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富汗一夕之間被塔利班接手,中國國民黨人馬上又大舉出動扮演中共在台的「在地協力者」,跟中共一搭一唱,進行「美國不可靠」的對台「認知領域」作戰‼️
1️⃣ 我上次說,中共對台灣認知領域作戰,常常會以「藍綠鬥爭」的外衣下。這一次,其實也是很類似。這類言論,不是藍綠政治攻防惡鬥,是中國國民黨替中共在台灣內部進行認知領域作戰喔👌
2️⃣ 中共的統戰跟鋭實力,都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分化與疏離朋友之間的信任。「美國🇺🇸靠不住」的言論風向,就是國民黨在替中共進行分化與疏離台美關係👌
3️⃣ 「美國靠不住」的背後,巧妙地傳遞一種訊息,那就是美國不可靠,中國那麼大,還是臣服才是「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明智作法。中國人很擅長把吃排泄物論述成「再生」的生態平衡喔。
4️⃣ 「美國靠不住」的背後,另一個傳遞的訊息則是,要強化台灣人很習慣的「己願他力」,這種搭便車心態。一旦搭便車心態強化了,我們就會把心力放在別人身上,忘卻課題是我們自己的,然後整天抱怨或擔憂別人不來幫忙,時間就蹉跎浪費而自己也沒有長進提升。事實上,外力若能幫忙,則是我們修來的福報,要感恩,並非人家欠我們👌
5️⃣ 台灣被拋棄,從來不是美國,都是中國國民黨害的。1960年代到1970年,人家非洲國家紛紛獨立,中共非洲公關政治工作做得很勤,中共眼看要把山寨中國-中華民國—在聯合國霸佔的中國椅子🪑讓給正版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那時候,美國一直跟國民黨說,雙重代表權端出台灣的椅子,結果你牠馬狗的國民黨政權,整天以為「漢賊不兩立」,搞到人家美國要幫你在聯合國找新椅子坐都不可能😤😤😤
6️⃣ 然後,你牠馬狗的國民黨,一蟹不如一蟹,蔣臭頭介石,把自己當成正統的漢,堅拒跟邪魔歪道的中共賊匪同處一室,你們現在不是同處一室而是狂巴猛舔中。按照蔣介石的作法,一定第一個把你們這些出賣國民黨的不肖子孫拖出去斃了吧🤦🏻♂️🤦🏻♂️🤦🏻♂️
7️⃣ 阿富汗軍隊很多「冗員」或者「來吃免錢飯」的,這些都是不堪一擊也不願一戰的原因。這種情形,跟早年國民黨很像。話說美國在韓戰後,重新美援進到台灣。結果,高達七成以上都被蔣介石拿去當成軍事開銷支出,錢也亂花,反正開出「反攻大陸」的大餅可是大義王道哩。後來,人家美國國會也要求美國政府不能一直當凱子被國民黨「槓盼仔」。因此美國撂下狠話說直接給錢的美援必須終止,改扶植台灣經濟發展,並把市場開放給台灣,造就台灣的經濟發展的基礎。🙏
📣 看看,要不是勤懇打拼的台灣人民,配合美國開具出的出口導向經濟市場戰略(以前國民黨官僚說台灣經濟發展的大政方針19點財經改革是他的傑作,其實這19點是從當時候美援公署郝樂遜的8點改革而來的),擁有著一個在文化思想個性,都跟現在部落化世界觀的阿富汗領導人物不遑多讓的國民黨部落巨嬰症,外界要幫忙可能也很難吧⁉️
#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
#連勝文雖然無能但含著金湯匙就可爽活人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蕭敬騰 Jam Hsia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蕭敬騰 Jam Hsiao x 林俊傑 JJ Lin ✨👑 《Hello》🎧 https://wmt.lnk.to/HelloAY Hello?Hello! 每一句“Hello”都是相遇的序曲 它將帶來怎樣的故事 又能帶走怎樣的回憶 首支合唱作品、共同譜曲、聯手製作 締造最經典的黃金舞台 唱...
「識時務者為俊傑同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識時務者為俊傑同義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識時務者為俊傑同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識時務者為俊傑同義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識時務者為俊傑同義 在 蕭敬騰 Jam Hsia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識時務者為俊傑同義 在 蔡康永- 「識時務者為俊傑」,其實是很真實的話,可惜這句話 ... 的評價
- 關於識時務者為俊傑同義 在 “识时务者为俊杰”到底是什么意思?丨蒋述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識時務者為俊傑同義 在 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DCARD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識時務者為俊傑同義 在 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DCARD和網紅們 ... 的評價
識時務者為俊傑同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方俊傑成為填詞人,上面是雷頌德和「金牌經理人」黃柏高。談到他們,我們沒談音樂,而是談市場。雷頌德和黃柏高是怎樣的合作伙伴?
「他們是很懂計算的人。」方俊傑說:「他們好清晰一件事的方向性。我的工作是收 order,一首歌的歌詞我寫了,但老闆、歌手、監製可能都有意見,有意見我就再改,改到大家都冇意見。」他坦言:「100 首歌詞裡面,可能只有 10 首是寫到自己的東西,但多數不會上電台 plug。所以我最鍾意寫 side track。」
歌詞可以很藝術、很個人,也可以很「無我」,服務市場多於自己。就像在媒體寫專欄,自己想表達甚麼是一回事,但受眾的接受能力、公司和市場的各種制約,所有創作者一生都在一條搖搖板上翻雲覆雨。方俊傑自言是一個「工匠」。以一個工匠的身份去看,方俊傑「加入」樂壇的時候,樂壇是否已經(又)已死?
他不同意。
「我在 03 年開始填詞,那時樂壇又未講得上好差好差。當然跟我小時候聽音樂時的情況差好遠,但我又覺得我們年代的歌又不算是『唔喺度』,卡拉 OK 都會有人唱那個年代的歌,繼續有人聽。印象中,的確少了人講賣碟這回事,以前張學友一張大碟賣 40 萬張,現在當然不會有,但業界自然找到另一個方法去營運。好像 Paco 就搞演唱會、搞電影,都是另一種方法。去到後邊,銷量無法持續,已經沒有『唱片』,只有單曲,但每年其實都一樣有好多派台歌,量減少是真的,但我那個年代都有很多新填詞人入行。唱片業和歌曲是兩種單位來的。無人買唱片,不等於無人聽歌。 」
對於填詞界的幾座大山,例如林夕,對方俊傑是個怎樣的存在?很多年前,有上上一代填詞人批評這一代的詞人寫得不好,「如果東京不快樂」是甚麼意思?情況類似現在又談香港電影已死。又有人說林夕寫得太多,霸佔很多機會,導致填詞界沒甚麼新面孔,如何評價這種想法?
他說:「林夕和黃偉文,對我來說是神一樣的存在。至於說很多歌都是他們寫,這就是商業市場的運作。如果你寫的東西,水平高過別人,市場又接受,最後你擁有更多機會,是很合理的,不能怪罪他們。我自己第一次聽歌,都是因為被歌詞帶動到。我最喜歡的林夕作品是 Raidas 的《傳說》,現在重聽都覺得他很厲害很誇張。我是因為喜歡看林夕的歌詞,才會留心歌詞。」
「最後我都寫到很氣餒」
會聽外國音樂也關心香港音樂的人(或只是我自己),不久久就有一種異議,覺得代代填詞人都好,但音樂相比之下卻顯得失色,音樂性保守,有「詞大於曲」的傳統,方俊傑卻說自己本身就是「文字派」。
「詞大於曲,我覺得是合理的。」他說:「因為香港真是出了林夕和 Wyman 這些人,他們好到一個地步,吸引到很多街外人的注意力。他們的歌詞又好又多,整個市場就很注視歌詞,但如果說沒有他們兩位,就不會吸納到很多留意歌詞、但對音樂沒那麼講究的人去聽歌,市場就可能比現在更小。至少如果沒有他們,我可能也不會聽歌和寫詞。我以前聽黑膠唱片,有一陣經常在觀塘寶星戲院後面的唱片店買碟,我在回程的巴士上已經拆開,看那張歌詞紙,看完歌詞,對我來說已等於好像聽了整張大碟。」
但正是由於香港的流行歌詞寫得「太好」,我們對歌詞的「意識形態」是固化下來的。例如我們不再能接受「鳩歌」。
「例如以前有首《食軟雪糕》,被人狂鬧。大家都鬧裡面的歌詞不知所云。我心想,為何我們被洗了腦,認為歌詞一定要有起承轉合、有大道理?一首流行曲是否一定要這樣?很多歐美歌、韓文歌,一個字唱足七次,都是如此。所以我有少少同情《食軟雪糕》,它不是《再見二丁目》,從一個街角的鏡頭帶出很深的東西……有些歌純粹就是給你 un 來 un 去。」
「我曾寫過一首歌給側田,叫《三十日》。首先是側田寫了一首英文歌詞,他叫我翻譯。歌詞很簡單,我自己有點抗拒,因為我都被洗腦的,我從小的訓練令我認為,歌詞不是這樣的嘛。側田本來給我的內容,個 scale(規模)好像很細。最後我都照做,歌也 hit 了,其實我是一個工匠,我無信心將自己放到好大。」
「我現在想回來,當時機構也不會容許我放大作者風格,我們要做 hit song,有一定方程式的,例如要做情歌,情歌裡面又有一些命中率高的角度,例如受情傷、可憐人的控訴。或例如 hook line 要有 catchy 的 phrase,在市場上這些是緊要過歌詞整體寫得好不好。」
「最後我都寫到很氣餒,歌曲 hit 了當然開心,但我面皮又很薄,在網上有時看到一些評論說我寫來寫去都是這些東西、很庸俗。我會想,不完全是我的錯,工業是這樣的嘛,而且我有不庸俗的 side track,但沒人聽嘛。當打份工的話,你得到的金錢又未足以令你對一切都 OK,一首歌可以刪三四十次,但又 hit 了。究竟自己作為填詞人,存在有沒有意義?刪改的過程很痛苦,工業不需要理你感受,開始懷疑自己寫來為了甚麼。真心話,我個人都不是想自己寫的歌太 hit,如果一首歌好 hit,但自己不喜歡的,那也會痛苦。理想的話,我可能會想自己寫得開心,又有知音,流行度低一點也好。例如容祖兒有次開 side track 演唱會,唱了我的《去火星戀愛》,這不是派台歌,但很多歌迷想她唱,這些 moment 我就很開心。」
非創作人看創作人,總是因為「距離產生美」,而把創作人本身都浪漫化。實際上可能創作的歷程沒那麼刺激,甚至沉悶;要克苦,要有紀律。
唐君毅在《孔子與人格世界》一文談到藝術世界中的天才:
「……貝多芬在月光之下,靈感一至,馬上狂奔回來寫。耳聾以後,再聽見樂而作曲。這是天才音樂家的故事。文學藝術上靈感之來,都是超乎自覺的安排。立意要到一環境,如山間海邊,戀愛飲酒,去期待靈感之來臨,亦無一定之把握。」
我們只是俗人而非天才,而且活在商業社會,很多時只能默默產出。如果生活太過狂放,反而會降低生產力。方俊傑說自己性格不好交際,也不好熱鬧,電話簿裡音樂人的電話號碼,應該不出五個。他表示,盧覓雪知道他性格如此「不娛樂圈」之後,亦嘖嘖稱奇。//
識時務者為俊傑同義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方俊傑成為填詞人,上面是雷頌德和「金牌經理人」黃柏高。談到他們,我們沒談音樂,而是談市場。雷頌德和黃柏高是怎樣的合作伙伴?
「他們是很懂計算的人。」方俊傑說:「他們好清晰一件事的方向性。我的工作是收 order,一首歌的歌詞我寫了,但老闆、歌手、監製可能都有意見,有意見我就再改,改到大家都冇意見。」他坦言:「100 首歌詞裡面,可能只有 10 首是寫到自己的東西,但多數不會上電台 plug。所以我最鍾意寫 side track。」
歌詞可以很藝術、很個人,也可以很「無我」,服務市場多於自己。就像在媒體寫專欄,自己想表達甚麼是一回事,但受眾的接受能力、公司和市場的各種制約,所有創作者一生都在一條搖搖板上翻雲覆雨。方俊傑自言是一個「工匠」。以一個工匠的身份去看,方俊傑「加入」樂壇的時候,樂壇是否已經(又)已死?
他不同意。
「我在 03 年開始填詞,那時樂壇又未講得上好差好差。當然跟我小時候聽音樂時的情況差好遠,但我又覺得我們年代的歌又不算是『唔喺度』,卡拉 OK 都會有人唱那個年代的歌,繼續有人聽。印象中,的確少了人講賣碟這回事,以前張學友一張大碟賣 40 萬張,現在當然不會有,但業界自然找到另一個方法去營運。好像 Paco 就搞演唱會、搞電影,都是另一種方法。去到後邊,銷量無法持續,已經沒有『唱片』,只有單曲,但每年其實都一樣有好多派台歌,量減少是真的,但我那個年代都有很多新填詞人入行。唱片業和歌曲是兩種單位來的。無人買唱片,不等於無人聽歌。 」
對於填詞界的幾座大山,例如林夕,對方俊傑是個怎樣的存在?很多年前,有上上一代填詞人批評這一代的詞人寫得不好,「如果東京不快樂」是甚麼意思?情況類似現在又談香港電影已死。又有人說林夕寫得太多,霸佔很多機會,導致填詞界沒甚麼新面孔,如何評價這種想法?
他說:「林夕和黃偉文,對我來說是神一樣的存在。至於說很多歌都是他們寫,這就是商業市場的運作。如果你寫的東西,水平高過別人,市場又接受,最後你擁有更多機會,是很合理的,不能怪罪他們。我自己第一次聽歌,都是因為被歌詞帶動到。我最喜歡的林夕作品是 Raidas 的《傳說》,現在重聽都覺得他很厲害很誇張。我是因為喜歡看林夕的歌詞,才會留心歌詞。」
「最後我都寫到很氣餒」
會聽外國音樂也關心香港音樂的人(或只是我自己),不久久就有一種異議,覺得代代填詞人都好,但音樂相比之下卻顯得失色,音樂性保守,有「詞大於曲」的傳統,方俊傑卻說自己本身就是「文字派」。
「詞大於曲,我覺得是合理的。」他說:「因為香港真是出了林夕和 Wyman 這些人,他們好到一個地步,吸引到很多街外人的注意力。他們的歌詞又好又多,整個市場就很注視歌詞,但如果說沒有他們兩位,就不會吸納到很多留意歌詞、但對音樂沒那麼講究的人去聽歌,市場就可能比現在更小。至少如果沒有他們,我可能也不會聽歌和寫詞。我以前聽黑膠唱片,有一陣經常在觀塘寶星戲院後面的唱片店買碟,我在回程的巴士上已經拆開,看那張歌詞紙,看完歌詞,對我來說已等於好像聽了整張大碟。」
但正是由於香港的流行歌詞寫得「太好」,我們對歌詞的「意識形態」是固化下來的。例如我們不再能接受「鳩歌」。
「例如以前有首《食軟雪糕》,被人狂鬧。大家都鬧裡面的歌詞不知所云。我心想,為何我們被洗了腦,認為歌詞一定要有起承轉合、有大道理?一首流行曲是否一定要這樣?很多歐美歌、韓文歌,一個字唱足七次,都是如此。所以我有少少同情《食軟雪糕》,它不是《再見二丁目》,從一個街角的鏡頭帶出很深的東西……有些歌純粹就是給你 un 來 un 去。」
「我曾寫過一首歌給側田,叫《三十日》。首先是側田寫了一首英文歌詞,他叫我翻譯。歌詞很簡單,我自己有點抗拒,因為我都被洗腦的,我從小的訓練令我認為,歌詞不是這樣的嘛。側田本來給我的內容,個 scale(規模)好像很細。最後我都照做,歌也 hit 了,其實我是一個工匠,我無信心將自己放到好大。」
「我現在想回來,當時機構也不會容許我放大作者風格,我們要做 hit song,有一定方程式的,例如要做情歌,情歌裡面又有一些命中率高的角度,例如受情傷、可憐人的控訴。或例如 hook line 要有 catchy 的 phrase,在市場上這些是緊要過歌詞整體寫得好不好。」
「最後我都寫到很氣餒,歌曲 hit 了當然開心,但我面皮又很薄,在網上有時看到一些評論說我寫來寫去都是這些東西、很庸俗。我會想,不完全是我的錯,工業是這樣的嘛,而且我有不庸俗的 side track,但沒人聽嘛。當打份工的話,你得到的金錢又未足以令你對一切都 OK,一首歌可以刪三四十次,但又 hit 了。究竟自己作為填詞人,存在有沒有意義?刪改的過程很痛苦,工業不需要理你感受,開始懷疑自己寫來為了甚麼。真心話,我個人都不是想自己寫的歌太 hit,如果一首歌好 hit,但自己不喜歡的,那也會痛苦。理想的話,我可能會想自己寫得開心,又有知音,流行度低一點也好。例如容祖兒有次開 side track 演唱會,唱了我的《去火星戀愛》,這不是派台歌,但很多歌迷想她唱,這些 moment 我就很開心。」
非創作人看創作人,總是因為「距離產生美」,而把創作人本身都浪漫化。實際上可能創作的歷程沒那麼刺激,甚至沉悶;要克苦,要有紀律。
唐君毅在《孔子與人格世界》一文談到藝術世界中的天才:
「……貝多芬在月光之下,靈感一至,馬上狂奔回來寫。耳聾以後,再聽見樂而作曲。這是天才音樂家的故事。文學藝術上靈感之來,都是超乎自覺的安排。立意要到一環境,如山間海邊,戀愛飲酒,去期待靈感之來臨,亦無一定之把握。」
我們只是俗人而非天才,而且活在商業社會,很多時只能默默產出。如果生活太過狂放,反而會降低生產力。方俊傑說自己性格不好交際,也不好熱鬧,電話簿裡音樂人的電話號碼,應該不出五個。他表示,盧覓雪知道他性格如此「不娛樂圈」之後,亦嘖嘖稱奇。//
識時務者為俊傑同義 在 蕭敬騰 Jam Hsia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蕭敬騰 Jam Hsiao x 林俊傑 JJ Lin ✨👑
《Hello》🎧 https://wmt.lnk.to/HelloAY
Hello?Hello!
每一句“Hello”都是相遇的序曲
它將帶來怎樣的故事 又能帶走怎樣的回憶
首支合唱作品、共同譜曲、聯手製作
締造最經典的黃金舞台
唱出真實的感動,留下滿席的餘韻
從創作的醞釀到演唱的情感,每一份精細的體會與內化,都將透過表演,精準地傳遞歌曲故事與精神,而化為一場稱之為精采的演出。
金曲歌王 蕭敬騰在《歌手 當打之年》的決賽上邀請相識多年的同門唱作天王 JJ林俊傑合作,共同創作一首致「舞台表演家」的歌。能站在舞台上表演並將自己的作品獻給觀眾,對所有歌手來說是一生追求的夢想,人生能做夢想一生的工作是相當幸福的,只要舞台在哪裡,歌手就在哪裡;然而光鮮亮麗的背後,歌手們卻也承擔無人知曉的情緒,無論心情如何,他們都得打起精神將歡笑帶給大家。
JJ在兩人歌曲創作定案後,為這首歌留下了這樣的註解:「我始終難忘第一次踏上舞台表演的第一聲“hello”... 以及那之後的很多次“hello”。每一次的“hello”之間,我們都經歷了什麼?我們付出了多少、又經過了多少次教訓才得以再次說“hello”?」而作詞者奶六也依創作理念,為他們的旋律鋪上了動人的歌詞。兩人都經歷過無數的舞台、眼中穿梭過無數的觀眾,但無論過了多少年,他們都珍惜每一次與歌迷的“hello”,也期待下一次的“hello”。這首歌不僅是兩人一起合唱的第一首歌,也是他們在舞台上最真實的心情。
歌曲一開頭,兩人合聲娓娓道來“hello hello”,搭著乾淨的鋼琴,純粹且真誠的感性一湧而上,綿延推開的歌曲,情緒瞬間凝結了。歌曲中段,樂器逐漸磅礴地堆疊,表演者的情緒釋放出來,真切地渲染開,那不只是一首歌曲,也是一段真心地訴說。老蕭與JJ將舞台上感動全場的音樂搬進了錄音室,精緻地重現到歌迷耳中。
#蕭敬騰
#林俊傑
#Hello
_
■ Hello
詞:奶六 |曲:蕭敬騰 &林俊傑
Hello Hello 一字一句 的唱著
Hello Hello 寫下渺小 的自我
用盡全力 只希望你 被感動
直到那天再對你說 Hello Hello
為你歌唱的歌手
這令人著迷的歌手
難過時陪著我 脆弱 歌頌
重新定義人生的夢
帶給我光芒的衝動
如此瘋狂也執著
是我 wow~
還不夠 渴望依舊
Hello Hello 一字一句 的唱著
Hello Hello 寫下渺小 的自我
用盡全力 只希望你 能感動
直到那天再對你說 (Hello)Hello
沿路上的意外
倔強就是答案 woo~
緊握不放 因為知道未來
有你同在 woo~
Hello Hello 一字一句 的唱著
Hello Hello 寫下渺小 的自我
用盡全力 只希望你 能感動
總有人被感動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別忘了
唱出對自己的承諾 別回頭
就算此刻感到顫抖 聽我說
我們並不寂寞
Hello Hello 一字一句 的唱著
Hello Hello 寫下渺小 的自我
用盡全力 只希望你 能感動
直到那天再對你說 Hello
直到那天再對你說 Hello
_
作詞:奶六 Yorick Chen
作曲:蕭敬騰 Jam Hsiao / 林俊傑 JJ Lin
製作人 Producer:蕭敬騰 Jam Hsiao / 林俊傑 JJ Lin
配唱製作 Vocal Production : 蕭敬騰 Jam Hsiao / 林俊傑 JJ Lin
製作協力 Production Assistance : 黃冠龍 ALEX.D / 阿火 Afire Lee
/ 周信廷 Shin Chou
編曲& 鍵盤 Music Arrangement & Keyboards:黃冠龍 ALEX D. / 阿火 Afire Lee
弦樂編寫 String Arrangement : 黃冠龍 ALEX D. / 阿火 Afire Lee
鋼琴 Piano : 蕭敬騰 Jam Hsiao
弦樂監製 String Producer: 蔡曜宇 Shuon Tsai
弦樂 Strings: 曜爆甘音樂工作室 Just Busy Music Studio
第一小提琴 First Violin: 蔡曜宇 Shuon Tsai / 沈羿彣 Yi-Wen Shen / 黃瑾諍 Chin-Cheng Huang
第二小提琴 Second Violin: 朱奕寧 Yi-Ning Ju / 黃雨柔 Nala Huang
中提琴 Viola : 甘威鵬 Weapon Gan / 牟啟東 Wayne Mau
大提琴 Cello : 劉涵 Hang Liu(隱分子) / 葉欲新 Shin Yeh
吉他 Guitar : 黃冠龍 ALEX.D
低音吉他 Bass Guitar : 寗子達
鼓 Drums : Brendan Buckley
和聲編寫 Background Vocal Arrangement:蕭敬騰 Jam Hsiao / 林俊傑 JJ Lin
和聲 Background Vocals:蕭敬騰 Jam Hsiao / 林俊傑 JJ Lin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s:JFJ Sanctuary (Taipei) / THE JFJ LAB (Taipei) / JAM Studio / Layer Cake Studio (Silverlake CA) / 玉成戲院錄音室 YuChen Cinema Studio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s:林俊傑 JJ Lin / 周信廷 Shin Chou / 劉品賢 / Brendan Buckley / 楊敏奇 Micky Yang
錄音助理 Assistant Engineer:徐振程 Jason Hsu
混音室 Mixing Studio:mixHaus (Encino, CA)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Richard Furch
後期母帶處理製作人 Mastering Producer:林俊傑 JJ Lin / 蕭敬騰 Jam Hsiao
後期母帶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 LA
後期母帶處理錄音師 Mastering Engineer :Mike Bozzi
_
製作團隊:意團隊ABOOK Studio
導演:林炳存
監製:趙鑫
製片:阿蜓
執行製片:高銘均
攝影師:鄭鈞睿
攝影大助:黃煒程、邱竑鈞
燈光師:李奇祥
燈光助理:宋兆生、陳錫銓、鄭得壽
美術:陳錫甫
執行美術:李珊蓉
場務組:黃正達、唐偉城、張家瑋、朱芸庭
工作花絮與側拍攝影:林俊甫、大帥
剪接師:小菁
調光師:良奇(時間軸)
_
蕭房車 Jam's Car 🚗 💨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quXY2qIs40nsx4nz5RKX6GyWREeRJv9
_
■更多 蕭敬騰 相關資訊:
蕭敬騰官方網站: http://www.jamhsiao.com
蕭敬騰新浪微博: http://tw.weibo.com/iamxiaojingteng
蕭敬騰官方Twitter:https://twitter.com/jamhsiao0330
蕭敬騰官方ints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jam_hsiao0330/
蕭敬騰官方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amHsiao/
華納音樂官網:http://www.warnermusic.com.tw
華納音樂 (華語部)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arnerMusicT...
華納音樂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warnermusictw/
華納音樂 官方 LINE:http://nav.cx/3sTa2ck
華納音樂 官方 TikTok:http://vt.tiktok.com/JPWMLQ/
識時務者為俊傑同義 在 “识时务者为俊杰”到底是什么意思?丨蒋述 - YouTube 的必吃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 识时务者为俊杰 !眼下的…… ... <看更多>
識時務者為俊傑同義 在 蔡康永- 「識時務者為俊傑」,其實是很真實的話,可惜這句話 ... 的必吃
「識時務者為俊傑」,其實是很真實的話,可惜這句話常被我們用來消遣沒原則的牆頭草,就漸漸產生了貶意。 大眾或小眾的事情,一旦累積到一個程度,就會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