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上直接寫!(#小李)
同時也有6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20的網紅Today is my d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Today is my day》👉https://bit.ly/2Roz2qd #宇宙人外信 全收錄:https://bit.ly/3wO4KwA 來IG找我們玩吧:https://bit.ly/2PNGJ8J 鬼月禁忌五花八門,身上的「三把火」千萬不要熄!外國人的「風俗」、「禁忌」怎麼說,...
衣服 單字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八百回合經濟談
〔#現實版的魷魚遊戲 #一場測試人性之惡的實驗〕
壯士們應該都有看到,這禮拜在社群媒體上,《魷魚遊戲》這部影集迅速竄紅,甚至擠上全球排行榜第二名!
在《魷魚遊戲》影集中,我們看到角色們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不惜泯滅人性,羞辱、欺騙、背叛、甚至拿起刀相互廝殺,展現潛藏在他們心中「惡的一面」。
但在遊戲開始前,大部分的參賽者其實都是一般的市井小民,背著難以負擔的債務,在社會的夾縫中掙扎,也許稱不上善良,但絕對沒有在遊戲中展現地那麼「惡」。
於是,今天想來跟壯士們聊聊,一場和測試「人性的惡」有關的實驗。
▌ 米爾格倫實驗
1961 年,猶太裔的美國心理學家 Stanley Milgram 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希特勒要求你電刑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你會執行命令嗎?」
於是,他找了 1000 位 20-50 歲的男性受試者,告訴他們: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
並請受試者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受試者——「學生」,然而學生其實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
在實驗過程,學生會被綁在電擊儀器上,而實驗負責人(權威角色)會告訴「老師」說:你的任務是教導隔壁的學生認識單字。
如果學生答對了,老師要繼續測驗其他單字;但如果答錯了,就要施以電擊。
第一次答錯的懲罰是 15 伏特的電擊,基本上人體感覺不到。但隨著錯誤題數變多,電擊的伏特數也會隨之提升,最高是 450 伏特,且在 375 伏特會標示「警告,危險電擊」
電壓越高,「學生」的反應也會越來越激烈,從尖叫、敲打牆壁、到哭喊表示患有心臟疾病。最後當伏特數提升到 330 伏特以上後,學生會突然保持沉默,並停止所有反應(上述反應皆為錄音機預先錄製好的)。
在這過程中,許多受試者都希望暫停實驗以檢查學生的狀況。此時實驗人員會嘗試說服受試者,並告知他們「不會有任何責任歸咎」。
如果經過四次回覆的慫恿後,受試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實驗便會停止。否則,實驗將繼續進行,直到按了 3 次 450 伏特的按鈕。
▌ 米爾格倫實驗的結果
壯士們猜猜,最後有多少人按到 450 伏特?
Stanley Milgram 問了 40 位精神科醫師,他們預估只有 1% 的美國人會按到 450 伏特,因為那是虐待狂般的行為,而全美約有 1% 人口有類似傾向。
但實驗結果和精神科醫師的預期大相逕庭,雖然所有的受試者都表示感到不舒服,並質疑這項實驗的目的,但最終有 62.5% 的受試者按到 450 伏特、且沒有參與者在到達 300 伏特之前堅持停止!
後來 Stanley Milgram 自己,以及許多全世界的心理學家都做了類似的實驗,但都得到差不多的結果。
馬里蘭大學的 Thomas Blass,在重複進行了多次實驗後也發現:無論實驗的時間和地點,每次實驗都有約 61% 至 66% 的參與者願意施加致命的伏特數。
▌ 米爾格倫實驗的啟示與爭議
這個實驗想測試的是,人們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傷害他人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
Milgram 在文章《服從的危險》(1974)中寫道:「這個實驗是為了測試一個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輔助實驗的科學家所下達的命令,會願意在另一個人身上加諸多少的痛苦。
當主導實驗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另一個人,更加上隔壁傳來的痛苦尖叫聲,即使受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多數情況下權威者仍然得以繼續命令他。
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於權力者有多麼大的服從意願,去做出幾乎任何尺度的行為。」
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爭議。
因為這項實驗對受試者施加了極度強烈的情感壓力,雖然這種壓力是由受試者的自由操作所造成的,但許多當代科學家將這類實驗視為是違反實驗倫理。
▌ 匿名有多危險
另一個今天想介紹的研究,是在探討「戰士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匿名性,對於戰場的表現是否有影響?」
在眾多文明中,戰士們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到匿名性,美國人類學家 John B. Watson 就在 23 組文明中找到兩組變因,比較他們是否更換制服(15 個是;8 個否),與他們是否殺戮、折磨、殘害(13 個是,10 個否)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如果該文明的戰士不更換制服,8 個文明只有 1 個文明有殺戮、殘害;但如果穿著制服,13 個文明中有 12 個都會表現出殺戮等殘暴行為,也就是說,一旦匿名之後,有 90% 的文明都會展現殘暴行為。
▌ 《魷魚遊戲》中的惡
今天介紹的兩個研究,各自代表了「盲目服從權威」及「匿名性」,是如何驅使人們展現那些泯滅人性的行為。而這兩點,似乎可以和影集《魷魚遊戲》的部分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當簽下同意書,加入遊戲開始之後,身穿紅色制服的面具人們,就成為玩家盲目服從的絕對權威者。
而「匿名性」,則可以從穿著桃紅色衣服的工人身上體現。頭戴面具不許脫下、身穿制服、沒有名字,這樣「對自我去個體化」的規範,讓每一個人都與其他人無異,完完全全地統一,降低了執行殺人指令的罪惡感,也模糊化「惡行」的界限。
(小結放留言!)
衣服 單字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八百回合經濟談
〔#現實版的魷魚遊戲 #一場測試人性之惡的實驗〕
壯士們應該都有看到,這禮拜在社群媒體上,《魷魚遊戲》這部影集迅速竄紅,甚至擠上全球排行榜第二名!
在《魷魚遊戲》影集中,我們看到角色們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不惜泯滅人性,羞辱、欺騙、背叛、甚至拿起刀相互廝殺,展現潛藏在他們心中「惡的一面」。
但在遊戲開始前,大部分的參賽者其實都是一般的市井小民,背著難以負擔的債務,在社會的夾縫中掙扎,也許稱不上善良,但絕對沒有在遊戲中展現地那麼「惡」。
於是,今天想來跟壯士們聊聊,一場和測試「人性的惡」有關的實驗。
▌ 米爾格倫實驗
1961 年,猶太裔的美國心理學家 Stanley Milgram 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希特勒要求你電刑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你會執行命令嗎?」
於是,他找了 1000 位 20-50 歲的男性受試者,告訴他們: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
並請受試者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受試者——「學生」,然而學生其實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
在實驗過程,學生會被綁在電擊儀器上,而實驗負責人(權威角色)會告訴「老師」說:你的任務是教導隔壁的學生認識單字。
如果學生答對了,老師要繼續測驗其他單字;但如果答錯了,就要施以電擊。
第一次答錯的懲罰是 15 伏特的電擊,基本上人體感覺不到。但隨著錯誤題數變多,電擊的伏特數也會隨之提升,最高是 450 伏特,且在 375 伏特會標示「警告,危險電擊」
電壓越高,「學生」的反應也會越來越激烈,從尖叫、敲打牆壁、到哭喊表示患有心臟疾病。最後當伏特數提升到 330 伏特以上後,學生會突然保持沉默,並停止所有反應(上述反應皆為錄音機預先錄製好的)。
在這過程中,許多受試者都希望暫停實驗以檢查學生的狀況。此時實驗人員會嘗試說服受試者,並告知他們「不會有任何責任歸咎」。
如果經過四次回覆的慫恿後,受試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實驗便會停止。否則,實驗將繼續進行,直到按了 3 次 450 伏特的按鈕。
▌ 米爾格倫實驗的結果
壯士們猜猜,最後有多少人按到 450 伏特?
Stanley Milgram 問了 40 位精神科醫師,他們預估只有 1% 的美國人會按到 450 伏特,因為那是虐待狂般的行為,而全美約有 1% 人口有類似傾向。
但實驗結果和精神科醫師的預期大相逕庭,雖然所有的受試者都表示感到不舒服,並質疑這項實驗的目的,但最終有 62.5% 的受試者按到 450 伏特、且沒有參與者在到達 300 伏特之前堅持停止!
後來 Stanley Milgram 自己,以及許多全世界的心理學家都做了類似的實驗,但都得到差不多的結果。
馬里蘭大學的 Thomas Blass,在重複進行了多次實驗後也發現:無論實驗的時間和地點,每次實驗都有約 61% 至 66% 的參與者願意施加致命的伏特數。
▌ 米爾格倫實驗的啟示與爭議
這個實驗想測試的是,人們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傷害他人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
Milgram 在文章《服從的危險》(1974)中寫道:「這個實驗是為了測試一個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輔助實驗的科學家所下達的命令,會願意在另一個人身上加諸多少的痛苦。
當主導實驗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另一個人,更加上隔壁傳來的痛苦尖叫聲,即使受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多數情況下權威者仍然得以繼續命令他。
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於權力者有多麼大的服從意願,去做出幾乎任何尺度的行為。」
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爭議。
因為這項實驗對受試者施加了極度強烈的情感壓力,雖然這種壓力是由受試者的自由操作所造成的,但許多當代科學家將這類實驗視為是違反實驗倫理。
▌ 匿名有多危險
另一個今天想介紹的研究,是在探討「戰士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匿名性,對於戰場的表現是否有影響?」
在眾多文明中,戰士們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到匿名性,美國人類學家 John B. Watson 就在 23 組文明中找到兩組變因,比較他們是否更換制服(15 個是;8 個否),與他們是否殺戮、折磨、殘害(13 個是,10 個否)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如果該文明的戰士不更換制服,8 個文明只有 1 個文明有殺戮、殘害;但如果穿著制服,13 個文明中有 12 個都會表現出殺戮等殘暴行為,也就是說,一旦匿名之後,有 90% 的文明都會展現殘暴行為。
▌ 《魷魚遊戲》中的惡
今天介紹的兩個研究,各自代表了「盲目服從權威」及「匿名性」,是如何驅使人們展現那些泯滅人性的行為。而這兩點,似乎可以和影集《魷魚遊戲》的部分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當簽下同意書,加入遊戲開始之後,身穿紅色制服的面具人們,就成為玩家盲目服從的絕對權威者。
而「匿名性」,則可以從穿著桃紅色衣服的工人身上體現。頭戴面具不許脫下、身穿制服、沒有名字,這樣「對自我去個體化」的規範,讓每一個人都與其他人無異,完完全全地統一,降低了執行殺人指令的罪惡感,也模糊化「惡行」的界限。
▌ 小結
獨編第一次看到這兩個研究時,只覺得當下毛骨悚然,但並沒有留下太多後續的感觸。
直到這幾天追完《魷魚遊戲》,看見人性在瀕臨絕望時刻的細膩刻劃,再回頭看米爾格倫實驗,才意識到,原來普通人也「很可能」在整個社會體制的作用下,成為他人眼中的惡人。
衣服 單字 在 Today is my da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訂閱《Today is my day》👉https://bit.ly/2Roz2qd
#宇宙人外信 全收錄:https://bit.ly/3wO4KwA
來IG找我們玩吧:https://bit.ly/2PNGJ8J
鬼月禁忌五花八門,身上的「三把火」千萬不要熄!外國人的「風俗」、「禁忌」怎麼說,你知道英文晾衣服的動詞是哪一個嗎?
01:03 ghost month 鬼月
01:42 農曆 lunar calendar
02:12 旧暦 Kyureki
02:24 음력 eumlyeog
02:45 custom 風俗
03:04 風習 Fuushuu
03:13 풍습 pungseub
07:10 Don’t hang clothes out to dry at night 晚上不要在外面曬衣服
08:04 whistle
08:15 blow the whistle 吹哨
08:28 Don’t whistle at night 晚上不要吹口哨
10:38 taboo 禁忌
10:54 禁忌 kinki
11:00 금기 geumgi
13:31 ghost month 鬼月
13:36 農曆 lunar calendar
13:40 旧暦 Kyureki
13:46 음력 eumlyeog
13:52 custom 風俗
13:58 風習 Fuushuu
14:04 풍습 pungseub
14:17 taboo 禁忌
14:22 禁忌 kinki
14:26 금기 geumgi
中英日韓四聲道
🌍英文主播:Ethan &國際編譯:Ryan/隔壁老王
📺從時事新聞教你英日韓單字
🗣 閒話家常學微知識
💬讓你輕鬆掌握生活用語
想聲歷其境,來收聽高音質Podcast
搜尋訂閱★宇宙人外信
《Apple Podcast》: http://apple.co/3eSztCS
《Spotify》:http://spoti.fi/3cEwlrF
《SoundOn》:http://bit.ly/3bUeVYU
《KKBOX》:http://bit.ly/2OzeQ42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3vUvBr1
#Podcast #鬼月 #禁忌 #鬼門開 #好兄弟 #ghos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tPt9yjGtOY/hqdefault.jpg)
衣服 單字 在 時事英文 Podcast by ssyingwe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每個運動最合適的服裝是什麼?選手能不能自由選擇讓自己最舒服、最能夠發揮的衣服?被吹捧為史上最性別中立的東京奧運,性別議題再次被放到聚光燈下,除了選手的服裝規定還有更廣泛的,男女類別該如何定義呢?
📝 訂閱講義 & 朗讀稿 (只要 $88 /月):https://bit.ly/ssyingwen_notes
👙 延伸閱讀:https://ssyingwen.com/ssep41
🖼️ IG 單字卡: https://bit.ly/ssyingwenIG
♥️ 支持這個 podcast:https://bit.ly/zeczec_ssyingwen
📪 合作邀約:ssyingwen@gmail.com
———
朗讀內容來自New York Times
👉 選讀片段文字: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syingwen/posts/275140701038843/
👉 完整文章:https://cn.nytimes.com/style/20210730/olympics-dress-codes-sports/zh-hant/dual/
———
本集 timestamps
0:00 Intro
0:33 第一遍英文朗讀
3:05 新聞 & 相關單字解說
17:54 額外單字片語
23:48 第二遍英文朗讀
———
本集提到的單字片語:
Milestone 里程碑
IOC (international olympics committee) 國際奧委會
Gender-balanced 性別平衡
Gender equality / Gender parity 性別平等 / 性別同等
Mixed-gender events 混性別的賽事
Track and field 田徑
Mixed relay 男女混合接力賽
Backstroke 仰式
Butterfly 蝶式
Breaststroke 蛙式
Freestyle 自由式
Leotards 露腿緊身衣
Unitard 長褲型緊身衣
Beach handball 沙灘手球
Objectification / objectify 物化
Sexism 性別歧視
Appropriate 合適的
Feminine 女性化
Play down 淡化
Clichéd 老套刻板的
Femininity 女性氣質
Unattractive 沒有吸引力
Masculine 男性化
Hyperfeminine 過於女性化
Grit 勇氣
Caveat 限制條款
Offensive 令人反感、會冒犯人的
Subjective 主觀的
Facilitate 助長
Sexual abuse 性侵
Debate 辯論
Aquatic sports 水上運動
Water polo 水球
Diving 跳水
Choice 選擇
Testosterone 睪固酮
Skateboarder 滑板手
Speak, speaks, speaking, spoke, spoken up
————
#podcast #東京奧運 #性別平衡 #學英文 #英文筆記 #英文學習 #英文 #每日英文 #托福 #雅思 #雅思英語 #雅思托福 #多益 #多益單字 #播客 #英文單字卡 #片語 #動詞 #國際新聞 #英文新聞 #英文聽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e7Diqd9dXA/hqdefault.jpg)
衣服 單字 在 Susie Woo 戴舒萱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因為之前待過上海跟台南,我感受許多人們表示尊重與尊敬的文化差異。今天就來分享幾個我觀察到的東西方表尊重的不同方式。
💡我為這部影片我的中文部分道歉,就像許多語言學習者了解的,有時會有感覺說話特別流利的’’好日子’’,也可能會有難以表達任何想表達的意思的’’壞日子’’,希望大家能諒解,並能理解我在影片中想表達的意思!
00:00 開頭
00:08 與人面對面時
01:04 被稱讚的反應
01:30 對長輩的尊重
02:20 用餐禮儀方面
03:23 對方感到自卑或自嘲時的反應
03:44 扶著門讓人先過
04:34 說抱歉和謝謝
04:49 主動的說明過失
05:36 結尾
💡雖然是文化差異,但我了解為何人們會把碗靠近嘴吧喝湯(這樣能減少弄髒衣服的可能!)
🔔如何讓你的英文聽起來更道地更有禮貌 ► https://youtu.be/Mi42nlrrl1o
📌點擊了解更多 Susie 的英文線上課程 ► https://www.susiewoo.com
📌點擊加入 Susie 的線上英語課程訂閱計畫 ► https://www.susiewoo.com/zhtc-susie-subscrip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加入 Susie Woo 戴舒萱 的 YouTube頻道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QGcGol7OOCH2B2Z8dUag/join
與我一起用英語討論不同議題,讓我聽見你的聲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注我的IG
► https://www.instagram.com/susiewooenglish
支持我製作更好的內容
https://www.patreon.com/susiewoo
Clubhouse
► @susiewoo
Bilibili (B站)
► https://space.bilibili.com/696608344
#文化差異 #尊重 #東西方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lWZKPr6M8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