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像 x 目圍 Orbital Books
六月選書:蔡東東《泉》
-
「質疑某個事物最好的辦法是用它本身來提出問題,發現問題。」
——蔡東東
-
關於蔡東東
1978年生於甘肅天水,現居北京。年輕時加入解放軍並成為駐部隊攝影師,專門為入伍的士兵拍攝人像。隨後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攝影工作室。在創作上,蔡善於將過去的照片重新解讀,並結合複合媒材如扭曲、拼貼、現成物上,讓照片有另一種新的生命力和意義。
蔡的作品曾參與多項展覽並發表於各類藝術書刊,包括《藝術界》、《藝術時代》、《攝影之聲》等;並榮獲義大利「第三屆特爾納(Terna)當代藝術獎」、 TOP20中國攝影新銳獎等,也參加過義大利UNIDEE藝術基金會駐留項目、南方報業集團《ART289》雜誌年度新勢力。
-
關於本書
這些照片是蔡多年以來所拍攝,但他總覺得照片少了什麼。於是他將這些照片加以不同的刻畫、打磨、捲曲,並製作成不同的裝置,像是用一支箭射穿相紙、利用鏡面反射相紙等。當這些照片立體化了以後,它們就模糊了攝影與藝術之間的界限,也讓虛實之間的界限顯得曖昧。
在這樣的灰色地帶,蔡拋出了他對攝影的質疑:攝影要如何呈現真實?對他來說,攝影往往因主觀的操控,而讓真實離我們遠去。一張照片,只能傳達出「我們」眼前的現實,但沒有辦法絕對客觀地建構出真正的世界。因此蔡選擇去「干涉」影像的畫面,再從圖像與真實的物體結合,來探討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圖像對我們的干預。
因此,蔡就這樣重新思考他過去所拍攝的照片,並以懸吊、刺穿及延伸的方式,來搭建照片與現實之間的橋樑。這樣的重新解讀、解構照片下,它們多了一層實體的空間感,可以將觀者帶入其中,並在觀者與現成物、照片間的交流中,顯現出攝影傳播的性質。此外,本書也採用複合媒材的形式,如浮貼、印製在金屬面相紙上等,來讓作品集與作品一體成型。
-
書籍尺寸:220 x 270 x 15 mm
出版社:假雜誌
-
Photo credit: 蔡東東
http://www.galleryek.com/ch/artists/cai-dong-dong
蔡東東訪談參考:《蔡東東:告別對攝影本身的迷戀》
http://www.artsbj.com/…/interview/wyft/syj/652400119725.html
-
小編 x 楚涵
----------------------------------
一影像官網
https://1imageart.com/
Youtube https://goo.gl/eadEpL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1imageart01/
MEDIUM https://medium.com/@1imageart01
#一影像x目圍
#目圍OrbitalBooks
#複合媒材與攝影
#假雜誌
#黑白放相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存在的本質|錄像藝術家 牛俊強 牛俊強,從建築踏入藝術,成為視覺藝術家。在嘗試各種媒材後還是情歸於錄像。從探索自己出發,擴延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探索存在於生活中不可見的交會;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牽連;乃至更大的「無形」,從個人擴及群體生命意識,擅長以各種不同形式創作,做出細膩而宏觀的提問。 其作...
複合媒材與攝影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ㄧ名言/
"It's not so easy to create a memorable image. Art is made through the sensibilities of an artist, and the kind of ambitions and intelligence, curiosity and inner direction that role requires."
「創作一件能被記住的圖像是不容易的。藝術是經由藝術家的感
受、以及某種野心、才智、好奇與作品所需的內在方向而成的。」
——Richard Hamilton
Image credit: Richard Hamilton
----------------------------------
Youtube https://goo.gl/eadEpL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1imageart01/
MEDIUM https://medium.com/@1imageart01
一影像頻道 邀請您支持與分享
#普普藝術
#複合媒材與攝影
#ㄧ名言
複合媒材與攝影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代攝影家介紹:K.K. DePaul (Kim DePaul)
美國賓州的藝術攝影師,創作題材以家人為主。2014年榮獲 LensCulture Portrait Award 並在歐美各地開設攝影工作坊。因為丈夫而開始接觸攝影,也因為攝影而開始面對不堪的家族史所帶給她的影響。
1929年,DePaul 的祖父因殺人罪而被叛了絞刑,使得她的家人們極力隱瞞這個家族黑歷史。長大後,從祖母的遺物中才得知這個事件,因此 DePaul 開始對揭露秘密,以及真假之間的界線感興趣。作品長年都以重曝、古典顯影、以及複合媒材來拼湊她家族的故事。
對 DePaul 來說,一直把傷痛深埋在心裡,只會讓痛苦的感覺在心裡腐爛。而家人們的照片經由切割以及重建,她也覺得自己正在填補過去所缺少的一塊。攝影對她來說,就像是一面鏡子,讓她好好去檢視自己的變化、成長。也讓她從父親死去、家族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Photo credit: K.K. DePaul
http://www.kkdepaul.com/
小編 x 楚涵
註:影響小編很深的藝術家。
----------------------------------
Youtube https://goo.gl/eadEpL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1imageart01/
MEDIUM https://medium.com/@1imageart01
一影像頻道 邀請您支持與分享
#複合媒材與攝影
#古典顯影
#重複曝光
#私攝影
複合媒材與攝影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存在的本質|錄像藝術家 牛俊強
牛俊強,從建築踏入藝術,成為視覺藝術家。在嘗試各種媒材後還是情歸於錄像。從探索自己出發,擴延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探索存在於生活中不可見的交會;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牽連;乃至更大的「無形」,從個人擴及群體生命意識,擅長以各種不同形式創作,做出細膩而宏觀的提問。
其作品由叩問自身延展至以「視覺作為一種存在的形式」確立主軸,於「2018年牛俊強個展」時臻至大成。作品類型以錄像為主,並包括實驗影像、攝影與複合媒材裝置等,在闡述「存在的本質」這條藝術之路上,不斷嘗試更開闊的創作與突破。
小檔案:
牛俊強,畢業於實踐大學室內空間設計學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目前工作創作於台北,任職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曾於國內外美術館與影展發表作品。影像作品《即使她們從未相見》獲頒第 35 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曾參與鹿特丹國際影展金虎獎短片競賽、FAFF錄像藝術節、英國Osmosis 錄像藝術節、美國Pixilerations新媒體藝術展、紐約 cutlog 藝術節、西班牙Aguilar影展、法國Tours亞洲影展、法國ARTchSO錄像藝術、 日本東京Interdisciplinary 藝術節、韓國光州ACC Asian Arts Space Network Show、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台北金馬影展、台北美術獎、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台北電影節等國內外藝術節和影展展出。
作品亦在柏林、伊斯坦堡、特拉維夫、俄羅斯、墨西哥、首爾、北京、深圳等國際重要城市發表。曾獲頒第53屆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最佳實驗電影,第42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第35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及第十七屆台新藝術獎入圍,《神的影子》獲提名「2021倫敦IFF獨立電影節」最佳外語紀錄片,和最佳外語紀錄片導演。
複合媒材與攝影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身為台灣最富盛名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吳天章每隔十年就會轉換創作媒介,吳天章深恐自己陷入匠氣,所以每當一種藝術媒介能夠做到最好時,就會想要重新冒險,轉換到另一種陌生的介面,持續探索更多未知、充滿想像空間的領域。
從80年代涉及政治、歷史批判的油畫,以《四個時代》在藝壇佔有一席之地;90年代創造台客美學平面攝影風格,代表作是《再會吧春秋閣》;2000年進入電腦合成技術為主的數位影像時期,陸續發表名作《千鈞一髮》、《永協同心》、《瞎子摸巷》、《夙夜匪懈》等;2010年吳天章轉換到動態數位影像領域,以一鏡到底、抽格、快速攝影等手法,結合魔術、特技、機關設計,完成錄像藝術作品《心所愛的人》、《難忘的愛人》、《再見春秋閣》。
吳天章以為,自己的終極關懷是離別,是人的生老病死。20幾歲時,年僅21歲的親妹妹車禍喪生,讓吳天章對死逝有著獨特的感懷,轉而透過作品緬懷嘔歌青春、記憶與生命。
同時,台灣的母體文化也成為他的創作主題,尤其是喜喪不分的喪葬文化。他將殘缺與完美、死亡與歡樂、腐朽與燦爛,藉由電腦合成技術,重整編修,完成最俗豔絢麗的遺照。他關注死亡與生存之間的臨界點,人是不知生,也未明死,所以其創作是中間美學,也是太平間美學。亦即,他透過作品製造最完美的瞬間,封存時光之縫、生死之界。
從小生長在基隆的吳天章,童年是透過美軍、水手去認識世界。而基隆是離別的故鄉,港口總是有無數再會的故事。而水手服對他來說,具備心理學的層次,既有天真可愛,也有情色猥褻。他乃借題發揮,完成個人與集體潛意識的拼合。
鮮少依賴偶發性,吳天章創作成品時,往往經過嚴密的計畫,即便發想的過程是感性的,但在執行時,因為想要達到最高的準確度,所以十分理性。他會畫出草圖,展開複製的前製流程,以及縝密的後製作業。
在數位攝影,吳天章會將7、80張底片精密地後製為一張完美無缺的平面照片。而錄像藝術的部分,則是講求演員、工作人員、道具機關的絕對配合,反覆的演練,耗時半年的前製工夫,方可完成一鏡到底的數位動態影像作品。
小檔案
吳天章,1956 年生於臺灣彰化,現居、創作於臺灣台北。1980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80年代時,吳天章以油畫創作政治、歷史主題,被譽為台灣藝壇「解嚴」的第一人。90年代,以攝影複合媒材為媒介,開啟「台客美學」。2000年轉以電腦修圖及合成技術,透過肢體設計和準確度的要求,以「安排式攝影」進行創作,創造出驚聳有力的影像作品。2010更轉型至「錄像藝術」,以「一鏡到底」的電腦剪輯,呈現詭異的錄像風格。
吳天章的油畫作品,大多以歷史文本為創作依據,進而反思歷史發展。之後的攝影作品,巧妙地結合台灣歷史、黑色喜劇及豔俗現成物,自創台灣特有的嬉謔悲情風格,因而有著「台客藝術家」的封號。
重要個展、聯展計有:2017《第八屆MADATAC Fulgor líquido(液視/異視)吳天章個展》,2016《陌路歸真1980-2011》、《別說再見2001-2015》,2015代表台灣參加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展出《別說再見-吳天章個展》,2014《喚.魅─吳天章個展》,2013《偽青春顯相館-吳天章個展》,2011《One Piece Room: 吳天章個展-孌》,2008《懾—像》,2007《後解嚴與後八九—兩岸當代美術對照展》,2000《近距觀照—台灣當代藝術巡迴展》,1998《內‧外—華人當代新藝術巡迴展》,1997《台灣現代藝術序幕系列 (2)》,1990《四個時代》,1987《傷害症候群》等,展場遍及全球各大城市,如台灣台北與台中、中國北京、美國紐約與舊金山、加拿大溫哥華、義大利威尼斯、澳洲昆士蘭、西班牙馬德里、日本福岡等地。
相關新聞
http://bit.ly/2UjgwMl
複合媒材與攝影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從2008年定居倫敦至2018年,鄭亭亭今年返回台灣常駐。因為大學時代對攝影、藝術萌生強烈興趣,決心赴英求學,而後從純攝影漸漸轉向結合聲音、行為、裝置、錄像等等的複合媒材藝術。
自言喜歡研究,對人有著無比興趣的鄭亭亭,近作《On the desert island》是受她衷心喜愛的英國文化研究學之父Stuart Hall啟發,藉由旁白、物件、書頁、照片、影片等,帶領觀眾在圖書館裡實地行走、探索,完成荒島如家的神祕體驗。
《2 March 1981》則是源自著名種族歧視縱火攻擊事件後的大遊行,鄭亭亭做足功課,將當日的路線,經由手機拍攝,予以重現,並安插當時參與過遊行者的訪談及BBC紀錄片,讓人體驗彷若回到過去,親身參與一場永遠無法參與的盛事。
相關新聞
https://tw.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realtime/20180706/1384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