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的農民
辛苦應得到合理的回報
疫情期間,各地爆發搶購潮,賣場的蔬果也應聲上揚,許多人都反映菜價變貴了。但趁著最近菜價回穩,還是得幫產地的農民說說話
好友 林佳新說,新聞標題聲稱:「產地葉菜一天飆漲10%」
數字乍看之下非常驚人,但實際上,以白菜、青江菜為例,5月15號的價格分別是12塊、10塊;到了16號,價格變成13塊、11塊,只比15號多了1塊錢(10%)。
而這是產地「每公斤」的價格!
一公斤的白菜,在產地只賣13塊。然而這段時間,農民不但要加班趕工,更被超市要求擴產,辛苦卻沒得到相應的回報。每次菜價上漲,政府總說要「抓菜蟲」,卻沒注意到生產者、消費者,雙雙受害。
最近,農民的生活受到更大的衝擊。由於全國停課,原本提供給學校每日250噸的蔬菜,現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而面對農民的困境,農委會卻只能想出爛方法,要求合作社大量收購這些蔬菜。但合作社原本就有合作的通路及農民,現在要求合作社收購,就會排擠掉原本的農民,等於是挖東牆補西牆,讓農民弱弱相殘,處境更艱難。
那麼,我們要如何讓農民朋友,得到更合理的利潤?
現在有許多運輸和電商業者,都領取農委會的補助,但抽成及運費太高,農民的利潤完全被業者吃掉。希望農委會能夠介入協調,請業者將抽成及運費調降,否則領取農委會的補助,卻只有業者受益,消費者跟生產者都吃虧,哪有這種道理?
小提醒:最近購買的蔬菜箱,大部分葉菜類都已經在包裝廠囤貨已久,不耐保存,葉菜類能儘早食用完就別囤積
菜價上漲10月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金融時報】全球最小的美味餐廳
Evelyn's Table是倫敦最小的餐廳之一。10月27日重新營業時,它甚至變得更小。它由唐人街酒吧Blue post的啤酒窖改造而成,通常有11個座位。由於實行社交隔離措施,將僅容納9人就餐。大廚盧克•塞爾比(Luke Selby)和他的兄弟納特(Nat)和西奧(Theo)原本將於今年4月在這裡首次亮相。這家餐廳的長期關門讓他們一直舉步維艱,直至現在。盧克今年29歲,曾是皮卡迪利大街Hide Above餐廳的主廚,這家餐廳曾在2018年獲得米其林星級餐廳稱號。在此之前,他曾在Le Manoir aux Quat Saisons餐廳的雷蒙德•布朗(Raymond Blanc)以及Gordon Ramsay餐廳的克萊爾•史密斯(Clare Smyth)手下工作。27歲的納特和25歲的西奧和他共事多年,最初是在Le Manoir,最近是Hide Above餐廳的助理廚師。
在Evelyn's Table,他們可以在觀眾面前用自己最喜歡的一流方式烹飪,客人們在餐台前落座,可以俯瞰廚房。來這裡就餐的很多樂趣在於觀看廚師的操作。但別指望會看到令人眼花繚亂的花活。你得到的與其說是一曲歌舞還不如說是一場安靜的自信的展示。9月我參加試嘗活動時,盧克告訴我:「不用說話,我們就知道我們在想什麼。」在一個壁櫥大小的廚房裡烹制一頓五道菜的美食,其中的難度幾乎沒有流露出來。更打動我的是他們彼此之間的行動自如。那就像是一場迷人的三人舞。
菜單也不花哨。菜肴源於法國和日本的經典技術。開胃菜是耶路撒冷洋薊和酸奶油冰糕,質地豐富,味道醉人。搭配蘑菇魚湯和煙熏醬油的蕎麥麵,味道清淡鮮美,令人愉悅。第三道菜比較大膽,濃濃的法式風格:用醬料煮制的鰈魚搭配韭菜。韭菜做成白綠色棋盤形狀,是我吃過的最美味的韭菜。接下來是美味的羊肉,而後是甜品前的一勺烤米冰淇淋(像一碗美味的麥片)。最後一道菜是味噌焦糖蘋果派,蘋果派切成長條,做成玫瑰花蕾的樣子,外面有麵皮包裹。這個鬆餅形狀的甜點外焦里嫩。
鑒於Evelyn's Table的布置,挪走三個座位似乎不會影響顧客的體驗。但其他小餐廳就不是這樣了。我最喜歡的餐廳之一Outlaw 's Fish Kitchen,位於康沃爾艾薩克港一個漁民小屋內。遵照社交距離規定,這家餐廳不得不將8張桌子中的4張撤下。這裡的餐品或許無可挑剔,但對於一家以熙熙攘攘和近距離用餐為特色的餐廳來說,這必然讓人掃興。無論是畢爾巴鄂的pintxos酒吧,還是東京的居酒屋,世界各地人潮湧動的餐廳精神同樣被抑制。
然而,一些小餐廳仍讓人興奮不已。位於阿根廷科爾多瓦的El Papagayo餐廳寬2.5米,長32米。通常設有32個座位。現在減少到12個。大廚兼老闆哈維爾•羅德里格斯(Javier Rodriguez)修改了菜單,以確保在不到兩小時(阿根廷餐廳允許的最長時間)內完成11道或更多菜肴。不過,他承認,這些變化(包括增加「小吃型」菜肴和同時上菜)讓用餐體驗變得「更有活力和有趣」。
東京的Tsuta蔦是全球首家米其林星級拉麵餐廳。它把座位從23個減少到16個左右。但大廚Yuki Onishi繼續為越來越多的本土客戶創新。最近推出的新菜包括蛤蜊濃湯拉麵配和牛牛腰和烤豬肉以及淡水鱒魚鹽冷麵。
在悉尼,大廚約什•尼蘭德(Josh Niland)把他的海鮮餐廳Saint Peter從34個座位減少到15個座位,並進行了徹底改造。「我們知道,只移除餐桌是不行的。」他表示,「只有七張桌子,感覺很奇怪,我們不想讓人不斷想起新冠肺炎。如今,顧客在廚師對面的一張長吧台就餐。菜價上漲了。但體驗也改善了,客人可以看著風乾黃鰭金槍魚在他們面前被切成片。我喜歡和客人交談,讓他們進入我們的世界。」尼蘭德補充說,「餐廳肯定沒有以前那麼熱鬧(很多人會說這是件好事),但它有一種迷人的活力。」有時候越小越好。
#飲食
菜價上漲10月 在 Lin bay 好 油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陳吉仲說農業假新聞滿天飛,最大受害者就是農民。
我也同意假新聞會傷害農民,本粉絲團從以前就講到一堆惡意說農民濫用農藥的假新聞會傷害農民,我家也是當年TVBS毒高麗菜的受害者,我認同假新聞相當不可取,可是農委會本身就是一個假新聞製造者怎麼辦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Ht-hLW0o04&feature=youtu.be
前幾天農委會陳吉仲在地方接受訪談的針對進口蒜頭影響市場的時候這樣說(請看32秒~45秒):
我不是讓他進口蒜頭 我給他們進口什麼? 蒜球
我不是讓他進口吃的 我是讓他進口種的
那根本就不會影響到 裡面的蒜頭的市場
農委會也馬上出來自己打自己的臉,他講大蒜關稅配額機制數量3520公噸,進口期間10~12月避開國內主要產期。
大蒜是每年初收成,年底蒜頭不夠用,年底進口當然沒話講,但農委會的資料也自己說了今年108年1~2月進口6,741公噸,根本不在他說的進口期裡面,一樣進口。
大蒜每年的播種都在9月到10月之間,如果今天蒜頭要進口來當種子用那現在進幹嘛?大蒜的播種期早就過了,不然要現在進口6700噸的蒜頭來等半年之後當蒜種用嗎?叫你屯那麼久成本還要倉儲的費用,你要嗎?
去查關口的資料就可以很清楚看到,台灣根本都沒有用種蒜的名義進口,台灣一直以來進口的就是生鮮蒜頭稅則編號07032090跟乾燥蒜頭稅則編號07129040這兩個品項,這些品項進口都要做輸入申報,這兩樣的輸入規定都有B01跟F01,所以農委會都很清楚輸入的用途是什麼?人家就是做食用輸入的,農委會不知道嗎?還是人家假裝種蒜申報,所以農委會都不知道這些人搞這些事,讓蒜商這樣偷雞十幾年嗎?
如果這樣不是假新聞的話,那什麼才是假新聞呢?陳吉仲為什麼要騙現場的農民蒜頭進口都是種蒜用的呢?
陳吉仲本身才是假新聞的製造者吧?
我們來看一下精彩回顧,106年6月初那場大雨菜價上漲,農委會副主委跟立委劉建國去西螺果菜市場,陳吉仲當著農民的面前說他絕對不會開放進口蔬菜。
後來我拿他被訪問的新聞質疑他,農委會就發了一個新聞稿
https://www.coa.gov.tw/theme_data.php…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表示,今(6)日媒體報導有關該會陳副主委吉仲蔬菜進口議題,係指政府不會「專案進口蔬菜」,並非「禁止進口蔬菜」;蔬菜是自由貿易品項,本無開放與否的問題,由貿易業者依照市場供需自行調節進口,並自負盈虧,政府無從干預,事實上也從未介入,完全尊重市場產銷機制。
農委會說政府不會專案進口蔬菜,廢話政府又不是進口商,怎麼進口蔬菜?政府要進口當然是委託進口商進口嘛。
結果一直強調要把台灣水果打到全世界的台農發就開始進口越南白菜,大家都知道台農發是農委會協助扶持成立的公司,台農發也一直強調要把台灣水果推向國際,那他沒事進口越南白菜進來幹嘛?難道不是配合你政府嗎?為什麼會剛好那麼巧就在七月的時候進口一櫃越南白菜進來呢?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5820
所以這是農委會自己製造的假新聞,還是剛剛好呢?
農委會口口聲聲說台農發是民營公司,但又不斷的出來幫台農發開記者會,哪一家民營公司有這麼好的待遇呢?
去年農委會也開了一場記者會,說台農發要外銷10櫃香蕉到中東,結果被記者踢爆之後才承認只有出了三櫃過去,根本就沒有十櫃,這樣農委會是不是也在說謊做假新聞呢?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3269626
結果台農發說沒有要連續出,會十月前把香蕉出完,結果關務紀錄去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就是28.8噸,三櫃的量。
所以農委會口口聲聲說台農發要外銷10櫃香蕉,還配合去做記者會,最後根本沒做到,這樣是不是假新聞?
農委會應該深切的反省自己不停的製造假新聞的問題,這次說進口蒜頭都是做蒜種用的是不是假新聞呢?
說不會委託專案進口,結果台農發進口蔬菜,這是不是假新聞呢?
以前說台農發要出口十櫃到中東,最後沒有這是不是假新聞呢?
過去兩年來,農委會有太多疑似自己做假新聞的地方,就不再一一列舉了,農委會應該要先好好檢討自己講了一堆做不到的事而導致失去公信力的問題吧!
我知道有一件事不是假新聞,去年七月中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接受主持人周玉蔻訪問時,談到如果明年又發生類似狀況,要和副主委陳吉仲「一起切腹」,但事後林聰賢強調,切腹說用詞不當,如果做不好就下台,副主委陳吉仲也回應,只是想表達改善決心,不是真的要切腹。
這個就不是假新聞了,因為林聰賢真的因為做不好
下台了,萬一再產銷失衡,他不用拉著陳吉仲一起切腹了。