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長社會故事 2 - 弱勢的多重模樣與社會安全網」
#曾是弱勢 #曾是助人工作者 #曾在社會安全網的施與受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勾起了以前工作與身為受助者的回憶,是一則關於被名為「五寶爸」的新聞。
這幾天很多人在評論他,批評的不少,當然批評也不會有多好聽,名嘴更不是省油的燈,當事人今天也出來記者會,整件事讓人覺得很不是味兒。
很多人罵他生小孩,罵他用iPhone,罵他不工作,都對,也都不對。
以前在當心理師的時候,因為是社區型的心理師,少不了跟社工師一起做個案評估,討論個案,以前我總是在強調如何加強個案的「個人功能」,社工師總是在想如何加強個案的「家庭功能」,都在想著功能的事。
比起倒霉,一個人的功能不足更易成為需要社會幫助的個案,但社會反而總是覺得,我們應該幫忙的是倒霉的個案,而窮人的生活應該有窮人的面貌,大眾的目光構成了一個貧窮的旋渦,仿佛只要有些行為跟貧窮的印象不對,就不值得幫忙。
試想想,如果一個人理財能力良好、上進、知道沒錢用Nokia不用iPhone、對生育有安排規劃、有良好的親職能力,你覺得他容易成為社會個案嗎?我只能說在我幾年助人工作當中,我沒有遇過一個個案是有那麼良好的功能。
「可憐的人自有可恨之處。」幾年工作下來,我不想承認但也無法否認,因為倒霉而成為社會個案真的是少數中的少數,反而大多數的社會個案,其實是功能的不足,就像五寶爸一樣,他們有很多客觀認為的缺點,可能藥物濫用、可能賭博、可能理財能力差、可能缺乏工作動力、可能更多更糟的情況,也是因為這些功能上不足的種種,他們才會成為社會個案,我們助人工作者才需要進行工作。
以前工作時曾經遇過一個個案讓我跟社工師陷入兩難,有一個個案,我們都知道他在海外有物業跟資產,但他來申請低收入補助,依法他是可以申請的,因為資產只看本地,但道德上是有瑕疵的,我們陷入了天人交戰,最後還是需要依法幫他申請。當然,這嚴格來說不能算是弱勢,但定義「誰人可以被幫忙」的規則,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道德高尚,還是以物業跟資產去分,不足的就可以幫,足夠的就不行;我也遇過另一個極端,明明是應該要幫忙的,但因為有1/2個房子,是容身之所,也不完全是他的房子,但就是無法申請公共房屋。
社會個案的模樣真的很多很多,要我們印象中那種倒霉人間悲劇乖乖牌而且很有「窮樣」才能幫助嗎?那這個社會需要幫助的人可能會立即下降99%,但我們都知道 #社會安全網 是希望接著盡量多功能不足的家庭跟個體,就五寶爸來說,社會大眾在挖取新聞之後可能對他嗤之以鼻,但回到社會工作當中,他反而才是典型個案,眾多的功能不足,甚至有道德瑕疵,才是最常見的社會個案。
我也想起了小時候每當有社工師來家訪的時候,我媽都會很緊張,都會把我的PS、手機、新衣服、鞋子通通藏起來,就是擔心社工師在評估的時候覺得我們「不夠窮」,但我們怎去解釋PS跟手機其實是已經再婚的我爸買的;新衣服跟鞋子是每年新年就買那一次,跟一般家庭去旅行的一張機票都比不上,而我們也只能有這些「小確幸」,因為多省幾千塊可以讓我們翻轉貧窮嗎?不會。
在社會工作中,也常見一件事是「窮人的家庭小孩特別多」;其實真的不難了解,你有錢想享樂時可以去旅行、去唱歌、去吃飯看電影、去船PA ,那最不需要付錢的享樂回到基本人性就是性了,而用不用保險套或是避不避孕,那其實也是一個成本跟能力,甚至是個人選擇。
確實的是,小孩最可憐,父母的失能,其實是會世襲的,在社會個案中可以向上流動的人,其實真的不多,很多人的貧窮總是被遺傳下去,但唯有我們為社會安全網做更多,下一代才有向上流動的機會。
那些批評,只能說貧窮不一定是你想像中那樣,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富裕也是。
#guzifer #shinchi #2boysroom #阿古 #信奇 #信的店 #seayousoon #wearoundyou #高雄 #gay #boy #asian #cute #貧窮
道德兩難定義 在 生涯設計師-邱彥霖Sand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女性職涯發展與家庭照顧的兩難
前陣子寫過一篇 #女性職業發展與生育的兩難,但這次是針對已有小孩,而女性在職涯發展,被賦予主要照護責任而失衡的議題。當我還在想要不要寫這個主題並避開故事時,就收到她願意讓我分享她的故事。
諮:「當初有一個機會可以擔任管理職,但因為先生很抗拒我加班,這樣會麻煩婆婆去接小孩;儘管很有成就感,但因為會造成家庭關係的緊張,所以就放棄了。加上懷了第二胎,感覺真的筋疲力盡,很想喘一口氣,就離開了當時的工作,來到現在這裡。不到幾個月就發現產業差距與文化的不同,雖然工作內容沒太大的問題,可是人的問題一直沒辦法解決,才又萌生轉職的念頭,但先生非常反對。所以我現在真的很茫然,是不是自己能力有問題?到底該不該換?又該怎麼判斷?」
我:「先生反對的原因是?」
諮:「他一直以來都很穩定的在同一家公司,所以覺得我工作好好地幹嘛要換?有什麼問題忍一下就過去了。而且現在的工作可以準時下班,這樣就能照顧公婆、小孩不是很好嗎,幹嘛一定要換。」
我:「那他現在在做什麼呢?」
諮:「其實他工作要升遷也不容易,一直在等,去年剛好有機會,只是要外派,所以就到海外了。去了以後,他也比較能夠理解我當初為什麼要加班。」
我:「了解。我想我們把事情分兩個層面來看,一個是家庭,一個是個人的需求吧!」
為保護個人隱私,就不解釋細節了。當職涯發展,不在是個人需求,還有公婆、伴侶、孩子...等因素需考量時,這就已經不是自己可以控制得了。如果你也正面臨多重人際關係的壓力,我只希望你能更愛自己。
#委屈只是讓表面風平浪靜但關係早已面目全非
雖然,我無法幫你預言委曲求全有沒有用,可我知道這樣下去只有你會自己苦痛。任何關係,若要靠委屈才能求全,那是誰要委屈?求誰的全?被傷害了,若不接受還要被說小氣不大度,不懂的體諒,這叫做用無限上綱的道德綁架,來達成自己的目的;而非真心實意的為對方著想。因此,犧牲自己成就他人看似是一種美德,但在現代這種行為實在不需要被表揚,除非你心甘情願。而當一段關係中,總是某個人要讓步、要委屈才能求全,這就不是一個平衡健康的關係,若不及時處理,遲早會爆掉。
#你的價值自己定義你的高度自己賦予
只有讓自己強大,才有餘力照顧他人。人家都說李安成功的背後是因為有他老婆林惠嘉的支持,但林惠嘉本身就是個實力堅強的女強人,她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專業與理想,而她也說自己唯一做的事就是不管李安罷了。所以,就算是夫妻,有了小孩,也一樣可以堅持自己的理想。但做到的關鍵是「自己的實力」與「互相的體諒」。實力強大讓金錢無慮,這樣不論要照顧公婆或小孩,至少有錢可以請人協助。不要等到退無可退之時,才發現自己也毫無能力撐起自己了。
若一個人,只會透過貶低他人來顯現自己的價值,其實表示他很自卑。若你總是被家庭成員嫌棄或貶低,唯一能做的就是「更愛自己」。千萬不要把自己貶低到塵埃里,因為每個人都有價值,而你沒有那麼廉價。
諮詢回饋:
『我是一個職業婦女,因配偶外派、與公婆同住、轉職規劃等多元人生課題找上了Sandy,謝謝Sandy傾聽我的故事,運用價值觀排序幫我釐清顯意識/潛意識的我目前處在一個衝突的狀態,在諮詢過後,我有效地排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干擾因子(例如擔心家人反對而猶豫轉職),面對自己的內在需求與人生方向,並且化為行動。 諮詢的最後Sandy的暖心鼓勵也帶給我很大的動力,願意面對問題並且尋求資源,你會發現自己是還有希望改變的,在諮詢過後我的正能量與自信心提升不少,謝謝Sandy!』
#生涯健檢
道德兩難定義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影迷們熱議的話題,大概是【YouTube 與金馬影展、中影、牽猴子、GagaOOlala 及國家電影中心合作,從 11 月 5 日到 11 月 27 日開始,於每晚 8 點免費放映電影】。
片單很吸睛,包含李安的「父親三部曲」、蔡明亮首部劇情長片《青少年哪吒》、也能看見王童、胡金銓等人的作品,甚至是讓我看得很開心的《大俠梅花鹿》等片也在列。
‼️完整片單與日期請見:https://bit.ly/3oSbeY5
雖然這些片子目前能在付費的串流平台一睹風采,但免費的總是最香, 11 月大家真的不缺電影陪伴。而既然 YouTube 的開幕片是李安的《囍宴》,那就簡單聊聊《囍宴》。
1991 年,李安沈潛多年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推手》歷經波折終於問世,立刻入圍該屆金馬獎 9 項大獎,並抱走評審團特別獎,初試啼聲的處女之作即一鳴驚人。
獲得成功的好評帶動之下,李安第二部劇情長片不用等數十年,1993 年《囍宴》就推上世人眼前,且這一回除了騎走金馬最佳劇情片、導演、男配角、女配角、原著劇本獎之外,更在歐洲三大影展柏林影展擒下最高榮譽金熊獎,而後更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讓李安的名聲徹底打入國際影壇。
《囍宴》故事講述主角華人偉同以及同性伴侶美國人賽門在紐約過著安定生活,但偉同遠在台灣的父母希望抱孫,不斷催婚,這時只好找上在美國苦無綠卡拘留,不斷躲藏過日子的女性威威假結婚,以便完成父母心願,正當父母從台灣遠行到美國祝賀而後舉辦囍宴時,偉同真正的性傾向才呼之欲出,而偉同、賽門和威威兩男一女的關係也正如風暴般上演。
《囍宴》是李安以東方視角,看向同性戀以及傳統價值觀的對立,近一步說,李安透過此片對著傳統婚姻以及中國思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提出質問,且因同性戀在實質上無法「傳承血脈」,也就與「盡孝」二字拉開距離,傳統定義的「孝道」在片中盡乎失能,而偉同委曲求全的「盡孝」,只為給兩老抱孫,成全上一代的「家」,將自我矮化,正也是東西方最大的根本差異,至於李安也同時拉出對婚姻的疑慮,兩人成婚,究竟是為父母,還是為自己?
李安巧妙地利用偉同這個角色,闡述人性的矛盾,當「自我」想忠於本性(正當做一名同性戀),卻又被傳統思想捆綁束縛(為了爸媽好,只好隱藏自己假結婚),李安以此衝突做出極佳的戲劇張力。
李安也利用場域符號解釋了為何偉同爸媽來到紐約,是居住在賽門家中,一個屋簷下,藏著偉同身陷兩難、無法完滿的意識形態。一面是愛情;另一面則是家庭,天秤倒向何方都不恰當,這個家也就尷尬地沒入謊言中,無法運轉。《囍宴》就在這獵奇卻寫實的劇本(房子)中,揭露中國傳統與西方進步對立的真正核心。
看著囍宴上一連串荒謬事,其中李安本人客串一角,飾演出席婚宴的友人,當中吐出一句:「你正見識到中國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這句話不只對著劇中角色說,更對著觀眾說,眼前檯面上的囍宴打得火熱,看似荒誕,但檯面下複雜的三角關係、家庭難題更是暗藏洶湧。
縱使李安這句話突兀,但已然替全片點題,中國,更或者台灣等華人語境下的壓抑,就是這數千年歷史的壓抑與共業,所謂「盡孝」,不過就是逢場作戲,笑鬧之間的虛偽應事,真正的「孝道」,該往何處,又該怎麼定義。
《囍宴》全片節奏之好,深究核心內裡,壓抑沈重,但李安說起故事來絲毫不嫌笨重,反而輕盈地勾勒出一則笑淚交織的家庭肖像。戲中的轉折出現在威威懷孕,一連串的「意外」讓偉同真性情地對母親(注意,是對母親而不是父親)說出真相,在這類似告解的儀式當中,反而鬆動無法運轉的家。
而當一家人都有集體共識,要瞞著父親時,父親老早就已經用眼睛看、耳朵聽,旁敲側擊地理解偉同的性向,這場「糊塗仗」,父親自然明白要持續打下去,只是在背地中運籌帷幄,釋出父親對兒子的愛。
這對父母,一個在檯面上(母親);另一個則在檯面下(父親),體現了華人家庭中,孩子對父親與母親的態度,一明一暗、一白一黑,家的定義就緩慢地勾勒而出,李安的劇本,細膩同時精準。
最後,李安仍舊給了角色溫柔,在機場送別兩老的戲尤其精彩,雙方告別時,父親對著賽門說:「謝謝你照顧偉同。」而後轉身對威威說:「高家會謝謝妳。」在這兩句上,前者是父親出於對兒子的愛,而在後者則闡述了中國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思想。高家的門面終須掛著,根深蒂固地道德觀,凌駕於愛之上,但能有這種發言,其實已經是父親做出的極大讓步,也讓這趟紐約之旅不虛此行。
電影最後一個鏡頭捕捉兩老背影走入檢查區,父親舉起雙手接受檢查,彷彿過往恪守傳統價值的遲暮之人,正無可奈何地向現實投降。老一輩對新事物、新文化衝擊後的美麗與哀愁,表露無遺。然而,父親對著這兩人說出感謝之言,也算是變異的和解,兩老最終含淚說著「高興」,就是李安的圓滿了。
細看李安的「父親三部曲」,都離不開「家」與「父權」,且各有千秋,對比起《推手》,父親的形象在《囍宴》似乎更為掏空,面對中西文化上的衝擊,父權也黯然神傷,而到了《飲食男女》之中,父權更像是一種老化、過時的緊箍咒,無法禁錮子女們,反倒徒勞,最後只能另求蔽所。有機會再談。
#李安 #囍宴 #YouTube電影月
道德兩難定義 在 當你遇到以下這些道德兩難的問題時 - YouTube 的必吃
當你遇到以下這些 道德兩難 的問題時,你會怎麼做?When you're dealing with these moral dilemmas, what will you do? ... <看更多>
道德兩難定義 在 暖暖書屋- 穆勒的效益主義by 林火旺(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 的必吃
「好壞」和「對錯」是倫理學中的兩組重要概念,效益主義就是透過行為結果的好壞,來定義行為在道德上的對錯,也就是說,在效益主義的主張中,好壞的概念先於對錯,必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