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已是現在進行式,農委會將成立農業淨零辦公室】
前陣子IPCC發佈了AR6報告,指出在2040年前無論溫室氣體如何減量,全球平均溫度上升1.5℃已無法避免,伴隨而來的極端天氣,包括嚴重乾旱或超大豪雨等機率大增,甚至將會變成常態,如何尋找與自然共存的策略,實在已經刻不容緩。由於農業的產業特性與氣象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很樂意優先於其他部門提出淨零排放的具體行動方案。昨天上午我主持「氣候變遷對臺灣農業影響、調適及永續之道」座談會,特地邀請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的許晃雄執行長、經濟研究所的張靜貞研究員、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的彭啟明總經理、旗山芳境合作社的許倫肇理事主席與大家分享氣候變遷對臺灣農業帶來的衝擊,並共同研究因應之道。
與會的各位專家都提醒,氣候變遷對農業造成的影響不是可能性,而是現在進行式。例如許晃雄老師提到,未來抵台的颱風數量可能會減少一半以上,但強颱比例卻會提升100%,這將導致農業部門必須常態性地面對嚴重的旱澇交替。張靜貞老師也說極端氣候會使特定作物生產力下降、損失提高,連帶影響到加工、零售及餐飲等產業的產值減少。與會專家也提出相關的因應建議,例如彭啟明博士明確指出淨零碳排已成各國政府及跨國產業的趨勢,臺灣將無可迴避,以及應好好經營農林部門的碳匯,建立交易市場並與國際接軌。其他還有像開辦農業保險、鼓勵在地飲食等,都是我們已經在做的事。
我也請農委會主責氣候變遷議題的莊老達處長,向大家報告農業部門因應極端氣候及淨零碳排路徑的規劃。在農業生產調適方面,包括農地的合理利用、農水資源開發/調配與節約、發展有機農業、保存種原、研發抗逆境品種、增加農業設施等;在淨零碳排路徑方面,包括農業生產過程的碳排減量、透過新植與加強管理增加森林碳匯、建立作物碳儲技術栽培模式、開發土壤生物資源、發展漁業養殖碳匯技術、以農為本的農業綠能等。
往後我們將會持續投入更多資源在農業部門的因應氣候變遷及淨零碳排工作上。我們已經成立「農業淨零辦公室」,由農委會的「因應氣候變遷大使」莊老達處長擔任負責人,9/1開始正式運作。接下來我們會與各界展開積極對話,目標在半年內完成農業部門的氣候變遷調適策略及淨零碳排路徑細部方案。我們也將逐年編列至少100億元的預算在相關的工作上,要從此刻開始,為臺灣往後100年的農業經營及國家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農林 碳匯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蔡明哲教授及邱祈榮副教授獲2016年第40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
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師獲獎蔡明哲教授及邱祈榮副教授獲國際同濟會臺灣區總會「2016年全國十位傑出農業專家」。十大傑出農業專家選拔,至今年已經正式邁入第40屆,而歷年來的得獎者更被視為是農、林、漁、畜牧、養殖、產銷及水保等方面最高的榮譽。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蔡明哲教授的專業研究主要在木構造建築非破壞性檢測,此專長尤其在木構造古蹟建築修復貢獻良多。臺北大龍峒保安宮於1995年到2002年期間,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進行大規模修復工程,蔡教授被邀請以現代之科技進行保安宮木料的損壞檢測與修復、修復用新料的選挑與防腐防蟲等工作,該次古蹟修復深受國內外各界矚目,並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競賽中脫穎而出,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的殊榮,蔡教授因此獲頒「大龍峒保安宮文化獎」,並於2005年12月獲內政部頒發「功在古蹟」獎座,表彰他對文化資產之貢獻。
自2014年8月擔任臺大實驗林管理處處長後,溪頭自然教育園區2015及2016年連續榮獲「讀者文摘信譽品牌」大調查臺灣地區「家庭旅遊景點」類獎項,蔡教授更致力於森林療癒的研究與推動、有機茶園之建立及推廣、積極推動與信義鄉的共榮計畫以及社區林業,落實森林示範經營,並與原住民共榮,蔡教授的許多服務項目除與專長相關外,服務層面並加以延伸與拓展,盡力推廣產學合作及社會公益,非僅含括學術界、更充分與社會脈動結合。
邱副教授專業研究主要在森林資源調查及森林資源規劃,長期協助資源調查規劃與資料庫建置,提供林業管理決策基礎資訊,自2000年起,前後長達16年協助林務局推動造林資料資訊化,從造林地籍圖數位化技術建立、造林臺帳卡資料建置,獎勵及平地造林登記卡資料建置、獎勵及平地造林資訊系統建立及檢測資訊化技術等,逐步建立完整的調查與資訊管理體系。邱副教授亦長期關注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議題,自2005年起連續11年間代表參與10次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收集國際林業因應氣候變遷減緩及調適作為資訊,並協助國家代表團掌握林業會議重點,對外爭取國外人士對於臺灣林業碳匯發展之認同。同時亦建立國際FSC森林驗證制度國家標準,推動本土森林驗證制度,積極引進國際森林驗證FSC制度,除與國內相關學者專家共同研擬FSC臺灣地區國家標準,也輔導國內林業業者通過FSC的驗證工作,先後輔導正昌製材廠、永在林業公司與利得公司通過FSC驗證,讓國內FSC驗證制度得以落實。另外也積極推動國內本土森林驗證制度,投入「國產材產地證明制度」研擬。
邱副教授對於林業有強烈使命感,為人隨和、熱情與平易近人,專業方面能夠理論與實務兼顧,公益服務及培育人才方面也能全心投入,不但能在學術建立理論架構,更能在第一線實務落實推動,從地面調查、資料分析、技術發展、策略研擬、標準建置、林農輔導、合作社組訓與輔導驗證等多方面具體實踐,傳承過去經驗與成果,為林業開創新局,邁向創新、就業與分配的永續林業。邱副教授更於2016年1月起借調擔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副所長,更能實現其多年積極致力於林業現代化經營研究與推動林業實務改革,舉凡森林資源調查、林業資訊管理、林業因應氣候變遷、發展林業組織、落實森林驗證、生態系服務評價等議題研究與實務推動,成效卓著並能落實於林業經營單位,提昇經營管理品質,促進林業經營現代化,對於提昇林業管理技術與參與政策研議,成效卓著。
農林 碳匯 在 [新聞] 陸碳市交易將啟動,永豐餘擁完整固碳產業- 看板Stock 的必吃
原文標題:陸碳市交易將啟動,永豐餘擁完整固碳產業鏈
原文連結:https://bit.ly/3wIdP9U
發布時間:2021/5/27 科技脈動
原文內容:
MoneyDJ新聞 2021-05-27 12:50:49 記者 邱建齊 報導中國生態環境部昨(26)日表示,已
完成上線交易模擬測試及真實資金測試,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後,擬於今(2021)年6月底前
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
投控公司並為紙業龍頭的永豐餘(1907)投資組合中,從造林到造紙、林漿紙一貫,形成完
整固碳產業鏈。而面對台灣疫情升溫,永豐餘近期在法說會中提到,若盡快走出則有正常
商機發展,但若沒走出,也是有疫情時期的營運模式,對今(2021)年營運可較樂觀看待;
法人看好疫情加持永豐實(6790)清潔用品與申豐(6582)橡膠手套原料營運、加上工紙市況
佳,永豐餘今年EPS仍有再刷新去(2020)年3.14元新高機會。
除了中國將正式啟動碳交易,歐盟也宣示將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並將在今年6月公布
碳關稅方案、預計於2023年開始課徵碳關稅。永豐餘表示對碳中和議題著墨很早,包括去
年畫出一張很大的集團循環經濟圖,圖中不光碳中和,還包括能源、水等都涵蓋在大的循
環經濟裡面;尤其集團大家長何壽川(見圖右,資料照)過去就一直在提碳中和,甚至延伸
出更細的所謂「醣經濟」,永豐餘也樂見相關議題受到愈來愈多人的重視。
永豐餘表示,集團在兩岸都有森林資源,當碳稅、碳權成為經濟新制約,旗下華紙(1905)
是台灣唯一一家擁有超過50年造林經驗的公司,從造林到造紙、林漿紙一貫,早已形成固
碳產業鏈。
華紙在兩岸植林面積廣達3萬公頃,約一個台北市大小,擁有相當可觀的碳匯資產,若要
計算碳權或進行碳交易,對華紙來說是未來一大優勢。目前全球各國聚焦於減碳,歐盟、
美國、英國、日本、韓國以及台灣都已宣示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歐盟也規畫從2023年開
徵碳關稅,中國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更將在今年6月於上海啟動。
不僅碳中和,永豐餘表示,將不斷創新,落實水、紙張、再生能源、農業、碳等5大循環
全循環應用;持續以纖維素、澱粉等透過光合作用而產生的碳水化合物生物基質醣類為原
料,投入創新技術,提升應用價值,朝向特殊材料科學邁進,開展具有產生能源及減少碳
排雙重效益的醣經濟,致力環境友善與企業永續。
心得/評論:
持續看好造紙
除了原物料缺貨 公司還要有成長性才行
有在轉型的傳產有多少個?
能夠轉型成綠能企業才有未來啊
低碳經濟 已經是趨勢了 兼顧環保跟經濟
永豐餘的5大循環應用 算是走得很前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15.1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22200160.A.D0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