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次來到 #烏日五光國小附設幼兒園 與老師們聊聊 #特教知能。
今天聊什麼,就聊聊一個第一現場的案例…
有位孩子在學校動不動就打人,不管老師好說歹說,孩子只要遇到不順的事,就是直接動手,每次發生暴力行為時,老師也只能請孩子先到教室一旁冷靜。
也因為這樣的行為,每次玩遊戲都很容易與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惹得班上許多小朋友都不喜歡跟這位孩子一起玩遊戲。
有次家長來學校接孩子,看見孩子又一個人獨自在角落,氣呼呼的找老師理論,老師很客氣的將孩子在校園中發生的行為說明一遍,但家長始終不覺得自己的孩子會主動動手打人,也不認為孩子有必要因為打人的行徑而遭受被隔離的處置,於是一狀就告到教育局,認為是老師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認為是老師故意聯合其他小朋友排擠自己的孩子...
🤔遇到這樣的情境怎麼辦?
是澄清孩子真實行為讓家長知道比較重要?還是先懂得保護自己比較重要?
就教育的角度,應該是先澄清孩子的真實行為讓家長知道比較重要,這樣才有辦法進行後續的親師合作,教育孩子正確的行為。但是當您已經澄清過,家長並不領情,甚至對您頤指氣使,擺明就不覺得是自己孩子有問題時,認為孩子的行為都是別人造成的時候,這時,我會站在自私的角度,先保護自己再說。
1️⃣以溫和的語氣進行說明,並調閱監視器
畢竟沒有父母願意看見自己的孩子被處罰,當下不用跟家長硬碰硬,增添不必要的紛爭,若教室內裝有監視器,就直接調閱監視器的影像讓家長觀看,了解實情。
2️⃣暫時放下身段,傾聽家長怎麼說
假如沒有監視器,當下又有理說不清時,就暫時放下身段,傾聽家長的看法,尊重家長的想法,迎合家長認為的處置方式,先讓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畢竟身為老師的您,也不想寫很多不必要的報告吧!
3️⃣隨時將手機轉為錄影功能,進行蒐證
當打人已成為一種習慣時,不管孩子到哪,同樣的行為絕對會再出現,這時,只要準備好攝影功能,找到適當的時機,為孩子的行為做一項美好的紀錄,就可以當作下一次被誤會時,保護自己的證據。
4️⃣既然價值觀不同,就穩穩把工作做好就行了
雖然教育是一項神聖的工作,但不代表老師要隨著家長起舞做到無止盡的付出,教育也不全然是老師的責任,家長更要負起更大的責任,假如家長自己都不教,也不信任老師的話,那麼我會選擇穩穩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
最後,可能有人會問,已經習慣會打人的孩子,不管到哪,打人一樣是會出現,為什麼家長自己不覺得呢?
可能是因為家長已經習慣孩子這樣的行為,所以並不覺得打人有什麼好大驚小怪,更有可能覺得孩子打人又不是故意的,沒必要遭受這樣的要求…
孩子之間的許多衝突,大多都是來自於大人認為自己孩子又不是故意所導致的結果,因為您自認為的不是故意,往往就是造成別人困擾的主要原因!!!
在第一教學現場要如何保護自己,就先從改變自己的心態開始吧!我不是教您放棄孩子,而是在教您懂得取捨!
當然最好的方式,還是在於親師溝通、親師合作,我們還是要站在家長的立場去思考這件事,畢竟為人父母總不希望孩子常常受罰,當然也沒有父母天生就懂得教孩子,所以我們更要懂得學習如何衛教家長。
站在家長的角度,也確實有些第一線老師真的不適任,但是既然您已經選擇這麼園所,就試著讓自己信任老師吧!因為我更相信,沒有哪一位老師會願意冒著被法律制裁的風險,無理欺負您的孩子,除非,您真的很倒楣,遇見了一位既不適任又不懂得教孩子的老師…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童心職能治療所
#童心語言治療所
親師衝突案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學習:承擔與接納】
🔥MOMO《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75折限定https://reurl.cc/3NNM10
昨天文化部宣布今年的書展,因應疫情的關係,確定取消了。
連著兩年,我都在年底出版新書。連著兩年,新書都被安排了書展的座談。當然,也連著兩年,書展因為疫情,而被迫無奈的宣布取消。
若說聽到消息時,有些無奈,倒不如是心疼,心疼那些勞苦準備書展的所有工作人員們。
因為以前從事出版,每年的書展就是出版業的盛事,早在半年多前就會開始規劃展場的設計的設計藍圖,從零到有,一步步建立書展的熱內與氣勢。所以當聽到書展今年停辦時,我想到的是,多少個出版業的無力的臉,以及產業的損耗。
然而這些損耗,是為了建立一個安全的環境,因為再多的無奈與惋惜,都遠遠比不上生命安全。
這個信念,也是我在經營家庭、養育孩子的信念。
再多的損失,都乃身外之外,只要生命健在,孩子安全,一切都值得了。
我在新書《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首次提出「承擔」的觀點,並且將之運用在親師溝通的場景中,提出「養成對戒」的工具,而「成」意指「承擔」。
在許多場合,我都會提起「承擔」,那是一個負責任的人可以承擔的重量,孩子也是如此。
養育孩子的過程,我會視孩子的成長歷程,適時的將責任還給孩子,從最日常所需「洗澡」、「吃飯」、「刷牙」開始一步步放手,到「上學」、「讀書」、「寫作業」、「考試」等等,依次讓孩子去為自己負責。
台北場新書分享會上,一位母親提問面對霸凌,父母該在什麼時候介入。
我的答案是:因人而異。
脆弱而敏感的孩子,我會選擇立刻介入,藉由我的示範,讓孩子學習保護自己的方法。
強悍有韌性的孩子,我會選擇觀望,並且在觀望中,與孩子有密切的連結,詢問孩子是否需要我的協助,藉此來判斷我介入的時間點,以及介入方式。
分享會當天,來了一位特別的朋友,是位女性心理師,名為陳雪如。她以自己獨特的身份與敏銳的見解,詮釋了當天我的價值判斷。
過去工作關係,我與女性的心理師多有來往,如趙安安、胡美齡,以及完形大師曹中瑋,以及我的老師成蒂,他們身上都散發著各自的優雅從容與寧靜。他們在寧靜中,細細的覺察環境與自己的變化,是我深深喜歡與佩服。雪如亦是如此。
我不認識雪如,但分享會後,她走向我,與我說了些話,我便能感覺她的敏銳與自信。
我很喜歡雪如心理師在分享會後寫下的分享,透露著她對事物到位的觀點,喜歡她文章的朋友,可以前往她的粉專追蹤。#陳雪如心理師粉專 https://reurl.cc/0DDbYl
新書分享會當天沒辦法出席前來的朋友,今天下午4:00,我在momo有直播,歡迎透過直播學習。
直播的表定時間是1小時,但我猜也許每個人都忙,看直播的人數不多,所以各家直播的時間都限縮為40-50分鐘。往常透過這個平台看直播的朋友其實頗多,我很希望為大家爭取直播一小時,但得看收看人數,今天能撥空看直播粉友,留言告訴我你們會來,若觀看時分享給朋友,在書展取消的同時,也不失為一種形式的陪伴~
底下是陳雪如心理師在座談當天寫下的分享,與大家分享.
《#Ashley說書系列-#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
我的伴侶在學生時代,是那種被老師討厭的學生。因為他上課愛講話、調皮。
依照我心理師的判斷,他有點過動中的注意力不集中,要安靜專心的上好上滿,對他而言是有困難的。
但那時代的老師不會知道。所以很討厭他。可奇怪的是,他沒有因為被老師討厭、被同學欺負,而產生心理問題。
他的學生時代充滿快樂的記憶。
我一直很不解。
照理說他這樣被老師同學霸凌的孩子,應當要在學生時期過得不快樂啊!
所以,是否被霸凌本身,並不見得是問題。但差異到底在哪?為什麼有些人被霸凌很痛苦,有些人好像無關痛癢?
我去了 #李儀婷 老師的新書分享會《#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我才恍然大悟。
儀婷老師在講座中提到,她有兩個女兒,個性迥異。
一位女兒比較敏感,另一位性格比較大而化之。當遇到一樣的問題,兩個女兒需要的介入處理不一樣。
例如同樣都是孩子跟導師之間的衝突,如果是個性敏銳的大女兒,身為媽媽的她知道,大女兒會需要媽媽的介入,當保護的屏障,撐起安全感的空間。
但個性大而化之的二女兒,則是拜託媽媽不要介入,她自己可以搞定!
所以,教養沒有一套標準。事件本身也不是問題。即便同樣發生霸凌事件,每個孩子需要父母給予的協助是不一樣的。
從儀婷老師分享的案例中,我看到了 #尊重 與 #連結。這也是我即將出版的青少年教養書中,非常重視的概念。
「#尊重」是根據孩子的需求,來做介入。而不是成人的需要。
例如家長覺得老師或同學不該那樣對待自己孩子,所以用自己的方式介入,但這方式或許不是孩子需要的幫忙。
我從儀婷老師的書中看到,她為孩子做介入之前,會詢問孩子的意願,核對孩子的需求,才做出相對應的介入。
「#連結」則是在日常互動中,不斷認識理解孩子,當孩子發生問題的時候,願意信任家長、找家長求助。
連結在親子之間特別不容易做到,因為是最熟悉的人,所以不會刻意花心力認識、經營關係,日子過著過著,就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當孩子開口嘗試跟家長求助時,家長漏接球,用指責、命令的方式給予引導,卻讓孩子選擇逐漸疏離,失去信任與連結。
我在諮商中,看到很多家長,為了孩子不要變壞,在「處理」事件的過程中,卻失去了跟孩子之間的「連結」。
但我一直認為,跟家長有聯結的孩子,才不會變壞。
孩子在人生迷惘的時候,至少知道可以找家長傾訴,有個成人指引自己。即便孩子或許最後做出的選擇跟家長不同,但孩子知道,無論做怎樣的選擇,父母都愛他/她,都有人陪伴理解自己,孩子在這樣的過程中,會長出對自己的信任,勇於選擇,並敢於負責。
負責的孩子,不會故意做出爛選擇找自己麻煩。將孩子的人生還給孩子,父母需要的,是支持與陪伴孩子,讓孩子長出自我力量。
至於該如何「尊重」與「連結」,這是心法,不好學。但學習最快的途徑就是模仿。儀婷老師的新書中有很多她跟孩子之間的相處案例,我一邊看書,不知不覺就用書中老師的回話方式,改變跟我身旁的人互動回應,透過閱讀,浸泡在好的溝通模組中,自然就可以改善舊有且無效的應對方式。
@陳雪如Ashley心理師
#Ashley心理科學苑
♬新書直播:
① 1/21momo:下午4:00~5:00
② 1/22李儀婷VS.陳品皓:晚上8:00~9:00
♥新書座談:
① 3/7高雄誠品大遠百 https://reurl.cc/7y9NG9
② 3/13 台中金石堂秀泰站前店 https://reurl.cc/6yVM6V
🔥 MOMO《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75折限定https://reurl.cc/3NNM10
🔥 2021年3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bRDayM
親師衝突案例 在 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親師溝通:在戰爭中示範進退與堅毅】前篇
在對外的關係裡,我鮮少會將自己的工作及身份外顯,在與人的相處上,因為家庭養成的素養,我討厭衝突,因此不輕易與他人發生衝突,學了薩提爾之後,懂得如何表達,我能更加的圓融的一致表達自己,因此很少有事能讓我真正的動怒,並且以怒氣處理衝突。我不喜歡衝突,因此我總是避而遠之,然而當衝突無法避免時,我也並不畏懼。
親師溝通,一直是老師與父母兩造雙方艱難的課題,因為兩端都有其困境與期望,因此要連結兩端,確實不易,但在教養孩子的路上,總是需要與老師溝通,而我又長期擔任老師,與父母溝通的次數也不在少數,溝通時需要注意與拿捏什麼,如何運用「聽核心」營造親師溝通的良善環境,一直是我在意也是側重的部分。
昨日,我第一次在親師溝通的過程,決定選擇強悍的衝突。
但在衝突時,我仍時刻覺察自己對話時的語言所表達的以及所下的決定,是否是我要的,而不是被情緒牽引做出錯誤的判斷。
我想分享我與老師溝通的過程,以及裡頭蘊含了許多許多的判斷與決策,我僅希望透過我的分享,能讓這裡的所有的粉絲朋友有所獲得與學習,只是在分享前,我希望大家能明白之後分享的案例,目的並不是想批判任何人,也不是想尋求溫暖的聲援,更不想造成對方營生的困擾,若你們想看分享,並理解我的用意,請於留言裡,表達你們已然知曉的意思,等大家都明白我分享的用意,我再分享我昨日從溝通的本意到決定發生衝突到最後協商出和諧的辦法的過程。
Ps.衝突來自這週孩子們參加的營隊裡。
親師衝突案例 在 音樂講堂- 【音樂講堂X 親師溝通X LINE@報名X 功學社】 周末 ... 的必吃
講師:陳州麗老師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停看聽音樂培訓中心專任講師 課程大綱1️⃣ 親師間的溝通障礙2️⃣ 該讓家長知道的事3️⃣ 如何預防親師衝突... ... <看更多>
親師衝突案例 在 幼兒園教師因應幼兒人際衝突之研究 的必吃
6、衝突行為有性別差異;本案例中,男童間的衝突些微超過七成,女童間的 ... 正向的社會行為,並做好親師溝通才能充分發揮整體性處理衝突的策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