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員不想賣你的退休好保單,也是三不五時會擠進Top 5,即期年金險是不建議的商品。變額年金險是投資型保單的一種,費用率低的話有類似手續費3%~5%加行政管理費約100/月,無其他外扣費用,跟變額萬能壽險150%附加費用,確實天差地遠,是業務員不愛賣的商品,不過基金本身就是高內扣的不良商品,即使外扣低,一樣不推薦,去銀行買基金也一樣不推薦。板上推薦很多的就是利變年金險,最近也有利變壽險,其淨危險保額極低,跟利變年金險是同類保單,很多粉絲愛問,宣告利率有沒有保證最低多少?宣告利率保證不為負數,最低就是0(定存可沒有跟你保證不為負數),雖然我自己是從沒想過要用宣告利率0的情況計算,不過粉絲硬要這樣算的話,利變年金險需要扣除附加費用,宣告利率為0的話,就是負報酬,利變壽險可以分拆為固定的基本保額解約金,跟利變的增值回饋金,宣告利率0的話,只有增值回饋金為0,基本保額解約金仍然不變,滿六年必是正報酬,如果想要有最基本的下檔保護,可以選擇利變壽險。 http://amdhammer.pixnet.net/…/226106338-保險業務員不想賣你的退休好保單-利率變動
變額年金保險推薦 在 價值型投機-阿水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工商> 對於推薦文我一向敬謝不敏,主要是寫了代表認同,也因此拒絕了一些邀約後。在拒絕了保德信幾次後,在對方誠心邀請下先對產品了解,一段時間後我覺得,對於年長族群的理財重點,並非在投資報酬,而是安全且穩定。我想40以上,有資產及退休規畫朋友可以了解看看。
訂製一個美好的退休劇本:保德信人壽的「鑫享退休美元變額年金保險」
最近收到高中學妹一通著急的Line傳訊諮詢。她說,她原本在私人企業擔任經理的公公最近退休,近來一直擔心錢不夠,出門都不敢花錢,後來索性都不出門。
我問起他們的經濟狀況。她說,婆婆早年買房,目前沒任何借款,兩人節儉,有多年的儲蓄,若再算上公公的退休金,兩老的經濟可說優渥。也因此,家人對公公「錢不夠」的擔憂,以及不想花錢而不出門,才更加難以理解,在一番討論後決定推派學妹來向我詢問公公是否有精神上的狀況。
我聽完學妹的狀況後,發現最近類似的諮詢不少,而且很多都是經濟狀況不錯,退休後卻對金錢感到焦慮的人。
我先安撫了學妹,這種狀況其實很常見,很多人在退休後足不出戶,除了怕花錢,多半跟退休前的規劃與人際關係有關,至於擔心錢不夠,則是因為金錢從退休前穩定的現金流入,變成要吃自己,很多人甚至會有如失業般的不安。
那要怎樣才有安穩與理想的退休生活呢?我們或許可從心理學家的論述與現有的金融商品找答案。
一、40歲以上進入了成年中期以及成年晚期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提出,人隨著年紀的增長,會在心智與人際互動上越來越成熟,他認為人一生有八大階段,分別為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兒童期、學齡兒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以及成年晚期,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特別該學習及面對的課題,若無法通過這些任務的考驗,就會變成之後人生的包袱。比如嬰兒時期該學會信任父母等主要照顧者,若無法在這個階段好好被照顧,之後就很難信任他人、跟他人建立關係。
至於40歲以上的人們,處於成年中期與晚期,這兩個階段的任務,除了事業上的成就與養兒育女、含飴弄孫外,就是跟社會連結、貢獻一己之力,最後就能隨心所欲,對人生感到圓滿。
二、國人普遍缺乏退休生活的想像與規劃
然而根據第338期遠見雜誌的調查,當詢問退休的人們,心中退休典範的人物時,超過9成沒有答案,這顯示多數人對於理想的退休生活樣貌感到混沌未明。
這樣的結果不難想像。我們自小被耳提面命:讀書、進好公司、找到好對象、生小孩。但成家立業後的生活劇本卻要靠我們自行摸索,而我們對於跟社會連結的畫面更是模糊。調查也指出,對於退休生活感到滿意的,能在家庭外與社會連結者,多半都是具有安穩的退休金或退休收入的人。因此,要訂製美好的退休劇本,不但需要懂得安排生活,更要懂得規劃退休的財富。
三、40歲開始,進入規劃退休生活的黃金期
研究指出國人平均退休生活約20年,7成的人認為3萬元左右的月支出才夠用。但台灣人退休前後普遍習慣將錢放在定存。定存固然安全,但若以現在低利的環境,每月要有3萬的利息收入,至少得放3000萬在銀行裡。
而據調查,年紀越大的退休族仰賴子女與政府年金的比重越大,退休超過21年的人竟有超過4成者生活費來自政府年金,而退休生活的滿意度,卻也隨著退休年齡的增加而逐步遞減。
因此,除非另有穩定收入,否則只靠定存勢必要有大把資金在銀行;不然退休生活若沒有穩定的金錢來源,將可能隨著年紀越大,吃老本的狀況越嚴重,讓退休生活過得越不快活。
另外,據某金控公司調查,已退休者開始實際規劃退休的年紀,平均為58歲左右,平均來說,這些受調的已退休者認為,自己在養老金、生活規劃、休閒規劃、金錢支出與健康醫療的準備,都是不及格的分數,如果時光可以倒轉,他們會希望自己早在43歲左右就已開始規劃。而同一個調查也發現,7成以上有退休規劃的人,在快樂感、自由感、放心感、安全感與滿意感,都明顯比沒規劃者感到滿足。
換句話說,對於退休生活的規劃,不該是退休後才去想的事,已退休者的過來人經驗告訴我們,在40歲上下及早規劃退休生活,是確保自己未來能過得開心的重要關鍵。
四、尋找可行的退休解決方案
事實上,除了定存之外,要滿足穩定的退休收入,或許可以從保險著手。目前市面上針對退休收入規劃的商品並不多。
以保德信人壽的「鑫享退休美元變額年金保險」為例,便是鎖定退休族的需要,用保證退休收入填補工作收入的缺口,而且是終身的保障。以65歲購買此保單並立即選擇保證提領的保戶為例來說,每年便有5%投入金額的保障收入,若投入20萬美金,每年就有固定1萬美元(20X5%=1),約32萬台幣(匯率以32計)的退休收入,一直領到身故。若一開始進場沒有選擇保證提領,最後的保證提領額度撥款率,就依進場當年的保證提領比例保障率以每年5%複利增加,比如55歲的保證提領比例保障率是4%,假設你55歲投保,直到65歲才開始提領,那到65歲你的保證提領比例撥款率就會變成4%X(1.05)10,約當6.5%。若你在55歲同樣放20萬美金,到了65歲才開始領,那麼之後每年你就約有41.6萬台幣(匯率以32計)的保障收入,直到身故。
我私下問了擔任精算師的大學同學,他說這類型保障退休收入的商品在美國跟日本很熱賣。我不確定市面上除了保德信的「鑫享退休美元變額年金保險」,還有沒有其他針對退休族需求而設計的退休解決方案,但這樣的商品確實符合台灣人喜歡有固定收入的特性。也是我之所以會願意在此分享的原因。
若對此類商品有興趣者,可以到保德信的網站研究一下,幫自己的資產以及退休生活做最好的規劃。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指出生命每個階段都有它的責任,而完成階段任務,不但使我們更完整,也讓我們能成功地延續接下來的階段。論語說: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隨心所欲不越矩,這些後半階段的完滿與完整,其實是奠基在四十能否不惑,對自己、對生命、對未來明確方向而不迷惑的基礎上。
國內外研究都顯示,退休後保持社會參與能讓人有較高的幸福感,而調查則指出,要能安穩又能參與社會,需要在經濟上有一份穩定的保障。
因此若已年屆40以上,確實需要好好為自己的下一階段提早布局,訂製一個美好的退休人生劇本。
變額年金保險推薦 在 黃大偉理財研究室- 高配息(5%)國泰人壽月月有利變額壽險 的必吃
高配息(5%)國泰人壽月月有利變額壽險,全台唯一報酬率分析。朋友們可以比較一下國泰這張同名保單變額年金保險和變額壽險的差異@ 黃大偉理財研究室:: ... ... <看更多>
變額年金保險推薦 在 [心得] 變額年金險的一點心得- Insurance - PTT網頁版 的必吃
歲末年終的時候到了,小弟在整理家裡收據時發現一張由家母全權主導的保單, 名稱是:安X超XX變額年金保險。 基於小弟本身同為要、被保人,所以花了點認證安X的線上保護 ... ... <看更多>
變額年金保險推薦 在 [討論] 用變額年金的保費換取基金槓桿划算嗎? - 看板Fund 的必吃
通常提到投資型保單,大部分提到的都是變額壽險,
其中因為包含了壽險保額的成本,所以會在投資的角度來看很不推薦。
但如果是選擇特定變額年金的話,成本則可以是每個月管理費100+前4、5年每月約0.1
%的保管費。
假設以這些成本來作為日後利率4%保單借款的槓桿會划算嗎?(現行基金質押幾乎都需要
專業投資人身份)
另外,保單內基金的保管及經理費都從淨值內扣的話,成本會比基金平台高嗎?
PS.保單自選標的是從歷年績效好的基金來挑選,如安聯三雄及貝萊德世界科技、摩根士
丹利美國增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2.166.1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und/M.1632641986.A.1D9.html
※ 編輯: tpcjotp (27.52.166.103 臺灣), 09/26/2021 15:41:0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