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選中古機 APPLE Macbook Air 13吋 A1466 2016
══ 功能特色 ══
處 理 器:1.3GHz 雙核心 Intel Core i5
記 憶 體:4GB
儲存設備:128GB 快閃儲存
顯示晶片: intel HD
螢 幕:13.3吋 (1366X768)
作業系統:macOS Catalina 10.15.6
═ 商品狀況 ═
🔹外觀無傷9成新以上
🔹單機 附頭+電線
🔹保固30天
市價:$ 31900
會員單機價: $12500
如選擇搭配門號或免卡分期購買,商品價格依實際搭配方案為準
請參考門號折扣及免卡分期資料
══ 購買方式 ══
請點選下方購買網址連結
https://jambolive.tv/pay/commodity/4507529/
門市電話: (02)2263-7676
官方@LINE:https://line.me/R/ti/p/%40sogifun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NeKo嗚喵,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聽說目前大缺貨...不知道真的假的~每次不小心露出都會有小貓一直問~還好影片總算可以上了(癱倒 請用訂閱代替掌聲▶https://goo.gl/4cGq4T 或者在上方按個喜歡❤,我們下一支影片見嚕(゚∀゚) 工作聯繫請mail💌: [email protected] #MobiScrib...
記憶體儲存方式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摩爾定律放緩 靠啥提升AI晶片運算力?
作者 : 黃燁鋒,EE Times China
2021-07-26
對於電子科技革命的即將終結的說法,一般認為即是指摩爾定律的終結——摩爾定律一旦無法延續,也就意味著資訊技術的整棟大樓建造都將出現停滯,那麼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就正式結束了。這種聲音似乎是從十多年前就有的,但這波革命始終也沒有結束。AI技術本質上仍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延續……
人工智慧(AI)的技術發展,被很多人形容為第四次科技革命。前三次科技革命,分別是蒸汽、電氣、資訊技術(電子科技)革命。彷彿這“第四次”有很多種說辭,比如有人說第四次科技革命是生物技術革命,還有人說是量子技術革命。但既然AI也是第四次科技革命之一的候選技術,而且作為資訊技術的組成部分,卻又獨立於資訊技術,即表示它有獨到之處。
電子科技革命的即將終結,一般認為即是指摩爾定律的終結——摩爾定律一旦無法延續,也就意味著資訊技術的整棟大樓建造都將出現停滯,那麼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就正式結束了。這種聲音似乎是從十多年前就有,但這波革命始終也沒有結束。
AI技術本質上仍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延續,它的發展也依託於幾十年來半導體科技的進步。這些年出現了不少專門的AI晶片——而且市場參與者相眾多。當某一個類別的技術發展到出現一種專門的處理器為之服務的程度,那麼這個領域自然就不可小覷,就像當年GPU出現專門為圖形運算服務一樣。
所以AI晶片被形容為CPU、GPU之後的第三大類電腦處理器。AI專用處理器的出現,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摩爾定律的發展進入緩慢期:電晶體的尺寸縮減速度,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所以就必須有某種專用架構(DSA)出現,以快速提升晶片效率,也才有了專門的AI晶片。
另一方面,摩爾定律的延緩也成為AI晶片發展的桎梏。在摩爾定律和登納德縮放比例定律(Dennard Scaling)發展的前期,電晶體製程進步為晶片帶來了相當大的助益,那是「happy scaling down」的時代——CPU、GPU都是這個時代受益,不過Dennard Scaling早在45nm時期就失效了。
AI晶片作為第三大類處理器,在這波發展中沒有趕上happy scaling down的好時機。與此同時,AI應用對運算力的需求越來越貪婪。今年WAIC晶片論壇圓桌討論環節,燧原科技創始人暨CEO趙立東說:「現在訓練的GPT-3模型有1750億參數,接近人腦神經元數量,我以為這是最大的模型了,要千張Nvidia的GPU卡才能做。談到AI運算力需求、模型大小的問題,說最大模型超過萬億參數,又是10倍。」
英特爾(Intel)研究院副總裁、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說:「前兩年用GPU訓練一個大規模的深度學習模型,其碳排放量相當於5台美式車整個生命週期產生的碳排量。」這也說明了AI運算力需求的貪婪,以及提供運算力的AI晶片不夠高效。
不過作為產業的底層驅動力,半導體製造技術仍源源不斷地為AI發展提供推力。本文將討論WAIC晶片論壇上聽到,針對這個問題的一些前瞻性解決方案——有些已經實現,有些則可能有待時代驗證。
XPU、摩爾定律和異質整合
「電腦產業中的貝爾定律,是說能效每提高1,000倍,就會衍生出一種新的運算形態。」中科院院士劉明在論壇上說,「若每瓦功耗只能支撐1KOPS的運算,當時的這種運算形態是超算;到了智慧型手機時代,能效就提高到每瓦1TOPS;未來的智慧終端我們要達到每瓦1POPS。 這對IC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果依然沿著CMOS這條路去走,當然可以,但會比較艱辛。」
針對性能和效率提升,除了尺寸微縮,半導體產業比較常見的思路是電晶體結構、晶片結構、材料等方面的最佳化,以及處理架構的革新。
(1)AI晶片本身其實就是對處理器架構的革新,從運算架構的層面來看,針對不同的應用方向造不同架構的處理器是常規,更專用的處理器能促成效率和性能的成倍增長,而不需要依賴於電晶體尺寸的微縮。比如GPU、神經網路處理器(NPU,即AI處理器),乃至更專用的ASIC出現,都是這類思路。
CPU、GPU、NPU、FPGA等不同類型的晶片各司其職,Intel這兩年一直在推行所謂的「XPU」策略就是用不同類型的處理器去做不同的事情,「整合起來各取所需,用組合拳會好過用一種武器去解決所有問題。」宋繼強說。Intel的晶片產品就涵蓋了幾個大類,Core CPU、Xe GPU,以及透過收購獲得的AI晶片Habana等。
另外針對不同類型的晶片,可能還有更具體的最佳化方案。如當代CPU普遍加入AVX512指令,本質上是特別針對深度學習做加強。「專用」的不一定是處理器,也可以是處理器內的某些特定單元,甚至固定功能單元,就好像GPU中加入專用的光線追蹤單元一樣,這是當代處理器普遍都在做的一件事。
(2)從電晶體、晶片結構層面來看,電晶體的尺寸現在仍然在縮減過程中,只不過縮減幅度相比過去變小了——而且為緩解電晶體性能的下降,需要有各種不同的技術來輔助尺寸變小。比如說在22nm節點之後,電晶體變為FinFET結構,在3nm之後,電晶體即將演變為Gate All Around FET結構。最終會演化為互補FET (CFET),其本質都是電晶體本身充分利用Z軸,來實現微縮性能的提升。
劉明認為,「除了基礎元件的變革,IC現在的發展還是比較多元化,包括新材料的引進、元件結構革新,也包括微影技術。長期賴以微縮的基本手段,現在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特別是未來3D的異質整合。這些多元技術的協同發展,都為晶片整體性能提升帶來了很好的增益。」
他並指出,「從電晶體級、到晶圓級,再到晶片堆疊、引線接合(lead bonding),精準度從毫米向奈米演進,互連密度大大提升。」從晶圓/裸晶的層面來看,則是眾所周知的朝more than moore’s law這樣的路線發展,比如把兩片裸晶疊起來。現在很熱門的chiplet技術就是比較典型的並不依賴於傳統電晶體尺寸微縮,來彈性擴展性能的方案。
台積電和Intel這兩年都在大推將不同類型的裸晶,異質整合的技術。2.5D封裝方案典型如台積電的CoWoS,Intel的EMIB,而在3D堆疊上,Intel的Core LakeField晶片就是用3D Foveros方案,將不同的裸晶疊在一起,甚至可以實現兩片運算裸晶的堆疊、互連。
之前的文章也提到過AMD剛發佈的3D V-Cache,將CPU的L3 cache裸晶疊在運算裸晶上方,將處理器的L3 cache大小增大至192MB,對儲存敏感延遲應用的性能提升。相比Intel,台積電這項技術的獨特之處在於裸晶間是以混合接合(hybrid bonding)的方式互連,而不是micro-bump,做到更小的打線間距,以及晶片之間數十倍通訊性能和效率提升。
這些方案也不直接依賴傳統的電晶體微縮方案。這裡實際上還有一個方面,即新材料的導入專家們沒有在論壇上多說,本文也略過不談。
1,000倍的性能提升
劉明談到,當電晶體微縮的空間沒有那麼大的時候,產業界傾向於採用新的策略來評價技術——「PPACt」——即Powe r(功耗)、Performance (性能)、Cost/Area-Time (成本/面積-時間)。t指的具體是time-to-market,理論上應該也屬於成本的一部分。
電晶體微縮方案失效以後,「多元化的技術變革,依然會讓IC性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劉明說,「根據預測,這些技術即使不再做尺寸微縮,也會讓IC的晶片性能做到500~1,000倍的提升,到2035年實現Zetta Flops的系統性能水準。且超算的發展還可以一如既往地前進;單裸晶儲存容量變得越來越大,IC依然會為產業發展提供基礎。」
500~1,000倍的預測來自DARPA,感覺有些過於樂觀。因為其中的不少技術存在比較大的邊際遞減效應,而且有更實際的工程問題待解決,比如運算裸晶疊層的散熱問題——即便業界對於這類工程問題的探討也始終在持續。
不過1,000倍的性能提升,的確說明摩爾定律的終結並不能代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終結,而且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本文談的主要是AI晶片,而不是更具通用性的CPU。
矽光、記憶體內運算和神經型態運算
在非傳統發展路線上(以上內容都屬於半導體製造的常規思路),WAIC晶片論壇上宋繼強和劉明都提到了一些頗具代表性的技術方向(雖然這可能與他們自己的業務方向或研究方向有很大的關係)。這些技術可能尚未大規模推廣,或者仍在商業化的極早期。
(1)近記憶體運算和記憶體內運算:處理器性能和效率如今面臨的瓶頸,很大程度並不在單純的運算階段,而在資料傳輸和儲存方面——這也是共識。所以提升資料的傳輸和存取效率,可能是提升整體系統性能時,一個非常靠譜的思路。
這兩年市場上的處理器產品用「近記憶體運算」(near-memory computing)思路的,應該不在少數。所謂的近記憶體運算,就是讓儲存(如cache、memory)單元更靠近運算單元。CPU的多層cache結構(L1、L2、L3),以及電腦處理器cache、記憶體、硬碟這種多層儲存結構是常規。而「近記憶體運算」主要在於究竟有多「近」,cache記憶體有利於隱藏當代電腦架構中延遲和頻寬的局限性。
這兩年在近記憶體運算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一是AMD——比如前文提到3D V-cache增大處理器的cache容量,還有其GPU不僅在裸晶內導入了Infinity Cache這種類似L3 cache的結構,也更早應用了HBM2記憶體方案。這些實踐都表明,儲存方面的革新的確能帶來性能的提升。
另外一個例子則是Graphcore的IPU處理器:IPU的特點之一是在裸晶內堆了相當多的cache資源,cache容量遠大於一般的GPU和AI晶片——也就避免了頻繁的訪問外部儲存資源的操作,極大提升頻寬、降低延遲和功耗。
近記憶體運算的本質仍然是馮紐曼架構(Von Neumann architecture)的延續。「在做處理的過程中,多層級的儲存結構,資料的搬運不僅僅在處理和儲存之間,還在不同的儲存層級之間。這樣頻繁的資料搬運帶來了頻寬延遲、功耗的問題。也就有了我們經常說的運算體系內的儲存牆的問題。」劉明說。
構建非馮(non-von Neumann)架構,把傳統的、以運算為中心的馮氏架構,變換一種新的運算範式。把部分運算力下推到儲存。這便是記憶體內運算(in-memory computing)的概念。
記憶體內運算的就現在看來還是比較新,也有稱其為「存算一體」。通常理解為在記憶體中嵌入演算法,儲存單元本身就有運算能力,理論上消除資料存取的延遲和功耗。記憶體內運算這個概念似乎這在資料爆炸時代格外醒目,畢竟可極大減少海量資料的移動操作。
其實記憶體內運算的概念都還沒有非常明確的定義。現階段它可能的內涵至少涉及到在儲記憶體內部,部分執行資料處理工作;主要應用於神經網路(因為非常契合神經網路的工作方式),以及這類晶片具體的工作方法上,可能更傾向於神經型態運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
對於AI晶片而言,記憶體內運算的確是很好的思路。一般的GPU和AI晶片執行AI負載時,有比較頻繁的資料存取操作,這對性能和功耗都有影響。不過記憶體內運算的具體實施方案,在市場上也是五花八門,早期比較具有代表性的Mythic導入了一種矩陣乘的儲存架構,用40nm嵌入式NOR,在儲記憶體內部執行運算,不過替換掉了數位週邊電路,改用類比的方式。在陣列內部進行模擬運算。這家公司之前得到過美國國防部的資金支援。
劉明列舉了近記憶體運算和記憶體內運算兩種方案的例子。其中,近記憶體運算的這個方案應該和AMD的3D V-cache比較類似,把儲存裸晶和運算裸晶疊起來。
劉明指出,「這是我們最近的一個工作,採用hybrid bonding的技術,與矽通孔(TSV)做比較,hybrid bonding功耗是0.8pJ/bit,而TSV是4pJ/bit。延遲方面,hybrid bonding只有0.5ns,而TSV方案是3ns。」台積電在3D堆疊方面的領先優勢其實也體現在hybrid bonding混合鍵合上,前文也提到了它具備更高的互連密度和效率。
另外這套方案還將DRAM刷新頻率提高了一倍,從64ms提高至128ms,以降低功耗。「應對刷新率變慢出現拖尾bit,我們引入RRAM TCAM索引這些tail bits」劉明說。
記憶體內運算方面,「傳統運算是用布林邏輯,一個4位元的乘法需要用到幾百個電晶體,這個過程中需要進行資料來回的移動。記憶體內運算是利用單一元件的歐姆定律來完成一次乘法,然後利用基爾霍夫定律完成列的累加。」劉明表示,「這對於今天深度學習的矩陣乘非常有利。它是原位的運算和儲存,沒有資料搬運。」這是記憶體內運算的常規思路。
「無論是基於SRAM,還是基於新型記憶體,相比近記憶體運算都有明顯優勢,」劉明認為。下圖是記憶體內運算和近記憶體運算,精準度、能效等方面的對比,記憶體內運算架構對於低精準度運算有價值。
下圖則總結了業內主要的一些記憶體內運算研究,在精確度和能效方面的對應關係。劉明表示,「需要高精確度、高運算力的情況下,近記憶體運算目前還是有優勢。不過記憶體內運算是更新的技術,這幾年的進步也非常快。」
去年阿里達摩院發佈2020年十大科技趨勢中,有一個就是存算一體突破AI算力瓶頸。不過記憶體內運算面臨的商用挑戰也一點都不小。記憶體內運算的通常思路都是類比電路的運算方式,這對記憶體、運算單元設計都需要做工程上的考量。與此同時這樣的晶片究竟由誰來造也是個問題:是記憶體廠商,還是數文書處理器廠商?(三星推過記憶體內運算晶片,三星、Intel垂直整合型企業似乎很適合做記憶體內運算…)
(2)神經型態運算:神經型態運算和記憶體內運算一樣,也是新興技術的熱門話題,這項技術有時也叫作compute in memory,可以認為它是記憶體內運算的某種發展方向。神經型態和一般神經網路AI晶片的差異是,這種結構更偏「類人腦」。
進行神經型態研究的企業現在也逐漸變得多起來,劉明也提到了AI晶片「最終的理想是在結構層次模仿腦,元件層次逼近腦,功能層次超越人腦」的「類腦運算」。Intel是比較早關注神經型態運算研究的企業之一。
傳說中的Intel Loihi就是比較典型存算一體的架構,「這片裸晶裡面包含128個小核心,每個核心用於模擬1,024個神經元的運算結構。」宋繼強說,「這樣一塊晶片大概可以類比13萬個神經元。我們做到的是把768個晶片再連起來,構成接近1億神經元的系統,讓學術界的夥伴去試用。」
「它和深度學習加速器相比,沒有任何浮點運算——就像人腦裡面沒有乘加器。所以其學習和訓練方法是採用一種名為spike neutral network的路線,功耗很低,也可以訓練出做視覺辨識、語言辨識和其他種類的模型。」宋繼強認為,不採用同步時脈,「刺激的時候就是一個非同步電動勢,只有工作部分耗電,功耗是現在深度學習加速晶片的千分之一。」
「而且未來我們可以對不同區域做劃分,比如這兒是視覺區、那兒是語言區、那兒是觸覺區,同時進行多模態訓練,互相之間產生關聯。這是現在的深度學習模型無法比擬的。」宋繼強說。這種神經型態運算晶片,似乎也是Intel在XPU方向上探索不同架構運算的方向之一。
(2)微型化矽光:這個技術方向可能在層級上更偏高了一些,不再晶片架構層級,不過仍然值得一提。去年Intel在Labs Day上特別談到了自己在矽光(Silicon Photonics)的一些技術進展。其實矽光技術在連接資料中心的交換機方面,已有應用了,發出資料時,連接埠處會有個收發器把電訊號轉為光訊號,透過光纖來傳輸資料,另一端光訊號再轉為電訊號。不過傳統的光收發器成本都比較高,內部元件數量大,尺寸也就比較大。
Intel在整合化的矽光(IIIV族monolithic的光學整合化方案)方面應該是商業化走在比較前列的,就是把光和電子相關的組成部分高度整合到晶片上,用IC製造技術。未來的光通訊不只是資料中心機架到機架之間,也可以下沉到板級——就跟現在傳統的電I/O一樣。電互連的主要問題是功耗太大,也就是所謂的I/O功耗牆,這是這類微型化矽光元件存在的重要價值。
這其中存在的技術挑戰還是比較多,如做資料的光訊號調變的調變器調變器,據說Intel的技術使其實現了1,000倍的縮小;還有在接收端需要有個探測器(detector)轉換光訊號,用所謂的全矽微環(micro-ring)結構,實現矽對光的檢測能力;波分複用技術實現頻寬倍增,以及把矽光和CMOS晶片做整合等。
Intel認為,把矽光模組與運算資源整合,就能打破必須帶更多I/O接腳做更大尺寸處理器的這種趨勢。矽光能夠實現的是更低的功耗、更大的頻寬、更小的接腳數量和尺寸。在跨處理器、跨伺服器節點之間的資料互動上,這類技術還是頗具前景,Intel此前說目標是實現每根光纖1Tbps的速率,並且能效在1pJ/bit,最遠距離1km,這在非本地傳輸上是很理想的數字。
還有軟體…
除了AI晶片本身,從整個生態的角度,包括AI感知到運算的整個鏈條上的其他組成部分,都有促成性能和效率提升的餘地。比如這兩年Nvidia從軟體層面,針對AI運算的中間層、庫做了大量最佳化。相同的底層硬體,透過軟體最佳化就能實現幾倍的性能提升。
宋繼強說,「我們發現軟體最佳化與否,在同一個硬體上可以達到百倍的性能差距。」這其中的餘量還是比較大。
在AI開發生態上,雖然Nvidia是最具發言權的;但從戰略角度來看,像Intel這種研發CPU、GPU、FPGA、ASIC,甚至還有神經型態運算處理器的企業而言,不同處理器統一開發生態可能更具前瞻性。Intel有個稱oneAPI的軟體平台,用一套API實現不同硬體性能埠的對接。這類策略對廠商的軟體框架構建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驗——也極大程度關乎底層晶片的執行效率。
在摩爾定律放緩、電晶體尺寸微縮變慢甚至不縮小的前提下,處理器架構革新、異質整合與2.5D/3D封裝技術依然可以達成1,000倍的性能提升;而一些新的技術方向,包括近記憶體運算、記憶體內運算和微型矽光,能夠在資料訪存、傳輸方面產生新的價值;神經型態運算這種類腦運算方式,是實現AI運算的目標;軟體層面的最佳化,也能夠帶動AI性能的成倍增長。所以即便摩爾定律嚴重放緩,AI晶片的性能、效率提升在上面提到的這麼多方案加持下,終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飛越。這第三(四)次科技革命恐怕還很難停歇。
資料來源:https://www.eettaiwan.com/20210726nt61-ai-computing/?fbclid=IwAR3BaorLm9rL2s1ff6cNkL6Z7dK8Q96XulQPzuMQ_Yky9H_EmLsBpjBOsWg
記憶體儲存方式 在 攝影師阿中 陳郁中 Je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常遇到很多客戶問我照片上傳到網路的問題,想說也可能是大家的問題,於是分享一些站在攝影師工作的看法,純屬個人經驗,若有錯誤,懇請大家多多包涵,歡迎指正
-
首先,攝影師說的照片“大小”,可能有兩種意思:
一,照片像素大小或者叫做尺寸大小,常見的表達方式是:3000X2000或者1800X1200,單位pixels。簡單說,就是多少畫素的意思。
二,照片檔案大小,常見的表達方式是:3MB,5MB,單位MB。簡單地説,就是照片的儲存大小,佔掉多少記憶體的意思。
-
就我目前使用的軟體而言,轉檔上,可以同時限制上述兩者,例如照片寬度統一為3000 pixels,以及儲存大小不要超過5MB。
-
很多系統商的模組官網,都有一些限制的上傳規定,例如一張照片不能超過多少MB等等,目的是希望消費者在使用的時候,可以快速地瀏覽照片,不至於塞車。
有一些網站會自動壓縮到上傳規定的儲存大小,有一些網站不會直接壓縮,會直接拒絕接受上傳。
-
也有限制像素大小的,例如商品呈現為750X750,有一些網站會按照比例自動壓縮到適合的像素大小,有一些則不會。
網站甚至會提供“最適”大小的數據,我認為,所謂最適,並不是照片在網路上呈現的最美,最精緻程度,而是你不需要透過網站自動化壓縮即可成功上傳。
-
基本上大部分的網路平台,例如臉書和IG,都會自動壓縮照片品質,無論是照片大小尺寸和顏色,都會經過壓縮而改變。
除非是一些特殊網站,可以保留照片原始大小和顏色,大部分上傳到網路的照片,都會壓縮。照片也會因為廠商的裁切,畫質變差(本體看似放大了,但是畫質也犧牲了)
-
所以照片和商品的清晰程度,主要還是因為拍照當時的情況所決定的,例如打光好壞凸顯商品質感,彩妝光澤的修容,修圖細緻的優劣所影響,前期如果沒有做好,後期的轉檔設定&上傳設定,都不會讓照片變得更精緻。
-
PS. 站在攝影師修圖的角度,我們最無奈的是,很多片子精修讓毛細孔一一呈現,不會像是塑膠,但可惜大眾平台都無法清楚呈現這些細節,就像我上傳的最後一張,我在電腦上清晰可見,上傳到IG就....顆顆!只能這樣笑了
#攝影師 #直播 #fashion #網美 #模特兒 #photographer #model #love #業配 #jet1028photographer #makeup #hair #retouching #pazzo #meierq #mercci22 #lovfee #editorial #vogue #marieclaire #bazaar #elle #攝影棚 #場地出租 #商業攝影 #網拍 #網紅 #阿中 #飾品 #accessory
記憶體儲存方式 在 NeKo嗚喵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聽說目前大缺貨...不知道真的假的~每次不小心露出都會有小貓一直問~還好影片總算可以上了(癱倒
請用訂閱代替掌聲▶https://goo.gl/4cGq4T 或者在上方按個喜歡❤,我們下一支影片見嚕(゚∀゚)
工作聯繫請mail💌: aaliyah0919@gmail.com
#MobiScribe #MobiScribeORIGIN #閱讀器 #電子筆記本 #bookwalker #開箱
📚注意事項📚
【#想安裝bookwalker的話 建議安裝1.1.9的版本最穩喔】
中文討論區: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488970231427666
購買連結:https://shopping.udn.com/mall/cus/cat/Cc1c02.do?dc_cateid_0=1_001_002_001&dc_cargxuid_0=U010896562
Mobiscribe Origin 6.8吋 電子筆記本/閱讀器
商品規格
處理器: Allwinner B300
螢幕: 6.8” E-ink Carta
解析度: 265 DPI
前光: 可調式多色溫閱讀燈
觸控: Wacom 觸控筆/ 電容式觸控螢幕
尺寸: 132 x 175 x 9.8mm
手寫筆: 4096階感壓觸控筆
記憶體RAM: 2GB
儲存空間: 32GB
SD插槽: 可用micro SD卡擴充至32 GB,支援SDHC
電池: 2100mAH鋰聚合物電池 (Li-polymer battery)
充電方式: 由Type-C USB埠充電
作業系統: Android 8.1
===== Podcast #嗚喵備忘錄 =====
pressplay ▶ https://reurl.cc/ldQXZv
apple podcast ▶ https://reurl.cc/N6QDR5
spotify ▶ https://reurl.cc/VXzeR6
soundon ▶ https://reurl.cc/Q3RDb0
KKBOX ▶ https://reurl.cc/8nv75o
===== About 會員福利 =====
每個月75支持我繼續創作(不同國家youtube的可能收費會不太一樣)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byKhmFHIRptrAJMSwS-dw/join
會員限定的FB社團 https://reurl.cc/qGk7q
可以優先挑選我的二手書
可發文跟其他人互動,類似小型讀書聚會
===== About Neko嗚喵 =====
NeKo嗚喵 官方網站▶https://neko-wumiau.com/
NeKo嗚喵 遊戲頻道▶https://goo.gl/L9cqMU
NeKo嗚喵 粉絲團▶http://goo.gl/AybChp
NeKo嗚喵 IG動態▶https://goo.gl/s2zTrA
記憶體儲存方式 在 ValorGear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Kaspersky 防毒優惠 https://CBSOS.COM.HK
9折優惠碼(VAN90)
Surfshark VPN https://surfshark.deals/valorgears
83% off 再加三個月優惠代碼 (ValorGears)
Anlander 網店 : https://anlander.com/AK-RA39 ($600 減 $50 優惠)
飛馬砌機 : https://shop.pegasus.hk
砌機減 $220 優惠代碼(vg)
歡迎各公司提供優惠
00:00 我要組裝HTPC,跟一般電腦不同?
01:57 認識電腦主要硬件
03:44 基本以及額外組裝工具
06:32 動手組裝 - 主機板面積、作用、注意事項
11:22 動手組裝 - CPU 品牌、種類、Intel 安裝方法
14:08 動手組裝 - M.2 型 SSD 介紹、安裝及注意
17:43 動手組裝 - 記憶體需知、安裝及注意
19:43 動手組裝 - 散熱器種類、安裝注意事項及時間
24:06 散熱風扇安裝需知
24:45 扭緊螺絲要有技巧 - 1
26:11 散熱器與記憶體的關係
27:33 理解機箱結構
31:14 主機板安裝到機箱前要留意的事項
31:47 主機板 與機箱銅柱的注意事項
32:25 動手組裝 - I/O 面板的重要性,上螺絲時也要留意
33:35 動手組裝 - 找尋合適的主機板螺絲
34:15 扭緊螺絲要有技巧 - 2
35:24 動手組裝 - 新手苦手的機箱接線大作戰
35:54 動手組裝 - 機箱電源開關 Front Panel 分辨及安裝技巧
37:46 理線的重要性
38:28 動手組裝 - 機箱 USB 3.0 的接駁
39:13 動手組裝 - 前置音效的接駁
40:01 安裝接線的吐糟
40:34 電源/火牛簡單介紹
41:21 模組線應用
41:44 動手組裝 - 電源/火牛安裝前注意事項
42:31 動手組裝 - 電源/火牛排線接駁 - 主機板 24Pin & 8Pin
42:58 如何確定 24Pin & 8Pin 已接駁好
43:33 購買電源/火牛跟機箱時留意的小細節
43:45 動手組裝 - 電源/火牛組裝的螺絲注意
44:14 扭緊螺絲要有技巧 - 3
44:44 動手組裝 - 前置電源/火牛接駁電源線要注意
45:23 完成與未完成之間
45:32 顯示卡以及特殊接駁方式
46:52 顯示卡跟機箱的密切關係
47:09 ITX 主機使用的顯示卡見解
47:59 安裝顯示卡前的動作
48:24 一般安裝顯示卡時要注意的事項
49:25 動手組裝 - 顯示卡安裝要考慮的問題
49:58 需要額外供電的顯示卡電源接駁處理
50:27 令用家可最後安裝風冷或水冷的設計
51:06 動手組裝 - 電源/火牛排線接駁 - 顯示卡 6Pin & 8Pin
51:51 組裝完成後的程序
52:53 新手常犯毛病 - 電腦沒成功啟動
53:15 新手常犯毛病 - 電腦啟動但沒畫面
54:04 動手組裝 - 開機確定硬件
54:32 為記憶體還原時脈 (XMP)
55:00 在 BIOS 檢查硬件、讀取硬碟及儲存
57:03 總結、訂閱及讚好
讚好 FB 專頁:https://fb.me/ValorGears
加入 FB 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GPC9uper/
全新 VG 網站:https://www.valorgears.com
==============救救小VanVan課金贊助熱線==============
成為Youtube 會員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9jW6WpsAPgh-9HqDTvkFzg/join
Patreon 月費贊助 : https://www.patreon.com/valorgears
Paypal 贊助 : https://www.paypal.me/VansonChan
轉數快 贊助 : 5576129
Pay Me 贊助 : https://bit.ly/39dCpEF
#砌機 #電腦 #教學
記憶體儲存方式 在 小翔 XIA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哈囉!大家好。我是小翔
三星在 1 月 14 日發表了,2021 年最新的 S 系列旗艦新機,而這次同樣延續去年的策略共推出三款,並以「S21」作為命名方式,包含搭載三主鏡頭、屬於標準旗艦的,Galaxy S21、S21+,再來則是採用四鏡頭、定位在頂級旗艦的,Galaxy S21 Ultra。那麼究竟這三款差在哪裡?還有這次又有什麼樣的新功能?我們趕緊來看看吧!
【影片更新】
05:05 - S21 Ultra 5G 廣角鏡頭焦距為 25mm (83度)。
12:31 - S21 系列確定皆取消 MST 功能。
【影片推薦】
►展現自我不「色」限!Samsung Galaxy S20 FE 5G 實機評測
https://youtu.be/rgATYanOz5k
►帶寶貝出遊更輕鬆!Samsung Galaxy Note20 Ultra 5G 工作、娛樂一筆罩
https://youtu.be/BBe_DDZl4-Y
►捕捉遠景超實用!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開箱評測
https://youtu.be/9hRkr7-0H2E
【影片指引】
00:00 前言
00:47 設計 (輪廓切割設計) 、顏色、感應器
03:45 螢幕 (Dynamic AMOLED 2X、120Hz螢幕更新率)
05:02 主相機 (多焦段鏡頭、AI防手震變焦、12 bit HDR 照片)
08:17 主相機 (8K 錄影、一鍵拍錄 2.0、最佳導演模式)
09:38 前相機 (人像棚拍模式、夜間自拍)
10:01 音訊 (雙喇叭、杜比全景聲音效)
10:17 硬體 (One UI 3.1、S888、Exynos 2100)
12:29 連結 (UWB、NFC、Samsung Pay)
13:29 通訊 (5G+4G、Sub-6頻段)
13:45 總結 (售價、預購、上市時間)
【產品資訊】
►Galaxy S21 5G:8GB+128GB (灰/紫)、NT$ 25,900。
►Galaxy S21 5G:8GB+256GB (灰/紫/白/粉)、NT$ 27,900。
►Galaxy S21+ 5G:8GB+128GB (銀/紫)、NT$ 30,900。
►Galaxy S21+ 5G:8GB+256GB (銀/黑/紫)、NT$ 32,900。
►Galaxy S21 Ultra 5G:12GB+256GB (銀/黑)、NT$ 39,900。
►Galaxy S21 Ultra 5G:16GB+512GB (銀/黑)、NT$ 43,900。
【預購資訊】
時間:1月15日 15:30 ~ 1月25日 23:59 開放預購登記,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好禮:針對於全通路預購之消費者,可獲得以下好禮。
►Galaxy S21 Ultra 5G預購並上網登錄送:
Galaxy Buds Pro真無線藍牙耳機 (建議售價NT$6,990)、Galaxy SmartTag 藍牙智慧防丟器 (建議售價NT$990)。
►Galaxy S21 / S21+ 5G 預購並上網登錄送:
Galaxy Buds Live真無線藍牙耳機 (建議售價NT$5,990)、Galaxy SmartTag 藍牙智慧防丟器 (建議售價NT$990)。
►更多預購優惠資訊:
https://2021-galaxy-s21-preorder.twsamsungcampaign.com/index.aspx
【開賣活動】
時間:1月29日 8:00 ~ 3月31日 23:59
好禮:於指定時間到全通路購買 Galaxy S21 5G 旗艦級系列手機,並上網登錄,即可獲得三合一無線閃充充電板(建議售價NT$2,990)、Galaxy SmartTag 藍牙智慧防丟器(建議售價NT$990)。而購買 Galaxy S21 Ultra 5G 再加贈矽膠薄型背蓋(附S Pen)(建議售價NT$1,990)。
►更多開賣資訊:
https://promotion.twsamsungcampaign.com/2021-galaxy-s21-sp/rule.aspx
【影片推薦】
小翔評測:「實機體驗」讓你更深入了解3C科技產品
小翔大對決:透過「規格表」讓你弄懂3C科技產品差異
小翔聊科技:整理「多方資訊」讓你弄懂科技產品、技術
小翔短新聞:整理「多方資訊」讓你提早獲得3C科技新消息
小翔來報榜:透過「排行榜單」讓你知道手機銷售趨勢
【影片聲明】
業配:無
感謝:看影片的每一個朋友
來源:Samsung…
製作:小翔 XIANG
【小翔專區】
小翔FB:https://www.facebook.com/Xiangblog/
小翔IG:https://www.instagram.com/xianglin0222/
小翔Twitter:https://twitter.com/xianglin0222
小翔痞客邦:http://xianglin0222.pixnet.net/blog
小翔信箱:xianglin0222@gmail.com
【官方網站】
※影片資訊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請前往
Samsung:https://www.samsung.com/tw/
網路頻段查詢:https://www.frequencycheck.com/
-------------------------------------------------------------------------
【CC Music】
Nicolai Heidlas:https://soundcloud.com/nicolai-heidlas
MBB:https://soundcloud.com/mbbofficial
FortyThr33:https://soundcloud.com/fortythr33-43
Tobu:http://www.youtube.com/tobuofficial
Peyruis:https://soundcloud.com/peyruis
FortyThr33:https://soundcloud.com/fortythr33-43
Lyfo:https://soundcloud.com/lyfomusic
A Himitsu:https://soundcloud.com/argofox/a-himitsu-adventures
Ehrling:https://soundcloud.com/ehrling
-------------------------------------------------------------------------
【索引】
#SamsungS21 #GalaxyS21 #S21Plus #S21Ultra #三星S21系列 #三星S21Ultra #Samsung2021 #Galaxy2021 #SamsungGalaxyUnpacked2021 #三星手機 #三星新機 #即刻星5G #精彩造起來 #小翔大對決 #小翔XIANG
【關鍵字】
手機規格比較、手機推薦、你該選擇誰、透過規格比較,讓你了解究竟該選擇Samsung 三星 Galaxy S21、Galaxy S21+、Galaxy S21 Ultra。外型規格比較:三星 S21 系列將採用孔洞螢幕設計,不過預計僅有 S21 Ultra 具備雙曲面設計,S21、S21+ 搭載三主鏡頭、S21 Ultra 搭載四鏡頭,3.5mm 耳機孔被移除、超聲波螢幕指紋第二代、康寧玻璃Victus、鋁合金邊框,S21 Ultra 支援 S Pen。螢幕規格比較:S21、S21+ 搭載 FHD+ Dynamice AMOLED 2X、S21 Ultra 搭載 QHD+ Dynamice AMOLED 2X,120Hz 刷新率、240Hz 觸控採樣率、智慧護眼模式、1500 nits 超高亮度。主相機規格比較:S21、S21+ 搭載三主鏡頭 (廣角/超廣角/遠距)、Galaxy S21 Ultra 搭載四主鏡頭 (廣角/超廣角/雙遠距鏡頭),1.08億畫素 S5KHM3、2.4µm、像素9合1、IMX555、1.8µm、遠距鏡頭、3倍光學變焦、超高倍變焦、潛望式遠距鏡頭、10倍光學變焦、AI 場景辨識、人像棚拍模式、最佳導演模式、美顏、8K錄影、超高畫素模式、960fps超級慢動作、夜間模式。前相機規格比較:S21/S21+ 採用 1000 萬畫素、S21 Ultra 系列搭載 4000 萬畫素、F 2.2 鏡頭、美顏、濾鏡、人像棚拍模式。音訊規格比較:AKG雙喇叭、Dolby Atmos 杜比環繞音效、遠距焦點收音。硬體規格比較:Android 11、Samsung OneUI 3.1。Galaxy S21 系列搭載 Qualcomm Snapdragon 888、Samsung Exynos 2100、8GB/12GB/16 記憶體、128GB / 256GB / 512GB儲存空間、LPDDR5、UFS 3.1。25W 閃電快充 2.0、無線閃充 2.0、無線電力分享、手機續航時間。其他特色:藍牙 5.2、Wi-Fi 6E、UWB、Smart tag、Galaxy Buds Pro、5G+4G 雙卡雙待、載波聚合、5G 手機、Sub-6 頻段、NSA/SA、三星 5G 手機。Galaxy S21系列發表日期、Galaxy S21系列售價。小翔短新聞。小翔大對決。小翔透過規格比較讓你更了解手機的差異。
記憶體儲存方式 在 記憶體與儲存裝置之間有什麼差異? 的相關結果
記憶體 是指短期資料存放位置,儲存設備則是指可讓您長期儲存和存取資料的電腦元件。通常儲存設備會是固態硬碟或機械硬碟。 儲存設備可無期限地儲存您的應用程式、作業 ... ... <看更多>
記憶體儲存方式 在 電腦記憶體與儲存裝置之間的差異是什麼? 的相關結果
記憶體 (RAM)與儲存裝置皆為電腦運行必要的設備。兩者皆用於儲存資料,差別在於資料儲存的時間長短。 記憶體、儲存設備、與處理器. ... <看更多>
記憶體儲存方式 在 資料是如何儲存在電腦裡?. 電腦透過記憶體儲存資料 的相關結果
電腦透過記憶體儲存資料,而非揮發性記憶體能在電腦關閉電源後,記憶體內的資料仍得以保存,反之揮發性記憶體則會失去儲存在其中的資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