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經理人一定要懂的數據分析課》
📣什麼人需要學?
本課程以非計量專業知識之科技經理人為主要招生對象,亦歡迎對於本課程有興趣之學員報名參加。
📣我可以學到什麼?
•培養經理人具問題建構、數據分析邏輯及決策評估的系統化思考能力
•培養非計量背景經理人有效運用數據與分析的能力快速學習
📣黃正魁講師經驗豐富
現任中正大學教授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曾擔任經濟部工業局AI與數據創新專家顧問團
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大數據諮詢委員
台塑集團、臺灣中油、大林慈濟醫院、工研院與聯華電子教育訓練講師、多家企業產學合作、美國Purdue University 與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 訪問學者
專長:大數據 / 資料探勘、資訊管理、IT 價值、電子商務、柔性計算
📣請閱讀講師於哈佛商業評論發表之【HBR導師講座】大數據的基本管理原則https://reurl.cc/od3D9D
📣快點我看課程內容:
https://reurl.cc/jq6z7Z
5/27~5/28 共計12小時
#大數據 #數據分析 #科技經理人 #資料探勘 #電商
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參與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TSSA)第34次會議 為2022年智慧城市展(SCSE)台北-高雄雙主場形式舉辦暖身
今日我代表高雄市政府參加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TSSA)第34次會議,將高雄規劃亞洲新灣區場域設置智慧港區、自動駕駛、無人機、智慧旅運等各項應用的推動現況與各界分享,即將在3月成立的專案辦公室(KPMO),將匯聚高雄獨具的多元地理、海空雙港的發展優勢,結合橋頭科學園區科技產業能量,將為高雄未來發展智慧交通、MaaS(交通行動服務) 、輕軌沿線場域應用,以及智慧醫療、智慧長照(整合長照交通服務) 、智慧救護等面向,提供在地的智慧化服務,此外,透過地下3D管線整合監控應用,高雄將發展為以智慧綠能驅動、整合台灣國家隊資通應用關鍵科技的南向輸出基地,同時也將是讓市民有感的整合性服務。
TSSA為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TCA)推動智慧城市及物聯網發展的策略性組織,自2015年成立以來,匯聚台灣知名ICT廠商,整合各界力量,積極扶植智慧城市產業發展,拓展國內外智慧城市商機,也是高雄發展智慧城市所需借重的民間力量。我代表高雄市府出席今日盛會,聽取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及智慧桿聯盟針對5G智慧桿SIG (Special Interest Group)之籌備及其技術標準化推動之情形,也讓我深獲啟發。
5G智慧杆是未來數位科技佈建密集的重要組成,它除了可應用在高雄現正推行的智慧照明(節能省電),也可透過桿件置入感測器、控制器與通訊模組等物聯網用途,成為高雄智慧城市推動的磐石。另外,針對高雄市政府大力發展的亞洲新灣區,透過智慧桿建置也可成為5G的網路提升訊號覆蓋率的微基地台的基礎設施,以及充電裝置、數位看板等設備載體,如何善加廣泛應用,也是市府團隊積極推動的課題。
向各位關心高雄發展智慧城市的朋友們預告一個好消息,即將在3月23日開始舉辦的智慧城市高峰會暨展覧(Smart City Summit &Export,SCSE),高雄市也會以新南向為題,與跨國城市首長、代表進行工業城市數位轉型與分享智慧城市案例分享交流,並以智慧交通、智慧製造及智慧治理為題偕同多個城市及國內外業界合作,以促成實質合作。此次能與智慧城市展(SCSE)合作,將2022年部分展覧移師高雄展出,以台北、高雄雙主場形式,將原本為期4天的展示,擴大延伸為智慧城市週,屆時必定精彩可期,歡迎各位好朋友來到高雄,共同參與這場盛事!
#TSSA
#SCSE
#KPMO
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智慧眼鏡應用隆重登場 產業界攜手共創未來
林佩瑩 2019-12-11
在使用者體驗掛帥的年代中,人工智慧(AI)結合物聯網(IoT)並搭配逐漸開始商業運轉的5G寬頻服務,以資料驅動所創造的新型態商業模式與服務開啟了新紀元,為了打造值得信賴的使用者體驗,用在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虛實整合應用,智慧眼鏡成為加速人和IoT裝置間溝通介面的一個矚目選項,拜語音辨識與精密的3D定位益臻成熟之賜,智慧眼鏡儼然已成為未來個人化行動裝置的翹楚。
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以下簡稱資策會系統所)於2019年12月6日舉辦「2019智慧眼鏡技術暨應用國際研討會」,聚焦於智慧眼鏡核心感測與顯示技術,以及工業應用軟體解決方案之研發進程,會中並邀請Enhanlabo、Epson、佐臻、見臻、STMicroelectronics、Augumenta等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發表智慧眼鏡最新產品研發趨勢。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羅達生致詞時指出,全球智慧眼鏡銷售量將以140%的複合成長率開創成長契機,我國智慧眼鏡廠商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政府將持續大力支持此一重點領域,讓台灣成為國際智慧眼鏡產業重要的合作夥伴;資策會馮明惠所長特別寄望於台灣產業界與生態系統夥伴與資策會攜手共創智慧眼鏡的全新的發展。
台灣智慧眼鏡產業協會梁文隆理事長更進一步表示,隨著5G世代的駕臨,擴增實境(AR)智慧眼鏡將從B2B商業型態一舉迅速發展到消費性電子產品的B2C模式,當中所需要建構的生態系統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尤其在軟體上的投資,更需要產業界長期的合作與努力,打造智慧眼鏡成為AR、AI與5G的重要載具。
段標:佐臻完整智慧眼鏡產品線與開發平台,打造多樣化服務場域解決方案
佐臻副總經理王献章表示,佐臻7年前因緣際會取得EPSON智慧眼鏡產品的合作契機,而揭開進入智慧眼鏡市場的序幕,打造系列單眼與雙眼膜式的智慧眼鏡產品線,以及智慧眼鏡開發平台,提供模組、系統設計與軟體解決方案。旗下各別場域設計與使用者情境的解決方案,一舉整合了無線通訊、影像、聲音的技術。佐臻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透過資策會系統所的合作專案,擴大軟體開發投資,藉由善用雲端運算,及感測器的整合,整合包括TI與Qualcomm處理器所打造的智慧眼鏡運算平台設計;而外部感測器的整合訴求,除了光學、運動感測器、TOF感測器模組外,還涵蓋外部的毫米波(mmWave)雷達感測器,製作出一系列指標性的解決方案。
智慧眼鏡在應用領域上,包括提供工業廠區巡檢的解決方案,利用追蹤定位打造電子圍籬的應用,在空間區隔巧妙搭配感測器融合技術,及智慧眼鏡所設計的智慧空間(Smart Space)應用。王献章展示智慧眼鏡用在髖關節的置換手術上的引導系統,降低重複手術的發生率,專科醫生希望在手術中從智慧眼鏡獲取直覺性的關鍵資訊,看到未來在智慧醫療領域上的發展潛力。
其他如搭配空拍機,提供工程現場機具施做第一視角的應用,或是用在大型工程工地的管理,搭配智慧眼鏡將工地佈建管線設計的同步呈現,以利工程施工的推展與進行,都有重大的生意機會。另外EPSON與中華電信在指定門市開始搭配智慧眼鏡的銷售專案,讓中華電信的MOD服務能一舉延伸到AR智慧眼鏡的領域,看到智慧眼鏡進入消費性電子的市場,打開國內銷售的序幕。
段標:EPSON微顯示技術與低耗電感測器技術,加速智慧眼鏡拓展消費性市場
精工愛普生(EPSON)智慧眼鏡事業部總經理Atsunari Tsuda指出,EPSON在智慧眼鏡的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光學引擎、影像整合與控制,以及眾所矚目的微顯示(Micro Display)等三大主要技術。Tsuda展示Si-OLED微顯示技術,呈現出3400ppi的超高解析度,透過更細緻清晰的畫質,遠遠的將美國品牌大廠所展示的產品拋在後面。他指出智慧眼鏡的重量極為關鍵,因此強化軟體設計能力,使用有限的感測器打造優異的使用者體驗,將成為智慧眼鏡產品勝出的重要關鍵。Epson所設計的智慧眼鏡看準AR應用的起飛趨勢,隨著改善使用者體驗的設計更上一層樓,將有更令人屏息以待的應用上市。
Tsuda特別感謝與佐臻的合作關係,並鼓勵建立更多的生態系統與供應鏈夥伴,透過EPSON自身的SDK提供,並搭配Android或其他作業系統的SDK,讓軟體設計廠商能駕馭包括虛擬影像重疊(Overlay)技術。他指出使用目前的實際畫面與虛擬影像疊加的功能,可做到支援現場維修作業人員使用AR虛擬化指引的輔助,以及透過遠端專家提供引導與諮詢支援,已完成可行的商業模式應用。而5G通訊網路的整合應用也已經箭在弦上,AR應用已可在日常生活與通用商業範疇上發揮更大的潛力,目前博物館、劇院或電影院的導覽輔助,甚至聽障與視障使用者的輔助系統,都將看到更多的商機。
對於未來應用與展望,EPSON仍持續打造低耗電的技術,開發透過機械動能與太陽能充電的微小型感測器的技術,將對智慧手錶與各式各樣低耗電、體積輕巧的穿戴式裝置產生如虎添翼的應用。除了讓軟體藉此偵測出使用者所在位置,還能判斷使用者的情緒等身心狀態,對於打造精緻的使用者體驗的產品,有重大貢獻,並在市場上創造更大的商機。
段標:可視化的視覺管理,開創智慧空間應用的創新
佐臻產品經理邱慶瑜,談智慧空間的議題,聚焦於使用智慧眼鏡的可視化管理與應用,利用AR技術來界定固定空間中的人、機器與遠距協同的互動關係,利用AI技術有效篩選重要資料並做為流程與運作的引導,搭配專家的遠距協同合作。
資策會系統所組長翁明昉進一步展示智慧眼鏡做為智慧空間虛實融合的重要載具的研發成果,透過疊加或擴增額外的文字、圖形、影像、動畫等資訊,連結真實世界與訊息的交互關聯性,並提高時效性。
資策會協同跨領域合作夥伴,已經實際打造適用於石化、鋼鐵與半導體等領域的解決方案,並進行現場實際驗證與測試。對於提升工作效率,為製造業減少大量的檢修維運成本,同時降低工安風險的成效,展現初步成效。智慧眼鏡的未來隨著軟體與解決方案不斷推陳出新,正蓄勢待發,熱情吸引著消費者的目光。
附圖:智慧眼鏡技術暨應用國際研討會合影貴賓。
資料來源: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30&cat1=40&cat2=10&id=0000574655_5TM7RYVA4HRVD76Z94E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