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個 #常見的統計錯誤,你犯過,或是犯了卻不知道嗎?⠀
⠀
MedCalc 的作者 Frank,在 Facebook 分享了一篇跟統計相關的文章,叫做「生物醫學研究文章中,連你都可以發現的 20 個統計錯誤」,很有意思。(連結請見原始貼文)
⠀
我(蔡依橙)認真看完後,覺得蠻不錯的,於是把這 20 個統計錯誤的標題翻成中文,協助大家節省時間,如果剛好有興趣的,可再針對該部分去閱讀原文。接著,分享一些我看完之後的想法。
⠀
⠀
1. 數值報告時,提供了不必要的精確。例如 60 公斤體重,硬要寫成 60.18 公斤。
⠀
2. 將連續變項分組,變成次序變項,但沒有說明為什麼這樣分。像是 CRP 不以數值去統計,而分成低、中、高三組,卻沒說明為什麼這樣分。
⠀
3. 配對資料,只報告各組平均,卻沒報告其改變。也就是只報告治療前血壓、治療後血壓,卻沒報告有多少人上升、多少人下降、平均下降多少。
⠀
4. 描述性統計的誤用,尤其該用 median (interquartile range) 的,硬是用成 mean +- SD。
⠀
5. 使用 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 (SEM) 描述量測的精確度,而非 95% CI。
⠀
6. 只報告 p 值,卻沒提到差值以及臨床意義。
⠀
7. 誤用統計方式。尤其常見的是混淆有母數跟無母數統計方法。
⠀
8. 使用線性迴歸,卻沒有先確定資料之間是真的有線性關係。
⠀
9. 沒有使用全部的資料,然後又沒把去掉的資料「為什麼被去掉」說清楚。
⠀
10. 多組比較的 p 值校正問題。
⠀
11. 在隨機分組研究時,過於詳盡地比較了兩組受試者的基本資料,像是性別比例、年齡、體重、血壓等等,而且資料好得太奇怪。
⠀
12. 報告檢驗數值時,沒有定義 normal 與 abnormal。
⠀
13. 計算 sensitivity 與 specificity 時,沒有說明一些介在灰色地帶的檢查結果,如何呈現與去除。
⠀
14. 使用圖片與表格,只是為了儲存數據,而非以協助讀者理解為出發點。
⠀
15. 畫出來的數據圖,視覺主觀上給人的印象,竟然跟數據本身不同。
⠀
16. 在報告數據與解讀時,搞不清楚 units of observation 是什麼,例如心臟病的觀察研究,在 1000 個患者中有 18 位心臟病發,那 units of observation 就是 18。但如果這個研究是以診斷正確率為主,那 sample size 就是 1000。
⠀
17. 把不顯著的統計,或 low power,解讀成 negative,而非 inconclusive。
⠀
18. 分不清楚解釋性研究與實務性研究,前者為 explanatory / efficacy / laboratory,後者為 pragmatic / effectiveness / real world。嘗試兩種混著做,結果兩邊都做不好。
⠀
19. 沒有用臨床能理解的方式來報告最終結果。
⠀
20. 把統計的顯著性,當成臨床的重要性。例如:癌症用新藥治療,統計上很顯著的好,但追蹤了五年,患者只延長了七天的壽命。這就是統計有顯著,但臨床意義不大的例子。
⠀
⠀
🗨 我(蔡依橙)的一些想法
⠀
由統計專業人的角度,來看生物醫學發表,是很有警惕意義的,能讓準備發表的朋友,仔細看看自己是不是也犯了相關的錯誤。
⠀
但另一個角度看,作者也提到,這些錯誤在幾乎一半的生物醫學論文上反覆出現!這就代表,其實生物醫學論文要刊登,並不代表我們什麼錯都不能犯,相反地,這 20 個錯誤裡頭,有些就算犯了,也還是能被刊登。
⠀
以我們自己發表,以及過去協助同學的經驗來說,我會認為 2、7、10、14、15,是初學者也 #必須理解並避開的,其他的則是發表起步了之後,陸陸續續去注意,在往更高分期刊挑戰時,逐漸進步就行。
⠀
實務上,3 分以下的醫學期刊,幾乎沒有專門的統計查核,你只要能通過「一般同行」的統計知識審查就行。也就是說,我是一個放射科醫師,剛開始起步,投稿到放射科 3 分以下期刊,文章中的統計,只要「#一般有在做研究的放射科醫師」覺得可以就行,不見得要到「統計專家看過並挑不出毛病」。
⠀
對於初學者如何起步,實務的協助,新思惟規劃了各種類型的研究課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目前正在開放報名中的,有以下三場工作坊,歡迎您瞭解各課程的課綱後,評估挑選最符合您需求的內容,前來上課,讓我們協助您成功起步。
⠀
🟠 2021 / 11 / 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無經費、資源少也能發表,不用 IRB 且免收案的好選擇。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 2021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走,讓你寫作投稿都上手。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2021 / 10 / 16(六)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
把臨床上的各種想法,在 PubMed 化作專業生涯上的里程碑。
https://casereport.innovarad.tw/event/
⠀ ⠀
不只是說說而已,我們會舉實例,說明其意義、如何避開,在互動實作過程,實際由各位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從數據到軟體,從統計到繪圖,一次搞定,並避開常見錯誤,是真正以 #初學者起步 為核心的規劃。
⠀
⠀
二十個常見的統計錯誤,與實務寫作時的考量。
🔗 原始貼文 │ https://bit.ly/2WESphu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亞次圓 _ Ylia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一場近代軍艦的大型對峙,北洋艦隊VS聯合艦隊 為什麼雙方的勝敗似乎顯著易見呢? 不了解雙方船艦配置? ►第二集傳送門◄:https://youtu.be/CuYjnWtqxic ►亞次圓之門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yv.dimension/ ►bilibi...
「論文 不顯著」的推薦目錄:
- 關於論文 不顯著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論文 不顯著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論文 不顯著 在 北歐心科學 NordicHeart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論文 不顯著 在 亞次圓 _ Ylia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論文 不顯著 在 研究數據不顯著老闆會怎麼處理- 研究所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論文 不顯著 在 發現p 值沒有顯著差異,論文還能繼續寫下去嗎?《臨床研究與 ... 的評價
- 關於論文 不顯著 在 [問卦] 論文結果數據不顯著怎麼辦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論文 不顯著 在 Re: [問卦] 研究結果不顯著怎麼辦? - 看板Gossiping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論文 不顯著 在 發現p 值沒有顯著差異,論文還能繼續寫下去嗎?《臨床研究與 ... 的評價
論文 不顯著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20 個 #常見的統計錯誤,你犯過,或是犯了卻不知道嗎?⠀
⠀
MedCalc 的作者 Frank,在 Facebook 分享了一篇跟統計相關的文章,叫做「生物醫學研究文章中,連你都可以發現的 20 個統計錯誤」,很有意思。(連結請見原始貼文)
⠀
我(蔡依橙)認真看完後,覺得蠻不錯的,於是把這 20 個統計錯誤的標題翻成中文,協助大家節省時間,如果剛好有興趣的,可再針對該部分去閱讀原文。接著,分享一些我看完之後的想法。
⠀
⠀
1. 數值報告時,提供了不必要的精確。例如 60 公斤體重,硬要寫成 60.18 公斤。
⠀
2. 將連續變項分組,變成次序變項,但沒有說明為什麼這樣分。像是 CRP 不以數值去統計,而分成低、中、高三組,卻沒說明為什麼這樣分。
⠀
3. 配對資料,只報告各組平均,卻沒報告其改變。也就是只報告治療前血壓、治療後血壓,卻沒報告有多少人上升、多少人下降、平均下降多少。
⠀
4. 描述性統計的誤用,尤其該用 median (interquartile range) 的,硬是用成 mean +- SD。
⠀
5. 使用 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 (SEM) 描述量測的精確度,而非 95% CI。
⠀
6. 只報告 p 值,卻沒提到差值以及臨床意義。
⠀
7. 誤用統計方式。尤其常見的是混淆有母數跟無母數統計方法。
⠀
8. 使用線性迴歸,卻沒有先確定資料之間是真的有線性關係。
⠀
9. 沒有使用全部的資料,然後又沒把去掉的資料「為什麼被去掉」說清楚。
⠀
10. 多組比較的 p 值校正問題。
⠀
11. 在隨機分組研究時,過於詳盡地比較了兩組受試者的基本資料,像是性別比例、年齡、體重、血壓等等,而且資料好得太奇怪。
⠀
12. 報告檢驗數值時,沒有定義 normal 與 abnormal。
⠀
13. 計算 sensitivity 與 specificity 時,沒有說明一些介在灰色地帶的檢查結果,如何呈現與去除。
⠀
14. 使用圖片與表格,只是為了儲存數據,而非以協助讀者理解為出發點。
⠀
15. 畫出來的數據圖,視覺主觀上給人的印象,竟然跟數據本身不同。
⠀
16. 在報告數據與解讀時,搞不清楚 units of observation 是什麼,例如心臟病的觀察研究,在 1000 個患者中有 18 位心臟病發,那 units of observation 就是 18。但如果這個研究是以診斷正確率為主,那 sample size 就是 1000。
⠀
17. 把不顯著的統計,或 low power,解讀成 negative,而非 inconclusive。
⠀
18. 分不清楚解釋性研究與實務性研究,前者為 explanatory / efficacy / laboratory,後者為 pragmatic / effectiveness / real world。嘗試兩種混著做,結果兩邊都做不好。
⠀
19. 沒有用臨床能理解的方式來報告最終結果。
⠀
20. 把統計的顯著性,當成臨床的重要性。例如:癌症用新藥治療,統計上很顯著的好,但追蹤了五年,患者只延長了七天的壽命。這就是統計有顯著,但臨床意義不大的例子。
⠀
⠀
🗨 我(蔡依橙)的一些想法
⠀
由統計專業人的角度,來看生物醫學發表,是很有警惕意義的,能讓準備發表的朋友,仔細看看自己是不是也犯了相關的錯誤。
⠀
但另一個角度看,作者也提到,這些錯誤在幾乎一半的生物醫學論文上反覆出現!這就代表,其實生物醫學論文要刊登,並不代表我們什麼錯都不能犯,相反地,這 20 個錯誤裡頭,有些就算犯了,也還是能被刊登。
⠀
以我們自己發表,以及過去協助同學的經驗來說,我會認為 2、7、10、14、15,是初學者也 #必須理解並避開的,其他的則是發表起步了之後,陸陸續續去注意,在往更高分期刊挑戰時,逐漸進步就行。
⠀
實務上,3 分以下的醫學期刊,幾乎沒有專門的統計查核,你只要能通過「一般同行」的統計知識審查就行。也就是說,我是一個放射科醫師,剛開始起步,投稿到放射科 3 分以下期刊,文章中的統計,只要「#一般有在做研究的放射科醫師」覺得可以就行,不見得要到「統計專家看過並挑不出毛病」。
⠀
對於初學者如何起步,實務的協助,新思惟規劃了各種類型的研究課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目前正在開放報名中的,有以下三場工作坊,歡迎您瞭解各課程的課綱後,評估挑選最符合您需求的內容,前來上課,讓我們協助您成功起步。
⠀
🟠 2021 / 11 / 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無經費、資源少也能發表,不用 IRB 且免收案的好選擇。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 2021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走,讓你寫作投稿都上手。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2021 / 10 / 16(六)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
把臨床上的各種想法,在 PubMed 化作專業生涯上的里程碑。
https://casereport.innovarad.tw/event/
⠀ ⠀
不只是說說而已,我們會舉實例,說明其意義、如何避開,在互動實作過程,實際由各位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從數據到軟體,從統計到繪圖,一次搞定,並避開常見錯誤,是真正以 #初學者起步 為核心的規劃。
⠀
⠀
二十個常見的統計錯誤,與實務寫作時的考量。
🔗 原始貼文 │ https://bit.ly/2WESphu
論文 不顯著 在 北歐心科學 NordicHeart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最公道
平時我沒所謂,很多科學議題也具爭議,總要戰個你死我活,真正的科學家也會見慣。但隨隨便便就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可以貶低他人是半桶水,甚至誹謗人是偽bio人,我就看不過眼。
你發表十二篇做下問卷做下spss 的學術論文,就巴之閉了,夠你做大師父,教科學博士做研究了?你做醫生就是大科學家,別人做科研就是半桶水了。能夠說出「究竟在0.54和1.23之間,有多少可能是少於1呢?」這樣誤導人的講法,反過來指控人cherry picking,果然是大師父,還已經出了十二篇統計學術論文!厲害!「半桶水」博士沒有十二篇,我這「乾曬塘」博士也沒有十二篇,他最厲害。我統計學只懂皮毛,都知道CI不是這樣用,但既然不熟習,我就不做大師父了,留給統計學朋友吐糟吧。
簡單評一下原文,說「研究證明口罩無明顯效果」,的確是言過其實,因為要證明兩者毫無分別,和證明兩者有顯著分別,根本是兩個研究方向。更準確說,是「研究無法證明群眾戴口罩有效。」,或者仔細點,「研究顯示群眾戴口罩與否,對於感染COVID19,並無顯著分別。」也就是說,這個隨機對照的口罩研究,無法顯示戴罩對本來的措施,有多大幫助。
當然,看論文,一定要參考實驗的設定,只有天才會覺得用倉鼠,通風口塞口罩,樣本只有幾隻的研究,可以用來支持立法規定全人類戴罩。文章提到,研究沒法與「全民戴罩」相比,也沒法與「完全無防疫」之下戴罩有否作用等等。不過這研究算是少有的臨床隨機測試,比起單純觀察,算是公允,總之結論就是證明不了口罩有很大作用。如果真的很有效,像你們以為般,日日重用個国產口罩都天下無敵,不戴就會死人,應該經得起研究考驗,有顯著差異啊。但沒有,做不出這結果。
如果新疫苗的研究結果,染疫率差異是95%CI(0.54-1.2),你會否用呢?是否可以叫你立法打這疫苗,唔打拉你坐監呢?還是可以講句,雖然統計學上不顯著,但也有少於1的機會嘛,0.54至1,點睇都大過1至1.2啦!研究結論成立,打!乜Q水、防疫磁場貼、殺菌半步釘,全部都可以用這招。證明不了沒用,即是可能有用啦,立法!買!
你要立法,你要剝奪人自由,舉證責任當然在你身上!就算你說起初無可奈可,現在呢?一年了。說得這麼有用,有用到不做就拉人坐監,為何RCT顯示不了有用呢?
沒有研究證據證明沒用,所以就要立法叫人做,所以就要影相批鬥,所以就要放權黑警拉人,恭喜,香港教育出這樣的醫生,這樣的科學家,這樣的律師,真厲害。盧寵茂袁國勇何君堯,後繼有人啦!
#mon到實人哋陳雲俾唔俾心心咁你都要stalk 😨
#唔緊要我唔會stalk袁國勇有無俾心心定屎忽你
論文 不顯著 在 亞次圓 _ Ylia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第一場近代軍艦的大型對峙,北洋艦隊VS聯合艦隊
為什麼雙方的勝敗似乎顯著易見呢?
不了解雙方船艦配置?
►第二集傳送門◄:https://youtu.be/CuYjnWtqxic
►亞次圓之門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yv.dimension/
►bilibili個人空間:http://space.bilibili.com/28795012/#!/index
►工商、廣告諮詢或任何合作計畫:yliasvdimension@gmail.com
-------------------------------------------------------
這是我和朋友一同策畫的新系列,不定時會推出續集。談談日本海軍自江戶幕府直到二戰結束時的發展,以及一些軍武相關的資訊!
如果有任何覺得可以改進的地方或是建議都歡迎留言!!
#日本海軍
#甲午戰爭
#北洋艦隊
#聯合艦隊
-------------------------------------------------------
撰稿:數羊
撰稿協力:亞次圓
修正:亞次圓、數羊
資料查證:數羊
影片:亞次圓
錄音:亞次圓、數羊
攝影:彥儒Louis
攝影協力:亞次圓
後製輸出:亞次圓
-------------------------------------------------------
補充說明:來遠和靖遠的在艦隊確切位置至今仍是個謎OAQ
本影片的敘述省略了87%的細節,篇幅有限,請多包涵
參考資料:
閻京生、劉怡。《菊花與錨》(2007),武漢大學出版社
郭延平。《甲午戰爭之CNA1871年班史詩》(2014) ,暖暖書屋文化
吳曉君。《黃海海戰北洋艦隊失利與陣法問題》(2005) ,香港嶺南大學論文
-------------------------------------------------------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and research.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論文 不顯著 在 發現p 值沒有顯著差異,論文還能繼續寫下去嗎?《臨床研究與 ... 的必吃
Q:跑過統計後,發現p 值沒有 顯著 差異, 論文 還能繼續寫下去嗎?「不一定要significant,但是你要有臨床意義,然後要可以執行。」其實我不太在乎這個p ... ... <看更多>
論文 不顯著 在 [問卦] 論文結果數據不顯著怎麼辦 - PTT Web 的必吃
[問卦]論文結果數據不顯著怎麼辦@gossiping,共有37則留言,22人參與討論,14推3噓20→, 大家安安小妹商科碩班生,除了自己水深火熱外,同班同學也4 ... ... <看更多>
論文 不顯著 在 研究數據不顯著老闆會怎麼處理- 研究所板 - Dcard 的必吃
想請教大家的經驗,如果統計的結果跑出來不顯著,各位的教授會砸爛你的論文直接延畢,還是說不顯著也是種結果照實report,然後寫出可能的原因就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