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帶孩子從不同視角看風景】
這兩天疫情緊繃,三三的心情也跌落谷底。
三三:媽,會停課嗎?
我:不知道唉,你希望停課嗎?
三三:當然不要阿,我才剛開學,認識幾個好朋友,我真的不想停課阿。
我:我也不想停阿,沒人想停吧。但是如果疫情真的很嚴峻,為了每一個人的健康,該停的還是得停。
三三:可是停課我就得關在家裡,都沒朋友,而且上線課很無聊,我也不可能專心,這樣我就不想要讀書了啦。
我看著三三。
三三:幹嘛?
我:我覺得有點怪。
三三:什麼怪?
我:就是你剛剛說得,我覺得有點怪。
三三:哪裡怪?
我:三三,讀書不是自己的嗎?我和爸爸也沒人逼你讀書,讀書是你自己想要的,是吧?
三三:對阿,所以我現在都很認真讀書。
我:那你怎麼說萬一不能去學校上學,你就不想用功讀書了?讀書不管在哪裡,不都是自己的事嗎?跟去學校或上線課,有什麼關係?而且你說的好像是我不讓你去學校似的。
三三:是啦,讀書當然是自己的事,但是我真的不想在家裡上線課呀,那真的很無聊,我不想停課啦。
我:爸爸媽媽也不想停課,但到了真正該停課的時候,媽媽也希望你停課,你知道為什麼嗎?
三三:不想讓疫情擴大。
我:這是政府停課的主因,但卻不是媽媽的原因。當疫情擴大,媽媽也希望停課,那是為了保護你們的健康,沒有什麼能比你們安全、健康更重要的了。
三三:也是啦,只是在家裡上課,真的很無聊。
我:我想,如果連你都說無聊,你的同學們一定也覺得無聊吧?
三三:對阿,我們班同學都不想停課。
我:既然大家都覺得無聊,他們應該也會跟你一樣什麼都提不起勁吧?
三三:應該吧。
我:既然這樣,萬一停課,你何不趁停課時光,好好運用?你不是說,這學期想把功課用好?也說想努力寫作?你想想看,當大家都在懶散,這不正是你努力的時候?等到再次開學的時候,哇,不得了,你已經成為班上功課的強者了耶,也可能出現在同學面前的你,是一個作家了呀,你不覺得光想到那個畫面,就值得令人期待嗎?上學的時候你總說時間不夠用,要是停課了,那不就是對你的一種暗示,因為只有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才有可能有機會得到這樣的時光呀。
三三(笑):媽,你這樣說很棒,讓我全身充滿幹勁,好,就算停課我也不怕了。
我:不管是停課還是上學,任何一種時光,總會有它的缺點,當然,也都有他的優點。上學,自由的時間變少,但會有許多好朋友。停課,好朋友不能相見,但時間空出很多,任我們運用。厲害的人,總會看到屬於自己的優點,而不是哀愁那些缺點,我深信你是個會善用時間,很會計畫的人,所以萬一停課,我對你的學習,一樣抱持期待。
三三:好!每次你一說完,我都充滿活力,我會努力。
在生活中,父母不只能陪伴孩子度過低潮,更能為孩子示範看世界的方式,如何挑選正向的目光,孩子從那目光中看出去的視野也將隨之開闊起來,面對困境也將越從容豁達。
──────
☞粉專心運動,多說點什麼:
謝謝你,在昨天的文章裡,給了我美好的足跡,讓我看見你來過,也在自己狀態許可下,留言給出欣賞,你們的每一句「喜歡這裡」,都讓我直接感受到力量,一如教養的路上,孩子永遠需要父母的關注以及欣賞,那將是孩子成長的最大動力,我也是。
每一天都會有新文章,所以如果你願意,我希望你能在每一天或每一次抵達這裡,看過新文章之後,留下你覺得舒服的足跡。
我的美好一天,由書寫開始,而你美好的一天由閱讀開始,現在,你的美好一天即將展開,而屬於我的書寫意義也會從你的一個小舉動開始展開
如果你來過,請讓我知道,不管是下面四種的哪一個,於我來說都有其深含的意義:
1.看過的文章,你順手按「讚」,代表你曾經的停留。
2.如果文章你喜歡,請按「♥」,這樣我就能明白這樣類別的文章存在的價值。
3.如果文章有觸動到你的地方,邀請你直接留言,這樣我能以最直接的方式看見你想表達的內容。
4.如果你很想給我鼓勵,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麼,更不知道該怎麼開口,你直接留言「今天會是個美好的一天」,你的一句表達,讓會讓路過的人柔軟起來,讓心情飛揚。
─────
📚親子教養書籍:
1.《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shorturl.at/hpABT
2.《薩提爾的親子對話》shorturl.at/puK08
3.《孩子永遠是對的》shorturl.at/ty067
📣講座資訊分享:
☞桃園獨立書店舉辦:《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讀書會分享,報名連結請點 https://www.beclass.com/rid=254647e61173a4cf3470
☞賴佩霞「好好說話」協會活動:如何教育孩子不吼叫,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105221527081022798341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阿嬌生活廚房lifekitch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簡單吃就好了,營養好像也都足夠喔! 最近因為要餐餐開伙,而且家中又有生病的爸爸媽媽在家裡,所以每餐都因為要煮什麼而特別用力,常常到晚上洗好澡上床的時候,都已經累到癡呆了,哈~ 所以有時我會一次將所有的食材都盡量煮在一起,這樣做起菜來就會很輕鬆。 而我也會盡可能的在一道菜裡面兼顧各方面的營養,但...
跟 爸 媽 好好說話 有可能 嗎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男孩不會表達情緒?男孩容易誤解扭曲性?】
#男孩與性
#男孩情緒教養
即便如我常寫親子議題,跟家裡三個男孩談到性愛問題,也不見得自在,孩子的爹屬老派的X世代,大約也很少想到要和孩子聊聊性愛問題。
在談年輕男孩性愛問題之先,我首先比較想關注的是:身為男性的孤獨與無助。
多數男生的情緒是沒什麼出口的,是很悶的,因為典型的雄性世界幾乎不大聊心事、不喜歡聊私事、不善於體察自我,當然相對的,也不善於體察或關心別人,這或許跟典型男生的天性有關,他們多半傾向關注「事物」勝過關心「人」。
但《男孩與性》、《男孩情緒教養》等書都提到雄性世界有種「兄弟規範(情結)」,男性在心底有揮之不去的刻板印象,認為「揭露自我內心」是一種懦弱無能的表徵,是比較「娘」的男生才會做的事情。
此強勢雄性文化終於讓男生從「不感受」弱化成「不會感受」,從「不表達」惡化成「不會表達」。
當然,在性平時代,我們欣見有愈來愈多「暖男」產出,他們懂得關注別人的情緒、也擁有關心別人的技巧,但這並不意味暖男在低潮傷心時,也敢隨意向「兄弟們」吐露真心,因為這種行為在雄性世界可能不安全,意味著缺乏男子氣概,換來的多半是兄弟們的嘲諷與不自在。
不論男孩在陽剛或陰柔特質的光譜上落在哪一點,多數男孩傾向不輕易吐露情緒,特別是負面的情緒,如「我好害怕」、「我沒辦法」、「我心好痛」。
在《男孩與性》一書裡,有個十八歲的男孩羅伯就說,他遇到難關時,他的爸爸就會要他「Man up(拿出男人的樣子)!」,他父親所呈現的就是整個傳統雄性文化的縮影。
羅伯說:「我不跟任何人談我遇到的問題,我認為,如果自己處理不來,那就不算個男人,代表你不夠努力,是個婊子。」羅伯所說的,也代表了多數男生的真心話,包含大男人、小男生,儘管性平教育已推展了這麼久、這麼廣。
「他們把情緒藏起來不讓他人看出來,甚至連自己也感受不到。但這些感覺不會消失,只是埋到心靈更底層。」(男孩情緒教養p.136)
不會消失的情緒,最後很有可能拐彎抹角地變形成「發洩式行為」,比如攻擊或是霸凌別人,或成癮於菸、酒、3C、毒品。
我和家裡的三個男孩談過,他們也都同意這個論點,他們說,男生之間互訴心曲也不是真的沒有,但極為稀有,除非是特別信任的死黨,不過多半心情不好時,死黨最常貢獻的也就是陪你瘋狂打電動、打球、打屁,成年之後可能就是去喝一點小酒,亂掰一通,很少集中火力正中情緒標靶。
「那心情不好時怎麼辦?」
兒子們說,女朋友、紅粉知己此時就變得很重要,她們是訴衷腸的最佳人選,在她們面前可以不需用力地掩飾自己的脆弱,但也不是每個男生都願意在女朋友或紅粉知己面前揭開自己的脆弱。
小子之一曾跟我分享過,他曾有個很願意傾聽他、也善於分析心理狀態的紅粉知己,兩人都心知肚明不可能成為男女朋友,但每當他心情低落時,他很自然地就會找這個女孩出來吐吐苦水,他在她面前不必顧慮會被嘲笑,因此總是能得到極佳的療癒效果。
只是此紅粉知己在交了男朋友之後,為了避嫌,就再也無法擔任小子的心靈伙伴,這讓小子難過了好一陣子。
「那怎麼辦?心情不好時找誰呢?」我問。
「所以有時候就回來跟老媽吐苦水了啊!要不然跟室友看看電影、打打屁稍微轉移注意力啊!」
可見家有男孩,直至他們青春期、成人,親子的關係都相當重要,因為男孩有苦無處訴時,如果和父母關係夠親密,或者夠信任父母,至少還有一處安全基地可以訴訴衷腸。
而另一方面,男孩在陷入情緒低潮時,或許不太能分析自我、感受自我,但是若懂得排遣情緒,也至少能把自己從亂七八糟的情緒風暴中拉出來。
因此,我實在不反對男孩們偶而聚在線上打打電動、胡亂喇勒、講些芭樂話,因為這至少是他們轉移壞情緒的某種低階、但有效的方式。
不少青春期男孩聚在一起還是打打鬧鬧,感覺非常幼稚,但,這就是他們趕走壞情緒最單純又方便的方式。
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是需要不斷挖掘與練習的,男孩從小就不樂於此道,雄性文化又強化他們避開這一塊,這當然對男孩的情緒發展極度不利。他們沒有機會細膩的分析自我情緒,當然,對於別人情緒的體察就更加薄弱。
我記得有一次去一個國中演講,輔導主任談到她也是住在「男生宿舍」,當時她的父親過世未久,和爸爸感情相當好的她非常難過,常常在家裡想著想著就哭起來,然而,家裡的老男人(先生)、大男生、小男生(兒子們)唯一做的,就是把她放在一邊任她盡情的傷心哭泣。
「你相信嗎?從我老公到兒子,沒有人過來安慰我一聲,抱我一下都好啊!這讓我更絕望更傷心了。」主任說。
「我真的很能體會妳的落寞,因為我家也是如此啊,我也適應了好久!不過,我必須說,你家男性們真的都非常非常的~正~常,因為當他們難過時,他們自己也是這樣處理自己的情緒:把自己關起來,沉默不說話、自己調整、自我消化。所以他們以為把妳放在一個角落,不去打擾你,讓你自己去消化情緒,就是善待你的最好方式。」
天知道,這麼多年來,我是暗示、明說、示範了再示範,才讓家裡的雄性動物包括兒子們懂得在我難過時大方走過來、擁抱媽媽的。(擁抱爸爸目前還是天方夜譚,爸爸也一定會被驚嚇到。)
男生不善體察自己和別人的情緒,甚至被男子氣慨文化塑型成「不能示弱」、只能當「強者」、甚至不惜以「攻擊」、「霸凌」作為真男人的象徵,這顯然已經變成「毒性男子氣慨」。這在男孩發展性意識、性行為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在「男孩與性」這本書裡呈現了美國年輕男孩對性事不可思議的態度。作者Peggy Orenstein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專研男孩、女孩對性議題的不同態度。
她說「有毒的男子氣概」這個凳子有三隻腳,第一是情緒壓抑,第二是貶低女性,第三則是拿「性征服」出來吹噓。
她舉出最有名的一段「男生更衣室對話」乃出自美國前總統川普。川普曾經吹噓自己曾經如何強吻女性,並引以為豪,宣稱「當你成為明星的時候,她們會讓你這麼做,你做什麼都行,甚至抓她們的陰部都沒問題。」儘管川普這番話引來極多反彈,包括男性,不過也真確反映了純男性性心理的有毒思維。
Peggy Orensteiny在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來呈現年輕美國男孩(特別是傳統異性戀男孩)扭曲的性觀點。在美國,青少年乃至大學都流行「勾搭文化」,這和我們所說的「一夜情」意思差不多,男孩很容易限於一個迷思,也就是把「性征服」當做「男性氣概」的表徵,征服的數字愈高代表愈具男性氣概。
性事,已無關乎愛與連結。美國東岸就有「曲棍兄弟(lax bro)文化」,內容大抵就是誇耀性事勾搭,貶低女性、厭女、物化女性。
男大生將性愛視為純粹肉體經驗,將女性當成「玩物」,當成征服的「標的」而不是「人」。能贏得多少火辣的女生,就能展現多少雄風、社會地位、自我價值。
書中指出,男運動員被控告性行為不當或是對親密伴侶暴力相向,比例是其他男生的三倍,「運動員文化」強調拚勁、競爭、強壯、勇氣等正向特質,但也成為一股煙幕彈,掩護運動員霸凌、奪權、性征服、以厭女語言為樂、貶低女性傾向的氛圍。
而也有很高比例的非運動員年輕男孩因為欠缺對情緒的體察、對女性心理的理解,再加上A片與媒體的錯誤示範,因而把「性」當成一件男高女低、控制女性身體的行為過程。
「如果只有男孩在,那麼你聽他們的對話,可能會分不清他們剛才發生親密行為、還是剛從建築工地回來。他們會說釘釘子、用力敲、碰碰撞、把東西打碎、砰地一甩、撕碎她、毀了她。」
這些都是以侵略女性身體為樂的描述,他們鮮少講述到彼此的心理連結、相互依戀理解、珍惜疼愛的滿足感,如果讓年輕男孩繼續依賴傳統而陽剛有害的雄性文化,他們可能很難學會看清楚「女生也是人,女生值得尊敬、需要尊嚴」。
此外, 現在的孩子是廣大A片實驗中的白老鼠,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很多異性戀A片都是透過「男性觀點」來拍攝的,性愛被描述成男人對女人「做」的事,而不是「和」女人做的事,這會有很可怕的影響,也就是更強化男孩把性當成控制女性、貶抑女性的過程。
然而研究顯示,青少年比大人看更多的A片,而且內容比大人更低級扭曲,可想而知男孩們性道德、性意識在比父母所知更早之時就已開始扭曲。
研究結果顯示,會在早年看A片的,無論男女,都可能比同儕更早性活躍、性早熟,比同儕更多性伴侶、懷孕的機率有比較高,最嚴重的是,「把性侵略看得更正面、把女人看得更負面,更容易從事A片所描述的那些冒險、非典型的行為。」
很多無知的年輕男孩因而犯下了自己也搞不清楚的性騷擾、性侵害行為。
書中就舉出一個看來無害的男大生在勾搭一個玲瓏可愛的女孩之後,軟硬兼施,不斷引誘女孩到他寢室,儘管女孩在過程中一再表示不想、不舒服,甚至幾度用藉口推託表示想離開,但礙於恐懼以及對方高大的身軀,最後被迫替男孩口交。
在這個男孩既有成形的思維裡,自己並無勉強女孩,更遑論性侵害,他還驕傲地認為是自己引導有步,而一廂情願地以為最後是女孩同意且自願的。
這也是作者Peggy Orenstein在多方訪談後發現的兩個事實,那就是:男性普遍會高估女孩對性活動的興趣和熱情,也太常把自己的愉悅看得比女生的感受還重要。
前述的男大生萬萬想不到,那一夜,他對女孩造成無可泯除的傷害,女孩之後避不見面,也無法療癒自己,直到多年後女孩勇敢地提出控訴。
這正是因為男孩在成長過程中普遍缺乏對女孩身心及性心理的理解,甚至早已在心裡塑造了牢不可破的扭曲的「男尊女卑、女生須屈從」的性道德框架。
事實上,也有很多男孩從頭至尾都不認同物化女生、貶抑女生的性事思維,但是在整個兄弟文化沆瀣一氣時,他們會退縮,而認為自己的想法是不值得一提的邊緣思維,而跟著大夥沒頭沒腦的哈哈大笑,以求得認同感。
事實上,專門研究青春期男孩行為的研究指出,大部分男孩比較喜歡的身體親密對象,是自己認識、信任、相處起來自在的人。男生追求性愛最大的動機並不是肉體,而在情緒層面,是因為想要對女生表達愛意或慾望。
自從交友軟體夯起來之後,「勾搭文化」在全世界默默的沸騰。我聽過太多年輕孩子把性與愛分開思考,把「滿足肉慾」當成一件紓壓的方式,或許連我們做為父母的可能都未必清楚孩子對性的看法。
這些我們可能無法理解或認同的新興性潮流也意味著,我們做為父母的,真的必須花點心思和時間好好的和孩子們談性說愛。
「#me too」反性侵、反性騷擾運動雖然引發全世界一同把「偏差性行為」、「男性特權」及「有毒陽剛特質」攤在陽光下一同省思、徹底清算。但是,在固化的純男性世界,卻未必真正翻轉了有害舊思維。
要把男孩教養成懂得尊重女性、灌輸他們「經過對方明確同意才能進行性探索」的性道德之前,首先得先把男孩教養成懂情緒、有同情心、尊重男女平等、尊重多元性向、尊重他人界線、允許自己也允許別的男孩示弱失敗、可以表達情緒、也能體察別人情緒的人,這是懂愛的前提。而懂得愛,才可能發展並維繫真正健康愉悅有連結感的性。
想要更了解男孩的情緒教養以及他們對性與愛認知的發展嗎?推薦以下兩本書。
【書訊】
•《男孩與性:改變青少年一生的九場對話,培養情感與性關係的尊重與同理心》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8257?sloc=main
•《男孩情緒教養:引導他好好說話,遠離恐懼、憤怒、攻擊行為》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9264?sloc=main
跟 爸 媽 好好說話 有可能 嗎 在 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成長過程中,總會有一兩句話,能打動當時的自己,甚至成為未來能一路堅持的『座右銘』。
學生時代,寫在我畢業紀念冊上的,是「做了就不要後悔,後悔了當時就不要去做。」(感覺有些屁孩😜)
20多歲時,脫離爸媽的保護傘,體驗到許多抉擇之下的挫敗,無意間看到了這句話:「每個選擇,不是得到,就是學到。」我也認為很有道理。
.
30多歲時,正處於人生的岔路口,有一份很不錯又穩定的科技業工作,結婚了,有對可愛的孩子,但是,對未來依然感到徬徨與迷惘。
我不確定科技業的工作是我想要的嗎?是否適合我?更可以這麼說,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想要什麼?要往哪裡走?
而此時,有一部轟動全台,大賣上億元票房的電影,橫空出世,我與老婆也一同去戲院重溫過往。這部電影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這部電影並非我最喜愛的,但卻被裡面的一句話打動。主角柯景騰在最後,對著女主角說了一句,感覺有點中二又狂妄的話,他說:「#讓這個世界因為有了我而有一點點的不一樣。」
打動我的,不是這句話的不可一世。而是,呼應到當時自己正在思考與咀嚼的人生議題:「我們要怎麼活著,才算是真正的活著?」
我希望自己,不是每天只有等放假、等薪水、等下班。而是早上起來了,都擁有著目標與方向。
更加期許自己,所付出的一切,是有意義、能提供給價值、給帶給他人影響的。
.
昨天,收到了出版社的通知,告知《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再版,是三刷了。一個半月的時間,收到許多讀者們的回饋,當年期許自己的美夢也正悄悄地在感恩中發生了。
=====
以下擷取了幾位讀者的反饋:
- 謝謝你裡面教的對話技巧,讓我跟大兒子的親子對話有了良好的對話開始。
- 澤爸的新書算是救了我,現在我和孩子的對話方式改變了,互動結果也不太一樣,變得更好。不說教,我要理解孩子的想法,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像是一本對話的百科全書,把所有可能的對話,辛苦的起手式都羅列了。在這些困難裡,一一結構示範,大推。
- 已經開始運用書中的方法,在修正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慢慢的感受到孩子跟著一起在轉變,這種收穫讓我很欣喜。
- 我越看越覺得,澤爸在撰寫時真是很用心的將育兒日常和可能發生的狀況點出來,著實很受用。
- 怎麼好好說話,變成了一門重要的功課。這本很適合想跟孩子好好說話的家長。
- 這本書有很多對話的示範,以及很多情境下的大量對話記錄,非常生活化,讓人較好上手,學會對話的技巧和方法,對我的幫助很大。
- 看完了!我非常的喜歡,也覺得受益良多,內心有滿滿的勇氣與希望,想要好好和孩子對話,謝謝澤爸。
=====
還有太多太多的回饋,就不一一列舉了。
真心的感謝,用了半年用心撰寫的書,潛移默化之際,能默默地讓一個人、一個家、一對親子,產生正向的變化。
那份感動與喜悅,心中的滿足與豐碩,真的很棒。
謝謝你們,感恩在心中。❤️
#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
跟 爸 媽 好好說話 有可能 嗎 在 阿嬌生活廚房lifekitche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簡單吃就好了,營養好像也都足夠喔!
最近因為要餐餐開伙,而且家中又有生病的爸爸媽媽在家裡,所以每餐都因為要煮什麼而特別用力,常常到晚上洗好澡上床的時候,都已經累到癡呆了,哈~
所以有時我會一次將所有的食材都盡量煮在一起,這樣做起菜來就會很輕鬆。
而我也會盡可能的在一道菜裡面兼顧各方面的營養,但如果真不能完全做到,我也會安慰自己,下一餐再吃不同的東西,就可以補回來了。
-
其實也有一些粉絲覺得很好奇,我真的是天天做菜、餐餐開伙嗎?
是的,我是的,我每天三餐開伙,早餐因為吃得很固定,所以不傷腦筋,只是重複做而已,午餐和晚餐的變化就會比較大。
之前我和婆婆的習慣有點像,只要開火都會煮了好幾道,因為我們都是見不得餐桌上稀稀疏疏的人,就怕菜煮的少吃起來會寂寞,哈~所以通常都會煮的很累,因為光備菜就要花很多時間了。
所以後來我學聰明了,午餐我會做一些比較簡單的輕食中式料理為主,像是麵類或是粥。
晚餐我也盡量減少一餐要做個5道菜,有時我就是一道主食加上魚類、肉類料理及湯品。
就像這道霜降平菇燴油豆腐,我就是當成一道完整的主菜,你的冰箱有什麼適合的蔬菜,或是肉絲,你都可以匯炒在一起,頂多再煮個湯,像嬌媽愛吃魚有時我煮個魚湯,若是煎魚頂多也再煮個湯就行。
有時我們會迷失在營養的攝取上,如果又加上家裡有病人就會更加謹慎,但是這段時間下來,我的體悟是營養的攝取還是要多元跟均衡,吃的了自然的食物是最好的,而且吃全食物的概念更是最好的。
-
值得一提的是
這次我用的霜降平菇有大大的傘狀,看起來很美很有高級感,是由好菇道獨家專利研發的新品種,更是從日本直送到台灣。
霜降平菇傘面大,所以煮的時候很容易入味吸附湯汁,而且很方便的是,所有的好菇道在烹煮的時候都不需要再經過水洗,去蒂頭後手剝一剝就可以了,因為好菇道地的栽種全程都在無菌室裡,是可以放心交付的,假如我們再經過水洗,有可能會有污染的疑慮,並且菇再經過水洗後也會影響口感的脆度且營養反而流失掉了。
而且我也發現了一個重點,我買包裝好的好菇道真的很耐冰,放在冰箱冷藏,大約一個禮拜都還可以保持的很好很漂亮。
-
不過任何東西我們都知道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營養尤其要均衡攝取,像是菇類高纖、低熱量、富含蛋白質且不含膽固醇,又有多醣體增加免疫力,還因為軟軟脆脆的很好入口,所以很適合小孩老人食用,不過有痛風跟腎臟病,腸胃消化性潰瘍的人是不適合吃太多喔!
-
*每天好好呼吸、好好說話、好好吃飯、好好睡覺,這就是幸福了~
#好菇道 #霜降平菇
加入LINE好友 每月抽好禮 LINE ID: @hoktotw
https://www.hokto-kinoko.com.tw/recipes.php
❤️請加入我們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veryred2011
@阿嬌生活廚房 IG帳號在這裡:http:www.instagram.com/charlene_lifekitchen
跟 爸 媽 好好說話 有可能 嗎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10/26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八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們來破解一個迷思,那就是「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命運』的存在?」聽到這樣的破題,會讓你想到什麼?
是不是像是「為什麼我老是遇到爛情人?」或者是「為什麼我總是懷才不遇?」,再不然就是「錢為什麼都留不住?」。
甚至於是「為什麼我一直跟爸媽吵架,難道命中注定相剋嗎?」這些是不是都比較偏向「宿命論」,而且這有可能都是你的疑問。
相信我問到這裡,你可能會有很多往事、歷歷在目,想要跟我分享。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很務實導向的心理學家。
因此喔,我能給你最誠懇的建議,就是請你把心力收回來,不要浪費在那些「過去」,否則啊你永遠會「過不去」。
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家榮格,他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喔:「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缺乏自覺的認識的時候,它就會轉化成為命運。」
榮格所說的「缺乏自覺的認知」,其實就是我們東方人,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就是那些「積習難改」的事。
那什麼叫做「積習難改」的事呢?我來舉一個例子,你馬上就會明白。
這就像是一個放學準備要回家的孩子,因為同學的邀請,請他到同學家玩,結果玩到忘記時間了,匆匆忙忙的趕回家。
一打開門,看到媽媽生氣的臉,就會覺得自己很愧疚;才想要道歉,但是他還沒有開口,媽媽就已經開罵了,完全不聽他解釋。
他感覺到很刺耳、而且不被理解,所以呢,就生起了不耐煩的情緒,用力的把房間的門關上,並且藉著載上耳機打電動,來平復自己被媽媽責備的氣憤心情。
而媽媽呢,也因為被甩門,她更生氣,就更罵孩子罵得更用力;而孩子繼續把音樂開得更大聲,更不理會媽媽的怒罵。
這樣子是不是讓媽媽覺得,孩子更自我中心,完全聽不進去別人的關心,而且呢,孩子被誤會得就會更深、更不想解釋、更不想回家;下課就更容易的跑去同學家。
於是你聽到這裡,大聲斥責和我行我素,是不是就成了他們親子之間,完全沒有辦法擺脫的命運了,它根本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聽到這喔,你是不是也很熟悉這樣的母子互動的一個相處模式呢?沒有錯!這樣的熟悉感,其實就是大多數人很少覺察到的「習慣」。
然而如果我們回到最原初的動機,不管是媽媽的出發點,還是孩子的出發點;其實他們都不想要這樣的結果啊!
其實啊,最近的神經心理學家的研究,都己經證實;我們的大腦裡面有很多神經元,彼此之間的激發或者是抑制,透過很多重複的行為,就會讓神經區域之間的連結,發展成固定的神經迴路。
白話文就是「習慣的養成」。
那更簡單的說呢,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所謂「命運」的存在。你現在覺得的很多像「輪迴」一樣的重複,說穿了就只是因為你沒有意識到它,而一再的放任它重複不斷的「神經迴路」,如此而已。
就拿剛剛的例子來說,覺得被誤解的孩子,和生氣罵人的母親之間,只要有一個人,先有意識的打破罵人和冷戰的行為,去改變這兩個人之間,對於「放學出去玩」這件事的反應,而建立新的互動習慣,所有的「輪迴」它其實就可以打破,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有解。
所以,如果你想要打破生命裡面的輪迴,建立新的習慣,你就一定要先幫自己大腦,輸入三個觀念。
第一個觀念是,叫做「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
先搞清楚哪些是環境,或者是先天的因素,而哪些是自己可以改變、可以控制的?
這樣子你就能夠更客觀的,看待事情的因果關係,而不是一昧的去迷信「命運」這種絕對值信念。
也就是說喔,面對孩子溜出去玩的母親,可以先認清「玩」這件事,它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根本不可能壓抑,和完全消除「孩子想要出去玩」。
母親得花一點時間好好的覺察,真正引起她憤怒的事情,是孩子太愛玩?還是孩子沒有先告訴媽媽,要出去玩呢?
因為孩子沒有先告知這件事情,讓身為母親的自己,感覺到擔心跟害怕?所以一個媽媽,她憤怒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如果是後者,那其實只要好好告訴孩子:「我生氣的原因,是因為關心你,只要你能夠事先徵求我的同意,並且準時回家,這樣子我就不會罵人。」
如果能這樣子說清楚,孩子是不是就比較容易懂得母親的在乎,用媽媽可以接受的方法,去滿足自己的需要,自然也不會讓媽媽老是在罵人;而身為孩子的自己,也就不必甩門、冷戰,自然能夠化解母子之間的衝突。
但是如果是前者呢,媽媽這時候就可以繼續去思考,「愛玩」那會發生什麼事?你對孩子有什麼期待?
而這個期待,真的跟孩子本來的樣子有呼應嗎?還是只是我們個人的投射,硬是要把孩子變成另一個樣子,或者是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在我們面對「習慣」的時候,你一定要先搞清楚,哪些是可以調整的,而哪些是很根本的需求?我們只能接受,你壓抑它是沒有用的。
就像是一個左撇子的孩子,你硬要他用右手拿筷子、用右手寫字,他就會變得很奇怪。
但如果你跟他說,為了不要跟旁邊的人打架,吃飯的時候去磕磕碰碰,那在吃飯的時候,如果可以選擇,自己的左邊盡量不要坐人,是不是也是個解決方案啊?
就像如果我們唸書不行,仍然可以找到自己優勢,好好的發揮,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我知道像這樣子理智的「自我歸因」,好好的去釐清,自己在意的是什麼;如果沒有經過刻意的練習,其實並不容易做到。
但是就像「麥克.阿瑟」的祈禱文裡面說的:「神阿,請賜給我寧靜,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請賜給我勇氣,讓我去改變那些能改變的,並且賜予我智慧,去區分這兩個的不同。」
唯有你努力的去嘗試,才能夠一次一次的,去靠近寧靜跟勇氣,還有智慧,進而才能夠有機會,去翻轉自己的命運。
再來,第二個能協助你,建立新觀念的習慣,就是「具體的經驗,會大過抽象的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喔「做到」會比「知道」來得更為有效。
美國的教育學家,他也是一個哲學家,叫「杜威」;他所倡導的「生活就是教育」、「做中學」這些教學理念。它不只是受到全球教育界的肯定,更受到神經心理學領域的推祟。
因此呢,現今的心理治療,不僅限於在治療室裡面坐下來聊一聊,教育也不只是在教室裡上課,有很多的科學證據都顯示,多層面的實做技術的擴充,更有助於學習。
就像是剛剛那個媽媽,如果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辦法好好的說話,他也可以請朋友幫忙;請朋友扮演他的兒子,練習怎麼樣好好說話,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和用詞。不要小看這個模擬喔,我們的大腦,對於曾經說過的話,下一次要再說出來,就容易多了。
透過這些實做的方法,讓人重複並累積正向的經驗,這樣子就會直接產生「做到」的效果。
這是因為喔「知道」只是觀念的累積,而「做到」卻是讓我們的身體,擁有身體的記憶。深刻的程度,一定會大於「知道」這件事情,而且只要做到過一次,就更容易的讓人保持這樣的新習慣。
最後呢,第三個觀念,是「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
更直接的說,就是你怎麼詮釋這個世界,你就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打個比方喔,就是兩個人如果同時都踩到大便,但A呢,會覺得太幸運了,所以趕快跑去買彩券,而他就會有快樂的感覺。
但是另外一個B呢,他會覺得唉呀!觸霉頭、真得很倒霉,老是擔心因為踩到了一次大便,而後面會有壞事情發生,於是呢一整天悶悶不樂。
像這樣子遇到同樣的事情,但是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它的重點就在於「你怎麼看待你正在經歷的?」改變看待的方式,就能夠左右自己的情緒,並且決定我們接下來的行動。
就像剛剛的媽媽,她如果詮釋兒子的愛玩是「調皮」啊、「不好學」啊、「偷懶」啊;那麼她自然就會擔心孩子的未來,覺得兒子會跟不上人家,一輩子「撿角」。
可是如果她的詮釋是「喔~我的兒子很有活力」、「充滿創意」、而且「很會交朋友」,他根本是個「孩子王」、「很有領導能力」。
她就會看到孩子的競爭力,而知道這些特質,在現在的社群時代,是很吃得開的;而因此更加肯定自己的孩子、喜歡自己的孩子。親子關係在這裡,就會自然而然的變好,變正向的轉圜。
而更有趣的就是,許多內在的語言的這些實驗裡面,它的結論都告訴我們,唯有好的情緒,才能夠引發好事不斷的發生。
所以我邀請你想一想,假如你一直不意識自己的內在語言,是怎麼樣跟自己對話的,那麼你真的認為有一個叫「命運」的東西在折磨你;或者是,你根本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呢?
說到這裡喔,我們總結一下,我想強調的其實就是「積習可改,命運可變」。
只要你能夠開始懂得「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做到會比知道更有效」還有「我們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這三個重要的觀念。
你就能夠打破舊的習慣,還有舊的反應連結,並且有意識的擁有好心情,幫自己建立新的習慣。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就如同在內容當中舉到的例子,媽媽跟孩子。
我想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情境,可能是我們需要跟他達成共識、我們需要好好跟他相處,但是可能有一些基本的立場、有一些衝撞、有一些辛苦的對話。
當我們面對到這樣的情境的時候,怎麼樣能夠真正的看懂、聽懂,對方的言下之意,並且透過好的問句,引導出必要的共識。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學習、前進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好好的把握,我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這一門課程,是我在2019年,最後一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希望你能夠一起進教室,我們一起前進。
如果你錯過這一次的機會,下一次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
我常常會有一個感覺,我們都不想要對命運低頭,但是常常會有一種「半點不由人」的感受。然而要突破這樣的困境,就如同你花時間看這一段影片到了現在,其實你是願意學習的。
如果你已經有這個意願,何不給自己一個決定,再跨出那重要的一步。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詳細的課程資訊跟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