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有感 ◎#周夢蝶
之一
信否?有你的,總是有你的——
曾因羞憤而自殺的香魂
嬝嬝,自深井中逸出
再世又再世為人之後
天轉路不轉,芳名依舊金釧
果後果,因中因,緣外緣
如是如是如是
花雨中,世尊以微笑宣說
有你的,總是有你的!
不信?滿園的秋色
一樹的棗子
為甚麼?只紅了你一個
欸,只單單紅了甜了銷魂了
你一個
之二
一切之一
信否?有你的,總是有你的——
曾因羞憤而自殺的香魂
嬝嬝,自深井中逸出
再世又再世為人之後
天轉路不轉,芳名依舊金釧
果後果,因中因,緣外緣
如是如是如是
花雨中,世尊以微笑宣說
(昨佛今佛後佛一口如是說)
你是你的一切
——你是船
你是帆是桅是橹也是舵
是乘船
也是造船人
海天與風濤,遠夢與歸期
彼岸到時
惻惻:恰是此岸
離恨初生
攬衣欲上時
之三
久久,或更久於久久以前
是誰?偶爾拋下這句
稗子似的誓言
今夜,在那人的指尖上
開花了
花紅似血。汩汩的
不出聲的流著
曾經射殺無數天下人的眸子的
亦曾為天下無數人的眸子所射殺
生生世世生生
那人的指尖
欸!生生世世生生
鳳仙花的憂愁
之四
天把樓梯高高的舉起來
樓梯把窗
窗把枕頭
枕頭把夜
夜把一鬈香夢沉酣的黑髮
高高的舉起來
直到高過了屋頂
連煙囪甚至連絕望
都飛不上去的
--
◎作者簡介
周夢蝶(1921-2014),本名周起述,生於河南,長居台灣。1952年開始發表詩作,加入「藍星詩社」。1959年開始在臺北市明星咖啡廳門口擺書攤,成為當時臺北重要的藝文街景之一。作品深受佛學影響,並喜愛用典,引禪意入詩以感悟現實。詩集著有《孤獨國》、《還魂草》、《周夢蝶世紀詩選》、《約會》、《十三朵白菊花》等。
--
◎小編ccy賞析
此篇作品收錄於《約會》一書,《約會》中的詩作多數內容在與物約會的過程中自我對話,而〈重有感〉能看見濃厚的周夢蝶作品特色,以佛學與典故婉轉表現出自身內心感知。
之一從首句「信否?有你的,總是有你的——」到中段「有你的,總是有你的!」,表現出情緒與意念的強化,並藉由紅樓夢中角色「金釧」典故為基底,「再世又再世為人之後/天轉路不轉,芳名依舊金釧」以輪迴觀念寫出佛學中的因果和緣,但詩人自身彷彿能看見「花雨中,世尊以微笑宣說」:「如是如是如是」告訴自己就是這樣啊,在微微的慌張與拉扯中有個乾淨而平靜的力量慢慢轉變自己的心靈,儘管是「欸,只單單紅了甜了銷魂了/你一個」,也能穩穩的微笑。
「果、因、緣」作為詩眼也串起了之二和之三的內容。
之二直接地點出了佛學如是說,再以船、造船人、乘船者的關係寫「你是你的一切」而在上岸時傷感、「離恨初生」;之三則以西方典故來加深前述之因果觀念:受冤的仙女流浪到人間,已經精疲力盡,臨死前她許下心願,希望能重拾清白,死後她變成鳳仙花,只要輕輕一碰果實馬上就裂開,彷彿迫不及待的要人看清。還有那「曾經射殺無數天下人的眸子的/亦曾為天下無數人的眸子所射殺」更與之二的例子呼應,好似能看見一朵鳳仙花,生生世世地開花迸裂、不停地流著血紅的淚。
果、因、緣之外,可以更專注於詩人本身的心境轉變。余光中在《井然有序》一書中提到:「從大多數作品看來,其主題不外是生命的觀照、愛情的得失、剎那的相知、遙遠的思慕、靈肉之矛盾、聖凡之難兼。敘事詩多用第三人稱,抒情詩多用第一人稱,但是情詩、抒情詩中最隱私的一種,卻多用第二人稱。」周夢蝶在之一、之二使用了第二人稱書寫,是一種敘事,更像是與自己對話、一種了解、一種說服。
如果說前三則的情緒是面對萬物的孤獨感與靈魂裡蔓延的堅定在相互拉扯、補足,到了之四,便是歷經了前三則的心情轉折之後,給予自己的回覆。末則表現出自身的輕盈與沉重,因為「天把樓梯高高的舉起來」,高的那麼高,但絕望很重,所以那是「直到高過了屋頂/連煙囪甚至連絕望/都飛不上去的」,也因為它高的絕望飛不上去,在這樣的回覆裡,淡淡地包含了一種期待。
--
美術設計:ccy
圖片來源:ccy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4/20190403.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原泉滾滾:臺師大噴泉詩社50周年詩選」新書介紹 專訪:顧蕙倩老師、康書恩同學、曾映泰同學 內容簡介: 民國54年師大國文系進來了一批新鮮人,這些文學青年雖來自四面八方,沒多久就發現有一個共同的興趣:耍弄文筆。其中年紀最大的是退伍老兵秦嶽(貴修),因為比較年長,且已有...
藍星詩社特色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7-12-21影音檔
來賓粉絲頁: 臺師大噴泉詩社
出版社粉絲頁: 斑馬線文庫
本集主題:「原泉滾滾:臺師大噴泉詩社50周年詩選」新書介紹
專訪: 顧蕙倩老師、 康書恩同學、 曾映泰同學
內容簡介:
民國54年師大國文系進來了一批新鮮人,這些文學青年雖來自四面八方,沒多久就發現有一個共同的興趣:耍弄文筆。其中年紀最大的是退伍老兵秦嶽(貴修),因為比較年長,且已有社團經驗,就帶動了同班及校內同學一起籌組詩社:同班的凡有林秀燕、古添洪、黃癸楠及李弦(豐楙);而英文系陳慧樺(鵬翔)、美術系藍影(建廷)等,也都惠然肯來。校內課外活動雖有文藝社,大家也會參加,但組詩社的意義卻不一樣:既能因應臺北詩壇的文學氣氛,也可以和其他大學的詩社交誼,如文化大學的華崗詩社。大學詩社不像「創世紀」、「藍星」等,強調文學主張的一致性,而較重以文會友的創作活動。當時臺北的大詩社、詩刋均已沒落,唯街頭奇景的周夢蝶詩攤猶在明星咖啡屋前。詩壇後生既不畏一切,當時政治氛圍雖則嚴峻,在校內只要和課外活動組溝通,仍可召兵湊齊人數籌組社團,通過時間正是民國56年,到今年(106年)剛好正滿50年。
詩社成立後的第一目標:出詩刊?窮學生的辦法就是大家湊錢、出力,《噴泉》詩刊創刊號就是這樣出爐的。當初取名「噴泉」,既因紅樓前圓環有此一景,也謙喻只是滴水成泉而期待將來的巨流。創刊號所訂的黃道吉日:民國57年1月1日,指導老師當然搬請「藍星」名星:余光中先生,秦貴修當社長、美編則靠梁建廷,我們這一小群都在噴泉中匯成一股湧泉。社長就代表大家寫了〈創刊的話〉,其中有些話現在不容易體會,當時卻有諸多真實感受:如強調不躭心「蔑視的眼光」、不畏懼「冷冷的譏嘲」,就曲達了中文系未能正視新詩、現代詩;而關鍵句的「難懂、費解」,乃至不標榜主義、不依附流派,則是反映當時詩壇的困境:「創世紀」提倡的現代主義、「笠」刊登的圖像詩……,都曾被文學界所批評。當此之際,噴泉湧現的涓涓細流,既實踐於早期的詩刋中,也在畢業後持續噴湧,如成立「大地」詩社,和「龍族」、「主流」等彼此呼應,印證了大學詩社就是搖籃的作用。
在大學詩社的文化生態中,與噴泉相前後的詩社、詩刊也不少,為什麼只有噴泉竟然延續了五十年?縱使其間頓挫起伏,仍能持續迄今。期間和噴泉結緣的,後來離開校園後也續有發展,既有詩壇長青樹如陳黎,也有從社會到學院持續播種如陳義芝;最關鍵的則將新詩從大學帶入中學。在文學素養的培育中,新詩詮釋的方式愈來愈多樣化,從文本細讀到音聲朗誦,都能曲盡現代詩之美。記得林秀燕在新竹高中期間,從課內到課外,既詮釋新詩也帶動朗誦,如此播下種子而引發學子的興趣,在政大曾有學生提起:他對新詩有興趣閱讀、創作,就是在竹中被林老師啓發的,這樣的例證比比皆是。此即噴泉詩杜的創社目標,既對彼此的創作形成激盪效應,也將新詩的愛好帶入中學、大學及社會。五十年,整整半個世紀,今天文學世界早已被改變:中小學有朗誦詩比賽、臺北捷運上貼掛新詩獎作品,絕不會出現蔑視的眼光!這就表示臺灣的師範教育不「保守」,文學和社會也非斷裂。相信噴泉還會連噴五十年,這樣的精神從創社持續至今,願大家共同禱祝:噴泉精神永在。
主編簡介:
康書恩
1995年生,臺灣花蓮人。逐漸明白生活是為不斷辯證,時刻擁有更新穎的說詞與假設。國立花蓮高中畢業,臺師大國文學系百六級。曾任師大噴泉詩社第48屆社長、第49屆顧問長;《詩生活》現代詩報創辦人暨發行人。現為太平洋文藝營營隊總籌及授課講師。曾獲臺積電文學獎、師大紅樓現代文學獎,並著有詩集《潮海印象》。
曾映泰
1987年生。噴泉詩社第48屆社員,49屆創作股股長,50屆社長。曾任教於國中,現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碩士班。多向人類以外的事物學寫詩,但沒得過幾個獎。習慣寫給愛情,寫給人類社會,寫給身邊的人類,希望他們重新成為人。曾經編過幾本書,目前努力將文學結合桌遊中。
策畫簡介:
顧蕙倩
噴泉詩社第19屆創作組組長。1965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曾任中央日報副刊編輯、國立師大附中教師、現任臺灣師大及銘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曾獲師大噴泉詩獎、臺北詩人節新詩即席創作首獎、2014教育部特色課程特優獎、2016國家文藝基金會文學類創作補助、第51屆廣播金鐘獎「單元節目獎」。
許碧華
1966年生。噴泉詩社19屆副社長、20屆社長。師大國文系畢業、師大國文系研究所結業、輔大宗教系在職專班碩士畢業。板橋高中專任教師、導師、國文科召、訓育組長、社團活動組組長、教師會理事長、退休教師聯誼會會長(現任)。曾任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教學部主任和新北市分會副會長、台北市公私立中等學校詩歌朗誦比賽評審委員。
藍星詩社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原泉滾滾:臺師大噴泉詩社50周年詩選」新書介紹
專訪:顧蕙倩老師、康書恩同學、曾映泰同學
內容簡介:
民國54年師大國文系進來了一批新鮮人,這些文學青年雖來自四面八方,沒多久就發現有一個共同的興趣:耍弄文筆。其中年紀最大的是退伍老兵秦嶽(貴修),因為比較年長,且已有社團經驗,就帶動了同班及校內同學一起籌組詩社:同班的凡有林秀燕、古添洪、黃癸楠及李弦(豐楙);而英文系陳慧樺(鵬翔)、美術系藍影(建廷)等,也都惠然肯來。校內課外活動雖有文藝社,大家也會參加,但組詩社的意義卻不一樣:既能因應臺北詩壇的文學氣氛,也可以和其他大學的詩社交誼,如文化大學的華崗詩社。大學詩社不像「創世紀」、「藍星」等,強調文學主張的一致性,而較重以文會友的創作活動。當時臺北的大詩社、詩刋均已沒落,唯街頭奇景的周夢蝶詩攤猶在明星咖啡屋前。詩壇後生既不畏一切,當時政治氛圍雖則嚴峻,在校內只要和課外活動組溝通,仍可召兵湊齊人數籌組社團,通過時間正是民國56年,到今年(106年)剛好正滿50年。
詩社成立後的第一目標:出詩刊?窮學生的辦法就是大家湊錢、出力,《噴泉》詩刊創刊號就是這樣出爐的。當初取名「噴泉」,既因紅樓前圓環有此一景,也謙喻只是滴水成泉而期待將來的巨流。創刊號所訂的黃道吉日:民國57年1月1日,指導老師當然搬請「藍星」名星:余光中先生,秦貴修當社長、美編則靠梁建廷,我們這一小群都在噴泉中匯成一股湧泉。社長就代表大家寫了〈創刊的話〉,其中有些話現在不容易體會,當時卻有諸多真實感受:如強調不躭心「蔑視的眼光」、不畏懼「冷冷的譏嘲」,就曲達了中文系未能正視新詩、現代詩;而關鍵句的「難懂、費解」,乃至不標榜主義、不依附流派,則是反映當時詩壇的困境:「創世紀」提倡的現代主義、「笠」刊登的圖像詩……,都曾被文學界所批評。當此之際,噴泉湧現的涓涓細流,既實踐於早期的詩刋中,也在畢業後持續噴湧,如成立「大地」詩社,和「龍族」、「主流」等彼此呼應,印證了大學詩社就是搖籃的作用。
在大學詩社的文化生態中,與噴泉相前後的詩社、詩刊也不少,為什麼只有噴泉竟然延續了五十年?縱使其間頓挫起伏,仍能持續迄今。期間和噴泉結緣的,後來離開校園後也續有發展,既有詩壇長青樹如陳黎,也有從社會到學院持續播種如陳義芝;最關鍵的則將新詩從大學帶入中學。在文學素養的培育中,新詩詮釋的方式愈來愈多樣化,從文本細讀到音聲朗誦,都能曲盡現代詩之美。記得林秀燕在新竹高中期間,從課內到課外,既詮釋新詩也帶動朗誦,如此播下種子而引發學子的興趣,在政大曾有學生提起:他對新詩有興趣閱讀、創作,就是在竹中被林老師啓發的,這樣的例證比比皆是。此即噴泉詩杜的創社目標,既對彼此的創作形成激盪效應,也將新詩的愛好帶入中學、大學及社會。五十年,整整半個世紀,今天文學世界早已被改變:中小學有朗誦詩比賽、臺北捷運上貼掛新詩獎作品,絕不會出現蔑視的眼光!這就表示臺灣的師範教育不「保守」,文學和社會也非斷裂。相信噴泉還會連噴五十年,這樣的精神從創社持續至今,願大家共同禱祝:噴泉精神永在。
主編簡介:
康書恩
1995年生,臺灣花蓮人。逐漸明白生活是為不斷辯證,時刻擁有更新穎的說詞與假設。國立花蓮高中畢業,臺師大國文學系百六級。曾任師大噴泉詩社第48屆社長、第49屆顧問長;《詩生活》現代詩報創辦人暨發行人。現為太平洋文藝營營隊總籌及授課講師。曾獲臺積電文學獎、師大紅樓現代文學獎,並著有詩集《潮海印象》。
曾映泰
1987年生。噴泉詩社第48屆社員,49屆創作股股長,50屆社長。曾任教於國中,現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碩士班。多向人類以外的事物學寫詩,但沒得過幾個獎。習慣寫給愛情,寫給人類社會,寫給身邊的人類,希望他們重新成為人。曾經編過幾本書,目前努力將文學結合桌遊中。
策畫簡介:
顧蕙倩
噴泉詩社第19屆創作組組長。1965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曾任中央日報副刊編輯、國立師大附中教師、現任臺灣師大及銘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曾獲師大噴泉詩獎、臺北詩人節新詩即席創作首獎、2014教育部特色課程特優獎、2016國家文藝基金會文學類創作補助、第51屆廣播金鐘獎「單元節目獎」。
許碧華
1966年生。噴泉詩社19屆副社長、20屆社長。師大國文系畢業、師大國文系研究所結業、輔大宗教系在職專班碩士畢業。板橋高中專任教師、導師、國文科召、訓育組長、社團活動組組長、教師會理事長、退休教師聯誼會會長(現任)。曾任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教學部主任和新北市分會副會長、台北市公私立中等學校詩歌朗誦比賽評審委員。
藍星詩社特色 在 現代詩運動蓬勃詩社刊物致力於語言實驗【民視台灣 ... - YouTube 的必吃
1960年代,台灣現代詩運動逐漸蓬勃發展,現代與 藍星詩社 陸續成立。如余光中、敻虹、楊牧等人,都曾加入 藍星詩社 ,台灣文學風景隨之轉變。 ... <看更多>
藍星詩社特色 在 唐山書店/唐山出版社- 【唐山新書書訊】 簸盪的年代總有傳世 ... 的必吃
「藍星詩社」、「乾坤詩社」、「風笛詩社」顧問「世界華文交流協會」詩學顧問 ... 文藝筆壘文刊沙城文友會其他詩文社第二節:詩社文藝社的宗旨與特色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