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有拜床母嗎?!
我跟老婆竟然今天才知道七夕要拜「床母」
看到親子社團有很多人在拜床母的貼文
去估狗才知道原來家中有小孩七夕要拜床母(驚訝)
「床母」為床舖之女神,能保護嬰兒、幼兒,使嬰兒睡眠安穩,不易惡夢受驚,也能保佑小孩乖乖,健康順利長大。
想說趕緊準備祭拜物品才發現來不及惹
據說最好時間要在傍晚五點~七點之間
該不會是我們沒有拜過(床母不要生氣)
所以小孩特別調皮~愛歡歡😱
---------------------------------------------------
到底要不要拜床母?當寶寶睡不好、總是大哭,什麼原因都找不到時,或許拜床母是個辦法。拜床母要準備貢品,時間和拜拜順序也要拿捏好,重點是記得拜到孩子16歲唷!更多拜床母知識請繼續往下看!
▲床母是寶寶的守護神 信不信看個人
「床母」又稱為「床神」、「保母」也稱為「鳥仔母」或「鳥仔婆」,是小孩子在十六歲前的守護神,亦有寶寶白天由註生娘娘守護,晚上的睡眠時間則由床母交棒擔任保護工作的說法在。
而老一輩在看到寶寶邊睡邊笑,或是哭鬧不休的時候,都會說是床母在逗弄小孩,而許多爸比媽咪,希望寶寶好帶、乖乖吃飯、乖乖睡覺、平安健康的長大時便會拜床母。
▲什麼時候要拜床母呢?
●首次祭拜:出生後三天(三朝)
●床母生日:農曆七月七日(七夕)
●重要日子:農曆正月十五(元宵)
●重要節慶:除夕、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
●其他:如果寶寶哭鬧不休,爸比媽咪們也可以視情況加場祭拜。而最佳的祭拜時間,會是在酉時的時候(17:00~19:00)
▲拜床母要準備的貢品
米糕、麻油酒(麻油雞)、床母衣、金紙
拜床母的時間不宜過長,點香後即可準備燒四方金及床母衣,待金紙燒完就要盡快撤下貢品,不然床母吃太久以後會寵小孩子賴床喔!
▲拜床母的注意事項
1.忌用魚當供品:怕床母會挑魚刺挑太久,疏乎照顧小孩。
2.不擺筷子:怕床母用筷子打小孩。
3.忌用酒:怕床母會喝醉。
4.拜完馬上燒金紙,不能拜太久:怕床母會寵小孩賴床。
5.拜拜時間:下午五點~七點。但農曆七月七日一整天都有人在拜,心誠則靈。
6.一但拜了就要拜到十六歲。
▲有人說,床母的印記就是「胎記」?
這是對於胎記的一種趣味性說法,幾乎每一位寶寶在身上或臉上,或多或少有胎記產生,大部分的胎記在長大後會消去,反之則繼續留在身上,嚴重的還需要雷射處理。
胎記通常分為兩種類型
1.色素性胎記/黑色素增生細胞所導致 :蒙古斑、太田母斑、伊藤母斑、青色母斑、咖啡牛奶斑、貝克氏母斑、母斑性白斑、尋常性白斑。
2.血管性胎記/血管性異常所導致:葡萄酒色斑、焰色斑、草莓樣血管瘤、皮膚靜脈瘤、海綿樣血管瘤、貧血性母斑。
以上轉自網路文章
(https://mamibuy.com.tw/talk/article/96566)
#床母 #七夕 #情人節 #拜床母
#沒有拜過之後才拜可以嗎
血管瘤種類 在 Gk爸爸原創故事繪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七夕有拜床母嗎?!
我跟老婆竟然今天才知道七夕要拜「床母」
看到親子社團有很多人在拜床母的貼文
去估狗才知道原來家中有小孩七夕要拜床母(驚訝)
「床母」為床舖之女神,能保護嬰兒、幼兒,使嬰兒睡眠安穩,不易惡夢受驚,也能保佑小孩乖乖,健康順利長大。
想說趕緊準備祭拜物品才發現來不及惹
據說最好時間要在傍晚五點~七點之間
該不會是我們沒有拜過(床母不要生氣)
所以小孩特別調皮~愛歡歡😱
-\-\-\-\-\-\-\-\-\-\-\-\-\-\-\-\-\-\-\-\-\-\-\-\-\-\-\-\-\-\-\-\-\-\-\-\-\-\-\-\-\-\-\-\-\-\-\-\-\-\-
到底要不要拜床母?當寶寶睡不好、總是大哭,什麼原因都找不到時,或許拜床母是個辦法。拜床母要準備貢品,時間和拜拜順序也要拿捏好,重點是記得拜到孩子16歲唷!更多拜床母知識請繼續往下看!
▲床母是寶寶的守護神 信不信看個人
「床母」又稱為「床神」、「保母」也稱為「鳥仔母」或「鳥仔婆」,是小孩子在十六歲前的守護神,亦有寶寶白天由註生娘娘守護,晚上的睡眠時間則由床母交棒擔任保護工作的說法在。
而老一輩在看到寶寶邊睡邊笑,或是哭鬧不休的時候,都會說是床母在逗弄小孩,而許多爸比媽咪,希望寶寶好帶、乖乖吃飯、乖乖睡覺、平安健康的長大時便會拜床母。
▲什麼時候要拜床母呢?
●首次祭拜:出生後三天(三朝)
●床母生日:農曆七月七日(七夕)
●重要日子:農曆正月十五(元宵)
●重要節慶:除夕、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
●其他:如果寶寶哭鬧不休,爸比媽咪們也可以視情況加場祭拜。而最佳的祭拜時間,會是在酉時的時候(17:00~19:00)
▲拜床母要準備的貢品
米糕、麻油酒(麻油雞)、床母衣、金紙
拜床母的時間不宜過長,點香後即可準備燒四方金及床母衣,待金紙燒完就要盡快撤下貢品,不然床母吃太久以後會寵小孩子賴床喔!
▲拜床母的注意事項
1.忌用魚當供品:怕床母會挑魚刺挑太久,疏乎照顧小孩。
2.不擺筷子:怕床母用筷子打小孩。
3.忌用酒:怕床母會喝醉。
4.拜完馬上燒金紙,不能拜太久:怕床母會寵小孩賴床。
5.拜拜時間:下午五點~七點。但農曆七月七日一整天都有人在拜,心誠則靈。
6.一但拜了就要拜到十六歲。
▲有人說,床母的印記就是「胎記」?
這是對於胎記的一種趣味性說法,幾乎每一位寶寶在身上或臉上,或多或少有胎記產生,大部分的胎記在長大後會消去,反之則繼續留在身上,嚴重的還需要雷射處理。
胎記通常分為兩種類型
1.色素性胎記/黑色素增生細胞所導致 :蒙古斑、太田母斑、伊藤母斑、青色母斑、咖啡牛奶斑、貝克氏母斑、母斑性白斑、尋常性白斑。
2.血管性胎記/血管性異常所導致:葡萄酒色斑、焰色斑、草莓樣血管瘤、皮膚靜脈瘤、海綿樣血管瘤、貧血性母斑。
以上轉自網路文章
(https://mamibuy.com.tw/talk/article/96566)
#床母 #七夕 #情人節 #拜床母
#沒有拜過之後才拜可以嗎
血管瘤種類 在 爸媽團很大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小蘋果大年初一去了醫院急診
打了一針
因之前沒有任何食物過敏情況
全母奶寶寶的關係
媽媽吃東西也特別小心
出生後皮膚比較敏感
屬於異味性皮膚體質
我們一直用清水給他洗澡
這幾天天氣早晚溫差過大
原來是 #急性蕁麻疹 找上門
全身性真的是嚇壞我們了
大半夜五點多
哥哥還在睡夢中
爸爸無法開車一人帶他去
只能坐計程車送他去急診
我在家中陪哥哥
爸爸自己單槍匹馬送他去……
小蘋果一路上沒有哭鬧沒有找媽媽……回到家馬上睡覺。
除了一直癢很抓以外……
精力都不錯
謝謝我們家辛苦的爸爸……
大過年希望大家健康平安哦
找了一些資料給爸媽們參考。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很容易誘發蕁麻疹。當氣候溫度差異大時,蕁麻疹往往容易被誘發出來……
不見得是食物過敏
爸爸媽媽們要注意
不要隨意塗抹藥膏
要盡快就醫哦~
蕁麻疹 的特性
蕁麻疹又稱為「風疹」,因為像一陣風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外觀上看起來就像被蚊蟲叮咬了般,紅紅腫腫又凸起一塊。王壯銘主任指出,蕁麻疹有兩個特性,一個特性是:「一定會發癢」,如果不會癢就不是蕁麻疹;另一個特性是:「同一個地方的蕁麻疹通常不會持續超過24小時」。
蕁麻疹的病灶會四處移動,一個地方的疹塊大約幾個小時就會消失、另一個地方的疹塊卻又會再出現。必須符合以上兩個特性,才能推斷應該是蕁麻疹。
如果同一個地方的疹塊超過24小時,要懷疑不是蕁麻疹,可能是其他病因所致,例如:血管炎、血管瘤或其他疾病。
蕁麻疹的好發年齡
通常要等到至少6個月以上比較容易起蕁麻疹,大多因為此階段開始吃副食品,食物過敏所致。不過小寶寶食物過敏不一定以蕁麻疹發作來表現,也可能是出現腹瀉、腸絞痛或血便等症狀。
蕁麻疹的病程
蕁麻疹發病的時間不一定,6週以上即屬於「慢性蕁麻疹」;6週以下則屬於「急性蕁麻疹」。多數蕁麻疹都屬於急性蕁麻疹,只要誘發蕁麻疹的來源消失,通常在1週之內蕁麻疹就會消失不見。
引起蕁麻疹的常見來源
誘發蕁麻疹的來源五花八門,許多因素都有可能。常見的原因如下:
過敏原所引起的食物過敏:
蕁麻疹大多因食物過敏所造成,例如:蝦、螃蟹、文蛤、奇異果、桃子、柑橘、花生、堅果…等。如果知道寶寶對哪一種食物過敏,應盡量少吃;除了副食品之外,少數寶寶也可能因為牛奶過敏引起蕁麻疹,可改喝完全水解蛋白配方奶。
神經因素
天氣太冷或太熱,都有可能因神經因素引起血管舒張,繼而誘發蕁麻疹。除了天氣之外,有時候甚至連精神因素,例如大哭或大笑,都可能引起蕁麻疹。
病毒感染
感冒病毒亦可能誘發蕁麻疹。
蕁麻疹與濕疹容易搞錯?
有些家長不知道寶寶究竟起的疹子屬於濕疹或是蕁麻疹,王壯銘主任指出,濕疹雖然也會發癢,不過通常摸起來比較粗糙,並經常會起小顆粒的水泡,而且濕疹的病灶位置不會改變。至於蕁麻疹則不會起小水泡,疹塊的大小與數量則不一定,臉、軀幹與四肢皆有可能起蕁麻疹。
出現蕁麻疹,要將寶寶隔離?
有些家長以為寶寶若起蕁麻疹必須隔離,其實蕁麻疹並不會傳染,所以不用隔離。
蕁麻疹會反覆發作嗎?
蕁麻疹會反覆出現,曾出現蕁麻疹的寶寶,只要再次接觸到同一種過敏原(導致每個寶寶出現蕁麻疹的來源都不一樣),蕁麻疹就可能再次發作,因此要盡量避免接觸。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人長大就不再出現蕁麻疹了,有些人則仍然會反覆出現。
蕁麻疹是否會有後遺症?
蕁麻疹是一種起疹子的現象,通常不會產生很大的後遺症或不良影響。雖然蕁麻疹可能引起血管性水腫,若這些血管性水腫發生在喉嚨可能導致喉嚨腫起、呼吸困難,不過非常少見。此外,蕁麻疹本身也不會引起發燒,除非是其他疾病感染所引起的發燒。
如何治療蕁麻疹?
醫師大多會使用抗組織胺的藥物予以治療,寶寶即使年紀還小仍可服用,此種藥物安全性很高。一旦蕁麻疹消失了,可以立即停藥嗎?王壯銘主任建議,即使蕁麻疹消失最好也不要立即停藥,等到沒有症狀兩、三天再停藥,以免蕁麻疹很快又復發。至於類固醇則並非治療蕁麻疹的主要藥物,除非是「慢性蕁麻疹」,病情相當嚴重才會使用到類固醇藥物。
有些家長會塗抹薄荷油在寶寶的病灶上,不過薄荷油的刺激性較強,比較不建議使用。為了避免寶寶將疹塊抓破感染,可讓寶寶戴防抓手套。
與孕期媽咪吃了易致敏食物有關嗎?
「寶寶很容易出現蕁麻疹,是不是因為我懷孕時吃了帶殼海鮮等易致敏食物?」許多媽咪都有這個疑惑。王壯銘主任表示,根據目前的研究看來,寶寶容易出現蕁麻疹與孕期媽咪的飲食相關性不大,與寶寶天生的體質比較有關。家族遺傳也是一個可能性,不過關聯性並不明顯。大約高達1/4的人曾經出現過蕁麻疹。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對哪一種食物過敏?
如果採用抽血的方式來檢測過敏原,檢測的結果僅可供參考,並非絕對。假使家長懷疑寶寶對蝦過敏,可做「食物激發測試」(「雙盲安慰劑控制檢測」),也就是醫師與家長在事前皆不知道所吃的是測試食物或安慰劑的情況下,觀察寶寶吃下後有無不適症狀的方式。
王壯銘主任指出,還有另一種方式亦可供家長判定寶寶是否對某一種特定食物過敏:家長如果懷疑寶寶吃蝦可能會引起蕁麻疹,可以在確認寶寶連續2週都沒起蕁麻疹且未服藥的情況下,餵寶寶吃少量蝦肉,觀察寶寶2個小時內是否有起蕁麻疹等過敏反應。
如果是因為該種食物所引起的蕁麻疹,2個小時之內疹塊就會出現。倘若超過2個小時都沒有起蕁麻疹或其他過敏反應時,通常就比較不是因吃蝦肉而引起的蕁麻疹了(除非寶寶已經起了蕁麻疹,家長卻沒注意到)。
可以寫飲食日誌
家長如果無法確定寶寶是否因特定種類的食物而引起蕁麻疹時,可以寫飲食日誌,清楚紀錄寶寶每天吃了哪些食物、隔多久有沒有出現哪些症狀,更有助於替寶寶找出誘發蕁麻疹的來源,從而避免蕁麻疹的復發。
王壯銘
學歷:中山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台北榮總小兒部總醫師及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感染症學會專科醫師、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專科醫師
現任:
嘉義基督教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
資料來源:嬰兒與母親網站
#過敏
#蕁麻疹
血管瘤種類 在 名模因血管瘤病逝,血管瘤壓迫臟器成奪命殺機 - 早安健康 的相關結果
心血管疾病☀肝血管瘤☀血管瘤是血管的良性增生,較常發生在嬰幼兒身上,一般來說血管瘤就算不進行治療也會自行消退,但若是血管瘤生長過快、體積過大 ... ... <看更多>
血管瘤種類 在 血管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類型[編輯] · 毛細血管:櫻桃狀血管瘤,嬰兒型血管瘤 · 海綿狀血管瘤 · 化膿性肉芽腫. ... <看更多>
血管瘤種類 在 認識血管瘤::財團法人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的相關結果
血管瘤 是一種常見的良性瘤,它是皮膚血管異常增生或血管擴張,所引起的各種血管瘤及血管胎記。一般不會造成生命上的危險,但若發生於頭、頸、臉部,常因此造成患者外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