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火車站,歷經百年的歲月,從一個曠坑小鎮崛起,也因民國48年封坑後,沒落
.
如今,又因新山佳車站的建蓋、舊站的保存,周邊設施的改善,這個站注入新活水而重新活絡了起來.
.
世代的演變、
時代的進步、
生命,自然會找到出口,
.
一樣,相信在全世界,
包括台灣,
經歷過這波疫情的考驗,
也會找到新出路、新活水,
而誰的頭腦有願意接受現況事實面對的心態,
就越能去適應未來,也就會更好.
.
#小米麻糬老師 在這一波疫情的考驗下,相信,我只會 更強壯!
#同學們老師我依然會認真講帶領你們只會更好
#萬華社大 #鐡道旅遊見學
萬華社大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徐哲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臺北站到了╳是夢想的開始?還是鄉愁的開始? 復古與流行的翻轉 ╳後生與時代的對話 2019金曲獎創作系歌手傾力打造 徐哲緯╳羅思容╳劉榮昌╳邱廉欽 全Live編曲帶你用音樂追火車 有人說:在那漂移的年代,是移動,也是為了尋找感動,循著記憶的鐵軌,我們聽到這群人為家庭為臺灣奉獻打拼的聲響,那是客家...
「萬華 舊 火車 站」的推薦目錄:
- 關於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小米麻糬愛旅遊(Showme100 Love Trave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徐哲緯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問題] 北捷和萬華車站沒有共站的原因- 看板M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為第四代萬華車站之西站。 萬華火車站的歷史: 萬華原稱艋舺 的評價
- 關於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台北『萬華車站美食餐廳』| 精選TOP 15間熱門店家 - 愛食記 的評價
- 關於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問卦] 有沒有萬華車站的八卦steward135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萬華火車站地圖的美食出口停車場,YOUTUBE - 台鐵車站情報站 的評價
- 關於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萬華火車站電話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代辦臺鐵萬華車站前廣一、廣二用地地下停車場新建工程 的評價
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讓我們回到22年前的今天,欣賞板橋與萬華之間地上火車最後一天行駛的沿線風光。
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北淡線上的關渡火車站】#學生月票二圓二角
日治時期就開始營運的「北淡線」鐵路
是早期來往台北淡水的重要交通工具
全線於1988年正式停駛,改建為現在所見的捷運淡水線
決定修建為捷運後,沿途的火車站也遭到拆除
照片中是當時北淡線上的「關渡火車站」
雖然只是一座簡單小巧的建築
現在看來卻別有復古懷舊的感覺
在停駛的那一天也湧入許多人拍照留念
#報時光UDNtime
#北淡線
#關渡火車站
日期:1988/7/15
圖說:省鐵路局加掛特別列車,舉辦「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活動,對北淡線做最後凝視,共同陪伴小火車走完最後一程。圖為關渡火車站。
來源:聯合報
攝影:游輝弘
歷史新聞
【1988-07-02/聯合報/14版/台北市民生活】
淡水線懷念之旅
想當年 坐火車是樁大事
【本報記者劉曉甯 孫蓉華】
票價相當昂貴 沒事不隨便坐
台北到淡水的火車,單程票價十五元,與現在的物價、民眾的收入相比,頗為便宜。但在早年,火車可不是一般人坐得起的,沒什麼大事,還不輕易坐火車呢!
淡水港淤塞情況嚴重後,無法再擔負運輸的重責。以往帆船直駛桃園大溪的情景不再,接著連載客的蒸汽明輪或吃水較淺的「臭油船」,也不能再靠泊萬華。承運客貨輪的船舶停擺,公路交通仍未臻完善,北淡線火車扛起了淡水、台北間運輸的重任。
但是,乘坐火車可是奢侈的享受。民前六年時,北淡線二等車的成人票票價是日圓四角二分,當時六十公斤的白米價格是一圓八角。七十多歲的前淡水鎮長鄭、永富記得,北淡線火車五十年前的票價是三角二分,而工人做工三天大概才有一圓工資。火車班次也不多,一天只有四、五班次,每列掛三、四節客車廂。
李總統登輝先生的父親李金龍老先生回憶說,早年淡水人要到台北,多數乘坐「臭油船」,每趟收費約一分,比較起來,乘坐火車當然算是生活中的大事。九十一歲的李老先生表示,老家在三芝鄉,與淡水鎮還有段距離,童年根本沒有機會坐火車。上了中學後,學校帶著學生遠足,才初次嚐到坐火車的滋味。
民國卅一年,火車票價便宜些了,可是還是挺貴的。學生月票一張二圓二角,那時,小職員每月平均所得也不過卅五圓上下。能夠買火車月票通勤,羨煞同學。當年淡江中學的畢業紀念冊上,留有一隅刊出一位陳姓學生的「定期乘車券」,紀念坐火車上下學的時光。
蒸氣車頭時代 難忘數件寶事
火車票價隨著社會的改變升降,北淡線的列車,也由燒炭的蒸汽火車頭到動力慢慢加大的機車頭,再到現在使用的柴油車頭。越早期的火車,越有些令淡水人難忘的「寶」事。
關渡隧道坡陡 車常會倒退
李總統的弟弟李炳楠說,搭蒸汽機車頭火車,經過關渡隧道前,乘客不約而同地都會關上車窗。否則,車廂內會瀰漫著黑黑的煤煙,衣服上會沾上煤塵,弄成小黑臉。而火車座位卻是硬木板座椅,又無電風扇,燠熱的夏天,關窗過隧道,可難過呢!
從關渡站出來駛經關渡隧道的一段路是陡坡,燒煤炭的蒸汽火車頭,如果不能加足馬力,到了上坡處,根本上不去。還要由關渡站倒退數百公尺,等鍋爐火燒旺了,蒸汽十足後再一鼓作氣爬坡前進。因此,火車倒退的情況,也是老一輩淡水人記憶猶新的鮮事。火車不夠力,趕不上火車的年輕小伙子,乾脆用跑的追火車,還真追得上。
世居淡水的周明德記得,民國卅一年高中畢後,他在氣象局工作,一天早上到車站時,火車已鳴笛開動,一時興起,拔腳就追。由於駛出淡水的火車要駛經一段斜坡,速度減緩,在車上同學、同事的加油聲中,他跑了四、五百公尺追上了那班火車。
載客量逐年減 只甚剩兩千多人
台灣光復後,日據時代一度停駛的北淡線火車,恢復正常營運。因為北淡線沿線地區,由農村發展為新興社區,工廠、學校紛設,經濟的繁榮,帶動人口成長。北淡線載客人數逐年增加。民國四十一年每天平均約有一千八百人在淡水站上車,到民國六十四年每天平均有八千五百五十多人上下車。意氣風發的北淡線度過全盛期後,隨著公路運輸的發達,便捷的客運班車陸續增加,搶走了火車乘客。民國七十二年,北淡線載客人數降為每天四千多人,這兩三年更曾低到二千多人。
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徐哲緯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臺北站到了╳是夢想的開始?還是鄉愁的開始?
復古與流行的翻轉 ╳後生與時代的對話
2019金曲獎創作系歌手傾力打造
徐哲緯╳羅思容╳劉榮昌╳邱廉欽
全Live編曲帶你用音樂追火車
有人說:在那漂移的年代,是移動,也是為了尋找感動,循著記憶的鐵軌,我們聽到這群人為家庭為臺灣奉獻打拼的聲響,那是客家的身影!用音樂說故事,聽到火車聲也聽到客家人的故事⋯
《行出去》
這首是以曾經穿梭臺北城的火車鐵道沿線景致發想的創作,歌曲中也記錄著現在仍然可以找到的斑駁回憶,即使如今隱身地下,仍舊能找到痕跡。一如客家人隱身城市,現在也要大步走出去,更以輕快的編曲及勵志正面的歌詞,激勵正在低潮的人們。
這首在客語歌曲中少見又朗朗上口的曲風,頗有經典〈向前走〉的味道。
〈行出去〉 詞曲:徐哲緯
風吹等樹仔搖動。我像一隻鷂婆迎風
帶等血脈中的傳統。尋我生命中最靚的夢
車頭恬靜沒人送。 火車定定欸要啟動
捱目汁含在心中。 現下開始捱做自家个英雄
從萬華行到市民大道尾 《從華山行到南港去》
從有樂町行到西門町 《從五全里行到誠安里》
從地頂高行到地泥下去 《從屋下行到世界个尾》
從上個世紀行到這個世紀。
行出去。大步行出去
車廂一節一節裝著滿滿的回憶
行出去。大步行出去
人生的風景勝過大風和大雨
行出去。大步行出去
歲月的影跡連著現下和過去
行出去。大步行出去
心中的感動 現下我要唱給你知
翻譯:
風吹著樹搖動。我像一隻老鷹迎風
帶著血脈中的傳統。尋我生命中最美的夢
車站安靜沒人送行。 火車慢慢地要啟動
我的眼淚含在心中 現在開始我做自己的英雄
從萬華走到市民大道底
《從華山走到南港去》
從有樂町走到西門町
《從五全里走到誠安里》
從地面上走到地底下去
《從家裡走到世界的底》
從上個世紀走到這個世紀
走出去。大步走出去
車廂一節一節裝著滿滿的回憶
走出去。大步走出去
人生的風景勝過大風和大雨
走出去。大步走出去
歲月的痕跡連著現在和過去
走出去。大步走出去
心中的感動 現在我要唱給你知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jCseuFmTY0/hqdefault.jpg)
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臺灣小鎮慢騎:25條縱貫東西的慢遊路線」介紹
訪問作者:李立忠(茶花小屋)
內容簡介:
騎上單車,
看山、賞海、追火車,尋找豐富小鎮歷史,
探索城鄉秘境,盡享臺灣小鎮百變之美。
找回被遺忘的旅行方式,
重新定義生活節奏。
25條縱貫臺灣小鎮的人文慢騎路線
用單車觀點閱讀臺灣,翻開小鎮人文篇章。以緩慢的心騎掠落盡鉛華的大山談文小站與龍港小漁村,緬懷海線車站的起與落;拜訪臺南小鎮繁華過往,聽八角樓說故事;探尋莎韻之鐘在南澳部落留下的吉光片羽。每一篇章都是臺灣美麗的故事!
看山看海,追火車,領略臺灣自然之美
25條縱貫南北、橫貫東西,不同以往的單車路線。帶你重拾赤子之心,雙溪河畔追火車;打開懷舊的記憶,騎遇瑞芳百年老礦城;敞開煩悶的思緒,騎單車奔馳東臺灣三天兩夜,穿梭於太魯閣鬼斧神工的岩洞隧道,追逐於東臺灣海天一線及花東縱谷花海,盡覽臺灣千變萬化之美。
作者簡介:李立忠(茶花小屋)
臺北人,1966年生的天蠍座。亞東工專工業工程與管理科畢業。現任萬華社區大學單車旅行教師、廣播電臺單車旅行主講人。
眷戀單車融合心情的旅行方式。經營單車部落格十餘年,分享以單車身體力行的旅行生活。
部落格屢獲大獎:2006全球華文blog大獎生活品味類初選入圍;2009年新北市blog大獎佳作;2010年資策會第三屆blog百傑,旅遊類TOP 100;2011年全球華文blog大獎,休閒旅遊類初選入圍;2011年自行車騎士協會,活動文選優勝獎;2012年資策會第五屆部落格百傑,旅遊類TOP200,同時榮獲UDN BSP特別獎。
特別喜歡晨昏自行車踩踏,分享於茶花小屋的分享心世界部落格:blog.udn.com/leelijohn
作者粉絲頁: Ubike台北輕旅行
出版社粉絲頁: 晨星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lE9U5HWX1g/hqdefault.jpg)
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店名:大車輪火車壽司
電話:02 2389-8118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峨眉街53號(西門站6號出口往峨眉街方向約2~3分鐘)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四 星期日am11:00-pm21:30 星期五 星期六 am11:00-pm22:30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dsrsushi/
官網:https://www.dsr.tw/
關於:
大車輪餐飲企業創立於1976年,位於臺北西門町的大車輪日本料理創始本舖是全台灣第一間以火車迴轉壽司為概念的主題日本料理餐廳,秉持著品質創造信譽、信譽保証品質的經營理念、及經營責任心、料理安心、服務用心的〝三心〞目標,堅持為您提供一個優質的用餐經驗。30年來穩定成長與茁壯,證明我們對每位顧客的完全尊重與承諾。 《台北峨眉店 - 火車壽司》火車與壽司的巧妙搭配,美食與趣味的精心組合,全台首創優質火車迴轉壽司,日式建築潢古色古香,座落西門鬧區獨具特色。 《台北漢中店 - 人氣廚坊》洋食、和食複合式餐飲、鮮嫩多汁各式種類的牛排、蓋飯、定食任君選擇,寬敞舒適、潔淨的用餐空間,呈現極簡時尚風,距離西門捷運站僅10秒鐘距離,不管是聚餐、約會,一定是您最佳的選擇。 《台北重慶店 - 定食料理》2009年開幕,提供各式定食、日式套餐,精緻的日式料理,優質的供餐環境,歡迎您來體驗。
#Meck大叔#大車輪日本料理#童年回憶懷舊日本料理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GbBIQy4VnM/hqdefault.jpg)
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為第四代萬華車站之西站。 萬華火車站的歷史: 萬華原稱艋舺 的必吃
與眾不同的是,萬華車站是臺北市區鐵路地下化中唯一沒有捷運共構的車站,其與捷運龍山寺站2號出口(萬華區公所)之直線距離約為150公尺。 1990年8月19日,改建萬華車站之後 ... ... <看更多>
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台北『萬華車站美食餐廳』| 精選TOP 15間熱門店家 - 愛食記 的必吃
台北萬華車站美食餐廳推薦,台北萬華車站美食餐廳的最新食記、評價與網友經驗分享: 萬大蟹殼黃, 阿萬油飯.刈包.四臣湯.排骨湯, 冰雪蔬蔬, 萬華林建發仙草冰, ... ... <看更多>
萬華 舊 火車 站 在 [問題] 北捷和萬華車站沒有共站的原因- 看板M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第一次來本板PO文,請多指教^^
萬華車站是臺北市唯一沒有和捷運共站的車站
臺北市的臺鐵車站如下:
板橋-萬華-臺北-松山-南港
*板橋不在臺北,不過還是列出來
上面除萬華車站外的四站都有和捷運共站
(不過松山站因為松山線尚未通行原因目前還沒有開放)
唯獨萬華車站和北捷好像完全沒有關係似的......
離萬華車站最近的捷運站是龍山寺站
好像只隔兩條路吧
既然隔這麼近為什麼當初還是沒有設計和萬華車站共站呢?
(感覺這樣萬華車站的使用率會越來越低)
--
我還沒說完吶~~ 夠了夠了,回家啦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3.127.241
趕快修正正確
※ 編輯: Kbart 來自: 118.163.127.241 (11/11 08:02)
新注音真的有夠爛
※ 編輯: Kbart 來自: 118.163.127.241 (11/11 08:25)
本文的共構其實是站體共構,就是兩鐵分開但站體連接
像臺北車站那樣(甚至臺北車站和京站這樣也算)
※ 編輯: Kbart 來自: 118.163.127.241 (11/11 11:30)
應該叫「共站」而不是「共構」
(不然蠻多轉乘站也都沒共構。忠孝復興表示:)
※ 編輯: Kbart 來自: 118.163.127.241 (11/11 11:53)
臺北站?在臺北的哪裡啊?內湖?松山?南港?士林?北投?
※ 編輯: Kbart 來自: 118.163.127.241 (11/11 12:2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