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詞彙,讓我改變了看待孩子的角度】
蕃茄最近迷上用串珠做手鍊。恩,這樣說不太正確,他一直都很喜歡,但是之前只有在學校有機會做。我們看他這麼入迷,剛好又放暑假了,就從萬能管家亞馬遜那邊買了一盒有各種顏色和英文字母的串珠,讓他盡興玩個夠。
果然,這孩子一拆開快遞的紙箱,立刻跳上椅子開始工作。一邊小心翼翼挑出紅橙黃綠藍靛紫,還開始數起同學的名字:
「我要做一條給伊莎,一條給麥斯,還有里歐、艾琳、阿萊⋯⋯」
我看著他做也覺得有趣,就也一起坐下來玩,順便在需要的時候幫他裁剪鬆緊帶的長度,或者找一些比較特殊的圖案。過了一陣子,一條,兩條,三條⋯⋯第一批六種不同的設計出爐了。蕃茄的個性很急,立刻就想要看到同學開心戴在手上的樣子。
「我太想要去上學了!我要把手鍊送給大家!」
蕃茄抱著頭站在椅子上,發出絕望的吼叫。我已經很習慣他這種大起大落的情緒,淡淡回一句「下週一去暑期班就可以遇到幾個同學啦」。這個回應明顯不合蕃茄的胃口,他尖著嗓子大叫一聲「唉唷」,丟下一桌狼藉跑掉了。
真是受不了,老是這麼容易受到打擊。我懶得理蕃茄跑去哪了,他不在我正好可以做點事,就把筆電打開收起郵件。一會兒之後,廚房那裡窸窸窣窣的,一大一小好像在討論什麼。
「你知道?你真的知道新的密碼?是3452捏,不是2290捏?」
「我知道啊。」
「你怎麼會知道?」
「上次你們出去,請艾琳來我們家照顧我的時候,媽媽有寫在我手上啊!」
接下來的聲音又變小了。原來是在討論一樓大門的密碼鎖,這個月剛更新,蕃茄想炫耀他已經知道了吧。看起來心情已經調適好了,還不錯滿快速的。
「那不要讓媽媽發現喔!」
恩?不要讓我發現什麼?我把耳朵豎起來,但是蕃茄的音量又變小了。
一陣模糊的碎念之後,聽到蕃茄跟爸爸說:
「那你去跟媽媽說你要出門。」
「喔好。」
喔喔喔,所以蕃茄想要自己出門但是不想讓我發現嗎?居然還會安排爸爸配合說謊,考慮得很周全很有進步耶!但是他能去哪?去倒垃圾嗎?我自己的腦內劇場還在上演,傑克走過來,憋著笑。
「那個,我出門一下喔。」
「要倒垃圾嗎?」
「對。」
「好喔。」
傑克轉身離開,不久之後,聽到遠方的蕃茄叮嚀傑克:「不要讓媽媽發現你在家喔。」接著就聽見玄關的門被打開,然後關起來。
太精彩了吧!!
我跳下跑到廚房的窗口,那裡往下剛好可以看見大門。我拿著相機預備,一邊問傑克:「所以他是要去哪啊?」
「他說他想要自己送手鍊去給麥斯跟夏洛。」
喔喔喔,麥斯家就在對門,確實是可以挑戰的距離。沒多久我看到蕃茄推開一樓的大門,快速「喀喳」兩下,然後我跟傑克四隻眼睛緊盯著小鬼過馬路,透過窗前樹葉中間的隙縫隱約辨認出蕃茄往前跑的身影,估計應該到了。
結果蕃茄立刻轉身跑回來了。
「誒?他們不在家嗎?」
「我不知道耶?」
我趕緊回到餐桌繼續用電腦,傑克趕緊好好地躲在廚房。
***
在我剛開始看教養書的時候,有好幾本書都提到過,應該要避免用負面的詞彙來形容孩子的特質,例如說「膽小」和「頑固」,應該要替換成「謹慎」和「堅持主見」會比較好。
我的直覺告訴我,這個觀念很不錯,畢竟誰喜歡被貼一堆負面的標籤啊?而且小孩也不是笨蛋,他就算還不完全理解這個詞彙的意思,也知道這不是在稱讚。小時候大人很喜歡說我「奧賭賭」,我到現在都還記得,一聽到這三個字的時候,心裡那股瞬間想要張開嘴巴咬人的怒氣。
但是贊同歸贊同,實行起來卻比想像中要困難許多。
放學去公園玩,大家都跟蕃茄說再見,就他死不肯講,這就是「沒禮貌」啊。跟蕃茄說了一百次不要玩我的眼鏡,還是要玩,這就是「很故意」啊。其他人想吃點心都可以自己跟大人要,蕃茄就是不行,怎麼勸都不要自己講,寧可吃不到,這就很「膽小」啊。
這些情況是還能換成什麼更中性的詞彙?而且換成中性的詞彙又能怎樣?又不是說跟蕃茄說「你很謹慎」的話他就會願意打招呼。他就是很沒禮貌,這不就是事實嗎?如果我教育孩子,他連「事實」都無法承受,還要我幫他美化,用比較好聽的話來跟他說,這樣他怎麼會知道他做錯了,怎麼會有動力要改變?
我在這個不知該如何是好的位置卡了很久。當年是孩子的我很討厭被這樣批評,但是現在身為家長的我卻覺得批評似乎有他的道理。
我再更仔細地回想,想起青少年時期,我的母親經常說我很「鐵齒」又「愛唱反調」。他認為我總是不聽警告,不聽別人的經驗,就是要做一些蠢事,而且也不肯承認我有錯。我非常生氣,經常因此跟母親大吵。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心情很像是「你根本什麼都不懂,就是想批評我想反對我而已」。
只要我做的選擇跟母親的不同,他就說我鐵齒,好像他的標準就是正確答案。但是為什麼呢?他覺得當班長可以跟老師打好關係,但是我又不喜歡當班長我喜歡當學藝股長,為什麼我這樣就叫做「鐵齒」,就叫做「愛唱反調」?
後來我發現,我被觸怒的原因是,當「鐵齒」、「愛唱反調」這些詞彙丟出來的時候,就已經宣判「你的想法是錯的」,根本沒有討論的空間。可是我其實很清楚,我的想法並沒有「錯」,我會被罵,是因為我的想法大人不喜歡。他們不喜歡的東西就是錯的。
大人不喜歡的東西就是錯的嗎?孩子如果需要被糾正,是因為他們做的事情是錯的嗎?
我仔細思考之後,發覺我會陷入教養的僵局,是因為我把「#事實」和「#評價」兩件事情混在一起了。
所謂的「#事實」,是真正發生的事,例如蕃茄要回家的時候拒絕跟朋友說再見。
所謂的「#評價」,是我對蕃茄的行為打的分數,例如我用「禮貌」來衡量蕃茄不肯說再見的行爲,我認為他不及格,所以他很「沒有禮貌」。
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理解,用「評價」來跟孩子溝通的問題在於,評價的標準是大人定的,可是這個標準很可能跟孩子思考的角度完全沒有關係。就像母親是用「唱反調」的標準在認定我不想當班長這件事,我跟他的意見相反,所以當然就是唱反調,喜歡學藝股長什麼的都是藉口。但是其實我根本沒有想要跟母親作對的意思,我就只是比較喜歡做教室佈置而已。
所以,當我說蕃茄「沒禮貌」的時候,他才會大聲尖叫吧,因為他太生氣,覺得自己完全被誤解了。
後來,我強迫自己用比較中性的詞彙來描述蕃茄的行為,我告訴自己蕃茄對於打招呼「比較謹慎」,也開始用這個詞彙來跟其他家長說明蕃茄為什麼不肯說再見。語言真的有非常神奇的力量。當我開始使用「謹慎」這個詞彙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看待蕃茄的角度和心態都改變了。我不會那麼容易因為他不肯表示就覺得丟臉,覺得自己沒把小孩教好,反而多出了好奇心,想要理解蕃茄行為背後的原因。
這時,我開始有能力使用「事實」來溝通。我問蕃茄,早上路過鄰居家的時候,他很自在地說了「再見」,但是現在在公園他卻不肯說,為什麼呢?
「因為我還不想回家啊!!!!」
我恍然大悟。原來對蕃茄而言,他很難面對不想回家但是卻得離開的失望,在這種情緒下,他根本就沒有那個心情說什麼鬼再見。我們目前還沒有找出讓他可以愉快接受離別的方法,但是這樣「描述事實」的溝通方式,讓我更能精準理解蕃茄遇到的困境,是我罵他一千次「沒禮貌」都罵不出來的。
說了這麼多,所謂的「#用中性詞彙描述孩子」,跟今天的故事有什麼關係呢?
有的。
蕃茄的個性,很容易被人形容成「假會ké-gâu 」。他什麼都要自己試,什麼都要自己來,甚至有時候我跟他保證「我的方法真的滿不錯的」,他都會大聲尖叫,用「我!就!是!要!用!我!的!方!法!」來抗拒所有的干涉、建議、提醒,甚至連「示範」他都會極力反彈。
我很感激教養書上給的觀念,讓我能夠把蕃茄的個性,描述成「獨立有主見」。這樣的描述,成功地讓我收起想要證明「大人比較會」的衝動,讓我可以退一步,甚至是好幾步,去觀察蕃茄,滿足他想要自己嘗試的慾望。避開那些負面的標籤,我才看得見他個性上的優點,放手讓他帶著自己向前衝。
今天的例子,只是想告訴自己,也告訴其他還在摸索的人:「雖然過程真的很辛苦,但是很值得。」
***
玄關的門「碰」地被撞開,蕃茄一路衝進客廳,看到我頓了一下,有點扭捏地走過來。
「媽媽,我剛剛自己出門了。」
「真的啊?你去哪裡啊?」
「我去麥斯家,想要拿手鍊給他。」
「喔喔喔,那給了嗎?」
「沒有⋯⋯。」
「他們不在家嗎?」
「不是⋯⋯恩,我不敢按電鈴。」
原來如此!
我提議一起練習按電鈴還有打招呼的技巧,蕃茄拒絕。又想了幾個方法,最後決定由我先傳簡訊給麥斯的媽媽約定時間,請他們在家門口等蕃茄。
下午四點,蕃茄再一次衝出家門,爸爸媽媽再一次躲在窗戶後面偷看。小人推開一樓大門以後順著剛剛的路線跑出去,消失了一陣子。五分鐘過後,一個踩著輕快步伐,手舞足蹈的小人沿著原路跑回來了。
我要好好記住這美麗的一幕。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糖餃子Sweet Dumpl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嗨!大家好,我是 Cassandre, 今天的『食不相瞞』要跟大家分享一款美𠰌程度與顏值成正比的小甜點:檸檬BAR (Lemon bars)。 檸檬BAR, 也有人稱它為檸檬方塊,它的外型非常賞心悅目,橙黃的色澤讓人看了心情好,它是一款味道與顏值都很有親和力,也很受人喜歡的甜點。 檸檬是這款小糕點...
裁紙機怎麼打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禮物細緻地打開】
人生無常。
一個月前,如果有人說我會愛上種花種草,那我會哈哈大笑。
◎
我在韓國釜山出生,住到十八歲來臺灣。家就住在市區,所以近距離看過的植物,只有院子裡的葡萄藤和槴子花。因為我行動不便,照料從不是我的事。
長大一些,有機會和同學出去玩,也從沒到過山上,因為我拄拐杖上不去。倒是海邊常去,同學要幫忙背我,沙灘平地比較方便。
這些生活背景,使得我不但是個道地的城市土包子,也是植物白痴。
來臺灣後,有次搭火車離開臺北,把車窗外的稻田以為是草地。
成家後,家裡有什麼盆栽、植物,當然也從來不是我的事。
搬來現在的家,也從沒管過陽台。種花、澆花、修剪,還要搬來搬去,那麼多需要「身體力行」的事,我理所當然地認為和自己無關。
我只要在屋裡看書,聽音樂,寫文章或小說就好。
多少年都是如此。
◎
佛法說:一切事物的發生,莫不是因緣聚合。
確實如此。
今年5月16日,我坐著輪椅去了陽台,不只是看看外面風景,也把這一陣子少人照顧,而顯得凌亂的陽台花草看了一遍。
像過去,我就提醒家人來處理了。
但不知怎麼,那一天我卻頭一次動了個念頭:要不我來試試?
那天,也就真的動手了。
會發生這件事,說和疫情有關嘛,也無關。
說有關,是因為前一天剛宣佈三級管制,所以可能那天想到接下來要過一段不同的日子,心思也就不一樣了。
說無關,是因為三級管制才剛開始,日子並沒有什麼變化。何況去年也有段時間都在家裡工作,當時也沒想過這件事。
不過多了另一個因素,事情就不一樣了。
那就是年初我出版《植物情人》,認識了黃湘玲這位植物畫家。近幾個月來我們準備出版她新的創作,更不時收到她傳來各種花草照片、繪畫。
常和喜愛植物的人聯絡,我的潛意識想必受到某種影響。結果到了這一天,自己也就跨出那一步。
我相信問她一些白目問題也不會見笑,所以就放心地打電話請教她怎麼動手。
那天天氣不錯,我看看遠處的山,近處的盆盆草草,基於感性也理性的考量,就決定要當個園丁了。
感性的考量,是我想體會一下這些過去距離遙遠又陌生的植物到底是怎麼回事。
理性的考量,是我想到由我來當園丁,很多動作在輪椅上做起來不便又吃力,但也正好可以當成運動。疫情再起之前,我本來預約了要做些重量訓練,現在去不了,正可以拿來彌補。
這樣,那天我整理了生平第一盆植物。多肉的。
◎
黃湘玲一直說她長居鄉下,不喜歡到都市,不喜歡見人,也不善言辭。
但是在《植物情人》出版後,參加她兩場新書分享會,發現她在臨場回應的時候,靈光和金句不斷交閃。
有一位讀者問她:她用自己的詮釋畫出來的植物很美,但這樣會不會失真?
湘玲沒有任何猶豫地回答:畫花和插花一樣,那你要我插花的時候是要插得美一點,還是希望所有的花都插得一樣?
還有一位讀者問她,從沒畫過畫,該怎麼開始?
湘玲回答:就馬上自己動筆,但是一定要買最好的畫紙,最好的媒材。工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因為還不會畫,所以要用最好的工具。千萬別想我不會畫,先隨便找些紙筆畫畫就好。
她應該是基於同樣的想法,聽我說要整理植物之後,就給我寄了一些工具。
一把無柄的鐵鏟、兩副手套、一把不適合剪紙但適合剪枝葉的剪刀、舖在花盆底盤洞上的濾網。
這些東西都很便宜,但也真的趁手。
我尤其愛用那支無柄的鐵鏟。本來我家裡也有把木柄鏟子,但用的時間長些,木柄就會脫落。我相信是因為拿到那支趁手的鐵鏟,才真正得以張望園丁的世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真的。
◎
當園丁,我很快就體會到: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土。
我把一盆盆舊花盆的泥土倒出來,挑出垃圾,清理出可用的土,用鏟子把所有泥塊都鏟碎。然後再加上培養土和一點肥料,像炒菜一樣炒幾遍,再戴上手套像練鐵砂掌一樣伸進去翻騰幾遍。最後再用鏟子把各處叉一叉、炒一炒。
在輪椅上做這些事不方便,我就乾脆趴在地上做。坐著做累了,就側臥著做。
做著做著,我好奇自己到底怎麼會這麼喜歡做這件事,但馬上想到答案:這不就是玩泥巴嗎?哪個小孩不愛玩泥巴?
我也發現只要泥巴玩好了,土都和好了,把植物種下去就像是馬拉松最後終點邁出的那一步而已。把泥土仔細翻整好,花草自然就會亭亭玉立。
這樣我在三個星期裡共種了八盆花。
星期四和星期六,成了我渴盼的日子。
生命靈數裡,4 是務實做計劃的象徵,6 是關懷、照顧身邊的人事物,所以我選這兩天來種植物。
我的理性考量很有回報。
這樣的運動量,不論對手、手腕、肩膀都很有幫助,在地上坐、趴、臥,也可以運動到全身。過去我長期主要的運動是游泳,在水裡感受不到流汗的快樂,而最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多次享受到全身大汗淋漓的快感。
我的感性考量也有回報。
因為植物,我對世界多少有了新的體會角度。
◎
在清理陽台的過程裡,我先是被植物的生命力給震撼到。
許多長期疏於照料的植物,能仍然那麼堅毅地生存著?
泥土中找不到養分,那些根莖鬚條蔓延盤纏的目的是什麼?
牆角一根葉子,怎麼會沒有任何泥土的滋養下,也能從水泥縫中攀附而生?
我想練習珍惜植物。但又發現如果用對待動物的方式來對待植物,顯然也有問題。
動物,要照顧牠們的生命,就不能傷害牠。動物的照顧,需要保護好完整的軀體。
然而,當我準備好好保護植物,每一片葉子都不放棄時,黃湘玲卻給我上了一課。
我這才知道植物需要不停地清理它們軀體的枝枝節節。去除了舊的部份,才會有新的部份生長出來。
植物安於接受你有意無意的漠視和折磨,也樂於接受你用心的剪除和裁切。
我覺得:和植物比起來,動物太脆弱了。
再強大的動物,身上受到任何損傷都不會安靜無聲。更不要說萬物之靈的人類。
而植物,對一切都無聲。
光這一點,就猛然敲醒我:雖然同樣都有生命,植物和動物是完全不同的存在,是理解這個世界完全不同的門戶。
我記得想到這一點的時候,手上正好在整理一盆薄荷。我遵照指點,練習狠心掰下一片葉子的時候,葉子好像終於輕輕回答了我一聲:「是啊。」
◎
黃湘玲要我為《蘭花絮語》再寫一篇前言,我本來一再推辭。
我和植物,尤其蘭花都相距太遙遠了。
以前,我對蘭花的印象只有兩點:一是嬌貴,很難養;二是很名貴,贈禮常見。 都是貴。
所以雖然蘭花也名列四君子,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之吟誦,我自己卻沒有什麼感覺,敬而遠之就好。
但是在這一個月裡,因為開始接觸植物了,我也養起了兩小盆蘭花,一盆拖鞋蘭,一盆嘉德麗雅蘭。
和那些光鮮亮麗,在應酬熱鬧場合常看到的蘭花不同,我為它們大相逕庭的形貌感到很訝異。
這樣再查查資料,才知道蘭花種類之多,竟然有所有鳥類的三倍之多、哺乳動物的四倍之多。在有種子的植物物種裡,蘭花佔的比例竟然能高達百分之十。
談各種蘭花不同的美麗、誘惑,和(吸引蟲蝶的)心機之書,也不知凡幾。
但在我和蘭花還十分短暫有限的接觸裡,有一點特別吸引了我。
和它們相處了才知道,蘭花只要放在合適的位置,不要直曬到太陽,幾乎不管它也都會生長得好。連水都不必常澆。
這真是顛覆了我原先把蘭花和「嬌貴」相連的認知。
光這一點,我反而更願意和它們相處了。
這一點也引發了我新的感觸。
對於動物,尤其是對於我們的子女,我們總會想方設法給最大的養護、引導、安排。
而蘭花提醒我們,生命要有好的發展,其實很簡單,就是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很單純。
◎
所以後來我決定還是寫這篇前言了。
經過這一個月園丁的生活,我切實地體會到湘玲在上一本書裡所講的那兩句話是什麼意思:花是大自然送我們無時不在的禮物,花也是人類最視而不見的禮物。
因此,也特別體會到湘玲畫下這些蘭花之可貴。
她的一筆一筆,是在幫大家擦去視而不見,是在幫大家細緻地打開這禮物,看到大自然到底送了我們什麼。
也讓這些形貌各異,個性不同的蘭花,在我們耳邊有了細語的機會。
希望《蘭花絮語》能讓你傾耳聆聽。
裁紙機怎麼打開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直播筆記】2021.06.24 #Kidsread新品團購
🔸早上九點轉下單連結:https://gbf.tw/hctrm
🔸複習一月直播瞭解之前的品項:https://reurl.cc/AkyRVp
好感動,有夥伴幫我做了筆記,沒空跟直播的看看文字版吧❤️
🔸 My first discovery 英文探索小百科系列
→青林版本,目前只有第三輯
→書本是英文版,但有附上中文音檔貼紙
→覺得可以不用一次買整套、可試水溫,很好
→特別的膠片設計,可引起孩子興趣
→衍伸教材:家長手冊的美聲QA音檔
🔸JYbooks –Sight word
→精選50個Sight word
→音檔有五種模式:全歌曲、朗誦版、跟讀版、填空歌、純音樂版
→隨書有附贈字卡,要買裁刀,須自己裁切
→SW有練習本&遊戲本可以給孩子操作
(不用自己額外找練習單)
(若要重複使用可套上透明file夾用白板筆書寫)
→字卡,一開始會讓東西被命名(圖+字)
Ex: 這是車~這是綠色的車~這是長長的綠色的車
→幾歲適合買?沒預算考量、當閱讀本的話,早一點買也沒關係。但如果要跟亮亮一樣指字,大約3.5~4歲很剛好,或是孩子一直很想問這個字是什麼?(對文字敏感期)
→跟團會一起印單字卡的「詞性貼紙」,自行加工,孩子不用背詞性,用久了就會習慣句子排列方式。
→幫助孩子進入自主閱讀階段
→早上會播朗誦版本(Read Along)洗耳朵,其他時間才播較有趣的音樂版本(Story Song)
→整本皆可點讀
→本套書設計比較特別是:有的地方是圖片表示、有些是填空、有些是底線設計
→Sight Word vs JPR?
-JPR是自然發音,SW是關鍵字
-都可以被逐字點讀(設計點讀的方式類似)
-JPR是可愛圖片,SW是真實圖片
-破喉嚨一起幫JPR製作/錄製了真實圖片字卡
(有買JPR可以印字卡)
-字卡擺10-20張即可(一兩個禮拜的字卡量)
-JPR跟SW若要一起跑進度不影響唷!
🔸Fly Guy
→圖片很大,畫風很鮮明,很吸引孩子的目光
→故事很逗趣,有點無俚頭,有點點搗蛋的基因,但不至於非常的壞,孩子看了會覺得很好笑,但內容不是營養的那種
→推薦給三歲以上的孩子看,可以給孩子當橋梁書閱讀
→可逐句點讀or逐字點讀 or 劇場版音效
→輕薄小本,方便攜帶,不占包包體積XD
🔸大V新品!Skip through the Season 點讀繪本
→What can you see? 是本書重點
→繪本的台詞很少,考驗孩子的觀察力
→一天看1~2頁就好,讓孩子去觀察內容
→延伸教材:這本書有很多單字,破喉嚨有自製字卡可使用,以及四季轉盤!
→帶四季主題時可以順便帶入孩子的生日,做一個蒙特梭利的生日主題。
🔸大V新品!指偶點讀繪本2-1
→What’s the time, Mr. Wolf?
→好的作息是對孩子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孩子的內心會一直很想工作,但如果在家裡一直放空,那他就有可能會開始比較搗蛋
→延伸教材:有破喉嚨版時鐘、Mr. Wolf的作息表、作息小卡、每日日程表
🔸大V新品!指偶點讀繪本2-2
→See you later, Alligator!
→六歲以前的孩子很需要一起做家事
→可以搭配What's the time的日程表,看可以做什麼
🔸介紹幾本繪本跟大家分享
→CLEO’S ALPHABET BOOK-有小寫大寫的字母書
建議可搭配實體字母來衍伸,譬如Plantoys的字母積木
→The Little Bear Book-可愛的畫風,
→Color me happy-介紹顏色&情緒
→I am the music man-會認識很多種樂器(是洞洞書)
→The Very Bear系列-總共有四本,喜歡這套書的寓意
→迪士尼 A+B箱-如果孩子熟悉迪士尼卡通人物就可以購入,若孩子還沒接觸迪士尼卡通,可把預算買其他教材
→Pete the Cat系列,很紅的貓,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相關學習單
🔸ㄅㄆㄇ系列介紹
→ㄅㄆㄇ唱學兒歌-讓幼兒有印象
→ㄅㄆㄇ商店街-適合剛接觸ㄅㄆㄇ的孩子
→ㄅㄆㄇ故事王國-故事都是善良的,孩子如果對注音已經有熟悉度可以練習閱讀
→拼音機器人-已經認識ㄅㄆㄇ正在學習拼音的孩子
🔸Talk & Play
→CP值很高的書,適合低幼的孩子,圖片簡單,主題明確,也可逐字點讀
🔸Baby Animals
→比較適合小一點的孩子閱讀,有很少的動物科普小知識,是溫馨可愛的小動物,及動物的聲音
🔸Kiboomers 系列
→Kiboomers 1是蒙芽包內品項之一
→歌曲很耳熟能詳,很動感,很推薦!
→也有附DVD,若有開放給孩子看3C的可以觀看!
→遊戲書,紙質是防水的,很耐用!
→有附貼紙遊戲(貼紙也可點讀),每首歌有找找遊戲
🔸四語字典 vs DK-My first word book
→四語圖片可愛,有音效,適合吸引幼兒注意
→DK是真實圖片,有模式可整頁導讀過一次
→主題都很多元
→兩書皆有問答遊戲
→四語為:中文、英文、日文、韓文
🔸找找書系列
→找找書有很多模式,喜歡第一級,低幼適合小本的,難易度較簡單
🔸中文書系列介紹
→提卡音樂繪本系列
-故事音檔很優美,樂器的音樂也比一般音樂書還長
→傳說十二生肖
-立體機關,整本可點讀,豪華的書
🔸Kidsread新出的透明貼紙,比較可以不破壞原書本畫面,但要注意,貼在深色底上可能會影響點讀功能
🔸推薦可以使用「好久不見」撥放器,打開就可以聽,長輩幫忙帶孩子也很直截使用,可以選播放模式,電力長久,很耐用!
→洗耳朵用「朗誦」的版本是最好的!
→看孩子聽到有點累了之後再改有趣的唱歌版本
📌便宜耐操有擋頭的洗耳朵神器「好久不見」破喉嚨專屬配色募集中:https://pse.is/3es4fg
🔸共讀的重點是「陪伴」,不一定要一次把整本書讀完
🔸帶孩子時,試著不要在對話過程中去「否定孩子」,可能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撕書怎麼半?
→撕書是一個階段,給孩子一張紙,跟孩子說這個可以撕,滿足他撕的慾望
→若真的不幸撕破的書,拿出膠帶,帶著孩子一起修復
🔸蒙芽包是什麼?
→蒙芽包是大V跟英語老師一起討論出的課表,破喉嚨也有學姊會記錄內容,全部都是用Kidsread的教材帶的,讓無法到現場上課的家長也可以自己在家裡帶孩子跑教材
→課程目前是for低幼的(幼稚園前),但有跟另外的老師討論for大一點孩子的或是校外教學等(跑sight word等)
→蒙牙課程目前只開放給破喉嚨家長報名唷!
🔸需要幾隻點讀筆呢?
如果有兩支筆,可以一支家長用來當背景音,一支給孩子拿著點增加使用興趣
【#kidsread教材心得與連結】
🌟大V新品首賣最優惠🌟
⚠️延伸教材是「電子檔」請自行下載使用或是到時候破喉嚨揪團一起印。
📌「有延伸教材」Skip through the seasons:https://bigv.com.tw/barefoot-2/
著重在觀察力的繪本,跟著繪本從1月Skip到12月,裡面的人事物在做什麼呢?
符合我0-3AMI培訓老師的繪本要求,與現實生活相關,圖片不過分童趣,保留真實度,除了雪台灣比較少看到外,其他的場景都很常見喔!
📌「有延伸教材」What’s the Time, Mr. Wolf?
See You Later, Alligator.
https://bigv.com.tw/barefoot/
Kidsread首度推出的手指偶書,讓書從2D平面一躍而上,成為屬於你跟孩子的迷你劇場!
What’s the Time, Mr. Wolf?談論的是時間與日程。
See You Later, Alligator.則是拖拉不願意幫忙的Alligator,最後會發生什麼事呢?
🌟Kidsread上半年新鮮貨🌟
📌「有延伸教材」JY Sight Word Readers:https://bigv.com.tw/sight-word-readers/
JYSW絕對是除了大V首賣新品之外,強力推薦的一品,如果你家月齡適合或是預算足夠,現在就能買起來。
Sight word 裡最常見的50個字精選而成,最適合剛開始閱讀起步的孩子,透過多元化的設計把不遵照發音規則的單字有系統的整理起來,學習省力!全面化的教材設計一網打盡不需要額外自製。
不過我還是提供蒙特梭利詞性表讓大家加工,貼在隨書附上的單字小卡上,將詞性的規則淺移默化到孩子心裡。
📌「有延伸教材」My First Discoveries 英文探索小百科第三輯:https://bigv.com.tw/kidsread-discovery/
人稱嘰嘰咕咕咚的英文探索小百科第三輯來啦!買過這套書的伙伴都會愛上,透過膠片書設計讓孩子清楚感受到頁面上的差異,中文劇場版音檔生動有趣,配樂考究。
切換成英文模式隨點隨讀,就算只是點圖片都會依照圖片細節唸出對應單字音檔,陪孩子一路長大。
📌Fly Guy and Buzz:https://bigv.com.tw/fly-guy-and-buzz/
有時候噁噁的(?)無俚頭的Fly Guy and Buzz來啦,這套書是橋梁書中前輩大推的書目,搞笑幽默的內容戳中孩子笑點,輕鬆逗趣的好選擇。
📌「有延伸教材」ㄅㄆㄇ故事王國:https://bigv.com.tw/kidsread-story
大家都知道我很在意孩子的英文,其實我中文也沒有放過!在限動晒跟亮亮的注音練習時常有人問我怎麼帶的。
其實我就很輕鬆的跟著Kidsread步調走(笑)先從唱學兒歌唱唱跳跳,再跟著商店街一間間的掌握注音符號,接下來就是現在的注音王國練習拼音(也能搭配拼音機器人)
📌JY Books 親子互動英文繪本:https://bigv.com.tw/jybook-2/
JY Books有超多繪本,大家挑選自已喜歡的主題就可以了,文章內我都會放影片給大家參考畫面與音檔。
這套書涵蓋了字母顏色形狀數字數量形容詞跟基礎單字,其中的Dear Zoo是我跟好亮從小就共讀的繪本,現在出了點讀版真好!
📌與狗店長樂讀詩 第四輯:https://bigv.com.tw/smohouse/
一直不能理解為什麼需要背弟子規或是其它詩詞,直到我認識亮亮學校的其中一位老師,深談之後才暸解老師的用心,就像蒙特梭利提過的,0-6歲的孩子是不加以分別的全然吸收,透過有趣的共學共玩累積孩子的中文力!
透過硬頁操作書推拉功能,讓孩子跟書玩在一起,改編過的故事貼近現實,孩子就算不懂詩詞內容也玩的很開心。
🌟Kidsread 全品項🌟
【英文 】
#喜歡律動旋律的
-加拿大唱學英文兒歌 Kiboomers:https://bigv.com.tw/kidsread-2/
#英文啟蒙入門 (0-2Y)
-四語字典 (適合幼寶):https://bigv.com.tw/kidsread-5/
-DK my first word book(真實圖解字典,適合從小到大的實用工具書):https://bigv.com.tw/myfirstwordbook-kidsread/
-KIDsREAD Phonics Cards:https://bigv.com.tw/phonicscards/
-「有延伸教材」Talk and play:https://bigv.com.tw/talkplay/
-JY Books 繪本 Stage 1,2:https://bigv.com.tw/jybook/
-「有延伸教材」Skip through the seasons:https://bigv.com.tw/barefoot-2/
-「有延伸教材」What’s the Time, Mr. Wolf?
See You Later, Alligator.
https://bigv.com.tw/barefoot/
-Pictory Eric Carle 系列:https://bigv.com.tw/pictory/
-Goomies:https://bigv.com.tw/kidsread-6/
-魔法語音桌遊:https://bigv.com.tw/kidsread-3/
-魔法語音拼圖:https://bigv.com.tw/kidsread-3/
#稍微有點英文FU的孩子
-「有延伸教材」JPR:https://bigv.com.tw/kidsread-4/
-cranky bear and his friends:https://bigv.com.tw/kidsread_book/
-「有延伸教材」JY Sight Word Readers:https://bigv.com.tw/sight-word-readers/
#進階英文
-迪士尼系列:見直播1小時16分處開始介紹:https://pse.is/QS4DT
喜歡動手做的(有點難找, 建議中班以上)
-美國Highlights系列:https://bigv.com.tw/highlights/
https://bigv.com.tw/highlights2/
-Fly Guy and Buzz:https://bigv.com.tw/fly-guy-and-buzz/
#灌溉科普的種子
-「有延伸教材」new baby animals (0-2Y):https://bigv.com.tw/kidsread_newbabyanimals/
-「有延伸教材」my first discoveries :
英文探索小百科第一輯:https://bigv.com.tw/kidsread_discovery/
英文探索小百科第二輯:https://bigv.com.tw/kidsread_discovery-2/
英文探索小百科第三輯:https://bigv.com.tw/kidsread-discovery/
【中文 】
#培養飽讀詩書
- 《與狗店長樂讀詩》:https://bigv.com.tw/smohouse/
#想學注音符號
-唱學兒歌:
-ㄅㄆㄇ商店街:https://bigv.com.tw/chinese/
-小康軒機器人:https://bigv.com.tw/chinese/
-「有延伸教材」ㄅㄆㄇ故事王國:https://bigv.com.tw/kidsread-story
#想要中文故事+音樂
-溫馨的提卡音樂家族:https://bigv.com.tw/kidsread-7/
【術科 】
#培養音樂氣質
-迪士尼經典電影專輯
-睡前音樂Jazz for Kids- Calm and Soothing Lullabies
#對中國典故有興趣
--十二生肖:https://reurl.cc/mqn2v1
#童話故事
-MINI POPS 立體童話劇場 點讀版:https://bigv.com.tw/classicstory/
裁紙機怎麼打開 在 糖餃子Sweet Dumpli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嗨!大家好,我是 Cassandre, 今天的『食不相瞞』要跟大家分享一款美𠰌程度與顏值成正比的小甜點:檸檬BAR (Lemon bars)。
檸檬BAR, 也有人稱它為檸檬方塊,它的外型非常賞心悅目,橙黃的色澤讓人看了心情好,它是一款味道與顏值都很有親和力,也很受人喜歡的甜點。
檸檬是這款小糕點的主角,口感像凝乳般,味道是很柔和的酸甜滋味,搭配烤得酥鬆爽口的酥皮底,吃起來真的很討人喜歡,讓人聯想到法式檸檬塔,但做法相較起來又簡單許多,酸酸甜甜,酥香軟滑,像極了愛情 ❤️
檸檬BAR的做法大同小異,但每個食譜各有各的小細節,在這次的食譜中,我們想要呈現的是底部的酥皮要很酥鬆,而檸檬內餡要像法式水果軟糖那樣柔軟綿滑的膏狀,一口咬下去,有一種協奏的質感。
而口味上,酥皮本身既香又美味,很能襯脫檸檬的清香和酸甜滋味,讓整體的味道有一種輕盈感,搭配一杯熱咖啡或茶無比享受,我們非常推薦喜歡檸檬的朋友一定要做做看。
📍 我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sweetdumplingofficial/
📍 我們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sweet.dumpling.studio/
這支影片還有無人聲的 #ASMR 版本:
https://youtu.be/EesyQgOkfMw
-----------------------------------
檸檬 BAR 怎麼作呢?
下面是 檸檬 BAR 的做法與食譜:
☞ 烤模尺寸:18x18x5 cm
✎ 材料 Ingredients
📍 餅皮
中筋麵粉 120g
糖粉 40g
鹽 1g
無鹽奶油 90g, 切小塊冷凍
📍 檸檬餡
中型雞蛋 2顆 (含殼重約122g)
細砂糖 160g
現榨黃檸檬汁 80g
中筋麵粉 50g
✎ 做法 Instructions
1. 烤模抹上薄油,舖上烘焙紙
2. 將中粉與糖粉過篩,用食物料理機把中粉、鹽、糖粉跟冰凍的奶油丁打成細緻的砂礫狀
3. 將砂礫麵團平舖在烤盤底部,稍微輕壓整平即可,不用壓的過實
4. 烤箱預熱170°C, 烘烤 20~22 分鐘或烤到邊緣金黃,中間稍微上色,時間請依照自家烤箱的特性來調整
5. 趁著烘烤餅皮時來做檸檬內餡,盆裡打入兩顆雞蛋跟糖,攪打均勻
6. 篩入麵粉,攪勻到看不見乾粉即可
7. 加入檸檬汁混均,靜置備用(等餅皮出爐),想要更細緻的人可以過篩一次,另外在使用前可以用廚房紙巾或保鮮膜除去內餡表面的泡沫
8. 餅皮烤好後,從烤箱取出,把內餡倒入,繼續以170°c烘烤10分鐘,10分鐘後,打開箱門在烤模上蓋上鋁箔紙,再繼續烤10分鐘 (總共烤20分鐘)
9. 出爐放涼,脫模,切除四邊,灑上糖粉,切成長方塊狀或正方型享用
-----------------------------------------------------------------------
影片章節 :
00:00 開場
00:30 食材介紹
01:16 處理烤模(上油,鋪烘焙紙和準備錫箔紙)
02:27 製作餅皮與烘烤設定
05:07 製作檸檬凝乳內餡
07:34 餅皮出爐加入檸檬內餡,內餡第一階段烘烤設定
08:49 內餡第二階段烘烤
09:27 裝飾、裁切與試吃檸檬Bars
11:32 製作美式檸檬Bars技巧分享與注意事項
-----------------------------------------------------------------------
更詳盡的作法與 Tips,可以參考我們的食譜網站喔:
更多的食譜:
https://tahini.funique.info
-----------------------------------------------------------------------
#像極了愛情
#檸檬bars
#檸檬甜點
#簡易甜點
More Info:
https://www.sweet-dumpling.com
FB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sweet.dumpling.studio/
裁紙機怎麼打開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疫情期間,人戴口罩就好平常,但係冷氣機戴口罩你又聽過未呢?一間本地品牌 Filter King,研發咗專為冷氣機而設嘅口罩「Air Con Mask」,只要一張濾紙就可以殺滅超過 99% 嘅新冠病毒,甲乙流感病毒等等,兼令到空氣更加清新,等我哋一齊嚟睇下!
Air Con Mask 使用既係納米纖維技術,呢條納米纖維比一條頭髮細
3000 倍以上,可以有效隔絕 PM2.5,灰塵及其他污染物等等。再加上
佢嘅特定技術,為 Air Con Mask 加入埋殺菌劑嘅功效,能夠殺滅 99% 嘅新冠病毒,甲乙流感病毒,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
呢張既輕又薄嘅 Air Con Mask,無論屋企抑或辦公室都用得,安
裝亦都十分方便。等我哋睇下喺屋企嘅安裝方法先!我哋只要將家用冷氣機嘅尼龍濾夾拎出嚟,將濾紙剪裁,貼上去,再放返入冷氣機就已經完成,真係好方便!
Filter King 嘅 Air Con Mask 一樣可以喺辦公室嘅中央冷氣系統用到!成個過程大約十分鐘之內就搞掂!簡單又快捷!
生產 Air Con Mask 嘅過程一啲都唔簡單,不如我哋聽下 Filter King 嘅首席營運官 Vincent 點講!
我們本身的生產過程其實都會注重一個好清潔的環境,所以我身後這一個是無塵間,是一個ISO Class8的無塵間。所以我們會在無塵間包裝好,才會出貨,確保我們的產品十分乾淨。而我們的未來方向,我們會有3D打印服務,可以做到與屋企冷氣機的濾網一模一樣。講緊嘅佢就方便好多,不用需要再做剪裁,因為已經做了一個主要設定,長闊已經定了位,之後簡單地夾下去,便可以直接放入冷氣機使用。如果要更換的話,拿出來,打開夾,將濾紙拿走,再換一張,就已經是一個新的濾網。咁就可以做到過濾空氣、殺滅 Covid 19、甚至 AB 流感的一張濾網。
如果對 Air Con Mask 有興趣嘅話,大家可以上 Filter King 嘅官網或者Facebook了解同埋購買。咁以後無論面對新冠病毒,甲乙流感病毒,金黃葡萄球菌,或者大腸桿菌等等,都唔使怕冷氣機會成為播毒途徑之一啦!
Filter King Air Con Mask 網址 : www.filterking.hk
Facebook 專頁 : facebook.com/filterkinghk168/
裁紙機怎麼打開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本的地理想像,如方位、氣候、規模、人文特色等。接著,我會做一件事—大量地運用google map細查地方資料。
.
地圖,是一種人對空間權力的掌握,當旅人們從地圖繪製者的手中,搶回擁有地圖的權力,這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旅行生活?然而,我們真正因為google map而搶回了對空間的掌握嗎?我們先從紙本地圖的使用開始。
.
▓ #紙本地圖的時代
.
不只是到了旅遊的當下才使用google地圖來找路,而是平常沒事時,就打開地圖滑呀滑,細察預計拜訪的地點,了解地理資訊。不過,在2005年以前,旅行時掌握地理環境的技術大都依賴紙本地圖,旅客與觀光客在出發前,會購買旅遊手冊、旅行文學,透過特定旅行專家與旅遊資訊編輯的視野,來觀看地方(林子廉,2009)。在那時之前,各種「旅遊天書」隨著出國人數的增加,而銷售量大增。
.
出國旅行度假,不單僅是選好地方、買張機票、然後去就可以說「#這是我的旅行」,旅行的體驗是由生活中的不同媒介內容(電視、廣告、電影、書籍、旅遊手冊,現在還有社群網站)與你的真實旅程所交織而成(Urry, 2002)。當然也包含地圖。
.
地圖是一種地理狀態的再現。我們覺得地圖模擬了真實的環境樣貌,但事實上,地圖是一種「#簡化」、「#挑選」、「#裁切」,尤其是紙本地圖,在有限的平面版面上,地圖的終極目標並不是一比一的還原,而是透過地圖繪製與資料整理,表現製圖者對大地的擁有權、解釋權。
.
在從前的旅行中,我會在行前買一份巴黎的城市地圖,在台灣時就把旅行手冊上看到的景點標示在地圖中;並在旅程中逐一刪除,有時候還會用紅筆將散步走過的路徑畫上,以展示我對巴黎的熟稔程度。基本上,整張巴黎地圖我都畫滿了。
.
▓ #google地圖的出現
.
2005年,Google Map正式上線,一開始只是電腦版,同一年裡很快地推出手機版本,並且加入Google Earth的服務,直至今日,google的地圖是Google公司流量第二大的營運項目。Google Map運用了地理資訊系統(GIS),整合地表空間幾何特性以及地理屬性等兩種資訊之資料庫, GIS 中記錄的資料藉由適當的軟體解譯後可重現地表相關地形與地貌,使用者可以免費且自由地在地圖檔上標記並添加註記。這個地圖很快地成為旅行者的最佳找路工具,可以用微觀與巨觀的視野,審視空間樣態(廖酉鎮、陳均伊,2013)。
.
相對於傳統紙本繪製,#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廣泛應用,省卻了實物儲存的難處,也使我們可以在同一空間的地圖上看到不同的主題的重叠和互動,我們更能按照我們的想法,在給定的地圖框架上任意標籤,製作對我們有意義的地圖(Lo, 2012)。
.
Google不斷推出越來越豪華的地圖服務,像是「#交通資訊」、「#街景服務」、「#旅行規劃」,最近更加入虛擬實境的概念,將導航升級成「#AR導航」,透過 GPS 獲取用戶的位置,並使用街景資料產生「視覺定位系統」(Visual Positioning System,VPS),快速辨識周遭地標建築定位用戶位置,並在手機相機中以巨大的動畫箭頭結合街景,藉以更清楚地告知方向。這些方便的工具是積累在行動通訊技術、運算技術與人群使用習慣的大量應用與快速進步上,嶄新的地圖技術深刻地改變了旅行、旅人與城市的互動關係。
.
▓ #人與機器結合下的旅行:地理媒介
.
人與機器在移動技術空間中,被結合成一種人機複合體,或是Bruno Latour行動網絡理論中的「人—物」,這讓人的體驗更加複雜。你有沒有一種經驗,就是打開Google Map後,隨著指標轉動身體,試圖協調數位與真實的空間方向。或是,跟著導航行走,耳畔響起「向左轉」,就毫不猶豫地走向左方的街道。又或是,最一般的情況下,使用者會打開軟體,了解地理定位下自己與週邊資訊(店家、車站等)的關係。
.
進入到隨身行動傳播科技時代,人與物結合下的移動與定位本身就是一種資訊,這些資訊詮釋了流動空間、網絡連結、移動過程的具體樣態。一方面,機器深刻地鑲嵌入人類的生活世界中,反過來說,人們亦透過機器產生全新、方便、延伸的特殊經驗。這種人機合一、日常鑲嵌的 #地理媒介(geomedia)(McQuire、潘霽,2019),在旅行實踐中更顯鮮明。
.
在Web2.0時代,藉由地理媒介所構連起來的網絡式公共空間,展示了人類時空感知的嶄新轉變。透過行動傳播與數位化的技術,遊歷的地點本身不只是被媒介再現,而是,這些地點本身就是媒介,在程式運算的框架下,人與人、人與城市有了全新的關係:Google Map的使用與資料的積累,很大的程度上,人們利用社會實踐、消費行為與協商互動來定義旅行的地方。
.
例如這次我們旅行到關東地區,特地前往宇都宮吃餃子。在行前我們藉由Google Map的即時資訊決定乘車的方式,查詢車站附近所有的餃子店以及他的評價、照片、菜單,用街景服務來定位自己如何到達要去的「餃天堂」。然後在這家算是有特色的餃子店鋪,我們竟然在餃子裡吃到了一根鋼刷鐵絲,店家也沒有很認真地看待。就默默地打開Google Map說明了當下的狀況,並給予較低的星級。
.
▓ #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上述的情境是一種建構主義的場境,使用者們可能自知的情況下,#自願參與地理資訊的建構,這稱做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GI,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Sieber and Haklay, 2015),Google Map的VGI使得人們更有機會參與城市意義的詮釋,在公共參與的意義上,Google Map也是一種社群媒體,它建築在遊客、居民、店家等大量用戶的傳播意向性上。在McQuire與潘霽(2019)的「地理媒介」評斷便提到中,媒介傳播技術、隨身行動和城市地理元素的深度融合,共同造就了「#成為公共」(becoming public)的體驗,打開城市生活的審美維度,同時推動了「成為公共」的過程。城市中的社會關係和權力關係,不再僅僅依據根植於城市空間結構的生活形態,而是更直接地被轉化為主動的「傳播」過程。
.
從知識論的角度來看,Google Map有著三種資訊類型:自然的資訊、技術的資訊與文化的資訊。自然的資訊,如同人們所可以感受到的地形等;技術的資訊則如道路、水系的測量描述;而文化的資訊則指涉各種人類的行為,如駕駛、消費等。透過運算平台,當然也包含IG、FB上的「#社會標註」,像是打卡、分享美照、「#」,使用者、物、與城市風景大量交織成數位形式與真實形式共存的存在,並且在公共性的概念下交往互動。
.
可是,我們還是可以想像與批判,一個反烏托邦正在進行。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正是地理媒介的延伸,甚至不得不參與地理資訊的建立。當你想要運用導航系統時,其使用者本身正參與著車流量預測的演算過程。當我們行動時,我們也正經歷一種數據式的物化,個人與機器結合後,個人在時空中的所有作為都有可能面臨資本主義的收編,例如在Google Map上顯示個人化的位置性商業廣告。
.
▓ #流動的社群與信任革命
.
旅行者們對Google Map的使用,構成了一種流動與移動的社群,這個社群強調的並非穩定的社會記憶,他們更欣賞獲得片刻的超凡體驗,與享受如遊戲般的過程,在虛實間讓自己更能夠掌握旅行的地方。從Google Map的旅遊嚮導設計就可以發現,Google Map將每一位參與地理資料建構的人們都當作「專家」,這個構想在另一個旅行APP「#TripAdvisor」裡也非常鮮明。你可以在「TripAdvisor」裡分享更多評價、文章與圖片,分享你在移動時的超凡體驗,以獲得「#頂尖攝影師」、「#飯店達人」等等標章,以提高個人體驗的可信度。
.
不過,有批評家認為,我們太容易把Google Map、Google Earth上的作為,理解為一種全景全知的圖像、透明的秩序,甚至是前面討論的參與和賦權的工具(Kingsbury & Jones, 2009)。閃耀著令人暈眩光茫的球體,反映了人類的戴奧尼索斯的妄想,我們狂亂地航行,歡天喜地地喧囂,我們全心全意、不加思索地信任它,卻低估了虛擬世界對真實世界的集體監控。
.
▓ #回歸地方化?
.
不過,站在創用的立場,我還是傾向對科技保持信任。信任研究者Bostman(2017)在《#信任革命》中談到,只有「信任」,人類才能在進程上有超越性的變革。當然,對Google Map的信任早在2010年以後就幾乎被廣大的使用者們接受了,雖然偶而還是會看到我父親打開地圖導航後,然後罵導航太笨,繼續走自己的路。但無疑得,Google Map扮演了旅行實踐的重要推動角色,它把商品、交通、約會與各種推薦搓合起來,讓旅行同時是個人的行動,也是集體的社群參與。也因為這些更加錯綜複雜的信任,旅人們才能獲得更多足以創新生活的服務。
.
回到McQuire的地理媒介概念中,如果傳統大眾媒體帶給旅行者與地方的是一種想像的、再現的、去地方化的全球化幻覺。那麼這些隨身、隨地的地理媒介,像是Google Map,則在旅行者與地方之間形成更回歸地方化的關係,同時還包含了跨文化溝通的實現,透過這樣的地理媒介技術,更能提高人們對差異性與流動性的接受程度,還可以確保城市網絡中與他者共存的技能。
_
_
#參考文獻:
.
1. 林子廉(2009)。旅遊手冊如何影響遺產觀光客對於原住民石柱真實性知覺、旅遊動機及體驗。文化大學觀光系碩士論文。
2. Urry, J. (2002). The tourist gaze. Sage.
3. 廖酉鎮, & 陳均伊. (2013). 讓地圖活過來一 Google Earth 運用於地球科學教學設計之應用. 科學教育月刊.
4. LO, K. H. (2012). 論班雅明式史觀和空間觀: 並以領匯霸權地圖為例. Cultural Studies@ Lingnan 文化研究@ 嶺南, 32(1), 1.
5. Sieber, R. E., & Haklay, M. (2015). The epistemology (s) of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 critique. Geo: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2(2), 122-136.
6. McQuire, S., 潘霽(2019)。From Media City to Geomedia: Cross-disciplinary Insights into Information Society from a Pioneering Australian Scholar。資訊社會學研究,36。
7. Botsman, R. (2017). Who Can You Trust?: How Technology Brought Us Together–and Why It Could Drive Us Apart. Penguin UK.
8. Kingsbury, P., & Jones III, J. P. (2009). Walter Benjamin’s dionysian adventures on Google Earth. Geoforum, 40(4), 50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