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藝能秀 中國愛樂樂團演奏貝多芬作品《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第五樂章】
北京時間每晚七點半,一起來CCTV中文欣賞“今日藝能秀”!
點擊帖文頂部的播單“今日藝能秀”,即可觀看更多精彩節目!
訂閱中國愛樂之聲 Chi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頻道:https://bit.ly/366Y6Yj
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第五樂章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忽忽深夜音樂沙龍》田園交響曲
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作品68,是貝多芬於1808年創作的五樂章交響曲。
這部作品,以音樂頌讚也以音符抒畫了大自然。各樂章都有小標題。
《田園》與貝多芬著名的《第五交響曲「命運」》完成於同時,但內容卻大不一樣。
貝多芬天生愛好自然,每天總是花盡大半時間踏遍郊野。他頻繁地離開維也納,為的是到偏遠的鄉郊森林中散步後工作。
在1808年夏天的書信中貝多芬說:「我在灌木、大樹、草坪和岩石間行走的時候,這是多麼快樂啊!因為樹叢、花草和岩石,都能給予人共鳴。」
在他1803年的筆記本中:「河愈大,調愈沈」,說明他如何細膩觀察自然,並且汲取靈感。
《田園交響曲》於1808年12月22日在維也納劇院首演,與《第五交響曲》一同問世。在首演時亦曾以「重拾鄉郊的集體回憶」為題。
交響曲採用雙管制,所需樂隊規模也比較小。
第一樂章:到達郊外,輕鬆的心情
(Erwachen heiterer Empfindungen bei der Ankunft auf dem Lande)
第二樂章
小河旁邊之情景
(Szene am Bach)
第三樂章
村民們快樂的集會
(Lustiges Zusammensein der Landleute)
第四樂章
暴風雨
(Gewitter. Sturm)
第五樂章
天霽後牧羊人感恩之歌
(Hirtengesang. Frohe und dankbare Gefühle nach dem Sturm)
https://m.youtube.com/watch?v=fNXCZXrlX7I
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第五樂章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限制愈大,併發出來的力量的力量就愈大。想像一下一個完全耳聾的作曲家,腦裡冒起一些絕妙樂思,一般的作曲家或會一路彈琴一路在樂譜上摸索和完善作品,但他不能,只能捧著冷冰冰的譜本,寄望點點音符可以轉達所思所想,想世人耳朵裡聽到的和他腦裡想到的樂曲完全一樣,感受到他所感受的東西。他活像一個很想出逃的囚犯,手臂穿過鐵窗向世界投出情書。
這樣寫太煽情,一個高超的作曲家不需任何樂器幫助都可以作曲,一眼掃過總譜腦海自有整隊交響樂團為他演奏,貝多芬經常一個人拿著紙筆到田野下,聽著自然的簫聲作曲,有人就話第五交響曲的主題動機不是命運敲門,而是布穀鳥的叫聲。貝多芬亦都真係有以郊野為題材的作品,名叫田園(Pastorale)的第六交響曲,每一章都有小標題描繪一幅圖畫:愉快到達鄉郊、小河畔、鄉民聚會、暴風雨、雨後牧羊人的感恩之歌。
我想你聽聽第一樂章,奇妙的是它不住地重複一個F大調的動機,卻又不會令人生厭,反引起心靈裡渴望重覆的衝動,這就是我不斷重覆所講的藝術特性:呈現與再現。
不過,我先要強調一點,就是聽交響樂需要一些技巧,與聽歌截然不同。音樂由多條高高低低的時間線組成,一般人聽歌通常只聽到最高音和最明顯的那條線,而模糊了背景。但人類擁有選擇性聽覺的能力(selective hearing),即使聽同一段曲,只要你肯運用心力忽略那第一層聽到的聲線,你就會發現新的聲部;平時你只能聽到小提琴和長笛的高音,練習後你便聽得到巴松管以至低音提琴的彈撥,發掘不易聽見的聲線,再把成功拆解的結構再度整合,於是每一次聽同一首交響樂,你都會發現新的東西,這就是馬勒所講,交響樂包含了世界的一切。這是歌詞永遠到達不了的高度。
給你一個任務,看看你聽不聽到。第一樂章的底部其實有一條暗線,不斷重覆地演奏著fa-do-fa-do-fa-do……,才令全曲如此明快和緊湊。到7:31的時候,你會聽到明亮的曲風突然瀰漫一絲哀怨,像明媚的春光忽然被一片烏雲掩蓋,但很快音樂就撥開雲霧,重見天日。為什麼?因為大調給予人滿足感,小調卻是不協和,所以當樂句由F大調升調至f小調時,你自會感到缺陷美驟然掠過,但在奏鳴曲式的牽引下,我們很快又回到了明亮的F大調了。
記住一個事實:c小調是貝多芬的簽名,也就是說,是金黑色的。
作者
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第五樂章 在 貝多芬- 第6 號『田園』交響曲,第一樂章,從容的快板 - YouTube ... 的必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