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會文化研究作者普茨曼早在八十年代就預言,人類文明毀於「娛樂至死」。這本書呼應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指工業技術最終會統治人類,成為奴役人性,令人喪失獨立思考的新的極權。
但這位作者當時批判的「娛樂」,僅僅限於電視,他還沒有看到電子網絡世界的威力。
如果電視販賣的是生活的膚淺、無聊、瑣碎,網絡足以將這種膚淺、無聊、瑣碎放大一萬倍也不止。
當年他對電視取代印刷傳媒的憂慮,今天看來完全不值一提,網絡已經取代了所有傳媒,網絡的即時迅速、無處不在,無所不有,已經幾乎取代閱讀,同時壓抑理性思考,普茨曼當年預言「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成為娛樂的附庸」,如今已經生米煮成熟飯,終於由網絡接替電視,完成了人類精神世界的一場大革命。
挪威有研究稱,人類整體智商從七十年代開始有下降趨勢,原因和減少閱讀,沉迷上網有關。研究結果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工業技術革命,改善生存條件,教育普及,醫療昌明,本應令人變得愈來愈聰明,但這只是一廂情願的過度樂觀。
正如互聯網面世的時候,也是一片歡呼,許多人以為是實現天下大同的契機:從此人人變得頭腦開放,眼界寬廣,知識共享,自學成材,權威瓦解,而每一個人都享有發言權和表演空間,人也愈來愈平等。
但是美好願望敵不過人性的缺陷,智能手機、互聯網、電子遊戲所塑造的電子新世界,已經開始重新塑造新一代人種,以適應虛擬世界的新生活,正如香港人評論工業化的快餐是「雞無雞味」,未來肯定也會有「人無人味」的慨歎。但是,像許多科幻作品的預言,人性虛妄脆弱,漏洞百出,可能還是智能機械人更安全可靠一點。
赫胥黎天演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ERROR自肥企画》大結局最後一節到底講咩? 】
看了兩次,實在無話可說。
早在節目出街之前,從維基百科知道《ERROR自肥企画》第十五集的名字叫〈電視?為什麼?〉(テレビ なぜ?)之後,也會預計到「無制限OT編集団」是有話要說,只是沒想到在最後一節大約10分鐘的時間裏,在「格仔導演」劉諾衡(Mike)帶領下,無論畫面表達,以至講稿的含義和深度,都為香港電視史寫下新一頁,從中反映「無制限団隊」不甘於製作庸俗節目的野心和決心。 (重溫第十五集:https://bit.ly/3ufviVW)
片段開首,「Mike導」已用字幕說出製作動機,再於畫面上,複製庵野秀明監製的經典動漫《新世紀福音戰士》最後一集(第26集 ─〈在世界中心呼喊愛的怪獸〉/〈世界の中心でアイを叫んだけもの〉)最後一幕,並邀請「Mike導宇宙」裏出現的陳欣妍、沈殷怡(《美女郊遊遊》)和新晉男子跳唱組合P1X3L的吳啟洋 (Phoebus)、歐鎮灝(George)和葉振弘(Marco) (《大海男兒》)與ERROR四子共演這幕戲,「無制限団隊」所有成員也有份客串。
這段劇本長達八分鐘,對白乍聽零碎沒意義,其實訊息量極高,既用意識流的方式帶出電視製作的存在價值,也呼應美國著名媒體文化學教授Neil Postman於1985年推出的經典文化研究著作《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書中講述人類正陷入一個只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年代,他以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在小說《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中提出的見解作為論證,指觀眾因為過份沉淪於電視播放的那些偏向娛樂性、庸俗化與碎片化資訊之中(放諸今天即是互聯網內容),就算沒有「老大哥」和監控系統的出現,人民也很容易會被支配。
將上述資料套用在《ERROR自肥企画》之中,就會明白「Mike導」和「長毛暉」(編劇麥可暉)是想借這一段文戲,解說為何要拍《自肥》,亦希望帶出「娛樂節目也可以追求深度,而並非純粹只為娛樂」、「必須由大家一同盡力去實現理想,不要停止嘗試」、「觀眾要時刻保持理性,免受劣質資訊支配」幾個重要想法。當然,對白中尚有大量暗號歡迎大家自己對號入座,「文明總會勝利,係信念!」、「只要一日你仲留喺呢一片土地上,每一個人都用自己嘅方式,喺自己嘅崗位戰鬥,一個人唔會成功,但如果每一個人都盡力嘅話,每一個人都盡力嘅話……!」這兩段,最有感覺。 (參考「EVA教識我們的事」:https://bit.ly/3bNemzE)
坦白講,這一集這一節,內容是艱澀的,不能三言兩語間夠講清楚,我嘗試在有限的時間裏看「Happy Kongner」Happy Kongner 快活角落頭 的YouTube短片(https://bit.ly/3ytxufI) 和朋友提供的文字解讀,從而整理資料給大家參考和討論,若然有錯,歡迎指正。再一次多謝「Mike導」,再一次感激「無制限OT編集団」,在2021年為失落的香港人製作《ERROR自肥企画》,一個必然成為今年最佳電視節目,沒有之一。最後要講一句,無論《ERROR自肥企画》有多精彩,也得靜靜地拍掌,討論、分析和讚賞要適可而止,切忌過份吹捧,而變成奸佞小人的狙擊目標,就讓「無制限団隊」繼續自由地創作下去吧!
相片提供: instagram.com/alfred_cho
【 ERROR ╳ 格仔導演系列報道 】
助理編導Rain P因「自肥」IG粉絲破萬:
https://bit.ly/3yynHVQ
《睡到三點》的創作理念:
https://bit.ly/3ynR2lw
《無制限OT編集団の行動綱領》MV點擊突破150萬:
https://bit.ly/3oDoNL3
「無限制OT編集団」的社會責任:
https://bit.ly/33XZ5Y9
「Mike導」承認兩年半前已構思「鳳凰不死鳥整蠱大計」:
https://bit.ly/3wixIo5
自肥可恥,但很感動:
https://bit.ly/2QiqUY4
「Mike導」IG暴升:
https://bit.ly/3eE91wd
「Mike導」親解《ERROR自肥企画》主題曲原因:
https://bit.ly/3xYwK22
《美女郊遊遊》第十集以山步行呼應亂世:
https://bit.ly/3wcjq8v
《花姐ERROR遊》的神奇魔法:
https://bit.ly/2QWOgTv
「格仔Mike」執導《我們很帥》MV兩萬蚊搞掂?
https://bit.ly/2QPvjCl
睇完開開心的《美女郊遊遊》:
https://bit.ly/2SNGb41
《美女郊遊遊》之陳欣妍係「保錡2.0」?
https://bit.ly/2RSrBb2
(22052021)
#游大東影視筆記 #游大東 #error自肥企画 #無制限ot編集団 郭嘉駿 Denis Kwok 193 何啟華 DeeGor Ho 梁業-肥仔 Poki 吳保錡 格仔mike導絕對應該有應援會 William on the way 做乜膠睇電視 我睇咗啲乜嘢 港人講電視 港女講劇 The Culturist 文化者 午夜翻牆 葉一知 潘小濤 gregory wong 王宗堯 美劇咁樣睇 查映嵐 Chachacha 丹尼爾 vs 陳恩能
赫胥黎天演論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火⠀ ⠀ ◎陳克華
⠀
東區大火。大火
聚集了無數優閒步行的拐杖和眼鏡,交通
迅速進入巔峰柏油熔化
電話機歇斯底里
水,會議上重新提出檢討
一女子慌忙移開曬在消防栓上的褻衣
遠處一杯咖啡裏出現巨浪
愛侶們牢固的視線被打斷,些微茫然
因為才看過一部耗資千萬的電影
許多特技演員的頭髮和屁股紛紛猛烈著火
日常的字裏行間
陡生許多意義:東區大火
排版的鉛字工人
已有十年未曾圍觀火災
警察慌忙糾正街頭戲水,呵
一群不看報紙的年輕街頭表演者,
正面和法律輿論公共秩序起了衝突
水,被某種壓力送至十三樓
打翻了盆景打濕了文件
許多鋼筆的盟誓因而溶化因而
日常的字裏行間
也流失許多意義:東區大火
許多防火梯依舊寂寞地
出現在建築高大而頹廢的側影裏
在都市酸性的空氣中銹蝕剝落
貓狗們濕濕的蹄印
繞過許多蒐集垃圾的地方
離開了金屬發燙
慾望頻於溶解的大火的東區
⠀
東區大火。西區此刻正沉浸在飽滿恬靜的雨裏
一朵急迅消瘦的都市雲
無力地,最後一次擁抱
足下的泥土。八六年夏
和平的臺北上空所見。
--
◎作者簡介
陳克華,1961年生於臺灣花蓮,臺北醫學院畢業,美國哈佛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曾參與「北極星詩社」,並曾任《現代詩》主編。榮總眼科主治醫師;陽明大學、輔仁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副教授。曾獲中國時報新詩獎、聯合報文學獎詩獎、全國學生文學獎、金鼎獎最佳歌詞獎、中國時報青年百傑獎、陽光詩獎、中國新詩學會「年度傑出詩人獎」、文薈獎等獎項。文字出版有詩集,小說集,散文集等近四十冊,有聲出版則有「凝視(陳克華詩歌吟唱專輯)」(巨禮文化),近年更從事視覺藝術創作,舉辦多次展覽並獲獎。近年來並有日文,德文版詩集出版。
--
◎小編旭鈞賞析
東區作為台北市的繁華象徵,遠遠不只是繁華而已。當我們談及作為都市的台北時,我們談的不是台北,而是都市的想像:巨量、迅速、有序。然而,都市絕對不是井然有序的空間,理性化的設計、簡明的視覺結構往往都在市民的種種行動中被打破。同時,巨量迅速卻又訴求有序,恰恰顯示了都市運作對於失序的容忍度極低。
如此,一個都市空間發生了大火,讓交通迅速進入巔峰、吸引閒人圍觀。「拐杖和眼鏡」提示了群聚者的屬性,然而,人在這裡消失了,只剩下物。聚集在此的是「拐杖和眼鏡」,年長者被抹除於都市的街道。強調「拐杖和眼鏡」,也提示了不便的行動能力、需要輔助的視覺。阻礙都市巨量、迅速運作的人並非以人被考量,而是以其屬性被考量。
持續閱讀,我們會發現各種度量的上升:交通「巔峰」、柏油「熔化」、電話機「歇斯底里」。都市的運作是巨量而快速的,而在失序情況下,焦慮驟升。「會議上重新提出檢討」明顯是都市管理者的會議,但「重新」是一個諷刺的語彙,諷刺官僚化的都市治理。都市治理的官方也包含警察,而警察正「慌忙糾正街頭戲水」。
都市也有常民的生活。火災時的戲水、圍觀火災的鉛字工人、街頭表演者,都不在都市的秩序中。秩序阻止一些日常互動與意義的生產,而失序使這樣的連結重新發生。人們走出原本的運行軌道,「已有十年未曾圍觀火災」是一種時間向度的震撼與奇觀。「警察慌忙糾正街頭戲水,呵」也是從秩序中鬆綁的人們與秩序維護者間戲謔的互動。當然,失序也摧毀一些原本秩序內的意義生產:存放於大樓內的文書、契約,象徵科層化、守法的組織管理。都市裡的關係終究也難以控制,或者維持某種不變的秩序。
都市也不均質:時間向度的震撼,是「圍觀火災的鉛字工人」,以及「一群不看報紙的年輕街頭表演者」。資訊媒介的轉變就在四行詩中呈現出來,而隔了幾行的「鋼筆的盟誓」卻又呈現紙本的依賴。時間向度的震撼也存在東區繁華街道隱藏的寂寞防火梯、城市動物、垃圾集中地。這裡雖然「離開了金屬發燙∕慾望頻於溶解的大火的東區」,卻也承接著來自東區的「酸性的空氣」,承擔著蒐集垃圾的責任。它們沒有真的離開東區的慾望,而是被東區慾望「高大而頹廢的側影」籠罩著。
詩末,東區大火與西區的恬靜做出了明顯的對比。在台北都市發展的歷史情境中,與早被開發並逐日沒落的西區相比,東區不否為一個精緻的、嶄新的「美麗新世界」。在赫胥黎(Huxley,A. L)的著作中,美麗新世界作為諷刺科技進步、社會文明卻因此倒退的象徵。與此同時,東區與西區的對比凸顯了都市情境分裂的張力,並表露出都市間的發展亦不均質的特性。在東區都心,有產階級使這座新興城市活力滿盈、欣欣向榮,但東區的蓬勃發展卻更加速了西區的頹敗。然而在本詩中,詩人選擇操弄現實中都市運作的邏輯,更進一步作出警示:所謂嶄新都市的秩序實是最不堪一擊的。此地頻於流動的慾望都像火勢,沒有止境地擴散,就連水也無法澆滅,只是更助長了所有破壞。與此同時,「西區此刻正沉浸在飽滿恬靜的雨裏」,象徵了西區因沒落而被雨澆熄的慾望,也使它反而在與東區的滾燙相較之後顯得格外冷靜。
於東區與西區的二元對立下,我們無從辨認什麼才是真正的「台北現代性」,因為兩面事實都正在發生、我們也無能下定判準。但可以肯認的是,本詩敏銳地捕捉了八零年代台北都市化的進程,並在詩句中留下了能供後人追跡的線索,箇中涵義值得細思。
—
美術設計:浩瑋
圖片來源:浩瑋朋友的眼睛
—
部落格: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6/blog-post_19.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大火 #陳克華 #台灣 #都市詩 #都市裏的台灣 #東區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