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集
台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上的林語堂故居,以前是林語堂先生紀念館,本所是語堂兄以傳統中式四合院為輪廓,結合西方建築特色,親自督工設計的,由於特別地鍾愛,過逝後也以故居為長眠之所,真性情也,走走故居,也聊聊語堂兄,集文學,哲學,發明三家於一身的他,創作更是篇篇經典,幽默一生,放浪不羈...族繁不及備載,只能羨慕語堂兄活的精彩啊~故居閒情值得逗留,有經過的話,就進來走走ㄟ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東華三院文武廟位於香港太平山荷李活道,是香港開埠早期的中式廟宇及於開埠早期於香港政府批准下可以用中國方法進行「斬雞頭,燒黃紙」的宣誓及裁決華人之間的糾紛。文武廟於2010年11月12日列為法定古蹟。文武廟為廟宇組群,位於荷李活道,由文武廟、列聖宮和公所三幢建築物組成。該廟宇由華人富商興建,估計於一八...
西方建築 特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雄圓山大飯店
高雄圓山大飯店位於澄清湖畔,是集西方建築的雄偉與東方建築的古典於一體 ,七彩畫棟、丹朱圓柱等建築特色,皆具東方藝術建築的古典美,是當代宮殿 建築代表,極見匠心獨運,昔日貴族宴客的高級場合、敦睦邦交聯誼的國家招 待所,更是記憶著數不盡的輝煌歷史。
#高雄圓山
#鬼島康介
#鳴門視覺
#倒映
#reflection
#建築攝影
#雜誌商拍
#igtravel
西方建築 特色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年1月15日星期五一大早,我來到位於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67號,所在建築已有106年歷史的臺北龍山郵局,拍攝影片和照片以記錄這裡在進行結構補強作業前的最後營運日景況,其所有業務自1月18日起併入附近的臺北老松郵局。(張哲生 攝)
影片:https://www.facebook.com/124164094530/videos/268509244628386
坐落在臺北市龍山國中附近的臺北龍山郵局(臺北四支局),成立於日本時代大正2年(1913年)4月16日,最初名為臺北八甲街特定郵便局,並自同年9月1日起,開辦電報業務。
1915年1月18日,遷移至當時的艋舺北皮寮街第1番戶(即現址);後於1922年4月1日,更名為臺北八甲町郵便局。
1923年5月15日,開始辦理電話通信業務;1926年11月22日,開辦電報發信取次業務。
1945年戰後,更名為臺北龍山郵局迄今。
這棟建築物在使用整整106年之後,將進行結構補強作業並暫停臺北龍山郵局之營運,其業務會自2021年1月18日起併入附近的臺北老松郵局,而這間郵局自1913年開業至今長達108年的歷史亦在此畫下句點。
臺北龍山郵局的外觀融合東西方建築元素,屬於折衷主義風格,是一棟設有騎樓的兩層樓木造加強磚造建築;其一樓為營業所,二樓為日式榻榻米宿舍,屋頂則採寄棟形式,此建築在2019年5月7日被臺北市文化局公告為歷史建築,公告文號為「北市文化文資字10830167581」,以下為當時的文資審議記錄:
萬華區「廣州街 67 號(龍山郵局)」文化資產價值審議案
結論:本案經委員綜合討論後,並由出席委員一致同意決議如下:
一、 同意登錄萬華區「廣州街 67 號(龍山郵局)」為歷史建築。
(一) 名稱:舊八甲庄郵便局。
(二) 種類:辦公廳舍。
(三) 位置或地址: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67號。
(四) 歷史建築及其所定著土地範圍之面積及地號:歷史建築本體為廣州街 67 號之 2 層樓建物,建物為萬華區萬華段一小段221建號(部分,該筆建物登記總面積為182.06 平方公尺),建築物坐落土地為萬華區萬華段一小段452(26平方公尺)、453 (部分,該筆土地面積 121平方公尺)地號等2筆土地(實際保存面積須以保存範圍實測數據為準)
(五) 登錄理由及其法令依據:
1、八甲庄在艋舺東邊,早期為同安人所居,咸豐年間因「頂下郊拚」同安人遷至大稻埕,日本統治初期在八甲庄設郵局,有其特殊歷史、地理意義。
2、本建物建於 1910 年代,一樓為營業所,二樓為日式榻榻米宿舍,二樓仍保留木構造及原空間格局;一樓騎樓兩側出口為圓拱形,二樓開窗三拱圈亦維持原貌,建築具特色。
3、符合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 2 條第1 項第 2、3 款登錄基準。
順便一提,目前臺北市還有一棟外型和這裡相似的郵局建物,就是位於臺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105號的舊臺北圓環郵局(臺北十一支局),成立於1926年12月21日,初名「下奎府町郵便局」,該建物在臺北圓環郵局於2001年7月21日遷至新址(臺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二段15號)後,便一直閒置至今,其土地及建物所有權人為財團法人臺灣電信協會及財團法人臺灣郵政協會(各持有二分之一)。
【附錄】臺北郵局於2020年12月18日在其官網發布的最新消息:
親愛的顧客您好:
本轄臺北龍山郵局為配合建築物結構補強作業,訂於110年(2021年)1月18日(星期一)併入臺北老松郵局,特此通知,不便之處,尚請諒察。
為維用戶權益,謹將相關儲匯、壽險業務移撥情形,說明如下:
一、存簿儲金帳戶:
自110年1月18日起將整批由電腦自動移併入臺北老松郵局,儲戶局號、帳號不變,如帳戶為非通儲戶,請改洽臺北老松郵局辦理帳戶各項事宜。
二、定期儲金帳戶:
自110年1月18日起將整批由電腦自動移併入臺北老松郵局,儲戶存單無須更換,如欲辦理帳戶各項事宜,請改洽臺北老松郵局辦理。
三、劃撥儲金帳戶:
自110年1月18日起將整批由電腦自動移併入新付款局─臺北老松郵局,儲戶帳號不變,如欲辦理帳戶各項事宜,請改洽臺北老松郵局辦理,不便至新付款局者,請於移撥日前先行變更付款局。
四、簡易壽險契約:
自110年1月18日起將整批由電腦自動移併入臺北老松郵局,保戶保單無須更換,相關權益不受影響,如欲辦理簡易壽險契約各項事宜,請改洽臺北老松郵局辦理。
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臺北郵局 敬啟 109年12月18日
臺北老松郵局(局號:000170-8)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桂林路51號
電話:(02)2389-4549
臺北龍山郵局(局號:000104-1)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67號
電話:(02)2306-4755(諮詢服務期間至110年1月15日止)
西方建築 特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東華三院文武廟位於香港太平山荷李活道,是香港開埠早期的中式廟宇及於開埠早期於香港政府批准下可以用中國方法進行「斬雞頭,燒黃紙」的宣誓及裁決華人之間的糾紛。文武廟於2010年11月12日列為法定古蹟。文武廟為廟宇組群,位於荷李活道,由文武廟、列聖宮和公所三幢建築物組成。該廟宇由華人富商興建,估計於一八四七至一八六二年期間落成。文武廟主要為供奉文昌及武帝,列聖宮則用作供奉諸神列聖。公所為區內華人議事及排難解紛的場所。三幢建築物以兩條小巷分隔。一九零八年,政府制定《文武廟條例》,正式把文武廟交予東華醫院管理。時至今天,東華三院董事局和社會賢達每年仍會齊集廟內舉行秋祭典禮,酬拜文武二帝並同時為香港祈福。文武廟對本港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社會意義,反映昔日香港華人的社會組織和宗教習俗。文武廟為兩進三開間建築,正門外面有兩座花崗石鼓台,前進置有擋中。廟宇按照傳統中式建築布局設計,後進較前進高出幾級,設有供奉諸神的神龕。兩進之間的天井已為重檐歇山頂覆蓋,屋頂由天井四角的花崗石柱支撐,兩側為捲棚頂的廂房。位於文武廟左側的列聖宮原為三進兩院式建築,其後兩個天井加築鋼架屋面。公所為簡單的一進式建築,其花崗石門框至今保存完好,上面刻有公所的建築年份,甚具歷史價值。文武廟組群屬典型的傳統中式民間建築,飾有精緻的陶塑,花崗石雕、木雕、灰塑和壁畫,盡顯精湛的傳統工藝技術。
東華醫院禮堂於1872年落成,1933年重建。禮堂放置了不少東華珍貴的牌匾和對聯,其中包括光緒皇於1885年送贈東華的牌匾;還裝有創院總理的瓷相、大事碑記及有歷史價值的手工製品,如酸枝會議桌、高背椅及鏡屏。東華每年很多重要會議及大型活動,包括週年會員大會、董事局互選大會及董事局交職典禮都在禮堂舉行。東華三院文物館的佈局對稱,中間為大堂,兩側是偏廳。文物館屬傳統的樑柱建築結構,結構柱以木建造,豎立在具雕飾的花崗石柱座上。牆身以青磚築砌,磚縫非常幼細。整幢文物館坐落於花崗石平台之上,前面有花崗石梯級。文物館的建築優美,糅合中西建築的精髓。
東華三院文物館原為廣華醫院大堂,廣華醫院是首間在九龍和新界區開辦的醫院,為公眾提供醫療服務。廣華醫院由東華醫院總理及九龍的華人領袖所興辦,於一九一一年落成,作為東華醫院的九龍分院。一九三一年,東華醫院、廣華醫院和東華東院三間醫院合併為「東華三院」。廣華醫院在一九五八年進行全面的重建工程,只有大堂得以保存。一九七○年,東華三院為慶祝成立一百周年,將廣華醫院的大堂改建為東華三院文物館,用以展示東華三院的歷史文物和收藏珍貴文獻。一九七一年一月十五日,文物館由關祖堯爵士主持開幕典禮。文物館自一九九三年起開放給公眾參觀。文物館糅合中西方的建築特色。館內建築物正面的中式裝飾和祠堂布局,清楚展現中式建築特色。檐板上的花卉和吉祥圖案,以及外廊的樑架和駝峰,均是精緻的木刻。金字屋頂鋪有綠色琉璃瓦,目前的屋脊建於一九九一年,乃仿照一九一○年的原有屋脊重建。西方建築元素主要見於建築物的側面和背面,包括使用小圓窗和連拱頂石的弓形拱窗。大堂內通往展覽廳的四道拱門設有西式楣窗。大堂的屋頂由傳統的中式桁條和樑架結構支撐,而偏廳則採用了雙柱桁架。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又稱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央會所及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街會所(Chinese YMCA of HK Bridges St. Centre),是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昔日的總部,位於香港島上環必列者士街51號,現時會所服務有「必愛之家宿舍」、「必愛之家庇護工場」及以康體服務為主導的青少年服務。建築物於1981年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並於2009年12月18日升格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會所由芝加哥YMCA會員籌建,設計師Stattck and Hussey亦是來自芝加哥。會所於1918年由施勳護督(Hon.Claud Severn, C.M.G.)主持啟用,成為當時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總部,亦是香港首個市民會堂及體育場館,會所內擁有當時最先進的康體設施,包括香港首個室內泳池,以及設有懸空的室內鑊形跑道。會所高六層,以紅磚建成,融合中西建築風格,並受芝加哥建築學派所影響,在香港相當罕見。1927年2月18日及19日,中國著名作家魯迅曾於會所禮堂內演講,題為《無聲的中國》及《老調子已經唱完》。1937年後,會所被徵用作防空救護隊半山區A段總站,以收容超過一千名難民。香港日治時期,會所被日本當局的的文教課徵用作日語及德語學校。香港重光後,會所恢復為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總部。1966年,隨著位於九龍油麻地窩打老道的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九龍會所完成重建,總部遷到該處,原址仍保留作為青年中心。

西方建築 特色 在 SKYLIFE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Skylifechannel◥ My Travel – 中國CHINA //上海SHANGHAI // 我們來到GoPro辦公室 DAY1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中國大陸
(上一次是去桂林),特別觀察體驗一下上海的環境,也特別去一趟上海的GoPro辦公室朝聖一下!! 而上海充斥著西方臉孔,東方與西方文化的結合,我覺得正是上海的一種特色!!! 擁有壯麗的西方建築,古色古香的東方傳統房屋還有摩登的高樓大廈,不得不說上海是一個很奇妙的地方!!
➥Information(資訊)
‧KKday - 【中國上網免翻牆】中國/香港高速上網SIM卡( 限台灣寄送(屎蓋很誠實告訴大家,如果大家從下面的網址選購這個行程的話,我從中抽一點點唷,所以大家如果喜歡我的影片的話,也剛好有這個行程需求的話,可以透過這個網址購買支持我唷 ^^)
https://www.kkday.com/zh-tw/product/6409?cid=3391
‧Gopro
https://gopro.com/
‧上海航空
http://www.ceair.com/fm.html
‧上海徐匯瑞峰大酒店
https://rayfont-shanghai.hotel.com.tw/
我們從Agoda訂豪華雙人房,一晚約1500-1800台幣(無早餐)
‧小寧波海鮮館
黃浦區天津路365號
‧JZ CLUB
http://www.jzclub.cn/
➥Music(音樂):
‧Jazzy Sport - Beat Installments Vol.4 album teaser
‧Pabzzz - For you
‧Lemaitre-Cut To Black
‧紅節奏 -THE RED GROOVE PROJECT
➥如果喜歡我們的影片的話,下面的的連接結都可以追蹤我們喔!
▶ SKYLIFECHANNEL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kylifechannel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kylifechan...
Youtube: https://goo.gl/oqlm89
▶ JF channels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officialJF
Youtube: https://goo.gl/2EiDyl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fj1126/
▶ FH channels: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uhkedup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fuhkteam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fuhkteam/
如果有任何問題或合作也可以透過email聯絡我們:
Skylifechannel@gmail.com

西方建築 特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6灣仔歷史文物徑是位於香港灣仔區的兩條分別以建築主題及生活氣息為主題的文物徑所構成的文物徑,此文物徑由發展局於2008年初成立的灣仔活化舊區專責委員會所構思,並於2009年9月27日開幕。行政長官曾蔭權在2007年10月10日的施政報告中提出一系列有關文物保育和活化的措施,其中一項工作重點是活化灣仔舊區,於是發展局於2008年初組成活化灣仔舊區專責委員會,成員包括灣仔區議會議員、文物保育和活化的專業人士、歷史學者、發展局和市建局代表,探討區內的文化與歷史,研究活化灣仔舊區工作,並諮詢相關持份者。灣仔歷史文物徑最終於2009年9月27日開幕,各景點會陸續設置輕觸式螢幕及易拉架,讓遊人詳細了解灣仔歷史,又在文物探知館、旅發局及鄰近的書店及酒店等地,免費派發文物徑地圖。
本集主要景地:
綠屋位於茂蘿街1號至11號單數門牌及巴路士街6至12號雙數門牌,合共10幢唐樓,現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綠屋建於1920年代,室內地台使用木結構,露台的鑄鐵柱則具西方建築特色。過去綠屋曾被用作露宿者之家,香港小交響樂團亦曾租於此地。
李東海大樓位於皇后大道東266號,現址為香港防癆心臟及胸病協會總部,李東海大樓原址為皇家海軍醫院,於1950年奠基,由商人J.H.律敦治捐贈。
灣仔街市位於皇后大道東264號與灣仔道交界,建於1937年,現已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街市以德國三十年代興起的包浩斯現代主義建築風格興建。
藍屋是一座位於石水渠街72號至74A號雙數門牌的唐樓,現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藍屋原址為華佗廟,廟內建有醫院,1920年代改建成現今的唐樓,戰前亦曾為鏡涵義學。
黃屋是一座位於慶雲街2號至8號雙數門牌的唐樓,現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黃屋樓高三層,由一位茶葉商人在二十年代後期斥資興建。
皇后大道東186-190號現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建於1930年代,建築物以鋼筋混凝土作為框架,以廣州騎樓為特色。
莊士敦道60-66號為早期廣州騎樓式的唐樓,是現時少見的四幢相連陽臺長廊式樓宇,樓宇的若干部分估計早於1888年興建,莊士敦道64號由余氏宗親會於1966年購入,而莊士敦道66號則原為和昌大押,現時整座建築物現活化為餐飲場地。
船街18號現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樓宇由業主合源建築公司建於1930年代,原為木建築物,後因二次大戰時失修,由戶主家族重建,建築物簡單的柱飾、鑄製的欄河、唐樓的外牆壁柱、牆身花線、以至樓梯的水磨石,都是戰前初期的建築特色,現時全幢已活化為私房菜菜館。
舊灣仔郵政局為香港法定古蹟,是本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郵政局建築。這座建築物坐落於灣仔峽道和皇后大道東交界,1915年3月1日正式開放作為灣仔郵政局,現時由環境保護署用作環境資源中心,稱為環保軒,展示關於環保的資料。
灣仔露天市集是指太原街及交加街露天市集,此市集已有80多年歷史,有150個攤檔,包括110個固定的攤檔及40多個俗稱為「朝行夜拆」的黃格仔小販檔,中外電影亦喜歡都此取景,當中包括60年代著名好萊塢電影蘇絲黃的世界。
機利臣街露天市集出現於1950年代,主要售賣乾濕貨品、日常生活品及盆栽花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