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苗之亂!檢討施打決策!
這兩天被稱為「疫苗之亂」的政府失能與道歉戲碼,造成基層服務的衛生單位與里長、鄰長等極大不便,更引起諸多民怨甚至恐慌。看到許多長輩們,一大早起來排隊,為了能打到流感疫苗,許多甚至還無功而返,確實感覺很心疼。
根據各地民代反應,由於疫苗今年採取全面開打,當初願意配合政策排隊而「緩打」的里,如今卻因疫苗不足、必須政策急轉彎「沒得打」,估計至少超過20萬以上迫切需要施打流感疫苗的年長者們受到影響。陳時中部長這次雖然回到第一線面對民意坦然道歉,但已經太遲了!
回顧政府這次關於疫苗接種的決策,確實存在諸多問題,和需要檢討的地方!
《遠見》雜誌的專文報導(https://www.gvm.com.tw/article/75228)就指出,疫苗之亂的主因包括:
一、流感和新冠肺炎一起來,秋冬以後更恐怕疫情升溫,造成民眾有施打疫苗的急迫感。
二、往年是按不同年齡、身體狀況來分批接種,今年全擠在一起!
三、錯估情勢,並未因應疫情「超前部署」增加採購量,導致疫苗總量跟去年相同,竟然供不應求。
在問題發生、基層民怨蔓延後,政府第一時間的急轉彎決策並沒有有效緩解問題,而是創造新問題。
如台北市柯文哲市長所說:「現在中央已緊急措施發布緩打,分段打問題就會少一點。」
根據衛福部去年的新聞稿(https://bit.ly/3dJkIzJ),可看出是因為WHO流感疫苗選株會議延遲,造成各國疫苗供貨時程影響,而無法滿足國內全部同時開打,而制定分批開打的決策。
那麼,為何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民眾普遍對於疫苗有期待心理的情況下,沒有依照去年的慣例「分段施打」呢?
防疫專家、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指出:「全面施打會擠壓優先需要施打疫苗的高風險族群的量,ACIP(防疫中心預防接種組)失職,該組召集人李秉穎應該負責。」
請問防疫中心與ACIP,至今可有公開清楚說明向民眾交代今年為何不分段施打、依照風險排序施打的決策?
查閱今年7月6日的〈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 109 年第 1 次會議紀錄〉(https://bit.ly/3jcpCGE),難以看出今年全面開打的決策是如何制定。而在衛福部8月核定的〈109 年度流感疫苗接種計畫〉(https://bit.ly/3m2qjUx)當中,已經看到實施期間為「自 109 年 10 月 5 日起開始辦理接種,至疫苗用罄止,惟倘疫苗短缺,將另行公布開打日期。」並未有分段施打的規劃。
而在該接種計畫中,則有規劃萬一「疫苗短缺應變」時的應變策略,當中的第二套策略就是改變「實施對象的順序」,也就是重新改為由學生與65歲以上高風險者為優先,50歲以上到64歲順序押後的方案。
諷刺的是,造成應變策略派上用場的根本原因,不是外力導致的疫苗短缺或延遲,而是 #規劃部署不周延的人禍。
不少基層診所、醫師人員、衛生局都有反應,往年因為有分梯次施打,比較沒有混亂甚至排擠效應,今年全部施打反而造成許多麻煩。
目前唯一找得到的解釋,是陳時中部長對此回應:「這次施打時間縮得比較短,是希望防疫的效果會比較即時,同時也鼓勵自費疫苗的採購。」
而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說,「公費流感疫苗是當初沒把分配秩序節奏弄好,所以向民眾道歉。」
那麼想請問蘇院長,「沒把分配秩序節奏弄好」,是哪個單位或長官要檢討改進呢?各縣市衛生局?衛福部ACIP防疫接種組?還是這是陳時中部長的一人決策?這不是道歉後就可以當作沒事了,民眾與歷史都會檢視。
在今年入秋冬後,民眾可能要同時面對流感與武漢肺炎兩病齊發的風險,陳時中部長也曾在10月5日記者會公開鼓勵大家積極施打流感疫苗避免兩病齊發,卻又在10月17日坦承「過去該族群(50-64歲)接種率低,今年沒料到他們會搶打,擠壓到其他對象接種。」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又為何沒有預料到疫苗採購量不足的問題?
還有很多希望施打疫苗、需要施打疫苗的民眾被迫延後甚至被取消施打疫苗的機會,他們該怎麼辦?
防疫部署是用「猜」的、政策效果是用「希望」的、全面施打的決策又不透明,這樣的掉以輕心與規劃不周,很難令人聯想到,這是幾個月來帶領台灣成功抗疫的指揮中心。
更令人擔憂的是,後續防疫的疫苗接種速度以及防護程度能否確實跟上?根據指揮中心應變組副組長羅ㄧ鈞昨天指出的數據,目前幼兒接種率為25%,幼兒的部分為25%、65歲以上長者為36%、50到64歲成人為14%。其中幼兒的目標接種率為55.5%,目前狀況顯示施打率明顯不足。
防疫抗疫大家都很辛苦,但虹安要請衛生福利部相關官員負起責任,確實檢討政策規劃與實施中出現的問題,不要採購新冠肺炎疫苗防疫未果,反倒先自己在流感疫苗上給民眾添亂了!
規劃部署不周延的人禍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疫苗之亂!檢討施打決策!
這兩天被稱為「疫苗之亂」的政府失能與道歉戲碼,造成基層服務的衛生單位與里長、鄰長等極大不便,更引起諸多民怨甚至恐慌。看到許多長輩們,一大早起來排隊,為了能打到流感疫苗,許多甚至還無功而返,確實感覺很心疼。
根據各地民代反應,由於疫苗今年採取全面開打,當初願意配合政策排隊而「緩打」的里,如今卻因疫苗不足、必須政策急轉彎「沒得打」,估計至少超過20萬以上迫切需要施打流感疫苗的年長者們受到影響。陳時中部長這次雖然回到第一線面對民意坦然道歉,但已經太遲了!
回顧政府這次關於疫苗接種的決策,確實存在諸多問題,和需要檢討的地方!
《遠見》雜誌的專文報導(https://www.gvm.com.tw/article/75228)就指出,疫苗之亂的主因包括:
一、流感和新冠肺炎一起來,秋冬以後更恐怕疫情升溫,造成民眾有施打疫苗的急迫感。
二、往年是按不同年齡、身體狀況來分批接種,今年全擠在一起!
三、錯估情勢,並未因應疫情「超前部署」增加採購量,導致疫苗總量跟去年相同,竟然供不應求。
在問題發生、基層民怨蔓延後,政府第一時間的急轉彎決策並沒有有效緩解問題,而是創造新問題。
如台北市柯文哲市長所說:「現在中央已緊急措施發布緩打,分段打問題就會少一點。」
根據衛福部去年的新聞稿(https://bit.ly/3dJkIzJ),可看出是因為WHO流感疫苗選株會議延遲,造成各國疫苗供貨時程影響,而無法滿足國內全部同時開打,而制定分批開打的決策。
那麼,為何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民眾普遍對於疫苗有期待心理的情況下,沒有依照去年的慣例「分段施打」呢?
防疫專家、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指出:「全面施打會擠壓優先需要施打疫苗的高風險族群的量,ACIP(防疫中心預防接種組)失職,該組召集人李秉穎應該負責。」
請問防疫中心與ACIP,至今可有公開清楚說明向民眾交代今年為何不分段施打、依照風險排序施打的決策?
查閱今年7月6日的〈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 109 年第 1 次會議紀錄〉(https://bit.ly/3jcpCGE),難以看出今年全面開打的決策是如何制定。而在衛福部8月核定的〈109 年度流感疫苗接種計畫〉(https://bit.ly/3m2qjUx)當中,已經看到實施期間為「自 109 年 10 月 5 日起開始辦理接種,至疫苗用罄止,惟倘疫苗短缺,將另行公布開打日期。」並未有分段施打的規劃。
而在該接種計畫中,則有規劃萬一「疫苗短缺應變」時的應變策略,當中的第二套策略就是改變「實施對象的順序」,也就是重新改為由學生與65歲以上高風險者為優先,50歲以上到64歲順序押後的方案。
諷刺的是,造成應變策略派上用場的根本原因,不是外力導致的疫苗短缺或延遲,而是 #規劃部署不周延的人禍。
不少基層診所、醫師人員、衛生局都有反應,往年因為有分梯次施打,比較沒有混亂甚至排擠效應,今年全部施打反而造成許多麻煩。
目前唯一找得到的解釋,是陳時中部長對此回應:「這次施打時間縮得比較短,是希望防疫的效果會比較即時,同時也鼓勵自費疫苗的採購。」
而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說,「公費流感疫苗是當初沒把分配秩序節奏弄好,所以向民眾道歉。」
那麼想請問蘇院長,「沒把分配秩序節奏弄好」,是哪個單位或長官要檢討改進呢?各縣市衛生局?衛福部ACIP防疫接種組?還是這是陳時中部長的一人決策?這不是道歉後就可以當作沒事了,民眾與歷史都會檢視。
在今年入秋冬後,民眾可能要同時面對流感與武漢肺炎兩病齊發的風險,陳時中部長也曾在10月5日記者會公開鼓勵大家積極施打流感疫苗避免兩病齊發,卻又在10月17日坦承「過去該族群(50-64歲)接種率低,今年沒料到他們會搶打,擠壓到其他對象接種。」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又為何沒有預料到疫苗採購量不足的問題?
還有很多希望施打疫苗、需要施打疫苗的民眾被迫延後甚至被取消施打疫苗的機會,他們該怎麼辦?
防疫部署是用「猜」的、政策效果是用「希望」的、全面施打的決策又不透明,這樣的掉以輕心與規劃不周,很難令人聯想到,這是幾個月來帶領台灣成功抗疫的指揮中心。
更令人擔憂的是,後續防疫的疫苗接種速度以及防護程度能否確實跟上?根據指揮中心應變組副組長羅ㄧ鈞昨天指出的數據,目前幼兒接種率為25%,幼兒的部分為25%、65歲以上長者為36%、50到64歲成人為14%。其中幼兒的目標接種率為55.5%,目前狀況顯示施打率明顯不足。
防疫抗疫大家都很辛苦,但虹安要請衛生福利部相關官員負起責任,確實檢討政策規劃與實施中出現的問題,不要採購新冠肺炎疫苗防疫未果,反倒先自己在流感疫苗上給民眾添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