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樓下,有一檔小小的報攤。
宛若一警崗大小,書報寥寥可數。
老板是一對姊妹,年過五旬。
櫛風沐雨,外貌比實際顯老。
十多年前,報章雜誌如雨後春筍湧現。
每一間酒樓大門外,左右總有各一報攤,生意火紅。
那時紙業當旺,每一天都有心儀雜誌出版。
綜合的、電腦的、娛樂的、遊戲的、體育的、潮流的…… 就像每人的精神食糧。
兩姊妹看準商機,打算開設一報檔,惜乎附近苦無吉舖。
等呀,等呀,終於大廈要翻新停車場入口,順便增設警崗及一小舖,後者會招租戶。
良機,勿失。
一弄,卻是經年。
先是問卷調查,問住客意見;
後來又審批安全問題;
苦無進展。
兩姊妹,全力周旋,巴結討好請客不遺餘力,業主會換了一屆又一屆,總難如願。
延宕經年,總開得成了;
但又被認為是試點,不得大做。
兩姊妹想:萬事起頭難,至少開業了,熬過去便見曙光。
咬緊牙關,苦撐下去。
報攤慢慢好了,書也多了。
好景,不常。
孰料,過了一年,旁邊開了一間7-11便利店。
客路不同,街坊有情的,心想。
便利店買報送紙巾。
跟吧,看誰倒下?
未幾,OK也開在另一邊。
兩姊妹,堅持輪流看舖,夙夜匪懈幹下去。
天時,轉變。
智能電話興起了。
慢慢地,人們不再買紙看了。
被目為讎敵的便利店可以轉方向,它們賣水果、小吃、餐飲、增值卡了。
大做?連雜誌都一本本摺埋了。
年老熟街坊依舊會來買報紙,但一年比一年少了。
年青人一部電話,便是世界。
我的,只餘一條老路;
黑了,但只有繼續走下去,有一天是一天。
在香港,有多少人曾是多麼的努力,卻敗在那觸不實在的天時上。
天時可指潮流,政策,世道之變,非單指天氣而已。
多少人,窮半生學一種技能,到得滿師時,世界已不再需要?
多少人,花錢去讀一門學問,最後卻得而無所用?
更有多少人,他/她們在其範疇努力不輟;
最後整個行業卻是一朝「摺」,欲哭無淚。
孟子曾言:雖有智慧,不如乘勢,正道盡箇中意思。
試想想:
類似兩姊妹的人,是否在我們身邊俯拾皆是?
還是,
自己也是當中曾親身演繹的主角?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鏡像:創世紀65年詩選(2014-2019)」介紹 訪問主編: 姚時晴 內容簡介: 創作的歷程如同「對鏡」。鏡中有時抽象,有時變形,有時戲謔,更多時候是將「我」隱蔽自身的難題留在現實世界!但也正因為這些難題(這些最幽微的命題),才得到不同於現實的向度與演繹,詩才更顯得可貴...
讎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個應該是最後一個《蘋果日報》專訪了,跟馮展鵬一起做,當然是因為《跑攻籃球》。
————————
【運動人生 】喬靖夫文字×馮展鵬插畫 《跑攻籃球》網上開波
《蘋果日報》2019/10/31
你是武俠小說迷嗎?若果是,一定有追喬靖夫的《武道狂之詩》,也應該知他除了寫作也熱愛籃球,被隊友稱為「中距離之鬼」,50歲的他更常說「老兵打不死」。今次把愛好和專業結合,找來80後插畫師馮展鵬插畫助攻,在網上連載長篇籃球小說《跑攻籃球 RUNNING 5IVE》。「本身8月出,一直延遲,覺得呢個時候宣傳新作似乎唔太啱。不過睇到暴雪聰哥事件後又諗,如果佢喺自己範疇唔係有咁高能力,呢件事件又唔會發酵到咁,所以做好自己、發揮強項,似乎都係重要事。」於是早前就開始網上連載《跑攻籃球 RUNNING 5IVE》。
其實喬靖夫寫的籃球小說配馮展鵬的插畫,在二〇一三年已經出現,那是為Nike宣傳而寫的Kobe Bryant短篇小說。「未寫Kobe小說前,已經留意到馮展鵬嘅作品,見到佢為小說《獵殺天讎》畫嘅封面。嘩!小說封面可以咁靚嘅?」門小雷畫的《武道狂之詩》封面都好靚呀?「講緊嗰陣仲係較小型出版社幫我出書,封面比較簡單。之後再見到佢畫嘅漫畫《密殺戰群》,已經好想同佢合作。去到Nike搵我寫Kobe小說,終於有機會『勾搭』佢,就搵佢合作。」所以這次《跑攻籃球》亦很自然再找他,「其實幾年前已經開始寫呢套籃球小說,不過當時又寫緊《武道狂之詩》,所以比較慢,而家完咗,就決定寫完佢。」
馮展鵬現時替一間美國遊戲公司製作插圖及角色設定,「好早喬靖夫已經mark定話想我畫呢套小說嘅插圖,今次小說亦都比一般多圖,因為有啲畫面用埋連環圖去表達更加好。」製作過程是喬靖夫已經給馮展鵬看了兩本單行本小說份量的內容,喬靖夫說馮展鵬沒有刻意給予故事上的意見,「但有啲細節地方,我係睇完佢嘅圖,覺得可以有更好嘅表達,而作少少內文嘅修改。」
喬靖夫說新作除了網上連載,也會於明年初推出實體書,預定第一部會兩期完,「暫定兩期內容都叫做寫完,不過係可以有後續嘅。」現在小說於文章發佈網上平台Medium連載,作者可以因應付費訂閱讀者的數量及閱讀時間而收費,最近計算稿酬方法是以閱讀時間為準,即是假設某位付費會員每個月花10%時間閱讀他的文章,喬靖夫就可以在其月費中分得10%作收入,而以前的「拍掌(claps)」數目,則只會影響文章在Medium上的能見度,「都係精神上嘅鼓勵。」不過頭幾回連載暫時免費,「始終新題材,希望讀者可以先免費試閱。」他說之後的篇章要付費看,帶點蠱惑地補充:「會去到某個高潮位先收費。」而且這個新連載模式隨時可以為後來的新作者鋪路,「就好似日本漫畫界咁,點樣可以支持到一個漫畫家?就係連載時都有收入,唔需要等單行本推出先賣書賺錢。如果開到呢條路係好好嘅,因為有志成為小說作家嘅年輕人都可以咁做,到時唔需要好艱苦先出到書,可能出到書又擔心賣得唔好,唔使成日考慮『開唔開始好?仲寫唔寫好?』即時睇到讀者反應,只要專心寫好作品就得,開拓寫作生涯會更容易。」
兩期內容已完成,近排豈非好悠閒?「都唔係㗎!連載過程都幾多工夫要做⋯⋯」喬靖夫此時望向馮展鵬,「要催稿啦,出連載前又會執吓細節,而且一星期連載兩回,要喺facebook宣傳,砌吓圖寫吓感想,其實比起以前只出實體書仲忙咗㖭。」至於和馮展鵬的合作模式,「我哋好簡單,無論Medium收到嘅稿費,或者之後實體書,又或者有後續改編版權費,全部五五分賬。」
說到支持,近排大家都會支持抱相同政見的商店、公眾人物甚至作家。一早表態的喬靖夫說:「近排嘅『爆買行動』我都有支持,建立咁樣嘅自足經濟好有意思。不過,講到自己嘅創作,都有啲堅持。就係雖然我以身為一個香港作家為榮,但唔希望大家因為我嘅社會意見同立場,特登嚟支持我。我從來只希望,大家係單純因為覺得我嘅書寫得好,真係喜歡,先去買先去睇,而唔係因為其他『附帶價值』。我認為,要真正有咁嘅實力,先可以持久創作落去。」
寫完《跑攻籃球》,完成連載之後,喬靖夫會回歸武俠,「之後會再寫長篇動作小說,都算係古代武俠類,不過同《武道狂之詩》會好唔同,多啲幻想元素。至於《跑攻籃球》,會睇讀者反應同人氣,再抽時間寫落去。」
提到籃球、熱血,我們都會想起高中籃球。「起初都有考慮過,不過我比較想寫多啲成年人感受,講年輕人夢想同工作之間嘅故事,有少少現實嘅殘酷,亦有被一本日本漫畫影響,就係《籃球之星》,本漫畫唔係好多人識,但入面嘅主角就好多人識,叫佐古賢一,係一位生於一九七〇年嘅真實日本籃球員,就係講佢投入社會後加入日本嘅企業籃球聯賽。仲有一本係《籃球少年王》,雖然係講高中籃球,但入面嘅嘢好現實,講球員融入嗰方面都好有參考價值。」說到影響、靈感,竟然沒有《Slam Dunk》?「入樽?呢本唔使講啦!」是的,一整代喜歡籃球的人,都被《Slam Dunk》影響。
插畫方面,馮展鵬說主要參考NBA球員,「因為主角藍本都係有啲跟Allen Iverson。」喬靖夫補充:「仲有第三主角大前鋒,我哋比較老少少,我係參考Chris Webber。」還有日本B League,為甚麼是日本?馮展鵬說:「因為日本B League個氣氛同體系都係似《跑攻籃球》嘅背景,又可以搵到亞洲地區球衣設計、球員裝扮嘅感覺。」說到籃球插畫,又一定要提《Slam Dunk》的井上雄彥,「影響梗係大,所以一定想盡量擺脫佢嘅影子,但好難,講到籃球插畫,冇人避得開佢。」
背景不是香港不是台灣也不是日本,「背景有啲香港,有啲日本,又有啲菲律賓,因為菲律賓當地人對籃球好狂熱,亞洲嚟講比較少國家嘅最人氣運動係籃球。所以今次係一個架空城市,似係日本溝台灣再國際化啲,入面會有歐洲球員、黑人球員、日本人,甚至係台灣原住民。我嘅作品喺香港同台灣都有賣,所以唔希望淨係一個地方嘅人有共鳴,希望鍾意華文小說嘅人都會留意。」
Mediators是一隊以傳媒及不同媒體創作人組成的籃球隊,「要講寫Kobe小說同《跑攻籃球》最大分別,就係嗰陣未有Mediators。加入呢隊波對我寫呢篇小說都好大影響。以前未試過參與正式球隊,而家體會到同隊友相處、融合嘅感覺,以前打街波冇呢啲問題。亦都明白多咗好多關於球隊嘅要素,去打比賽嘅心理變化,點建立成隊人嘅士氣,打呢隊波畀咗好多靈感我。」說到組隊打波,更加可以尋回青春,「每年一次過台灣打波,多數隊友是特登請假過去,嗰幾日就只有籃球,感覺好青春,好難得。」至於馮展鵬則只加入了幾個月,「好細個已經整傷膝頭,之後都有打到廿幾三十歲,但舊患傷得多就開始驚,而且身邊少咗人打。」喬靖夫說已多次邀請他入隊,但馮展鵬一直拒絕,「去到真係畫《跑攻籃球》先問我可唔可以嚟睇,我話唔好淨係睇,跟吓操啦,有體能教練可以幫到手,之後先正式入隊。」馮展鵬說:「我之前冇打過學界,未試過咁認真,開頭係冇乜信心。」之後發現,只要對籃球有熱誠,只要仍然喜歡,就應該繼續打籃球。就像說到難忘的籃球時刻,「《Slam Dunk》三井壽對山王的連續三分球。」曾經受過嚴重傷患再重返球場的人,一定能夠意會。
最後說到近排的NBA事件,喬靖夫說:「呢個係文化嘅衝突,我覺得遲早會發生。不過始終NBA嘅根喺美國,每一支球隊代表一個城市,球館又係納稅人畀錢起,所以冇妥協都唔算太意外。因為NBA係冇嘢可以代替到。調返轉,中國都需要NBA,因為佢擁有一樣全世界都冇嘅嘢,係每個籃球迷都想去睇嘅。我自己做創作,就好希望做到唔需要只依賴一個市場,而香港流行文化正正犯咗呢個錯。」
採訪:陳孝義
攝影:徐振國
#蘋果日報 #訪問
#跑攻籃球 #Running5ive
#Mediators #MediatorsBasketball #傳鬥士
讎意思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香港人的哀慟不僅僅是生理性的 | 盧斯達 on Patreon】
幾年前就發現,政治社運圈裡面,年輕人罹患精神疾病的人越來越多。我的並非自留意政治開始,而是之前。年長者多數不了解這個現象。一陣之前台灣的娛樂圈大佬在節目說,因為不知足,才會得抑鬱症;香港那邊的社會賢達也多數歸結為年輕人心靈弱小,吃不了苦。
很多年之後,我發現了來自社會科學的解答。社會學大師 Liah Greenfeld 在 2018 年公開大學有一個演講,談到香港處於西方和中國文明思考方式的中間。一方希望控制全局,但控制並未完全成功;一方希望容忍外來的改變,卻也不完全馴服。那些採取西方式思維、不能容忍自己受到一個外部控制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因為兩種文明觀念自相衝突,就特別容易曝露於精神疾病的高風險;而能夠全面擁抱中國式思維、視受外部控制為「天地之常經」的人,心靈就不容易失調。Greenfeld 說:「……中國式思維的人,不會受這種苦,他們就很開心。」是否受這種苦,跟階級、性別等並無絕對關係,重點是他們思考的內核屬於西方模式或者中國模式。
也許精神病並不完全是生理現象,而是文明衝突折射於個人精神層面。將這種問題純病理化,是在掩蓋某事情。經典西方文化談個人尊嚴、人權、主權在民。這個思維模式下,對外部勢力、政府、權力、文化加諸於自己的限制,就特別敏感,這套思考便是「道術將為天下裂」,以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但中國思維是授權的思維,人本身是沒有權的,是做了某種義務,例如認了宗主、徵賦謠役,成了編戶齊民後,你才有權利。人本來是沒權的,要通過群體互動及權力階梯才能後天得到權利。
東方世界假設,沒有東西可以獨立存在。佛教傳來就合了這點,某些佛教系思維認為萬物存在是由因緣而「假合」,因緣消失,現象就消失,沒有根本不移的自性。
西方基督教文明設定人是神聖的,依耶和華的形象而造,也依連著上帝那口氣中的永恆,又得到管理天地萬物的權柄。人類的概念設定本身就有點獨特/立,也是人權概念可以誕生的憑藉。後來教會壟斷權力被中產、宗派、各地的民族主義者削弱,裝入獸籠,因信稱義攻破了作為救恩代理的教會,為國族建立和民主主義鋪平道路。各民族開始自昏暝入覺醒,本來停滯的時間開始流動,就開始不能忍受被其他種族或文化的勢力從外面遙控,認為這樣是沒尊嚴的。
然而處理這個念頭的時候,一定充滿失範和瘋狂的可能。本來的君父,今日成為仇讎;本來的祖國,不再是祖國。兩種自相衝突的文明思考、對尊嚴的執著,可以引發道學家不能鼓動的強烈力量,但作用在個人,則肯定是令受者充滿了痛苦、無所適從和精神分裂。
自巴爾幹到東歐,乃至之後的亞非拉精英,都要面對西化與否。是否接受這種跟自己全然不同的文明,服從的人,精神也挨了刀,不服從的就直接拔刀相向,玉石俱焚。朝鮮有東學黨、中國有義和團、日本則有西鄉隆盛。歷史書只會寫他們暴亂,參與者的內心則一定充滿矛盾。心理防衛機制會排除過多的思考模式,取日子最老最穩定的那種。西化的就西化了,而不願西化的就乾脆自殺式攻擊,引刀成一快。
瘋魔上一代的粵劇《帝女花》,也是在表現兩種文明模式一旦碰撞,就可能引起自殘行為和精神錯亂。崇禎發瘋斬死家人像《閃靈》的男主角,後來長平公主和駙馬結局也是雙雙自盡殉國。也許他們可以不死的,像劇情那樣浪蕩野外、隱姓埋名,亦未必死,但他們不能接受外面已是清人天下,睹物思明,看著故人變成異型,內心悲痛,活著也沒有意思。
明人為了不留髮,要死人的抗爭;到民國要剪辮時,辮子人又不免黯然銷魂。換衣裳容易換心難,兩種心共存於一體,就挑戰人類心理防衛機制的厚度。一旦金屬疲勞,心理防衛系統就變成精神疾病。
文明的傳統(思考方法)越單一,心靈和意志就越強大;越紛雜就越容易矛盾,心靈和意志就越脆弱。曾幾何時香港年輕人製作了一句示威文宣:「細個教我仁義禮智,大個要我埋沒良知」,這已經預告了兩種價值並存的折磨。現在人們多數認為,文化越多元越好,但其實越多元就越繃緊,我與非我之間的權界就越緊張。本來想推廣和平,但動亂反而增加。
迫近瘋狂之牆也會產生巨大創造力。在擁抱新知和固守傳統之間,最終會發展出第三條道路,即美洲模式。現在我們發現,美洲先賢也是愛著英國,自豪母國文化,但在地緣利益上又發現母國在壓迫自己,發現自己被非我控制著。最後他們創造了美國這個獨立概念去調和兩個衝突方,只有肉身分離,靈魂才能安心;否則精神分裂的危機一旦持續,精神核聚變所發出的能量就不會終止。甚至可以說美洲人由認英關社到被迫獨立的動能,是一小撮人特別複雜的大腦希望化解那種自相衝突而引發了一連串行動。這些菁英為了解決自身的精神問題而意外建立了美國意識。
中國意識和後來的全球化思潮是異曲同工,即大家都推廣一種想法:這世界互相依存,每一個人都被他以外的機制所控制。每個地區分別專精於某種產品或技術,然後互相交換,長期實行下去,就沒有人能離開誰。這共同負一軛的狀態,也許能避免大戰爭爆發,但對人的尊嚴其實是一把貶損的刀。正如五毛告訴你,你們連喝的水也是東江來的,有甚麼資格投訴這個那個。你的邏輯運轉之前,首先就感到生理性忿怒,因為你潛意識知道對方在貶損你作為獨立個體的尊嚴。
然而 1789 年以來現代性的大傳統就是講人的獨立尊嚴,但現實卻是走向相反方向,現在有民主壓倒自由之勢。所以整個世界的人都在發怒,都在感到被自己不認同的異己所宰制。這些人會張牙舞爪試圖劃界,試圖重奪自我;而大體制則通過文化統識來界定這些行為是排外和不文明。希望界定自身、排除內在衝突的「不文明」和「瘋狂」,是現代性種下的。現代世界想將它完全清除,就像兒子妄想將父祖的污血撇清一樣。現代自由派與中國皇帝混一宇內的理想是一致的,所以中國在達沃斯人之間越來越重要,便有極幽深的根源。
問題是兩種事物彼此都消滅不了彼此,隨便一方只剩下一點,戰爭就不會完結。極小的核子就可以放射出用之不盡的能量。耶穌說自己為地上帶來刀劍,人的自尊亦然。
Greenfeld 說香港很獨特,兩大文明在一個極小的地方對撞,像一個萬花筒,當中的不少文化碎片互相排斥。如果我們暫時界定這個衝突在回歸中國後進入白熱化,那成長於這個階段的那群人,內心的交戰程度就不難想像。或者說白一點,那個階段成長的人是畸型的,但那是後天形成,就像你把一個西瓜放進四方型玻璃容器,它就長得「不正常」,然而這也誤打誤撞培育了一個新品種。
自尊越高,越痛苦。最可怕的是你不能靠吃藥消滅自己的尊嚴,無法消滅那痛苦的源頭。因為你已經沾上了文明,沾上了文明就會沾上痛苦。然而這一群人的生還者也會變得越來越深邃,因為內在的驅力在自我鬥爭的窮山惡水得到昇華。例如網絡迷因,最流行的那些迷因,其實都是懷著深深的反諷、黑色幽默和世故,最後是那些東西獲得共鳴。在此悲劇比起喜劇更要深刻。喜樂往往是指向未來,是未存在的,像他們創作的「煲底相見」,就是將救贖後設在未來,而當下永遠是爬滿蟲子,就是那些痕癢令人不斷發力。沒了蟲子你反而沒有搖晃的驅力,但因為在未來有一個指望,當下的痛苦能夠融入精神的大海。哀慟的人有福了 . 因為他們最終會得到歷史的安慰。
重新探析很多人罹患精神疾病的現像,並不是說否定異常,也不是說吃藥沒用、精神病不存在之類的後現代咒語,而是病確實存在,既非咒詛也不是恩賜,只是大文明、多重思考模式互相磨擦時,人類被拋入的一種極限經驗,這極限狀態給你負載,也給你力量,但你能不能跳出抑鬱去看待自己的抑鬱,並且在烈火中取出金子呢?若取出了,這是一句文青不會引用的尼采話:你離群索居,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一個民族。一直快樂的人,是不會在自己的生命之外做到甚麼特別的事。當一整代人,甚至全個地域的人都墮入心靈的黑暗處,會有很多人消亡和枯萎,但他們作為整體,之後肯定能夠長得更接近陽光。
patreon 助養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讎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鏡像:創世紀65年詩選(2014-2019)」介紹
訪問主編: 姚時晴
內容簡介:
創作的歷程如同「對鏡」。鏡中有時抽象,有時變形,有時戲謔,更多時候是將「我」隱蔽自身的難題留在現實世界!但也正因為這些難題(這些最幽微的命題),才得到不同於現實的向度與演繹,詩才更顯得可貴。於是經過選輯,這本詩選留下2014-2019這五年的「鏡像」,如同過去《創世紀》也曾經以不同的抽屜留下明信片、植物膠囊、太尖的筆、多音節的意象,或以保險櫃留下「完形」(Gestalt)。
本書共分六輯,108家詩人的108首詩各有「姿態」。從輯一的〈寂寞平均律05〉為開端,即使「某些細節失去倒影」,但詩人要的仍然不是修辭學的那種乾燥。
編者自序:創世紀編輯部
一首詩的美學歷程,其實也是一種「鏡像階段」。詩人在篇幅有限、寬幅侷促的鏡中,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同時也供自我校讎!既是讓「鏡子」重新送返一個「意象化」的世界,同時也送返一個「我」作為詩人「理應如此」的存在與形象。
寫下一首詩,更多時候是等待讀者去注釋「那秘不示人的部分」,獲致理想的觀看與理解。雖然鏡中有時抽象,有時變形,有時戲謔,更多時候是將「我」隱蔽自身的難題留在現實世界!但也正因為這些難題(這些最幽微的命題),才得到不同於現實的向度與演繹,詩才更顯得可貴。於是我們選輯,留下2014-2019這五年的「鏡像」,如同過去《創世紀》也曾經以不同的抽屜留下明信片、植物膠囊、太尖的筆、多音節的哀愁,或以保險櫃留下「完形」(Gestalt)。
拉康認爲「鏡像階段」本身的成立要由第三人稱(他者)的目光支持。同樣的,我們或許是透過微笑,或許是某種閱聽的愉悅,那些原本邊界曖昧、不明確的東西才得以確認。因此作者和讀者在這本選集裡,就像回到某種造景,用一種最親密的方式相遇、指認。也為了這些,我們巧設名目,妝點五年一次的紀念日,就在特殊紙材的影像裡告訴讀者:詩歌是地球轉動的傾斜角,我們小小的日常也有四季,像一年四期的創世紀。
本書共分六輯,108家詩人的108首詩各有「姿態」。從輯一的〈寂寞平均律05〉開始倒數一種輝煌,即使「某些細節失去倒影」,但詩人要的仍然不是修辭學的那種乾燥。透過不斷書寫與折返,我們一再調整姿態,讓寫作一直保持創造性,重組那些光怪陸離的政治語彙,也重組那些悲傷的事。
出版社粉絲頁: 斑馬線文庫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cJOvv7AOeM/hqdefault.jpg)
讎意思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Wong Wai Man
八十歲的老婆婆擺地攤,被十多個警員食環圍捕,粗暴地抬上警車。這類新聞可能天天發生,但看在香港人眼裡,是仍覺神傷的。
新聞是比較出來的。林鄭月娥一年前競選特首,其中一項形象工程,是帶同政府攝影師,拍攝她在路上給了五百元給一位大陸乞兒。
這樣的人當了一年特首,今日香港究竟有幾腐敗?
看看林鄭的第一張受勳名單?什麼人得了勳章?
她感激的,是什麼人?這些人,為香港做了什麼?
豆腐沙中線,剪鋼根的醜聞,政府如何處理?問責官員對公眾安全的態度?
盤據立法會的保皇黨,如何阻止人民的議會調查事件?
香港特區政府有幾腐敗?
七月一日,酷熱下仍有幾萬人上街,就是對林鄭政府打分,對她施政的不滿,抗議特區政府對弱勢人士的欺凌。
她對北京政府,以致一切有關官僚都唯命是從,她的政治理念是什麼?
七月一日,是港殤日,也是中共黨慶。中共於1921年在上海成立,已經九十七年。
今年黨慶,黨媒大肆報導,習近平追求的政治理想。他說,中共追求的,不單是民族復興,還追求世界大同。
世界大同?
他說的,是中華文化裡面的政治總目標,《禮運大同篇》的理想世界吧。
那是來自《周易》第十三,第十四卦,天火同人卦和火天大有卦的世界觀,記述在《禮記.禮運大同篇》中。
孔子當時參加完一個重要祭典之後,對於魯國的衰敗,大發感慨。
他的學生言偃(子游)因此發問:
「君子何歎?」
於是觸發了孔子這一段「大同世界」的理想感言。這是孔子對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理想憧憬,是中華文化的政治理想總目標。
《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個政治理想自孔子提出來以後,未有一個朝代做得到,但因為有這樣一個崇高理想,中華民族就有了一個總目標。
不論任何民族,任何國家,何種信仰,都是平等的。
只要是人,不論是貧、是富、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他的尊嚴,價值都是相同的。
沒有強凌弱,沒有眾暴寡,沒有種族歧視,沒有男女不平等。
大道之行也,是天下為公的,不是某人,某集團,某黨某姓的家天下的。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賢,是有德行有智慧的領導人。
能,是有才能的技術官僚。
賢,是百姓選出來的。
能,是由賢,領袖尋找出有能力執行政務的人。選賢與能的與,是舉薦的意思。
講信修睦,不但要講,還要修,與人相處,是現代人的大問題。工作不如意,永遠都是人事問題。
人與人的相處難,國與國的相處更不容易。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這就是天火同人卦的理念了。
只要是人,都應一視同仁。如果每個人,都只是親其親,子其子,那是不行的。
你的父母就親,別人的父母,就唔關你事,可以欺凌?你的兒女就是寶,別人的小孩,死了不關你事?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這便是火天大有卦的理念。
一個社會的老人家,無論精神和物質,都有合理的安排,能不用憂心,更不用因自食其力做小販,而受執法人員的欺凌。
壯有所用。是合理社會,應讓每個成年人都可以發揮所長,人人都能貢獻社會。
幼有所長。說的是教育,理想的社會氛圍,正確的價值觀,讓小孩有最好的成長環境。
至於弱勢社群,鰥夫、寡婦、孤兒、老而無子和殘疾人士,都可以得到妥善照顧。
男有分,女有歸。
分,是半的意思。即春分,秋分。
男人是一半,未能完整。一個合理的社會,男人一半,女人一半。女人的一半,要歸於這一半,便結合成圓滿的一。
人,一生的追求,是追回另一半,歸於完滿的一的境界。男一半,女一半,陰陽和合,剛柔並濟。這是平權觀念,社會上男一半女一半,缺了誰都不行。個人上,人永遠在追求先天的另一半,這就是一般人說的幸福。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所有的資源,財物,都要充份運用,不要輕易浪費。更不是個人私有的,不應收藏起來,剝奪其他人的需要。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如果有著數才肯出力,人類就完蛋了。你今天幫忙那些需要的人,你其實也依賴社會體制的照顧。
貨和力,即我們說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種種陰謀算計都被遏止了,人們不會一天到晚用計,諗著數,因為社會不允許,不鼓吹。
盜賊不作,盜是欺世盜名,假冒偽善,實則掠奪,陰謀、偽善,在大同世界是行不通的。因為社會有智慧,不被迷惑。盜賊不作,亂臣賊子都無所作為。
外戶而不閉。不是微觀的說你家不用鎖門,是指國家的門戶開放,與世界交流接軌;同樣是人,都可以平等往來,進行文化貿易的交流。這就是理想的大同世界。
由同人卦到大有卦,那大同世界,首先要突破狂熱的民族主義藩籬,破除自私自利,企圖爭霸的念頭,唯我種族至上,把別的族群視為讎仇。
民族與國家不同,民族是歷史長期的發展自然形成;國家則只是師卦和比卦的武力外交比拚。
大同社會,是「同人」和「大有」的結合。同人,即將心比心,同樣是人,站在平等的立足點上。只要真正發展眾生平等的概念,一定會吸引到豐沛的資源。因為和平、沒有衝突環境,自會形成充滿引力的效應,所有資源都會集中過來。
「同人」自然便「大有」,不但富,而且均衡,大家都有。
中共創黨近百年,一直拒絕中華文化。需要時,東一塊西一塊,拿來隨便說說,像孔子學院,原來是間諜組織,今日黨慶,又說什麼追求世界大同。
孔子的大同理想,正正和中共的治國理念背道而馳。
這是黨和領導人,和全大陸十四億人,都很清楚的。
香港今日很不堪,但我們文化,因為有這樣一個崇高理想的政治目標,所以,香港人仍有強大動力。
#習近平修憲 #孔子學院 #港殤日
2018年7月3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G_T6R1sH7o/hqdefault.jpg)
讎意思 在 流行語| 互懟是什麼意思? - YouTube 的必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