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投資銀行愚不可及
投資股市嚴重虧蝕不是只有散戶,對沖基金、銀行和政府都可以輸至破產。Archegos被斬孖展倉事件中,瑞信、野村和高盛等市場上鼎鼎大名投資銀行合共損失約60億美元。為何投行借出數百億美元給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的負責人標黃炒孖展? 為何投資銀行風險管理集體崩潰? 為何美國監管工作完全失敗?
美國政府宣佈強迫中資股根據美國會計標準披露財政狀況,否則在交易所除牌。中資股除牌危機中,百度和跟誰學等首當其衝中資股卻節節上升。原因莫明其妙。到了Archegos被斬倉,投資者才知道發生甚麼事。被斬出來的東西就是較早前莫明其妙上升的股份。
東京、紐約和瑞士的銀行將數百億美元借給標黃做風險極高的中資股孖展炒作。股價上升的時候,他的孖展倉跟著擴大。孖展越借得多,股價越升得多,風險越大,槓桿比率越高,由兩倍增加至十倍八倍。那就是說,投資銀行借錢給標黃炒孖展炒高了股價,跟著用炒高股價的資產增值再用孖展炒上去。投資銀行犯了嚴重錯誤,特別是事件中的標黃曾經在2012年涉及內幕交易及操控中資銀行股股價被罰巨款,老虎基金將他踢走,美國證交會判他不得參與任何投資顧問工作包括資產管理。被禁止擔任投資顧問工作的人不能成立基金進行高風險炒作。監管機構完全蒙在鼓裡,甚麼都不知道,甚麼都沒有做。2021年3月,Archegos的孖展倉曾經超過千億美元令到這次斬倉事件成為人類史上最大規模單一斬倉慘劇。投資銀行損失慘重,2021年3月29日,野村和瑞信股價插水1成半。
美國證交會的基金管理十分嚴格,甚麼事情都要申報,特別是基金的負責人是誰。標黃到底怎樣避過監管機構申報機制成立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
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是無需向證交會申報負責人和行政人員的家庭公司family office。因此,證交會不知道標黃成為Archegos基金負責人炒作孖展。即使家庭公司,資產值超過1億美元也要申報。標黃利用總收益互換Total return swap TRS合約迴避資產超額的申報機制。他將炒作孖展的回報交給投資銀行換取銀行借給他炒作用的「信貸額度」。根據TRS合約,Archegos的資產沒有因為炒作孖展獲利而增加,只是增加了信貸額。即使他的總孖展倉超過千億美元,Archegos控制的資產金額在賬簿上仍然低於1億美元。因此,Archegos炒作跟誰學令摩根史丹利和高盛成為跟誰學最大股東。賬簿上,Archegos沒有任何跟誰學股份,只有TRS合約產生的信貸額度和信貸資產。事實上,投資銀行擔任標黃的掩護讓他暗中炒作孖展。由此可見,上市公司和基金的年報和申報表格只是巧妙運用會計詞彙,不一定是事實。任何人可以使用互換合約隱藏真正投資組合、風險和資產值。
美國證交會宣佈將中資股限時除牌,標黃的投資組合價值暴跌27%,短短兩天時間蒸發掉百億美元。
2.7 中共華爾街
2020年,238隻中資股在紐約交易所掛牌買賣,總市值約2萬億美元。很多這些美國掛牌中資股的註冊地點不在中國。註冊地點在英屬處女島,開曼群島、百慕達等地方。例如百度BIDU的註冊地點是開曼群島。中資公司在美國的股權十分複雜。簡單地說,美國監管這些中資股有很高難度。事實上,中資股從來沒有符合美國上市規則,股權和會計都是「古靈精怪」。
美國為何讓數以百計不符合美國會計標準,公司資料不清不楚的中資企業在美國交易所買賣股份,還讓這些不合格股份在美國交易所買賣多年?
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陰謀論。美國故意讓不合格中資股份在美國交易所掛牌買賣,目的是要日後可以砍掉這些中資企業。中共依賴美國和香港的交易所掛牌買賣中資企業股份,政治和經濟上完全被動,被美國牽著鼻子走。美國取消香港特殊地位,香港交易所必然「壽中正寢」。中共只能搞自己的交易所。
2021年3月31日,路透社報導中共國務院要求監管機構研究設立交易所接收從香港和美國等海外市場被迫退市的中國企業,並且希望拉些國際大企業,例如蘋果和Tesla等分拆股份到中國上市。簡單地說,美國將中國和香港分拆出來在美國上市的預託證券從美國市場除牌,中共反過來將美國股份拉到中共這邊上市,替美資股份搞中國預託證券。中共這樣做不是意外,因為中共沒有別的路可以走。
中共搞自己的交易所有個解不開的死結,美元本位。只要仍然實行美元本位,中共搞自己的交易所只能「在內地塘水滾塘魚」。人民幣是不能自由兌換軟貨幣,中共不能在中國境內用人民幣結算美元等外幣,沒有結算能力就沒有交易能力。這就是我在10年前說中共會建立亞元的原因。沒有以人民幣為核心的亞元,中共無法擺脫美國交易所的框框。中共在中國設立交易所是「大話西遊」。
中共要在短時間內設立新的國際交易所有很大困難,擴大現有的深圳和上海交易所和細小的北京交易所是唯一選項。問題是,這些交易所難登大雅之堂。以1990年設立的上海交易所為例,截至2021年2月,1,815家公司的22,941隻證券掛牌買賣,總市值約46萬億人民幣,2018年市值是全球第四位。
美國紐約交易所NYSE市值29萬億美元,納指市值10萬億美元。相對地,上海交易所的市值4.7萬億美元,只有美國市場約1/8。上海交易所的上市股份市值只是和香港差不多,深圳只有3.5萬億美元。全部加起來只有12.7萬億美元,和納指差不多。
從交易量看,紐約交易所包括納指的交易量是30萬億美元。中國兩大交易所,深圳和上海再加上香港交易所的總交易量約為22萬億美元。除了規模不足之外,習近平搞國進民退。中共國有企業上市集資是多此一舉。中國依靠上市集資的私人企業為數不多,也不重要。美國中型、大型及新設立企業主要依靠股市集資。另外,中國股民教育水平低,未達到投資股市的應有質素。從股市功能看,中國交易所真的比不上美國。中國股民將股票市場視為炒賣股票賭場。股價波動至喝醉酒跳彈床的樣子。美國股市的6成股份由機構投資者管理。中國股市的投資者之中,99.6%屬於散戶。中國股市另一致命傷是無法吸引外資企業掛牌,上海和深圳的上市股份之中,外資企業佔的比重只有約5%。
外資企業不想在中國的交易所掛牌,因為中共政治掛帥,股市由中央全權控制。2015年7月,中國為了救市,將超過半數股份停牌,差不多等同關閉交易所。跟著下來,中國證監會禁止持股5%以上股東、董監事及高層主管在6個月內賣出自家股票,否則「嚴肅處理」。交易所打開門口做生意,怎可以指定某些人不得買賣股票。股價暴跌的時候,其他投資者沽貨止蝕,持股5%以上股東只能眼巴巴看著股價下跌,不能沽貨止蝕。這樣的「共產黨一黨尊政」股票市場如何能夠吸引外資參與?
中資股份的政治風險大,透明度低,有除牌危險,中美關係惡化,投資美國股市不要沾手中資股份,任何情況下不要買場外交易股份和「懷疑中資背景」股份。中資股除牌危機和中共設立新交易所的不明朗因素困擾之下,有能力在美國投資的話,最好將香港及中國上市股份沽清,轉到美國股市。待市場情況明朗之後再部署。記著,君子不立危牆下。千萬不要看見中資股反彈就盲目入市高價搶貨搏反彈。很多逃離火場的人不知何故走回去,結果死在火場。大丈年做事,拿得起,放得下。避險要死心眼,無論發生甚麼事,股價如何爆升,避了就是避了,不會再次買入。
虎符交易所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沈旭暉隨緣家書】阿里巴巴在港上市:唯獨香港是不可取替
「香港對中國不再重要」,一度是牆內世界小粉紅的口號。中國今天擁有上海、深圳等金融中心,其日常交易額早已超過香港,而且兩地也出現了自貿區、示範區,在小粉紅文宣中,號稱距離「國際化」僅一步之遙,隨時可取香港而代之。不少外媒訪問時,直接採用北京文宣,講述香港GDP佔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多少、現在又只有多少,論證香港再沒有戰略價值。
但真是如此,北京何不任由香港自生自滅,何苦大費周章謀劃?隨著中國經濟崛起,香港GDP佔全國比重雖然下降,但中國對香港的依賴,其實不跌反升,因為這是全國唯一被國際社會典章制度承認、行普通法的國際金融中心。中國通過香港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從回歸前的40%,升至現在的約70%,國家越是富有,香港這個最方便的美元集資中心、「走出去」(自行領會)特殊通道,越是國內外兵家必爭之地。近日香港局勢紛擾,阿里巴巴偏偏在這時候來港上市,反映香港尚有不少未被注視的隱藏功能,屬北京不能放棄之列。特別是中美貿易戰開打後,香港更成為中國抗衡美國的經濟利器,戰略角色獨一無二。只要了解這些功能,一旦香港人鐵了心和北京博弈,經濟線能創造的「攬炒」條件,可以不堪設想。北京何不好好對待香港人,回到「一國兩制」初心,非逼得大家劍拔弩張不可?
協助在美上市中資股撤退的「方舟計劃」
這次阿里巴巴在港招股,集資額約150億美元,集資完成後,港交所成為2019年度全球最高集資額的股票交易所。遙想當年,阿里巴巴一度在香港尋求上市,只是礙於「同股不同權」尚未通過,遂改往美國上市,一直相安無事,運作暢順。但自從中美貿易戰爆發,中興、孟晚舟等事件發生,曝露出中資企業在中美博弈時的風險,尤其是那些科技巨企,若單純在美國獨市交易,總有可能面對封殺。輕則旁敲側擊,例如因為有人投訴賣假貨,而被官司纏擾;重則直接攻擊,如美國商務部會因為新疆人權制裁等問題,直接封殺AI人臉辨識科技公司;又或因為違反伊朗制裁,而封殺中興、華為等。幸好中興只是在港、深上市,短暫停牌兩個月後,終能恢復交易,避過沒頂之災。
為免被美國封殺長期停牌,必須為這批為數眾多、已赴美國上市的中資巨股,北京明白必須製造一隻體積夠大的經濟「方舟」,作全體海歸逃難之用。「方舟」製成後,美國以水淹之的風險及動機,就自然降低。小粉紅主流輿論可能又認為,百份百受控的上海、深圳,理應是第一收容港,又何必取道香港?問題是整個「方舟計劃」有一個最核心的技術問題:股份互換,這不是上海、深圳能解決的。
此刻任何大小股東,拿著阿里巴巴的美股,可以換成港股,到港交所放賣,據說阿里巴巴一些最大股東,已經開始變換;賣出後得到的港元,又可隨意兌換成各種主流貨幣,自由進出香港。因為中國既要大舉引入外資、又要嚴格實施外匯管制,這樣的矛盾結構,令香港變得獨一無二:在高牆內的上海、深圳,根本做不到股份互換,這也是上海這個自貿區失敗的原罪;唯獨香港在公海,「方舟」必需在海上,才能發揮其作用。至於其他在公海的外地交易所(例如新加坡),對北京而言,既沒有香港的受控度,又未必有能力承接阿里巴巴這樣的大戶,更沒有港滬通這類連結國內的特別通道。在可見將來,美國上市中資股必然陸續光榮回歸,百度、京東、拼多多、騰訊音樂等星光熠熠,不能盡錄。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阿里巴巴上市當日,更公然打開口牌,陸續迎接其他美國上市的中資股「回歸」香港,畢竟這樣的「方舟計劃」,就只有港交所能勝任。至於為什麼不回到更「一國」的「家」,就「你懂的」了。
香港作為中國的最大美元印鈔機
據今年六月港交所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在2018年,內地非金融企業,在香港發行了723億美元債券,加上內地企業在香港的IPO集資了350億美元,單計尚未完整的官方數字(欠內地金融企業的美元債券發行數字),香港在2018年,已經為中國集資了1073億美元。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回看2007年,上海、深圳兩市交易量井噴,即使後來隨著金融海嘯回落,成交量及集資能力依然踏上新台階,令在「一般企業」層面,港交所一度被認為是中國的次等集資市場。畢竟同一隻股票,中港兩地同權掛牌的A股,總比H股有更高溢價;在內地掛牌,可比在香港得更高估值、更高PE。因此,「一般企業」總傾向在A股集資上市,除非有其他問題,才「淪落」到香港;前中國首富王建林尋求回歸A股,更是眾所週知(其後際遇是後話)。理論上,如不涉及把股權存放海外,或想藉上市香港,打開海外債券市場等算盤,單純集資,首選國內乃理性選擇。
然而,在最高層的角度,尤其是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後,企業到底在境外、還是境內集資,就另有計算。以下是邏輯推論:首先,人民幣是人民銀行印出來的;中國公司的股票或債券,乎合一定條件下,實際上也是印出來的。國內公司發行股票、債券後,所籌集的美元或港元資金,必須兌換成人民幣,並匯回國內使用;如涉及外債,可經審批留外還債。因此,國內集資所得的港元或美元,最後還是會交到人民銀行手上,並換成由人民銀行印出來的人民幣。
換句話說,香港等於間接成為中國的美元印鈔機,而且是一台年產高逹1000億美元的印鈔機,可謂一本萬利。中美貿易年度差額約6000億美元,若關稅是25%,即每年所涉關稅約1500億美元;但單是香港印出來的美元年產量,已幾乎可對沖其大部份關稅。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除了因為上市前的股東結構,涉及雅虎、軟銀之類的外資,與及同股不同權的股權結構,同時也是完全符合國家利益的行為。假如沒有香港,中國怎樣有更簡單的方法,變出這批美元?言猶在耳,中國財政部本週已宣佈,直接在香港發行以美元為單位的中國國債(注意:不是人民幣),赤裸裸的「cap美元」大計一浪接一浪,而且市場流傳香港金管局是大買家之一,無異間接以香港外匯儲備支持中國。
基於香港金融市場的功能,港人實不應妄自菲薄,迷失在什麼「GDP只佔全國2%可以不理」的無知論述中。香港的獨特金融戰略地位,並不能由上而下的「打造」及複製,而且在國際關係,這台機器更多是1992年美國的《香港關係法》加持而成的,而不是香港參加了任何國際組織、或北京單方面定義所能落實的。否則一紙空文成立特區,北韓就有了美元提款機;或加入了世貿的小島,就是金融中心,國際關係就不用讀了。假如當權者失去理智,親手毁掉這金融利器而不自知,才是真正令親痛仇快的事。屆時誰是真正的愛國者和愛國賊,豈非心中有數?
明報筆陣,2019年12月2日
虎符交易所 在 東講西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重點:最後兩段。
【#沈旭暉隨緣家書】阿里巴巴在港上市:唯獨香港是不可取替
「香港對中國不再重要」,一度是牆內世界小粉紅的口號。中國今天擁有上海、深圳等金融中心,其日常交易額早已超過香港,而且兩地也出現了自貿區、示範區,在小粉紅文宣中,號稱距離「國際化」僅一步之遙,隨時可取香港而代之。不少外媒訪問時,直接採用北京文宣,講述香港GDP佔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多少、現在又只有多少,論證香港再沒有戰略價值。
但真是如此,北京何不任由香港自生自滅,何苦大費周章謀劃?隨著中國經濟崛起,香港GDP佔全國比重雖然下降,但中國對香港的依賴,其實不跌反升,因為這是全國唯一被國際社會典章制度承認、行普通法的國際金融中心。中國通過香港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從回歸前的40%,升至現在的約70%,國家越是富有,香港這個最方便的美元集資中心、「走出去」(自行領會)特殊通道,越是國內外兵家必爭之地。近日香港局勢紛擾,阿里巴巴偏偏在這時候來港上市,反映香港尚有不少未被注視的隱藏功能,屬北京不能放棄之列。特別是中美貿易戰開打後,香港更成為中國抗衡美國的經濟利器,戰略角色獨一無二。只要了解這些功能,一旦香港人鐵了心和北京博弈,經濟線能創造的「攬炒」條件,可以不堪設想。北京何不好好對待香港人,回到「一國兩制」初心,非逼得大家劍拔弩張不可?
協助在美上市中資股撤退的「方舟計劃」
這次阿里巴巴在港招股,集資額約150億美元,集資完成後,港交所成為2019年度全球最高集資額的股票交易所。遙想當年,阿里巴巴一度在香港尋求上市,只是礙於「同股不同權」尚未通過,遂改往美國上市,一直相安無事,運作暢順。但自從中美貿易戰爆發,中興、孟晚舟等事件發生,曝露出中資企業在中美博弈時的風險,尤其是那些科技巨企,若單純在美國獨市交易,總有可能面對封殺。輕則旁敲側擊,例如因為有人投訴賣假貨,而被官司纏擾;重則直接攻擊,如美國商務部會因為新疆人權制裁等問題,直接封殺AI人臉辨識科技公司;又或因為違反伊朗制裁,而封殺中興、華為等。幸好中興只是在港、深上市,短暫停牌兩個月後,終能恢復交易,避過沒頂之災。
為免被美國封殺長期停牌,必須為這批為數眾多、已赴美國上市的中資巨股,北京明白必須製造一隻體積夠大的經濟「方舟」,作全體海歸逃難之用。「方舟」製成後,美國以水淹之的風險及動機,就自然降低。小粉紅主流輿論可能又認為,百份百受控的上海、深圳,理應是第一收容港,又何必取道香港?問題是整個「方舟計劃」有一個最核心的技術問題:股份互換,這不是上海、深圳能解決的。
此刻任何大小股東,拿著阿里巴巴的美股,可以換成港股,到港交所放賣,據說阿里巴巴一些最大股東,已經開始變換;賣出後得到的港元,又可隨意兌換成各種主流貨幣,自由進出香港。因為中國既要大舉引入外資、又要嚴格實施外匯管制,這樣的矛盾結構,令香港變得獨一無二:在高牆內的上海、深圳,根本做不到股份互換,這也是上海這個自貿區失敗的原罪;唯獨香港在公海,「方舟」必需在海上,才能發揮其作用。至於其他在公海的外地交易所(例如新加坡),對北京而言,既沒有香港的受控度,又未必有能力承接阿里巴巴這樣的大戶,更沒有港滬通這類連結國內的特別通道。在可見將來,美國上市中資股必然陸續光榮回歸,百度、京東、拼多多、騰訊音樂等星光熠熠,不能盡錄。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阿里巴巴上市當日,更公然打開口牌,陸續迎接其他美國上市的中資股「回歸」香港,畢竟這樣的「方舟計劃」,就只有港交所能勝任。至於為什麼不回到更「一國」的「家」,就「你懂的」了。
香港作為中國的最大美元印鈔機
據今年六月港交所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在2018年,內地非金融企業,在香港發行了723億美元債券,加上內地企業在香港的IPO集資了350億美元,單計尚未完整的官方數字(欠內地金融企業的美元債券發行數字),香港在2018年,已經為中國集資了1073億美元。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回看2007年,上海、深圳兩市交易量井噴,即使後來隨著金融海嘯回落,成交量及集資能力依然踏上新台階,令在「一般企業」層面,港交所一度被認為是中國的次等集資市場。畢竟同一隻股票,中港兩地同權掛牌的A股,總比H股有更高溢價;在內地掛牌,可比在香港得更高估值、更高PE。因此,「一般企業」總傾向在A股集資上市,除非有其他問題,才「淪落」到香港;前中國首富王建林尋求回歸A股,更是眾所週知(其後際遇是後話)。理論上,如不涉及把股權存放海外,或想藉上市香港,打開海外債券市場等算盤,單純集資,首選國內乃理性選擇。
然而,在最高層的角度,尤其是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後,企業到底在境外、還是境內集資,就另有計算。以下是邏輯推論:首先,人民幣是人民銀行印出來的;中國公司的股票或債券,乎合一定條件下,實際上也是印出來的。國內公司發行股票、債券後,所籌集的美元或港元資金,必須兌換成人民幣,並匯回國內使用;如涉及外債,可經審批留外還債。因此,國內集資所得的港元或美元,最後還是會交到人民銀行手上,並換成由人民銀行印出來的人民幣。
換句話說,香港等於間接成為中國的美元印鈔機,而且是一台年產高逹1000億美元的印鈔機,可謂一本萬利。中美貿易年度差額約6000億美元,若關稅是25%,即每年所涉關稅約1500億美元;但單是香港印出來的美元年產量,已幾乎可對沖其大部份關稅。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除了因為上市前的股東結構,涉及雅虎、軟銀之類的外資,與及同股不同權的股權結構,同時也是完全符合國家利益的行為。假如沒有香港,中國怎樣有更簡單的方法,變出這批美元?言猶在耳,中國財政部本週已宣佈,直接在香港發行以美元為單位的中國國債(注意:不是人民幣),赤裸裸的「cap美元」大計一浪接一浪,而且市場流傳香港金管局是大買家之一,無異間接以香港外匯儲備支持中國。
基於香港金融市場的功能,港人實不應妄自菲薄,迷失在什麼「GDP只佔全國2%可以不理」的無知論述中。香港的獨特金融戰略地位,並不能由上而下的「打造」及複製,而且在國際關係,這台機器更多是1992年美國的《香港關係法》加持而成的,而不是香港參加了任何國際組織、或北京單方面定義所能落實的。否則一紙空文成立特區,北韓就有了美元提款機;或加入了世貿的小島,就是金融中心,國際關係就不用讀了。假如當權者失去理智,親手毁掉這金融利器而不自知,才是真正令親痛仇快的事。屆時誰是真正的愛國者和愛國賊,豈非心中有數?
明報筆陣,2019年12月2日
虎符交易所 在 新聞該遠離虎符交易所了? - 區塊鏈板 的必吃
感覺很可怕還推什麼債幣交換用戶的錢都提不出來了- 投資,虛擬貨幣,加密貨幣,比特幣. ... <看更多>
虎符交易所 在 Gemini定期追蹤能討回用戶資產? 公開HOO虎符交易所過往黑 ... 的必吃
00:04-00:24 虎符交易所 00:24-00:41贈金00:41-02:13 Gemini執行長發言02:13-03:02 Coin Market Cap 03:02-05:24 虎符交易所 05:24-07:00 Announcement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