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來體育署(前身體委會)歷年運動人口統計,球類運動人口最多的都是籃球,但是為何台灣卻把棒球稱為國球?原因是棒球帶給台灣人太多的驕傲與感動,尤其是台灣棒球實力長期都維持在世界前五名,全盛時期拿過奧運銀牌,就在寫文章的這個當下,我們的世界棒壘球聯盟棒球世界排名是世界第四,僅次於日本、美國、古巴。而因為有如此光榮的棒球史,所以短期的世界棒球賽事往往會吸引大量的國人收看,如果賽事舉辦在台灣,台灣球迷更是會積極入場看球,台灣隊的比賽一票難求!
趁著世界12強棒球賽如火如荼的在台灣舉辦的同時,希望能夠討論一下今年7月11日,WBSC所舉辦的世界12強棒球賽消息剛出來時,中華職棒球員工會在臉書貼出聲明,拒絕接受台灣隊徵召,球員工會理事長胡金龍(義大球員)說:「工會成員一致通過拒絕接受12強大賽的徵召,希望在保險、肖像權與出場費方面為球員爭取合理的權益,這方面我們會繼續努力。」。為什會想要聊一下這次的爭議呢?因為球員權益缺乏保障的問題在一次又一次的世界賽及區域大型賽事不斷發生,對於長年觀看棒球賽事的我來說,那些拼了命為國爭光的球員,其權益必須接受到更好的保障!
有很多球迷早已身體力行除了愛棒球賽以外,更要愛球員這件事,回去觀看7月中的運動世界專欄,不少球迷投書專欄來聲援中華職棒球員工會與球員的訴求,當時PTT上的棒球版,也出現了大量指責中華民國棒球協會的文章。然而事情發生初期,中華民國棒球協會祭出萬年老招之「年輕人不重視為國爭光」來應付中華職棒球員工會的訴求,中時電子報更以標題「出場費嫌少 中職工會拒打12強賽」把壓力放在球員身上,此手段令人唾棄!所幸在中華職棒球員工會的堅持底下,八月初中華職棒聯盟會長吳志揚才和球員工會理事長胡金龍,以及4隊球員代表「喝咖啡」,討論重點是球員保險、出場費。最後8月24日工會代表趙子維表示在球員保險、出場費等球員權益問題已經處理完成;中華職棒球員工會也在9月15日發出聲明同意徵召。國內長久以來的球員權益被忽視的問題,終於第一次真正的被相關單位重視且解決,對球員工會和球員來說,是日後被國家徵召時爭取自己權益最好的典範!
身為球迷,我們不應該讓球員孤單的面對制度的缺失、相關單位的怠惰,以後遇到國際賽或區域賽徵召,我希望每個跟我一樣都喜愛棒球的球迷們能夠先關注:
1.#賽事必須要區分等級來徵召,不應該每次都為了門票、收視等利益考量,總是選擇徵召旅美、旅日以及中華職棒優秀選手。且分級徵召也有累積年輕選手與業餘選手的國際賽經驗的功能存在。
2.徵召的球員權益不分職業或業餘,#其權益不容忽視,如保險、防護、出場費等問題。
棒球雖然被稱為國球,但是除了前面提到的每逢國際賽會遇到的問題以外,台灣棒球其實存在著更多的問題。要改善這些問題,是需要花很多人力、物力與思考實踐能力,前提是這些問題必須要被看見、被了解,之後才能被解決。觀看熱血的球賽之餘,了解並要求相關單位解決這些問題,讓棒球是我們真真正正的驕傲吧!
PS.附上國際賽、區域大型賽事發生的令人作噁的事:
#曾文誠(棒球球評)嗆戴遐齡(當時的體委會主委)放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IZWT4w69s#t=8m12s
#為國爭光後如何?-談過去「為國爭光」的幾位經典案例
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16665
#那些年,為國出征而壯烈犧牲的手臂:陽建福
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16745
#中華職棒球員工會臉書:12強賽在即,訴求屢遭漠視,球員工會拒絕"徵召"
https://www.facebook.com/TPBPA/posts/1007808819238458
#中華職棒球員工會臉書:國際賽參賽球員權益長足進展,球員工會感謝各單位力挺
https://www.facebook.com/TPBPA/posts/1043053509047322
#請給球員尊重和基本的保障與權益吧!
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16613
#東森新聞]棒協未申請!經典賽奪冠也沒國光獎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OllcAVZdo4
#WBC》台灣隊差點沒早餐吃 棒協遭網友罵翻
http://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775295
#邱毅說統一不太配合徵召,結果被統一領隊林增祥打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eW3a7baUU0
Search
請給球員尊重和基本的保障與權益吧 在 足球爸媽聯合應援團 - Facebook 的必吃
目標是創造良好的足球環境聯合各球隊的家長初期我們先從每個小球員的故事開始串聯起每個家長的 ... 為尊重女性運動員保障女子足球運動權利,相關女足發展之活動可貼文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