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聊心事
關於吸引力法則,你相信嗎?
今天突然回溯最一開始接觸到身心靈的契機
回想過程中發現
原來影響著我生命的每一本書
都是王莉莉老師 王莉莉Shila-啟動夢想吸引力 推薦的(秘密系列的譯者)
從在墨西哥時,那股想回到西班牙的渴望
讓我無意間第一次接觸到了「#秘密」
因為人在國外,當時也是看老師的影片
還有秘密的電影才了解裡面在說什麼!
從回到台灣後,我因為在墨西哥待過五年
導致我在台灣申請西班牙簽證時遇到困難
那時候被刁難要提出「海牙認證」之類的東西
搞得遠在墨西哥的前老闆還幫我調動律師處理
不料律師收了錢,事情一直做不好(非常墨西哥style)
為此我連續三個月都在焦慮中度過🥲
心想:「天啊!該不會我辭職了、考上了碩士,卻因為該死的簽證去不了西班牙了嗎?」
當時再度打開王莉莉老師的頻道
看見他推薦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這本書
讓我對夢想持續抱著希望🥺
然後因為過度焦慮
開始第一次接觸了冥想
並運用吸引力法則的方法
在心中觀想我所想要的未來
祈禱我能順利拿到海牙認證
而你猜事情怎麼發生?
我最後根本沒拿到這東西
而是過了兩天我突然一個直覺
不然我再去重新申請一次看看好了!
就重新預約再度走進西班牙國際辦事處
莫名其妙的,他看了我的護照
沒再跟我要海牙認證
然後⋯ 我通過了、拿到了我的學生簽證😨
宇宙就是這樣,不按照你以為的劇本
把你想要顯化的,直接送到你手中!
/
後來進到了時尚雜誌工作
那時又重啟對人生職涯的思考
再度打開王莉莉老師的頻道
因緣際會的點開他推薦另一本書的導讀影片,書名超長:
「現在的工作方式還能持續多久?未來人的行動波希米亞式工作與生活」
讓我無意間得知了「Digital Nomad」的存在
(有發摟我的粉絲都知道我推了一百次這本書)
當時的我很好奇,這樣的生活方式是真的可以嗎?
還問了身邊朋友的想法
大家普遍都認為:
「那一定是他們本來就很成功很有錢才做得到吧」
那時候我雖然表面跟著懷疑
內心卻是想著「但我覺得我可以做到!」
而現在當我每一天早上醒來
發現自己正在這樣的工作型態
我總是格外覺得感恩🙏🏻🌹
這本書,仍然擺在我書櫃上最顯眼的位置。
回想起來每一個人生重要轉折
都因為王莉莉老師推薦的每一本書
而啟蒙了我、讓我心境提升轉變
現在的我,也漸漸有這樣一點微小影響力
可以透過推薦喜歡的書,讓別人對生命燃起新的信心❤️
/
離題了,回來說說吸引力法則
我敢說《創造金錢》這本書教的方法
他的魔力比秘密系列強個幾十倍
因為隱私關係我只能大略分享一些經驗
有一天我帶著這本書和公司大小章去銀行辦事情
(因為早上我先去附近喝咖啡邊看這本書才去銀行)
結果~莫名的顯化了50萬
(中間有一些「奇妙」的過程,我留到創造金錢陪練團裡面分享)
當然還有更多更多莫名其妙的顯化
都是在我練習了創造金錢的觀想和冥想開始加速
近期突然想買新的清淨機、突然就收到邀約
突然想整頓我的新節目希望把它做的更好
就收到乾爹鉅額包養我們一年⋯
一直以來都想顯化一棟別墅
在近期又有奇妙的小進展⋯
這一切我真的只能說很不可思議!
好多創作者好友我推他們這本書
也都說真的豐盛了起來。
🧲🧲🧲🧲🧲🧲
《#創造金錢》的力量真的讓人有點害怕
他不是理財書,也不是什麼狗血的致富課本
(很多人都被書名跟書封騙了)
他是一本提升靈性的身心靈書籍
是身心靈界知名的「歐林六書」的其中一本
(阿我就不解釋誰是歐林了)
字裡行間你能感受到歐林能量的溫暖
某天我也心血來潮開了這本書的導讀陪練團
帶大家做十二週的磁化吸引練習
顯化你想要的豐盛🥰🥰🥰
有興趣練習冥想、強化吸引力的朋友也歡迎加入囉!
👉🏻 https://s-style-cycle.com/product/creatingmoney/
西班牙學生簽證多久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完這篇我認真覺得,重點不是產業極限,是「台灣」產業發展問題。以下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短見,大家也不用太認真XD
#對於所謂產業極限的看法
--------------------------
1.在英國大家並不會特別想當軟體工程師,也不會覺得工程師是薪水特別好的工作,金融業、顧問業、醫療生技業薪水都比我們好,工程師薪水要好也是Fintech 相關類的,薪水比較好。在台灣,工程師就被捧成「科技新貴」,到底「科技新貴」是什麼?
2.台灣現在,如果科技大廠都出走了,台灣還剩下什麼?台灣明顯依賴科技業而活,從經濟起飛到現在,都是靠台灣的科技代工,台積電、聯發科、鴻海、宏碁、華碩,這些大廠在拚,他們可以拚多久?
3.米拉是資工系畢業生,在波蘭,他畢業以後很認真找工作,找了一年都找不到,他說他們波蘭念大學是免費的,一開始他們班有一百多個人,後來只剩三十幾個人,因為大家都怕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所以中間如果有人找到工作,或有人可以轉系就轉了。只是因為我們在台灣,好像資工電機是王道,就變得大家都覺得,念這些有前途。假設台灣現在科技業垮了,我們還剩下什麼?米拉的男友是西班牙人,她很想去西班牙生活,但她也怕自己去西班牙找不到工作,她現在已經是有三年工作經驗的軟體工程師,之前待在Panasonic她還是擔心自己去西班牙啥都沒有,所以所謂的「產業極限」到底是什麼?當你出了台灣以後,那些什麼產業分析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只是因為我們活在台灣,所以看到的世界就是長那樣,讓大家以為,做科技業很好,當工程師很好。
4.所謂的年薪百萬,又是什麼概念?現在一百萬在台灣到底可以買什麼東西?隨著台灣物價通貨膨脹,大家的薪水不應該也要一直增加嗎?你如果十年前說「年薪百萬」,可能真的是很多錢,但現在呢?假設住在台北,一個月房租可能一萬五,還只能租一個小套房,隨便一間小公寓,都要兩三千萬起跳,餐廳、食物,生活用品也一直在漲價,什麼東西都一直在漲價,唯獨薪水不漲?即使你年薪百萬,住在台北、自己租房子,到底要多久才能買一間房子?
5.關於裡面特別強調文科生這件事情。這根本就是台灣現在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大學的用途是什麼?培養人才!台灣廣設大學,培養出的人才根本不是產業需要,又或者說,台灣政府弄了這麼多大學,設了這麼多科系,然後推動高等教育普及化。但同時又只把錢投資在重點產業,科技業、生技業之類的。台灣政府何時把錢投入在,歷史學研究?地理學研究?文學研究?文化研究?之前大學的時候去訪問台灣歷史博物館,他們的研究員真的是,可憐到沒話說......什麼事情都要做,還要自己打掃,還要自己帶導覽,還要自己想辦法做一大堆事情,然後政府的錢在哪?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啊!因為那個是我們的招牌,我們政府唯一做的就是,砸錢做表面功夫,讓國外看看我們故宮博物館多偉大,然後故宮在弄一堆行銷,弄一堆產品,弄一堆有的沒有的,推廣「台灣文化」還是「中國文化」?對!你沒看錯,這邊又有一個問題,台灣的歷史政治因素!在台灣做歷史研究真的很矛盾,除非你就是做台灣史,不然你做中國史研究,又會被人說是什麼,親中賣台!然後兩黨又互相在那邊攻擊,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整天只會吵說到底歷史課本裡面要寫什麼?我們學生要學什麼歷史?然後偶爾吵個228,可是真的有人去好好關心228的受害者,228遺留下來的問題嗎?英國有大英博物館、科學博物館、V&A博物館,一大堆博物館,他們也不像台灣需要這樣,在機場放一大堆展覽品,然後賣一大堆周邊商品來過活,而且還不用門票,自由捐贈。
6.文科生在台灣的機會是什麼?在英國,我念歷史系、考古系的朋友,他們有一堆機會可以去參與重要的研討會、學術專案、實習,去做歐盟的一些計畫,去參與英國文物保存的各種計劃,或者看你做的是什麼研究,有很多的機會。念政治系的朋友,可以申請聯合國的實習,可以申請歐盟的實習,可以實質參與很多國際事務,學生自治組織。而且他們大學只要念三年,在三年中,他們有好多機會可以去參與各種研究、各種機構的參訪,或者跟業界合作。像是荷蘭念農業的朋友,他們大學裡就有辦公室給公司進駐,直接就在學校裡實習,還有跟NGO合作的案子去非洲做有機農業的研究與推廣。台灣念農業的人,機會在哪裡?台灣連政府的獎學金,幾乎都放在生技業、科技業方面,物理、化學,好像在台灣念文科就沒前途的感覺.....到底這個是「產業極限」,還是台灣政府「產業發展重點」問題?
7.文中提到觀光,好!來看看其他國家的觀光業。我們就拿鄰近國家的觀光業來跟台灣比好了,韓國的政府,這幾年來怎麼推動他們當地的觀光,不論是K Pop, K Food, K Fashion, 現在在世界各地都很有名,台灣呢?台灣觀光局只會在桃園國際機場放一些故宮展覽品,然後呢?台灣政府到底做了什麼事情?全世界有多少人知道T Pop? 台灣過去在流行音樂,像是周杰倫、蔡依林、五月天、SHE、風靡整個亞洲,台灣的偶像劇,以前高中的時候,韓國網友們都告訴我,他們好喜歡惡作劇之吻,還有台灣的流星花園。現在全世界都只知道韓流,韓國明星團體。我們的政府在過去這十年內,做了什麼?英國的KTV幾乎都是台灣的流行歌,英國的中超賣一堆台灣的食物,英國很多人甚至聽過台灣流行歌、看過台灣偶像劇,可是你以為他們知道那個是台灣的東西嗎?不知道!!!他們以為那些都是中國的!現在連台灣的藝人,都去參加春晚。英國人當然會以為他們都是「中國人」!但你要怪他們嗎?為何不說,台灣「產業極限」,他們在台灣到底可以怎麼樣發展?現在連我們大學畢業生,還沒畢業的,都瘋狂想跑去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工作,政府做了什麼?兩黨整天只會在那邊吵些小事情,大部分的人整天只關心,自己畢業後要做什麼,自己賺了多少錢,可是很多根本不是只是「產業問題」,是「台灣問題」!
8.我們的科技大廠,有多少接的是中國廠商的單,我們也接小米機的單,也接華為手機的單,台灣現在已經是倚賴大陸這個經濟體而活,台灣現在在整個亞洲的處境為何?而台灣的年輕人,還只在想,我做這個不行、做那個不行,沒有一技之長,我該做什麼?不覺得這件事情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的危險嗎?
9.台灣現在已經變成,念大學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其實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念大學,因為大家都念所以我也念,這難道是我們想要的未來嗎?如果說,畢業之後註定做的跟學的不一樣,那幹嘛要浪費四年念大學甚至兩年唸研究所?如果政府一開始就不打算讓我們有工作機會,那幹嘛還要設那些科系?幹嘛高中還要讓我們選自然組社會組?所以從一開始我們就掉入政府的陷阱了嗎?為什麼我們高中要念那麼多畢業以後根本不需要的東西?為什麼不讓大家都只念英文數物化?為什麼要念國文,要念文言文,要學論語?為什麼不讓我們高中就,自己可以有必修選修,自己想選哪些來念就選?說到底也是因為大學們自私,學校以為讓高中生互相競爭,最後就可以從這些裡面選出最優的學生?好像什麼生存遊戲一樣?然後再來一大堆教改?到底台灣在幹嘛?
最後,大家可能會說,啊你還不是自己想一想,從歷史系轉行當工程師,如果大家有看我之前寫的文章,就知道,我一開始根本沒打算當工程師,我原本是想當PM的或是UI/UX設計師!!也是後來念書、學寫程式,學出興趣。其實在英國如果要簽證,像是護士、醫療長照類,都比工程師更缺。我就是一個阿宅,喜歡打電動,同時對網頁那些東西有興趣,因為我喜歡去想東西。在英國的話,其實Project Manager 的薪水比工程師還高,也更受到重視,可是就覺得,要去管那些專案好麻煩,還要一直講話好累,當UI/UX設計師也是,都要一直跟工程師講話好累,現在光是當工程師要跟其它人講話我就覺得好累.....當然我現在也才邁入第二年,還不知道自己未來想做什麼,我也有考慮念博士班,或者去念個廚藝學校當廚師,或者開個小店。其實在台灣如果自己創業開店,可能真的比當工程師賺的多!!尤其賣吃的XD
西班牙學生簽證多久 在 荷蘭旅行與生活 Under Dutch Sk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背包客回憶
大學四年級的時候,有機會到歐洲當交換學生,學期結束後,我把握暑假到歐洲各國城市旅行,青年旅舍是我的好朋友,因為最便宜,但也需要出發前仔細研究交通是否便利、乾淨及安全,再帶著我的小行李箱及一顆冒險的心出發。
/
長達五週的旅程,先和韓國朋在葡萄牙展開歐洲之旅,一路往西到西班牙,後來韓國朋友要前往摩洛哥,而我因為簽證難取得,自己轉往北歐瑞典、挪威再到蘇格蘭展開一個人的冒險,一個人的旅行好處是行程自由,行程都是自己說了算,但要拍照的時候只能麻煩其他旅客幫忙,自己一個人旅行其實沒什麼不好,除了在青年旅舍看到團體旅客難免羨慕外,其實整體而言是很棒的,而且女生獨自旅行也沒有想像中的不安全啊。
/
踏出台灣當交換學生前,不少媒體報導年輕人外出旅遊的故事,而當時對於世界有無限好奇心的我,只想著如何要出看寬廣的世界,雖然家人特別叮嚀我不可以在歐洲一個人旅行,但我還是和家人說我和朋友一起旅行,但事實上只有我自己,但我不搭夜車也不選擇太晚的班機。
/
在蘇格蘭愛丁堡的時候,我一個人前往小山丘健行,能到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興奮的不得了,經常很自然和路人聊天,在路途中碰到一位老先生,他人很熱心,於是我坐在椅子上和他聊天,但沒多久他居然開始對我毛手毛腳,我整個傻眼,就立馬和老先生說我有事情我要先走了。
.
離開愛丁堡,也把不愉快的回憶留在那裡,對新城市馬上產生好奇心。這次也是選擇青年旅舍,還離火車站很近,但好處是整棟都是旅舍,所以不會那麼擁擠。隔天吃完早餐要回房間在等電梯,碰到一位印度男子和我聊天,當天早起腦袋還昏昏沉沉的,所以也沒什麼戒心和男子單獨搭電梯,結果一進電梯,那位男子居然往我的方向走過來,緊抱著我,我大叫並把他推開,還好到他住的樓層一下就到了,走之前那個男生還問了一句:「多少錢?」,驚嚇中我答不出來,而電梯門就隨之關上了。
.
當時雖然沒有哭出來,但回到房間後,還是外出到旅舍附近走走散心,並想著:「我還要把接下來的旅程走完嗎?」,看著身邊的人,每個人臉上帶著笑容,而突然覺得好無助,沒有人可以傾訴,看著河景沉默了一會兒後,決定完成接下來的旅行,因為「世界這麼的棒,怎麼可以因為幾個混蛋就回家?」
/
後來我繼續未完成的旅程,還碰到也在交換結束後在歐洲旅行的新加坡人,但他們是結伴成行,因為覺得一個女生在歐洲旅遊很危險,所以大方邀請我加入他們,還一同去了高地看美景。
.
一個人旅行不是不安全,但要有碰到不開心人事物的準備,正因為世界這麼大,才會有這些奇怪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