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艾美獎五部不可錯過的重點歐美影集】
美國電視界最高榮譽——第 72 屆艾美獎(The Emmy Awards)將於美國時間本週日(9/20)舉行線上頒獎典禮,由美國電視學院會員票選出本電視年度(2019/6/1-2020/5/31)最優秀的電視作品。先前曾經發文大致介紹本屆入圍概況( https://is.gd/H58hOr ),簡單來說,在去年大贏家《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倫敦人生》(Fleabag)、《核爆家園*》(Chernobyl)都已完結,連同蟬聯好幾年的喜劇大作《副人之仁*》(Veep)也全劇終,今年的艾美獎瞬間多出了許多空位,同時各個獎項的入圍席次也都擴增1-2席,讓各家好手都摩拳擦掌想要分到一座獎。(延伸閱讀:去年的得獎名單 https://is.gd/DPykRh 、去年的得獎結果分析 https://is.gd/Y8FkRb )
在「後權力遊戲時代」,HBO 積極試圖以《西方極樂園*》(Westworld)、《繼承之戰*》(Succession),以及《殺手進城*》(Barry)分別承襲戲劇與喜劇的招牌。Netflix 則持續穩健多角經營,以《黑錢勝地》(Ozark)和《王冠》(The Crown)為首,輔以優秀的喜劇和迷你劇集,首次超越 HBO 成為本屆入圍最大贏家(Netflix 今年入圍了 160 項、HBO 則是入圍 107 項)。
其他各家也都磨刀霍霍,無論是老牌 AMC/Sony 的《絕命律師》(Better Call Saul)、Hulu 的《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Amazon 的《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The Marvelous Mrs. Maisel)等,都有取得固定的入圍席次(儘管疲態也逐漸浮現)。倒是新參戰的 Disney+ 和 Apple TV+,都分別以《曼達洛人》(The Mandalorian)和《晨間直播秀》(The Morning Show)首季打響名號,取得了令人不可小覷的入圍佳績,未來發展潛力備受矚目。
今年美國疫情仍橫行的期間,電影學院是否會票選出不一樣的得獎趨勢?從入圍者來看,一方面可以看到許多老鳥依然持續入圍,但同時也嗅到一些新的趨勢逐漸開展。比方說,雖然本季我最愛的是《絕命律師》(到了第五季精彩度有增無減),艾美獎卻沒有讓它入圍男主與女配獎項。又或是《使女的故事*》與《美麗心計*》(Big Little Lies)的女主角沒入圍、《這就是我們》(This is Us)只入圍男主角等,都在在顯示了艾美獎對於一些特定的熟面孔已經感到疲乏。這對去年早早播畢的《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和《美麗心計》等,顯然不是好事。反之,新劇《吸血鬼家庭屍篇》(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憑借新劇《晨間直播秀》入圍女主角的珍妮佛安妮斯頓,以及至去年才打入艾美獎入圍但即將六季完結的《Schitt's Creek》,皆可能因此出線。
由於艾美獎獎項太多,連同技術獎一共有 123 個獎項,在此就不一一細數與預測,而是挑選出五部我認為今年獎季重要的作品,跟大家分享、推薦。
▆
▆
1.《#繼承之戰*》Succession
《繼承之戰》演的是一名媒體大亨與他四名子女的事業繼承權爭奪戰,雖然題材是冰冷生硬的,但始終扣回的母題是親子之間的矛盾依附與認可尋求,以及手足之間的愛恨交織與爾虞我詐。本劇監製之一為《大賣空》、《為副不仁》的導演 Adam McKay,在攝影和調性上依稀可見其寫實的手法。比起其他白領西裝金融劇,《繼承之戰》提供了更多的場景變化(從克羅埃西亞的豪華遊艇,到美國參議院的聽證會等)。由《月光下的藍色男孩》配樂家 Nicholas Brittel 譜寫的主題曲和音樂,更是一絕 —— 鋼琴下行音階呼應了「傳承」的往下意象,管弦室內樂演奏的莊嚴古典樂帶有宮廷的貴族氣息,鋼琴小調和弦進行透露出危機和背叛的隱憂,偶爾再混入嘻哈節奏點綴出現代感。
《繼承之戰》儼然已成為 HBO 繼《權力的遊戲》後的招牌強檔,嚴肅、高雅又令人隱隱生畏、卡司強勁而富有魅力;重點是它不留情面地聰明而狡詐,不一一餵食情節給被動的觀眾,而是鼓勵觀眾與他來場對等的智力較勁,主動探索角色、對劇情產生一定的期望,然後又被聰慧的劇本給將上一軍。觀賞《繼承之戰》就像吸毒一樣,不由自主被捲進去,只為了一次又一次體驗那個情緒的籌賞。
獎季分析:去年《繼承之戰》首季只入圍了五項艾美獎,但由於第二季的節奏和角色塑造都更加精準,挾著不減反增的影評評價和觀眾口碑,使得第二季一舉入圍了 18 項艾美獎,為今年入圍數目第三高的影集。最恐怖的是演員獎項:戲劇類節目的演員獎項總共六項(男女-主/配/客串),《繼承之戰》今年就入圍了九位(兩位男主、三位男配、一位女配、一位男客串、兩位女客串),整體卡司的高一致強度可見一斑。除了演員之外,這部在幕後的製作也非常精良,可以好好準備迎接艾美獎橫掃了。
已獲頒技術獎:最佳劇情類影集選角、剪輯
主要獎項預測:最佳劇情類影集、男主、劇情類男配、劇情類女配、導演、編劇、配樂
▆
▆
2.《#守護者*》Watchmen
與 2009 的電影同樣取材自同名美國漫畫,9集長度的迷你劇集《守護者》卻沒有太多的牽絆與包袱,而是在既定的宇宙中,走出了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故事。這齣九集及完結的迷你劇集,將焦點投射在一個警察必須蒙面自保、白人至上犯罪組織興起、天空還會降下外星烏賊的平行世界,在既有的美漫犯罪與科幻類型中,完美融入了黑人種族平權與跨世代創傷經驗的議題,讓許多觀眾第一次接觸到 1921 年真實在奧克拉荷馬土爾沙上演的黑色華爾街屠殺,瞬間將藝術與今年的社會脈動,緊緊扣在一起。《守護者》提醒觀眾:你看再多天馬行空的虛構故事,都比不上真實歷史來的殘酷與精彩,而且歷史到如今還在重複上演中。
由去年剛以《藍色比爾街的沈默》拿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瑞吉娜金恩(Regina King)領銜主演,另外還有「刀疤」傑瑞米艾朗(Jeremy Irons)近年來最逗趣古怪的演出,整體卡司非常多元,也帶出在劇中飾演多重角色的明日之星:葉海亞·阿巴杜-馬汀二世(Yahya Abdul-Mateen II)。如果有一部劇可以概括代表 2020 的美國現況,那麼《守護者》可能是最好的答案。第六集的一鏡到底回憶/幻覺/歷史再現,可能是今年最出色的電視作品。
獎季分析:《守護者》是一部迷你劇集,卻一舉入圍了 26 項艾美獎,成為入圍最大贏家,著實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在這其中最亮眼的自然是女主角和男配角,在今年的社會氛圍下,最佳迷你劇集也已是囊中物。
已獲頒技術獎:最佳迷你劇集/電視電影類攝影、服裝、剪輯、混音、配樂
主要獎項預測:最佳迷你劇集、迷你劇集/電視電影類女主、男配、導演、編劇、美術設計、音樂監督
▆
▆
3.《#美國夫人》Mrs. America
由金獎影后凱特布蘭琪主演的《美國夫人》,同樣是一齣九集迷你劇集,篇幅雖短,但是當中女力能量卻爆表。故事講述著美國七零年代,一群婦女在性別政治運動下的對立和角力。但更有趣的是,本片以非主流的手法,將保守派的政治倡議者 Phyllis Schlafly 聚焦為主角,而不是直接將之塗抹為歷史上的反派。主角反對美國《平等權利修正案》、反對墮胎、誓言維護傳統家庭價值,聽起來是否有些言猶在耳?
《美國夫人》有美劇中罕見的大量女性角色,且從主創人、監製、導演、編劇、攝影,到演員,幾乎全部清一色皆為女性。由女性構築、述說的女性故事,說的簡單卻是得來不易。而每一集都以其中一個角色為名,並以其作為該集的敘事主觀人,也讓整個劇情的推動能夠從更多層面和角度來切入。最終,《美國夫人》是一部見樹又見林的女性賦權寓言,樹是每個真摯刻畫且優缺點共存的女性角色,林則是一個歷史上的性別運動,如何緩慢、令人感到挫敗,卻又確實地推動著時代向前進。連同《守護者*》(黑人議題)與《美國外史*》(白人至上法西斯主義),這部大概是今年最切合時宜、與美國川普政權下的時勢(事)最契合的電視作品。
獎季分析:《美國夫人》除了演什麼像什麼的凱特布蘭琪之外,還有一干優秀而多樣貌的女演員,包含此次入圍艾美獎的《鐵窗紅顏》 Uzo Aduba、《美國諜夢》Margo Martindale、Tracey Ullman,以及未能入圍但同樣精彩的蘿絲拜恩、伊莉莎白班克斯、莎拉保羅森等。此次艾美獎《美國夫人》共入圍 10 項,包含女主與三位配角。其中女主不是沒有機會,但應該會被《守護者》的瑞吉娜給搶下,而比較有可能奪獎的,則落在女配。外界普遍看好在劇中飾演美國第一名女性黑人總統候選人的 Uzo Aduba,可能會乘著賀錦麗(拜登的副總統搭檔)的提名風潮順勢摘獎。
已獲頒技術獎:無
主要獎項預測:最佳迷你劇集/電視電影類女配、選角
▆
▆
4.《#正常人*》Normal People
先前就曾撰文介紹過,《正常人》是今年影集中最令人喜出望外的驚喜小品,沒有之一。這是一部愛爾蘭的小品迷你影集,講述著一對愛爾蘭男女從高中到大學畢業的青春歲月,以及在時光流淌的縫隙中,這對普通而正常的生命如何擦撞出不凡的火花。兩位主角都是銀幕上的相對新人,但卻能夠自在無比的向彼此、向觀眾揭露自己的胴體、自己的真情,以及自己最黑暗的不安全感。這部劇雖然沒有什麼絢爛大場面,角色所遭遇的事物都彷彿你我在家鄉會經歷的那些,但是字字珠璣的台詞能夠牽動人心,且在酸甜的成長滋味中,留下一絲雋永。
從凜寒的北歐,到盛夏的義大利古鎮,攝影、服裝、音樂都極美,觸感也帶有一股新鮮的親暱性。大量旁白堆砌,讓人想到《愛在三部曲》的質感。這部劇在春夏之際從歐洲到美國引起一陣騷動,或許是對於那些曾經或正在歷經這些青春迷惘與情感受挫的人們,格外能引發共鳴。或許我們在 Marianne 和 Connell 身上找到自己、找到一個陪伴,陪伴著我們一起在人生的摸索上跌跌撞撞。
獎季分析:儘管在影迷們之間口碑極好,可惜艾美獎並沒有入圍太多項,僅有入圍最佳迷你劇集男主角、導演、編劇、選角。而如果投票會員中有一批忠貞的支持者的話,我認為他們會將票源集中在男主角獎,將之頒給年僅 24 歲的新人 Paul Mescal。雖然這個預測看似大膽,但卻也有前例可循,這個項目(迷你劇集/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還蠻喜歡獎勵新人的,比如說去年《別人眼中的我們》的 Jharrel Jerome、前年《凡賽斯遇刺案:美國犯罪故事》的 Darren Criss 等等。因此,《正常人》若不會空手而歸的話,男主角會是一個好的選擇。
已獲頒技術獎:無
主要獎項預測:最佳迷你劇集/電視電影類男主
▆
▆
5.《#壞教育*》Bad Education
嚴格來說,這是一部電影,去年也在多倫多影展首映取得不錯的口碑。然而,HBO 隨之將美國發行權買下,所以這部片在是直接在電視台播出,成為所謂的「電視電影」,也就無法角逐奧斯卡獎。《壞教育》為《良種動物》導演 Cory Finley 的第二部執導長片,改編自美國史上最大樁的公立學校貪污事件。休傑克曼飾演一名德高望重的督學,在長島小鎮的學區中與幾位教職員聯手作假帳,神不知鬼不覺污了上百萬美元。
整部電影的節奏輕巧俐落,配樂和剪輯也趣味十足。演員們飾演乍看無害,卻各懷鬼胎中飽私囊的一群公僕,顯然是玩得非常過癮。休傑克曼的角色本身就帶有外放的作秀感,也讓他繼《悲慘世界》後難得有如此獨挑大樑的表演機會,而他也確實與《老娘叫譚雅》艾莉森珍妮以及《愛情昏迷中》Ray Romano 有精彩的對手戲。整部片宛如迷你版《驚爆焦點》,劇情直接而簡單,雖然少了一點厚度,但娛樂性十足,也拼湊出平庸的邪惡如何在日常中上演,讓我們時刻警惕。在劇中揭發整起醜聞事件的學生記者,由25歲的年輕印度瑞士混血演員 Geraldine Viswanathan 飾演,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潛力新秀。
獎季分析:本片原先在多倫多首映後即傳出休傑克曼的奧斯卡呼聲,可惜最後本片不符合奧斯卡資格,但是他也確實入圍了本屆艾美獎的最佳電視電影和最佳電視電影/迷你劇集類男主角。其最大的競爭對手應該是《絕命毒師》的獨立續集作品《續命之徒:絕命毒師電影》。然而,那部片終究還是太仰賴其前作的重重包袱,因此不一定能夠脫穎而出,《壞教育》則是一部比較容易入口的大眾作品。男主角部份,大概會是休傑克曼、《守護者》傑瑞米艾朗、《正常人》Paul Mescal 三強之爭。如先前所述,我會押《正常人》Paul Mescal。
已獲頒技術獎:無
主要獎項預測:最佳電視電影
--
註:本文標記「*」者,皆可在 CATCHPLAY+ 訂閱「雙享無限看」方案觀賞,連同 20 多部入圍本屆艾美獎的優秀影劇作品全都收錄。若想要補上追劇進度的,這是一個非常方便的平台,HBO GO 和 CATCHPLAY+ 艾美獎好劇一站匯集就在 CATCHPLAY+!
🔥了解更多方案與優惠請點此
👉 https://bit.ly/3c4z6Sj
#艾美獎好劇一站匯集 #CATCHPLAYPLUS
「葉宛承現況」的推薦目錄:
- 關於葉宛承現況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葉宛承現況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葉宛承現況 在 TiEA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葉宛承現況 在 葉宛承heidi yeh -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葉宛承現況 在 簡單美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FACEBOOK、GITHUB 的評價
- 關於葉宛承現況 在 簡單美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FACEBOOK、GITHUB 的評價
- 關於葉宛承現況 在 簡單美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FACEBOOK、GITHUB 的評價
- 關於葉宛承現況 在 工作照變「整形假新聞」 葉宛承:工作全沒了-東森新聞HD 的評價
葉宛承現況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47╱編輯推薦
天地無窮大,登高看三觀: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沿革與願景•休閒活動展現的文明
|| 從歷史看台灣登山文化的變遷 ||
數十年以降,每當新聞媒體報導登山客的不良行徑,諸如亂丟垃圾、餵食野生動物、破壞環境等,時常會有人將罪魁禍首歸於「登山文化」,但究竟什麼才是台灣的登山文化呢?我將登山文化定義為「登山者群體價值系統的總和」,而台灣登山者的文化又能以2001年高山嚮導證廢除為界,分為社團時代與網路時代兩個階段,這篇文章將從台灣登山者的養成環境出發,探討我們登山文化的沿革與未來展望。
即便政府統計每年從事登山健行活動的人次約有600萬,所謂的登山文化仍屬小眾文化,不一定與從事的人數成正比,也不易受大眾理解與認同。換個方式來說,多達百萬之數的人們只是將爬山當作短時間的休閒運動,目的大多是為了身體健康,沿著標示清楚、路跡明顯的郊山步道系統享受爬山的樂趣。受限於從事時長、過多的人工建設和戶外教育機會,國人可比為栽於淺碟的幼苗,大多無緣將根深入到充滿內涵與魅力的台灣山林。
提起山岳文化,許多人會聯想到某高山地帶居民長時間累積下來的獨特生活方式、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等,例如阿爾卑斯山的牧民文化、喜馬拉雅山脈的雪巴人(Sherpa)、南美洲安地斯山脈的克丘亞人(Quechua)。不過,本文議論的是登山作為休閒活動的文化,祈讀者不要與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混淆。
登山環境的變遷
在網路科技急速發展的年代以前,台灣登山者之間的互動與資訊交換大多在組織聚會(例如登山協會、大學登山社等)及實際從事活動時發生,雖說廣度受到侷限,所需的時間也相對較長,這種傳承式教育卻是最為紮實的模式。從國民政府遷臺到約西元2000年的這段期間(約莫是網路與個人電腦日益流行的年份),登山者幾乎都是以同一方式養成。
然而,自2001年警政署廢高山嚮導證以降,人民雖獲得了自組攀爬百岳的自由,資訊時代的鐵三角:網路、社交平台、智慧型手機,卻開始一一對登山環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網路發展逐漸加快腳步,以往只能透過紙本或口耳相傳的資訊猶如雨後春筍一般地出現,同時也如一把兩面刃,一邊降低了自行組隊的門檻,另一邊卻由於資料過度片段化,而讓不察的山友容易誤判局勢,埋下諸多山難的遠因。
岳界基層組織──登山協會和大學登山社,從百岳制定的1970年起進入黃金時代,卻在千禧年之後不敵特許制度廢除及年輕族群參與度低落的累加影響,紛紛踏上了高齡化、縮編乃至解散的不歸路。若深究其背後的原因,還有一項至關重要的因素:台灣的山已不復往日的神祕。時光回到四大天王奠定百岳名單的那一刻起,登山者穿梭山稜溪谷間,型態也從完成百岳往新路線、會師、溯溪、技術攀登、古道、中級山、舊部落等開枝散葉,時至現今已無受矚目的未登峰存在,也罕有無人踏訪過的稜脈。簡單來說,登頂已失去客觀的開創價值,只剩下對個人有意義的主觀價值。世界上以攀登未登峰、開發新路線為志向的登山者,也僅只是一小群菁英分子而已。
況且隨著商用娛樂科技及觀光全球化不斷演進,年輕族群越來越不乏輕鬆便利的娛樂選項,舉例來說,以前被稱為電玩的休閒活動,如今竟發展成了全球產值接近10億美金的電競產業,再加上智慧型手機與手機遊戲的盛行,風靡程度更甚於以往;廉價航空的崛起及充分的觀光資訊,令出國旅遊變得可以負擔之餘,也使得登山健行活動越來越難獲得青睞。所以與其說是時下爬山活動不具吸引力,不如說是年輕一代的選擇變得太多了。
登山健行活動缺乏新血的現況,不只在山上能見到,年輕族群往往也有「身邊只有老人爬山」的印象,即便有興趣參與,卻不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輩夥伴,再加上普羅大眾傾向重視活動的潛在危險,勝過其背後的教育意義,這一切都構成了時下登山健行活動發展的困境。一旦代表活力的新生代廣泛的對此失去興趣,登山群體的金字塔就會從基底開始縮減,長久下來即支撐不了更多元化的戶外活動,例如學術化登山、中級山探勘、古道探勘、舊社探勘、溯溪活動、雪季攀登、海外攀登等等,長遠走向令人憂心。
登山文化的斷層與轉型困難
傳統登山活動所追求的目標,在於探索神秘與未知,一旦神秘與未知不再存續,舊思維之下的登山活動便會流於收集名單上的山頭(英文稱為peak bagging),使整體活動的發展陷入停滯。台灣登山界的金字招牌「百岳」,靈感源自1964年日本登山家兼作家深田久彌所著之《日本百名山》一書,由林文安為首的四大天王於1970年代初共同訂立,用意在於藉著選出這些山峰,讓後世的登山者能有系統性地探訪台灣的高山稜脈,是登山文化的重大里程碑,對後世的影響力無遠弗屆。然而他們始料未及的是,後來者卻多以登頂為目標,失去了探索的自由精神,徹底背離了百岳存在的初衷。
在社團時代,登山協會、學生社團這類社會化單位,藉著長期緊密互動的傳承式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礎。然而當社團不再是攀登百岳所必須,不只民眾自組隊伍的風潮興起,更讓商業登山活動日益蓬勃。隨著網路的普及與傳承式教育斷鍊,登山者的主要資訊來源從線下轉為線上,商業登山則成了帶領新手從事活動的最前線,又因為登山路線與基礎建設逐漸成熟,除了百岳熱門路線開始觀光化、大眾化、商業化之外,獨攀者與網路自組隊也漸成登山環境中不可忽視的族群。以上因素使得登山者群體化整為零,成為了極度個體化、差異化的存在,無法再複製社團時代形成共同價值觀的過程,是為登山文化的斷層。
至於登山文化轉型的困境與轉機,楊南郡早在1991年出版之《丹大札記》即有闡述:「對山岳界而言,國內的登山運動已經出現瓶頸;各地的山頭都有登山客的足跡;溯溪、橫斷、縱走或是岩雪攀登也都逐漸被開拓出來……雖然不斷有路線變化和技術引進,使活動仍有蓬勃的樣貌,但在大方向上卻有隱憂,登山運動已到了發展上的轉捩點。如果參考國外的狀況,其實不難發現我們已經背離了國外登山運動的走向,國外登山運動的走向是如何呢?簡單的說就是登山學術化。藉著登山,從橫面空間性的認識到縱向時間性的瞭解,也就是深入地區內的地形水文、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從實實在在的田野見聞中建立知識的基礎。」
不爭的事實是,能左手拿書籍按圖索驥、右手拿山刀披荊斬棘的人畢竟是鳳毛麟角。主流登山文化至今仍奉完成百岳為圭臬,相互比較誰登上的百岳比較多,而出自網路世代的登山者更因為上述的原因,難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所以現在的登山運動發展,其實是從楊南郡指出的瓶頸倒退當中。
展望未來
登山活動的精神文化面即是自由,自由的前提是自律,為不變的的普世價值,但大眾的心態卻仍深受早年國民政府之長年封山禁令影響,內化了不合時宜的制度,不只視山林為畏途,對冒險性的登山活動也缺乏認同,導致來自外部的制度力量反過來侵害了精神文化。登山文化最主要的載體是就是人,偏偏自由與自律的基本精神如今少了傳承式教育這座橋樑,形成了文化斷層與轉型困難。
我們在山域中見到的各種人為亂象,包括亂丟垃圾、排遺無序、吵鬧喧嘩、生火失當、餵食野生動物等,指稱為登山文化是有失公允的說法。因為登山活動經大眾化、觀光化、商業化之後,國民素質和速食文化的惡果就直接體現在環境之中。至於廣大民眾是否曾受過戶外教育與文化的薰陶,則是個令人不得不悲觀的問題──這也是為何筆者主張登山文化是小眾文化。
巨大的環境變化,使得社團時代走到了末路,也使得登山文化進入了重建期,而網路則是最大的影響因子。但網路同時具有開放與封閉的特色(例如公開社團與私密聊天群組),資訊交流上存在嚴重落差,導致價值系統枝多而幹細,未能凝聚全體登山者皆認同之共識,宛如一盤散沙。筆者以為,解鈴還需繫鈴人,網路時代的問題,必當從網路來加以解決,無論是政府、媒體或登山群體,均需視改善環境、傳播知識與落實教育為己任,台灣有朝一日才能真正與國際接軌,成為內外兼修的山岳之島。
緣結山林
進入社會數年之後,受「臺灣人一生一定要做的三件事」影響,我以菜鳥之姿跟團登上玉山主峰。那是個天空異常清朗的一月天,日出雲海的美景深深地撼動了心靈,也讓我萌生完登百岳的念頭。奈何工作忙碌,難得空閒,我逐將這份熱愛轉向了山域歷史、人文與政策,竟巧遇一塊樂趣不亞於登山的沃土。又因觀察到時下大眾對登山多有誤解以及活動本身發展的困境,故創立個人媒體,筆耕不輟,盼為心愛的寶島山林略效棉薄之力。
文、圖╱董威言(城市山人)
#0227550088
葉宛承現況 在 TiEA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iEA 理事長林之晨率協會成員邀請余宛如立委共同拜會金管會主委李瑞倉,針對金融創新、金融監理沙盒草案等等相關議題,進行廣泛的意見交流,主委對協會建議與整體產業給予正面回應。
林之晨理事長指出,協會代表台灣網路與電商產業發聲,以當前台灣國家人口數大概是世界排名五十,GDP 全球二十幾名,數位產值已擠身全球前十大,台灣的數位產業是項隱形冠軍,這是我們共同的驕傲。
而金融創新來自於非金融業的刺激,與金管會攜手是迫切且必要,因此產業界均期待政府能制定與產業共同合作的法規,一起齊心為數位金融做出努力與貢獻。
且從 Amazon 的經驗上,重申電商 IPO 在過程中,應取消「打消累虧」等相關規範,符合公司正常發展,以增加競爭力。
立委余宛如強調,面對全球數位經濟的競爭腳步,擔憂台灣的速度跟不上,因此期待金管會能與 TiEA 針對產業迫切關切的議題共同努力;而基於政府「金融政策白皮書」曾提及,電子支付要成長二倍,因此,期許金管會能加速擬定因應方案以達成目標;也期待「金融監理沙盒法案」儘速完成立法,讓此法案成為其他部會與國家仿效的對象。
曾薰儀理事暨 Fintech 小組召集人表示,台灣的網路交易發展起步略晚,現況上,雖實際交易熱絡,但明顯政策開放的業務範圍與實際消費端有所落差;當前金融服務與科技在整合上顯得力有未逮,其實二者具有很大的合作機會,期許 Fintech 發展下,能有更多元變化與交易,多從支付端、多從客戶端思考,讓金融服務從範圍到落實都能獲致既深且廣的綜效。
程九如秘書長強調,如何把電子服務與新金融服務結合最完善,是政府與產業迫切需思考的課題,從愛爾蘭成功發展Fintech 與行銷全球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鏡,當全球在爭取人才與機會,應當檢視我們在發展數位經濟下,有多少的發展空間留給新創,我們更應認知到網路應是運用技術來創造價值,但政策方向卻常反向思考,讓政策美意大打折扣。
葉奇鑫理事提及,目前的沙盒法案只適用於金融領域,其他產業似乎停滯,期待此次的金融監理沙盒法案儘速通過,對其他部會創造示範作用。
陳宜君常務監事,電商、新創等產業 IPO 打消累虧等相關問題,除了稅制面檢討,更應從資本市場的實務上,政府應多方面去思考,創造適切的籌資規範,吸引國際資金導入,打造正向循環的金融環境。
與會的林煒鎔代表則重申,金管會對於金融服務可以提供更便利、更好的服務,更站在消費者立場;孫欣代表提到當前沙盒法案的子法與配套措施具體為何,是當前大家最關切,希望金管會能盡早提出。
李瑞倉主委回應指出,TiEA 對於產業的訴求與政府的方向,是一致,面對當前的環境,金融業特許的性質,衍生需高度監理管制的必要,與反洗錢與反資恐的挑戰,致使金融業需更積極創新才能迎接挑戰;對於「金融監理沙盒法案」,目前已提報行政院,其政策目標,在於結合科技與金融業,在行政院審查定案前,協會可以提供意見加入,在立法階段,也可協請立委協助,相關的子法與配套皆刻正進行,俟法案通過,可以同步公告。
李瑞倉主委表示,就金融創新上,政府的立場,除秉持讓消費端更方便、更普及,並應思考保護消費者,針對所開放與實際業務的落差問題,包括:電子支付能納信用卡儲值等,必須再審慎思考;而所關切電商 IPO,建議能打消退虧及獨立列「產業類別」部分,政府會積極召集相關權屬機關討論,納入TiEA 的意見,盡快具體回應;最後,承諾未來金管會在制定與產業相關法規時,會廣邀 TiEA 相關代表參與提供意見,以臻法案的完善。
葉宛承現況 在 工作照變「整形假新聞」 葉宛承:工作全沒了-東森新聞HD 的必吃
... 照片中飾演媽媽的女模 葉宛承 ,今天卻出面哭訴,因為這張照片讓他被誤解,竟然變成整形女,甚至成為假新聞流傳到國外,讓她的演藝前途大受影響。 ... <看更多>
葉宛承現況 在 葉宛承heidi yeh - Home | Facebook 的必吃
葉宛承 heidi yeh. · October 11, 2020 ·. 已經好久沒這麼累的拍照了. 今天每個造型都好美. 之後再跟大家分享是什麼工作. 感謝姐姐幫我帶孩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