名當人頭老闆,即使市府商業處、警察局發現違法,要勒令停業或罰錢都難找到真正負責人,導致稽查困難.」
.
「台北市議員王世堅表示,十幾年來,萬華區阿公店從過去七百多家剩下三百多家,最近市府公布有一七二家申請執照,他認為實際有三百家,其中隱含色情、理容院;年長婦女只是招牌『護身符』,表面陪老人泡茶聊天,其實是用合法掩護非法,讓非法的越南、印尼、中國籍及部分台灣賣淫女子藏身在此.」
.
餐飲內用才開3天,台北市32業者就防疫不實,然後101大樓就傳出有櫃姐確診,更何況更難管理的茶室.172家茶室,沒列管的實際上有300多家,你要幾天後才能做到防疫確實?茶室不是餐飲店,空間密閉,內部狹小,顧客年齡層偏高,共用麥克風,唱ktv,近距離接觸,老年人口罩戴的緊嗎?大街上多少個露出鼻子?就連環南自治會長,都敢露鼻朝官員噴口水搶麥克風了,這茶店,人走進去,門一關,你看的到他有沒有戴口罩?進去喝酒你會戴口罩?一隻麥克風,一人傳一人,吃花生,嗑瓜子,和一般餐飲店不同的是,人會在那待一段很長的時間,沒有隔板,也沒有梅花座.
.
柯文哲對茶室的美好想像是什麼?正襟危坐,面對面,戴著口罩,談笑風生,連個臉都看不到,文質彬彬,羽扇綸巾,宛若周瑜面會諸葛亮.
.
當你有牌的林立起來,沒牌的就會蜂擁而至;當沒牌的如雨後春筍般新生,伊拉克和色情交易的外籍女子,就會接踵而來.
.
如此周而復始,重蹈覆轍,沒有管理當成一種管理,虛假的牌照當成一種免死金牌,練蠱的鍋爐,又重新燃起,彷彿頑童似的市長,將人體練成蠟燭,萬華還是那個灼灼悶燒的萬華,等待下一個Delta病毒的入侵而已.
.
重新擴散,蔓延,人們逃之夭夭.
.
當初病毒怎麼傳入萬華的,還沒有釐清,茶室就已經要重新開張了,2019年的柯文哲,曾經有機會可以阻止萬華人的犧牲,但是他說,「日前他在專案會議中特別指示萬華警分局,邀請業者面對面溝通,並訂立自律原則,希望不要影響觀光客及過路民眾,提升萬華觀光品質、淨化轄區治安.」
.
他說,「他會召集上百名特種行業業者舉行座談會,會中除了宣導犯罪預防,也要求業者遵守自律規範.」他說,「警方將配合市府聯合稽查小組,包括商業處、建管處、都發局、衛生局、消防局,針對這些店加強稽查.」
.
現在2021年了,他要開茶室,說的東西仍然一模一樣.
.
一樣加強稽查,一樣業者自律,你2019年說了以後疫情爆發,2021年再說一次空話,虛應故事,欺騙市民,不就準備再爆發第二次?
.
你到底是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可以做得很好?其根據只是闖的禍害的人一次比一次還大,一次比一次還多?
.
中央還沒說開放八大,柯文哲搶先開茶室,他的腦袋基本上已經出現很嚴重的思考無能,如同處理疫情不是先篩檢,匡列然後疫調,而是先打疫苗,然後造成群聚染疫,他的思考是直線的,記不起教訓的,是看到什麼就先做什麼,是瞎子摸象式的,摸到了大象身體就認為是一堵牆,見到農夫把鳳梨掛在樹上曬,就說鳳梨是長在樹上的.
.
他的思維是停留在前運思期的,走在路上看到蝸牛,以為是前面見到的同一隻,認為蝸牛走得比自己還快;他只有短期記憶而沒有長期記憶,昨日動刀劃破了別人的腸胃,今日還會在同個部位再劃一次,對他來說,只要不記得失敗,就象徵自己永遠是成功的.
.
八大行業應該是最後開放的,比之更高風險,乃或是疫情擴散的源頭之一,茶室,他搶先開放,過往台北市酒店確診,全都關閉,獨獨茶室燈火通明;現在,疫情還沒過去,八大行業還沒開啟,茶室卻開始搶頭香.
.
這種想法,除了想致人於死之外,主動迎接病毒,別無其他,這個市長,他想要報復,他想要凸顯對方的責任,所以用盡一切方法,將幫助他的人陷於絕境,他要重溫那些因為疫情的恐懼而不得不屈從依附他的市民,他要回到那溫暖時光,所以他要主動製造災難,他要使盡吃奶的力氣,不斷的進行那些違反常識的事,他要挑戰,挑戰台北人的性命,可以讓他凌遲到什麼地步.
.
直到所有人都跟他認錯,稱讚他是智商157的市長,所以他讓自己的智商主動下降負2個標準差,這是即將狩獵的兇獸,負傷的狼獾會擁有的視野,看不見其他東西,只有那個獵物,亦是傷害自己的對象,他驚恐又憤怒,用全身上下的細胞去激怒他人,去演一齣戲,你們多麼對不起我,你們不能沒有我.
.
他是巨嬰.
.
沒有鞭子去鞭打他,他不會停止去傷害別人;沒有奶嘴,他無法停止哭泣,沒有人,沒有一群人去教育他,他不會明白自己以外的人,也是人.
.
萬華茶室的問題,就在於「有牌的有事,沒牌的沒事」,並非只是「掛羊頭賣狗肉」,而是管理者「選擇性的盲目」.
.
應該是屬於八大的管理範疇,硬發給他「飲食店、小吃店」,然後就用純然小吃店的視野去觀望他們,於是小吃店解壓縮,解出了一堆色情產業,執法者仍然認為,他們只是在吃小吃.
.
同樣有女陪侍,同樣喝酒,同樣唱k,這些屬於八大的範疇,北市府如今的方式,是硬要改造成「陪聊店」,回到「單純過往的美好」,而美好是不可能的,所以就開始想像他們「已經美好」,這又回到了自我盲目的問題,「已經美好」就成為「準備盲目」的理由,因為美好,現實達不到,所以我就假裝他已經美好,這是準備放手,熱情奔放的前奏.
.
蔡炳坤說,「172家茶室不是每一家都在做酒吧、八大的範圍,八大主要是酒吧、酒家、茶室、KTV等,其他有些不在這個範圍內,一定會配合中央.」
.
這就已經產生了各種奔放的節奏,短短的一句話裡,充斥著各式矛盾,八大主要是茶室,茶室又不包括在這個範圍內,一定會配合中央,但是中央沒有要開八大,茶室不算八大,所以我九月就可以開了,這就是配合中央.
.
說要配合中央,自己卻開始擅自訂定時間表,這是中央許可的嗎?
.
台北市政府始終要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台中的小吃店算八大,到台北萬華就不算,然後警察來了是小吃店,警察走了又變阿公店的事實.
.
而蔡炳坤就像個牧師,區分出了「一般阿公店」是「餐館、小吃店」,這意味著他將用餐館和小吃店,去定義一間阿公店.一間小吃店,被數千個小姐圍繞著,這會是一間單純的小吃店嗎?或者,換句話說,數千個小姐們所在的場所,沒有一間店是八大的牌照,這是正常的事嗎?全台灣這麼多間餐飲店,為何就萬華茶室有女陪侍,然後納管八大難如登天?蔡炳坤心裡偷笑,但蔡炳坤不說,他提到,八大的開放不是個別縣市的問題,這是全國性的,一定會搭配,也希望能夠讓萬華茶室去污名化,業者也希望藉這個機會透過自律,把色情排除掉.
.
他像是個準備犯罪的牧師,在犯罪前會開誠佈公地唸一段聖經給大家聽,代表他服從上帝.
.
數千個案例確診過後,他們做的事是,要先讓萬華茶室去除汙名化,用自律來洗滌色情.
.
面對記者追問,他語帶保留,稱細節方面要再討論,這顯示他根本什麼都沒準備好,就要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
在這個時候,這樣的狀態下,開啟茶室,正是在汙名化茶室,也是在汙名化萬華-他們深知這必然會造成恐懼以及不信任,這些質疑都會被他們解讀成汙名,人們的恐慌更深,成見更深,原本漸漸擺脫染疫的陰霾的萬華,他們造成的,由他們令眾人想起.
.
尼采說,「如果你要破壞一件事情,就用歪理來為他辯護」
.
如果你要讓萬華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那就是讓危險的地方,宣稱是安全的,要所有人接受,當人們產生疑慮時,再指控那是一種汙名,當人命的易逝和柯文哲的利益發生衝突時,你堂而皇之地宣布,以後者為重.
.
如果要讓茶室再生,重現萬華的風華,第一個,你應該找一群文史工作者,或者原本在地經營的商家,他們真正的明白茶室原本是什麼樣的,而非,原班人馬,一群外國或東南亞的女子,來重建茶室文化.
.
第二,他應該仿照剝皮寮,所以不會是絕對的營利取向,理所當然,更不會是現在疫情當頭,雙北確診全台最高,現在開放的優先事項.
.
當其他商家還在研究怎麼放隔板,台北市就準備進行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連結了.
.
萬華茶室的問題,就在於他早已不是萬華的了,當初為何茶室疫情爆發,小姐們出現在南部繼續做生意?為何蘆洲獅子王,會從萬華傳到新北去?台北市當初的疫調,為什麼漏掉了這些人?茶室的工作人員你掌握了嗎?負責人是實際存在的人嗎?還是隔壁的街友?小姐們有造冊嗎?如果這些都沒有管理好,一點都沒變,你憑什麼要其他人相信這是重生而不是死劫?
.
他的客人來自新北,他是外國人跑到這裡來營生,那麼,開啟了之後只會有一個結局,逆向感染,新北的顧客像是蜜蜂接受到蜂后的訊息,紛紛歸巢,外縣市的小姐們像是聽了雛鳥的回音,熙熙攘攘的回到這裡淘金,於是,這又是一個循環,我們重新撥放獅子王的電影,萬華的人們像是動物一樣,跪躺在腥巴面前,用咳嗽譜成一首歌.
.
茶室不是萬華的風華,他只是萬華古老的一小部分,而這一場由柯市府造起的萬華疫情,早已是萬華人揮之不去的夢魘,如果你只是為了實驗,為了討好少數營利者,讓這樣的有風險的茶室復甦,這只會導致萬華加速衰敗,疫情的傳播地在哪?茶室的隔壁是捷運,過去是遊民聚集的廣場,附近是剛剛解封的夜市,夜市剛剛復甦不久,人並多,遊民的口罩戴在頭上,捷運四處都是確診足跡,你這樣毫無準備的開啟,就是要趕走原本心安的人們,讓人們陷入恐慌,讓附近的商圈走投無路.
.
在這個地方點燃了火藥庫,然後讓引線隨著火光傳遞出去,茶室傳夜市,傳遊民,傳捷運,傳到台灣各處去,就算龍山寺的菩薩再怎麼靈驗,也無法阻擋如此愚蠢而且大膽犯罪,讓一個市長使城市熊熊燃燒,台北的天空再次蔓延病毒的煙硝味.
.
神父深信,只有最高程度的政治表態,才能遏止失職市長的胡作非為.
.
在各位默默地忍耐,期待他做完這一屆就沒事了,柯文哲,仍然沒有改變,相反的,變本加厲的傲慢、輕視生命.
.
他正是吃定了這一點,所以認為自己可以不斷做亂到任期結束,會有不知道哪來的XX民意雞雞會告訴大家,他民調第一,他做得很好.
.
台北市民的聲音,被壟斷著.
.
自己選的自己承受,不是你選的,你也要承受,因為這是民主,這就是「同島一命」.
.
這種邏輯,就跟柯文哲當初宣稱「現在比較麻煩的是同島一命,就算台北、新北清零,不過其他縣市若還有潛伏個案,還是沒有辦法.」,我以為的「同島一命」,是團結然後不丟下彼此,他以為的同島一命,是你們必須承擔莫須有的災難,而不能有怨言.
.
這是錯的.
.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人,你必須告訴他「這是錯的」、「你做錯了」,而不是像蔡炳坤一樣,唸一段經文,找一堆藉口,強迫其他人接受他荒謬的想法.
.
如果你曾經支持過他,那麼,你就有義務,罷免掉他.
.
過去,人們要阻止他成為疫情破口,現在,更嚴重了,要預防他主動製造疫情.
.
罷免的第一階段,只需要三萬份連署,過了第一階段,就等於成功了,就等於發出具有影響力的政治表態.
.
而只要在家填寫,列印郵寄,絕對比市長邀請你前往茶室喝茶,還來的安全.
.
罷免成功,是困難的,也因此,失敗,也沒什麼好失去的,失敗,就是因為疫情而已,而不是像韓國瑜一樣,沒出來投的都算我的票,更不會是,主動製造舞台給柯文哲.
.
讓這個市長繼續胡作非為下去,而不為他的草菅人命付出代價,任由他做完任期而沒有一點反對的聲音,這才是全台北市民的恥辱.
.
罷免,不是害怕會傷害民進黨,害怕他會操作自己成為一個受虐兒,當你這麼想的時候,就是要讓全台灣人,都成為柯文哲的受虐兒,你無視,或冷眼旁觀,就代表著,服從.
.
在政治上,服從就等於支持.
.
罷免柯文哲,就是現在.
.
寧願做一隻憤怒的自由之鳥,也不要做一隻任人宰割的豬,BROTHER.
.
.
【罷免柯文哲 台北人自救計畫】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_4.html
選擇性停留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銀白髮絲半掩著教授有些風霜的側臉,映照鋼琴有如月光般的沉靜、謙和,對世間萬物閃耀恆久的好奇心。無論何時何地,何年何月,總是抿嘴漾起靦腆的笑容,語氣輕描淡寫,處處流露童心未泯的模樣,著實像個不老的大孩子;老掛在嘴上「我想嘗試新的東西」、「我早就想試試這樣做」,彷彿見證愛因斯坦所言:Creativity is intelligence having fun。
⠀⠀⠀⠀⠀
似乎《#坂本龍一終章》呈現的就是坂本龍一一生經歷的種種偶然和必然,將時代的啟發以及環境的影響內化成為創作宇宙,以音樂回應生命,以情感詮釋世界。面對音樂他始終有兩條路,可以選擇停留於既有形式的舒適圈,寫些安全而差異不大的作品;抑或,選擇性地忽視主流市場喜好,只在意是否做出令自己滿意的音樂,專注於於一次比一次濃烈的實驗色彩,一次比一次強勁的反彈與突破。
⠀⠀⠀⠀⠀
他說,自己總是在關鍵時刻選擇困難的道路,無論婚姻,無論創作。
⠀⠀⠀⠀⠀
「我內心可能一直很嚮往那種持久不消失不衰弱的聲音,可以說是相反於鋼琴的東西吧,因為不會消失,像是永恆不滅的感覺。」
⠀⠀⠀⠀⠀
日本左翼評論家吉本隆明曾下了一個註解,他說坂本龍一為「音樂型思考」的人,意即透過音樂去思考、感知、吸收其他領域的事物。音樂之於他是觀看世界的一扇窗,進而以音樂反映原本不屬於音樂的一時代之思想,例如一戰期間的達達主義、一戰後的超現實主義,或廣泛被各領域應用的後現代思潮。
⠀⠀⠀⠀⠀
環境,讓渺小個體與廣闊世界產生無數交集。
⠀⠀⠀⠀⠀
坂本龍一靜靜佇立於畫面中央,彷彿身心安詳自適地徜徉於穿梭山林綠蔭的天籟之音,多變而且純淨;傾聽所有穿林打葉聲,頭戴桶子追逐雨滴的存在,稍縱即逝卻無孔不入;埋頭蹲在白雪皚皚的格陵蘭一角,一方面笑著說自己正在「釣聲音」,一方面震懾於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人類的微不足道。外界帶給他的影響愈是深刻,其創作動機愈是強烈,創作方向便愈是鮮明。
⠀⠀⠀⠀⠀
對於親手闖出的豐功偉業,教授總是一副雲淡風輕,笑而不語的態度,年歲磨盡銳氣、成見與稜角,凝鍊成了靜水流深。他理解自己的音樂家身分深深受惠於家世背景與成長環境,亦慶幸聰明的腦袋得以於求學階段無往不利,但坂本龍一最終領悟到,一個人要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並不會因此容易一些。
⠀⠀⠀⠀⠀
那雙明眸見識過千山萬水,那身背影投入過無數社會運動,那對充滿靈魂的手仍在黑白琴鍵上試圖勾勒生命的輪廓。自 2014 年罹癌消息傳出,坂本隆一接近死亡的同時,尚未找到明確答案的疑惑變得更加清晰,藉由音樂,他思索愛、思索人性、思索消失、思索永恆,思索我們為何生於這個時代?為何生於名為日本的地方?自己的人生為何會是如此?又,什麼樣的音樂會持續飄揚在百年之後?
⠀⠀⠀⠀⠀
⠀⠀⠀⠀⠀
「因為不知生命何時將盡,我們總以為人生是一口永不乾涸的井。但很多事不會發生太多次,能記得住的更少,你記得幾次童年的午後時光?有些午後住進你的生命,你無法想像少了它會變怎樣。也許這樣的記憶有四、五個,也許更少。你還會看到幾次滿月?也許二十次,然而一切似乎沒有盡頭。」
⠀⠀⠀⠀⠀
─ ─《遮蔽的天空》保羅鮑爾斯
⠀⠀⠀⠀⠀
⠀⠀⠀⠀⠀
⠀⠀⠀⠀⠀
🎹 全文寫於 釀電影:
⠀⠀⠀⠀⠀
《坂本龍一:終章》,真正恆久不滅的聲音
https://bit.ly/2Vf3C7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