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是覺得,Nano又廢又孬。
最近流行的一部劇《#轉學來的女生 》,講一個叫做Nano、號稱為惡魔之女的女孩子,轉學到各個學校裡面,去激起人性中邪惡的部分,來彰顯所謂的「人性墮落」、「人性本惡」等論述。
我滿喜歡Nano的笑聲、跟我一樣靠北,而且我超會模仿他的笑聲,無敵毛骨悚然又很惹人厭,但除此之外我覺得Nano是個廢物,然後看了這部片後會覺得它「彰顯人性墮落」、「天阿人性好可怕」然後大書特書的意見領袖也差不多。
講這個主題前,我想先說一下我的觀點:基於印度哲學的訓練背景,我對於「性」這個詞有與主流觀念完全不同的理解:梵語中,「性」一詞叫做「Ta」,意指某種「本質」、「特性」、「性格」。在這種情況下,「性」的意思是一個「不會被改變」、「不受其他條件影響」的某種本質。
舉例來說,火的「性」是「燃燒」,意指這是「火」的本質:只要有火、就一定會燃燒,不論你怎麼用力、或是怎麼影響,火會燃燒這件事情就是不會改變;當「燃燒」消失的同時、「火」也就消失了。
從這樣的脈絡來看,印度哲學家會認為:當我們說「人性本惡」時,意指人本質上就是惡:不論受任何條件影響、父母多有愛、後天如何教化、環境如何美好,都無法「影響」這個特質、都無法讓其變成善人,也就是「不可教化」。反過來說也是如此:當我們說「人性本善」,也就是認為人性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善」:不論任何環境、條件、朋友的影響,他就是善的、不會改變。
但我們都知道,現實社會不是如此的,對吧?人是會一直變的:同樣的人,放在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成長圈和不同的朋友,可以發展出截然不同的性格與處世態度;既然後天環境極為重要、而且可以教化,這代表人的「性」既非善、也非惡。
這就是印度哲學中、中觀學派(Mādhyamaka)學者們所提出的「無自性」(Nihsvabhava )學說。
那麼,這與Nano很廢有什麼關係呢?基本上,國高中時期正是人們在自我形塑的重要過程:我們在那個階段,從重視「家庭」環境、過渡到重視「朋友」環境。也就是說,那個階段正式「形塑我們人格」的一個重要時刻,朋友、環境,會很大的影響我們。正因為這是一個形塑期,所以「衝撞」、「迷惘」、「恐懼」、「盲目」、「不確定」等等,都會被激發出來,這是「非常正常的」。
那是一個「身體已經長大,但是心理尚未長大」的階段:有點像是一個小孩拿著一把大刀一樣。再小一點時是「人小、刀也小」、大一點後則是「人大刀也大」,這種「相匹配」的情況還好處理。但,正是國高中時期,我們處在「人小刀大」的迷惘與矛盾期,這時候環境對我們影響至大,也正是特別容易走偏、或是導正的時期。
換句話說,如果在同一階段,我們出現了非常重要的生命典範與精神導師,我們也可能因此一生都走在一條人格正道之上,反之亦然。
那麼,既然我們知道,人沒有「本性」、因為人的善或惡,都是受環境影響。然後我們也知道,國高中時期,正是環境對我們影響最劇的時刻、是最矛盾與迷惘的時刻........
那麼,Nano專挑這個時候的孩子下手,是有多廢?這不就是柿子挑軟的捏嗎?
或許有人會受到本片的影響,認真覺得「天阿人性好可怕你看小孩都這樣」,但是依上文所述來看,這其實有兩個誤解:
1.沒有所謂人「性」:人們會受環境影響而有變化,然後Nano專挑的,就是最容易受影響的時刻。
2.他們不是小孩、而是「人小刀大」的半個大人:他們非常迷惘,內心充滿矛盾。
反過來說,同一階段的孩子,如果遇到精神典範、也會有超大的改變。去看好萊塢拍的一系列「校隊片」就知道:不論看起來再怎麼廢的學生,當遇到一個有熱誠、身為典範的導師或教練,也能重塑人生、養出人格。
反之,Nano號稱惡魔之女、結果專門找一堆超好下手的孩子來去影響人家,根本超廢啊!有種就去找人格已經定型的人(比如第一集的老師就很不錯,但也是唯一不錯的;後面找那個不小心掐死自己小孩的女老師也超廢,你把精神病患搞瘋到底有什麼好驕傲的?)然後一步一步把它弄壞,還有點可說的。
惡魔之女這麼廢,實在太對不起泰國這個鬼片王國了。
當然,也有可能Nano屬於那種無能小孩、一直有Daddy issue,想擺脫惡魔老爸的掌控、證明自己比惡魔老爸厲害,但又一直沒有實力,只好拿軟柿子來捏、稍微證明一下自己真的是惡魔,但最後也只能活成一個「惡魔之女」,還是無法解決Daddy issue?
好想對著他的臉大笑喔,唉,然後行文至此,突然想到有我認識的人也是這樣⋯⋯
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GGIS 魔格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衝撞王國 在 敏迪選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幾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耶路撒冷的清真寺爆發嚴重衝突。
現在確定有200多人受傷,場面非常混亂。
混亂還不打緊,
萬一有巴勒斯坦人死亡,很有可能引發嚴重的「聖戰士自殺攻擊」。
這個新聞超集無敵複雜,涵蓋太多歷史和宗教問題。
你準備好了嗎?
#怒氣源自於激進屁孩的抖音
200人受傷的衝突到底從哪裡開始的,雙方各說各話。
根據以色列的說法,是因為4月的時候抖音平台上流傳好幾支影片,是一群阿拉伯裔的少年在街上隨機攻擊猶太人。
結果影片被極右派猶太團體看到,大為光火,
便號召猶太人攻擊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區。
後來以色列警察出來管秩序,但也沒公平執法,對猶太裔的暴力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就讓穆斯林們懷恨在心。
這是四月的事。
接著到了五月,一個歷史訴訟案加深了雙方的怨念。
我們先複習一下耶路撒冷的主權問題。
耶路撒冷是個城市,面積跟基隆市差不多。
這地方超特別,根本就是「天選之地」,因為他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聖地!
我們都知道以色列是猶太人建立的國家,信奉猶太教。
然後巴勒斯坦大多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
所以這兩國人就一直在爭耶路撒冷,堅持是他們的首都。
#耶路撒冷到底是誰的
原本這塊土地的主人是巴勒斯坦。
可是從1890年開始,原本散落各地的猶太人突然很想建國。
大家想起他們的古猶太國之地,就在巴勒斯坦所在的耶路撒冷,就開始陸陸續續搬來這裡。
誰知道猶太人越來越多,慢慢的把巴勒斯坦人的地都被佔領光了,
導致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從原本的94%,縮小到現在不到40%。
巴勒斯坦人無處可去,且不斷遭到以色列排擠,大多住在難民營。
這就是以巴衝突,也是以阿衝突的遠因(以色列v.s.阿拉伯國家們)
為什麼要先解釋耶路撒冷呢?
因為五月要開審的這個土地爭議案,就是在這個脈絡下誕生的。
在東耶路撒冷有個穆斯林老城區,叫「謝赫.賈拉」。
科普一下,謝赫是伊斯蘭教裡頭的一個頭銜,有點像部落長老那樣,又像里長,可以領導整個部落,或是擔任仲裁。
所以你常常會看到一些有名的穆斯林都叫謝赫什麼什麼,不要以為他們都是同姓的XD。
這一區就是我們剛剛說的以巴衝突縮影。
我們不是說以色列人開始搬到耶路撒冷嗎?
當時就有許多猶太財團也搬到謝赫賈拉這一區。
猶太人很有錢嘛,他們也不偷不搶,就捧著鈔票來跟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合法買地。
殊不知後來爆發多次戰爭,
這塊地先被約旦王國佔走,然後約旦又打輸以色列,最後併到以色列國土。
哇,怎辦,現在謝赫賈拉這塊老城區到底是猶太人的還是巴勒斯坦人的?
以色列人說,我是合法購買阿,我有地契。
巴勒斯坦人說,我也是跟約旦政府購買阿,而且我有長期住在這裡的證明。
雙方僵持不下,最後對簿公堂。
以色列最高法院本來是預計5月10號宣布判決,
但是巴勒斯坦人都說,現在法院是以色列的,以色列又仗著有美國撐腰,肯定不會將這塊地判給巴勒斯坦人!
所以在宣布判決前這幾天,大家情緒特別激動,
再加上抖音那些屁孩的白目影片,衝突就這樣爆發了。
#穆斯林開齋加上以色列遊行
#衝突加倍加倍潔
最近剛好是穆斯林齋戒月,從4月12日開始,到5月12日結束。
其中在5月8日,是齋戒月(Ramadan)最神聖的夜晚「尊貴之夜」,
穆斯林都會想要待在清真寺裡頭參與這個神聖的夜晚。
結果,以色列警方可能是怕太多穆斯林聚集在一起會鬧事,
(畢竟4月以來已經因為屁孩影片和爭議案,引發多次穆斯林示威抗議)
竟然擋住載滿穆斯林的巴士,不讓他們前往知名的阿克薩清真寺。
這什麼概念?
就像一年一度白沙屯媽祖要開始走了,
結果警察突然把所有媽祖廟都擋住,還持槍衝進去廟裡把人趕跑。
很荒唐對嗎?
現在在東耶路撒冷就發生這樣的事。
這個阿克薩清真寺距離謝赫賈拉老城區開車只要10分鐘,
所以原本這一區域的巴勒斯坦人就已經有夠討厭以色列,
現在警察這樣一搞,
天雷勾動地火,衝突就此展開。
以色列警察荷槍實彈闖入清真寺,巴勒斯坦人拿石頭和煙火丟向警察和往來車輛。
甚至還有以色列駕駛高速衝撞人群,各種險象環生。
5月8號這一晚在阿克薩清真寺的衝突造成200名巴勒斯坦人和17名員警受傷。
目前還沒看到死亡通報,但如果衝突仍持續,可能也只是遲早的事。
好,我們今天先講到這裡,我想你應該已經看得頭昏腦脹了。
我們明天來講各國對這起事件的反應,
以及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Netanyahu)最近的窘態。
耶路撒冷這一齣,很有可能成為2021繼緬甸政變以來,最嚴重的衝突喔。
參考資料都放在敏迪選讀官網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511-2/
對了,明天晚上會有最新的敏迪散步Podcast
這次到三貂角散步,裡頭的「馬崗漁村」正好就發生像謝赫賈拉區域這樣的「土地正義」問題喔!
歡迎大家明天晚上收聽
衝撞王國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交通安全改善要堅持,更需要有專業]
這次關渡大橋加設實體分隔改善措施後,來自用路人眾多的反應與抗議,更因造成危險而讓民眾憤怒,公路總局信心滿滿宣稱被罵也要改善,但從工程完成短短兩天就發生了8起車禍,就緊急縮短實體分隔並加設預告牌面,但這就沒問題了嗎?實際的問題是當駕駛人看到往八里、五股方向標誌牌時已經是雙白線及實體分隔,早已過了行動點,還是無法避免走錯路或被迫緊急違規跨雙白線甚至因而發生事故,公路總局還是犯了同樣的錯誤,車種分流的迷思及標誌牌面是做給熟悉路線的人看的,這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
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關渡大橋的改善措施,突顯了公路總局專業度根本不足的問題,對於標示不清、動線不明的根本問題,視而不見。對於改善措施沒有辦法,只會濫用各種實體分隔,讓民眾從衝撞分岔改為衝撞雙主柱護欄,但最關鍵的標示卻未見有效改善。對於民眾強力訴求以車種分流可能造成的動線交織的危險,及改善的建議也是置若罔聞,至今也未見改善。
--
這次關渡大橋事件,凸顯出公路總局欠缺專業,浪費了大筆預算興建危害國民交通安全的設施,之後又匆匆拆除,問題沒改善還惡化,不只造成預算白白浪費。更重要的是讓民眾對我國公路安全失去信心。
--
從公路總局信誓旦旦被罵也要堅持的措施來看,顯然不難理解我國用路人為何寸步難行、舉步維艱,更重要的是危機四伏。原因就是公路總局對於交通安全改善措施許多自以為的設計,卻是把人民推向虎口的作法。
---
全國上下除了關渡大橋外,還有多少這樣標示不清不楚,改善措施又只會造成更危險的錯誤設計呢?不只是關渡大橋的這一次,我住家附近的龜山文化三路上幾乎全年都在施工,都是工程在規劃初期沒有用心,施作之後立刻又拆又挖。反觀警消連應勤裝備都給不足,逼著他們去當丐幫募款,合理嗎?
----
預算要用在刀口上,對此,我期望王國材部長,看見國內外的優秀設計,乃至聘請海內外的專家學者,以及國內許多優秀的民間團體,引進專業來為我國道路工程改善建立標準,為我國各種不良道路設計做把關,我國交通安全需要被罵也不退縮的改革決心,但更需要專業做依歸。
新聞連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524/5435801
#裝了又拆浪費民脂民膏
#不是說對的事就算挨罵也要做
#交通預算多到可以如此浪費
#可憐警消移民當丐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