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無解的教養文章,請慎入~~
#高敏媽與直男兒
#帶馬去水邊容易_但讓馬喝水卻很難
昨天看書,讀到一句話:「帶馬去水邊容易,但讓馬喝水卻很難。」
我拍案叫絕,這不就是在形容每個男孩媽的心情嗎?養育兒子,生活中常有讓我渡劫一般令人窒息的突發狀況。
比如說昨天,晚(安)托(親)班老師對我進行開學以來第N次告狀,基本上每天都有告狀,有時還一天兩次以上。
(關於告狀的人性哲學,我想另外開一篇文章寫寫,但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所以先跳過。)
「又」是字體龍飛鳳舞的老問題。
/
聽起來似乎是小問題,但如果每天持續被小問題困擾,積少成多便是大問題。
就像有些人覺得每天抽一根煙沒什麼大不了,不足以對身體構成影響,但日積月累之下,其實已經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重點是當事人消遙自在,沒感覺自己造成他人困擾,一副不把問題當成問題的模樣,著實讓身旁人血壓飆升。
/
舉個例子,直男兒一直習慣把數學方程式裡的×寫成簡體字「儿」,而且為了一筆劃完成,中間會連在一起。
老師跟他說了好幾遍,我也跟他說過不要為了偷懶簡化筆劃。
「老師就是看得懂我寫的×,為什麼還要我改?」
如果你再持續跟他糾纏,他會表面答應改,但不去做,堅持寫自己的。
這些讓人無語的時刻,是我每天面對兒子的日常,一個人常常默默生悶氣,難怪那麼胖(大誤)🤣
/
有些教養毒雞湯會說
「這些都是成長路上的小問題,解決不了就放一放,時間到了自然會改的。」
「你要盯到幾歲,小孩要靠內在動力,要靠自律才會真的成長。」
老實說,我以前也很相信這一套,還寫過不少毒害別人和自己的文章。(在這裡跪下來謝罪,不過只有謝罪沒有切腹)🙇
但我發現在兒子身上不適用,這傢伙懶性堅強,一沒認真盯著,他真的會放心自己胡亂生長。
基本上多數小孩應該都屬我兒子這類,人性以偷懶為樂,少數自動自發的小孩,大概是父母上輩子有拯救星球。
父母養到自動自發的孩子,會誤以為自己的教養很厲害,殊不知孩子的表現,來自天性的影響佔90%以上,父母的教養和學校的教育能佔到10%就要偷笑了。
至於青少年的孩子,同儕影響佔到99%吧!尤其是好朋友的影響,我本人實際但不負責任的觀察。
/
跳回來字跡的問題。
我可以包容他字寫得難看,因為是自己的親生骨肉,但我能要求別人包容他嗎?對不起,我沒資格,也說不出口。
個性如何與現實世界相協調很重要,而不是打著我孩子就是這種個性,要別人無限包容。
也有人說,把標準降低一點,不要一開始就要求那麼高。
是的,我和爸爸目前只要求兒子「把字寫得讓別人看得懂」,正因為是這個標準,所以兒子才認為既然老師看得懂,為什麼還要他寫得更清楚。
這個世代的孩子普遍有個現象,沒辦法要求他們多做額外的事情,講好聽是捍衛自己的權利,講難聽就是套句我兒子的原話「多做我可能會直接去世。」
世代與世代之間肯定有衝突,我也常常反思過去堅信的努力文化,但是,努力也並非完全沒有效果,偶爾躺平我可以認同,永遠都躺平除非本來就得天獨厚,否則真的接受不了。
/
回到一開頭說的「帶馬去水邊容易,但讓馬喝水卻很難。」這句話。我當然知道想讓馬喝水,除非他自己渴了願意喝的道理。
但是,作為父母,只要尚存一口氣,我會不厭其煩把馬帶去水邊,每個有水的地方我都試著帶去看看,不斷轉換管教孩子的方法,是我的責任,不可能放下。
很多時候事情本身還不足以讓父母感到崩潰,再賭一次的心理,才是真正將父母推入失落陷阱的最後一腳。
至於他要不要喝水,要喝多少的決定權在他自己身上。灌水灌到飽的行為我是不會做的,灌下去吸收不了,最終只會全部吐出來。
如果哪一天我再也帶不動,那也只能讓馬兒自己決定要不要去水邊,期待馬兒會自己找到喝水的辦法,或者遇到一個願意給他水喝的人。
不管馬兒喝到的是河水、湖水、井水、海水還是礦泉水,能在口渴時找到水喝就夠了。
寫到這裡,想想兒子說的理由,在我眼中雖然是歪理,卻也不無道理,或許那就是他自己找到的喝水的辦法。
我要試著不光只是看到,而是看進去兒子的整個世界。
雖然這麼說,男孩媽我還是感覺生活不易,還總是嘆氣,希望每次嘆氣都能少一點生氣。(結尾不忘壓韻)
/
#後記
跟一個前輩媽媽聊天,她的兒子已經大一,她說當男孩媽崩潰是日常,男孩的成長期時間拉得很長,不過一旦成熟了就會非常成熟,現在看不到盡頭不要失望,總會看到的。
說完她心虛大笑,因為她也不怎麼有信心,最後我們隔空擁抱了彼此,也看到對方藏在崩潰表象之下,那顆深愛孩子的心,果然男孩媽需要抱團取暖啊!👩❤️👩
/
#照片故事 | 兒子四年級參加孔孟夏令營的照片,去之前他吵著要參加,回家之後狂抱怨,拜託一聽名字也知道很無聊好嗎?
我當時被他吵得腦袋嗡嗡叫,偏頭痛發作一整晚。
結果只能靠他的搞笑行為和照片,拯救我的一條小命😅
從夏令營回來,兒子帶回一支戒尺給我當禮物,把我跟爸爸逗得好樂,有哪個孩子會自己買武器回來,太搞笑了。
留言區有戒尺本人的照片😉
譚惋瑩
遠哲夏令營 在 Lara的多語繪本世界-英俄日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線上夏令營 #人類文明進步營 #Day3
今天早上延續前天下午的話題 - 音樂。我們一起聽了一場 #3000年的音樂變革。我請孩子們聽到喜歡的音樂種類就把年代記下來, 結果大部分的人說 #沒有不喜歡的 😆(這個意思是都差不多無感的意思嗎?)😆 那就來找資料吧!用俄羅斯輪盤來決定每個人要負責介紹的音樂家介紹以及選出一首最代表的歌曲。我們的range很廣, Mozart, Chopin, 柴可夫斯基到現代的Eminen都有!有趣的是, 在介紹完負責的音樂家後, 有孩子加碼介紹了自己最喜歡的重金屬樂團, 居然意外地引起另一位孩子的興趣, 這就是擴展朋友圈的益處啊~互相交流平常沒接觸的事情, 擴大興趣範圍🤩
.
從15世紀的🇮🇹義大利到16世紀的🇬🇧英國, 今天的歷史時間軸來到18世紀的🇫🇷法國
.
忽然覺得有點小小的對太陽王不好意思...好像我每個班級都會講到他凡爾賽宮很臭的這件事情😂 不過, 那也是事實啊....連皇室都這樣了, 那麼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應該只能更.....🤭🤭 法國數百年來都被分成三種人, 藉著影片, 我們也能一窺這三類人的生活方式。再帶到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安東尼亞。
.
藉著這位響叮噹人物的歷史事蹟, 我們今天手作的主題當然就是假髮啦!從路易十四到Maria Antonia, 其實假髮也不是一件新鮮事, 卻是在東西方都是一件必備事。最有趣的是, 在孩子們邊動手DIY的時候, 我們開始聊起了 #啟蒙運動的精神 跟 #法國大革命。
.
我想家長們一定都Lara有一樣的疑問, 為什麼小孩邊做事邊聽故事的時候, 故事的細節永遠都會記得一清二楚?!他們居然可以一心兩用!雖然不知道這背後的道理是什麼, 但是身為雙寶阿母的我, 決定在大家做假髮的時候來用 #不經意對話的方式, 來跟孩子們聊這個超級大議題 #法國大革命
.
歷史有趣的地方, 就在於所有事件的環環相扣。法國大革命並不只是因為有一位很不懂事跟奢華的皇后, (拿弱女子當箭靶總是比較好攻擊....) 從幾十年前路易十五開始鬆綁思想、啟蒙精神開啟之時, 變種下了後面變革的種子。 從這邊, 我們還聊到伏爾泰逃到英國時, 間接得知牛頓的理論, 並且著書不但翻譯成法文, 更重要是翻譯成“凡人聽得懂的文字”。我覺得這一段是很重要的, #學問要讓大部分的人聽得懂才能普及 , 這也是我這次在介紹法國大革命的時候, 決定把重點放在 #啟蒙思想 的影響的原因, 如果不是被enlightened, 那麼發生在300年前的那場革命, 也可能只能說是另一場宮鬥而已....
.
而在這場看似隨意的對話中, 一位平常很少話的孩子提出了一個觀點:『老師, 我爸曾經說過, 平等跟自由是不會並存的』
.
當老師的聽到這句話, 當下恨不得把音量調到最大, 深怕錯過孩子的對話興致。我問:『你同意這個說法嗎?』孩子說, 同意。因為如果平等的話, 就是每個人得到一樣多的酬勞, 那他們又有自由不工作...如此一來, 工作跟不工作的人, 都得到“平等的待遇”, 但是這反而就不平等了.....另一個孩子也接著說她的想法....在另一個孩子也隨著分享俄羅斯奶奶家中的例子....於是, #共產主義 、#馬克思思想 也就如此自然地脫口而出.... 這樣的對話, 在如此輕鬆的氣氛下, 也許300年前的 #巴黎沙龍 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 產出一個又一個民主思想的人物......
.
時間有限, 在最後一堂的武術課, 依舊請到 養正館武道-台灣支部 Yoseikan Budo Taiwan Kevin 教練來帶領~不但有體能訓練、還加上了兵器演化的講解跟演練~再看到教練專業的示範時, 大家都盯著銀幕目瞪口呆!最後也把家中的“兵器”都搬出來, 別小看我們女孩子, 女漢子的刀劍才更多呢!😉
.
又是一個充實的一天, 明天就是最後一日了...
還有好多好多想跟孩子們聊的主題....to be continued....
.
#哲學
#思考思想
#法國大革命
#自由民主博愛
#思想沙龍
#好喜歡這樣的討論
🥰🥰🥰🥰🥰
遠哲夏令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華語的音樂教育分享
今天準備一日來回上海
參加CODA國際音樂夏令營
雖然正在宣傳期時間蠻緊迫,但阿沁還是第一時間就答應出席這場音樂教學的課堂。其實默默從事音樂教育已經超過10年。好幾年前還曾經仿效日本ESP學院設計整合:音樂、舞蹈、舞台音響、妝髮、MV拍攝、等等。應該算是華語音樂行業早期項目很廣的教學機構。其實這樣的理想是不太容易實踐的,除了在商業成本上的投報難以支撐,另外一個難點在於,專業師資也不容易快速養成。應該說業界專業人才很多,但專業的「教學」人才少。應該很專業人士都有同感,自己去做很簡單,但,要「教會」另一個人,那就是另一門學問。
設計教材與研究教學法
這次上海的課程團隊我是很驚訝的。包含請到,格萊美製作團隊:Luca Bignardi製作作品三次獲得拉丁格萊美獎和一次格萊美獎。Warren Riker 擔任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約翰列儂、真命天女、碧昂斯
(Beyonce)、Santana等著名藝人的製作人和錄音師,兩張專輯被入選《歷史上最經典500張專輯》。
華語音樂 周杰倫巡演音樂總監 黃雨勳老師。這名混音 周天澈及周天澈團隊:國內首席錄音混音團隊,綜藝音頻團隊,參與《中國好聲音2019》、《中國新說唱第二季》
祁哲西:張藝興首位合作的國內專輯音樂製作人
合作藝人: 張藝興、宋茜、吳亦凡。
以上只是列舉幾位大家認識的本次活動師資。
不得不說五六年的時光,華語流行音樂的教育行列,其實已經漸漸解決了「教育技術」缺乏的這個問題。甚至更與時俱進大規模的線上教學系統、音樂學堂、知識付費系統、也都陸續上市。
自己的夢想未必需要再自己手上完成
慢慢你會很欣慰,有時候我們的確會有一些眼光與看見,夢想的藍圖是正確的。或許很多年後,最後並非在自己親自建立的企業或事業完成,但,我們依然給予那些在最後一哩路成功的人感到光榮與欣慰。一樣給予行業內成功的領導者與機構掌聲。
近幾年接觸眾多對於音樂教育音有心有熱情的老師,大都是非常單純與可愛的。也有非常堅持與認真的。不管透過社群、機構、線上或線下,各種模式的教學法,我覺得都是非常值得稱許。音樂永遠是百家爭鳴,傳遞方式也會隨著時代進步改變。學習知識的媒介也會轉移,但,不變的是當老師與學生互動時的美好,那種知音共鳴,是每一個從事教育者最滿足與欣慰的時刻。
永遠記得學生豁然開朗的眼神
多年教學音樂的心得太多,但最深刻的,永遠是當學生「豁然開朗」「突破限制」時,老師心中的成就感。
幫助另一個人更成功
當層層剝開行銷包裝與機構華麗的外在,一個老師真正的持續教學動力,就是助人成功,這也是讓你能持續投入教學最大的動力。
教育行業持續突破是困難的,但,我們也務必給予願意嘗試突破的人支持。行業可能會越來越好。
#阿沁音樂漫談 #阿沁創作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