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值得一看的紀錄片
#資訊年代的恐怖與焦慮
.
「你們創造了這個(網路新聞)?」記者。
「”擊倒騙子希拉蕊”,對。然後我們做了創意內容,好幾百種不同的創意內容,我們放上網站,我們把資料放進網路的血管裡,然後看著資料成長,這種東西就會滲透進網路社群,逐漸擴張,但沒有品牌,所以找不到來源,也追蹤不了。」
.
英國脫毆、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與發展中國家政局之間有什麼關聯?網路使用者接收到的訊息是湊巧看到或者經過程式篩選後,選擇「你」該看到什麼消息?假新聞的殺傷力究竟有多龐大?我們是否擁有足夠的能力去辨識新聞的真偽?
.
Netflix紀錄片《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帶領觀眾一窺英國劍橋分析公司如何利用臉書用戶個資,影響美國總統大選與英國脫毆公投,例如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利用「擊倒騙子希拉蕊」口號與字母中(騙子Crooked)的OO做成類似手銬的圖像,造成選民( #依據數據分析找出比較容易被說服的群體)對候選人的負面印象。
.
事實上,這類資訊心理傳播戰一直都存在,早年的報紙廣播電視電影,到現在的網際網路,人們被滲透的更深入,也被分析得更徹地(當代人對個資外洩沒有太大的警覺心)。自以為擁有自由意志的我們,或許只是被操控的傀儡?
.
「臉書是設計來壟斷注意力的,將政宣的基本詭計加上賭場賭博的詭計,像吃角子老虎之類的。基本上在玩弄直覺,恐懼和憤怒就是兩種最好用的方式,所以他們創造了一組工具,讓廣告主剝削情緒觀眾,細微到個人程度的定位。世上有21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現實,一旦大家有了自己的現實,就相當容易操弄他們了。」
.
觀賞《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儘管內容談得的是英美兩地事件,但怎麼看怎麼有既視感,這類操控的手段在台灣也不算新鮮,利用鋪天蓋地的假新聞煽動群眾情緒製造社會對立影響選情走向,時有所聞,面對明年2020年大選,只怕這類網路攻擊(影片定義為「#武器」)事件,只會更多不會減少,而身處在資訊爆炸時代的我們,該如何自處?老實說,我不認為自己有辦法識破每一則新聞或消息背後挾帶的暗示與目的。
.
「我們也得知俄國政府在美國利用臉書的工具,有證據顯示俄國情報員創造了”黑人的命也是命”假哏圖,使用者點擊就會進入俄國政府所組織的上街抗議邀請網頁;同時,他們設立了網頁,定位像”藍人的命也是命”等敵對組織,煽動憤怒和仇恨,讓國內自己人翻臉,各個擊破。這些創造來連結我們的平台,現在變成了武器,已經不可能知道什麼是什麼,因為這發生在我們跟朋友聊天或分享嬰兒照片的同個平台上,一切都跟表面看起來不一樣了。」
.
#從他國看見台灣
資訊年代的恐怖與焦慮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非常值得一看的紀錄片
#資訊年代的恐怖與焦慮
.
「你們創造了這個(網路新聞)?」記者。
「”擊倒騙子希拉蕊”,對。然後我們做了創意內容,好幾百種不同的創意內容,我們放上網站,我們把資料放進網路的血管裡,然後看著資料成長,這種東西就會滲透進網路社群,逐漸擴張,但沒有品牌,所以找不到來源,也追蹤不了。」
.
英國脫毆、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與發展中國家政局之間有什麼關聯?網路使用者接收到的訊息是湊巧看到或者經過程式篩選後,選擇「你」該看到什麼消息?假新聞的殺傷力究竟有多龐大?我們是否擁有足夠的能力去辨識新聞的真偽?
.
Netflix紀錄片《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帶領觀眾一窺英國劍橋分析公司如何利用臉書用戶個資,影響美國總統大選與英國脫毆公投,例如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利用「擊倒騙子希拉蕊」口號與字母中(騙子Crooked)的OO做成類似手銬的圖像,造成選民( #依據數據分析找出比較容易被說服的群體)對候選人的負面印象。
.
事實上,這類資訊心理傳播戰一直都存在,早年的報紙廣播電視電影,到現在的網際網路,人們被滲透的更深入,也被分析得更徹地(當代人對個資外洩沒有太大的警覺心)。自以為擁有自由意志的我們,或許只是被操控的傀儡?
.
「臉書是設計來壟斷注意力的,將政宣的基本詭計加上賭場賭博的詭計,像吃角子老虎之類的。基本上在玩弄直覺,恐懼和憤怒就是兩種最好用的方式,所以他們創造了一組工具,讓廣告主剝削情緒觀眾,細微到個人程度的定位。世上有21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現實,一旦大家有了自己的現實,就相當容易操弄他們了。」
.
觀賞《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儘管內容談得的是英美兩地事件,但怎麼看怎麼有既視感,這類操控的手段在台灣也不算新鮮,利用鋪天蓋地的假新聞煽動群眾情緒製造社會對立影響選情走向,時有所聞,面對明年2020年大選,只怕這類網路攻擊(影片定義為「#武器」)事件,只會更多不會減少,而身處在資訊爆炸時代的我們,該如何自處?老實說,我不認為自己有辦法識破每一則新聞或消息背後挾帶的暗示與目的。
.
「我們也得知俄國政府在美國利用臉書的工具,有證據顯示俄國情報員創造了”黑人的命也是命”假哏圖,使用者點擊就會進入俄國政府所組織的上街抗議邀請網頁;同時,他們設立了網頁,定位像”藍人的命也是命”等敵對組織,煽動憤怒和仇恨,讓國內自己人翻臉,各個擊破。這些創造來連結我們的平台,現在變成了武器,已經不可能知道什麼是什麼,因為這發生在我們跟朋友聊天或分享嬰兒照片的同個平台上,一切都跟表面看起來不一樣了。」
.
#從他國看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