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史上最漫長的暑假 , 終於要開學了 ! 許多家長一方面開心家裡終於可以恢復清淨 , 一方面也擔心小孩在學校會不會被傳染而生病了。 將心比心,那麼自己的小孩哪些症狀應該在家裡休息呢 ?
評估小朋友是否可以上學主要有兩個層面 :
(1) 是否有傳染力, 怕傳染別的同學, 造成其他家長的擔憂與學校的困擾
(2) 症狀會干擾小朋友學習與上課,也擔心延誤就醫拖到病情
首先, 針對是否會有傳染力的疑問,雖然因為防疫大家都有戴口罩,勤洗手,但是由於小朋友不好掌控,難以維持適當的社交距離,建議家長若出現以下症狀可考慮在家休息或就醫等症狀痊癒。
#發燒 :
- 每天早上建議家長自行量測耳溫或額溫,若發現高於37.5度以上,因為到了學校有可能真的發燒(>38度),而發燒幾乎可以說八九成與感染有關,為避免到學校造成別的同學感染,應先在家觀察或就醫評估,等狀況明朗再決定。
- 無論有無服用退燒藥,退燒時間若尚未超過24小時,都還有可能會再燒起來。建議家長記下最後一次發燒高於38度的時間,距離這個時間有超過24小時以上沒有發燒才可以去上學。
#咳嗽 :
- 正常孩子是不咳嗽的, 除非嗆到氣管。若小朋友在學校不斷出現咳嗽症狀,建議在家休息並就醫評估,畢竟大部分的傳染病都是飛沫傳染,口罩也是有縫隙的,更何況吃飯時也要拿下口罩,每一次的咳嗽都會增加傳染他人的風險。
- 如果小孩出現咳嗽但是幾乎都集中在放學後到起床後1-2小時這段時間,白天在學校完全沒症狀,或是只有跑步運動時才會引發咳嗽,通常是因為過敏性氣管的問題。 雖然不會傳染,但應盡速請醫師評估治療,以免長期的氣管慢性發炎導致未來變成大人型的氣喘。
#鼻涕鼻塞鼻水:
- 即便上學都有戴口罩,小孩打個噴嚏,鼻水弄濕了口罩,更換的過程或是擤鼻涕的動作都會造成飛沫的噴濺。 為避免傳染其他孩子,建議若到了學校還是出現鼻水與噴嚏,就是感冒了,應該就醫將症狀控制下來,否則建議在家休息等待痊癒。 若是拖超過七天或是出現黃稠鼻涕就要擔心是否出現鼻竇炎的併發症。
- 如果鼻涕鼻塞只出現在睡前到起床後1-2小時這段時間,在學校並沒有明顯症狀,原則上比較像過敏性鼻炎,不會傳染其他孩子。 不用特別請假休息但應該請醫師評估給予控制,避免影響孩子的睡眠與學習的專注。
#嘔吐 :
- 若孩子突然發生嘔吐,最常見還是傳染性胃腸炎。 因為嘔吐物內有許多病毒會造成感染,建議先在家休息或就醫,等待症狀消失已可正常進食喝水再去學校。
#腹瀉 :
- 突然出現腹瀉最常見的原因,多半是傳染性胃腸炎。若在學校出現腹瀉,要更換清理小孩弄髒的褲子,或是擦屁股的過程都可能會觸碰到具傳染力的病毒顆粒。為避免傳染其他人,建議在家休息或就醫,待腹瀉改善方可上學。
#皮疹 :
- 家長每天上學前建議自己檢查一下小孩的身體、四肢、特別是手掌與腳掌,若有突然出現皮疹(紅疹或是水泡)的狀況,建議不要上學,應先就醫確認是否具傳染性的腸病毒感染或是水痘,之後再依照相關規定決定何時上學。
#喉嚨痛 :
- 當孩子抱怨喉嚨痛,無論有無發燒,若有看到口腔內有水泡、紅點(考慮腸病毒感染) 或是扁桃腺的化膿 (考慮腺病毒或是A型鏈球菌感染),就建議不要上學,盡速請醫師評估診治。
#眼睛紅癢或疼痛:
- 若孩子出現眼睛紅、眼睛痛/癢、黃眼屎,因為有可能是傳染性結膜炎,建議不要上學應盡速就醫評估處理。
此外,若不考慮傳染力,孩子出現或是抱怨那些症狀會影響學習,應該考慮不要上學呢 ?
#頭痛 :
- 若小孩原本就常常會抱怨頭痛的體質,確定沒有發燒的話,可先考慮給予一次止痛藥物後,看頭痛改善狀況決定是否就醫。若頭痛持續或反覆,且影響孩子上課,建議給醫師評估。
- 若小孩除感冒發燒外不是常常頭痛的體質,卻出現頭痛到哭泣的程度,或是頭痛合併嘔吐、眼睛看到重疊的影像(複視)、四肢的無力或麻木、意識的改變等等神經學症狀,不要上學,應盡速就醫。
- 若不能確定小孩是否真的頭痛,可先在家休息一天,看看孩子是否真的因為頭痛干擾他的日常生活。 若在家蹦蹦跳跳,玩得很開心,看電視打遊戲的小孩,真的有問題的機會比較小。
#腹痛 :
- 如果小孩突然抱怨腹痛,若沒有其他症狀,一定要先詢問最後一次大便是何時 ? 如果當天還沒大便,建議先讓小孩去蹲廁所解便,上出大便後就一切正常,就可以上學通常無大礙。 若上不出來腹痛持續,建議就醫處理。
- 若抱怨腹痛同時出現嘔吐或腹瀉等症狀,無論有無發燒,為避免造成群聚感染及老師處理嘔吐排泄物的困擾,建議在家休息並就醫處理。
- 若小孩抱怨腹痛,程度嚴重到會哭鬧,可直接就醫評估。 若輕微,可先在家休息觀察看看是否真的影響日常生活或食慾。 通常腹痛若是嚴重的問題造成,小孩就無法玩平常有興趣的遊戲,看喜歡的卡通,笑容也會消失,食慾更是不可能很好。 所以,若小孩總是要上學就抱怨腹痛,在家完全看不出來,看過醫師排除嚴重問題後,可能就要考慮是否有上學的壓力了。
#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劇烈咳嗽 :
- 若小孩抱怨呼吸不順、胸悶或是胸痛,多半要擔心肺部跟心臟出問題的可能性,若觀察到小孩日常生活的受到影響,甚至運動能力的下降,呼吸時注意到出現肋骨下肌肉的凹陷,應盡速就醫,以免在學校發生危險。
- 若小孩每次咳嗽都連續多聲且劇烈,無論有無痰音,都一定會干擾自己跟同學上課,應在家休息並就醫請醫師診治。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耐心,步上信念之路 智翔的撞牆期出現了?! ft. 葉日鴻】 長跑考驗耐心與體力,撞牆期人人都會有 調整步伐談起來容易,但實際上又該如何辦到? 智翔愛運動第六站,跟著智翔小葉一起 Run!Run!Run! long-distance running(長跑),在田徑賽場上,一般常見的長跑項目有5...
「跑步下腹痛」的推薦目錄:
- 關於跑步下腹痛 在 在地人的小兒科醫師_王崑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跑步下腹痛 在 中醫爸B - 馬琦傑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跑步下腹痛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跑步下腹痛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跑步下腹痛 在 雨僑Ava Li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跑步下腹痛 在 Re: [問題] 慢跑下腹痛-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跑步下腹痛 在 『運動J計畫』 EP10 你跑步時也有側腹痛過嗎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跑步下腹痛 在 問跑步後下腹痛- 女孩板 的評價
- 關於跑步下腹痛 在 為什麼跑步肚子痛,如何預防?我知道這些後肚子再沒痛過 的評價
- 關於跑步下腹痛 在 Re: [問題] 慢跑下腹痛- MuscleBeach - PTT消費區 的評價
跑步下腹痛 在 中醫爸B - 馬琦傑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兒童偏食】
🙋🏻♀️醫師、我個女偏食,浄係鐘意食菜,唔食肉?有咩可以比佢食令佢食野?
💁🏻♂️通常我都會話,你了解偏食原因先!
🤔一般偏食分先天和後天影響,以我見過咁多小朋友的偏食問題,多以後天因素為主。
-------------------------------------------------------------------------
先天因素�👉🏻味覺的天性 - 孩子對味覺的偏好;甜味則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會喜歡的,吃太多甜引發「糖震」直接影響孩子發育。
👉🏻身體功能異常 - 腸胃敏感的孩子,吃了某些食物後可能引發腹痛腹瀉,如奶敏感、麩質敏感。脾虛型小朋友也會食慾不振,便便不成形。
解決方法:了解孩子的體質,再設計返孩子需要的餐單。脾虛孩子的其中一個幫助健脾的方法,就是每日飲紫淮山水。
-------------------------------------------------------------------------
後天因素�👉🏻照顧者飲食習慣不正確 - 如照顧者本身有偏食的習慣,孩子習慣了不營養不均衡的飲食,如媽媽喜歡吃杯麵,3歲的小朋友也一起吃,小朋友口味越來越重,已經不喜歡正常的飯餐。
解決方法:照顧者的身教才是最終的方法。叫個小朋友唔食,但自己係咁食,你覺得有用咩?
👉🏻食物太單調
每天重復同一款食物,孩子吃膩了,怎會有胃口?有個例子,媽媽每日給都是白灼菜白灼肉和飯,認為最健康,但原全引不到孩子食慾。
解決方法:其實轉一轉煮法,就能比孩子新鮮感。例如粟米,可做牛油粟米、蒸粟米、粟米旦餅、粟米汁、粟米湯
👉🏻之前不良的經驗 - 咬很久都咬不斷,或是曾經在吃某樣食物時卡到喉嚨,形成一些不愉快的經驗,又或產生害怕的感覺。有個小朋友不吃蛋,尤其是蛋黃,原來之前媽媽煮的熟蛋黃,又硬又鯹味,小朋友好難吞下去。
解決方法:少量開始,慢慢鼓勵,又可轉換煮法,我教這個媽媽用 scramble egg 方法煮蛋,逐少嘗試,小朋友最後愛上食雞蛋。
👉🏻錯誤的教養觀
因基於補償的心態,就會給很多零食來安撫,久而久之,光是吃這些垃圾食物,孩子就飽了。有個小朋友一扭計,她媽媽就給小朋友熊仔餅,糖果,最後連飯餐都不肯吃,媽媽伯她餓,唯有繼續吃垃圾食物。
解決方法:鼓勵可用貼紙、去公園、玩遊戲,一定不是用零食。
狠心一點,給他們一個餓的機會,search 返【給小孩小小肚餓空間,有助提升發育】了解多少少比孩子的肚餓好處。
👉🏻缺乏運動- 運動不足的孩子,能量消耗量過少,缺乏飢餓感而不想吃。
小朋友每日都有不同課堂要上,回家已是傍晚,吃完晚飯後就要睡覺。
解決方法:每日30分鐘運動,無論單車、跳繩、跑步等;讓孩子好好出一身汗。
👉🏻餐桌上氣氛差-提供孩子一個愉快的用餐環境,因為過度負面情緒,帶给孩子心理及生理問題。有個小朋友不太喜歡食飯,原來心理負擔是因為爸媽常常吃飯炒架,又會鬧小朋友。
💁🏻♂️兒童嚴重偏食出現營養不均衡,五臟和大腦因得不到正常的營養供應而致發育進一步惡化。所以,盡早糾正才是上策。
👉🏻小朋友成長關鍵-食得、瞓得
❤️不再脾虛腎虛,有助長高長肉
即冲紫淮山👉🏻👉🏻 https://bit.ly/33A9l9h
黑豆穀物粉👉🏻👉🏻 https://bit.ly/3fyIi3y
❤️助孩子穩定情緒,放鬆心情
養肝綠茶粉👉🏻👉🏻https://bit.ly/3gInB7s
有機麥芽糖👉🏻👉🏻https://bit.ly/3rY9RZB
MCT oil 有機椰子油中鏈油 355ml👉🏻👉🏻
https://bit.ly/3sd11r7
有機亞麻籽油236 ml👉🏻👉🏻
https://bit.ly/2VOZD1Q
❤️睡得好是長高關鍵,提升睡眠質素
沉香茶︰https://bit.ly/3rSOEiw
沉香手串︰https://bit.ly/3qusJho
#暖養孩子 #暖養飲食 #由細做起
#發育 #幼兒 #健康飲食
如果大家都想得到第一手健康寶寶療理資訊,請加入中醫爸B - 馬琦傑醫師👶🏻健康寶寶資訊谷,一齊育成健康寶寶!!
加入健康寶寶資訊谷鏈結
https://chat.whatsapp.com/FywtZ0Ah8b49wkzNRe7APp
訂閱我的 YouTube Channel:
https://bit.ly/2LAlMeQ
跑步下腹痛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防疫生活兩週多了,大家都有居家運動嗎?
有朋友樂觀地對我說,現在剛好可趁居家放無薪假好好練一波來增肌。
我要直白的說,想要靠居家運動達到增肌,效果其實相當有限。因為不管訓練課表、飲食菜單是什麼,增肌的關鍵還是漸進式超負荷訓練,光靠徒手訓練、小啞鈴的居家運動,增肌效果最終一定會因為阻力沒上升而停滯。
也有朋友焦慮的問我,一直待在家運動量變少,肌肉是不是會流失啊!簡單來說,原本訓練量越大、肌力越強的人,因居家運動無法達到過去的強度,肌力多少一定會流失。但若平常就沒有規則訓練、強度不高的族群,只要持續有阻力訓練,肌肉不會那麼快就不見。
我認為居家運動最重要的目的並非減脂、增肌,而是維持大肌群、關節活動度,提升心律、維持心肺基礎功能,避免因久坐造成腰痠背痛、水腫。另外,疫情升溫大家不免焦躁不安,運動後通常能轉移注意力、減少負面情緒。因此當朋友質疑居家運動無效時,我就會開玩笑地反駁「當然有!有開心的效果啊!」
以我個人為例,因無法去健身房壓大重量,只能以訓練量來彌補強度的不足。安排上則是一天跑步機30分鐘,會調坡度同時訓練下半身肌力,強度抓在有點喘但還可以的程度。隔天,則是使用壺鈴做全身性的肌力訓練,時間也是三十分鐘左右。維持每天都有運動的節奏。
肌力訓練的動作我會以健力課表的輔助動作為主,避免動作控制變差、解禁時連正確深蹲都忘了!同時注意到每次的菜單都有訓練到大肌群及重要關節(髖關節、肩關節)的活動。好比壺鈴、酒杯蹲,能強化核心控制;單腳抬高蹲可強化下肢肌力。這些都是提升背蹲舉動作控制的極佳輔助項目。其他我還會做的還有羅馬尼亞硬舉、後跨步蹲、甩壺鈴等。
上肢動作則以伏地挺身、壺鈴肩推、單臂划船為主,注意「推」、「拉」兩個象限都有活動到。尤其是現在居家時間多,很多時間都是窩在電腦前打字看文章,我會設定鬧鐘一小時就起來做幾下單臂划船或伏地挺身,避免上半身
固定同一個姿勢太久,造成肩頸痠痛。
因此我會建議大家可添購簡易的跑步機或健身腳踏車,如果有重訓基礎的人可購買壺鈴或是可調式啞鈴,端看個人經濟和居家環境做選擇。
另外我也有注意到有些人會在頂樓跳繩、甩壺鈴,不但可呼吸新鮮空氣,還能曬曬太陽補充維他命D,令人非常羨慕。
**孕婦族群更需要利用居家運動減少不適
至於孕婦族群,我認為更是需要居家運動。因為相對其他人,孕婦更容易因居家防疫,出現上述的不適狀。像是為了減少出門,日常採買一定都是由同住家人來做,活動機會更少、肚子大起來也更易水腫脹氣、久坐則會因血液循環變差導致宮縮、喘不過氣。而承載著另一個生命,媽媽可能更容易焦慮失眠。這些都可以藉由居家運動獲得改善。
那孕婦該如何選擇居家運動呢?如果有重訓或瑜伽基礎的人,當然可繼續在家練習。沒基礎的,網路上其實也有很多居家運動影片可跟著做。只要沒有出血、規則腹痛,不會喘不過氣,基本上都是安全的。挑選影片的原則,我認為越簡單越好,避免動作太過花俏無法正確執行,反而效果打折扣,甚至因動作不熟悉而產生運動傷害。
其中,特別不適合孕婦的動作包含比如捲腹、仰臥起坐,因為只單獨強化腹直肌,可能增加腹直肌分離風險。跳繩、波比跳等跳躍式的動作則有跌倒風險也會造成膝蓋負擔。另外有些平躺的動作如死蟲式、臥推也可能因下肢血液回流差,而造成喘或頭暈,須特別注意。運動完,稍微有點宮縮實屬正常,通常補充水分就能獲得改善。
當然還是要強調,每個孕婦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針對居家孕婦如何安心運動,我預計在這週六晚上九點半臉書上直播,除了針對運動安全原則說明外,也會盡量回答孕力媽的問題喔!
跑步下腹痛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耐心,步上信念之路 智翔的撞牆期出現了?! ft. 葉日鴻】
長跑考驗耐心與體力,撞牆期人人都會有
調整步伐談起來容易,但實際上又該如何辦到?
智翔愛運動第六站,跟著智翔小葉一起 Run!Run!Run!
long-distance running(長跑),在田徑賽場上,一般常見的長跑項目有5000公尺、一萬公尺、半馬(約21公里)、全馬(約42公里),日前在桃園市運會的文章中曾提到,智翔對於短跑競速的喜愛,求學過程只要遇到運動會,總會報名100公尺的衝刺,享受那風馳電掣般的競速快感,而這次遇上了急需耐力的長跑項目,算是一大挑戰。
這次邀請到的合作嘉賓,是智翔愛運動系列唯一一位現役選手,今年在全大運完成五千、一萬雙金連霸的葉日鴻選手,關於撞牆期這題,小葉說,撞牆期其實每個層級的選手都會遇到,無論是練習還是比賽中,諸如側腹痛、身體僵硬、呼吸急促等等,而作為一個長跑選手的訓練強度,可以擁有更高的忍耐力來克服,但遇到撞牆期不僅僅靠意志力就行,適時的調整步伐、呼吸,都是有其技巧的,耐心的傾聽來自身體回饋的聲音,是通過撞牆期的不二法門。
而在訓練過程中,任何來自親朋好友與教練的幫助、支持,都是讓小葉能夠繼續邁步向前,持續努力的動力,小葉說道,在最累的時候堅持下去,跑出去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信念;對我而言,也能夠在目前的生活中,慢慢體會這句話的道理,生活中難免也有撞牆期,如何去放慢步伐、調整呼吸,將「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的生活哲理實踐在生活中,在困頓疲勞之時,持續累績收穫,將事情做到完美,將是我接下來的目標。
小葉的故事,激勵著每一個,在人生路途中長跑的你我,關於未來的目標,小葉說,希望在2020東京奧運挑戰馬拉松項目,那是每一個運動員夢寐以求的殿堂,祝福小葉能在未來創造更多佳績,也邀請大家一起為我們的桃園囡仔加油,一起衝衝衝吧!
#智翔愛運動
#耐心步上信念之路
#Running
EP.1【創新,傳統的華麗轉身 從CrossFit定義創新 ft. Poshu】https://npptw.org/Cj7Z3u
EP.2【準備充足,勇敢出擊 蘊含在勇氣之中的知所進退 ft. 范Sir】https://npptw.org/QdOpU4
EP.3【熱情,奔放的挑戰學習 中東肚皮舞初體驗 ft. Ivy】https://npptw.org/nbuRRY
EP.4【自由,突破框架完成目標 一起到公園街頭健身吧! ft. 朱俍華】https://npptw.org/PwmlWw
EP.5【尊重對手,全力拼搏 球場上最紳士的羽球運動! ft. 黃美菁】https://npptw.org/2MTNF4
👉|簡述:期待乾淨與健康的新桃園《九大政見願景》https://npptw.org/kWScg6
👉|簡智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jianzhixiangnpp/
跑步下腹痛 在 雨僑Ava Li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0後、零運動、身體差、日夜顛倒,兩個月前我萬萬想不到我也可以成為一個長跑運動員,最近,我完成了人生第一個十公里賽事,另外兩個半馬比賽都即將來臨,其實開始跑步第一天,已經輕輕寫過一篇脫廢宣言,可是當中困難重重,甚或是我自己都怕教壞人,或者被列入失敗個案,於是便沒有再update大家,我知道這種想法非常無謂,事實上練跑過程中我已經得到最想要的:規律的運動、有系統的訓練、強壯的身體。現在成功了,我希望跟MORE的讀者們分享一個虛弱中女如何從零開始跑到十公里的經過,加上實際戰略。
為了跑步賽事,幾十歲人重新開始寫日記,因為我要記錄下每一次訓練的成果和感受,現在看回第一頁記憶猶新:我那三分鐘收工的紀錄,當時認為,我可能還是沒法完成比賽了。頭一星期,莫講話任何系統訓練,就算要我跑五分鐘,都非常困難,不要問我這副身子是如何練回來的,反正來到今時今日,過去已經不重要。既然程度、資質如此低劣,連教練都嚇一下,我們只好從「跑五分鐘」開始,跑五分鐘,休息十分鐘,再跑五分鐘,如是者希望無論如何龜速,每次見教練加起上來至少有跑到30分鐘。大概用了一星期,終於脫離廢人境界,咦?其實又比我想像中快喎!
接下來的幾星期,終於可以進入真正的系統訓練,每次跑800米至一公里熱身,然後開始拉筋,在拉筋之前先緩步跑的好處是身體開始warm up, 血液開始流通,皮膚、肌肉都暖起來,便不會出現拉傷的情況,拉的幅度也會比起完全冷的身體提升了。你懂我的,我會嘗試挑戰定律,於是有一次,訓練前輕輕拉了一下,就開始長跑,結果不足一公里,腿部便受不了開始痛,已經很久沒有發作的小腹痛,更是非常嚴重,我認輸了,往後的日子我都非常重視熱身跑,十公里的比賽,用兩公里來熱身再拉筋,絕對正常不過。warm up 800米,拉筋後,教練為我設計出不同的系統,有時跑15分鐘,休息,再跑15分鐘,有時跑兩公里乘二,有時十分鐘三次,我每次都可以僅僅完成,然後每個session加長,20分鐘兩set, 3公里兩set, 終於到一天他認為時機到了,就會叫我連跑5、6公里,然後又回復跑sessions一星期,如是者每兩星期,便有一次長度新紀錄,有效率之餘令我覺得甚是鼓舞。記得三個月前的專欄,我把跑步形容為公司焗我去做的工作,現在為了跑步,我願意作出某程度的犧牲,做不完的工作不理會,注意休息睡眠,完全徹底地拒絕任何酒精飲品,因為經驗證明,一飲酒,功力便大打折扣,有時我會問自己,其實這算是犧牲嗎?答案是:跑步令我重新審視我的生活態度和人生意義,現在,我會選擇真正對自己有益的生活方式。
Sent from my iPhone
跑步下腹痛 在 『運動J計畫』 EP10 你跑步時也有側腹痛過嗎 ... - YouTube 的必吃
『運動J計畫』 EP10 你 跑步 時也有側 腹痛 過嗎?就是 跑步 跑到肚子在痛! · Comments98. ... <看更多>
跑步下腹痛 在 問跑步後下腹痛- 女孩板 的必吃
大家午安,我自己最近正在練跑,跑完後會有下腹就像生理期經痛一樣的痛感,(非側腹痛或絞痛),有時候只是微微的痛,若稍微激烈一點就真的痛到受不了 ... ... <看更多>
跑步下腹痛 在 Re: [問題] 慢跑下腹痛-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以下是我的通識課 運動與健康 的上課內容
我把他貼上來給大家參考
運動中的側腹痛
‧ 是體育活動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症狀
‧ 好發生在初次運動、偶而運動或停止練習已久,
又重新開始劇烈運動者身上
‧ 在中長跑、馬拉松、競走、自行車和足球、籃球
發生率較高
‧ 大多在安靜時不疼,運動時才出現
‧ 而疼痛程度往往與運動量的大小,運動強度、運
動速度等因素成正比
側腹痛發生原因(一)
‧ 缺乏身體活動、體能水準較低或精神緊張者
– 運動時身體的血液會作大幅度的重新分配,體能
狀況不佳或緊張者在從事運動,由於缺乏身體活
動的經驗又無法控制運動的速度,使得內臟器官
中的功能和血液循環都還沒有提高到應有的速
度,就增加了運動的強度,造成身體
器官的不適
– 尤其是心肺功能趕不上肌肉工作的需要,造成呼
吸肌換氣不足,造成疼痛。
側腹痛發生原因(二)
‧ 未做準備運動
– 運動前準備運動做得不充分
– 開始運動的速度過快。使得內臟器官功能還沒有提高
到應有的活動水準就加大了運動強度
– 特別是心肌力量較差時,心臟跳動尚未調整,影響靜
脈血回流到心臟的血量,下腔靜脈壓力上升,肝靜脈
回流受阻,從而引起肝脾充血腫脹,增加肝臟、脾臟
被膜的張力,使得被膜上的神經受到牽扯,發生疼
痛,其疼痛性質屬於脹痛或牽扯性疼痛
– 肝臟的疼痛發生在右側上腹,脾臟則發生在左上腹。
側腹痛發生原因(三)
‧ 呼吸與動作節奏配合不良
– 人體主要的呼吸肌是橫膈膜和肋間肌
– 運動中未注意呼吸節奏與動作的協調,未注意
加深呼吸,以致呼吸肌活動紊亂,呼吸急促且
短淺,呼吸肌收縮不協調,又過於頻繁,使得
呼吸肌發生痙攣或細微損傷
– 疼痛性質多為銳痛
– 與呼吸活動有關,患者往往不敢做深呼吸。疼
痛部位以側腹部較多見。
側腹痛發生原因(四)
‧ 飲食不當
– 如飯後未待食物消化過早參加運動,運動前吃得過
飽、喝水過多,空腹鍛練(胃酸或冷空氣對胃的刺激)
等,都可引起胃痙攣
– 疼痛部位通常位於左上腹部。運動前吃了容易排氣或
難消化的食物(如豆類、薯類、韭菜、牛肉等),會引
起腸蠕動增加或痙攣
– 疼痛部位在肚臍周圍
– 存留在腸中的糞便刺激也可引起腸痙攣,其疼痛位置
多位於左下腹部。
側腹痛發生原因(五)
‧ 腹腔內、外疾病
– 腹腔內疾患以肝炎、膽道疾病(如膽囊炎、
膽石症、膽道蛔蟲症等)、消化道潰瘍、慢
性闌尾炎、腸道寄生蟲病(以蛔蟲最多)
– 腹腔外疾病以腹肌痙攣、腹直肌慢性損傷
等為主
側腹痛處理方式
‧ 運動中發生腹痛時
– 即應減慢運動速度和降低運動強度
– 一般情況下,只要調整呼吸和運動的節奏、加
深呼吸(或作深呼吸)、用手按壓住疼痛部位
或彎著腰跑一段距離,疼痛即可減輕,甚至消
失
– 如果無效,或疼痛反而加重,就應停止運動
– 做手臂向後向上的背伸動作以拉長腹肌,或進
行腹部熱敷
– 如上述措施均不見效,就應請醫生診治
側腹痛預防方法
1..要加強體適能,提高身體的生理機能。
2.合理的飲食安排
.. 飯後須經過一定時間(一‧五小時以上)休息後再進行較劇
烈的身體活動,運動前不宜過飽或過餓,也不要飲用過多
的飲料,不吃難以消化的食物。
3.運動前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
.. 適當的運動強度,運動中注意調整好呼吸節律,中長跑時
要合理分配速度,先慢後快,最後再以慢跑結束。
4及早就醫檢查
對於各種慢性疾病引起的腹痛,應確認診治,徹底治療。在
疾病未痊癒之前,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身體活動。
資料來源:成功大學 林麗娟教授
我總結一下好了
簡單來說就是循序漸進 慢慢加強體能
不要做出超出負荷代多的事情
飲食作息正常規律 做運動不要太餓或太飽
保持順暢呼吸
熱身
以上
--
https://www.wretch.cc/blog/pptt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104.169
※ 編輯: jason8936 來自: 140.116.104.169 (05/23 12:3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