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智庫資深總監易思安:中國擬用民間大型船艦運輸軍隊,最可能登陸台中港】
3Q辦公室編譯,同步刊載於 沃草 Watchout
《中共攻台大解密》作者、美國華府智庫「2049 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資深總監易思安( Ian Easton )近期發表 “Hostile Harbors: Taiwan’s Ports and PLA Invasion Plans” 一文,表示若解放軍要在侵臺戰爭中取得優勢,至少要讓 225 萬的軍隊登陸臺灣。為了實現這個戰史上從無前例的「超大型」登陸作戰,解放軍正積極研擬動用民用大型船艦運輸軍隊,以及奪取、佔領臺灣港口讓攻臺需要的超大規模登陸可能實現。高雄港、台北港等大型港口都可能是解放軍亟欲拿下的目標,但如果以港口設施及周邊地形地貌能為登陸帶來最大效益為考量,台中港最有可能是解放軍奪取與嘗試登陸的地點。
#超大型規模的侵略行動
易思安認為,中國對臺可能的侵略行動將是「超大型」規模,即便是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兩棲作戰如諾曼第登陸、沖繩島戰役,都無法和中國侵臺相比,因為前兩者的地形環境條件都相較臺灣容易登陸。臺灣的沿海地形除了易於防守外,全島僅有14個小型的海灘適合登陸,且都與懸崖或人口密集的城市接壤,況且由於長年受颱風、地震襲擊,臺灣的建物和橋樑都設計得足夠承受劇烈震動。
而這個擁有極端地理環境的島國,也充滿著武裝防禦的力量。文中指出,臺灣於戰時可以動員至少45萬反入侵部隊,雖然只有19萬的常備軍力,但擁有龐大後備軍力,並且在國家後備系統中有著大量民間機構和公司的人員,包括航空公司人員、推土機操作員、司機、船員等。同時,臺灣和中國分別擁有的籌碼,例如遠程導彈、網路及電子戰武器、無人機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生物、化學、放射物質)以及削弱對方經濟的能力,都讓臺海可能發生的衝突充滿難以量化的複雜因素,遑論雙方都有大量的公民居住在對方的領土上。
可以預期的是,在侵略臺灣的戰役中,中國將動員數以百萬計的武裝力量。為維持進攻的優勢(攻方比守方多3到5倍的人數)並考量臺灣的地形因素,假設臺灣有45萬守軍,中國可能要出動接近 225 萬人的軍隊,這便需要規模龐大的船艦數量來運輸作戰部隊穿越臺灣海峽,而這也是中國近年透過制定法律、催生國有企業主導的全球海運集團,以推進軍民融合戰略(military-civil fusion)的關鍵所在——掌握大量民用艦船,為支持對臺動武做準備。
#侵臺關鍵和解放軍戰略
根據解放軍內部研究分析,港口將是侵略臺灣的核心支點,因此中國投入大量資源研究並計畫如何佔領臺灣的港口,並評估臺灣防禦港口的計畫及能力。而解放軍研究人員判斷,臺灣軍方將把保衛本島的港口視為重中之重,除了在戰時將港口設為防禦據點、以射擊陣地網絡包圍港口外,若解放軍突破臺灣軍方設下的屏障,臺灣會採取非常措施確保港口的安全,包括以封鎖港口、摧毀碼頭等手段阻絕入侵者。
而中國也計畫了6種奪取臺灣港口的戰術,並評估其優缺點,包括:直接兩棲攻擊(Direct Amphibious Attacks)、間接兩棲攻擊(Indirect Amphibious Attacks)、掠海突襲(Sea-Skimming Raids)、空襲(Air Assaults)、橫向攻擊(Horizon Attacks)以及特種部隊滲透(Special Forces Infiltration)。根據各項戰術的優劣,中國軍事研究將其組合成一個綜合作戰方針,而其目標不僅在於奪取和佔領臺灣大型港口,更要盡快開放和使用港口以支持全面的侵略行動。
#解放軍在臺灣的準備和佔領目標
易思安指出,過去20年來中共在臺灣的主要港口設立代表辦公室、投資臺灣的港口建設項目、並獲得部分臺灣港口基礎建設的直接使用權,例如:在 2018 年中國中遠海運(COSCO Shipping)收購東方海外(Orient Overseas)後,取得了高雄「高明貨櫃碼頭」的控制權,高明貨櫃碼頭更使用與中國軍方關係密切的上海振華重工(ZPMC)製造的自動化智慧型起重機。除此之外,其他臺灣的港口,也大量使用來自中國中央直屬企業——中國交通建設集團(CCCC)子公司振華重工的起重機,去年夏天,CCCC 因其和解放軍的關係而被美國國防部列入黑名單。
易思安也示警,振華重工採用的自動化指揮和控制系統、卡車和貨櫃位置追蹤系統等自動監視數據,可能會被傳回中國,使中國軍方能持續收集臺灣港口的即時情報,中國官員和代理人在臺灣主要港口和當地商界建立關係,更可用於情報搜集和心理戰行動。
而臺灣有哪些港口可能成為解放軍的主要佔領目標呢?易思安評估,由於中國軍方會將目標擺在可以快速卸載主戰坦克和其他重型裝備的港口,並考量周遭相對平坦、輕度城市化的海灘及三角洲地形,「台中港」似乎會成為解放軍主要嘗試登陸的地點,而高雄港、麥寮港、台北港和安平港也在潛在目標之列。另外,由於臺灣的軍港基礎設施非常適合佔領後的推進行動,因此即便防禦嚴密,包含左營港在內的軍港也會成為解放軍全面攻擊、佔領的目標。
#臺灣的因應之道
從這份報告檢閱的研究和文件素材中,可以發現中國對侵略臺灣行動持有高度的重視和準備;對臺灣而言,則凸顯了保護自身免於中國脅迫的各項挑戰。易思安在文末提到,臺灣政府可以關閉中國控制的代表辦公室、檢視關鍵港口基礎設施、並為可能的解放軍港口入侵計畫做好準備,這包括部隊的訓練、後備戰力的改革、對公眾的教育等等,讓公民能識別、抵制解放軍的政治作戰,並在戰時做出貢獻。
易思安認為,美臺安全關係是兩岸領導人決策中最重要的戰略考量,美國和臺灣應該朝著正常、穩定和建設性的關係努力,美方可以派遣海軍陸戰隊和特種作戰部隊到臺灣執行長期訓練、聯絡任務,派遣高級將領參與和規劃港口的防禦演習。他也呼籲,美國應該持續擺脫過去在外交上孤立臺灣的政策——就像臺灣實際上是一個具有國際重要性的獨立國家一樣。
圖片為漢光36號演習臺中港防反特攻操演,軍聞社拍攝。
軍事政治的優缺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被敲碗,來談一下混合戰的東西。
其實這不是很新的概念,你會覺得新,那是因為做軍事戰略研究的人,碰到了新的領域跟技術,要融合到原本的內容,常常會弄個新名詞。目的不是標新立異,是要做出區隔,可以一眼看出你在講哪個年代的東西。
好了,閒話不扯,所以到底有沒有「混合戰」這個東西?有的,一點都不新,進入網路時代就有人提過。有沒有「混合戰中心」?有的,歐洲有這種跨領域合作的單位,但成效到底多好,就有待保留。
所以這些都不是笑話,但身為立委,我是建議對這些專有術語,最好認真研讀,並找出切實可行的做法。退伍將軍也不要上電視去冷嘲熱諷,只會降低一個將軍的格調。
混合戰的概念很古老,近代的起源可以從越戰開始,你想成那個珍芳達怎樣為匪宣傳,一張為了同胞報仇的槍決越共照片,竟成左翼媒體撻伐戰爭的工具,導致美國在越南鎩羽而歸,就是經典例子。
這就是後來衍伸出喬良提的超限戰,進入網路時代俄國首推的混合戰,本質上就是傳統正規軍事作戰打不贏,所以另闢蹊徑改用非軍事手段打擊敵人,獲取政治成果。要說是國家級恐怖活動也可以,但近年討論混合戰,比較傾向非恐怖攻擊的國家行為。
在台灣,我們這兩年稱之為資訊戰,基本上都是同樣的概念。跨過軍事手段,脫離傳統的政治與經濟威脅,搞一堆小動作,弄得台灣雞飛狗跳,數百萬人深信共匪宣傳,這些都是整個混合戰的一部分。
基本上,你要理解混合戰,要從戰略目的著手,不是從手段。俄國對烏克蘭動手,干預美國2016大選,其目的在於維持俄國在地緣戰略上的優勢。俄國汲取了車臣戰爭的教訓,知道大軍維穩弊大於利,征服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那換另一種更有利的手段不就得了。
那中國呢?這實在很好笑,戰略目的是恢復大國榮光,基本上就是回到19世紀的帝國主義,想要確實的征服周邊,派軍隊鐵靴踏入控制,強割韭菜給統治階級爽。這種過時的概念,配合混合戰的手段,才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連先驅者俄國都覺得中國不知道在銃三小。
很複雜,再講一次很複雜,因為戰略目的若可以不需要靠征服就能得到,那我征服你幹嗎?
我想要過有無限網路、超快電腦,可以讓我在家當沙發馬鈴薯,天天打遊戲打到爽,那我支持中國攻打台灣,讓台GG斷貨,害我得花兩倍的價錢買新電腦幹嘛?
大概就這種概念,我的目的是要當顆快樂的沙發馬鈴薯,那麼派兵攻打你來獲取電腦晶片,顯然就是一件蠢到爆炸的決定。
好了,回到台灣這邊。
我們國防部有沒有類似的反混合戰中心?嚴格說是沒有,但廣義來說是有的。
這個意思是,沒有一個統籌的單位,原因是台灣遭遇到的混合戰,太多政治面的東西,除非「執政黨有意願在政治上做出強力指導」,不然軍方不可能跳下去承攬政治性任務。但這種單位如果交由行政院成立一個獨立主管單位,會有另一種政治風險,他日萬一被紅色政黨奪權成功,立刻就有一個警總出現。
廣義上有,是指軍方對各種混合戰,其實早有研究,在自己的業務範圍內,大致上也曉得該怎麼做,但到底該怎麼做卻不是很清楚。擴大到整個政府機關,可以說是各吹各的調。
故,你要問我,3Q他在質什麼,兩皮在答什麼,嚴格說都對,但也都不對。我是不信邱國正不知道狀況,但立場上軍方不能回答,因為台灣遇到的混合戰層面太深太廣,他表態算越權。
好,那你問我,到底怎樣做有初步的結果,也能有效的踏出第一步?
很簡單,政戰復活。你不爽的話,就成立新的XX反混合戰OO中心,把政戰兵科重整改名不就得了。
不用擔心政戰復權後會跟過去一樣,自從監察、保防權力切割出去後,政戰功能就差不多等同康輔單位。但國軍中最具有政治敏銳度,訓練上最接近,能夠迅速就反混合戰作戰位置的,除了政戰科別無他選。
具體上而言,大概分兩個方向。
一個是政戰局長恢復上將編制,可以參加軍事會議,所有作戰計畫,政戰總長都可以檢視其在反混合戰上的優缺點,而不是現在完全被動的處理,還沒有權限干預。
另一個,是把政戰部門整編,把隸屬混合戰相關的部分,重編為一個新的部門。傳統的心戰大隊不論,資通電軍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功能,很需要政戰專業的協助,不然會連怎麼反資訊戰都無從下手。
簡單說,軍方不欠手段跟做法,但是沒有統籌指導。然後泛綠的天生傾向,看到政戰就渾身不對勁,充滿怒火恨不得將其分筋錯骨,這個問題也很大。
不然改名,政戰科又不是自古有之,改掉也沒啥不好,重點是實質內容。
算了,混合戰要講下去太大太複雜,想討論的就在留言的地方討論好了。
軍事政治的優缺點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玩過回合制戰略遊戲嗎?就大戰略那一類型的。這種遊戲,會有好幾種地圖跟劇本,每一張圖都會有「勝利條件」。
以防衛型劇本來說,勝利條件大致上會是「成功防守30回合」、「殲滅敵軍50個單位」、「生產100個步兵單位並成功據守10個據點總共10回合」等等。
我在說什麼?就是最近很夯的那個。XD
說真的,絕大部分的評論都沒太多意義,梅老的算是例外。我不是說評論者鬼扯蛋,是指多數討論意義不大。中國侵略台灣,台灣作為防守作戰,必定有個勝利條件,不然怎樣定義勝利?
前兩天我才講過教育界的狀況,軍事上其實也是,各位這幾天看到的各式各樣討論,說白了都沒有清楚列出勝利條件,倒是可以從評論者本身的敘事,反推他對勝利的想像。
總之就是沒有共識,一個認為殲滅100個敵軍單位叫做勝利的,跟另一個覺得只要成功防守50回合就算贏的,在吵誰講的「技術問題」正確。
呃,嗯,這個,你們加油。
台灣的陸軍防衛,從精實案開始到現在,各種研究多如牛毛,軍方自己就有足夠厚實的研究基礎,對於基於各種勝利條件,後備自己的角色定位,怎樣加強等技術問題,研究夠多了。
就是專家早就知道問題不是出在技術上,是我們一直沒有討論過確實的勝利條件。既然怎樣叫做勝利都不知道,是要如何去建構後備戰力?
勝利條件比較好聽,嚴肅點的說法叫做戰爭指導、終戰指導,你總得要列出怎樣打才算贏。一般民眾可以很激烈的說,要抵抗到最後一滴血,軍事專家可不能這樣。
但軍事服從於政治,即使軍方完全曉得怎麼去改善,戰略指導原則畢竟是政治家的事情,軍方的專家可以提供意見,給予政治家某些方向,好比說讓政治人物了解現在軍隊的優缺點,便於思考怎樣補強。
一個認為海空軍打贏就算贏的,跟認為要保留陸軍作為最後決戰的,兩人思考的戰爭勝利條件會相同?若不相同,此二人對於如何整理後備戰力,鐵定想法與做法天差地遠。
後備現狀是爹不疼娘不愛,國軍的三軍軍種自己都有各自的想法,連陸軍自己也有好幾套,軍方的派系對抗是一回事,但政治上怎樣指導軍方去執行,又是另一回事。
說來說去,我對這次爭吵沒有特定的意見,覺得誰是對的誰又是錯的。我是反過來去看,各方意見背後到底代表他思考這場戰爭會是怎樣,戰略意義又是什麼,至少對我個人來說比較有建設性。
如果各位實在不懂,覺得太玄了,那就下段總結
認為2300萬要打到總玉碎的,跟海空軍就可以打爆共匪不需要陸軍的,兩邊對話爭吵「後備採用哪個方案是對的」,有何意義?
連個輪廓都還沒畫出來,就開始針對畫技跟網點有沒貼好,還蠻神奇的。
軍事政治的優缺點 在 國軍7月5日軍事新聞報導-國防大學事件等11件 的必吃
國防線上.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20K views · 29:55. Go to channel · 國軍7月6日 ... 優缺點及完整分析|國軍搞什麼|怪物. 國軍搞什麼•317 views · 14:54. Go ... ... <看更多>
軍事政治的優缺點 在 軍事茶館訊息中心 的必吃
下釋出這些技術,他並表示,他對海鯤的評價是「略優 於日本潛艦」,但其實原本應該會「相當優秀」,美方 可能也是基於相同的顧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