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不是都患了我族中心的病
我們是否想過,面對疾病與不幸,文化差異會讓不同的社群有截然不同的反應?那些殘酷的留言,不只是對於移工為何要地下化的結構因素無知,也陷入人類學常說的「 #我族中心主義」。
#真正的新南向不該只是廉價勞動力或商業利益而是我們的人文素養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可以達到一種更富裕的水平。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200229/VVSZSCYF6WX6SEOIEANUFUQVWE/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說 印尼語 真 酷 在 曼谷船橋 bangkok sakth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人長久處於扭曲的政治地位,思考營養不良很不健康,一直擺脫不了一種悲觀的體質,見到不同的文化價值都是別人不對。
---
蘋果日報內文:
前天好友傳來訊息,問我關於確診Covid-19肺炎的印尼移工在醫院直播抖音,是否為假新聞?我看著新聞上面印尼語夾雜爪哇語加網路流行語,翻譯了一下:Mbaknya Mau Kena CORONA pun(姊姊我剛剛中了冠狀(病毒)但) Tetep San Tuuyyy COyy(還是大休息 一休膩) Tik Tok an Nomer Siji GWS mba e(玩抖音衝第一)Get Well Soon(加油吧。姊)。
為了防範Covid-19大幅擴散,台灣人已如熱鍋上的螞蟻。此時看到一個中鏢感染還快樂開直播的移工,直呼不可思議。再加上外籍移工在台灣長期的污名, 且是地下化工作者,突然間網路一片撻伐怒罵,甚至有網友說:「拖出來打。」
移工跟家人報平安
一瞬間,台灣新南向成果的膚淺,都在這種鄙夷態度中一覽無遺。新南向政策做了半天,除了貿易利益,我們有比較了解對方的文化與歷史、愛好與性情嗎?我們是否想過,面對疾病與不幸,文化差異會讓不同的社群有截然不同的反應?那些殘酷的留言,不只是對於移工為何要地下化的結構因素無知,也陷入人類學常說的「我族中心主義」。「我族中心」就是說,面對一件事情,只能用「我」的態度來面對,而非我族類的面對方式,其心必異,可以被去人性化,甚至可以「拖出來打」。
幸而,前晚已有人提出,「那是為了讓家人朋友安心∼所以要表現出沒事、我很好的樣子」,也就是說,這是一種人在異鄉、對家人的體貼。試想,如果今天在異鄉住進隔離病房的人是我們,對於醫療用語溝通有困難,不太清楚會被怎麼對待,遠在家鄉的親友,一定會擔心吧?當然,我們可能會用LINE視訊,可能不會去用抖音。
但,不管是用抖音跳舞對嘴、用smule唱歌或用LINE視訊,其實都是為了讓親友放心。為了給印尼親友看到台灣最美好的那一面,讓他們知道,她在台灣受到很優質的醫療照顧,一定會平安無事。本來直播只有親友會看,也是對親友講話的內容,不料被台灣人關注了。
十幾年前,我有一位印尼語老師曾對著一票金髮碧眼的美國同學說:「很多人不能理解印尼人的樂觀。比如,像很慘的事情發生時,印尼人可能會樂觀面對而放下氣急敗壞。」她的意思是,印尼人有堅毅的性格,有時候就算天塌下來,也能一笑置之。
來到台灣,多數的24小時隨侍的看護工沒有固定休假,或是毫無休假。只有在忙裡偷閒時,才有直播小確幸。一位移工因為照顧台灣的老人家才被傳染,從她面對疾病的態度,我看到了什麼?相較於台灣患者有些在隔離期間感到鬱悶甚至憂鬱、恐慌,這位移工完全散發出來的是正面能量。我病了,沒關係,樂觀面對。
在我熟悉的爪哇社會中,雖然人們很有淡定、內斂、忍耐的功力,但同時,也有喜愛歌舞的民俗文化。一首Dangdut歌來了,那可是不分男女老少,大家都會突然扭腰擺臀、耍可愛的。看著中鏢的移工抖音,那些是我熟悉的肢體語言,我知道她在振作。
這陣子,看到許多對於「落後印尼」的訕笑鄙夷,對於「先進日本」的落淚嘆息。卑者樂觀活著,被怒罵不知死活;貴者嚴重失當,被掬一把同情淚。國格貴賤而人情冷暖,莫過於此。
真正的新南向不該只是廉價勞動力或商業利益,而是我們的人文素養、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可以達到一種更富裕的水平。
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200229/38582441/ 確診卻歡樂直播?原來有文化差異(趙恩潔)
說 印尼語 真 酷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與教育電台聲動全世界-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合作規劃製播:
「輕鬆來學馬來語」
「說緬語免擔心」
「菲常好學」
「柬單學,柬單說」
「說印尼語,真酷!」
「泰好學・泰有趣」
「輕鬆學・越南語」
新住民七國語言學習兒童廣播節目,希藉由廣播收聽親子共學,增進新住民子女對媽媽母國文化的了解和尊重,由母語老師及新二代學生共同主持,以標準的發音、清楚的聲調,進行活潑有趣的情境式會話,並帶入各國文化介紹,落實「成就每一個孩子」的願景,「尊重多元文化」之目標,進而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
節目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設計主題式內容,搭配生動有趣的故事、會話與歌謠,參考新住民語文學習教材改編為廣播內容,讓聽眾能從生動活潑的節目中,理解新住民國家語言與文化,並樂於學習新住民母國語文。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官網隨選收聽
https://channelplus.ner.gov.tw/community
整套節目播出後,將完整典藏於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Channel+網站語言學習專區隨選收聽
http://newchannel.ner.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