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字」 (原載於《文訊》400期 )
2019/01.03的晚上九點,參加了鄭淑麗+馬修・富勒(Matthew Fuller)《Sleep 79》 唸書睡宿計畫。活動探討「睡眠」與「文本」的關係。紙本工具書還需要嗎?兩個小時我居然就坐著唸完了(我跟主辦方說對啦我們舞台劇平常有在練是啊是啊對啦對啦習慣被壓迫哈哈哈哈)。隨機翻開、隨意唸出《畫說漢字:1000個漢字的故事》的時候,下意識聽見了李艷秋「每日一字」的梆笛,有時也覺得好像在模仿盛竹如的斷句速度,也想起之前替易鵬先生錄王文興《背海的人》的那段時日.....其實每個形聲會意字都很有意思,只是那本書如同伊索寓言故事後的「正解」般有時令人哭笑不得,整個展場很有意思,我測了腦波發現假笑會被測出來因為無意識狀態突出.....不知道昨天晚上聽完的聽眾是否有回到國小的午睡經驗?過程中我以一種平淡緩慢並刻意拉長1.2倍句組間隔的方式朗讀,為的是想競賽前面的紀錄:催眠到底!工作人員的數據顯示,在半小時內睡眠人數具增,過程中也有鼾聲,結束後,據說大家反應好睡嗯嗯很好睡,不錯不錯我非常有成就感收工!
回家後E給我看他一歲半的姪子的影像,說阿布布最近迷上了巧虎,他顛倒拿著故事書翻呀翻,口中喃喃自語自圓其白日夢,影片最後,以擁抱她母親手掌玩偶(巧虎本尊)作結。E說ㄟ剛剛大家都沒有起床氣嗎?在空總文化實驗室睡到晚上11點,再穿越諾大空地(剛剛被介紹說這一月一日元旦有「娘娘腔操槍典禮儀式」的空地)整回台北車水流燈之中,像極了凌晨三點的光景。鄭淑麗的《Sleep 79》計畫適用的文本並不強調溝通,我先前提出朗讀《人類大歷史》居然還被駁回,說是太有趣了怕聽眾睡不著。但是傳統文本被唸出來之後,縱使放大每個字充滿荒謬,但E也說她相信聽眾聽完兩小時現在一定滿腦子都是一個個國字(然後我們唱起了《忐忑》)。什麼事情被擴張了呢? 重新定義了說故事本身的需求嗎?
「字」和「說故事」,一向是表演練習中非常重要的兩個概念課。每個字到詞到句子的音調變化方式有其規則,面對有距離的觀眾時特別要注重句子尾音要能完整表達、詞組重點要在音量強弱上具體技術表現。從一個字,到兩字一組的詞、到有主詞動詞形容詞到受詞的句子,是一個需要仔細放大斟酌的過程,像是錄音被放慢10倍,《窈窕淑女》Higgins教授的斤斤計較,確實是演員該有的追求。《如夢之夢》一開始的繞場,20多位演員,拆著劇本說明莊如夢的故事
,目標是「要像是一個人說出來的故事」,所以快接還是慢接上一個人的話、而後加快還是加重哪個詞、音調與他相近同一個key之後,轉不轉調?哪一秒暫停一下好?看一下觀眾能否表示心意的連結?有時候潔癖或強迫症犯了,我就飄向某個演員耳邊,倚老賣老反正我是表演老師那樣給筆記說了三分鐘的為什麼「所以第一個字要有爆發力一點」。我多年前一個工作是在錄音室,彷彿國民黨老兵般念著《背海的人》中的“的的的”這類種種自創句,多年後看到「島嶼寫作」裡王老先生的書桌、稿紙、手和筆跡塗抹書寫的畫面,以及「每天大概就寫一行……啦」,更堅信:文本表演,就看字與字之間,我能不能還在中間,找到空間。如果我懂節拍,我就應該知道除了半拍之外,還能做四分之一拍、八分之一拍的變化掌握,如果我知道除了半音之外,無琴格的樂器能做出微分音、滑音、顫音和裝飾音等。只要在表演時,對文本的文字單位,要求以更小的單位洞見該做變化處,也許效果會不錯。安排好了,就像練琴一樣反覆到熟練。
我是這樣子了。我有著比一般人敏感的組織聲音能力,在我看到文本的第一時間內,是可以看到文字結構也能預聽到自己的聲音。但是今晚解放我的,是我們無論多老都會有「聽故事」的需要,聽一個床邊故事的需要,反覆聽一個床邊故事的需要,我們就先再也不談表演吧!不談如何傳遞「動態的內在視像」給觀眾的技術,談談你的身邊有沒有一個人,對你提出著/ 提出過這樣的要求:「給我講個故事好嗎,我想在故事裡睡去」。《Sleep 79》計畫有它的計畫。特地來聽的人也有他的計畫。我卻只知道:睡前閱讀依然會被傳承下去,不管內容是什麼,巧虎故事書倒過來念也是很對的。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10的網紅顏慶賢Ching-Shyan Y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演歌,是日本獨有的歌曲種類。是基於日本人獨特的滄桑感所演唱的一種歌曲。基於歌手獨特的唱法或歌曲所表達的意思,又有在日語中同音的艷歌、怨歌等稱呼 -怨歌的台語發音也頗像演歌吧! 演歌所使用的音階多為日本古代民謠採用的五聲調式,1960年代美空雲雀確定了在演歌界巨匠的地位之後,利用裝飾音-小節,表...
裝飾 音 顫音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常書摘]
陳培豐,《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衛城出版,2020.12。
.
2021年翻開的第一本書,是《歌唱臺灣》。在序章中便讀到與以往認知不同的、對台語歌的日本演歌傾向的解釋:
.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聆聽戰前包括臺灣戲劇、俗謠、流行歌曲在內的一些唱片,將會發現雖然是在日本統治下,#但當時臺灣大部分的歌手都是以接近歌仔調的唱腔,#做為主要的歌唱詮釋技巧。具體地說,這些歌手大都是以本嗓的方式演唱,因此字句清晰、頓挫分明;且由於不刻意以轉音做為裝飾之故,每個不同的音通常都直接到位,而呈現顆粒狀。在1930、40年代,歌仔調唱腔是臺語歌曲的主流,甚至是唱片銷售之保證,這個唱腔被使用的機率遠高於轉音/顫音。
.
如此情形顯示,戰前日本式的歌唱文化其實並未滲透到臺灣社會,而轉音/顫音也不是臺灣歌手所擅長或慣用的歌唱技巧。因此,#臺語演歌做為一種臺灣歌唱文化的「傳統」,#其源自日治時期之說法並不成立。而既然臺語歌曲的日本化或演歌化,並非日治時期臺灣人被殖民者同化的結果,#那麼真實情況極可能是戰後臺灣人主動向日本傾靠的一種文化受容現象,乃在大量翻唱日本歌曲的過程中,受到原曲或原唱者之約制,或自己刻意抄襲或模仿的結果所致。」
.
「⋯⋯日治時期臺語歌曲不曾沾染濃厚的日本唱腔,但卻在戰後快速質變,將轉音/顫音變成臺語歌曲的「傳統」即是一個例子。而既然象徵著「自己」並具有文化或身分認同意義的歌聲/唱腔,並非自古以來就定型而一成不變,那麼透過解析戰前、戰後臺灣人如何去調適、改變、評價「自己」的歌聲/唱腔,並將之傳統化、正典化,我們應能為近半世紀來這座島嶼上的居民,書寫一部可貴的社會文化史,替他們來講述其生活經驗、社會境遇和集體記憶。」
.
新年伊始,從看書聽歌,看台語歌曲的「日本化」——「#台語歌曲演歌化」和「#日本演歌台灣化」——如何和為何發生,重新認識台語歌的身世開始。
.
另外,下週五1/8晚上八點到九點半,在誠品信義3F音樂館有新書發表會,由馬世芳主持,陳培豐主講!
.
.
.
碎碎念:拿到實體書時,橘紅底色、留聲機和藍色書名十分搶眼,可是除此以外,書腰、封底和前後摺的文字訊息閱讀起來都有些吃力⋯⋯雖然內容紮實,在封面裝幀設計上略略扣分。
裝飾 音 顫音 在 神笛公主 吳佳蓁 Novia W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第二段它來啦!💃
登登登登~
在吹歌曲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加一些裝飾音🌹
添加得當錦上添花、畫龍點睛🐲
添加不當容易文不對題、偏離風格
所以樂曲的詮釋真的很重要
除了平日的練習和學校以外
經驗也是不可或缺的啦👍
這裏小科普一下
當我們遇到蒙古長調或者民歌時
可以採用小三度波音或顫音來點綴
就好似馬頭琴那綿延扣人心弦的音色一般喔!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蒙古長調
#我愛吹笛
#竹笛教學
#竹笛演奏
#中國笛
裝飾 音 顫音 在 顏慶賢Ching-Shyan Ye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演歌,是日本獨有的歌曲種類。是基於日本人獨特的滄桑感所演唱的一種歌曲。基於歌手獨特的唱法或歌曲所表達的意思,又有在日語中同音的艷歌、怨歌等稱呼 -怨歌的台語發音也頗像演歌吧!
演歌所使用的音階多為日本古代民謠採用的五聲調式,1960年代美空雲雀確定了在演歌界巨匠的地位之後,利用裝飾音-小節,表現古賀旋律,以突顯演歌歌手個性的唱腔,才正式獲得日本演歌的主流地位。同時,還可以技巧性的加入「顫音」。這兩種表現的方法在後期的演歌中是不可或缺的。 參考維基百科
空港 - 鄧麗君 HD CHJ 特別版
鄧麗君的第二張日語單曲《空港》(1974年7月1日發行),不到一個月即進入日本流行榜前15名,總銷量突破70萬張,並憑藉此曲榮獲日本唱片大獎新人獎,這是鄧麗君在日本獲得的第一個獎項。
日文的空港是「機場」,波止場是碼頭,汽車是火車;空港這首歌是鄧麗君1971年到日本發展,從1千多人中勝出一曲成名,但之後又不得志轉往美國與東南亞發展,直到1984年以「償還」重返日本,1986年的「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 (我只在乎你)」更是紅到發紫,只可惜幾年後就氣喘過世了。
裝飾 音 顫音 在 戴佩妮 Penny Tai Officia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戴佩妮 #你要的愛心動版 #雙吉他重新編曲
《你要的愛(心動版)》吉他譜 ?http://bit.ly/2GrQrW2
在多年的流行音樂相關工作歷練之後,我認為一首值得稱為『經典』的好作品,應該要從詞曲、編曲、製作到演唱,甚至時代背景,每一個環節都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讓閱聽人能有歷久彌新的感受,才算得上符合資格。
戴佩妮的『你要的愛』,絕對是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從 2001 年專輯發行時搭配偶像劇『流星花園』至今的十多年,這首乍聽似乎沒有前奏、但招牌的『顫音』(Tremolo) 電吉他和絃一刷下去,立刻能讓人穿越時空,回到記憶起點的神奇魔力,在繁如星海的華語樂壇眾多經典好歌之中,實在是非常別樹一格的獨特範例。
在 2018 年末,因緣際會之下,戴佩妮製作發行了『你要的愛 – 深夜版』,改用鋼琴為主軸樂器,以相較於青澀歲月時更為圓潤、溫柔的聲線,重新詮釋了這一首原本略有猶疑躁動的詞曲情緒,帶來一種領略人世的成熟風貌。2019 年春,又再次製作發行另一個『你要的愛 – 心動版』,以戴佩妮個人最喜愛的木吉他為主要配器,呈現出另外一種年輕清朗的怡然景致。
這個版本的木吉他編曲,是華語流行音樂中極為少見的『雙吉他』編排,邀請到的兩位吉他編曲,除了各人的彈奏功夫都極其出眾之外,最值得注意的是,兩人的音樂專擅領域各有不同卻又能相輔相成:其中一位『翁光煒』擅長藍調與融合爵士,另外一位『蔡巽洋』則是扎實的指彈技巧名家,在這首充滿律動感的版本裡,兩人以絕佳的默契,舉重若輕地完成了整個非常豐富而有彈奏挑戰性的音樂內容。
『雙吉他』編曲的特色是:兩把吉他都應該具備可以同時處理旋律、和絃、節奏的能力與條件,而思考、編寫與分配這兩把吉他各自去處理什麼聲部,才能讓任一把吉他都有它的獨立性,又要做到聲部豐富飽滿、旋律起伏有致,卻又不致於干擾了另外一把吉他的線條與發展,這正是難度所在。細數中外流行音樂作品的雙吉他編制,大多是以其中一把為主要結構,另外一把則偏向『插音』、『裝飾奏』或和絃合聲的『非平衡』式發展,真要能做到像是美國民謠大家 Jim Croce 在『Time in a bottle』這一名曲中的『平衡』式編曲,這一首『你要的愛 – 心動版』,恐怕是極少數足以分庭抗禮的傑作了!
值此流行音樂產業沈滯不前之際,我們還能聽聞臺灣年輕而傑出的樂手們,持續在製作領域中熱情地貢獻所長,為優秀的詞曲原創帶來推陳出新的音樂面貌,實在令人深感欣慰,也更應該支持與珍惜。而這次的全新製作,除了音樂版本之外,製作團隊更同時釋出由兩位編曲親自示範解說的音樂內容彈奏解析影片,這在過往的市場經驗裡,也是絕無僅有的誠意展現。如果你是一位愛樂者,這首『你要的愛 – 心動版』絕對能帶來耳目一新的聆聽感受;而如果你也是一位吉他愛好者、彈奏者,這次的音樂內容,更是不可多得、不可錯過的經典之作!
期待以此為起點,華語流行音樂繼續能展現更多元而有創意的製作,讓『經典』這個名詞,能在每一個世代都找到它的精彩定義。
–黃中岳 20190228 于台北
裝飾 音 顫音 在 戴佩妮 Penny Tai Officia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戴佩妮 #你要的愛心動版 #雙吉他重新編曲
《你要的愛(心動版)》吉他譜 ?http://bit.ly/2KQPxHR
在多年的流行音樂相關工作歷練之後,我認為一首值得稱為『經典』的好作品,應該要從詞曲、編曲、製作到演唱,甚至時代背景,每一個環節都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讓閱聽人能有歷久彌新的感受,才算得上符合資格。
戴佩妮的『你要的愛』,絕對是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從 2001 年專輯發行時搭配偶像劇『流星花園』至今的十多年,這首乍聽似乎沒有前奏、但招牌的『顫音』(Tremolo) 電吉他和絃一刷下去,立刻能讓人穿越時空,回到記憶起點的神奇魔力,在繁如星海的華語樂壇眾多經典好歌之中,實在是非常別樹一格的獨特範例。
在 2018 年末,因緣際會之下,戴佩妮製作發行了『你要的愛 – 深夜版』,改用鋼琴為主軸樂器,以相較於青澀歲月時更為圓潤、溫柔的聲線,重新詮釋了這一首原本略有猶疑躁動的詞曲情緒,帶來一種領略人世的成熟風貌。2019 年春,又再次製作發行另一個『你要的愛 – 心動版』,以戴佩妮個人最喜愛的木吉他為主要配器,呈現出另外一種年輕清朗的怡然景致。
這個版本的木吉他編曲,是華語流行音樂中極為少見的『雙吉他』編排,邀請到的兩位吉他編曲,除了各人的彈奏功夫都極其出眾之外,最值得注意的是,兩人的音樂專擅領域各有不同卻又能相輔相成:其中一位『翁光煒』擅長藍調與融合爵士,另外一位『蔡巽洋』則是扎實的指彈技巧名家,在這首充滿律動感的版本裡,兩人以絕佳的默契,舉重若輕地完成了整個非常豐富而有彈奏挑戰性的音樂內容。
『雙吉他』編曲的特色是:兩把吉他都應該具備可以同時處理旋律、和絃、節奏的能力與條件,而思考、編寫與分配這兩把吉他各自去處理什麼聲部,才能讓任一把吉他都有它的獨立性,又要做到聲部豐富飽滿、旋律起伏有致,卻又不致於干擾了另外一把吉他的線條與發展,這正是難度所在。細數中外流行音樂作品的雙吉他編制,大多是以其中一把為主要結構,另外一把則偏向『插音』、『裝飾奏』或和絃合聲的『非平衡』式發展,真要能做到像是美國民謠大家 Jim Croce 在『Time in a bottle』這一名曲中的『平衡』式編曲,這一首『你要的愛 – 心動版』,恐怕是極少數足以分庭抗禮的傑作了!
值此流行音樂產業沈滯不前之際,我們還能聽聞臺灣年輕而傑出的樂手們,持續在製作領域中熱情地貢獻所長,為優秀的詞曲原創帶來推陳出新的音樂面貌,實在令人深感欣慰,也更應該支持與珍惜。而這次的全新製作,除了音樂版本之外,製作團隊更同時釋出由兩位編曲親自示範解說的音樂內容彈奏解析影片,這在過往的市場經驗裡,也是絕無僅有的誠意展現。如果你是一位愛樂者,這首『你要的愛 – 心動版』絕對能帶來耳目一新的聆聽感受;而如果你也是一位吉他愛好者、彈奏者,這次的音樂內容,更是不可多得、不可錯過的經典之作!
期待以此為起點,華語流行音樂繼續能展現更多元而有創意的製作,讓『經典』這個名詞,能在每一個世代都找到它的精彩定義。
–黃中岳 20190228 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