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情緒的潘朵拉寶盒 #挑對時機做自己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
在很久的黃金時代,每個人都心地善良,過著幸福的生活。當時世界一片富裕,人與人之間沒有鬥爭,而且人們也不會生病,不需勞苦工作。
.
普羅米修斯和艾庇米修斯兩兄弟,就是生長在這般美好的時代。普羅米修斯在為人類盜取「火種」後就與弟弟隱居,以免遭到眾神報復。
.
潘朵拉(Pandora)是天神宙斯命令眾神一同創造的第一個完美形象的人類女人,古希臘語Pandora意思是具有一切天賦的女人。宙斯想方設法讓艾庇米修斯娶了潘朵拉,還讓眾神魄贈許多禮物,引發人類最根本的好奇心,他要讓潘朵拉自己打開這個寶盒。
.
當潘朵拉把所有禮物都開過後,日子還是覺得無趣,終於有一天,她趁艾庇米修斯出門時,偷偷地往庭園深處的小屋走去。小屋裡面藏著一個最精美、最神秘的寶盒,她無視丈夫告誠,偷偷打開寶盒,往裡面窺看。
.
沒想到才一掀開,就像觸碰到蜂巢一樣,一大群長著小翅膀的生物傾巢而出,那些名為勞苦、瘟疫、憂傷、災禍、邪惡之物改變了人類世界,當時潘朵拉害怕極了,趕緊蓋回寶盒,但一切已經太遲,寶盒內只剩下「希望」。
.
#成年的我們 #就像想打開寶盒的潘朵拉
.
潘朵拉打開寶盒的故事,隱喻人們缺乏深思熟慮,過於好奇或衝動就去做,一個錯誤就會接連惹出許多大錯,後果無法收拾。我們如何對待自身的負面情緒,也像面對潘朵拉寶盒,平常鎖得緊緊的不去觸碰,以免一個不小心放出了什麼妖魔鬼怪。這是我們長久以來所接受的社會教導。
.
情緒系統是一個整體,若我們只放正向情緒而鎖住負面感受,就好像被剖成一半一樣,將會常常感覺自己不完整,快樂也不是真的快樂。兒童的期情緒系統尚未成熟,因此還能傻傻地聽從大人規訓,盡量當個乖孩子,然而成年以後,情感需求萌生,促使我們尋求情緒面的滿足,最終在某些關鍵點打開了內在的潘朵拉盒。
.
「性的啟蒙」便是最明顯的例子,我們開始取悦自己;攻擊性也激增,使我們開始懂得保護自己,充滿怒氣地向對方說不。這不是性格不變,而是我們長久壓抑的情緒一口氣釋放的結果。體會興奮快樂、保護自己的怒氣、痛哭發洩的悲傷、尋求依賴的感覺和體驗成就高峰:寶盒剛釋放的那一刻,可能會有崩潰感、會大哭一場、會感覺無法相信,但隨後情感系統被重啟,我們將不再「無感」而能對相關的經驗有感而發。
.
潘朵拉盒不只一個,如以前不會去注意小朋友受傷的新聞,在當了父母後,類似的新聞便會引起你的注意,也會引發你憐憫的同理情緒,進而想做些什麼。
.
#無論遭遇多少不幸 #都要保持希望
.
寶盒裡並非全是壞的東西,還沒出去的那個精靈便是「希望」。
.
在潘朵拉驚嚇、哭泣時,「希望」說服潘朵拉放祂出去。祂說雖然不能阻止已發生的事,但仍可以影響整個局勢。「希望」一獲自由後,便飛往全世界,當不祥之事降臨在人類身上時,祂總是會找出安慰他們的方法,用自己薄薄的翅膀替人們疼痛的頭搧風、在他們的耳邊給予盼望、讓蒼白的臉頰恢復紅潤。
.
這個故事的完整寓意是:雖然人類不顧警告打開寶盒,讓不幸現身,但「希望」同時也存在,世界上也還有幸福、友誼、愛情等美好事物。
.
情緒系統的復甦,並非正邪對立的可怕狀態,而是內在世界恢復的真實感知,我們要做的,便是不壓抑,並理解情緒訊息要說的究竟是什麼。
.
#情緒的潘朵拉盒打開後 #我們產生的變化
.
應對情緒無知、擔心失控,不確定怎麼做才對的我們選擇了壓抑,以為看不見就不存在。因此,一旦壓抑的能量釋放,起初就會是爆炸性的,接著它會慢慢恢復平靜,並發揮起原本的功能。
.
◼️一、你會先感受到負面情緒
.
一個系統的重啟,會先從被壓抑最多的部分開始釋放,如同從寶盒裡先出來的東西都是不好的。所以,痛苦、不安、傷心等情緒會先復甦,如同麻藥退了以後會感到痛一樣。這是種補償機制,我們不必太恐懼,接下來所有的感覺,都能被我們清楚感受到了。
.
◼️二、你能感受到「真實」
.
「真實」是好壞並存的,每個人、每件事都同時有著好壞兩面,如此才稱得上是完整。情緒復甦後也會這樣,任何事都會出現對立的兩種情緒,那才是複雜而真實的,讓整個世界呈現立體的、有趣的樣貌,同時也讓我們放下只有單一標準、非黑即白的二元視野。
.
人際關係也是,當你能更認識、接納自己內心的多樣情緒,就能進一步同理、理解他人的感受,也能判斷對方是真關心或只是客套話。你將能分辨真心或假意,是戴著面具的笑容還是真心的笑容。
.
◼️三、你能使用情緒作為引導
.
真實情緒代表你的信念價值為何,有價值才有判斷標準,也才能引導你做決定與選擇行為。你喜歡什麼,那件事或物品就具有價值;若你無感,那件事也就與你無關。
.
當你為了因天災而受苦的人們難過,表示你的價值觀裡存在著「人不應該受苦」,而那份情感與價值將引導你做一些決定,例如:你會更注意安全、珍惜身邊的人,或者付諸行動,參與捐款、志工或其他可以幫上的忙的事。人際關係也是,你將不再在乎所有人對你的觀感,而只在乎你認為的重要他人。
.
#與情緒好好相處的三項小練習
.
壓抑情緒的潘朵拉盒,部分源自社會的教導,部分則源自人們對情緒知能的不足,但這沒有辦法,因為沒人教導我們。就像性教育一樣,大多人都只能問朋友、上網查、隨便猜,學習之路跌跌撞撞。我們的情緒感受器雖然開啟,但並不是「打開」就能解決一切,之後還需與認知能力合作,練習情緒的辨識、調節與表達,才能真正地與之共處,學會「體驗情緒,並轉成自己的經驗」,讓情緒不再是衝動行事,而是經由意識做出的委婉表達。請你接納自己,並等候一些時間,慢慢學習與享受吧。
.
至於情緒知能與教育要怎麼學習,可以上網搜尋關鍵字「情緒知能」,有許多專家正在推相關教育,坊間也有許多以情緒為題的書籍供自學。下面我先提供三種簡易覺察,幫助腦袋提早適應「情」與「知」的結合:
.
◼️一、寫情緒日記
.
這可以用來整理情緒訊息,請你記錄每天印象最深刻的「情緒種類」、「引發情緒的因果」與「對此的評價」以用分欄方式填寫。例如:「今天我覺得很:(情緒詞),因為:(事件因果),我想之後:(有所感與應用)」。
.
◼️二、完成情緒句子
.
以情緒詞彙為題,完成情緒句子,內容要以個人回憶來寫,如過去曾有的喜、怒、哀、苦等各類情緒經驗。例如:「我最感覺失落的一件事。」
.
◼️三、專注身體感,覺察情緒
.
情緒壓抑的能量會儲存在身體裡,壓力會導致肩頸僵硬、腸胃消化不良、睡眠品質欠佳,也會讓我們焦躁、易怒、注意力無法集中。試著從身體反應去覺察情緒的存在,找出壓力源,也試著以放鬆身體釋放情緒、宣洩能量,例如:腹式呼吸、精油按摩、規律運動等。身心是一體的,情緒紓解不能只靠轉念。
.
--
.
本文摘自《挑對時機做自己,冷眼不冷心的處世智慧》,作者林仁廷為諮商心理師,專長為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本書由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出版。
父母的要求、親戚的比較、迎合別人認同、社會標準的緊箍咒,你無時不活在別人寫好的「人設腳本」,這些活生生的人際困境,令你沮喪與迷惘:「怎麼辦?該順從別人,還是勇敢做自己?」本書使用三個步驟,教你一步步找到方法:
.
★第一步:認識自己,與情緒平和共處
★第二步:與人連結,找出溝通失敗的障礙
★第三步:社會生活不盲從,懂挑對時機做自己
.
👉 閱讀本書:https://reurl.cc/kZWXd3
.
【延伸閱讀】情緒小書展
.
★練習不壓抑 https://tinyurl.com/in-and-out
★練習不快樂 https://tinyurl.com/frompaintojoy
★當身體說不的時候 https://reurl.cc/VEoLXY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https://reurl.cc/xG870V
萌耳靈評價 在 AppWork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Inside this founders’ mind: 抉擇的一刻] 陳柏儒 Blue Chen, RelaJet 共同創辦人
在家工作不耍廢,出外口罩記得戴!
這週 Inside this founders’ mind 系列第二篇,想與大家分享的是 AW#17 校友 RelaJet 共同創辦人 Blue 的故事與抉擇心路歷程。如果錯過上一篇 ANIWARE 創辦人 Joe Mak 的分享,推薦大家閱讀:https://bit.ly/33QU1VN
那就廢話不多說,為大家帶來 Blue 以第一人稱分享的專訪內容。
#背景故事 #解決更大的問題
身為一位飽受先天性聽障苦惱的患者,挑選與配戴助聽器是一輩子的事情。但長大後,一個疑問開始縈繞我心頭:「為什麼一台動輒 15 至 20 萬新台幣購買的助聽器,仍然有聽不清楚的問題呢?」這成為了我 2018 年創業的初衷:以 AI 技術協助聽障者擁有更好的聆聽體驗,而我們也開發出獨有的人聲分離引擎與模型,改善市場既有輔具產品的不足。
但一年半過去了,我們逐漸發現,市場仍有未被滿足的群體,社會中仍存在許多需要助聽器輔助,卻遲遲沒有配戴的客群;全世界需要配戴助聽器的人口中,只有 15 -18% 有購買、配戴助聽器的行為。RelaJet 解決了近 20% 的問題,但其他的 80% 呢?除了既有產品價格過高外,是不是有其他原因使他們不願意配戴呢?於是,經過幾個月的訪談與調查,我們得出了結論。除了價格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拒絕被貼上標籤」。這使我了解到,即便技術再好,我們仍需要做出改變,以更快速,且更有效地幫助那些需要配戴助聽器的人,進而創造更長久、更強大的影響力。因此,兩年前,我想做自有助聽器品牌的想法開始萌芽。
#是什麼讓你做出抉擇的 #從技術供應商到自有品牌
一個對的靈感,加上很好的使用者的反響,以及改變世界的勇氣與熱情,使我下定決心踏上做自有品牌這條路。
我與團隊討論過無數次,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被貼標籤」這件事情。感謝無線耳機的普及,給了我們很好的靈感:既然路上人人一台真無線耳機戴者走,我們如果把助聽器的元素融入耳機,並以真無線耳機的價格銷售,是不是能給這些有助聽器需求的人一個嶄新的選擇呢?
在去年第二季得出了這個靈感後,我們開始訪問我們的 TA (Target Audience),發現大家非常期待這個點子付諸實行,因而奠定了自有品牌的基調與故事。於是我們很快做出一個 prototype 並給受試者配戴後,高達 90% 的使用者願意購買;剩餘的 10% 也不是因為產品不符需求,只是因為耳型不合,是可以被解決的問題。
想歸想,畢竟團隊大多是技術出身,本來我們還是希望以貼牌的方式做這件事情。然而,與通路商聊過後,我們被澆了一頭冷水:通路商對這產品興趣缺缺,因為通路只想販售單價高的產品賺取更高的利潤,對銷售人員的訓練也早有一套規矩。如同賣精品的通路一樣,高級的包賣久了,在同一櫃位亦不想陳列、販售其他相對樸實便宜的包包。
但隨著助聽器融入耳機的想法傳播開,前來洽詢的使用者也越來越多。當看見許多本來不願意去購買助聽器的長者的為此前來,期待這樣的產品問世,使他們不用面對被貼標籤的困擾。我再次回想為什麼創業,就是為了幫助更多聽損者,創造影響力,希望讓更多人再次聽見世界的精彩,而要達成這個目標,需要支持我們的使用者,並不是通路;通路可以再想辦法,但使用者的需求是最真實的,因此,籌備了半年後,今年二月我們推出自有品牌「Otoadd」- 聽障者設計的無線耳機。
#影響或反思
品牌推出後,不免引來許多評論。以前我只需要聚焦在技術、模型精確度等工程師議題,但現在有了更多東西要應付,有點分身乏術。然而,專注在使用者與產品依舊是我的首要任務,如果因為無謂的評價而顧此失彼,是不划算的;我希望除了助聽器本身是對使用者有幫助之外,更讓使用者覺得他們是付費訂閱最新的軟體與演算法,並更願意跟我們互動、反饋,使我們得以研發更精準、實用的演算法,服務更多的聽損者。秉持著初衷,我不後悔自己做品牌的選擇,儘管前路漫漫,我仍願意付出一切,在這條艱難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關於 Blue & RelaJet, Otoadd
Blue 陳柏儒, RelaJet 洞見未來創辦人,過去曾待過知名的 IC 半導體以及 IT 公司。 本身是一個先天性聽障者,了解聽障者在怎樣的日常溝通上會遇到何種困擾,全力發展聽力相關產品。2021 年正式在台灣發布 Otoadd 聽力品牌。
Otoadd - 顛覆聽力輔具昂貴且輔具感重的刻板印象,把助輔聽融入潮流耳機,讓有需要的人『再次聽見世界的美好』。耳機價格平價,不再因為預算考量而選擇忍耐,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https://www.otoadd.com
#AppWorks 加速器 23 屆招募正式啟動啦!
AppWorks 加速器 23 屆正開放申請中,歡迎所有 AI / IoT、Blockchain、NFT、佈局東南亞的創業者們加入這個社群,和大家一起切磋、成長:https://bit.ly/2RjF4cd
萌耳靈評價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遇見教練 Day2
第二天一早, 回顧了昨天的課程, 老師提到了一個我早已經意識到的一點: 刻意練習. 在 “刻意練習”這本書裡面, 作者就已經發現, 與生俱來的天才其實只對他們在接觸某一個領域的一開始有一點點領先的優勢, 但是史上所有的 “大師” 都是比別人付出了好幾倍刻意練習的努力! 溝通也是一樣, 知道了理論以後, 還要付出更多時間的反覆練習, 才能夠把這些看似很玄的技巧使用的得心應手. 而在現代這個凡事求快的社會, 大家都想 “高效” 的達成目標, 這本來就是一件很不合理的事情. 因此, 我們要先沈穩下來, 給自己一點時間慢慢地消化吸收每一項新東西, 同時更要幫助會員建立耐心. 這又呼應了一句話: 慢慢走, 才會比較快
人類是群居的動物, 而最有力量的武器就是語言. 因為語言, 有了交流, 透過交流進而產生溝通. 反饋 (feedback) 又是溝通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我們透過他人的反饋而了解自己, 也會使用反饋幫助他人強化認知. 課程裡將反饋分層了四個層級:
1. 表揚: 我們會根據對方的表現給予讚美與鼓勵, 這是最基本與直接的鼓勵. 透過這一個層級的反饋, 我們可以提升他人的特定舉動, 但是無法探及內心
2. 認可: 認可會對特定的言語, 行為, 或是事實加以強化. 讓對方產生我價值以及歸屬感
3. 我看見了你 (I see you): 這是對於他人的能力, 資源或是夢想賦能, 近一步讓對方可以察覺到自己沒有注意到的遠景與價值
4. 同在: 全然的關注 (你是最重要的), 陪伴 (我就在這裡) 與支持 (你可以完全做你自己). 讓對方感受到被重視與安全感
解釋了原則以後, 我原來以為接下來要使用角色扮演讓我們來練習一下上面的理論. 沒想到, 老師發給每個人一面鏡子, 讓我們用鏡子察覺自己, 與自己對話
我們每天都會照鏡子, 女生更是會重複個幾十次. 我原來以為沒什麼大不了的, 在前面幾秒, 我只發現到 “喔, 今早出門沒刮鬍子”, “看來不能忘記塗乳液了”.. 但是透過老師的引導, 我慢慢發現, 鏡子裡面的這個人變得有點陌生… 是的, 我們每天都會 ”看到” 鏡子中的自己, 可是我們真的有 “看見” 真正的自己嗎?
透過這面鏡子, 我察覺到在這些年的奔波之後, 我竟然與那個我腦海中的自己不太一樣: 感覺多了一點世故, 一點倔將, 還有一點的疲憊… 謝謝你, 這些年來為了成就更好的我而這麼努力, 對不起, 我一直把你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而忽略了好好照顧你… 我們的軀殼就是靈魂的載體, 如果花一點時間自我察覺, 我們就會更加的貼近內心
這真的是一個可以觸動到情感的練習, 身為教練, 如果我們連自己都無法真正的認識了, 如何去理解一個陌生的客戶呢? 也正因此, 我們會經常不自覺的將本身的價值觀直接框架到客戶身上, 而沒有發現對方的抗拒
下午探討的課題則是 “提問”
“If you want the right answers, you have to ask the right questions!” (假如你想到得到正確的答案, 首先你必須要問對問題!) 這句話是幾年前我在澳洲上課時聽到的, 一直印象深刻. 今天在上課時也聽到了一樣的說法, 也就是 “問題即是答案”. 正確的問題是開放式的, 有關注到客戶情緒的, 所以可以促進他們自我思考而尋找到答案
做了基本的解說以後, 接下來就是開放式提問題的腳色扮演, 讓一位同學當案主, 其他組員分別根據他們所訴說的故事輪流的來提出開放式問題, 並由案主打分數來判定這個問題是否有觸動到他們, 或是有可能引發行為
提問真的是一個非常大的學問, 我們很容易因為過去的習慣, 模式與經驗而企圖誘導, 給方案, 甚至是評價. 而這個練習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讓我們發現: 每當我們提出一個自以為可以打中會員核心的問題時, 卻往往被當案主的同學打了很低的分數.. 過去我們會很急切地想幫對方解決問題, 因為我們認為我們比他們了解 “正確” 的方向, 但是卻沒有在意他們真正想法. 也就是這樣造成了教練與會員雙方的衝突與不信任
Coach應該做到的是不給建議, 不批判, 不貼標籤, 不解決問題. 我們希望創造一個環境, 讓客戶可以成長.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每次上課對於會員在運動, 飲食或是作息方面不斷的耳提面命, 但是每次他們回家以後又依然故我, 故態復萌, 搞得教練會員雙方都會情緒不佳, 甚至會互推責任… 但是, 僅僅只創造一個環境是不足夠的, 我們希望的是會員可以成長, 而不需要永遠依賴環境或是教練的幫助. 這一點跟ACE的價值觀一樣: 私人教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希望會員可以不需要私人教練!
而要會員能夠成長, 教練就必須擁有更多的資源, 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 同時促使會員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教練有需要不斷學習的責任, 不只是運動方法, 更涵蓋了軟性的溝通技能
好了, 又入了一個坑, 就只能繼續走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