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台灣--
【沒有「偽出國」只有「很日本」—臨濟護國禪寺古今遊】(下)
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木造日本禪寺的範本
現在被稱作大雄寶殿的「本堂」,是整個禪寺最重要也是量體最大的建築。建築屋頂為源自中國傳統建築的歇山重簷式,但九條屋脊--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都鋪上排列有序的黑色瓦片,沒有其他過多的裝飾,因此呈現了簡潔與流暢的風格,僅有末端之處以具有辟邪意涵的鬼瓦收尾。另外,收尾的筒瓦刻上「鎮」字,做為驅邪鎮風之用。
為了防潮,木造的「本堂」並不是直接蓋在地上,而是奠基在一不算矮的石砌基座之上,也使整幢建築看起來更為雄偉。基座的「龜甲積」石砌,也是日式建築慣用的手法,切割整齊的六角形石塊相互交錯排列,彷若蜂巢的圖案,給人一種穩若磐石的信賴,「龜甲」的意象與隱喻,同時也為到此參拜的信眾祈福延壽。
然而,基座四周的高欄常常被忽略,筆者喜歡從高欄上類似於台灣寺廟的寄付屬名,尋找當年的人、事、物,常常有時空交錯的邂逅驚喜。例如對台灣藥妝影響舉足輕重的「資生堂藥鋪」,就刻在其中的一個立柱上。
搭捷運也可以「偽出國」
其實在筆者的心中旅遊就是一種情境、心境的轉換,沒有所謂的「真出國」、「偽出國」。然而,真要「偽出國」的話,在台灣只要用心去探查,還是有不少景點充滿異國的景物與氛圍,就讓我們搭乘台北捷運,就可以來到這洋溢日本古寺風情的臨濟護國禪寺。
#走讀台灣
#很日本
#臨濟護國禪寺
(全篇完)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s://new.lilac.org.tw/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開元寺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開元路。前身為荔峰寺,唐代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開元寺,元代稱“開元萬壽禪寺”,明代成“開元鎮國禪寺”,清代以後“開元鎮國禪寺”與“開元寺”並稱,加額“萬壽宮”,俗稱開元寺一直沿用至今。該寺自建立以來,歷代均有維修。原占地100畝,現存20.3畝,一向為歷朝祝福君主、宣講...
護 國 禪寺 大雄寶殿 在 城市記憶 CitiesMemor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北X圓山【文化遺址、風格漫步之旅】
我們常常造訪圓山,但你知道嗎?圓山的底下其實有著4500年的史前遺跡呢!讓我們跟著「商圈嘉年華-商圈職人製造所」帶你們了解一下這裡你所不知道的圓山另一副面貌吧。
-
#圓山花博
以前的圓山這一區其實是個潮間帶,漲潮的時候海水會湧入,退潮之後這裡會有許多的烏貝,史前的遺跡就透過貝塚,告訴了我們當時的生活。後期海水退了,形成了半島陸地之後,在日治時期,變成了大家打馬球的運動場,後期改建成足球場、再到現在最為人知曉的花博公園啦!
/
#護國禪寺
於日治時期,圓山這一代除了是運動的場所,也是日本特使必經的洽公之處,因此當時,也把日本的宗教帶來這裡,而有了這座護國禪寺。就像我們去日本遊玩所看到的神社一般,這裡也是用大量的檜木砌成了這座大雄寶殿,從外頭的磨刀石山門走進來,那莊嚴的感覺不禁油然而生。
/
#葳臻手工布包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在圓山商圈,有著這麼一家廣受日本、香港觀光客喜愛的花布專賣店,全手工縫製的產品琳瑯滿目,我們這天,在這裡體驗了自製的手工布包,先選一塊自己喜愛的花布,一針一線,做出自己專屬的面紙布包,回家送給媽媽她根本愛慘啦!
/
#21工房
回到捷運站旁,21工房大大的招牌相當吸引人,乍看簡單的一碗麵,藏了大大的玄機。11年前,來自南投的姊妹帶著家裡自製的水果酵素製成的麵條,開創出現代人都很喜歡的健康飲食,因為水果酵素的關係,大大減低了麵粉不易消化、容易脹氣的不適感,在這個炎熱的夏天,來碗涼爽的酵素涼麵,不只解熱,也讓身體不會有太多負擔!
/
#啡創工廠
說到文化,更不能錯過的是獲得美國評比超高分的烘豆師所創立的咖啡廳,老闆原本只是單純很愛喝咖啡,開始去上課、考照,最後才得到此份殊榮,不得不說,老闆自己調配的這一款94分的混合豆真的是太受我們喜歡了。也許因為這份對咖啡的熱愛,也讓老闆在這裡成為了一位優秀的講師,聽著他解說品咖啡的流程,真的好像技能被點滿了一樣(笑)。
/
#貴妃木桶
這次旅程的最終站,我們來到的是廣受在地人喜愛的木桶專賣店,從生產到製造不假他人之手,嚴格品管不鬆懈,充滿職人精神,店家帶著我們認識一款又一款的木頭,例如檀香木、檜木到最高級的綠檀木,那摸起來像是玉石一般的質地真的非常有趣,我們還在裏頭嘗試了用這木頭蒸手,那芬多精的香氣我到現在還記得呢。
-
👉🏻職人夏令營第二波風格職人上線啦~
AC報名網址
https://reurl.cc/5lY5Z7
KT報名網址
https://reurl.cc/qdQ563
-
#2020商圈嘉年華 #商圈職人製造所
-
#風格職人 #圓山商圈 #圓山花博 #護國禪寺 #啡創工廠 #21工房 @ 圓山花博園區
護 國 禪寺 大雄寶殿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功德無量!——南投靈巖山萬人朝山〉
#積極傳賴的願成師姐#
我在台灣平時都做些什麼?我會答⋯學佛!在台灣學佛真的很幸福啊,因緣具足,厚德載物,素食天堂,佛光普照!
因讀書會的緣故,認識了願成師姐,她是南投埔里靈岩山的志工,每逢朝山,她都不遺餘力傳賴邀請我報名參加。我每次都「打發」她說好的好的,我會問問有沒有朋友要去的!
#為了更了解父親的陸生學妹#
偶然跟湖南交換學妹提到,她居然說很想去!這實在出乎我的意料。天知道我已經轉發八百次了,身邊朋友沒有一個想去的!何況要天未亮就起床!
後來得知,學妹的父親學佛,隨著年紀漸長,她和父親溝通逐漸減少,隔閡越來越大,在台灣主動接觸佛法,無論是參加朝山,還是參與學佛讀書會,都是希望借此更瞭解父親一些,希望能緩和父女間關係。啊!太不容易了,學妹這番真心懇切難得,讓我這做學姐的情何以堪。一鼓作氣,我也報名了。
#回山途中豪華大卡座#
#做早課吃素麵包呼呼大睡#
北部有好幾台遊覽車回山,車子固定在站點接人,例如六點開始在台北的新店、中山、三和國中接人,到點發車。我和學妹錯過車子,聯繫願成師姐的溝通,車子居然輾轉退下高速公路接我們。領隊阿姨看到我們好高興:「最喜歡看到年輕人來了!」上了車才發現,都是我該喊阿公阿嬤的長輩們!只有零星幾個年輕人,特別的是,我們這一車還有好多越南的阿姨。
回山的車型是豪華大卡座,座位像足底按摩中心那種,又寬又踏實,還可以充電,十分高級!用師兄的話來說就是「灰常(非常)殊勝!」確切告訴大家,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佛來佛去」的語境之中,從稱呼叔叔阿姨阿公阿嬤變成了統稱師兄師姐,開山祖師是妙蓮老和尚,所有大眾都因此都得了可愛的名字:「蓮友」。
「感恩大眾佈施慈悲歡喜!」「阿彌陀佛!」「功德無量無邊!」,慈悲啊、供養啊、隨喜啊、菩薩啊、消業障啊、蓮花啊好多佛言佛語,這樣的氛圍下,大家慈眉善目,彼此雙手合十,報以微笑,極樂世界我沒去過,但這現世桃源我可算是看到了。身處其中,有種靈魂得到洗滌昇華的,錯覺⋯
車頂上方數個電子屏幕齊刷刷出現蓮花和佛菩薩,音樂起,我們要開始做早課了——誦大悲咒,唱楊枝淨水贊時我還能有模有樣地哼哼,持咒時速度越來越快,咒文用字生僻,注音符號龍飛鳳舞一閃而過,我實在跟不上⋯索性合十閉目養神。
結束早課後,師兄們開始發早餐和水,主食是「卡帛」素食烘焙坊的麵包,「我們今天一整天都會吃素!」「這不是肉鬆麵包嗎?」我告訴學妹這是「素松」,用猴頭菇做的,台灣「素食天堂」的名號可不是亂講的!有師兄「發心」準備零食,是仙貝和威化餅乾。我很快吃完,旁邊一位阿嬤把自己那份遞給我,讓我慢慢吃。
在西湖休息站,學妹把領隊發的吊牌掉了,正要下去找,前面一陣聲響,原來是一位阿姨撿到,按上面寫的車號信息送了回來。
#抵達朝山點#
#此起彼伏的南無觀世音菩薩#
睡一覺就到了。遊覽車從這裡一直排排排到了後面去!數都數不過來,大家在整隊區排隊,四面八方每個隊伍都在「南無觀世音菩薩」,各有各的節奏和音域,誰也不服誰,誰也不跟誰跑,穿行其間,會聽到此起彼伏的「南無觀世音菩薩」⋯
集合點旁綠綠一大片看似水稻基因突變的,其實是當地人種植的茭白筍,站得筆直,足有一人高。距離朝山起點要走一點五公里,馬路邊穿戴草帽袖套的志工們揮舞小旗攔截過往車輛,護持我們安全抵達。
約莫百米的狹長小路搭起臨時市集,「埔里香菇自產自銷」,當地人販賣自家種的瓜果蔬菜,有筍、橘子,百香果五十元一袋,還有手工diy肥皂和咖啡,另外一旁是穿著橙色僧袍,托著瓦鉢的出家人。
#朝山此刻#
#三步一跪拜冬日一身汗#
佛號一路相隨,遠遠看,寫著「光明燈」字樣祈福小燈籠,冰糖葫蘆般紅通通綿延數公里,喜慶又窩心。到達朝山起點,領隊師兄提醒我們:「不要碰到前面人的後腳跟,齁!」四人一排,綁好鞋帶,拉開間距,一心不二地出發!今日朝「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跟著喇叭傳出的佛號指引,「南無」二字時左腳起邁步,一、二,「觀世」二字左腳再一次,一步兩步,「音」字時,集體跪拜,待到下一聲佛號的「音」時再起身。
陽光恰到好處,正值青春樹齡的榕樹環繞,小鳥靈動,從這裡到那裡,飛來又飛去。微風雖陣陣,沒拜幾下額頭便冒出細密的汗,小石子硌得手掌發麻,腦袋里很平靜,佛號的聲浪團團包裹著我。
不悲不喜,不疾不徐,趴下去時看到正過馬路的黑色大螞蟻,牠停下來,觸鬚合十對我隨喜贊嘆,現在「交通不便」,我請牠速速通行,得小心後面四十二碼大腳丫子。
熱,卻一點也不累,反而愈發精神飽滿,衝勁十足。那種感覺是「消耗了熱量,卻積攢了能量」。當汗珠大到啪嗒一聲砸下來時,居然就到了!靈岩山風光真好啊,鍾靈毓秀,層層疊疊的山巒,明暗朦朧之間,似著濃度參差的青紗,貪婪地大口呼吸,新鮮活氧直直沈到丹田裡。
朝山大前輩徐霞客《游天台山記》中寫「雲散日朗,人意山光,具有喜態。」靈性來自於人性與神性的碰撞,此喜,必定是靈性之法喜。
#徐霞客與靜聞僧人的佳話#
「曉共雲關暮共龕,梵音鐙影對偏安」,徐曾與明末僧人靜聞和尚共朝雞足山,成為知己。次年行至杭州途中不幸遇盜,經文全失。
為弘揚正法,靜聞刺血抄錄《法華經》,抄畢而後病逝,徐俠客悲痛欲絕,從此「故鄉只道登高少,魂斷天涯只獨看。」,他攜血經風餐露宿跋涉百餘日,歷經數不盡艱難險阻,終於抵達迎福寺,完成靜聞遺願。
寺中僧人立下碑文,稱頌二人至誠至真的法緣與友情。「孰驅之來,遷此皮囊;孰負之去,霞客俠腸;志葬名山,骨且不死;千古傳之,佳話臻此。」
#幽默的師父和智慧的女鬼#
志工們在山頂搭好乘涼帳篷,準備數桶大悲水,供朝山師兄使用。帶領我們皈依和回向的師父是我見過頭號風趣幽默的,像周星馳電影里的人物,加之濃厚的口音,渾然天成。另一位法師說「今天天氣很炎熱喔⋯」大家正想抱怨,師父立刻接:「但我們的身心都非常的清涼!」信手拈來,讓人轉而會心一笑。
師父最愛在精彩處停下,「婆啊蝦給它催起來(掌聲響起來)!」我們乖乖劈哩啪啦拍手。本以為會聽睡著的開示,竟因師父妙語連珠的主持風格而津津有味。
師父分享早年親身經歷的故事,從前師父還未出家,帶隊回山,「布達完就關閉了麥克風!啊已經關閉了喔!麥克風怎樣?居然還會說話!」原來當時,麥克風幽幽傳出五個字,「我,想,要,功,德」。
車上的人都聽到了,師父解釋說:「原來是一位女性亡靈,還在受苦,她非常有智慧,跟著我們隨車回山,祈求大家回向給她,讓她早日離開痛苦!」雖然乍聽之下滿驚悚的,但不得不說,這一女亡靈「度化」了不少人。
#妙蓮老和尚淨宗道場#
#從江南到台灣#
1979年妙蓮法師從香港來台,目睹台灣各大專院校佛學社團蓬勃發展,學佛風氣之興盛,發出「佛法在台灣」之慨。法師因而發願在台興建大叢林道場,即埔里靈岩山,培育僧才,使正法傳承。
靈岩山地理位置優越,群山合抱,大雄寶殿如玉璽一般恢弘莊嚴,站在橋上看殿外,碧綠的天與棉花一般的雲朵,胖乎乎的,空中連起來的光明燈像一顆顆糖果。
「初代」靈岩山位於水鄉江南蘇州的木瀆,因塔前「靈芝石」十分有名,得名靈岩山。妙蓮法師祖籍安徽省,九歲出家,二十歲(1941年)至南京隆昌寺受具足戒,於印光祖師的道場蘇州靈岩山寺參學,1949年,法師避難至香江,隨即掩關於大嶼山及青山,專修凡20年。妙蓮法師20年閉關修持多達10次「般舟三昧」。
修持一次「般舟三昧」,歷時90天,其中常行,不坐不臥,24小時皆經行念佛、繞佛或拜佛,無有間斷,每天除一次中餐外,完全將身心投入念佛中,非一般常人所能及。在車上時,領隊師兄告訴我們,老和尚圓寂後,查證其日記,老和尚閉關期間總共修了二十次般舟三昧。
老和尚修行有真功夫,帶弟子自然也嚴格教導,山上出家法師們的作息時間按照老和尚立下的規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刻板生活,每日凌晨二時四十五分即打板起床,三時十五分至五時二十分作早課。
有人質疑老和尚,為什麼大陸靈岩山三點十五分起身,台灣要早半個小時呢?老和尚說,大陸的氣候「一熱起來熱死人不是新聞,凍起來凍死人也不是新聞。尤其冷的時候大雪封門!上殿時那個冷,從膝蓋以上到大腿幾乎完全沒有知覺。台灣氣候這麼好,生在台灣不抓住這個氣候好好用功,太對不起自己了!」
#成為劉德華的同門師妹#
劉德華是老和尚的弟子。他曾問老和尚,怎樣做到大智若愚呢?老和尚說:「有人誹謗你,罵你,甚至打你,都能不作辯解、不和人打罵,這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不要在蝸牛角上爭天地、與愚蠢人辯是非,否則自己都愚蠢。」
劉德華摸爬滾打於娛樂圈的聲色犬馬,初聞老和尚開示,明白煩惱即菩提,紅塵中更應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蓮之姿態,「一念相應心,在老和尚接引下,成為佛弟子,法名慧果。」
我皈依於惟覺安公老和尚的道場中台禪寺,法名法珊。如今學妹在此跟善知識妙蓮老和尚結緣,皈依靈岩山,成為劉德華的同門師妹,真好!
#願每個人都能從容不迫面對生死課題#
志工菩薩們給我們準備了大悲水和各色飲料,有奶茶、薄荷茶、酸梅汁、洛神、咖啡⋯裝飲料的阿姨說「你們都一點點就好!這樣可以喝到不同種的飲料!」非常貼心。
在山上停留兩個多小時,和學妹四處走走看看,去五觀堂食用素食湯麵,參觀觀音殿、普賢殿、護法殿、山門、許願亭等。在地下一層看到了最近新建設的富有現代感的「燈光心輪」,啓發我們轉變念頭,使得細胞處在積極正向的狀態,有助於身體健康。
朝山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如果步行,十分鐘就可完成。孫悟空觔斗雲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而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也是十萬八千里,為什麼不直接讓大家坐在雲上呢,一下就到了。對呀,為什麼要做這些「多餘」的事情呢,因為人生就是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嘛。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站在大雄寶殿外望天,我想到自己的爺爺摔了一跤,視訊時他瘦得像一副骨頭,說話不清楚,就像在吃糖。今天朝山的人里,長輩佔了多數,人越老,越臨近死亡,但生死從來不是老了才需要思考的,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年老的時候,從容不迫地面對生死的課題。
#功德無量為何#
回到台北已是晚上,領隊師兄回程後半段持續不斷「法佈施」,看得出他感慨良多,又熱心於分享。今天聽得最多的四個字便是功德無量,師兄說一拜就能消滅恆河沙劫的罪障,積累無數的福德功德...
其實呢,哪怕不是「消業障」、「積功德」,我也覺得今天的旅程非常難得且值得。一個多小時的朝山路程,在冬天出出汗,呼吸新鮮空氣,俯瞰南投全景,品嘗美味的素面和志工們準備的酸梅汁,還有壽桃包子和粽子作為回程點心,一整天跟面善心佛的長輩們在一起,沒有任何壓力,簡單又幸福。
長輩看到年輕人學佛會非常開心!我給他們期許,他們給我溫暖和感動。能讓長輩們感到「佛門後繼有人」,大概也是「功德無量」吧!
師父說回向非常重要!《佛說四十二章經》里說,「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那麼,我也將朝山功德回向給看到這篇文章的所有菩薩,希望大家有機會都能到南投埔里靈岩山散散心!
2020.01.09
廖小花
護 國 禪寺 大雄寶殿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開元寺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開元路。前身為荔峰寺,唐代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開元寺,元代稱“開元萬壽禪寺”,明代成“開元鎮國禪寺”,清代以後“開元鎮國禪寺”與“開元寺”並稱,加額“萬壽宮”,俗稱開元寺一直沿用至今。該寺自建立以來,歷代均有維修。原占地100畝,現存20.3畝,一向為歷朝祝福君主、宣講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寬敞、殿閣壯觀、聖像莊嚴、文物眾多、香火鼎盛而名聞遐邇,為粵東地區第一古刹,有“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之美譽。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佈局,又凝結了宋、元、明、清各個不同朝代的建築藝術,香火鼎盛。 “文革”期間,開元寺曾遭嚴重破壞,1982年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捐資,進行全面維修,使開元寺重現昔日風采。2001年6月25日,開元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元738年,崇信佛教的唐玄宗下詔以當時的年號“開元”為名,在全國十大州郡各建一座寺廟。是全國僅存的四大開元寺之一。這座千年古寺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整座寺院既保留了唐代的佈局,又凝結了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建築藝術。距開元寺一百多米的路邊,還保存著僧人們使用過的古井。天王殿,是開元寺的主要建築,至今仍保留著宋代的建築風格,也是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傑作。整座殿堂全部用當時最好的木料架築,構件之間的拼接,毫無錘鑿痕跡,始終不受氣候的影響而嚴絲合縫。從天王殿的32根石柱計算,應為九開間,而 大殿實際面闊有十一開間,進深四間,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一樣的面闊。 “天王殿裡面那些斗拱應該也是很科學的,日本奈良有個東大寺,他們一直找不到它的祖庭是在什麼地方。後來同濟大學的專家教授們到了潮州才發現,這裡就是原來日本奈良東大寺,它那基本佈局就是參考我們潮州開元寺的。佛教在中國唐代達到了最盛期,以佛教為紐帶,中國和一些信奉佛教的國家來往密切。許多國家的學問僧、求法僧來到中國研習佛法。在開元寺裡供奉著一座紅銅寶鼎,上面有漢文題款:開元寺禪堂香爐一座永遠供養三韓弟子任國祚,這是開元寺曾經培訓朝鮮僧人的實物見證。當年的開元寺裡,來自不同國家的僧侶們在這裡研習佛法,開元寺成為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經宋元明清及今,先後十次大規模修建,其建築格局大致分為三部:中軸為照牆、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玉佛樓。東側為客堂、地藏閣、五觀堂、香積廚、齋堂、僧舍、不俗精舍、祖堂。西側為方丈室、觀音閣、慧業堂、僧舍、雲水堂、諸天閣、形成寵大的四合院式古建築群。其主要殿閣均為木石材料,憑木榫緊密銜接,用龍頭斗拱迭起支撐,層層向上散開,最多達十一層,承受殿頂的巨大壓力,殿頂為四重簷、雙滴水,有鴟尾和雙龍奪寶裝飾,琉瓦彩甍丹牆,蔚為壯觀。經歷一千二百餘年地震、海潮、颱風、雷電、冰雹等自然災害,以及歷代戰亂、人為摧殘而又不斷修建,至今仍保持著唐宋宮殿式莊嚴肅穆的建築風格。據當代古建築專家考證:日本著名東大寺佛殿的宋代建築模式,與現在開元寺天王殿一模一樣,證實了天王殿為宋代建築,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經常有國內外的建築學院組織師生至此觀摩學習,被譽為“古代建築藝術明珠”。
護 國 禪寺 大雄寶殿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重彩流金六百年-壁畫故事 法海寺
今天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世界宗教博物館,由館方解說老師 #陳鈺方 為大家介紹這個特展。
法海寺座落于北京石景山區的法海寺,是由御用監太監李童集資,始建於明正統四年(西元1439年), 歷時四年才竣工, 明英宗賜名「法海禪寺」。原寺廟規模宏大,明、清時多次重修,從保留至今的碑記、經幢等紀錄中,可見其悠久歷史與尊崇地位。
寺內建築依山勢而建共四進院落,主殿為大雄寶殿,尚有護法金剛殿、天王殿、藥師殿與藏經樓。大雄寶殿原供奉三世佛、十八羅漢、大黑天以及李童供養像,皆於文革時期被毀,牆上壁畫卻奇蹟般完整保留。近代經過大修後,法海寺於2008年重新對外開放,為保護壁畫,大殿關閉燈光,參觀者僅能借由特殊光源的手電筒,來進行逐步、小範圍的觀賞。
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大雄寶殿內保存至今的重彩壁畫,設色構圖依然細緻可見,在宮廷畫士與民間畫師的合作之下,每一位佛菩薩、每一景致花草,皆蘊藏深刻的信仰意涵與工藝技法,展現莊嚴與美感兼具的佛國境界。
法海寺壁畫與寺院一起經歷各種風雨,第一次透過完整展覽的形式,面對寺院之外的世界。特展從三個角度來展現這幅壁畫的故事:
一、是再現:通過考據、繪畫技巧和現代科技,再現壁畫原貌的臨摹珍品,讓觀眾能一睹六百年前壁畫的輝煌瑰麗;
二、是走入:利用多媒體效果與視覺性說明技巧,塑造出探訪法海寺觀看壁畫的體驗,讓觀眾能走進大雄寶殿欣賞壁畫;
三、是探索:對壁畫內容與工法的說明和分析,聚焦壁畫中值得一看的細節,輔以相關文物的印證,讓觀眾能瞭解壁畫的更多故事
護 國 禪寺 大雄寶殿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開元寺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開元路。前身為荔峰寺,唐代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開元寺,崇信佛教的唐玄宗下詔以當時的年號“開元”為名,在全國十大州郡各建一座寺廟。是全國僅存的四大開元寺之一。元代稱“開元萬壽禪寺”,明代成“開元鎮國禪寺”,清代以後“開元鎮國禪寺”與“開元寺”並稱,加額“萬壽宮”,俗稱開元寺一直沿用至今。該寺自建立以來,歷代均有維修。一向為歷朝祝福君主、宣講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寬敞、殿閣壯觀、聖像莊嚴、文物眾多、香火鼎盛而名聞遐邇,為粵東地區第一古刹,有“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之美譽。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佈局,又凝結了宋、元、明、清各個不同朝代的建築藝術。”文革”期間,開元寺曾遭嚴重破壞,1982年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捐資,進行全面維修,使開元寺重現昔日風采。距開元寺一百多米的路邊,還保存著僧人們使用過的古井。2001年6月25日,開元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王殿,是開元寺的主要建築,至今仍保留著宋代的建築風格,也是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傑作。整座殿堂全部用當時最好的木料架築,構件之間的拼接,毫無錘鑿痕跡,始終不受氣候的影響而嚴絲合縫。從天王殿的32根石柱計算,應為九開間,而大殿實際面闊有十一開間,進深四間,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一樣的面闊。佛教在中國唐代達到了最盛期,以佛教為紐帶,中國和一些信奉佛教的國家來往密切。許多國家的學問僧、求法僧來到中國研習佛法。在開元寺裡供奉著一座紅銅寶鼎,上面有漢文題款:開元寺禪堂香爐一座永遠供養三韓弟子任國祚,這是開元寺曾經培訓朝鮮僧人的實物見證。當年的開元寺裡,來自不同國家的僧侶們在這裡研習佛法,開元寺成為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開元寺始建時佔地百畝,歷代滄桑,隆替不常,迄今尚存不足四十畝。 經宋元明清及金,先後十次大規模修建,其建築格局大致分為三部:中軸為照牆、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玉佛樓。東側為客堂、地藏閣、五觀堂、香積廚、齋堂、僧舍、不俗精舍、祖堂。西側為方丈室、觀音閣、慧業堂、僧舍、雲水堂、諸天閣、形成寵大的四合院式古建築群。其主要殿閣均為木石材料,憑木榫緊密銜接,用龍頭斗拱迭起支撐,層層向上散開,最多達十一層,承受殿頂的巨大壓力,殿頂為四重簷、雙滴水,有鴟尾和雙龍奪寶裝飾,琉瓦彩甍丹牆,蔚為壯觀。經歷一千二百餘年地震、海潮、颱風、雷電、冰雹等自然災害,以及歷代戰亂、人為摧殘而又不斷修建,至今仍保持著唐宋宮殿式莊嚴肅穆的建築風格。據當代古建築專家考證:日本著名東大寺佛殿的宋代建築模式,與現在開元寺天王殿一模一樣,證實了天王殿為宋代建築,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經常有國內外的建築學院組織師生至此觀摩學習,被譽為“古代建築藝術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