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和好,真的是天天的練習。】
我們都在生活中不斷重演,我們小時候的記憶和反射,這就是經驗。好的經驗是學習,壞的經驗叫陰影。不管是學習還是陰影,都會在我們人生中留下印記,想躲都躲不掉。而且總會在你最緊張、不經意、毫無防備的時候襲擊你,讓你錯手不及。
給自己的接納練習:
1. #覺察: 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的直覺反應,觀察自己是否言行不一,是否很直覺想要反抗、想要抗拒、想要否認、想要逃避或隱瞞。這種現象往往都和我們的害怕有關,害怕自己被罵、被注意、被指責,害怕自己不如【#別人想像的那麼好】。大多數人都缺乏覺察,因為一但習慣逃避,逃避就變成自然,再也不會去發現任何異狀,好像否認到底,就會成真。但是其實身邊的人可能覺得非常明顯,你的太用力,顯得很不自然,更會讓人發覺,你似乎對自己不夠滿意。
2.#反思: 覺察之後,去反思自己過往的經驗,是誰、是那些時候,在你幼年記憶當中讓你開始害怕和逃避。那些人事物,在幼小的心靈和身軀看來,當然是非常可怕。但是你已經蛻變成長,你不再那麼幼小,所以當年那麼如雷轟頂的音量,已經嚇不到你,當年那麼可怕又聳動的威脅和眼神,現在已經和你眼對眼,不再是依句酷斯拉那麼龐大可怕,你不再需要害怕,也不再需要抵抗,你需要保護你自己。
3.#改寫: 環視你現在的環境和身邊的人,他們愛你的方式,和你小時候接收到的愛,一樣嗎?若是一樣,一樣令你害怕和焦慮,那難怪你會不斷反射性逃避和隱瞞,這樣的關係對你重新建立自我,是不利的。倘若現在身邊的人對你已經不是你小時候接收到的那種愛法,那恭喜你,可以不必這樣武裝、這樣防衛了。練習放心把自己真實的樣貌放出來,改寫你的自我保護機制,讓自己可以真實表達,因為真實的你值得被愛。
#和過去和好,不代表要去和過去小時的人事物交手,因為有些太過久遠,我們無法改變。和過去和好,#其實是和過去的自己和好,#讓自己被接納,被放下。
圖/pexels
文/ 許嬰寧 鐵人心理師 這才是我啊
「逃避性防衛機制」的推薦目錄:
- 關於逃避性防衛機制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逃避性防衛機制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逃避性防衛機制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逃避性防衛機制 在 [心得]《適度防衛》情緒管理/心理學-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逃避性防衛機制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心理防衛機制與個性的關係#常聽到的心理 ... 的評價
- 關於逃避性防衛機制 在 我們會向自己撒謊|《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見人哥來說書 的評價
- 關於逃避性防衛機制 在 合理化防衛機制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逃避性防衛機制 在 合理化防衛機制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逃避性防衛機制 在 合理化防衛機制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PTT 的評價
逃避性防衛機制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每個人都奮力地逆流而上時,也許輕鬆地順流而下是更好的選擇。
人生在世,我們很多時候是透過努力去爭取渴望的東西,也許是人,也許是事。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努力不見得會有成果,但不努力就什麼也沒有。這是前人教我們的道理,然而努力是為了獲得自己認為沒有的,努力是為了達到自己尚未達成的,一旦獲得了達到了,又會有另一個目標出來讓我們努力,循環不已。因此這當中運作的是一個「缺」的機制。
這背後的驅力講好聽是有企圖心有野心有願景,但實際上心底帶有焦慮及不足的匱乏感,時時刻刻地否定自己,怕自己不夠好,以努力來掩藏焦慮。反之,如果我們真的認為自己夠好,也就能安定心神,帶著敞開的心,擴大自己嘗試各種新的可能。嘗試了,成也好,不成也行,它就只是一種體驗,這背後沒有焦慮的存在,當然也就沒有壓力及逼迫。這是「盈」的機制。
缺,會帶動更缺;而盈,會創造滿盈。
如果我們認為人世間渴望獲得的,都必須從外境中索取,那麼心底很難不帶有焦慮及空乏感。就好像沒有人會嫌錢多是一樣的道理,多還要更多。而愈渴望獲得,心裡更是感到缺乏;愈虧缺,則愈是需要努力去獲得。這其實是在一個富有的狀態下不斷體驗貧窮的狀態,與實際上擁有多少物質(或人)無關,因為擁有得再多,若是心是匱乏的,就永遠缺。很多時候我們會誤以為這是邁向成功的企圖心或是成就感,但漸漸地會發現沒有停下來的那一天,因為欲望的增遞是為了彌補心底的那個洞。而這是一個怎樣都填不滿的洞,如此補償機制就出現了。
直到生命的尾端,也許我們可能會警醒也許不會,到頭來回歸到「空」時才發現,人生走一趟竟浪費了很多寶貴時光在追尋最後會幻化成無的一切。在與個案工作的前世今生經歷中,能夠看見這個循環不已的幻象是一世傳一世的。很多世我們不自覺,創造出愈來愈堅定的幻象,也就成為我們今生根深地固的信念,無論是對錢或是愛,道理不變,主軸沒改,只是故事情節百百種,走的都是同個主線。
換句話說,我想靈魂是希望我們能在今生覺醒,看清世間的一切苦痛其實來自於一個對於「我」的執念。如果「我」只是今生實體的肉身,那麼在生命消逝的那一天,「我」的概念也會隨之消失。今生「我」所追求所執著的,也將不覆存在。為了一個到頭來不存在的物質世界,我們充其量只能說在「體驗」一個經歷。然而還有一個更大的我(或是靈魂),它從未消失過,那個我才是主宰這一切的我。人世間的苦痛或執著,在更大的我之內都只是個體驗,或者說是一個幻象。只要我們能不入戲太深,從中醒過來,就能體會我們其實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裡上映的「今生大戲」而已,只要按個按鈕關上電視,這一切就回到原本。
所以當世事不變的是無常時,我們順著流而下可能會輕鬆很多。有高就有低,有愛就有痛,有喜就有悲,人世間的多元及豐富是讓我們敞開體驗,而不是強求操控的。如果此時的你正在苦痛中,也許退出螢幕來把電視關掉,你就能發現你其實只是代演了這部戲,體會了主角的感受就夠了,你並不是真的是劇中人。
#更多內容在靈魂之旅課
#星期日晚上登記中
#也可選一對一量身訂作課程
#深度自我探索
#歡迎報名
⭕️ 靈魂之旅課
此課程的內容會以超個人心理學派為基礎,去詮釋我在靈性經歷上所學習到的,以及分享個案案例的故事來探討不論是心理或心靈上的課題。我希望能強調並不是一昩地躲入內在意識來逃避心理層面,活在與真實世界脫軌的幻象中;反而是因為更往內在走,而有能力與自己的內在經驗及感受共處,找到內在平安及和諧,並發展出面對外在挑戰的勇氣及信任。
課程中會以故事為例,和大家探討理解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發生什麼事了?有什麼感受?為什麼會這樣?在渴望什麼或恐懼什麼?以靈魂層次上來看有什麼不同的觀點?行為背後的心理驅力是什麼?有什麼方法能療癒?能如何避免此種狀況?
這會是一個線上解說(一週一次一小時)加上群組討論(每日文章更新、提問、回饋及後讀討論)的課程,以新書中內容為主軸來探索我們與自己的不同面向,達到整合及精進。因為內容深度和觸及的範圍較深,因此這次以課程方式進行,書只是教材。希望在三個月的心靈課程下,能使大家獲得更深層的自我了解及探索。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逃避性防衛機制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走,並非因為有恃無恐,心存僥倖,只是回應良知的呼喚、聽從天主的召叫。不走,不是理性判斷,而是道德抉擇。從這個角度看,所謂「誤判」根本是心理防衛機制,那是他用來安慰自己的謊言。他要相信自己沒事,因為他必須如此相信,才能堅持留在香港。
最後一次跟黎先生對談,他說了幾次,沒有想自己的事。如果這是逃避現實,那是因為他已決定面對命運。有緣認識這位人物,我很榮幸。//
逃避性防衛機制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心理防衛機制與個性的關係#常聽到的心理 ... 的必吃
然而實際上,我們極容易養成自己特有的或習慣性的防衛模式,而這些逃避痛苦的慣用方法則會對性格的塑造產生影響。 因此,若有人說你是個從來不會心煩或生氣的老好人,這句 ... ... <看更多>
逃避性防衛機制 在 我們會向自己撒謊|《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見人哥來說書 的必吃
本書的作者是約瑟夫.布爾戈博士,從事心理治療超過30年,擁有臨床心理師專業執照。《為什麼我們總是在 逃避 ?》是從心理 防衛機制 出發,幫助大家理解 ... ... <看更多>
逃避性防衛機制 在 [心得]《適度防衛》情緒管理/心理學-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情緒管理/心理學《適度防衛》
一、活動辦法:
1、抽獎活動頁面
https://bit.ly/3ZYqmW9
請於本則貼文『按讚』+『公開分享』索取。
二、獎品介紹:
◆抽獎名額:《適度防衛》一本(兩名)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3/3/20(一)晚上12:00截止
三、閱讀筆記:
家裡剛發生變故那段時間,我很喜歡睡覺,明知手頭有許多事急需處理,卻常常倒頭就睡
,不吃不喝地沉浸在睡眠品質低落的夢中。長時間睡眠未舒緩身心狀況,情緒反而每下愈
況,偶爾逃避能紓解心情,一直逃避挽回不了任何事情。
閱畢《適度防衛》,我才瞭解,當時沉迷睡覺是種常見的「壓抑」防衛機制,一遇到無法
解決的狀況,便不自覺藉由睡眠進入潛意識,以迴避焦慮、痛苦等不愉快心情。
「心理防衛機制」常見於生活中,有時是有意識採取策略保護自我,更多時候,乃無意識
調動自我功能,將痛苦、焦慮、無力、挫折感等負面情緒,排除在人類能感知的範圍外。
例如,近年婚姻相關網路版面常討論無性夫妻生活(猝不及防進入成人話題),有些丈夫
因生、心理因素致使再起不能(委婉),寧可藉由頻繁人際交往迴避回家得面對的衝突,
夜夜含淚在KTV高歌:「雙人枕頭~若無你~也會孤單~」此類「社會化」行為,亦為心
理防衛機制之一。
由上可知,無論當事人有無察覺,心理防衛機制在日常屢見不鮮。本書作者曾奇峰師承德
國知名社會精神學家多勒教授,在業界工作三十餘年,是精神分析學權威。他認為,「自
我防衛機制」沒有好壞之分,有意識地適當使用防衛機制可保護身心,像外科醫生成日面
對鮮血淋漓的場面,運用「情感隔離防衛」,才能冷靜處事。
換言之,當你無意識使用或誤用防衛機制時,可能導致負面結果。譬如會計師在職場上追
求完美、近乎苛求太棒了!非常值得信賴。然而完美主義用在夫妻間易造成紛爭,每逢房
事必要求前戲做足半小時,正戲要整整一小時並活用印度慾經的九九八十一種姿勢!!也
難怪先生變成草原上令人不目暇給的快槍俠,流連KTV不敢回家~(等等怎麼又回到成人
話題)(而且劇情連貫)
書名《適度防衛》清楚明確點出本書主旨,作者希望經由從醫生涯中大量、豐富的臨床案
例與深入淺出內容,教導讀者兩件事─首先能解讀自己和他人的需求,覺察內心感受,瞭
解負面情緒與行為背後的動機,以改善親密關係,修復對人際關係的恐懼。再者,學會有
意識地靈活變換防衛機制,好好保護內心,強化自信與安全感,不再被不受控的情緒左右
曾奇峰醫師開篇便指出,多數人的心理問題在童年時期形成,如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言:「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這些因為「人」形成的
問題,僅有極少數能土法煉鋼自行解決,最終還是得透過成年後的人際關係紓解。
舉例來講,亞洲文化中常見的防衛機制「情感隔離」(差點打成蛤蠣是有多餓!?),往
往決定了孩子成年後對世界的感受,以及情感連結是否健全?
相信大家兒時多多少少遇過考試成績不理想,被父母嚴加責罰的狀況,父母嘴上叨念:「
我都是為你好」,但孩子心裡半點也感受不到哪裡好?此類情況是家長掩蓋了身為父母的
情感體驗,扮演老師甚至是「監工」的角色;而孩子被迫學習,自覺是「替父母做事」,
甚或挾帶了怨恨去做,全然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與動力。
在雙方不自覺啟動「情感隔離」之下,形成了「永遠無法滿足的父母」和「總對自己不滿
意的孩子」之悲劇鎖鏈。即便長大成人,那個「受傷的孩子」仍習於討好他人、拼命工作
,試圖滿足每個人的期待,就算取得成功仍缺乏成就感,因為推磨的驢子只知不停繞圈,
不知主人滿意與否?
當你理解自身行為背後的原因,對負面情緒擁有全面性理解,才能逐步擺脫童年創傷及約
束,獲得重生!
《適度防衛》分門別類細談了十種常見的自我防衛機制,從原理、概念到應用層面循序漸
進,以生活化口吻清晰講解。待讀者對專業知識有初步概念,進一步結合防衛機制與實際
案例,教導讀者如何在各式各樣的人際關係中解決問題。
作者認為,人類的一生就是情感的一生,而「愛」是最重要的學分,童年在原生家庭受到
的傷害,可透過成年後的人際關係與情感聯繫修復。當你學會辨識紛亂情緒中的真實和假
象,亦從而掌握通往幸福的方向,這是精神分析學帶給人類的最大貢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72.2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78718640.A.1C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