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鄉文集《靠岸》第九章 最後的冬天
不下雪的冬天,算不算冬天?
1954年12月,農曆年前,那年的冬天,天空總是灰霾陰沉,零下五、六度的氣溫,大陳島雖然沒有下雪,但天氣仍然酷寒,冷到有水的地方都結著冰,家家戶戶的屋簷,掛著一條條筍狀的冰柱;小水塘的塘面散著塊狀的冰排;山間的小澗,在土岸邊結著細細尖尖的冰凌;霧氣稀稀落落地在桑樹的梢頭凝成了小小的冰花…。
「之所以沒有下雪,不是因為天氣不夠冷,大概只是因為空氣裡的水氣不夠,未到降雪的程度。」父親說。
相較於大陳島過去每年的冬天,下雪或者不下雪,並無特別之處,不下雪的大陳島,是綠色的,而下雪的大陳島,變成了白色,但是今年的冬天,卻是父親在大陳島上最後的冬天,天空沒有飄雪,卻有一場風雪,正在父親苦楚的心裡紛飛著。
我曾在網上讀到一篇「一江山島登陸作戰及其勝利的意義和影響」的文章,文中記載了從中共史觀出發的一江山戰役。1954年8月,中共中央軍委指示華東軍區成立「浙東前線指揮部」,由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設陸、海、空三個軍種指揮所,制定對大陳島的渡海登陸作戰計劃,以「攻佔大陳島北方的門戶一江山島,必能瓦解大陳島防禦」,做為作戰方略,並分兩階段作戰計劃:第一階段,中共空軍和海軍奪取大陳島戰區制空、制海權,掩護參戰部隊進行戰前訓練;第二階段,以步兵第60師的4個營在海、空軍和炮兵的支援下,對一江山南、北江兩個小島同時實施登陸突擊。1954年11月以後,中共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戰鬥戰、轟炸機頻頻出動,專事驅逐國軍戰機,並密集轟炸停泊在大陳島港內的國軍海軍艦艇,以取得絕對的制空權與制海權。此期間,國民政府的海軍登陸艦「中權號」、護衛艦「太平號」、砲艇「洞庭號」等多艘艦艇,相繼被擊沉,至此,中共解放軍完全取得制空、制海權,使得距大陳島北方16公里的一江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11月18日,中共解放軍對僅僅2平方公里的一江山,發動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指揮官王生明將軍所率一千名守軍雖浴血奮戰,仍不敵海、空掩護下,如潮水撲來的解放軍,翌日即遭肅清,一江山宣告失守,大陳島北方門戶大開,也正應驗了當時國防部長俞大維所言:「一江山若陷,大陳不保,台灣垂危。」
於是那個冬天,中共解放軍日以繼夜地對大陳島實放砲擊與空襲,父親曾親眼目睹一艘被砲彈擊中的船艦甲板上,全身著火的士兵,不斷地翻滾哀嚎至死;父親也曾站在山崖上,望見砲聲隆隆的一江山,煙硝四起,殘破的軍人屍體,不分國、共,一具具順著海流漂來,猙獰的死狀,令人不忍卒睹;至於平民百姓橫屍街道山野的景況,更如人間煉獄般,令父親膽顫不已,唯恐下一刻變成自己或家人遭此橫禍。
「那天清早,天際那頭才濛濛的亮了起來,我聽到嗡嗡轟轟的聲音從天空傳來,趕忙跑出門看,就看見共產黨的飛機低空從眼前掠過。」父親回憶起第一次遭遇空襲的情景。
父親和許多大陳島的鄉親,都在那一天,首次真實地體驗什麼叫「空襲」。
1954年11月1日,那是共軍首次發動的第一波拂曉攻擊,由30架杜-2轟炸機、30架蘇式米格-15型殲擊組成混編機群,由杭州筧橋機場起飛,迅雷不及掩耳地襲擊大陳島的陣地與港口。父親目睹一組機隊,低空掠過父親的頭頂,當時他們並未將目標設定上大陳島的村落,而是鎖定正在海港從事調防任務的國軍登陸艇。
父親站在山崖望向海邊,看見解放軍的戰機,先用機槍對著海面上的登陸艇掃射,緊跟在後的轟炸機則拋下炸彈轟炸國軍的船艦。但這波的突襲顯然沒有達到效果,那艘被鎖定的登陸艇未被直接炸中,僅在艦艇四周激起一柱柱沖天的水花,於是登陸艇趕緊駛進一處岩灣裡,成功躲避了空中的火網,得以倖存。
但那只是第一波的攻擊,從11月1日到4日,共軍人民空軍航空兵第20師對上、下大陳島共發動了四波的空襲,出動110架次,投彈千餘枚,第二波攻擊離岸較遠的軍艦,但似因訓練不足,亦未命中;第三波則炸毀下大陳島縣政府附近的若干設施與建築,導致部分軍民的傷亡;到第四波空襲時,父親已躲進住家土坡旁,一處自挖的「防空洞」裡,踞高看到山下海灣裡,一艘載著士兵與物資、準備靠岸的登陸艦,被轟炸機投下的炸彈直接命中,登陸艦的甲板上立刻燃起熊熊烈火,隨後延燒到艦艇上的油料與砲彈,引發巨烈爆炸。只見幾位士兵全身著火,在甲板上翻滾哀嚎,直至氣絕;也有好幾個士兵跳進海裡,卻因為海水太冷,游不多久便凍死海上。只有一個士兵,靠著無比的毅力,奮力泅渡酷寒而湍急的海潮,終於游上岸邊,撿回一命。至於那艘爆炸的登陸艦,在沉沒前,甲板上四射的火焰,還引燃了岸邊的一處邊坡,火勢在草叢間立刻蔓延開來,燒掉了半座山丘。
在解放軍正式展開空襲之前,「大陳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即透過傳單、公告、廣播及派員挨家挨戶宣導,要求每家大陳居民自尋掩蔽處所,依自家人口多寡,挖好防空洞以躲避空襲,但誨爾諄諄,聽我藐藐,包括羅家在內,大多數的大陳居民不以為意,頂多虛應故事,挖個一尺深的淺坑,敷衍一下,直到猛烈的空襲臨頭,一波波解放軍機隊投下炸彈,一幕幕血淋淋慘狀在眼前真實上演,大家終於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各家各戶這才開始積極動員,挖掘防空洞。
「我們全家人都被這一波空襲嚇死了,這是我們以前從未經歷過的事。第二天一早,我和你叔叔羅冬,我們這二個當時還算有點力氣的羅家男丁,在你祖父的命令下,到家附近的一個山壁挖掘防空洞。」父親說。
父親和羅冬叔叔這一對兄弟,拿了鏟子,拚了命地挖,整整挖了一天,兄弟倆的手都磨破流血,好不容易挖出了一個可以讓全家人睡在裡頭的防空洞。只不過這個讓父親挖到精疲力盡的防空洞,一旦被砲彈直接命中時,父親懷疑它究竟能發揮多大的防護效果?
「說穿了,那只是徒具心理安慰作用的一個大坑洞而已。」父親已親眼目睹炸彈爆炸的威力,一般老百姓憑直覺挖掘的防空洞,還必須依賴絕佳的運氣,才能保命。
自從第一次空襲後,整個冬天,大陳島就陷入了常態性空襲的威脅,每隔一、二天就會有共軍軍機臨空轟炸。
剛開始,大陳島還設有警報台,會發出空襲警報,但在幾天後的一次空襲中,雷達站和警報台均被炸毀,島上國軍改以在高處升旗代替警報,一旦升起二面紅旗,就代表敵機將來,但是二面紅旗升上去後,再也降不下來,這表示全天都處於空襲威脅之中,因為對岸解放軍的戰機幾乎一起飛,就到達大陳島的上空,紅旗的作用已非預警,而是昭告全島軍民,這個島正處於危急的戰爭狀態。
從此父親一家人,幾乎每晚都睡在防空洞裡,懷著恐懼的心情,忍受蟻蟲的叮咬與寒冷的侵襲,誰也沒把握今晚睡了,還見不見得到明天的太陽,而一整個冬天就這麼過了,直到一江山戰役開打。
從1954年11月起,中共解放軍連續三個月密集空襲大陳島,出動數百餘架次的飛機,投彈數千枚,國軍艦艇遭擊沉6艘,損傷十餘艘,國軍戰機也遭擊落十餘架,至此,國軍艦艇不敢在白天停泊大陳島,國軍戰機也無法支援大陳島領空,中共解放軍終成功封鎖大陳戰區的領空與海域,並於1955年1月18日,對一江山島發動陸、海、空聯合渡海登陸作戰。
一江山島的戰役歷時二天,震天價響的砲聲不絕於耳,父親站在山崖上遠遠眺望一江山,先是數十架轟炸機進行一小時的轟炸,摧毀多數陣地,隨後榴彈炮、海岸炮、野戰炮、艦炮齊放,數萬發砲彈如暴雨般落在這2平方公里的島上,處處捲起沖天的火焰,整個島像火山爆發似的,被重重的煙塵包覆起來。時至中午,數百艘載著中共解放軍的機帆船、登陸艇等各式船筏,載著5000多名解放軍,像潮水一樣撲向一江山的海岸。
父親曾聽鄉親說,一江山上的守軍,他們有些人是從大陸逃出的知識分子、鄉長或地主,和共產黨有著深仇大恨,所以奮力抵抗、拚死一戰,但父親實難想像,一江山一千名的守軍,在這彈丸之地,遭受來自空、海、陸如此猛烈的攻擊,竟能堅守二天。雖然最後一江山仍然被攻陷,指揮官王生明將軍也壯烈殉國,但奮勇禦敵的他們,也讓共軍付出死傷慘重的代價。
一江山淪陷後,政府怕軍心動搖,為鼓舞軍民士氣,國民政府宣稱全部一江山守軍寧死不屈,戰到最後一兵一卒,全數陣亡。實則,官兵陣亡519人,被俘567人,這些被俘的官兵,直到台灣解除戒嚴,兩岸開放往來,才有部分當年被俘的守軍返回台灣,對這些人而言,卻再也喚不回原該風華正茂的青春歲月,徒留命運的悲嘆而遺憾終生。
自中共解放軍佔領一江山後,大陳島全島均曝露在解放軍105榴彈砲射程之內,幾乎日日都從一江山砲轟大陳島,又加上解放軍轟炸機一波波的空襲行動,大陳島無法固守,已是任誰可看得出的定局。
1955年1月20日,國民政府眼看大勢已去,與美國政府協商之後,由美國透過蘇聯政府協調中共,暫緩發起對大陳島的攻島作戰,在一致的默契之下,由美國第七艦隊負責海空掩護,整島軍民全部撤離大陳島,此一撤退計劃,被命名為「金剛計劃」,並在1955年2月8日上午9時開始執行。
自1955年1月21日至2月8日,美軍先後調集航空母艦6艘、驅逐艦25艘、重巡洋艦3艘、掃雷艦4艘、運輸登陸艦19艘以及其他大小船艦,戰機400餘架,由美第七艦隊司令普立德親率艦隊,配合我方12艘運輸登陸艦,協防大陳島撤退事宜。2月8日起至12日,在美國海、空軍大批艦艇,2200餘架次飛機護航下,大陳主島及周邊相關島嶼近三萬軍民依序全數登艦,航向台灣,中共解放軍不費一兵一卒佔領大陳島。
「天空全是飛機、海上全是軍艦,整個大陳島都被機艦密密麻麻的層層包覆,我這輩子從沒看過這麼壯觀的場面。」父親對當年撤離大陳島前的情景記憶猶新,對於從未經歷戰爭的我而言,大概只能從麥可·貝執導的電影-「珍珠港」,一片佈滿海上、天空的日軍機艦,來想像父親當年看到的壯闊場景。
那是父親在大陳島最後的一個冬天,慘酷的戰爭所帶給年少父親的,是此生無法抺滅的恐懼記憶,至於整個家族的命運,也從那個冬天伊始,面臨重大的轉變。台灣,這個陌生的地名,究竟代表什麼意義?沒有人知道。唯一清楚的是,要離開這個世居的島嶼固然痛苦,但只要能活著離開,沒有淪為槍炮子彈之下的冤魂,不可測的未來,依然充滿希望。
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懷鄉文集《靠岸》第九章 最後的冬天
不下雪的冬天,算不算冬天?
1954年12月,農曆年前,那年的冬天,天空總是灰霾陰沉,零下五、六度的氣溫,大陳島雖然沒有下雪,但天氣仍然酷寒,冷到有水的地方都結著冰,家家戶戶的屋簷,掛著一條條筍狀的冰柱;小水塘的塘面散著塊狀的冰排;山間的小澗,在土岸邊結著細細尖尖的冰凌;霧氣稀稀落落地在桑樹的梢頭凝成了小小的冰花…。
「之所以沒有下雪,不是因為天氣不夠冷,大概只是因為空氣裡的水氣不夠,未到降雪的程度。」父親說。
相較於大陳島過去每年的冬天,下雪或者不下雪,並無特別之處,不下雪的大陳島,是綠色的,而下雪的大陳島,變成了白色,但是今年的冬天,卻是父親在大陳島上最後的冬天,天空沒有飄雪,卻有一場風雪,正在父親苦楚的心裡紛飛著。
我曾在網上讀到一篇「一江山島登陸作戰及其勝利的意義和影響」的文章,文中記載了從中共史觀出發的一江山戰役。1954年8月,中共中央軍委指示華東軍區成立「浙東前線指揮部」,由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設陸、海、空三個軍種指揮所,制定對大陳島的渡海登陸作戰計劃,以「攻佔大陳島北方的門戶一江山島,必能瓦解大陳島防禦」,做為作戰方略,並分兩階段作戰計劃:第一階段,中共空軍和海軍奪取大陳島戰區制空、制海權,掩護參戰部隊進行戰前訓練;第二階段,以步兵第60師的4個營在海、空軍和炮兵的支援下,對一江山南、北江兩個小島同時實施登陸突擊。1954年11月以後,中共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戰鬥戰、轟炸機頻頻出動,專事驅逐國軍戰機,並密集轟炸停泊在大陳島港內的國軍海軍艦艇,以取得絕對的制空權與制海權。此期間,國民政府的海軍登陸艦「中權號」、護衛艦「太平號」、砲艇「洞庭號」等多艘艦艇,相繼被擊沉,至此,中共解放軍完全取得制空、制海權,使得距大陳島北方16公里的一江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11月18日,中共解放軍對僅僅2平方公里的一江山,發動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指揮官王生明將軍所率一千名守軍雖浴血奮戰,仍不敵海、空掩護下,如潮水撲來的解放軍,翌日即遭肅清,一江山宣告失守,大陳島北方門戶大開,也正應驗了當時國防部長俞大維所言:「一江山若陷,大陳不保,台灣垂危。」
於是那個冬天,中共解放軍日以繼夜地對大陳島實放砲擊與空襲,父親曾親眼目睹一艘被砲彈擊中的船艦甲板上,全身著火的士兵,不斷地翻滾哀嚎至死;父親也曾站在山崖上,望見砲聲隆隆的一江山,煙硝四起,殘破的軍人屍體,不分國、共,一具具順著海流漂來,猙獰的死狀,令人不忍卒睹;至於平民百姓橫屍街道山野的景況,更如人間煉獄般,令父親膽顫不已,唯恐下一刻變成自己或家人遭此橫禍。
「那天清早,天際那頭才濛濛的亮了起來,我聽到嗡嗡轟轟的聲音從天空傳來,趕忙跑出門看,就看見共產黨的飛機低空從眼前掠過。」父親回憶起第一次遭遇空襲的情景。
父親和許多大陳島的鄉親,都在那一天,首次真實地體驗什麼叫「空襲」。
1954年11月1日,那是共軍首次發動的第一波拂曉攻擊,由30架杜-2轟炸機、30架蘇式米格-15型殲擊組成混編機群,由杭州筧橋機場起飛,迅雷不及掩耳地襲擊大陳島的陣地與港口。父親目睹一組機隊,低空掠過父親的頭頂,當時他們並未將目標設定上大陳島的村落,而是鎖定正在海港從事調防任務的國軍登陸艇。
父親站在山崖望向海邊,看見解放軍的戰機,先用機槍對著海面上的登陸艇掃射,緊跟在後的轟炸機則拋下炸彈轟炸國軍的船艦。但這波的突襲顯然沒有達到效果,那艘被鎖定的登陸艇未被直接炸中,僅在艦艇四周激起一柱柱沖天的水花,於是登陸艇趕緊駛進一處岩灣裡,成功躲避了空中的火網,得以倖存。
但那只是第一波的攻擊,從11月1日到4日,共軍人民空軍航空兵第20師對上、下大陳島共發動了四波的空襲,出動110架次,投彈千餘枚,第二波攻擊離岸較遠的軍艦,但似因訓練不足,亦未命中;第三波則炸毀下大陳島縣政府附近的若干設施與建築,導致部分軍民的傷亡;到第四波空襲時,父親已躲進住家土坡旁,一處自挖的「防空洞」裡,踞高看到山下海灣裡,一艘載著士兵與物資、準備靠岸的登陸艦,被轟炸機投下的炸彈直接命中,登陸艦的甲板上立刻燃起熊熊烈火,隨後延燒到艦艇上的油料與砲彈,引發巨烈爆炸。只見幾位士兵全身著火,在甲板上翻滾哀嚎,直至氣絕;也有好幾個士兵跳進海裡,卻因為海水太冷,游不多久便凍死海上。只有一個士兵,靠著無比的毅力,奮力泅渡酷寒而湍急的海潮,終於游上岸邊,撿回一命。至於那艘爆炸的登陸艦,在沉沒前,甲板上四射的火焰,還引燃了岸邊的一處邊坡,火勢在草叢間立刻蔓延開來,燒掉了半座山丘。
在解放軍正式展開空襲之前,「大陳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即透過傳單、公告、廣播及派員挨家挨戶宣導,要求每家大陳居民自尋掩蔽處所,依自家人口多寡,挖好防空洞以躲避空襲,但誨爾諄諄,聽我藐藐,包括羅家在內,大多數的大陳居民不以為意,頂多虛應故事,挖個一尺深的淺坑,敷衍一下,直到猛烈的空襲臨頭,一波波解放軍機隊投下炸彈,一幕幕血淋淋慘狀在眼前真實上演,大家終於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各家各戶這才開始積極動員,挖掘防空洞。
「我們全家人都被這一波空襲嚇死了,這是我們以前從未經歷過的事。第二天一早,我和你叔叔羅冬,我們這二個當時還算有點力氣的羅家男丁,在你祖父的命令下,到家附近的一個山壁挖掘防空洞。」父親說。
父親和羅冬叔叔這一對兄弟,拿了鏟子,拚了命地挖,整整挖了一天,兄弟倆的手都磨破流血,好不容易挖出了一個可以讓全家人睡在裡頭的防空洞。只不過這個讓父親挖到精疲力盡的防空洞,一旦被砲彈直接命中時,父親懷疑它究竟能發揮多大的防護效果?
「說穿了,那只是徒具心理安慰作用的一個大坑洞而已。」父親已親眼目睹炸彈爆炸的威力,一般老百姓憑直覺挖掘的防空洞,還必須依賴絕佳的運氣,才能保命。
自從第一次空襲後,整個冬天,大陳島就陷入了常態性空襲的威脅,每隔一、二天就會有共軍軍機臨空轟炸。
剛開始,大陳島還設有警報台,會發出空襲警報,但在幾天後的一次空襲中,雷達站和警報台均被炸毀,島上國軍改以在高處升旗代替警報,一旦升起二面紅旗,就代表敵機將來,但是二面紅旗升上去後,再也降不下來,這表示全天都處於空襲威脅之中,因為對岸解放軍的戰機幾乎一起飛,就到達大陳島的上空,紅旗的作用已非預警,而是昭告全島軍民,這個島正處於危急的戰爭狀態。
從此父親一家人,幾乎每晚都睡在防空洞裡,懷著恐懼的心情,忍受蟻蟲的叮咬與寒冷的侵襲,誰也沒把握今晚睡了,還見不見得到明天的太陽,而一整個冬天就這麼過了,直到一江山戰役開打。
從1954年11月起,中共解放軍連續三個月密集空襲大陳島,出動數百餘架次的飛機,投彈數千枚,國軍艦艇遭擊沉6艘,損傷十餘艘,國軍戰機也遭擊落十餘架,至此,國軍艦艇不敢在白天停泊大陳島,國軍戰機也無法支援大陳島領空,中共解放軍終成功封鎖大陳戰區的領空與海域,並於1955年1月18日,對一江山島發動陸、海、空聯合渡海登陸作戰。
一江山島的戰役歷時二天,震天價響的砲聲不絕於耳,父親站在山崖上遠遠眺望一江山,先是數十架轟炸機進行一小時的轟炸,摧毀多數陣地,隨後榴彈炮、海岸炮、野戰炮、艦炮齊放,數萬發砲彈如暴雨般落在這2平方公里的島上,處處捲起沖天的火焰,整個島像火山爆發似的,被重重的煙塵包覆起來。時至中午,數百艘載著中共解放軍的機帆船、登陸艇等各式船筏,載著5000多名解放軍,像潮水一樣撲向一江山的海岸。
父親曾聽鄉親說,一江山上的守軍,他們有些人是從大陸逃出的知識分子、鄉長或地主,和共產黨有著深仇大恨,所以奮力抵抗、拚死一戰,但父親實難想像,一江山一千名的守軍,在這彈丸之地,遭受來自空、海、陸如此猛烈的攻擊,竟能堅守二天。雖然最後一江山仍然被攻陷,指揮官王生明將軍也壯烈殉國,但奮勇禦敵的他們,也讓共軍付出死傷慘重的代價。
一江山淪陷後,政府怕軍心動搖,為鼓舞軍民士氣,國民政府宣稱全部一江山守軍寧死不屈,戰到最後一兵一卒,全數陣亡。實則,官兵陣亡519人,被俘567人,這些被俘的官兵,直到台灣解除戒嚴,兩岸開放往來,才有部分當年被俘的守軍返回台灣,對這些人而言,卻再也喚不回原該風華正茂的青春歲月,徒留命運的悲嘆而遺憾終生。
自中共解放軍佔領一江山後,大陳島全島均曝露在解放軍105榴彈砲射程之內,幾乎日日都從一江山砲轟大陳島,又加上解放軍轟炸機一波波的空襲行動,大陳島無法固守,已是任誰可看得出的定局。
1955年1月20日,國民政府眼看大勢已去,與美國政府協商之後,由美國透過蘇聯政府協調中共,暫緩發起對大陳島的攻島作戰,在一致的默契之下,由美國第七艦隊負責海空掩護,整島軍民全部撤離大陳島,此一撤退計劃,被命名為「金剛計劃」,並在1955年2月8日上午9時開始執行。
自1955年1月21日至2月8日,美軍先後調集航空母艦6艘、驅逐艦25艘、重巡洋艦3艘、掃雷艦4艘、運輸登陸艦19艘以及其他大小船艦,戰機400餘架,由美第七艦隊司令普立德親率艦隊,配合我方12艘運輸登陸艦,協防大陳島撤退事宜。2月8日起至12日,在美國海、空軍大批艦艇,2200餘架次飛機護航下,大陳主島及周邊相關島嶼近三萬軍民依序全數登艦,航向台灣,中共解放軍不費一兵一卒佔領大陳島。
「天空全是飛機、海上全是軍艦,整個大陳島都被機艦密密麻麻的層層包覆,我這輩子從沒看過這麼壯觀的場面。」父親對當年撤離大陳島前的情景記憶猶新,對於從未經歷戰爭的我而言,大概只能從麥可·貝執導的電影-「珍珠港」,一片佈滿海上、天空的日軍機艦,來想像父親當年看到的壯闊場景。
那是父親在大陳島最後的一個冬天,慘酷的戰爭所帶給年少父親的,是此生無法抺滅的恐懼記憶,至於整個家族的命運,也從那個冬天伊始,面臨重大的轉變。台灣,這個陌生的地名,究竟代表什麼意義?沒有人知道。唯一清楚的是,要離開這個世居的島嶼固然痛苦,但只要能活著離開,沒有淪為槍炮子彈之下的冤魂,不可測的未來,依然充滿希望。
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懷鄉文集《靠岸》第九章 最後的冬天
不下雪的冬天,算不算冬天?
1954年12月,農曆年前,那年的冬天,天空總是灰霾陰沉,零下五、六度的氣溫,大陳島雖然沒有下雪,但天氣仍然酷寒,冷到有水的地方都結著冰,家家戶戶的屋簷,掛著一條條筍狀的冰柱;小水塘的塘面散著塊狀的冰排;山間的小澗,在土岸邊結著細細尖尖的冰凌;霧氣稀稀落落地在桑樹的梢頭凝成了小小的冰花…。
「之所以沒有下雪,不是因為天氣不夠冷,大概只是因為空氣裡的水氣不夠,未到降雪的程度。」父親說。
相較於大陳島過去每年的冬天,下雪或者不下雪,並無特別之處,不下雪的大陳島,是綠色的,而下雪的大陳島,變成了白色,但是今年的冬天,卻是父親在大陳島上最後的冬天,天空沒有飄雪,卻有一場風雪,正在父親苦楚的心裡紛飛著。
我曾在網上讀到一篇「一江山島登陸作戰及其勝利的意義和影響」的文章,文中記載了從中共史觀出發的一江山戰役。1954年8月,中共中央軍委指示華東軍區成立「浙東前線指揮部」,由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設陸、海、空三個軍種指揮所,制定對大陳島的渡海登陸作戰計劃,以「攻佔大陳島北方的門戶一江山島,必能瓦解大陳島防禦」,做為作戰方略,並分兩階段作戰計劃:第一階段,中共空軍和海軍奪取大陳島戰區制空、制海權,掩護參戰部隊進行戰前訓練;第二階段,以步兵第60師的4個營在海、空軍和炮兵的支援下,對一江山南、北江兩個小島同時實施登陸突擊。1954年11月以後,中共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戰鬥戰、轟炸機頻頻出動,專事驅逐國軍戰機,並密集轟炸停泊在大陳島港內的國軍海軍艦艇,以取得絕對的制空權與制海權。此期間,國民政府的海軍登陸艦「中權號」、護衛艦「太平號」、砲艇「洞庭號」等多艘艦艇,相繼被擊沉,至此,中共解放軍完全取得制空、制海權,使得距大陳島北方16公里的一江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11月18日,中共解放軍對僅僅2平方公里的一江山,發動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指揮官王生明將軍所率一千名守軍雖浴血奮戰,仍不敵海、空掩護下,如潮水撲來的解放軍,翌日即遭肅清,一江山宣告失守,大陳島北方門戶大開,也正應驗了當時國防部長俞大維所言:「一江山若陷,大陳不保,台灣垂危。」
於是那個冬天,中共解放軍日以繼夜地對大陳島實施砲擊與空襲,父親曾親眼目睹一艘被砲彈擊中的船艦甲板上,全身著火的士兵,不斷地翻滾哀嚎至死;父親也曾站在山崖上,望見砲聲隆隆的一江山,煙硝四起,殘破的軍人屍體,不分國、共,一具具順著海流漂來,猙獰的死狀,令人不忍卒睹;至於平民百姓橫屍街道山野的景況,更如人間煉獄般,令父親膽顫不已,唯恐下一刻變成自己或家人遭此橫禍。
「那天清早,天際那頭才濛濛的亮了起來,我聽到嗡嗡轟轟的聲音從天空傳來,趕忙跑出門看,就看見共產黨的飛機低空從眼前掠過。」父親回憶起第一次遭遇空襲的情景。
父親和許多大陳島的鄉親,都在那一天,首次真實地體驗什麼叫「空襲」。
1954年11月1日,那是共軍首次發動的第一波拂曉攻擊,由30架杜-2轟炸機、30架蘇式米格-15型殲擊組成混編機群,由杭州筧橋機場起飛,迅雷不及掩耳地襲擊大陳島的陣地與港口。父親目睹一組機隊,低空掠過父親的頭頂,當時他們並未將目標設定上大陳島的村落,而是鎖定正在海港從事調防任務的國軍登陸艇。
父親站在山崖望向海邊,看見解放軍的戰機,先用機槍對著海面上的登陸艇掃射,緊跟在後的轟炸機則拋下炸彈轟炸國軍的船艦。但這波的突襲顯然沒有達到效果,那艘被鎖定的登陸艇未被直接炸中,僅在艦艇四周激起一柱柱沖天的水花,於是登陸艇趕緊駛進一處岩灣裡,成功躲避了空中的火網,得以倖存。
但那只是第一波的攻擊,從11月1日到4日,共軍航空兵第20師對上、下大陳島共發動了四波的空襲,出動110架次,投彈千餘枚,第二波攻擊離岸較遠的軍艦,但似因訓練不足,亦未命中;第三波則炸毀下大陳島縣政府附近的若干設施與建築,導致部分軍民的傷亡;到第四波空襲時,父親已躲進住家土坡旁,一處自挖的「防空洞」裡,踞高看到山下海灣裡,一艘載著士兵與物資、準備靠岸的登陸艦,被轟炸機投下的炸彈直接命中,登陸艦的甲板上立刻燃起熊熊烈火,隨後延燒到艦艇上的油料與砲彈,引發巨烈爆炸。只見幾位士兵全身著火,在甲板上翻滾哀嚎,直至氣絕;也有好幾個士兵跳進海裡,卻因為海水太冷,游不多久便凍死海上。只有一個士兵,靠著無比的毅力,奮力泅渡酷寒而湍急的海潮,終於游上岸邊,撿回一命。至於那艘爆炸的登陸艦,在沉沒前,甲板上四射的火焰,還引燃了岸邊的一處邊坡,火勢在草叢間立刻蔓延開來,燒掉了半座山丘。
在解放軍正式展開空襲之前,「大陳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即透過傳單、公告、廣播及派員挨家挨戶宣導,要求每家大陳居民自尋掩蔽處所,依自家人口多寡,挖好防空洞以躲避空襲,但誨爾諄諄,聽我藐藐,包括羅家在內,大多數的大陳居民不以為意,頂多虛應故事,挖個一尺深的淺坑,敷衍一下,直到猛烈的空襲臨頭,一波波解放軍機隊投下炸彈,一幕幕血淋淋慘狀在眼前真實上演,大家終於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各家各戶這才開始積極動員,挖掘防空洞。
「我們全家人都被這一波空襲嚇死了,這是我們以前從未經歷過的事。第二天一早,我和你叔叔羅冬,我們這二個當時還算有點力氣的羅家男丁,在你祖父的命令下,到家附近的一個山壁挖掘防空洞。」父親說。
父親和羅冬叔叔這一對兄弟,拿了鏟子,拚了命地挖,整整挖了一天,兄弟倆的手都磨破流血,好不容易挖出了一個可以讓全家人睡在裡頭的防空洞。只不過這個讓父親挖到精疲力盡的防空洞,一旦被砲彈直接命中時,父親懷疑它究竟能發揮多大的防護效果?
「說穿了,那只是徒具心理安慰作用的一個大坑洞而已。」父親已親眼目睹炸彈爆炸的威力,一般老百姓憑直覺挖掘的防空洞,還必須依賴絕佳的運氣,才能保命。
自從第一次空襲後,整個冬天,大陳島就陷入了常態性空襲的威脅,每隔一、二天就會有共軍軍機臨空轟炸。
剛開始,大陳島還設有警報台,會發出空襲警報,但在幾天後的一次空襲中,雷達站和警報台均被炸毀,島上國軍改以在高處升旗代替警報,一旦升起二面紅旗,就代表敵機將來,但是二面紅旗升上去後,再也降不下來,這表示全天都處於空襲威脅之中,因為對岸解放軍的戰機幾乎一起飛,就到達大陳島的上空,紅旗的作用已非預警,而是昭告全島軍民,這個島正處於危急的戰爭狀態。
從此父親一家人,幾乎每晚都睡在防空洞裡,懷著恐懼的心情,忍受蟻蟲的叮咬與寒冷的侵襲,誰也沒把握今晚睡了,還見不見得到明天的太陽,而一整個冬天就這麼過了,直到一江山戰役開打。
從1954年11月起,中共解放軍連續三個月密集空襲大陳島,出動數百餘架次的飛機,投彈數千枚,國軍艦艇遭擊沉6艘,損傷十餘艘,國軍戰機也遭擊落十餘架,至此,國軍艦艇不敢在白天停泊大陳島,國軍戰機也無法支援大陳島領空,中共解放軍終成功封鎖大陳戰區的領空與海域,並於1955年1月18日,對一江山島發動陸、海、空聯合渡海登陸作戰。
一江山島的戰役歷時二天,震天價響的砲聲不絕於耳,父親站在山崖上遠遠眺望一江山,先是數十架轟炸機進行一小時的轟炸,摧毀多數陣地,隨後榴彈炮、海岸炮、野戰炮、艦炮齊放,數萬發砲彈如暴雨般落在這2平方公里的島上,處處捲起沖天的火焰,整個島像火山爆發似的,被重重的煙塵包覆起來。時至中午,數百艘載著中共解放軍的機帆船、登陸艇等各式船筏,載著5000多名解放軍,像潮水一樣撲向一江山的海岸。
父親曾聽鄉親說,一江山上的守軍,他們有些人是從大陸逃出的知識分子、鄉長或地主,和共產黨有著深仇大恨,所以奮力抵抗、拚死一戰,但父親實難想像,一江山一千名的守軍,在這彈丸之地,遭受來自空、海、陸如此猛烈的攻擊,竟能堅守二天。雖然最後一江山仍然被攻陷,指揮官王生明將軍也壯烈殉國,但奮勇禦敵的他們,也讓共軍付出死傷慘重的代價。
一江山淪陷後,政府怕軍心動搖,為鼓舞軍民士氣,國民政府宣稱全部一江山守軍寧死不屈,戰到最後一兵一卒,全數陣亡,實則官兵陣亡519人,被俘567人,這些被俘的官兵,直到台灣解除戒嚴,兩岸開放往來,才有部分當年被俘的守軍返回台灣,對這些人而言,卻再也喚不回原該風華正茂的青春歲月,徒留命運的悲嘆而遺憾終生。
自中共解放軍佔領一江山後,大陳島全島均曝露在解放軍105榴彈砲射程之內,幾乎日日都從一江山砲轟大陳島,又加上解放軍轟炸機一波波的空襲行動,大陳島無法固守,已是任誰可看得出的定局。
1955年1月20日,國民政府眼看大勢已去,與美國政府協商之後,由美國透過蘇聯政府協調中共,暫緩發起對大陳島的攻島作戰,在一致的默契之下,由美國第七艦隊負責海空掩護,整島軍民全部撤離大陳島,此一撤退計劃,被命名為「金剛計劃」,並在1955年2月8日上午9時開始執行。
自1955年1月21日至2月8日,美軍先後調集航空母艦6艘、驅逐艦25艘、重巡洋艦3艘、掃雷艦4艘、運輸登陸艦19艘以及其他大小船艦,戰機400餘架,由美第七艦隊司令普立德親率艦隊,配合我方12艘運輸登陸艦,協防大陳島撤退事宜。2月8日起至12日,在美國海、空軍大批艦艇,2200餘架次飛機護航下,大陳主島及周邊相關島嶼近三萬軍民依序全數登艦,航向台灣,中共解放軍不費一兵一卒佔領大陳島。
「天空全是飛機、海上全是軍艦,整個大陳島都被機艦密密麻麻的層層包覆,我這輩子從沒看過這麼壯觀的場面。」父親對當年撤離大陳島前的情景記憶猶新,對於從未經歷戰爭的我而言,大概只能從麥可·貝執導的電影-「珍珠港」,一片佈滿海上、天空的日軍機艦,來想像父親當年看到的壯闊場景。
那是父親在大陳島最後的一個冬天,慘酷的戰爭所帶給年少父親的,是此生無法抺滅的恐懼記憶,至於整個家族的命運,也從那個冬天伊始,面臨重大的轉變。台灣,這個陌生的地名,究竟代表什麼意義?沒有人知道。唯一清楚的是,要離開這個世居的島嶼固然痛苦,但只要能活著離開,沒有淪為槍炮子彈之下的冤魂,不可測的未來,依然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