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外交官雜誌登出的文章:Why Taiwan Is Beating COVID-19 – Again值得介紹給大家:
作者(中國與亞洲醫療史專家)Wayne Soon教授看到「台灣 "再度" 戰勝COVID-19 」,一一列舉台灣成功的地方,他也看到台灣願意分享國產疫苗,認為這表明台灣渴望成為負責的全球公衛共同體的成員,並呼籲:台灣成為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有急迫性,台灣可以提供協助,國際公衛團體應促成這些協助,以終結全球COVID-19的大流行。
Why Taiwan Is Beating COVID-19 – Again
(The Diplomat外交官 https://reurl.cc/xG8qzV)
內文的重點如下:
台灣是如何抑制這一波,即使澳洲、越南和新加坡都在與病毒的擴散苦戰?
當COVID-19剛開始爆發之時,幸運的國家之一台灣,還有澳洲、紐西蘭、越南和新加坡,人民生活如常,因為緊縮邊境控管、嚴格檢疫規則和傑出的接觸者追蹤使病毒得以遏制。台灣的幸運到2021年五月國內疫情首度爆發。
台灣是如何成功控制疫情的??
首先,台灣在口罩、隔離措施和接觸者追踪等長期戰略上加倍努力。 在疫情爆發前,早在 2020 年 4 月,台灣就已經對大眾交通實施了戴口罩規定。 政府將戴口罩的規定擴大到島上的每個人,並要求所有人在外出時都要戴口罩。
此外,台灣將針對從國外入國的檢疫設施擴展到國內的 COVID-19 患者。 許多地方政府開始為所有檢測呈陽性的民眾提供在和政府合作的飯店或設施中進行隔離的選擇。 提供隔離設施大大減少了病毒在家庭內的傳播,從而減少了社區中的病例數。
民主台灣為了維護人民自由,拒絕該區其他國家使用的危害更大的電話應用監控技術。 相反地,接觸者追踪系統利用台灣企業的客戶紀錄,這些企業鼓勵顧客通過將聯絡方式手寫或通過手機APP掃描QR-Code來留下聯絡方式。 雖然這些記錄並不完善,但加上全國口罩和加強隔離措施仍然能夠降低傳播率,同時維持高度人民自由。
再來,台灣政府願意聽取批評意見,改變對抗疫情的政策。
台灣當局在疫情爆發初期不願禁止室內用餐,因為他們認為社交距離和安裝隔板等措施可以防止傳播。然而,在越來越多海外僑民和當地外籍人士督促政府限制室內活動後,許多地方政府最終禁止室內用餐並限制室內活動。最後,在台灣蠻多民眾紛紛表示希望取得輝瑞BNT疫苗後,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支持代表反對黨參選的前總統候選經由一家中國公司從德國高調購買 BioNTech 疫苗。
第三,台灣人民在對抗疫情過程中積極向政客追責。對抗疾病成為台灣近代史上善治的象徵,從殖民時期開始,日本醫療人員試圖根除傳染病以造福殖民者,到近期,台灣衛生專家批評政客對抗2003 年 SARS 病毒的爆發過於緩慢而且毫無準備。
在今天的背景下,台灣市長柯文哲因對抗疫情表現較差而受到媒體人士、政界人士和選民的批評。他們批評柯在接觸者追踪和檢測上不夠認真而無法控制市場的局部爆發。未能建立適當的疫苗分發系統,並將無法間斷社區傳播的責任推給其他任何人,除了他自己。
第四,台灣媒體在對抗疫情發揮低調的作用。 台灣的自由媒體爭相提供對抗 COVID-19 的最新消息。大多數電視台包含綜藝和新聞節目都改成網路線上,或堅持所有嘉賓和主持人都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 這些措施表現出台灣媒體為觀眾提供適當行為表彰的嚴肅性,無論其政治傾向。
第五、台灣收割COVID-19爆發初期種下的善意。台灣去年贈送世界各國超過5千1百萬個口罩。因地緣政治關係台灣採購疫苗遭受困難,卻收到許多友邦包含美日立陶宛斯洛維尼亞捷克捐贈的疫苗。至目前為止台灣第一劑疫苗覆蓋率已達28%。
台灣的成功可能不會持久,Delta 變種隨時可能突破台灣邊境。但它的經驗,無論遠近,都應使該國在應對未來的疫情爆發處於有利地位。全球衛生專家都應取經台灣作為民主國家如何成功抵抗 COVID-19,尤其是台灣在檢測、追踪和隔離方面的漸進式改進,又能不妨害基本自由和人民自主。
儘管遭到反對黨的批評,但台灣政府願意分享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協助下開發的本土疫苗。這表明台灣渴望成為負責的全球公衛共同體的成員。台灣在分享口罩、資源和專業知識方面的慷慨解囊,表明台灣獲得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地位的緊迫性。台灣可以提供協助,國際公衛團體應促成這些協助,以終結全球COVID-19的大流行。
「遠近 擴 視 機」的推薦目錄:
- 關於遠近 擴 視 機 在 管碧玲 (kuanbil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遠近 擴 視 機 在 繪本,生活練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遠近 擴 視 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遠近 擴 視 機 在 [問題] 關於視障生上課使用望遠鏡- 看板Disable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遠近 擴 視 機 在 桌上型擴視機- 飛比價格- 2022年2月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 的評價
- 關於遠近 擴 視 機 在 桌上型擴視機- 飛比價格- 2022年2月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 的評價
- 關於遠近 擴 視 機 在 常業視覺輔具公司- 瑞典可帶式遠近擴視機MLZIP Premiun 介紹 ... 的評價
遠近 擴 視 機 在 繪本,生活練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繪本|爸爸的小貨車
許多汽車廣告總是將父親與車子包裝成家庭保護者與探險領航者的最佳拍擋,一部好車搭配一位好爸爸,讓人感到穩妥、安心,可以到達任何地方。在我小的時候,也對爸爸的開車技術很有信心,繁忙城市的交通、蜿蜒陡峭的山路、狹窄緊迫的停車格,對爸爸來說都不是問題。爸爸手握方向盤驅車前行的一路上,我在精神好時瀏覽窗外、睏了隨時打盹,對於行車安全、目的地遠近全然無需擔心。
在過去,沒有GPS導航的年代,為了前往陌生城市或山嶺遊玩,靠著一張地圖找去路,勇氣十足;在現代,即便有了GPS協助,深山野營、國外自駕,開車技術已然是基本,額外還要些許膽識來擔保一家人的出遊安全。我相信,許多父親都是從駕車這項能力,隱隱然地給予了孩子開擴生活領域的經驗,以及探索陌生環境的勇氣。而且,每一趟或近或遠的旅程,車子裡一家人哼哼唱唱的歌曲、閒適的對話,都是珍貴回憶。
這些生命中來自父親深切的守護,在《爸爸的小貨車》裡全都化成了可親可愛的單純,單純的喜歡、單純的信任、單純的探險。故事從小女孩的視角觀察、感受與投射,小貨車行經路線,填充了孩子卡通化的幽默想像—小貨車橫越危機伺伏的大黑貓餐桌、筆直穿越長頸鹿修長的腿、爬坡登上大猩猩的後背,還在海邊遇上了章魚大窟窿,就算小貨車咚隆噹啷抛錨了,也沒關係,爸爸拿出工具箱,一下子就能將小貨車修理好。
作品中,大多是小貨車行駛各處的篇幅,簡節的文字有如音符跳躍,讓藍色小貨車在色彩繽紛的城市、鄉間、海邊行駛出屬於自己的藍色路線,一路逍遙而去。有趣的是,爸爸未有全身入鏡的畫面,也未露臉,但故事由爸爸手握方向盤的角度開始,也在手握著方向盤的視角進入尾聲,一前一後的這兩頁,小女孩都坐在爸爸身邊,畫面中雖然只呈現父女局部的相對位置,卻透露著當下兩樣奇妙的親密關係,一則是出發時相伴的期待、一則是回程時的信任依偎。同時,貫穿全幅故事的,還有車子播放的歌曲「噠啦答~噠啦滴答」,小女孩對爸爸的信賴,猶如心頭上這段旋律的印記。
「不管我去到哪裡,這些歌一直跟著我,
不管我離家多遠,爸爸也一直在我身邊……」
不論是神秘不露臉的爸爸,或是「噠啦答~噠啦滴答」這首歌,兩者支應了故事的起末,而未直說分明的,倒是都融化揉合成了小女孩神情中的滿足安定。我想這是作者將親子之情化千言萬語為了然於心的靈巧安排。
《爸爸的小貨車》
作者/三木森
拾光工作室 Gleaner Books
遠近 擴 視 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降級在即,我們也先來談談 #醫療回載 的準備
其實已經有好一陣子,許多待開刀、需要內科治療的病人
需求都是持續存在的,但是恢復正常病房使用需要時間
所以急診因為非covid病人的待床問題,是相當嚴重
疫情趨緩時,醫療回載也是困難的,因為你要恢復過往業務
又要很彈性的準備好下一波的降載量能
身為醫療單位受過一次教訓,總不能不準備再次降載,對吧?
針對隨時都要在回載中準備好未來再次降載
這次美國JAMA雜誌內科副主編 Eric K. Wei醫師等人
針對他自己在紐約所服務的Health+醫院經驗
這週為文刊登:Nin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COVID-19 Pandemic for Improving Hospital Care and Health Care Delivery
提出九項在疫情中改變醫療照護品質的方向,我按照台灣國情刪減為6項
1.為 #服務需求的意外增長 做好準備 (圖一)
主要是醫院的運營財務利潤微薄,#流程複雜
所以醫院的哪些區域,以及以何種順序擴展
事先規劃好非常重要
經過這一次疫情的洗禮,其實也是讓很多醫院學習到
預備好如何提高照顧大量病人的容量,如:
事先規劃好可以取消的手術、門診
快速出院程序與轉介通路(至區域較為不受疫情影響的醫院)
以及大難再來時,如何立即獲得更多人力
基本上醫院感控和教育部門備好立即教育 (just in time training)
讓不同單位的人短期上戰場就非常重要
--
2.病房建置隨時保持視線的系統
這個講得很理所當然,但是在疫情時是完全被打斷的
在傳統的病房裡,病人會接到呼叫護士的呼叫鈴。
在大流行期間,我們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護士進入病房的次數,就是間接減少病人安全的開始
美國除了監視器,還特別把病房木門變成 #玻璃門
這樣的方向不知道台灣會不會採納
--
3.注意病房通氣系統
作者在本文提到空氣清淨機,不過這裡我較為保守,因為需要更多證實
不過的確可以強調的是,疫情讓大家發現 #負壓病房 很快就用完的事實
之前有提過醫院內部的通風與迴風,當然第一時間先避免混風
但是之後或許可以考慮是不是用最小調整建築物空調通路
讓更多房間可以轉為微負壓照護
--
4.支持醫療工作人員情感的需求
其實這也是蠻嚴重的問題,台灣對內算是很不重視的,還好疫情很快過去
也有醫院蠻重要的心理諮商師被排去快篩站、疫苗站搬運物資
其實一線醫護人員才是需要這些資源
大流行期間的努力而被稱為英雄,有時對某些人並非好事
因為它暗示他們擁有超人的力量而掩蓋脆弱的一面。
在走進 COVID-19 患者的“熱”區時,他們經歷了非常人性化的脆弱情緒,害怕將病毒帶回家給家人,以及因無法拯救所有患者而感到內疚。
--
5.鼓勵使用遠距技,術連接遠近的病人家庭
#家訪 的病人是絕對不能忽略的一塊
如果疫情第一時間就犧牲家訪單位,你還是變相鼓勵病人都來黏醫院
在 COVID-19 大流行的高峰期,患者無法接待訪客。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紐約Health+醫院就廣泛提供了電子平板電腦
讓患者可以與家人、醫療人員交流。
主要是家庭會議的決策也較為方便
台灣的3C普及程度應該不用為病人提供硬體
但是軟體的選擇倒是可以考慮先規畫建構
最近也有蠻多遠距醫療車租賃計畫,大家不妨試試
--
6.減少不必要的文檔負擔
隨著 COVID-19 患者大量湧入
美國不得不改進多項電子病歷記錄流程
從而減輕了輸入文件記錄的負擔。
這個其實很有趣,病歷電子化首先是解決了醫院系統管理的方便
但是內容其實越來越累贅,複製的比例在各先進國家是不斷增加的
更簡單的病歷呈現,如果有在別的國家形式出來
其實台灣是值得參考接納的,也少一點制度核刪和防衛醫療下的官僚作業
--
未來的趨勢,新冠應該就是走向流感化
隨著病毒株變化,每一輪重大變異似乎有讓接種疫苗的人有效中和抗體濃度降低的狀況 (見圖二,P.1為巴西變異株,USA-WA1.2020為當時美國原生株之一)
所以其實隨著為免疫力較差的族群,在研擬需要第三劑政策的同時 (見圖三,為腎移植病人在mRNA二劑反映較小時,補上第三劑的比較)
很多已經先前EUA認證過疫苗,可能也要趕下一個版本的疫苗
直到人類能夠像流感一般適應,不管是族群免疫門檻或是經濟行為
這中間不知道還會經過幾波重大變異,給各地區幾次確診波峰
人類的經濟行為會改變,醫療系統當然也要應變為隨時都能準備
遠近 擴 視 機 在 桌上型擴視機- 飛比價格- 2022年2月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 的必吃
推薦 · 聯郃國際-亞里士Deskset 遠近桌上型擴視機-本產品符合視覺輔具政府補助項目,歡迎電洽0225961695 · 【德國Eschenbach 宜視寶】16吋高畫質折疊式桌上型擴視機進階型T ... ... <看更多>
遠近 擴 視 機 在 桌上型擴視機- 飛比價格- 2022年2月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 的必吃
推薦 · 聯郃國際-亞里士Deskset 遠近桌上型擴視機-本產品符合視覺輔具政府補助項目,歡迎電洽0225961695 · 【德國Eschenbach 宜視寶】16吋高畫質折疊式桌上型擴視機進階型T ... ... <看更多>
遠近 擴 視 機 在 [問題] 關於視障生上課使用望遠鏡- 看板Disable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今天在FB看見朋友的朋友分享的相片
內容是有一位同學上課時差不多做在教室中間的位置
並且使用望遠鏡望著黑板的方向
底下的回應竟然是"哈哈哈","笑到崩潰","快轉貼之類"的回應
雖然我不知道那位同學是不是視障還是如何
但覺得底下回應的人都沒考慮到
如果他真的是身體有不方便的同學呢?
我也是閃光之前就跟一位視障生同班過
才了解有些人士是需要這樣子的輔助
他跟我聊到他上課上得很吃力很辛苦
寫字臉都要貼到課本上了,看黑板要用望遠鏡,才勉強跟上課堂節奏
今天卻看到有這樣的照片及回應覺得很生氣很心寒也覺得非常不公平
只是無奈的是他們的無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53.106
※ 編輯: shat6207 來自: 220.134.53.106 (05/23 21:5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