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Netflix上一部影集很吸引我,中文名叫黯衣天使(Ratched),故事內容由血腥暴力地殺害四名神父開始,帶到由兇手姐姐女主角拉契特(Ratched)攻於心計混入一間精神病院展開,是一部算是驚悚闇黑犯罪影集。裡面的故事就不多爆雷,但精神病院裡治療病患的手法簡直讓我大開眼界。
故事設定為1947年,女同性戀在那個年代被視為一種「不正常」的精神疾病,需以滾燙熱水及冰水交互浸泡的冷熱治療(來自瑞士?),來抑制不正常的荷爾蒙釋放,並達到不再對同性有渴求的狀態;或是為了幫助罹患身心症(同性戀、青少年分心、燥鬱症、記憶喪失)的病患脫離苦痛,而以冰錐打入眼窩進入頭做腦葉切除術(腦袋的額葉是神經官能症的來源)來抑制或扭轉狀況;或是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也就是現今稱的解離性身份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以催眠的手法讓患者訴說當年的創傷而達到復元的狀態。
因為這個治療方式太令我震驚,於是上網查了一下,果然在那個年代是有所謂的「精神醫療黑歷史」的。
以下是我網路上查的:
「腦葉切除」手術專業的名稱是「腦白質切除術 lobotomy」,主要是切除人腦「前額葉皮質的連接組織」,這個技術在 1930 到 1950 年代非常流行,也是世界上第一項被發明的「精神外科手術」,發明這個技術的人甚至還獲得了 194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不過這個手術的結果往往會造成病患在術後表現出類似痴呆、弱智的跡象,因此在後來獲得了巨大的負面評價,甚至在 1950 年代蘇聯就優先禁止這項手術的執行,而到了1970 年代大多數國家也紛紛禁止這項手術,這也成為精神醫療上的一段黑歷史。
執行「腦葉切除」手術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被稱為「標準手術」的手法,是醫生在病人的顱骨兩側各鑽一個小孔,然後將腦白質切斷器(外形像一把螺絲刀)從洞中伸入病患腦部,進而切斷神經纖維。而後改進的所謂的「冰錐手術」是由美國醫生 Walter Freeman 提出,他將病人被施以電擊以代替藥物麻醉後,利用一個類似於冰錐的錐子和一個榔頭,將錐子經由眼球上部從眼眶中鑿入腦內,破壞掉相應的神經。
對闇黑犯罪有興趣的,或是想了解其它相關很獵奇的治療方式,可以看這部影集。目前看到第五集,還理不出核心重點來(被驚嚇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幻愛》現實版—情侶同患解離症 11個人格的相愛與對峙「我哋連點認識都唔知」 「我們的相識是個謎。」同患人格解離症的他們如此形容自己的愛情。何時何地認識、彼此說的第一句話、哪裏得知對方地址,他們統統不知情。忽然一天,二人收到對方的信件,你叫陳寶珊,我叫方浩天,「天珊一對」,彷彿是天作之合。兩人成為既...
「解離性身份疾患」的推薦目錄:
- 關於解離性身份疾患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解離性身份疾患 在 果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解離性身份疾患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解離性身份疾患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解離性身份疾患 在 [分享] 解離性身份疾患- 看板Psychiatry 的評價
- 關於解離性身份疾患 在 難得看見與「精神健康」及「解離症」(包括多重人格/人格 ... 的評價
- 關於解離性身份疾患 在 多重人格(DID) 是怎麼一回事?精神分裂不是多重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解離性身份疾患 在 解離性身分疾患 | Dcard 的評價
解離性身份疾患 在 果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寶珊與浩天同樣患上解離性身份疾患,有多重人格。當不同人格走出來,便會斷片,遺失某段記憶。這段比《幻愛》更奇幻的故事,就正正發生在現實。兩人相愛、相知,互相扶持去克服困難。 bit.ly/31lfa8D
#幻愛 #解離症 #多重人格
==============
《果籽》TG Channel 👉🏻 t.me/appleseedhk
立即追蹤接收最新資訊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bit.ly/392KGKk
==============
📣 召集有心人!贊助學生免費睇蘋果
我撐學生 / 我是學生: bit.ly/2PibQs5
解離性身份疾患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勸世小檢_009「那你幫我問問另外一個你,可以感應到另一個我嗎?」
最近有一部律政劇《最佳利益》蠻夯的,其中有一集講到「詐病」,假裝自己是解離性身份疾患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患者。
曾經承辦一件財產犯罪,遇到了「詐病」的被告。
故事是這樣的,被告收到傳票後到地檢署開庭,但走進偵查庭時,他突然說那個犯罪的人「不是他」,還跟法警大鬧一場。
因為鬧很大,所以法警跟我報告:「被告精神狀況怪怪的,可能是精神病患,請檢察官特別注意。」法警長還因此多派了2名法警的人力來戒護。
檢:你叫什麼名字?出生年月日?身分證字號?(人別訊問)
被告:我叫OOO(另一個人名,生日和身分證字號都不對)。
檢:亂講,你身分證上的名字明明就是XXX?
被告:喔,XXX #不是我,我是無辜的,警察抓錯人了,放了我!
檢:哦?那你為什麼會有XXX的身分證?
被告:那不是我的身分證!
檢:為什麼長得還這麼像?指紋比對也符合?
被告:#那是另一個我!他的肚子裡面有一個鬼.......(開始胡言亂語,不知所云,看起來真的很像「發病」的樣子)
〔等他講了5分鐘後〕
檢: 這麼巧,恰好「#另外一個我」是這方面的專家, #專門治這種病的,「那你 #幫我問問另外一個你,可以感應到另一個我嗎?」
被告:........(傻眼)
檢:沒關係,你再演嘛!你在O月O日另一件※※案件時,不是跟另一位檢察官說你有精神病,是吃了藥才會發作去犯罪?所以 #你剛剛吃藥了是不是?
被告:……
為什麼我知道他是詐病被告呢?
1.前案與病歷分析--矛盾且與病歷不符合的抗辯
這位被告之前還有另一次犯罪,被當場發現,警察逮捕他解送到地檢署,他當時跟內勤檢察官表示:我以前是個好人,我這幾年之所以一直犯罪,是因為「聽精神科醫師的話吃藥才會這樣」,並且檢附就醫證明當作證據。而他的這件案件由我承辦。
問題是,調了他的病歷後,發現病歷上記載的症狀,跟他講的狀況 #完全不符合,他的行為方式與症狀的典型情況也不符合。
「有趣」的是,他在犯罪前就醫頻率是每個月1次,症狀是憂鬱症,但在犯罪後一個月內就醫2-3次,而且「主訴」非常多五花八門的症狀。最最最有趣的是,#醫師的診斷始終只有寫憂鬱症。
地檢署的分案有個原則,同一被告如果沒有結案,他如果還有其他案件,原則上會由同一個檢察官承辦。所以「很不幸的」,他的2件案件都是同一位檢察官承辦,我自然看過他第1件案件的說詞。
#可惜他不知道,在第2件案件裡做了另一種抗辯,跟法警亂,當庭自作聰明的演戲。
2.監視器畫面
其中一件案件的承辦員警很細心,不只保全他行為時的監視器畫面,也調取「沿線的監視器畫面」,發現他可以有條不紊的騎車、停車、「滑手機」,下手為犯罪行為時,還東張西望、左顧右盼怕被人發現,不忘做各種掩飾的行為.......
3.詐病是有跡可循的每一種精神疾病都有其病程發展的典型情形,絕對不是大多數電視或電影節目上的那種誇張戲劇效果!
司法實務上最常見提出「精神抗辯」,但說詞矛盾且不難戳破。面對精神抗辯,如果要判斷是否為詐病,由於必須透過其案發前後與行為時的行為模式與情狀來判定是否符合各該精神疾患症狀的典型情形,因此重點在於案發時、案發前後的監視器、證人證詞,以及案發前後1到2年間的病歷資料。
----------------
⚡打破迷思!
前陣子《我們與惡的距離》追劇正夯。但也有不少法律圈內人與精神科醫師提出質疑:「怎麼劇中的每個殺人犯都好像是精神疾患者?」
其實在司法實務經驗上,因為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而犯罪的人, 反而是極少數。
雖然之前曾經被澎檢同事們戲稱 #精神疾患專股(因為不知為什麼,轄內「真正生病的」精神疾患患者,不論是病發時犯罪、因酒癮而家暴、或是病發時幻想有人要害他而到地檢署濫訴,恰好都會遇到我........),
遇到這樣的客戶往往比較頭疼,因為需要很多時間與他們「溝通」——
例如我曾經與一位嚴重幻想的告訴人「周旋」了1小時,他霸佔偵查庭不肯離開,還要求我「看他跳舞」,又在病發的情況下準備說要騎機車回家,實在太危險了!最後不得已我找來精神科醫師的朋友免費來「義診」,協助他前往醫院掛急診就醫……
但即便如此,以我的經驗而言,其實大多數的犯罪行為人 #並非精神疾患者!
以兇殺案件為例,大多數的案件是因為長期恩怨或一時情緒激動下衝動殺人,而謀殺案則更是大多有計畫、有動機,例如因為債務糾紛、感情想不開。因為精神疾病而犯罪的案例,其實是少數。
精神疾病其實很多種,不是電視、電影上「過度戲劇化呈現」的那個樣子,包含憂鬱症、躁鬱症等,只是精神科長期以來被「污名化」,有些民眾在欠缺正確的衛教觀念下,給予奇怪的負面評價。生病了就該看醫生尋求協助,即使是輕微憂鬱症,還是必須有病識感及早就醫。
這些年來,因為媒體的過度渲染、小說、電視、電影等通俗的刻板情節,除了引發某些犯罪人的「模仿」效應外,也導致一般大眾對於精神疾病的知識出現扭曲的想像。
讓我們來看看精神科醫師的專業意見吧:
「一般大眾對於精神疾病的知識,多來自於小說、電視、電影等通俗的刻板情節,鑑定時有時會遇見被鑑定人模仿戲劇節目的情節,將精神疾病的言行「#演」得 #令人啼笑皆非。
其實,裝病有跡可循,每一種精神疾病都有其病程發展的典型情形,有些常態性的症狀表現,醫師根據臨床專業經驗(心中的那一把尺),可以判斷出被鑑定人所描述及表現的症狀是不是假裝的。」
吳建昌,〈是「裝病的壞人」還是「瘋狂的病人」?臺大精神科主任談司法精神鑑定〉:
http://bit.ly/2WOaEA6
關於司法精神鑑定,也請大家不要以訛傳訛,在自以為是的543之前,建議先去看看上面那篇文章!
解離性身份疾患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幻愛》現實版—情侶同患解離症 11個人格的相愛與對峙「我哋連點認識都唔知」
「我們的相識是個謎。」同患人格解離症的他們如此形容自己的愛情。何時何地認識、彼此說的第一句話、哪裏得知對方地址,他們統統不知情。忽然一天,二人收到對方的信件,你叫陳寶珊,我叫方浩天,「天珊一對」,彷彿是天作之合。兩人成為既陌生又親密的筆友,聊起生活瑣事、談談喜怒哀樂、細訴混沌情緒……六年來陪對方經歷驚濤駭浪,每次講起奇情的相遇,二人都說莫名其妙。
二十四歲的寶珊和二十七歲的浩天同樣患上解離性身份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各自也有幾個不同年紀、性格、喜好的人格,一個身體彷彿住了幾個靈魂。當不同人格走出來時,主人格會斷片,遺失了某段記憶和時間,忘記自己去過哪裏做過甚麼,瞬間已過了幾小時甚至幾天,醒來時發現,不是衣櫃多了件不屬於自己的衣服,就是被朋友投訴爽約,「解離症最痛苦是沒法控制其他人格走不走出來,或下一秒出來的是誰、會做些甚麼,像一個母親要照顧幾個女兒。」寶珊說。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幻愛 #人格 #主人格 #解離症 #格仔鋪 #解離性身份疾患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解離性身份疾患 在 難得看見與「精神健康」及「解離症」(包括多重人格/人格 ... 的必吃
1. 解離性身份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又稱多重人格障礙、人格分裂症,終生盛行率約1-3% (ISSTD, 2011),與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的1%相差不 ... ... <看更多>
解離性身份疾患 在 多重人格(DID) 是怎麼一回事?精神分裂不是多重 ... - YouTube 的必吃
「多重人格」也叫 解離性身份 障礙,是一種心理疾病。英文叫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簡稱DID。其實精神分裂與多重人格是不同的東西。 ... <看更多>
解離性身份疾患 在 [分享] 解離性身份疾患- 看板Psychiatry 的必吃
五、解離性身份疾患
Q:什麼是解離性身份疾患?
解離性身份疾患是指一個人體內同時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完整人格,
且每個人格擁有各自的一組特有的記憶、行為、偏好等,
輪流控制該個體的行為且不知道彼此存在,因此每個人擁有的時間片段不同,
造成記憶的失落,在行為上呈現紊亂現象。國外許多電影或小說中,
都描寫了解離性身份疾患的故事,因此大家並不陌生。最經典的就是「變身博士」,
白天他是聰明而紳士的醫生,晚上就變成暴力的怪物;另外,電影「捉迷藏」中的爸爸,
原本和氣顧家,但是發現老婆外遇後,就出現另一個充滿殺意的人格,
這些都是解離性身份疾患的例子。
解離性身份疾患會有以下特徵:
1.有各自的年齡層、性別、價值觀,並且可以獨立地與他人相處。
2.兩個人格可能可以知道彼此存在,但也可能不知道。
3.同一時間內,至少有一個人格處於“值班”狀態,不會同一時間內出現好幾個人格。
4.病人常有失憶症的現象;或者感到時間過得很快,或者不記得曾經做過的事。
5.病人受暗示的傾向很高,即易被催眠。
6.解離性身份疾患通常是漫長或一輩子的病程。
Q:為什麼會得解離性身份疾患?如何預防?
1.解離性身份疾患的成因
當事人在無力面對外在的壓力時,發展出其他不同的人格來面對問題,
因此會從自己身上分裂出其他的「自己」來承擔。解離性身份疾患的多發生在兒童期,
可能是因為被父母、親戚或密友進行身體虐待或性虐待,
或者其他的情感創傷造成心靈的不健康,因此產生新人格來面對既有的問題。
2.預防方法
懂得適可而止。面對生活中太多的壓抑、無奈和傷害,我們需要釋放。
我們內心深處在某種程度上都有解離性身份疾患的潛質,這種多重性是心靈的潤滑油,
有利於調適安撫被環境抑制的自我。但解離性身份疾患傾向畢竟是虛弱、
恐懼和不安全感的產物,如果一味沉溺於自己製造的各種假想人格,
不但會妨礙快樂的降臨,還會產生焦慮等不良心理反應。因此,要懂得適可而止,
回歸本我,保存好世間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Q:如何治療解離性身份疾患?
1.人格結構重整為最理想的治療方式。讓當事人學會用成熟的方式去面對壓力,
不要進入較不成熟的人格特質或行為模式中。
2.在解離性身份疾患患者身上,通常具有一個叫做「自助者」的人格,
此人格通常是類似患者自己的心靈導師,具有積極的、正向的特點。
因此有些心理治療師會試著與該人格同時幫助患者進行人格整合,使患者痊癒。
3.解離性身份疾患與催眠有著極大的關聯。也就是說,
大多數被催眠者可以被誘導出解離性身份疾患。誘導的原理在於透過催眠的方式,
可在中樞系統可形成一個強興奮點,進而抑制周圍大腦中樞的興奮。
解離性身份疾患便是由多重強興奮點主宰的,
因此人格間的轉換即為多重興奮點間的轉換。但須注意的是,
催眠不慎有可能誘發催眠後解離性身份疾患,甚至還會出現新的人格,
因此這種治療有其危險性。
Q:該如何面對解離性身份疾患患者?
由於社會大眾對於解離性身份疾患的認知不足,因此解離性身份疾患對於一般人而言,
往往給人陌生與恐懼感,並對患病有負面的想法。但解離性身份疾患並非先天就有的,
而是後天的恐懼、壓力、受虐…等負面的壓力,使其受到傷害而產生人格分裂。
換句話說,解離性身份疾患患者之所以患病,是因為在面對壓力與傷害時,
因為沒有得到保護、獲得鼓勵來協助其走出痛苦,而產生一個或多個新的人格系統,
來因應其所面對的問題。
對於生活壓力大的現代人而言,解離性身份疾患的產生也有增加的趨勢,
除了對於解離性身份疾患的當事人提供正面的接納、給予公平對等的社會地位與包容外,
也需注意抒發自己的壓力、難過、哀傷;常見的舒緩方式有:透過休閒活動、
運動等體育性活動,或是向老師、父母聊聊,不將痛苦悶在心中,
讓快樂的力量超越痛苦,活出快樂的自我。在悲觀的時候仍需提醒自己要樂觀面對問題。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事情是這樣的,就不會那樣,隱身在痛苦泥潭裡不能自拔,
只會與快樂無緣,告別痛苦的手得由你自己來揮動,
享受今天盛開的玫瑰的捷徑只有一條:相信自己!」只要自己肯做,就沒什麼能打倒你,
快樂可以自己創造。
來源:https://www2.tku.edu.tw/~ascx/contentpages/2-1-1-5.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218.222.2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